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entry point for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in the thoracic spine 被引量:3
1
作者 Zhifeng Sun Kaixiang Yang +5 位作者 Hongtao Chen Tao Sui Lei Yang Dawei Ge Jian Tang Xiaojian Cao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23-129,共7页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introduce a novel entry point fo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the thoracic spine and compare it with the traditional entry point. A novel entry point was found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accuracy,...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introduce a novel entry point fo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the thoracic spine and compare it with the traditional entry point. A novel entry point was found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accuracy,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pedicle screw technique based on anatomical structures of the spine. A total of 76 pieces of normal thoracic CT images at the transverse plane and the thoracic pedicle anatomy of 6 cadaveric specimens were recruited.Transverse pedicle angle(TPA), screw length, screw placement accuracy rate and axial pullout strength of the two different entry point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PA, screw length, and the screw placement accuracy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maximum axial pullout strength of the novel entry point group wa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group. However,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P 〉 0.05). The novel entry poin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ccuracy,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pedicle screw placement.With reference to the advantages above, the new entry point can be used for spinal internal fixations in the thoracic sp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ry point screw placement thoracic spine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下载PDF
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在体生物力学量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梁基耀 周红海 +4 位作者 韦贵康 苏少亭 陈龙豪 何心愉 刘粮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6-492,共7页
背景: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属于技术要求较高的力学操作,但目前其生物力学还缺少相关量化数据;且颈椎定点旋转手法的影响因素研究包括了众多参数并且存在差异性,需要进一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完善其相关数据。目的:量化颈椎定点旋转手... 背景: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属于技术要求较高的力学操作,但目前其生物力学还缺少相关量化数据;且颈椎定点旋转手法的影响因素研究包括了众多参数并且存在差异性,需要进一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完善其相关数据。目的:量化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在体生物力学参数,探讨各生物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研究对象个体特征差异对手法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颈椎病患者为测试对象,均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骨伤科门诊就诊者。术者佩戴穿戴式力学测量手套采集手法力学参数,包括拇指预加载力、拇指最大推力、掌心预加载力、掌心旋扳力和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并采集患者个人特征参数,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和颈围。对手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力学参数进行特征分析及不同个体特征进行量化,对力学指标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个体特征参数对生物力学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双侧力学参数相比,左侧操作与右侧操作无显著差异性(P>0.05)。(2)拇指预加载力均值为(7.21±1.19)N、拇指最大推力均值为(28.40±4.48)N、掌心预加载力均值为(5.67±2.49)N、掌心旋扳力均值为(10.90±5.11)N、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均值为(16.00±7.27)N。(3)掌心预加载力和掌心旋扳力存在显著正相关(Rs=0.812,P<0.01);掌心预加载力和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存在显著正相关(Rs=0.773,P<0.01);掌心旋扳力和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存在显著正相关(Rs=0.939,P<0.01)。(4)患者体质量与拇指预加载力、掌心预加载力、掌心旋扳力及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5)结果证实,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操作中生物力学有一定的标准量值。该手法左右侧操作无显著差异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掌心预加载力、掌心旋扳力及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3种力之间存在一致性和协调性,对于治疗效果的贡献是相近的。患者的体质量是影响颈椎定点旋转手法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定点旋转手法 生物力学 影响因素分析 量化研究 颈椎病 正骨手法 保守治疗 个体特征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复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3
作者 陈靖军 蒋嘉兴 +3 位作者 赵永凯 赵向波 勾志静 韩雪萍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疼痛科收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手法复位组和硬膜...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疼痛科收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手法复位组和硬膜外阻滞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行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手法复位组仅接受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硬膜外阻滞组仅接受硬膜外阻滞。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其治疗结束后腰部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VAS评分低于手法复位组和硬膜外阻滞组(P<0.05)。