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tal dose radiation response of modified commercial silicon-on-insulator materials with nitrogen implanted buried oxide 被引量:2
1
作者 郑中山 刘忠立 +1 位作者 于芳 李宁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361-366,共6页
Nitrogen ions of various doses are implanted into the buried oxide (BOX) of commercial silicon-on-insulator (SOI) materials, and subsequent annealings are carried out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The total dose radiat... Nitrogen ions of various doses are implanted into the buried oxide (BOX) of commercial silicon-on-insulator (SOI) materials, and subsequent annealings are carried out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The total dose radiation responses of the nitrogen-implanted SOI wafer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high frequency capacitance-voltage (C-V) technique after irradi- ation using a Co-60 source. It is found that there exist relatively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adiation hardness of the nitrogen implanted BOX and the nitrogen implantation dose at different irradiation dos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a lower dose nitrogen implantation and a higher post-implantation annealing temperature are suitable for improving the radiation hardness of SOI wafer. Based on the measured C V data,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SIM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the total dose responses of the nitrogen-implanted SOI wafer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ON-INSULATOR total dose radiation hardness nitrogen implantation
下载PDF
不同补料方式对好氧颗粒污泥合成PHA的影响
2
作者 陈淞 苑泉 +2 位作者 娄雨晴 张艳萍 孙迎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6-1295,共10页
为提高好氧颗粒污泥(AGS)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产量,探究了4种不同补料方式(未补料、好氧0h补料、好氧0.5h补料和好氧1h补料)对AGS合成PHA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此过程中AGS的碳氮磷去除效能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补料能够... 为提高好氧颗粒污泥(AGS)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产量,探究了4种不同补料方式(未补料、好氧0h补料、好氧0.5h补料和好氧1h补料)对AGS合成PHA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此过程中AGS的碳氮磷去除效能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补料能够提高AGS合成PHA的含量,在好氧1h补料时AGS合成PHA的含量最高,为125.06mg/g;同时补料时间会影响AGS的脱氮除磷性能,当补料时间由好氧0h延迟至好氧1h时,AGS的总氮去除率由(87.49±5.49)%降至(67.60±16.24)%,溶解性正磷酸盐(SOP)去除率由(94.08±1.42)%降至(62.91±15.33)%.且不同补料时间条件下,AGS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较大,合成PHA的优势菌群差异较大,在未补料和好氧0h补料条件下,优势菌为既能合成PHA同时能够脱氮或除磷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在好氧1h补料条件下中,优势菌为能合成PHA的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 脱氮除磷 补料时间 影响
下载PDF
多黏菌素B负荷剂量对肾功能影响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3
