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PCNA和nm23-H1/NDPK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冯勇 赵玲 +5 位作者 张爱华 刘康达 刘来村 王彦辉 尹进强 杨秉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912-915,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肿瘤增生与转移的影响.方法:1992-07/2000-07不能手术切除的大肝癌经TACE治疗后,肿瘤缩小,而后二期手术切除,本组共施使这类手术72例,根据性别、年龄、既往史、肿瘤大小共计10项指标,与同期未...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肿瘤增生与转移的影响.方法:1992-07/2000-07不能手术切除的大肝癌经TACE治疗后,肿瘤缩小,而后二期手术切除,本组共施使这类手术72例,根据性别、年龄、既往史、肿瘤大小共计10项指标,与同期未经TACE治疗,直接手术切除的肝癌487例进行配对,有32对进入本课题研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比研究了肝癌细胞中的细胞增生核抗原(PCNA),和nm23-H1基因的表达.结果:肝癌经TACE治疗后PCNA的标记指数升高,PCNA标记指数≤25%、26-50%、51-75%、>75%的对照组分别为75%、14.3%、10.7%、0%,TACE治疗组分别为35.7%、21.4%、28.6%、14.3%,(P<0.01,n=28).nm23-H1基因表达肝癌细胞与细胞核中均存在,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肝癌经TACE治疗后残留癌的反应性增生使PCNA标计指数升高,导致TACE治疗肝癌远期疗效不理想,所以肝癌TACE后二期手术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PCNA 肿瘤增生 肿瘤转移 nm23-h1/ndpk
下载PDF
NDPK/nm23-H_1在膀胱癌、肺癌、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春华 唐卫华 +4 位作者 汪筱娟 康鲁东 罗道春 张虞毅 胡晓燕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4-25,共2页
收集石腊包埋组织标本膀胱癌80例、肺癌69例、大肠癌37例,对有转移者同时收集其转移灶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DPK/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NDPK/nm23-H1在膀胱癌、肺癌和大肠癌中表达的阳... 收集石腊包埋组织标本膀胱癌80例、肺癌69例、大肠癌37例,对有转移者同时收集其转移灶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DPK/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NDPK/nm23-H1在膀胱癌、肺癌和大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4%、80%和94%;其表达水平在膀胱癌、大肠癌与分化程度有关,随分化程度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在肺癌与组织学类型有关,以肺鳞癌中最高,其次为腺癌和小细胞癌(P<005);在大肠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伴淋巴结转移者其原发灶中显著降低(P<001);对原发灶和转移灶的配对分析,未发现相关性。提示NDPK/nm23-H1表达水平是一个与肿瘤恶性行为相关的因素,但其临床意义存在组织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pk nm23-h1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转移 膀胱肿瘤
下载PDF
nm23-H_1/NDPK与原发性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禹文峰 夏亮芳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13-215,共3页
采用抗nm2 3-H1/NDPK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 ,检测原发性胆囊癌4 3例 ,胆囊腺瘤 10例 ,慢性胆囊炎 4 5例 ,其中nm2 3 H1/NDPK表达阳性率依序为 4 8 8%、90 0 %、77 8% ,原发性胆囊癌表达阳性率低于胆囊良性病变 (P <0 ... 采用抗nm2 3-H1/NDPK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 ,检测原发性胆囊癌4 3例 ,胆囊腺瘤 10例 ,慢性胆囊炎 4 5例 ,其中nm2 3 H1/NDPK表达阳性率依序为 4 8 8%、90 0 %、77 8% ,原发性胆囊癌表达阳性率低于胆囊良性病变 (P <0 0 5)。nm2 3 H1/NDPK在原发性胆囊癌的表达 :按Nevin分期 ,早期高于晚期 (P <0 0 5) ,高分化癌高于低分化癌 (P <0 0 5) ,未发生转移者显著高于转移者 (P <0 0 2 5) ,其表达水平与转移呈负相关。nm2 3 H1基因可能在原发性胆囊癌转移过程中起负性调控作用 ;nm2 3 H1基因在原发性胆囊癌分期、分化程度及转移过程中起不同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nm23-h1 ndpk
下载PDF
nm23-H_1NDPK在胃癌中表达的研究
4
作者 王志伟 黄健 +2 位作者 李厚祥 沈洪薰 朱铭岩 《江苏医药》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胃癌 nm23-h1 ndpk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癌中survivin和nm23H1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谷化平 尚培中 冯骥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52-253,共2页