3组患者经治疗后JOA评分均提高,且试验组JOA评分高于手法复位组和硬膜外硬膜外阻滞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可有效缓解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提高其JOA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干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李建民 俞莹 +4 位作者 吴志伟 张栋 吕凯 王树强 葛志超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7期827-831,共5页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牵引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牵引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椎功能障碍(NDI)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各方向ROM、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比较2组总有效率和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NDI评分、VAS评分、各项炎性因子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2组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各方向ROM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76.0%)(P<0.05);2组均未发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能够缓解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抑制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提高颈椎活动功能,疗效明确,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补阳还五汤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 颈椎生理曲度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麦肯基运动疗法联合颈椎关节松动术与耳穴压豆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5
作者 黄海珍 岳红梅 +3 位作者 张妍菀 黄子亮 杜永怡 黄铭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麦肯基运动疗法联合颈椎关节松动术与耳穴压豆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门诊及住院部接收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 目的:探讨麦肯基运动疗法联合颈椎关节松动术与耳穴压豆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门诊及住院部接收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麦肯基运动疗法,研究组采用麦肯基运动疗法联合颈椎关节松动术与耳穴压豆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灾难化量表(PCS)评价颈功能、疼痛程度。比较两组颈椎活动范围、凝视稳定性(GS)测试阳性率、眼动测试(EMT)阳性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CS评分的疼痛反复思虑、疼痛无助感、疼痛夸大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活动范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S阳性率、EMT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肯基运动疗法联合颈椎关节松动术与耳穴压豆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有效恢复颈椎功能,减轻疼痛,增加颈椎活动范围,改善颈椎神经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麦肯基运动疗法 颈椎关节松动术 耳穴压豆 颈椎功能 疼痛 颈椎活动范围
下载PDF
古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海鑫 萨仁 +2 位作者 郑全成 宋安华 杨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研究古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分为采用电针针刺夹脊穴治疗的电针组和采用古法针刺治疗的古法针刺组,均治疗4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 目的研究古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分为采用电针针刺夹脊穴治疗的电针组和采用古法针刺治疗的古法针刺组,均治疗4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清学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古法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SP、TGF-β1、NF-κB水平、椎-基底动脉阻力指数(RI)降低,古法针刺组低于电针组(P<0.05);2组血清β-EP水平、椎-基底动脉Vm、Vs、颈椎前屈、后伸、右侧屈、左侧屈活动度及颈椎功能评分升高,古法针刺组高于电针组(P<0.05)。结论与电针针刺夹脊穴相比,采用古法针刺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清学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改善其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颈椎活动度,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古法针刺 电针 夹脊穴 颈椎功能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基于三维重建的菠萝螺旋去刺方法与实验 被引量:1
7
作者 钱世炯 赵明岩 +2 位作者 陈浩克 梁喜凤 魏艳红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3-83,共11页
为实现菠萝自动化刺眼去除作业,提出一种菠萝螺旋去刺轨迹搜寻算法。首先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获取菠萝表面的点云数据;再利用Otsu方法确定最佳图像二值化阈值,提取菠萝刺眼点云,并通过DBSCAN聚类算法,将菠萝刺眼点云分成不同组别,提取菠萝... 为实现菠萝自动化刺眼去除作业,提出一种菠萝螺旋去刺轨迹搜寻算法。首先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获取菠萝表面的点云数据;再利用Otsu方法确定最佳图像二值化阈值,提取菠萝刺眼点云,并通过DBSCAN聚类算法,将菠萝刺眼点云分成不同组别,提取菠萝刺眼信息;然后提出轨迹搜寻算法,通过计算匹配代价方式解决轨迹搜寻中刺眼缺失及偏移问题;最后根据所寻轨迹规划去刺终端路径,实现菠萝螺旋去刺。实验结果表明:每个螺旋条上平均刺眼数量为11.1,平均遗漏刺眼数为0.53,去刺轨迹搜寻质量较高;刺眼完全去除率为98%,不完全去除率为1.39%,平均耗时41.7 s,去眼效率高、效果良好;刺眼偏心距均值的平均值为0.57 mm,刺眼过切深度均值的平均值为2.63 mm,整体误差较小。刺眼去除精度能满足自动化去眼作业要求,可为菠萝自动去除刺眼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菠萝刺眼去除 三维重建 点云处理 轨迹搜寻
下载PDF
温针灸项四穴联合郑氏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对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的影响
8
作者 张琳 刘剑伟 +1 位作者 王佳 彭倩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究温针灸项四穴联合郑氏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CEH)对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CE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温针灸项四穴联合郑... 目的:探究温针灸项四穴联合郑氏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CEH)对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CE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温针灸项四穴联合郑氏手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的头痛程度、头痛频率、颈部的活动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观察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为82.22%(37/4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头痛持续时间、每周头痛发作频率、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NDI)、颈部功能活动度评分(ROM)、HCT和FIB水平均大幅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项四穴联合郑氏手法治疗CEH,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颈部功能,调节颈部血流,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温针灸 项四穴 郑氏手法 颈椎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颈椎复位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阎杰 杨勇娟 +4 位作者 黄业成 谭意萍 黄晓联 覃喜扬 张雪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3期159-162,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贵港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和心血管内科2021年9月—2023年9月的门诊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中医针刺,观察组... 