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4,7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术后下肢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钰 顾建军 +3 位作者 张文立 步纪强 孙涌泉 陈子英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528-531,共4页
目的总结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的临床经验,并与传统长切口法获取静脉移植血管术后下肢并发症进行比较。方法选取行单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201例。使用传统长切口法获取... 目的总结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的临床经验,并与传统长切口法获取静脉移植血管术后下肢并发症进行比较。方法选取行单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201例。使用传统长切口法获取静脉移植血管59例列为对照组,使用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142例列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疼痛或麻木、水肿或渗液、痂下愈合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染或裂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术后下肢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长切口法高。应进一步探讨No-Touch技术获取静脉移植血管术后下肢并发症高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no-touch技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应用No-touch技术分离静脉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凤楼 焦自钊 付海霞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研究发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构建过程中,静脉分离所造成的血管损伤可以通过激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启动血管外膜炎症反应及损伤静脉滋养血... 研究发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构建过程中,静脉分离所造成的血管损伤可以通过激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启动血管外膜炎症反应及损伤静脉滋养血管等导致AVF静脉血管内膜增生与血管狭窄等病变,进而引起AVF功能障碍。Souza等在利用大隐静脉进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时,提出了静脉分离的No-touch技术,比较静脉分离的常规技术,其能够减轻静脉分离过程所造成的血管损伤,并提高术后移植静脉的通畅率。近年来,静脉分离的No-touch技术亦开始应用于MHD患者AVF构建过程中的静脉分离,为提高AVF术后通畅率提供了新的手术方法。本文将就应用该技术分离静脉构建AVF能够提高AVF术后通畅率的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ouch技术 静脉分离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下载PDF
应用No-touch技术分离静脉构建家兔动静脉内瘘对手术后早期近吻合口静脉炎症反应及内膜增生的影响
3
作者 张春华 焦自钊 +5 位作者 安传国 汲宁 丁乐欣 袁雅丽 陈萍萍 李凤楼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9期701-705,共5页
目的 探讨应用No-touch技术(no-touch technique,NTT)分离静脉构建家兔颈总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对手术后早期近吻合口静脉炎症反应及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常规技术(conventional technique,CT)... 目的 探讨应用No-touch技术(no-touch technique,NTT)分离静脉构建家兔颈总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对手术后早期近吻合口静脉炎症反应及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常规技术(conventional technique,CT)组和NTT组分别构建家兔颈总AVF,每组12只。手术后第7天每组各随机取6只家兔AVF近吻合口静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其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mRNA表达;手术后第21天每组各取剩余6只家兔AVF近吻合口静脉,苏木精-伊红染色测量其血管内膜厚度、内中膜厚度比值,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 CT组AVF近吻合口静脉内膜厚度、内中膜厚度比值较NTT组均明显增加(t=2.726、3.145,P=0.021、0.010);CT组AVF近吻合口静脉内膜细胞PC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NTT组(t=4.242,P=0.002),CT组AVF近吻合口静脉TLR4、NF-κB p65、TNF-α、IL-1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TT组(t=13.457、12.116、9.693、9.678,均P<0.001)。结论 比较常规技术,应用No-touch技术分离静脉构建家兔颈总AVF能够减轻手术后早期近吻合口静脉炎症反应及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ouch技术 动静脉内瘘 近吻合口静脉 炎症反应 内膜增生
下载PDF
No-touch技术与传统拉钩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及术后切口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廖正文 黄承夸 +1 位作者 陈仕 李炜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02-308,共7页