探讨survivin(SVV)和nm23H1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状况的关系,以及SVV与nm23H1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胆囊腺癌、20例胆囊腺瘤和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SVV和nm23H1表达水平。... 探讨survivin(SVV)和nm23H1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状况的关系,以及SVV与nm23H1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胆囊腺癌、20例胆囊腺瘤和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SVV和nm23H1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胆囊癌中SVV和nm23H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3%和51.9%。SVV高表达和nm23H1低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浆膜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SVV表达与nm23H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x2=5.71,P<0.05)。检测SVV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价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SURVIVIN基因 nm23h1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肠癌nm23H_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徐永建 刘歆农 +3 位作者 刘庆宏 陶晓玉 管洪文 柏斗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92-894,共3页
目的:研究大肠恶性肿瘤nm23H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990年8月~1996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大肠恶性肿瘤。Dusk's分期为A期10例,B期25例,C期16例,D期9例。结果:大肠恶性肿瘤nm23H1强阳性23例,中度阳性18例,阴... 目的:研究大肠恶性肿瘤nm23H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990年8月~1996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大肠恶性肿瘤。Dusk's分期为A期10例,B期25例,C期16例,D期9例。结果:大肠恶性肿瘤nm23H1强阳性23例,中度阳性18例,阴性19例,表达阳性率随分期的进展逐渐下降,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无转移者。结论:抑癌基因nm23H1表达,在大肠癌病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研究中可作为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大肠癌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胃癌nm23H1 mRNA、VEGF-C mRNA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生存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丁国芳 李继承 +3 位作者 李春生 徐银峰 孙瑜 陈学荣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54,共9页
研究胃癌组织nm23H1 mRNA、VEGF-C mRNA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中的新生淋巴管的生成、肿瘤淋巴道转移和生存率关系,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实验依据。用胃癌与癌周组织作对照,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78例胃癌组织nm23H1 mRNA、VEGF-C mRNA表达... 研究胃癌组织nm23H1 mRNA、VEGF-C mRNA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中的新生淋巴管的生成、肿瘤淋巴道转移和生存率关系,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实验依据。用胃癌与癌周组织作对照,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78例胃癌组织nm23H1 mRNA、VEGF-C mRNA表达,并以VEGFR-3抗体为标记,经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及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阳性淋巴管数(MLC),以及调查患者术后的生存率。胃癌nm23H1 mRNA阳性表达 69.23%(54例)、nm23H1 mRNA阳性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MLC呈负相关(P<0.01), VEGF-C mRNA阳性表达46.15%(36例),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MLC呈正相关(P<0.01 或P<0.05).与癌周组织的nm23H1 mRNA和VEGF-C mRNA表达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或P<0.05)。nm23H1 mRNA在Ⅰ、Ⅱ期胃癌中呈高表达,在Ⅲ、Ⅳ期患者中呈低或无表达。胃癌组织的MLC(8.37±2.29/mm2)显著高于癌周组织(4.51±2.64/mm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nm23H1 mRNA与VEGFR-3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r=0.8479);VEGF-C mRNA与VEG- FR-3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r=0.8362)。在根治术5年内死亡的61.54%(48例)患者中 MLC(10.82±2.51/mm2)高于5年内生存的患者(6.53±2.09/mm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的肿瘤病理学分级中,胃癌未、低分化型与高、中分化型的nm23H1 mRNA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nm23H1 mRNA高表达时,肿瘤淋巴转移率低,生存率高,故认为nm23H1基因具有抑制胃癌发生和淋巴道转移作用;当VEGF-C mRNA高表达时,肿瘤淋巴转移率高,生存率低。胃癌组织中的VEGFR-3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胃癌组织MLC的显著增高,提示肿瘤组织有新淋巴管的生成。VEGF-C促进了肿瘤诱导的淋巴管新生,在胃癌的淋巴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 MRNA VEGF—C MRNA MLC 肿瘤淋巴转移 胃癌
下载PDF
CD15、CD44v6和nm23H1的mR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谷化平 倪灿荣 +1 位作者 马大烈 詹镕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12-815,T003,共5页