作者 朱从磊 周吉钦 +1 位作者 官宁宁 徐陈琛 《海峡药学》 2024年第3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多黏菌素B负荷剂量对肾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17日,南昌大学一附院使用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治疗的患者共469例,根据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未使用负荷剂量组133例(A组),使用负荷剂量组336例(B组)。比较... 目的探讨多黏菌素B负荷剂量对肾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17日,南昌大学一附院使用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治疗的患者共469例,根据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未使用负荷剂量组133例(A组),使用负荷剂量组336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肾功能变化、合用肾毒性药物、联用其他抗菌药物以及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B组的肌酐异常率为24.78%,A组的为19.35%(P>0.05),B组的尿素氮异常率为30.21%,A组的为19.57%(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联用肾毒性药物(P=0.043,OR=0.317)为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中多黏菌素B负荷剂量的使用对肾功能并无影响,且即使超负荷剂量也不会提高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所以进一步证明无需根据不同程度肾功能进行剂量调整,但当与肾毒性药物联用时需警惕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B肾毒性 负荷剂量 急性肾损伤 肌酐 尿素氮
下载PDF
3种N-DBPs对青海弧菌Q67的联合毒性作用及贡献度
4
作者 桂一心 张瑾 +2 位作者 张颖 曾健平 陈如荔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42-2753,共12页
以3种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溴乙腈(BAN)、二溴乙腈(DBAN)和二氯乙酰胺(DCAM)为研究对象,运用直接均分和均匀设计射线法分别设计了3个二元混合物体系(BAN-DBAN、BAN-DCAM、DBAN-DCAM)和1个三元混合物体系(BAN-DBAN-DCAM),采用时间毒性... 以3种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溴乙腈(BAN)、二溴乙腈(DBAN)和二氯乙酰胺(DCAM)为研究对象,运用直接均分和均匀设计射线法分别设计了3个二元混合物体系(BAN-DBAN、BAN-DCAM、DBAN-DCAM)和1个三元混合物体系(BAN-DBAN-DCAM),采用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t-MTA)系统测定3种N-DBPs及其混合物体系对青海弧菌(Q67)的毒性,应用浓度加和模型(CA)分析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并采用剂量减小指数(DRI)来表征混合物中各个组分对毒性相互作用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BAN、DBAN和DCAM对Q67的浓度效应曲线为“S”型,具有明显的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均高于急性毒性(BAN-pEC_(50)-0.25h=4.16<BAN-pEC_(50)-12h=4.93;DBAN--pEC_(50)-0.25h=4.36<BAN-pEC_(50)-12h=4.84;DBAN--pEC_(50)-0.25h=1.41<BAN-pEC_(50)-12h=1.61);BAN-DCAM混合物出现拮抗作用,BAN-DBAN出现协同作用,而DBAN-DCAM与BAN-DBAN-DCAM既出现拮抗作用又出现协同作用;3个二元混合物体系,除BAN-DCAM外,暴露初期均表现为不同强度的协同作用;在BAN-DBAN-DCAM体系中,DRI_(max,DBAN)(=258.706)>DRI_(max,BAN)(=38.166)>DRI_(max,DCAM)(=2.658),故推测3种组分对协同作用的贡献度为:DCAM>DBAN>B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消毒副产物 青海弧菌Q67 联合毒性 相互作用 剂量减小指数
下载PDF
活性砂反硝化系统调试技术研究
5
作者 何玉婷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8期192-194,共3页
文章详细介绍了广东省某污水厂提标改造三期工程中活性砂反硝化系统的调试技术。研究目的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特别是在脱氮除磷方面,采用了碳源投加、混凝加药及反硝化型连续流砂过滤器工艺,确保出水水质满足要求。文章不仅讨论了系统... 文章详细介绍了广东省某污水厂提标改造三期工程中活性砂反硝化系统的调试技术。研究目的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特别是在脱氮除磷方面,采用了碳源投加、混凝加药及反硝化型连续流砂过滤器工艺,确保出水水质满足要求。文章不仅讨论了系统的装配和运行调试,还强调了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滤砂沉降速度监测和清洗水流速调试。研究表明,合理的调试和操作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处理能力,确保污水处理高效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砂反硝化系统 反硝化型连续流砂过滤器工艺 脱氮除磷 碳源投加 混凝加药
下载PDF
施用氮肥对设施栽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秦巧燕 贾陈忠 +2 位作者 同延安 曲东 田应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153,共2页
研究施用氮肥对蔬菜设施栽培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土壤NO3^--N的累积量影响较大,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各层硝态氮累积量呈递增趋势。其中对0~1m土层NO3^--N累积的影响尤为突出。设施栽培0-2m土层硝态氮累积... 研究施用氮肥对蔬菜设施栽培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土壤NO3^--N的累积量影响较大,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各层硝态氮累积量呈递增趋势。其中对0~1m土层NO3^--N累积的影响尤为突出。设施栽培0-2m土层硝态氮累积总量远远高于相邻粮田,硝态氮的大量累积和高迁移能力对环境所造成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氮肥用量 硝态氮累积量
