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Mode on Sugarcane Yield and Soil Nutrient Change 被引量:1
1
作者 谢金兰 王维赞 +5 位作者 朱秋珍 刘晓燕 梁强 李毅杰 罗亚伟 梁阗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mprove use ratio of N fertilizer in sugarcane production and reduce N pol u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thod] With ROC22 as materials, N fertilizer quantities were set, including 38,...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mprove use ratio of N fertilizer in sugarcane production and reduce N pol u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thod] With ROC22 as materials, N fertilizer quantities were set, including 38, 276 and 414 kg N/hm2, according to three fertilization approaches (approach 1: N fertilizer at 10% as base fertilizer, 30% N fertilizer applied to soil dressing, 60% N fertilizer applied to big ridging; approach 2: 30% N fertilizer as base fertilizer, 70% N fertilizer applied to soil dressing; approach 3: 100% N fertilizer as base fertilizer). Some sugarcane in-dices, such as agronomic traits, yield and soil nutrients, were measured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of N fertilizer with sugarcane growth and soil nutrients. [Result] Sug-arcane yield was increasing upon N fertilizer and reached the peak with N fertilizer at 276 kg N/hm2. In addition, early application of N fertilizer would promote sugar-cane jointing, growth and increase sugarcane yield. Nitrogen and available K con-tents were increasing upon N fertilizer, but excessive N fertilizer also caused soil acidification. N fertilizer applied early could help dissolve soil phosphate and improve phosphorus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Applying N fertilizer completely as base fertil-izer was likely to cause N loss and low use efficiency. [Conclusion] The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mode for sugarcane is to apply N fertilizer twice at 138-276 kg N/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mode SUGARCANE yield Soil nutrient
下载PDF
有机肥氮部分替代化肥氮对间作珠芽魔芋生长及养分积累利用的影响
2
作者 李娟 涂寒奇 +1 位作者 薛欣欣 王秀全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80,共6页
为探索胶园间作珠芽魔芋的合理施氮方法,对有机肥氮部分替代化肥氮对珠芽魔芋生理特性、产量、品质及养分积累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设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对照(T1)、当地习惯化肥氮用量(N 450kg/hm^(2))(T2)、80%习惯化肥氮用量+... 为探索胶园间作珠芽魔芋的合理施氮方法,对有机肥氮部分替代化肥氮对珠芽魔芋生理特性、产量、品质及养分积累利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设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对照(T1)、当地习惯化肥氮用量(N 450kg/hm^(2))(T2)、80%习惯化肥氮用量+20%有机肥氮用量(T3)、80%习惯化肥氮用量(T4)、60%习惯化肥氮用量+20%有机肥氮用量(T5)、30%习惯化肥氮用量+50%有机肥氮用量(T6)。成熟期测定珠芽魔芋叶片形态指标、叶面球茎数量及倒伏株数、地下球茎产量、可溶性糖、淀粉、葡甘聚糖含量、氮磷钾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与纯施化肥氮相比,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珠芽魔芋株高、茎粗、叶面球茎数量、繁殖系数增加,抗倒伏能力增强,提高了地下球茎氮肥利用率、产量、单株鲜重、膨大系数及氮、磷、钾吸收量。胶园间作珠芽魔芋的合理施氮模式为80%化肥氮+20%有机肥氮或者30%化肥氮+50%有机肥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园间作 有机肥氮替代部分无机肥氮 生理特性 产量 养分吸收
下载PDF