目的 :探讨 CD15、CD44 v6、nm 2 3H1的 m RNA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90例大肠癌标本中 CD15、CD44 v6和 nm 2 3H1的 m RNA表达 ,并结合 5 3例 5年以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0例大肠癌... 目的 :探讨 CD15、CD44 v6、nm 2 3H1的 m RNA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90例大肠癌标本中 CD15、CD44 v6和 nm 2 3H1的 m RNA表达 ,并结合 5 3例 5年以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0例大肠癌中 CD15、CD44 v6和 nm2 3H 1的 m 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4.4%、6 8.9%和 6 6 .7%。 CD15和 CD44 v6的 m RNA高表达及 nm 2 3H1m RNA低表达与大肠癌 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均呈正相关。大肠癌中 CD15 m RNA表达与CD44 v6 m RNA表达呈正相关 ,与 nm 2 3H1m RNA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在大肠癌的侵袭转移中 ,CD15、CD44 v6和 nm2 3H1的 m RNA表达可能具有正、负调节的协同作用。 CD15 m RNA可作为预测大肠癌侵袭转移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腺癌 肿瘤转移 CD15 CD44V6 nm23h1 基因表达 预后
下载PDF
前列腺癌nm23H1mRNA、TGF-β1mRNA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生存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丁国芳 李继承 徐银峰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4-552,共9页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2例前列腺癌组织nm23H1mRNA、TGF-β1mRNA表达,并以CD31抗体为标记,经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及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阳性MVD,研究前列腺癌组织nm23H1mRNA、TGF-β1mRNA和C...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2例前列腺癌组织nm23H1mRNA、TGF-β1mRNA表达,并以CD31抗体为标记,经En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及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用Weidner最高血管密度计数法,计数阳性MVD,研究前列腺癌组织nm23H1mRNA、TGF-β1mRNA和CD31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中的新生血管的生成、肿瘤血道转移和调查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关系。前列腺癌nm23H1mRNA阳性表达66.67%(28例),nm23H1mRNA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骨转移、TNM分期、MVD呈负相关(P<0.05):TGF-β1mRNA阳性表达78.75%(33例),其与前列腺癌骨转移、TNM分期、MVD呈正相关(P<0.05),与癌周组织的nm23H1mRNA和TGF-β1mRNA阳性表达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前列腺癌组织的MVD(78.51±10.29/mm^2)显著高于癌周组织(34.19±9.27/mm^2),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根治术后5年内死亡的42.86%(18例)患者中MVD(92.41±15.42/ mm^2),高于5年内生存的患者(62.79±13.58/mm^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的肿瘤病理学分级中,nm23H1mRNA在前列腺癌未、低分化型中阳性表达率高,高、中分化型中阳性表达率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nm23H1mRNA阳性表达率高时,肿瘤骨转移率低,生存率高,故认为nm23H1基因具有抑制前列腺癌发生和转移作用。当TGF-β1mRNA阳性表达率高时,肿瘤骨转移率高,生存率低。故认为TGF-β1基因具有促进前列腺癌发生和转移作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MVD与肿瘤骨转移密切相关,前列腺癌组织MVD的显著增高,提示肿瘤组织有新血管的生成。TGF-β1促进了肿瘤诱导的血管新生,在前列腺癌的骨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mRNA TGF-βmRNA MVD 肿瘤转移 前列腺癌
下载PDF
肝细胞癌和癌旁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与nm23-H1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志刚 窦科峰 +1 位作者 李海民 钱崇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8-81,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中转化生长因子 -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 β1,TGF - β1) ,nm2 3-H1表达上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了 4 5例肝癌石蜡标本切片的TGF - β1,及nm2 3-H1蛋白的表达 ,进而探讨了TGF - β1的表达与...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中转化生长因子 -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 β1,TGF - β1) ,nm2 3-H1表达上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了 4 5例肝癌石蜡标本切片的TGF - β1,及nm2 3-H1蛋白的表达 ,进而探讨了TGF - β1的表达与nm2 3-H1之间的关系。 结果 TGF - β1及nm2 3-H1与肝癌的转移均显著相关 ,而二者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TGF - β1和nm2 3-H1表达无相关性 ,但二者均与肝癌的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nm23h1 转移
下载PDF