目的:比较No-touch技术与传统拉钩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治疗的74例闭合性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No-touch组和常规组,每组37例。No-touch组男25例,女12例... 目的:比较No-touch技术与传统拉钩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治疗的74例闭合性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No-touch组和常规组,每组37例。No-touch组男25例,女12例;年龄19~70(42.64±14.16)岁;Sanders骨折分型,Ⅱ型17例,Ⅲ型14例,Ⅳ型6例;采用3枚2.0mm克氏针分别于距骨体、距骨颈、骰骨植入折弯,将皮瓣向上翻转暴露术区完成手术。常规组男30例,女7例;年龄19~67(41.56±11.38)岁;Sanders骨折分型,Ⅱ型17例,Ⅲ型12例,Ⅳ型8例;采用传统拉钩暴露术区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两组7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No-touch组随访时间6~17(9.57±2.72)个月,常规组随访时间6~16(9.14±2.7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手术时间(55.67±7.94)min明显少于常规组(70.16±9.41)min(P<0.05);No-touch组术后2周出现切口并发症4例,而常规组则出现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AOFAS评分中日常活动及支撑情况、最大步行距离、地面步行情况、屈伸伸展及内外翻受限程度、足部对线及总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在疼痛、反常步态、踝-后足稳定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OFAS评分,No-touch组优19例,良16例,差2例;常规组优9例,良24例,差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ouch技术较传统拉钩治疗跟骨骨折,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口并发症发生率,但两种方法均可提高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no-touch 切口并发症
下载PDF
升主动脉No-touch技术在冠心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小丰 方良伟 +3 位作者 王亚勤 胡海波 朱大伟 胡国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9期68-69,72,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No—touch)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5例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68--76岁,平均70.2岁。5例均采用常规胸骨正中切口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 目的探讨和评价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No—touch)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5例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68--76岁,平均70.2岁。5例均采用常规胸骨正中切口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OPCABG)。2例行双侧乳内动脉原位移植,3例以左乳内动脉为唯一的供血来源,大隐静脉近端与左乳内动脉端侧吻合。所有患者未在升主动脉上进行任何操作。结果5例患者共移植血管13支,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痊愈出院,无院内死亡。手术后所有忠者心绞痛均消失,心功能改善I~II级。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采用OPCABG结合升主动脉不接触(No—touch)技术,可使病变冠脉完全再血管化,降低术后脑卒中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升主动脉不接触技术
下载PDF
应用No-touch技术分离静脉减轻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早期近吻合口静脉缺氧及内膜增生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朝进 焦自钊 张春华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8期620-623,共4页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构建过程中近吻合口静脉分离所造成的滋养血管(vasa vasorum,VV)损伤及AVF手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均可导致手术后早期近吻合口静脉缺氧,激活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构建过程中近吻合口静脉分离所造成的滋养血管(vasa vasorum,VV)损伤及AVF手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均可导致手术后早期近吻合口静脉缺氧,激活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HIFs)以调节其下游信号通路促进血管壁的细胞增殖和胶原沉积,导致近吻合口静脉内膜增生(intimal hyperplasia,IH)与狭窄。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时,用于大隐静脉分离的No-touch技术(no-touch technique,NTT)能够减轻静脉分离过程中所造成的静脉VV损伤,且保留的静脉周围组织具有外支撑作用,能够减轻手术后移植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减轻近移植静脉的缺氧及IH。近年来,该技术亦开始应用于AVF构建过程中的静脉分离,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将对应用该技术分离静脉构建AVF减轻手术后近吻合口静脉缺氧及IH的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ouch技术 动静脉内瘘 缺氧 内膜增生 近吻合口静脉 静脉分离
下载PDF
No-touch射频消融技术对小肝癌患者治疗获益及血清AFP、GPC3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
7