下载PDF
磷酸铵镁沉淀法处理猪场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杨阳 闫立龙 +2 位作者 李晶 王晓辉 张颖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69,共5页
磷酸铵镁沉淀法(Magnesium-Ammonium-Phosphate,MAP)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废水脱氮新型工艺。试验以MgCl2.6H2O和Na2HPO4.12H2O为沉淀剂,考察了pH、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投加方式等因素对猪场废水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9.5... 磷酸铵镁沉淀法(Magnesium-Ammonium-Phosphate,MAP)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废水脱氮新型工艺。试验以MgCl2.6H2O和Na2HPO4.12H2O为沉淀剂,考察了pH、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投加方式等因素对猪场废水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9.5,n(PO43-:)n(NH4+):n(Mg2+)为1:1:1.2,反应10 min时,出水氨氮浓度为36.66 mg.L-1,去除率为95.15%,残余磷浓度为28.35 mg.L-1。且采用分段加药方式的处理效果优于一次性加药,出水氨氮浓度可降至22.74 mg.L-1,去除率升至97.26%,残余磷浓度降为15.5 mg.L-1,使MAP法处理猪场废水的工艺条件得到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 猪场废水 氨氮 投加方式
下载PDF
调亏灌溉和施氮对玉米叶片保护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小刚 张富仓 +1 位作者 杨启良 李志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0-1085,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亏水和氮肥处理对春玉米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亏灌溉可使玉米叶片MDA和SS含量明显升高,而使POD和SOD活性有所降低。施...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亏水和氮肥处理对春玉米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亏灌溉可使玉米叶片MDA和SS含量明显升高,而使POD和SOD活性有所降低。施氮处理能保证叶片在抽雄期前SS含量、SOD和POD活性处于较高水平。MDA含量与灌水和施氮水平呈负相关,拔节后期达最大值,之后减小。从苗期到拔节后期,调亏灌溉施氮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而高氮持续亏水处理可导致可溶性糖含量降低。POD活性到拔节后期达到最大,抽雄期有所降低。亏水处理明显降低了叶片POD活性,复水后补偿效应明显。施氮可适当提高POD活性,但抽穗亏水和全生育期亏水高氮处理在抽雄期的酶活性降低。SOD活性的变化趋势和POD相似。苗期亏水处理在复水后各生理生化指标补偿效果较好,拔节期亏水处理次之。高氮处理不宜在抽雄期调亏灌溉。调亏灌溉和施氮的最佳处理组合为苗期调亏低氮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亏灌溉 氮肥水平 玉米 丙二醛 可溶性糖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不同供氮水平下间甲酚对玉米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柴强 黄高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83-886,共4页
通过发芽和管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根系分泌物间甲酚对玉米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间甲酚对玉米幼苗根系产生的化感作用较弱,对地上组织的化感作用较强,其中苗高受间甲酚的影响最明显。氮素与间甲酚对玉米生物产量和根重均存... 通过发芽和管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根系分泌物间甲酚对玉米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间甲酚对玉米幼苗根系产生的化感作用较弱,对地上组织的化感作用较强,其中苗高受间甲酚的影响最明显。氮素与间甲酚对玉米生物产量和根重均存在显著的互作作用,施氮量与间甲酚对成熟期玉米生物产量产生的化感作用呈显著负相关,施N量为300mg·kg-1(土)时,浓度为300×10-6mol·kg-1(土)的间甲酚对玉米生物产量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但施N量为150mg·kg-1(土)时,相同浓度的间甲酚对玉米生物产量表现为促进作用。间甲酚可增大玉米的根重,施氮可显著提高间甲酚增加根重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中,当存在化感物质时,选择适宜的施肥水平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发芽试验 生物产量 根重 施氮量
下载PDF