胃癌细胞nm23H1基因表达与体内外侵袭力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秀菊 孙开来 +2 位作者 付浩 王舒宝 陈峻青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与胃癌细胞体内外侵袭力的关系.方法:采用Boyden小室法测定四种胃癌细胞系MKN1、MKN45、GT3TKB、BGC823的体外侵袭力,Northern印记杂交,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四种胃癌细胞系的nm23H1mRNA及蛋白表达水...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与胃癌细胞体内外侵袭力的关系.方法:采用Boyden小室法测定四种胃癌细胞系MKN1、MKN45、GT3TKB、BGC823的体外侵袭力,Northern印记杂交,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四种胃癌细胞系的nm23H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高低的顺序依次为MKN45最高(33.1±5.2,与其他三种细胞系相比P<0.01);BGC823(15.8±2.7),MKN1(14.1±4.5)次之(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GT3TKB最低(6.3±2.5,与其他三种细胞系相比P<0.01).nm23H1基因表达与胃癌细胞体内侵袭能力呈反比关系;nm23H1基因表达与MKN45,BGC823,GT3TKB细胞体外侵袭力也呈反比关系,但与MKN1细胞体外侵袭力无明显关系.结论:nm23H1表达在评价胃癌细胞体内外侵袭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 nm23h1 基因表达 体内外侵袭力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 mRNA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仕林 梅举 +6 位作者 张宝仁 朱家麟 叶玉坤 苏长青 汪栋 邵冲 张传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048-1049,共2页
nm23H1是癌转移抑制基因,位于人17号染色体长臂(17q21)[1],其产物为相对分子质量1.7万的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该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转移扩散及预后的关系尚无定论。我们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nm23H1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以探... nm23H1是癌转移抑制基因,位于人17号染色体长臂(17q21)[1],其产物为相对分子质量1.7万的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该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转移扩散及预后的关系尚无定论。我们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nm23H1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nm23h1基因 MRNA
下载PDF
胃肠癌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月琴 陈学荣 +2 位作者 林兴秋 宿志弘 李继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17号染色体D17S39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对胃肠癌nm23H1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胃癌、结肠癌进展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DNA、PCR-单链... 目的:研究中国人17号染色体D17S39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对胃肠癌nm23H1蛋白表达的影响,阐明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胃癌、结肠癌进展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DNA、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常规银染、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对40例石蜡包埋胃癌标本和30例石蜡包埋结肠癌标本及其相应的正常组织,进行D17S396位点MSI、LOH的检测和nm23H1蛋白表达研究。结果:D17S396位点MSI检出率在胃癌、结肠癌的TNMⅠ+Ⅱ期高于Ⅲ+Ⅳ期,并且胃癌MSI发生率随着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而降低。LOH检出率在胃癌、结肠癌的TNMⅢ+Ⅳ期高于Ⅰ+Ⅱ期,并随淋巴转移的发生而增高。nm23H1蛋白阳性率在胃癌、结肠癌的TNMⅠ+Ⅱ期显著高于Ⅲ+Ⅳ期,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结论:MSI和LOH通过相互独立的途径调控胃癌、结肠癌的进展。MSI是胃癌、结肠癌的早期分子标志,LOH多发生于胃癌、结肠癌的晚期阶段并赋予癌细胞高侵袭、预后差的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结肠肿瘤 基因 nm23h1
下载PDF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咽癌及对患者血清VEGF及nm23H1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勤红 廖小方 +1 位作者 邹燕 郑晓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767-2769,共3页