半干旱区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养分、氮肥利用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高盼 王宇先 +4 位作者 李欣洁 蔡姗姗 徐莹莹 杨慧莹 张巩亮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为探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玉米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研究CK(常规种植)、秸秆还田不配施氮肥(SR+N0)、秸秆还田分别配施氮肥262.5 kg·hm^(-2)(SR+N1)、300.0 kg&#... 为探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玉米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研究CK(常规种植)、秸秆还田不配施氮肥(SR+N0)、秸秆还田分别配施氮肥262.5 kg·hm^(-2)(SR+N1)、300.0 kg·hm^(-2)(SR+N2)、337.5 kg·hm^(-2)(SR+N3)、375.0 kg·hm^(-2)(SR+N4)、412.5 kg·hm^(-2)(SR+N5)、450.0 kg·hm^(-2)(SR+N6)和487.5 kg·hm^(-2)(SR+N7)等处理对土壤全量养分、化学计量特征、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SR+N5(秸秆还田+增施10%氮肥)和SR+N6(秸秆还田+增施20%氮肥)处理对土壤全氮、全磷的累积最佳,SR+N4(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处理全钾含量最高,SR+N5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24%。SR+N6和SR+N7(秸秆还田+增施30%氮肥)处理的土壤C/N较CK降低了20%以上,SR+N4处理C/P值最高;SR+N5处理的C/K、N/K和P/K值均有所提升。SR+N2(秸秆还田+减施20%氮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提升最为明显,与对照CK相比,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1.14%、22.72%和0.04%。秸秆还田下,当地推荐施氮量加20%(450.0 kg·hm^(-2))产量最高。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配施氮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呈二次函数关系,在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用量为450.0 kg·hm^(-2)时,继续加大氮肥配施量会抑制玉米的产量。综合考虑,增氮20%(450.0 kg·hm^(-2))可作为协调半干旱区秸秆还田下春玉米产量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 全量养分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提升土壤肥力、养分利用和玉米产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凯 杜延全 +3 位作者 张西兴 王明伟 李延锋 朱建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的施肥效应,指导有机物料合理利用,促进作物高产稳产。进行了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试验,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单施化肥(CK)、羊粪+化肥(AF)、木薯渣+化肥(PF)、木本泥炭+化肥(MF)、味精废浆料+化肥(IF)...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的施肥效应,指导有机物料合理利用,促进作物高产稳产。进行了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试验,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单施化肥(CK)、羊粪+化肥(AF)、木薯渣+化肥(PF)、木本泥炭+化肥(MF)、味精废浆料+化肥(IF),研究了等有机物料与化肥用量条件下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AF、PF、MF和IF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升了8.96%、18.60%、7.93%和24.67%,且各处理提升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MF处理降低了土壤电导率,除AF处理外,其他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其中,IF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PF处理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最高,AF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施用有机物料增加了玉米植株的养分含量和积累量,提高了玉米产量;其中,IF处理玉米茎叶的氮和钾含量与积累量均最高,籽粒的钾积累量也最高;AF处理玉米茎叶的磷含量和积累量最高,籽粒的钾含量也最高;PF处理玉米籽粒的磷含量和积累量最高。施用有机物料提高了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其中,MF处理玉米穗粒数最多,PF处理玉米穗重最高,IF处理玉米百粒重最高;相比CK,AF、PF、MF和IF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9.97%、16.22%、7.65%和17.03%,其中,IF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可见,不同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均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玉米养分吸收利用,提高玉米产量,但不同有机物料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土壤肥力 养分吸收 产量 玉米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乔月 胡诚 +6 位作者 万建华 徐化林 刘茂军 郭卫红 戴黎 张春华 邓超然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6期9-15,共7页