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和叶片SPAD值与氮肥用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富林 杨利 +5 位作者 熊桂云 范先鹏 巴瑞先 刘冬碧 余延丰 张继铭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839-4843,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对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和叶片SPAD值与氮肥施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设置N 0~240 kg/hm2的施用量范围内,不同生育阶段的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和叶片SPAD值都呈现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二者与施氮量之间都存在着... 在大田条件下对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和叶片SPAD值与氮肥施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设置N 0~240 kg/hm2的施用量范围内,不同生育阶段的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和叶片SPAD值都呈现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二者与施氮量之间都存在着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通过测定次最新完全展开叶叶片左、右和顶部三点测得的大白菜SPAD值与施氮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硝酸盐含量 叶片SPAD值 氮肥施用量
下载PDF
两种浮萍根系分泌物对荧光假单胞菌脱氮影响的差异及其剂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玉芳 周影茹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7-1102,共6页
本研究对太湖地区高效除氮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HZ1)和低效除氮青萍Lemna minor(WX3)的根系分泌物进行了连续收集和分离,并考察了根系分泌物剂量与成分对反硝化细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发... 本研究对太湖地区高效除氮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HZ1)和低效除氮青萍Lemna minor(WX3)的根系分泌物进行了连续收集和分离,并考察了根系分泌物剂量与成分对反硝化细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浮萍根系分泌物总组分均能显著促进P.fluorescens的脱氮效率,但对P.fluorescens的生长无影响。HZ1根系分泌物总组分(HO)促进作用显著高于WX3根系分泌物总组分(WO),这与HZ1对水体的除氮效率高于WX3的结果一致。两种浮萍根系分泌物各组分也有不同的效果,其中仅WX3根系分泌物酸性组分(WA)显著抑制了P.fluorescens的脱氮效率,HZ1根系分泌物不同组分是促进或无作用。总体上,P.fluorescens的脱氮效率随浮萍根系分泌物及其各组分添加剂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WA组分先下降后基本不变,各组分在剂量为1.0%(v/v)时起最大效果。总之,根系分泌物与浮萍–微生物耦合系统的除氮效率密切相关,酸性组分是两种浮萍根系分泌物促进P.fluorescens脱氮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根系分泌物 荧光假单胞菌 脱氮 剂量
下载PDF
海南霉素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和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志博 张永根 +2 位作者 辛杭书 刘薇 夏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10-2216,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海南霉素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和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24 h培养的方法来评价海南霉素的作用,其中体外培养底物(粗蛋白质18%,中性洗涤纤维30%,酸性洗涤纤维22%)精粗比为40∶60。试验分对照组(CON)、10 mg/L莫能菌素... 本试验旨在研究海南霉素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和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24 h培养的方法来评价海南霉素的作用,其中体外培养底物(粗蛋白质18%,中性洗涤纤维30%,酸性洗涤纤维22%)精粗比为40∶60。试验分对照组(CON)、10 mg/L莫能菌素组(MON,阳性对照)以及0.1、1.0、10.0和100.0 mg/L海南霉素组(H0.1、H1.0、H10.0和H100.0)共6个组。发酵24 h后立即测定pH,然后采集样品用于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肽、氨基酸、蛋白酶和脱氨酶的测定及DNA的提取。结果显示,与CON相比,H100.0显著降低了总VFA浓度并提高了pH(P<0.05);H10.0、H100.0和M ON显著降低了乙酸、丁酸浓度以及乙酸与丙酸比(P<0.05),显著提高了丙酸浓度(P<0.05)。H0.1和H1.0对瘤胃微生物发酵无显著影响(P>0.05)。H10.0、H100.0和MON增加了肽、氨基酸浓度和蛋白酶活性(P<0.05),但显著降低了NH3-N浓度和脱氨酶活性(P<0.05)。H10.0、H100.0和M ON也显著增加了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ruminicola)和总普雷沃氏菌(genus Prevotella)的相对拷贝数(RPS),显著减少了原虫(protozoa)的RPS(P<0.05)。H10.0、H100.0和MON显著减少了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的RPS(P<0.05),对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Selenomonasruminantium)、埃氏巨球型菌(Megasphaera elsdenii)和嗜淀粉瘤胃杆菌(Ruminobacter amylophi-lus)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从对瘤胃发酵调控和增加非NH3-N流量2方面考虑,10.0 mg/L海南霉素为最适剂量;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的调控模式与莫能菌素相似;海南霉素是通过对普雷沃氏菌属细菌和原虫的数量的影响来调控氮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霉素 剂量 瘤胃发酵 氮代谢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对小鼠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圣陶 江伟威 +3 位作者 傅春玲 杨波 刘海鸥 庾勍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 : 了解一次性低剂量辐射对小鼠蛋白质代谢是否有影响 ,为辐射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 选用生长期和成年期小鼠各 3 0只 ,随机分成 3组 ,雄雌各半。