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贵港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和心血管内科2021年9月—2023年9月的门诊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中医针刺,观察组采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比较2组血压、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头颈部僵硬感及颈椎活动度评分、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头颈部僵硬感以及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头颈部僵硬感以及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77.14%)(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是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可降血压及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颈椎定点旋转复位 肌筋膜触发点 颈源性高血压 手法 脊柱
下载PDF
针刺颈夹脊穴联合颈椎矫正康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10
作者 于海良 屈毅楠 +4 位作者 曾佳豪 高思阳 张铁军 韩鹏 荀莉晓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8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联合颈椎矫正康复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9月在战略支援部队兴城特勤疗养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联合颈椎矫正康复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9月在战略支援部队兴城特勤疗养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颈椎矫正康复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联合颈椎矫正康复手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功能评定量表(ASCS)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1、3个月,2组VAS及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C值和颈椎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联合颈椎矫正康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优于单纯应用颈椎矫正康复手法,能够改善颈椎功能及僵硬疼痛症状,且长期随访疗效稳定,利于颈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矫正手法 夹脊穴 颈椎曲度
下载PDF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疗效观察
11
作者 杨顺珍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究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我院就诊的上交叉综合征疼痛患者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双盲原则;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 目的:探究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我院就诊的上交叉综合征疼痛患者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双盲原则;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康复训练3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较对照组高,颈源性疼痛临床评估(CPC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上交叉综合征,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肢体功能,促进颈椎功能障碍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 康复训练 上交叉综合征 疼痛程度 颈椎功能
下载PDF
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价值研究
12
作者 王岐 回晓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作为研究分组依据,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参照组施以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施... 目的探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作为研究分组依据,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参照组施以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施以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消极情绪评分(焦虑、抑郁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78%同参照组的82.22%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1.02±0.27)分同参照组的(2.52±0.22)分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28.22±2.13)分、抑郁评分(28.39±2.16)分同参照组的(35.45±2.12)、(35.59±2.19)分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表现出不良反应,能够保持良好状态接受治疗,具有平稳生命体征。结论临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基础上,合理展开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可将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改善其疼痛程度以及焦虑状态,并且安全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效果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 消极情绪评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观察耳穴压豆配合穴位贴敷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
13
作者 戴凤莲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分析耳穴按压配合穴位贴敷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7月厦门中医院骨伤科一区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 目的:分析耳穴按压配合穴位贴敷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7月厦门中医院骨伤科一区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配合穴位贴敷。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颈椎恢复情况,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2组患者的睡眠障碍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PSQI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耳穴压豆、穴位贴敷配伍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可改善颈椎功能和睡眠质量,临床上值得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耳穴压豆 穴位贴敷 睡眠质量 中医 联合治疗 疼痛 颈椎功能
下载PDF
中药塌渍+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研究
14
作者 刘玉 吴宝贤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7期49-52,共4页
分析与探讨中药塌渍+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单双号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推拿牵引治疗,观察组行中药塌渍+针灸... 分析与探讨中药塌渍+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单双号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推拿牵引治疗,观察组行中药塌渍+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满意度、腰椎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腰椎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中药塌渍+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优化患者的腰椎功能,值得普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 中药塌渍 中医证候积分 腰椎功能