为了解决长江中下游中低产稻田产能提升应用,在湖北当阳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当地常规施肥(T_(1))、常规复合肥+3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_(2))、有机无机复混肥(T_(3))、生物炭基肥(T_(4))、水稻专用配方肥(T_(5))及不施肥(CK)共6个处理,... 为了解决长江中下游中低产稻田产能提升应用,在湖北当阳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当地常规施肥(T_(1))、常规复合肥+3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_(2))、有机无机复混肥(T_(3))、生物炭基肥(T_(4))、水稻专用配方肥(T_(5))及不施肥(CK)共6个处理,在同等施肥量下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呈现为T_(4)>T_(5)>T_(3)>T_(2)>T_(1)>CK,与T_(1)处理相比,T_(2)~T_(5)处理分别增产4.27%~19.27%;在相同施氮处理下,T_(2)~T_(5)处理氮素累积量较T_(1)处理增加了4.08%~32.03%,T_(2)~T_(5)处理在生产100 kg穗吸氮量、氮肥贡献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较T_(1)处理分别增加1.96%~9.15%、11.26%~44.86%、4.26%~19.27%、16.23%~72.79%、7.80%~61.22%;在相同施磷处理下,T_(2)~T_(5)处理磷素累积量较T_(1)处理增加了4.60%~26.67%,T_(2)~T_(5)处理在生产100 kg穗吸磷量、磷肥偏生产力、磷肥表观利用率较T_(1)处理分别增加4.28%~19.27%、3.33%~10.00%、12.48%~71.90%。在氮磷钾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选择适合且具有缓释性的肥料进行基施,分蘖肥合理配施,既能提高养分吸收利用率,还可以增加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肥源 水稻产量 肥料利用率 养分吸收 生物炭基肥 氮肥偏生产力
下载PDF
长期覆膜旱作和施用包膜尿素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祁通 汤胜 +2 位作者 周静杰 马庆旭 吴良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22,136,共15页
水稻覆膜旱作栽培(non-flooding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PM)是以地膜覆盖为核心来实现水稻节水生产的综合集成创新技术。然而,在覆盖地膜后,氮肥只能在移栽前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导致水稻前期营养生长过盛和生育后期潜在缺... 水稻覆膜旱作栽培(non-flooding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PM)是以地膜覆盖为核心来实现水稻节水生产的综合集成创新技术。然而,在覆盖地膜后,氮肥只能在移栽前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导致水稻前期营养生长过盛和生育后期潜在缺氮,从而限制了水稻高产。聚合物包膜尿素(polymer coated urea,CR)是一种控释氮肥,在传统淹水栽培(traditional flooding cultivation,TF)模式下已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最佳管理措施之一,但尚未在PM模式下进行长期定位试验评估。本研究以高产中熟籼型杂交稻‘两优培九’为供试水稻品种,比较在PM和TF 2种栽培模式下施用CR和普通尿素(urea,UR)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UR相比,在TF和PM模式下施用CR使水稻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9.2%和15.4%(P<0.05),使水稻产量分别提高8.6%和15.0%(P<0.05)。与TF模式相比,PM模式加速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降低了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与施用UR相比,在PM模式下施用CR能缓解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下降,并使经济效益提高16.8%。综上所述,施用CR是解决在PM模式下水稻生育后期缺氮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覆膜旱作栽培 控释氮肥 氮肥利用率 经济效益 作物产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施肥模式对菜-稻轮作周年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张立成 李娟 章明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1-189,共9页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稻轮作体系周年氮素吸收及其产量的影响,以长期定位试验中菜-菜-稻轮作和菜-菜-菜轮作各季作物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试验。2种轮作体系分别采用推荐施肥和习惯施肥2种施肥模式,于2020—2022年对各季作物氮含量和...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稻轮作体系周年氮素吸收及其产量的影响,以长期定位试验中菜-菜-稻轮作和菜-菜-菜轮作各季作物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试验。2种轮作体系分别采用推荐施肥和习惯施肥2种施肥模式,于2020—2022年对各季作物氮含量和产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和轮作下各季作物周年氮素吸收积累量、氮肥偏生产力及其对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轮作周年内菜-菜-稻轮作方式下推荐施肥模式第二季作物(芥菜)和第三季作物(水稻)氮素年均吸收积累量为415.71 kg/hm^(2),显著高于习惯施肥模式(381.43kg/hm^(2))。第一和第二轮作周年,不同轮作施肥方式下四季豆作物的氮素收获指数为0.61~0.65,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推荐施肥处理水稻作物氮素收获指数分别为0.72和0.73,显著高于习惯施肥处理(0.62和0.62)。通过各季作物氮素吸收量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推荐施肥处理能够提高作物氮素吸收利用率。菜-菜-稻轮作结合推荐施肥处理的年均产投比(1.79)高于习惯施肥处理(1.47),菜-菜-菜轮作结合推荐施肥处理的年均产投比(1.56)高于习惯施肥处理(1.36)。因此,推荐施肥处理作物的周年氮素吸收积累量和产量均高于习惯施肥,该施肥模式有利于菜-菜-稻轮作方式实现作物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施肥模式 氮素吸收 养分管理 产量效应
下载PDF
坡耕地顺坡非均匀施肥对氮磷迁移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谢梅香 金秋 +2 位作者 赵广举 耿韧 洪大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7-212,共6页