作者 王小东 王石 +3 位作者 郑宇 阿思根 武慧军 张建强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5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究No-touch射频消融技术对小肝癌患者治疗获益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无进展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小肝癌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No-touch组(n=57... 目的探究No-touch射频消融技术对小肝癌患者治疗获益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无进展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小肝癌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No-touch组(n=57)和传统射频组(n=63)。所有患者均随访24个月,统计两组无进展生存情况、肿瘤复发情况及总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灭活率、病灶灭活范围及其他手术相关指标,并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No-touch组、传统组肿瘤完全灭活率分别为96.49%、88.8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病灶灭活范围大于传统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P<0.05);术后1个月,No-touch组AFP、GPC3水平低于传统组[(98.03±10.29)μg/L、(0.65±0.14)μg/L(103.28±10.81)μg/L、(0.73±0.17)μg/L,P<0.05];No-touch组术后1周的ALT、AST水平高于传统组,术后1个月的CD3^(+)、CD4^(+)值及CD4^(+)/CD8^(+)比值大于传统组(P<0.05);No-touch组无进展生存率高于传统组(68.42%vs 42.86%,P<0.05),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2.90个月;两组总生存率及复发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射频消融技术,No-touch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可有效扩大病灶灭活范围,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对肝功能的影响,并能改善肿瘤免疫功能,提高无进展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ouch射频消融技术 传统射频消融技术 小肝癌 甲胎蛋白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无进展生存
下载PDF
应用改良No-touch 技术建立兔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内瘘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振 王晓禾 +2 位作者 王加英 张元元 侯国存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9期612-616,共5页
目的探索应用改良No-touch技术建立兔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内瘘模型的可能性。方法2021年02月08日~02月22日,将1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等分为实验组与假手术组。实验组在内瘘手术时不剥离静脉周围组织,即改良No-touch技术处理颈外静脉,建立... 目的探索应用改良No-touch技术建立兔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内瘘模型的可能性。方法2021年02月08日~02月22日,将1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等分为实验组与假手术组。实验组在内瘘手术时不剥离静脉周围组织,即改良No-touch技术处理颈外静脉,建立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内瘘。假手术组探查到血管后不吻合血管。手术后14d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评估内瘘血管内径及血流频谱变化、HE染色观察动静脉内瘘建立后内膜增生情况,并取兔颈外静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实验组兔均顺利完成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100%。手术后14d CDU评估结果显示实验组兔颈外静脉内径为(7.162±2.332)mm,假手术组兔颈外静脉内径为(2.992±0.27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2,P=0.016)。实验组兔颈外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为(81.480±38.746)cm/s,假手术组兔颈外静脉PSV为(10.334±1.802)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2,P=0.015)。在实验组兔内瘘动脉及流出道静脉观察到“双向血流”频谱,提示血流为螺旋层流。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兔颈外静脉内弹力膜破坏、内膜厚度为(26.360±3.769)μm,假手术组兔颈外静脉内膜厚度为(10.239±2.960)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16,P<0.001)。实验组兔颈外静脉血氧分压(PO2)为(78.800±5.890)mmHg(1mmHg=0.133kpa),假手术组兔颈外静脉血PO2为(49.000±4.183)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23,P=0.006)。结论应用改良No-touch技术可成功建立兔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内瘘,成功率高,重复性好,为进一步研究改良No-touch技术在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改良no-touch技术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拖拉机发动机故障诊断
9
作者 匡伟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48,共5页