下载PDF
海洛因依赖者脊柱阳性反应点观察 被引量:36
15
作者 胡军 陆英 +4 位作者 辛玉虎 李煜 宗蕾 赵善祥 李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11-612,共2页
对 99例海洛因成瘾者的脊柱压痛点统计分析 ,发现压痛点较集中出现在第 5~ 7胸椎棘突下 ,占 72 7%。认为 ,该处既是疾病的阳性反应点 。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脊柱 疼痛 阳性反应点
下载PDF
电针颈夹脊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丹 周丽 +4 位作者 毛玮 刘晓君 刘冰寒 张红星 周利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电针颈夹脊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电针颈夹脊组(治疗组)和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后接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 目的:研究电针颈夹脊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电针颈夹脊组(治疗组)和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后接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静脉滴注加口服敏使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症状及功能恢复均好转,但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均有改善作用,但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治疗颈性眩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电针 颈夹脊
下载PDF
胸腰椎乳副突间凹进钉点的解剖学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阎德强 谢志军 +6 位作者 李炳辉 范志强 刘道家 杜玉刚 张庆 路世勇 常西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506-509,共4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乳副突间凹点作为椎弓根准确置钉的有形解剖学进钉点标志。方法 :(1)对 40具成人干燥标本 (T11~L5)上的乳突、副突及乳副突间凹的存在率 ,凹点与椎弓根中心及椎上、椎下切迹的关系进行观测。 (2 )临床应用CT扫描观... 目的 :探讨胸、腰椎乳副突间凹点作为椎弓根准确置钉的有形解剖学进钉点标志。方法 :(1)对 40具成人干燥标本 (T11~L5)上的乳突、副突及乳副突间凹的存在率 ,凹点与椎弓根中心及椎上、椎下切迹的关系进行观测。 (2 )临床应用CT扫描观测置钉效果。结果 :发现乳副突间凹的总存在率为 98.5 7% ,T11~L4 为 10 0 % ,L5为 90 %。在L5中无副突者占 10 % ,却在横突与乳突间且呈典型的“U”形凹特征。该法进钉 5 6例 2 2 4钉准确率 10 0 %。结论 :乳副突间凹有形可见、结构恒定 ,具有解剖学特征 ,术中寻找方便 ,又无需显露横突及关节突关节 ,是一种安全、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胸椎 椎弓根 螺钉进钉点 解剖 乳副突间凹
下载PDF
穴位注射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电针夹脊穴对兔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聚糖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冯艳琴 姚忠红 +2 位作者 秦雪琴 穆敬平 陈德森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1期1911-1914,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电针夹脊穴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动物模型二聚糖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方法雌性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穴位注射组、电针组、联合治疗组,采用去势法手术切除新西兰兔卵...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电针夹脊穴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动物模型二聚糖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方法雌性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穴位注射组、电针组、联合治疗组,采用去势法手术切除新西兰兔卵巢,用混有糖皮质激素的饲料饲养4个月后造成动物骨质疏松,再采用手术方法造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电针夹脊穴30 min;穴位注射组选夹脊穴多点穴位注射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联合治疗组电针夹脊穴30 min后穴位注射骨瓜提取物注射液。采用酶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MP-1、MMP-2、MMP-3、MMP-9、MMP-10)阳性表达率,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腰椎间盘组织二聚糖中的表达。结果经21 d治疗,联合治疗组腰椎间盘组织二聚糖表达明显增高,血清MMP-1、MMP-3、MMP-9明显降低,与穴位注射组及电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骨瓜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兔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作用机制可能为电针夹脊穴可激发经气、活经通络、提高二聚糖黏附椎间盘细胞数量、调节椎间盘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动态平衡,骨瓜提取物注射液穴位注射吸收后降低MMP-1、MMP-3、MMP-9对腰椎间盘基质的降解,抑制椎间盘组织退行性变,调节退变椎间盘细胞的代谢平衡,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瓜提取物注射液 穴位注射 电针夹脊穴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二聚糖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基于ICP算法的脊椎手术导航配准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和强 吴冬梅 +1 位作者 杜志江 孙立宁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1-147,共7页
针对计算机辅助脊椎手术三维导航技术中术前CT图像与术中实际对象的配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Visualization Toolkit(VTK)的在三维可视化平台环境下通过电磁定位系统进行配准的两步配准策略:首先,在虚拟空间和实际空间中的脊椎骨表面取几... 针对计算机辅助脊椎手术三维导航技术中术前CT图像与术中实际对象的配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Visualization Toolkit(VTK)的在三维可视化平台环境下通过电磁定位系统进行配准的两步配准策略:首先,在虚拟空间和实际空间中的脊椎骨表面取几个特征点,进行粗配准;然后,在实际空间利用电磁定位探针在脊椎骨表面取点,并从虚拟空间提取对应的脊椎骨表面点;最后通过ICP(最近点迭代)算法进行精细配准.同时对ICP算法进行了模拟验证和精度分析,以脊柱模型骨为对象进行了脊柱手术导航配准精度实验,并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配准方法简单可靠,在模型骨情况下最后的配准精度可达到临床手术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 手术导航 图像配准 Visualization TOOLKIT 最近点迭代算法
下载PDF
定点旋转手法作用下颈椎各节段亚生理区的运动形式 被引量:9
20
作者 梅凌 李义凯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测量颈椎定点旋转手法作用下颈椎运动节段在亚生理区内的运动形式及各节段的亚生理区。方法取2具急性脑死亡的男性青年新鲜尸体的颈椎做标本,固定于MTS实验机上,模拟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同时实时采集各运动节段三维坐标,计算出各节段... 目的测量颈椎定点旋转手法作用下颈椎运动节段在亚生理区内的运动形式及各节段的亚生理区。方法取2具急性脑死亡的男性青年新鲜尸体的颈椎做标本,固定于MTS实验机上,模拟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同时实时采集各运动节段三维坐标,计算出各节段在亚生理区内的运动形式。结果在C4定点对抗牵引作用下,C1~2生理活动范围最大,左、右两侧分别为22.65°、17.68°,其余3个节段依次减小。C4~5亚生理区最小,左、右两侧分别为0.55°和0.84°,其他节段离C4定点区越远,亚生理区范围越大。颈椎在亚生理区内转动时,各运动节段都有后伸和向旋转对侧侧弯的耦合运动;在亚生理区内,除C1~2节段向下移动外,其余椎体均向上移动;而水平侧方和前后移位上,C2~3节段运动形式与其他节段相反。结论颈椎各节段的亚生理区大小不同,离定点区越远的节段亚生理区越大,并且在亚生理区内各节段运动形式具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点旋转 颈椎 亚生理区 运动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