[目的]分析坡耕地坡脚低肥、坡中中肥和坡顶高肥的顺坡非均匀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及玉米生长的作用,为坡耕地科学的施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布设野外径流小区和水样采集设备,观测了坡耕地土壤中氮磷迁移和玉米对养分的吸收。[结果]... [目的]分析坡耕地坡脚低肥、坡中中肥和坡顶高肥的顺坡非均匀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及玉米生长的作用,为坡耕地科学的施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布设野外径流小区和水样采集设备,观测了坡耕地土壤中氮磷迁移和玉米对养分的吸收。[结果](1)降雨后坡脚的土壤含水量最高,坡顶的土壤水分下降最快最多。(2)整个玉米生长周期内土壤水氮向坡脚浅土层处迁移,而土壤水总磷则呈峰值变化的趋势且以坡顶最为显著。(3)非均匀施肥下玉米生长对氮素的吸收以及干物质产量都较好,坡脚处的氮肥吸收率达到51.3%,磷肥吸收率达到25.5%。[结论]减少总施肥量的非均匀施肥方式能够保证玉米生长对肥料的吸收及产量,为我国坡耕地施肥方式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施肥 土壤水 总氮总磷 养分吸收 玉米产量
下载PDF
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夏玉米籽粒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帅 徐学欣 +5 位作者 孟繁港 徐宇凡 郝天佳 贾靖 张玉璐 赵长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6-434,共9页
为探究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及追氮时期组合对夏玉米籽粒品质、淀粉糊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选用玉米主推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量180 kg/hm2(N1)和210 kg/hm2(N2)两个氮肥处理水平及拔节期+... 为探究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及追氮时期组合对夏玉米籽粒品质、淀粉糊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选用玉米主推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量180 kg/hm2(N1)和210 kg/hm2(N2)两个氮肥处理水平及拔节期+大喇叭口期(W1)、拔节期+开花期(W2)、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期(W3)3个不同追肥时期组合。结果表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期追肥处理(N1W3、N2W3)籽粒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籽粒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支链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峰值时间、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增加追氮频次改善籽粒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和淀粉的糊化特性,提高了籽粒品质。N1W3与N2W3相比,籽粒品质与淀粉糊化特性差异不显著,但是N1W3处理减少氮肥的投入,节约投入成本,为本试验的推荐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水肥一体化 夏玉米 施氮量 追氮时期 籽粒 品质 糊化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氮素运筹对青贮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吸氮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世翔 魏邦泰 +2 位作者 红梅 赵巴音那木拉 李斐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1,共10页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传统施氮、优化施氮等不同施肥模式对青贮玉米干物质积累、SPAD值、土壤硝态氮以及地上部氮素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将肥料全部基施(235 kg N/hm^(2))的传统施氮方式在青贮玉米六叶期前地上部干物质...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传统施氮、优化施氮等不同施肥模式对青贮玉米干物质积累、SPAD值、土壤硝态氮以及地上部氮素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将肥料全部基施(235 kg N/hm^(2))的传统施氮方式在青贮玉米六叶期前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量、SPAD值、0~3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优化施肥处理,但随时间的推移土壤硝态氮含量迅速降低,后期不能满足作物氮素需求导致青贮玉米地上部吸氮量及收获时干物质积累量均明显低于优化施肥处理;(2)调整施肥结构,将部分氮肥追施能够在减少氮肥投入25%~50%的基础上维持产量稳定,同时0~9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下降了35.36%~51.48%;(3)优化施氮量为156~180 kg/hm^(2)(基肥+追肥)时,比传统施氮模式平均增产3.37 t/hm^(2);(4)每生产1000 kg青贮玉米干物质,地上部吸氮量为7.78~10.15 kg。综上所述,采用优化施氮模式能够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即在保持青贮玉米高产、稳产的同时降低了氮素损失和环境风险,试验结果对指导青贮玉米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氮肥 干物质 SPAD 吸氮量 产量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沙质土壤油莎豆氮磷钾累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曹秭琦 赵小庆 +7 位作者 张向前 王建国 李娟 韩云飞 刘丹 高艳华 路战远 任永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05-1817,共13页