拖拉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发动机是其核心部件,如发动机出现故障,将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为此,提出了一种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拖拉机发动机故障诊断的方法。利用了机器学习技术和统计学,首先针对拖拉机田间运行信号噪音... 拖拉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发动机是其核心部件,如发动机出现故障,将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为此,提出了一种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拖拉机发动机故障诊断的方法。利用了机器学习技术和统计学,首先针对拖拉机田间运行信号噪音较大的问题,引入小波阈值去噪的方法;其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引入一种注意力机制,提高故障诊断准确率,并通过对拖拉机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诊断和预测发动机故障;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不仅可以提高故障的准确性和效率,还能够节约维修成本和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发动机故障诊断 数据挖掘技术 机器学习 特征选择
下载PDF
基于三维运动捕捉技术构建蒙医震脑术三维虚拟仿真平台的视觉呈现
10
作者 白雪 王星 +6 位作者 洪国萍 贾茹铄 韩琦 郭怀钰 牛泓凯 张少杰 朝鲁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826-3832,共7页
背景:基于三维运动捕捉技术可以构建精准的、客观量化的医学虚拟仿真模型,有利于临床学习者精准、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传统疗术。目前中医虚拟仿真模型已有报道,但蒙医传统疗术的虚拟仿真模型尚未见报道。目的:构建一种基于三维运动捕捉... 背景:基于三维运动捕捉技术可以构建精准的、客观量化的医学虚拟仿真模型,有利于临床学习者精准、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传统疗术。目前中医虚拟仿真模型已有报道,但蒙医传统疗术的虚拟仿真模型尚未见报道。目的:构建一种基于三维运动捕捉技术的交互式三维可视化的蒙医震脑术虚拟仿真模型。方法:使用Motion Analysis三维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和足底测力台采集蒙医专家的运动捕捉数据,在Motion Builder软件中构建震脑术三维动作模型,使用Maya软件构建角色模型并与动作模型相匹配,运动Unity3D软件构建蒙医震脑术虚拟仿真系统,系统整合蒙医震脑术操作3D动画、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信息。结果与结论:通过三维运动捕捉技术和计算机仿真重现蒙医震脑术操作,能够显示施术者和受试者的运动姿态,记录关节运动的关键空间位置参数与变化情况,得出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参数。运用交互式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实现蒙医震脑术的三维虚拟仿真的视觉呈现,为蒙医震脑术手法的标准化、数字化、可视化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医震脑术 三维运动捕捉技术 足底测力台 Anybody 虚拟仿真 三维可视化 Motion Builder MAYA UNITY3D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棚室番茄果实识别
11
作者 陈翠琴 孟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3,共5页
我国番茄的产量居世界前列,种植的主要方式为棚室种植,大多采用人工采摘,成本高、效率低,不利于种植产业的发展。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A-ENet模型的图像处理技术,用于棚室番茄果实的识别。A-ENet模型在EfficientNet运行时引入注意力机制... 我国番茄的产量居世界前列,种植的主要方式为棚室种植,大多采用人工采摘,成本高、效率低,不利于种植产业的发展。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A-ENet模型的图像处理技术,用于棚室番茄果实的识别。A-ENet模型在EfficientNet运行时引入注意力机制,用于优化深度网络运算结果。EfficientNet通过调整、完善网络的宽度、深度等网络参数提升网络的识别准确率,同时在网络提取输入信号特征时引入注意力机制用于捕捉输入信号特征的权重信息,主动忽略环境因素对目标信号的干扰。A-ENet模型能够解决由于识别目标之间的细微差异产生的识别错误的问题,且能够减少随机环境因素对识别过程的干扰,提高识别成功率,对棚室番茄果实识别问题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A-ENet模型能够构建出效率更高、鲁棒性更强的目标识别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果实 EfficientNet 注意力机制 图像处理技术 深度网络
下载PDF
骨科学领域组织透明化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12
作者 高阳 高原 +2 位作者 马炳江 岳辉 石永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227-3234,共8页
背景:骨组织作为高度矿化且结构复杂的结缔组织,在维持生物体形态和功能中扮演关键角色,传统的成像技术难以满足对其深入观察的需求。组织透明化技术的出现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骨内的细微结构,如骨小梁、骨髓腔以及与骨组织... 背景:骨组织作为高度矿化且结构复杂的结缔组织,在维持生物体形态和功能中扮演关键角色,传统的成像技术难以满足对其深入观察的需求。组织透明化技术的出现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骨内的细微结构,如骨小梁、骨髓腔以及与骨组织相互作用的神经和血管网络,为骨科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开辟了新的视角。目的:旨在全面梳理组织透明化技术在骨科学领域的应用,并探讨其在骨组织结构与功能研究、疾病机制解析以及治疗策略创新中的潜力,同时对其创新点进行展望。方法:检索覆盖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tissue clearing,tissue optical,bone”等,中文检索词为“组织透明化、骨、骨缺损”等,结合布尔逻辑以优化检索策略。纳入与组织透明化技术和骨科学研究直接相关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排除关联性不强、重复或数据不完整的文献。最终纳入82篇文献进行分析,关注点包括透明化技术的效能、应用范围及对骨科学研究的贡献。结果与结论:①组织透明化技术在骨结构分析、骨代谢研究、骨肿瘤的病理学特征、骨折愈合过程、骨感染的机制研究以及骨移植和植入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等多个领域均展现出其独特的应用优势;②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加速了骨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进展,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法,其在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透明化技术 骨科学 三维成像 骨组织 生物医学成像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