分别接受 0 ,2 5 0 m Gy,5 0 0 m Gy60 Coγ射线一次全身照射 ,剂量率为 78.6 c Gy/... 目的 : 了解一次性低剂量辐射对小鼠蛋白质代谢是否有影响 ,为辐射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 选用生长期和成年期小鼠各 3 0只 ,随机分成 3组 ,雄雌各半。分别接受 0 ,2 5 0 m Gy,5 0 0 m Gy60 Coγ射线一次全身照射 ,剂量率为 78.6 c Gy/min。每只动物每天定量给予 4g饲料 ,照射后第 7d起恢复自由进食 ,测定动物照射后连续 3 d的氮平衡 ,每 3 d称一次体重。照射后 1 0 d测定血红蛋白 (Hb) ,血清总蛋白 (TP)和血清非蛋白氮 (NPN)。结果 : 成年期小鼠在照射后 6 d时体重显著减少 (P<0 .0 1 ) ,恢复自由进食后体重减轻得到恢复。氮平衡试验中生长期小鼠 5 0 0 m Gy组 ,成年期 2 5 0 m Gy和 5 0 0 m Gy剂量组的正氮平衡低于相应的对照组 (P<0 .0 5 )。照射 5 0 0 m Gy使 Hb和 TP有所下降 ,同时 NPN升高 ,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别。结论 : 一次性暴露于 2 5 0m Gy电离辐射对氮代谢有不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低剂量 氮平衡 蛋白质 代谢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微量元素对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效果影响的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郝春红 张峰 +1 位作者 张鹏 李帅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78-83,共6页
以实际城镇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与连续流的对比试验,考察了几种微量元素及其投加方式对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3+对活性污泥系统脱氮除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有效的投加浓度范围为10~20 mg/L,Co2+和Ni2+对活性污... 以实际城镇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与连续流的对比试验,考察了几种微量元素及其投加方式对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3+对活性污泥系统脱氮除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其有效的投加浓度范围为10~20 mg/L,Co2+和Ni2+对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效果无明显改善;Fe3+、Co2+和Ni2+相互之间无明显促进和拮抗的作用;Fe3+采用连续投加的方式,系统污染物去除率及活性污泥比好氧呼吸速率等方面提高明显,系统脱氮除磷功能明显加强,Co2+和Ni2+的系统投加方式的改变对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脱氮除磷 功能强化 投加方式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烟气净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设想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敏 沈忠群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0-63,共4页
简述了电子束法脱除火力发电厂烟气中的污染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技术的发展和现状,介绍了电子束烟气净化技术中的重要参数与SO2和NOx脱除率的关系。根据预研究的结果,目前正就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初步的概念设计和可行... 简述了电子束法脱除火力发电厂烟气中的污染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技术的发展和现状,介绍了电子束烟气净化技术中的重要参数与SO2和NOx脱除率的关系。根据预研究的结果,目前正就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初步的概念设计和可行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烟气净化 辐照剂量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下载PDF
全程补碳的A^2/O工艺对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洪 刘希 +2 位作者 郭意 李永峰 乔丽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63-1970,共8页
为解决A2/O工艺处理低浓度城市生活污水的碳源问题,采用了甲醇、葡萄糖、乙酸分别作为A2/O系统的碳源,结果表明,甲醇作为系统外加碳源最经济、最合适,其中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75.81%和76.21%,NO-x-N被去除时间为30 min.研究最大化利用... 为解决A2/O工艺处理低浓度城市生活污水的碳源问题,采用了甲醇、葡萄糖、乙酸分别作为A2/O系统的碳源,结果表明,甲醇作为系统外加碳源最经济、最合适,其中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75.81%和76.21%,NO-x-N被去除时间为30 min.研究最大化利用碳源,得到外加碳源甲醇在厌氧/缺氧/好氧区段的投加比例为1∶2∶0、投加量为400 mg·L-1,硝酸盐回流比为250%时,系统运行效果最佳,TN、NH3-N和TP去除率分别为90.56%、96.67%和92.56%,出水浓度分别为12.3 mg·L-1、4.1 mg·L-1和0.45 mg·L-1,达到GB18918—2002一级A类标准.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在缺氧段发生了反硝化吸磷的现象,有利于碳源的节省和系统的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脱氮除磷 碳源类型 投加方式 投加量 回流比