探讨了沙质土壤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油莎豆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为沙质土壤条件下油莎豆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以油莎豆品种“中油莎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不施氮(N0)、低氮(N1)、中氮(N2)、高氮(N... 探讨了沙质土壤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油莎豆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为沙质土壤条件下油莎豆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以油莎豆品种“中油莎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不施氮(N0)、低氮(N1)、中氮(N2)、高氮(N3)4个施氮水平,分析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油莎豆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油莎豆茎叶、根、块茎干物质累积量的变化趋势均呈上升趋势。在块茎形成期前油莎豆主要以地上部茎叶营养生长为主,块茎形成期后生长中心逐渐向地下部块茎转移,至收获期块茎干物质累积分配比例高达43.34%~51.00%。2年N2水平块茎干物质累积量及分配比例均高于其他水平,较其他施氮水平平均提高17.50%和4.00%。油莎豆对氮、钾需求量较大,磷较少。收获期油莎豆氮、磷、钾累积量表现为块茎>茎叶>根,块茎成为油莎豆氮磷钾最终的贮藏器官。N2水平下油莎豆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在整个生育期内一直呈较高水平,特别是块茎在收获期的氮、磷、钾分配比例分别达到47.09%、65.82%和56.40%。N2水平下,油莎豆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千粒重、块茎产量均高于其他水平,较其他施氮水平平均提高5.57%、7.40%、15.83%和18.12%。在沙质土壤栽培条件下,油莎豆氮施肥量以150 kg hm^(-2)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氮肥 养分累积分配 产量
下载PDF
氮钾肥施用次数对夏直播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12
作者 邱深 姚晓芬 +6 位作者 张钊 马学峰 李显恩 彭杰 谢晓麒 江宜池 杨国正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8,共15页
【目的】探究氮钾肥施用次数对棉花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长江流域棉区夏直播棉花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于2021―2022年开展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钾肥(210 kg·hm^(-2))施用次数:K1[播种前(PP)100%]和K2[PP 50%+见花(FF)0 d ... 【目的】探究氮钾肥施用次数对棉花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长江流域棉区夏直播棉花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于2021―2022年开展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钾肥(210 kg·hm^(-2))施用次数:K1[播种前(PP)100%]和K2[PP 50%+见花(FF)0 d 50%];副区为氮肥(210 kg·hm^(-2))施用次数:N2[PP 20%+FF 0 d 80%]、N3[PP 20%+FF 0 d 60%+FF 21 d 20%]和N4[PP 10%+FF 0 d 50%+FF 7 d 30%+FF 21 d 10%]。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钾积累与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K2N3处理下棉株和源、流、库器官拔秆期的干物质质量和氮、钾积累量以及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持续时间和平均积累速率均低于K2N4处理,但干物质以及氮钾向库器官的分配比例较K2N4处理高。K2N3处理可获得较高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较K1N2处理(产量最低)分别显著提高31.4%和31.9%,进一步增加施氮次数(K2N4处理)没有显著提高棉花产量。K2N3和K2N4处理的氮肥和钾肥偏生产力无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棉花产量的差异主要来源于铃数,促进干物质和氮钾养分向库器官分配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结论】长江流域棉区麦后直播棉花,2次施钾配合3次施氮能促进棉株对氮钾的吸收,促进干物质和氮钾养分向库器官分配,增加铃数,提高棉花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氮肥 钾肥 施肥次数 产量 干物质 养分利用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氮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13
作者 刘敏 吴敬芳 +7 位作者 黄星瑜 熊清华 李乐林 李文强 黄艳娟 汪咏 张亚 刘淑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6,共6页