目的:研究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咽癌及对患者血清VEGF及nm23H1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7月—2013年7月,选择我院经病理活检后被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 目的:研究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鼻咽癌及对患者血清VEGF及nm23H1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7月—2013年7月,选择我院经病理活检后被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予以榄香烯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和局控率及生存率情况,以及VEGF及nm23H1基因mRNA在治疗前后表达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37%(38/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3年局控率于生存率分别为53.49%(23/43)与46.51%(20/43),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56%(14/43)与25.58%(1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m23H1水平为(188.56±21.43)nk/mL,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101.74±24.52)nk/mL;观察组治疗后的VEGF水平为(169.26±82.5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195.00±18.5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以榄香烯联合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进行治疗,可使患者获得较好预后,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注射液 放化疗 鼻咽癌 血清VEGF nm23h1
下载PDF
nm23H1和S100A4 mRNA表达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秀菊 孙开来 +2 位作者 陈峻青 李福才 赵彦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探讨S10 0A4、nm2 3H1基因mRNA表达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Boyden小室法测定 4种胃癌细胞系MKN1、MKN45、GT3TKB、BGC82 3的体外侵袭力 ,RT -PCR检测 4种细胞系的S10 0A4和nm2 3H1mRNA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细胞... 目的 :探讨S10 0A4、nm2 3H1基因mRNA表达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Boyden小室法测定 4种胃癌细胞系MKN1、MKN45、GT3TKB、BGC82 3的体外侵袭力 ,RT -PCR检测 4种细胞系的S10 0A4和nm2 3H1mRNA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高低的顺序依次为 :MKN45最高 ,BGC82 3、MKN1次之(二者无显著差异 ) ,GT3TKB最低 (P <0 .0 0 1)。nm2 3H1、S10 0A4基因mRNA各自表达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无明显关系。nm2 3H1/S10 0A4mRNA相关表达水平的顺序依次为 :GT3TKB最高 ,BGC82 3和MKN1次之 (二者无显著差异 ,P >0 .0 5 )、MKN45最低 (P <0 .0 0 1) ,其相关表达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呈反比关系。结论 :nm2 3H1/S10 0A4mRNA的相关表达在评价胃癌细胞体外侵袭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A4基因 nm23h1基因 胃癌细胞 侵袭力 胃癌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β-catenin及nm23H_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轶淳 孙明军 傅宝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144-2147,共4页
目的:探讨β-catenin和nm23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胃癌及30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β-catenin及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β-catenin阳性表达率为49.2%,nm23H1的阳性表达率... 目的:探讨β-catenin和nm23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胃癌及30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β-catenin及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β-catenin阳性表达率为49.2%,nm23H1的阳性表达率为55.6%,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而且低分化组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组β-catenin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及淋巴结转移阴性组(63.3%vs33.3%,P<0.05;60.5%vs32.0%,P<0.05),低分化组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组nm23H1的阳性率明显低于高分化组及淋巴结转移阴性组(40.0%vs73.3%,P<0.01;42.1%vs76.0%,P<0.01).β-catenin的表达与nm23H1的表达呈负相关(r=-0.2698,P<0.05).结论:β-catenin和nm23H1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在胃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nm23H1的表达对于Wnt信号通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ATENIN nm23h1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S100A4和nm23H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家庆 郑杨 +2 位作者 何楠 周志勇 朱培谦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2-615,共4页