下载PDF
中能氮离子束辐照小麦种子产生自由基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文建 卫增泉 +3 位作者 颉红梅 李强 党秉荣 韩光武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15-418,共4页
用ESR波谱术研究了室温下中能氮离子辐照小麦种子产生的自由基,发现氮离子贯穿和注入小麦种子产生的自由基浓度随剂量的变化具有不同的特征。对氮离子贯穿小麦种子产生的自由基浓度随剂量率的变化规律也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氮离子束 小麦 ESR波谱 自由基
下载PDF
施氮量和丰产剂对青饲玉米白顶一号的影响
18
作者 王云 杨明君 +2 位作者 刘琪福 周国庆 彭友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749-4751,4755,共4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和丰产剂对青饲玉米白顶一号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丰产剂处理条件下,植株的生长和产量有显著差异;高氮水平配合丰产剂的施用有利于青饲玉米白顶一号的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积...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和丰产剂对青饲玉米白顶一号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丰产剂处理条件下,植株的生长和产量有显著差异;高氮水平配合丰产剂的施用有利于青饲玉米白顶一号的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积累,可大幅度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饲玉米 白顶一号 施氮量 丰产剂 影响
下载PDF
不同栽种、施肥对单季杂交粳稻8优161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管耀祖 张镇铭 +2 位作者 赵建根 葛常青 董文忠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53-56,共4页
通过对单季杂交粳稻 8优 16 1不同栽插本数与栽种方式、氮肥用量和施用方法的试验分析 ,初步明确了获得 8优 16 1高产相应的栽插本数和栽种方式、氮肥用量及施用方法。即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 ,施纯氮 2 10~ 2 70kg/hm2 ,以采用平促施... 通过对单季杂交粳稻 8优 16 1不同栽插本数与栽种方式、氮肥用量和施用方法的试验分析 ,初步明确了获得 8优 16 1高产相应的栽插本数和栽种方式、氮肥用量及施用方法。即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 ,施纯氮 2 10~ 2 70kg/hm2 ,以采用平促施肥法为最佳 ;其次是两头法 ;在栽插密度为 2 5.0万穴 /hm2 时 ,每穴栽 1本 ,以行株距 2 4 .0cm× 16 .7cm最好 ;30 .0cm× 13.3cm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8优161 栽种方式 施肥量 施肥方法 产量 单季稻
下载PDF
氮离子束小麦诱变群体氮素利用和籽粒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樊继伟 郭明明 +7 位作者 王康君 孙中伟 张广旭 李强 李筠 章跃树 代丹丹 陈凤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3期47-54,共8页
【目的】探明氮离子束注入后,小麦诱变群体(M1代群体)氮素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变化趋势,为小麦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连麦7号和烟农19为供试材料,通过注入不同剂量氮离子束(0、2×10^16、3×10^16、4×10^1... 【目的】探明氮离子束注入后,小麦诱变群体(M1代群体)氮素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变化趋势,为小麦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连麦7号和烟农19为供试材料,通过注入不同剂量氮离子束(0、2×10^16、3×10^16、4×10^16N+/cm^2),分析不同小麦品种诱变群体氮素利用、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的变化趋势。【结果】连麦7号和烟农19小麦品种进行氮离子束注入后,诱变群体籽粒氮素积累、氮收获指数、氮素利用效率、氮素生产效率、产量、蛋白质含量及加工品质较对照均有所降低,且随注入剂量的增加,诱变群体产量和品质的负效应不断增大。2个小麦品种处理群体的氮素积累和籽粒产量在注入剂量超过2×10^16N+/cm^2条件下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及加工品质在剂量超过3×10^16N+/cm^2时下降较为显著。同时,在高剂量条件下,连麦7号诱变群体氮素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下降幅度较烟农19诱变群体小,在氮素积累和籽粒品质方面连麦7号诱变群体下降较为显著。【结论】氮离子束注入引起小麦籽粒产量、氮素利用及品质下降,且注入剂量越大,对小麦的损伤越显著;氮离子束诱变群体中,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损伤表现为烟农19大于连麦7号,但氮素积累及加工品质方面连麦7号诱变群体下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离子束 注入剂量 小麦诱变群体 氮素利用 籽粒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