以水稻品种中早31为试材,开展了2年的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9个不同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T_(1)处理);优化施肥(T_(2)处理);磷、钾含量不变,有机肥替代氮肥比例分别为15%、30%、45%和60%(T_(3)~T_(6)处理);磷、钾含量增多,氮肥替代... 以水稻品种中早31为试材,开展了2年的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9个不同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T_(1)处理);优化施肥(T_(2)处理);磷、钾含量不变,有机肥替代氮肥比例分别为15%、30%、45%和60%(T_(3)~T_(6)处理);磷、钾含量增多,氮肥替代比例分别为15%和30%(T_(7)~T_(8)处理)。结果表明:在水稻产量方面,有机肥替代氮肥和氮替代处理(T_(3)、T_(8)处理)的湿谷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T_(1)、T_(2)处理);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水稻淀粉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T_(8)处理最高;各处理之间的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其中T_(7)处理最高,T_(6)处理最低;在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pH值等方面,各处理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有机肥替代氮肥处理能够明显提升水稻的产量,其中30%氮肥替代比例的处理效果较好,能够促进养分的吸收利用,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良仍需进一步试验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替代氮肥 土壤养分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14
作者 陈凤林 马祥爱 +2 位作者 郝秀海 刘振钰 郭转霞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9期49-56,共8页
【目的】探讨山西旱地玉米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的可行性与适宜化肥减量比例。【方法】于2021—2023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研究CK(不施任何肥)、NPK(全化肥)、化肥减量(40%、30%、20%)生物炭有机肥替代(SWC40、SWC30、SWC20)和精致有机肥替... 【目的】探讨山西旱地玉米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的可行性与适宜化肥减量比例。【方法】于2021—2023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研究CK(不施任何肥)、NPK(全化肥)、化肥减量(40%、30%、20%)生物炭有机肥替代(SWC40、SWC30、SWC20)和精致有机肥替代(JZ40、JZ30、JZ20)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适当比例下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提高养分累积吸收量及氮素利用效率。与NPK处理相比,2021、2022、2023年,SWC40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4.69%、9.88%、25.62%,JZ30处理籽粒产量与NPK处理无显著差异。2023年,SWC40处理籽粒氮、磷、钾素累积吸收量分别为145.64、38.30、38.07kg/hm^(2),与NPK处理相比,SWC40处理玉米籽粒氮、磷、钾素累积吸收量显著增加38.36%、56.14%、46.59%;SWC40处理地上部氮、磷、钾素累积吸收量分别为311.79、69.49、204.22 kg/hm^(2),较NPK处理显著增加了64.08%、84.32%、84.43%。SWC40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贡献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为6.80kg/kg、15.64kg/kg、43.53%、31.01%,较NPK处理显著提高了49.78%、16.80%、29.48%、165.49%。【结论】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有机肥相较精致有机肥效果更佳,化肥减量40%配施生物炭有机肥为最优处理,化肥减量30%配施精致有机肥化肥次之,可作为玉米增产、氮肥增效的合理施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 生物炭 玉米 养分 氮素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潮土麦田肥力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15
作者 张钊 张贵龙 +2 位作者 汤秋香 闫雪影 张艳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7-1076,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黄淮海潮土区麦田肥力和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为该区域优化施肥措施、合理利用有机肥资源和保障作物高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方法】基于天津潮土区连续12年的施肥处理定位试验,设置施肥处...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黄淮海潮土区麦田肥力和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为该区域优化施肥措施、合理利用有机肥资源和保障作物高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方法】基于天津潮土区连续12年的施肥处理定位试验,设置施肥处理为对照(CK,不施肥)、单施有机肥(M)、化肥减量50%配施有机肥(MF_(1))、常量化肥配施有机肥(MF_(2))、单施化肥处理(F)。【结果】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麦田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提升土壤肥力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M、MF_(1)、MF_(2)和F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幅分别为92%、48%、78%和20%。MF_(1)处理孕穗-成熟期叶片氮素含量显著降低,促进氮素向籽粒的转移,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起到增产作用。MF_(1)、MF_(2)处理冬小麦产量分别达到6467和6345 kg/hm^(2),较F处理提高12%和9%。【结论】施用化肥115 kg/hm^(2)、有机肥15000 kg/hm^(2)的配施模式能够较常规模式降低化肥投入15%,并保持冬小麦产量稳定,可作为黄淮海平原潮土区冬小麦农田的推荐施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有机无机肥配施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土壤养分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河北省黑龙港区有机肥替代氮肥对小麦产量形成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6