目的研究S100A4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100A4和nm23H1... 目的研究S100A4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100A4和nm23H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A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21);nm23H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04)。S100A4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远处转移、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100A4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程度越差,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nm23H1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A4和nm23H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402,P=0.002)。结论 nm23H1和S100A4是评价结直肠癌恶性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的有价值指标;通过对其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浸润、转移情况及预后,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S100A4蛋白 nm23h1蛋白 侵袭转移
下载PDF
胆囊癌MVD计数及nm23H1,CD44V6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慈军 兑丹华 +2 位作者 蔡治方 邓飞 刘华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307-1310,共4页
目的:研究nm23H1,CD44V6基因蛋白和胆囊癌微血管密度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及胆囊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三者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胆囊癌,20例胆囊腺瘤和20例慢性胆囊炎的nm23H1,CD44V6,CD34的表达情况... 目的:研究nm23H1,CD44V6基因蛋白和胆囊癌微血管密度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及胆囊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三者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胆囊癌,20例胆囊腺瘤和20例慢性胆囊炎的nm23H1,CD44V6,CD34的表达情况,综合分析结果(CD34染色显示血管内皮细胞以检测上述标本的MVD).结果:42例原发胆囊癌中nm23H1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74%,均高于胆囊良性病变组(P<0.01).nm23H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与胆囊癌分化程度、有无转移有关联性(P<0.05).CD44V6抗原阳性表达率中晚期癌显著高于早期癌,有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胆囊癌中MVD值高于胆囊良性病变(P<0.05),MVD与胆囊癌的临床分期、转移有相关性(P<0.05).nm23H1,CD44V6表达与胆囊癌MVD之间无相关性.结论:nm23H1,CD44V6和MVD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nm23H1和CD44V6的基因蛋白表达和MVD计数是反映胆囊癌生物学特性良好的指标,有助于区分胆囊良恶性病变,对判断胆囊癌的临床分期,浸润转移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微血管密度 CD44V6 nm23h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CD44v6和nm23H1的mRNA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谷化平 倪灿荣 +1 位作者 尚培中 詹溶洲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 探讨CD44v6和nm2 3H1的mRNA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CSA免疫组化方法 ,对 94例乳腺癌组织进行CD44v6和nm2 3H1的mRNA检测。结果 CD44v6mRNA阳性表达及nm2 3H1mRNA阴性表达均与乳腺... 目的 探讨CD44v6和nm2 3H1的mRNA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CSA免疫组化方法 ,对 94例乳腺癌组织进行CD44v6和nm2 3H1的mRNA检测。结果 CD44v6mRNA阳性表达及nm2 3H1mRNA阴性表达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和预后呈正相关。乳腺癌中CD44v6mRNA表达与nm2 3H1mRNA表达呈负相关。CD44v6mRNA阳性表达及nm2 3H1mRNA阴性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生存率低。结论 CD44v6mRNA表达与nm2 3H1mRNA表达具有负调节的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两种基因 ,能更准确地判断乳腺癌的转移、预后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D44V6蛋白 nm23h1基因 原位杂交 MRNA
下载PDF
纳米三氧化二砷磁性脂质体的热化疗作用对卵巢癌细胞nm23H1及c-myc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邢宝玲 张东生 +2 位作者 王丽 林梅 余慧萍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3-296,共4页
为了研究纳米三氧化二砷磁性脂质体(NMLA)的热化疗作用对卵巢癌HO-8910细胞nm23H1和c-myc mRNA表达有无影响。以培养液做对照,分别将空白脂质体、三氧化二砷(As2O3)溶液、纳米As2O3脂质体、纳米磁性脂质体(NML)、NMLA作用于人浆液性卵巢... 为了研究纳米三氧化二砷磁性脂质体(NMLA)的热化疗作用对卵巢癌HO-8910细胞nm23H1和c-myc mRNA表达有无影响。以培养液做对照,分别将空白脂质体、三氧化二砷(As2O3)溶液、纳米As2O3脂质体、纳米磁性脂质体(NML)、NMLA作用于人浆液性卵巢癌HO-8910细胞,并用高频交变磁场(AMF)对经过NML和NMLA处理的HO-8910细胞作进一步热疗处理,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nm23H1和c-myc的mRNA表达情况。实验发现,As2O3使nm23H1mRNA的表达上调,热疗对其无影响;单纯As2O3及热疗均使c-mycmRNA的表达下调,纳米As2O3磁性脂质体的热化疗对其下调作用更为显著。上述结果表明,NMLA可在高频AMF作用下对卵巢癌细胞进行热化疗,机制与nm23H1和c-myc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热化疗 磁性纳米脂质体 三氧化二砷 nm23h1 C-MYC 卵巢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