作者 郭婷 门杰 +5 位作者 卢萍萍 马阳 付鑫 郝立岩 张忠义 彭正萍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127,共9页
探索有机肥替代氮肥对小麦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有机废弃物、减少化学氮肥施用量、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提供科学依据。在河北省黑龙港区武强县3个不同地块分别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设置5个有机肥替代氮肥处理:常规施肥... 探索有机肥替代氮肥对小麦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有机废弃物、减少化学氮肥施用量、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提供科学依据。在河北省黑龙港区武强县3个不同地块分别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设置5个有机肥替代氮肥处理:常规施肥(T1)、优化施化肥(T2)、有机肥替代15%氮肥(T3)、有机肥替代30%氮肥(T4)和有机肥替代50%氮肥(T5),研究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氮肥对冬小麦叶绿素SPAD值、养分吸收、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氮肥提高生育期小麦叶片叶绿素SPAD值,其中小麦灌浆期有机肥替代30%氮肥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SPAD值。随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植株体内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量逐渐增加,成熟期有机肥替代30%氮肥的小麦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15.83%~61.77%,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增加12.38%~53.95%、7.88%~21.03%、10.31%~30.32%,小麦产量较其他处理提高14.96%~15.73%。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平衡各菌门间的相对丰度。综合分析,有机肥替代30%氮肥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促进土壤养分吸收、提高小麦养分利用、增加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对减少化肥用量、推动有机肥安全利用、发展绿色可持续农业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氮肥 小麦 养分利用 产量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控释尿素配比对华南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7
作者 易琼 吴腾飞 +5 位作者 曾招兵 唐拴虎 付弘婷 李苹 戴文举 张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7-1316,共10页
【目的】探讨2种不同释放期控释尿素不同配施模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华南双季稻区优化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6个处理:T1,不施氮处理;T2,速效氮肥单施处理;T3,60 d控释尿素单施... 【目的】探讨2种不同释放期控释尿素不同配施模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华南双季稻区优化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6个处理:T1,不施氮处理;T2,速效氮肥单施处理;T3,60 d控释尿素单施处理;T4,90 d控释尿素单施处理;T5,60 d控释尿素配施处理(30%60 d控释尿素+70%速效氮肥);T6,90 d控释尿素配施处理(30%90 d控释尿素+70%速效氮肥)。动态分析不同处理的水稻叶片SPAD值,灌浆后地上部、剑叶、穗部氮含量及干物重;收获期测定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计算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结果】由早、晚稻年平均产量可知,施用控释尿素的T3~T6处理较速效氮肥单施的T2处理产量显著增加(P<0.05,下同),增幅为4.7%~8.5%。其中,T5处理产量(5.8 t/ha)最高,显著高于T3和T4处理,但与T6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与T1处理相比,施用氮肥提高了早稻剑叶SPAD值,T6处理的剑叶SPAD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始终高于T5处理,T3处理的剑叶SPAD值总体高于T4处理。T5处理产量较高归因于其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同时保持较高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植株地上部氮含量逐渐下降,而干物重逐渐增加,且各处理不同部位干物重存在明显差异,至收获期,T5和T6处理穗干物重均显著高于T2处理,但T5处理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相对低于其他施氮处理。各控释尿素处理的氮素表观回收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显著高于T2处理,其中氮素表观回收率以T3处理最高(35.7%),氮肥农学利用率以T5处理最高(7.3%)。【结论】等氮肥用量下,30%60 d控释尿素配施70%速效氮肥处理在提高籽粒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方面具有优势,可作为华南双季稻区的推荐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养分配施 氮素吸收积累 氮肥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3414”配方施肥对魔芋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18
作者 覃剑锋 孟延 +3 位作者 段龙飞 蔡阳光 郭邦利 沈川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0期44-49,共6页
探究氮磷钾配施对陕南地区魔芋生长的影响,为魔芋提供科学施肥参考依据。以‘安魔128’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水平的氮磷钾配施条件下魔芋出苗率、发病率、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氮、磷、钾施用量的... 探究氮磷钾配施对陕南地区魔芋生长的影响,为魔芋提供科学施肥参考依据。以‘安魔128’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水平的氮磷钾配施条件下魔芋出苗率、发病率、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氮肥、磷肥、钾肥的偏生产力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且肥料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均表现为P>K>N。综合各项指标来看,N_(1)P_(1)K_(2)处理,即127.5 kg/hm^(2)N+54 kg/hm^(2)P_(2)O_(5)+135 kg/hm^(2)K_(2)O的施肥配比较为理想,最为适合在当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氮磷钾配施 产量 养分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豫中地区优化施肥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19
作者 胡雪铃 牛银霞 +2 位作者 董运北 杨国印 汪洋 《种业导刊》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针对豫中地区玉米施肥存在不平衡和肥料利用率较低的现象,选择玉米北青340为供试品种,在河南省禹州市康城村进行大田试验,设不施肥处理、优化施肥缺氮处理、优化施肥缺磷处理、优化施肥缺钾处理、优化施肥全肥处理、习惯施肥缺氮处理、... 针对豫中地区玉米施肥存在不平衡和肥料利用率较低的现象,选择玉米北青340为供试品种,在河南省禹州市康城村进行大田试验,设不施肥处理、优化施肥缺氮处理、优化施肥缺磷处理、优化施肥缺钾处理、优化施肥全肥处理、习惯施肥缺氮处理、习惯施肥缺磷处理、习惯施肥缺钾处理、习惯施肥全肥处理共9个处理,研究优化施肥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全肥处理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N 28.02%、P_(2)O_(5)22.16%、K_(2)O 56.04%,而习惯施肥全肥处理的肥料利用率较低,分别为N 8.67%、P_(2)O_(5)17.79%、K_(2)O 19.87%,前者比后者分别提高了19.35、4.37、36.17百分点。优化施肥全肥处理中玉米单产达7424.89 kg/hm^(2),比不施肥处理增加74.28%。由此可知,优化施肥全肥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习惯施肥全肥及不施肥处理,优化施肥方案有利于肥料利用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优化施肥 养分吸收 产量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营养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肥配施对老芒麦产草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20
作者 徐正辉 俞慧云 +8 位作者 杨浩 俞联平 李新媛 李智燕 张贞明 潘正武 安耕 任越 杜笑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7-145,共9页
为探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肥配施对高寒区本土老芒麦产草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在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设计不同氮磷配肥组合,观测不同施肥组合对本土老芒麦分蘖、产草量及产草量动态、茎叶比、牧草养分含量、总可消化养分... 为探讨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关键期氮磷肥配施对高寒区本土老芒麦产草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在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设计不同氮磷配肥组合,观测不同施肥组合对本土老芒麦分蘖、产草量及产草量动态、茎叶比、牧草养分含量、总可消化养分(TDN)、相对饲喂价值(RFV)和粗饲料品质分级指标(GI)的影响,为高寒区本土老芒麦优质高产提供合理的配肥方案和参考。结果表明: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追施尿素(Urea)或磷酸二铵(DAP)均能促进老芒麦分蘖,且前期效果较好。拔节~抽穗期老芒麦生长最快,产草量增量最大,期间各施肥组合干物质积累占39%~44%,2和3龄老芒麦均以Ⅴ、Ⅰ和Ⅱ组产草量及产草量增幅较大,2龄老芒麦Ⅴ、Ⅰ和Ⅱ组分别增产鲜草1759.59、1707.16、1148.38 kg/hm^(2);3龄Ⅴ、Ⅰ和Ⅳ、Ⅱ组分别增产鲜草1769.14、1755.81、1100.08、901.13 kg/hm^(2)。两生长期追施Urea均可降低老芒麦茎叶比,改善牧草品质,而SSP改善草品质的作用较低。Ⅴ、Ⅰ和Ⅱ、Ⅳ组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本土老芒麦粗蛋白质(CP)含量和TDN、RFV值,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改善其草品质和营养价值,依据GI将各施肥组合老芒麦饲草分为Ⅰ组(2.34)和Ⅴ组(2.06)、Ⅱ组(1.85)和Ⅳ组(1.87)、Ⅲ组(1.59)和Ⅵ组(1.42)三个等级。综上所述,分蘖-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追施Urea或DAP均能促进老芒麦分蘖,采用DAP+DAP(Ⅴ组)、Urea+Urea(Ⅰ组)和Urea+SSP(Ⅱ组)的施肥组合,可提高2龄和3龄本土老芒麦鲜、干草产量和CP含量,以及TDN、RFV和GI值,降低NDF和ADF含量,改善其饲草品质和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老芒麦 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期 氮磷肥组合 产草量 养分含量 总消化养分 相对饲喂价值 饲料品质分级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