13
作者 连泽双 徐强 +3 位作者 王傲廷 李丁 秦佳霖 王俊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883-5889,共7页
背景:3D打印技术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治疗需求设计构建模型、手术导板和个性化植入体或固定物,在创伤性骨折修复中展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目的:综述3D打印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 背景:3D打印技术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治疗需求设计构建模型、手术导板和个性化植入体或固定物,在创伤性骨折修复中展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目的:综述3D打印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20-2024年发表的创伤骨科领域3D打印技术应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traumatic fracture,3D printing technology,digital model,surgical guide”,中文检索词为“创伤性骨折,3D打印技术,数字模型,手术导板”,经筛选和分析,最终纳入60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创伤性骨折是各种致伤因素导致的骨骼连续性中断和完整性破坏的骨折现象,以可靠方案提高复位愈合效果,已成为骨外科相关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②3D打印技术是以数字模型数据为基础的,运用粉末状金属或聚合物等可黏合成型材料以立体光刻、沉积建模和光聚合物喷射等形式制造满足需求三维实体的技术,在数字骨科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③3D打印技术在疾病诊断、术前规划、重建骨折三维模型、定制骨科植入体、定制固定支具及假肢、手术导板制作和骨缺损修复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优势,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治疗需求设计构建模型、手术导板和个性化植入体或固定物,为创伤性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3D打印技术 数字模型 手术导板 综述
下载PDF
No-touch技术在胰头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初步效果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谭志健 沈展涛 +2 位作者 刘一峰 陈桂豪 钟小生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No-touch技术在胰头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广东省中医院胰腺中心所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例胰头癌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63.6±12.2)岁。所有患... 目的探讨No-touch技术在胰头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广东省中医院胰腺中心所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例胰头癌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63.6±12.2)岁。所有患者术前评估,无动脉侵犯或远处转移,均为可切除病例。所有患者均应用No-touch技术,即先不进行Kocher游离,不翻转、不牵拉胰头十二指肠区域,通过优先钩突解旋,完全离断入胰和出胰血管、神经、淋巴管,隔绝肿瘤,最后才移动胰头十二指肠区域,进行整块切除,并采用Child法行消化道重建。评估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11例患者手术时间(422.2±102.2)min,出血量(102.7±65.4)ml。术后发生胰瘘2例,生化瘘1例,B级瘘1例,无C级瘘,无胆瘘,胃排空延迟1例,无术后腹腔出血,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病理提示合并淋巴结转移6例,淋巴结阳性率(4.8±4.4)%,均获得R0切除。随访获得11例患者术后生存资料,1例于术后1个月发现肝内转移,术后9个月死亡;1例术后2个月出现肝脏转移;余患者现均无瘤存活。结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用No-touch隔离切除技术实现了肿瘤的整块切除,可安全有效应用于胰头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no-touch 整块切除 胰头癌
原文传递
内减张技术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促进滇南小耳猪跟腱移植物韧带化
15
作者 熊波涵 王国梁 +9 位作者 余洋 薛文强 余鸿 刘津瑞 阮朝晖 李雅娟 刘昊龙 董开颜 龙丹 陈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3-720,共8页
背景:前期研究已经成功建立了内减张技术联合自体跟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滇南小耳猪动物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内减张技术能否促进自体跟腱移植物的韧带化进程问题仍未被研究。目的:从大体观、组织学、电镜检测多方面探讨... 背景:前期研究已经成功建立了内减张技术联合自体跟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滇南小耳猪动物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内减张技术能否促进自体跟腱移植物的韧带化进程问题仍未被研究。目的:从大体观、组织学、电镜检测多方面探讨普通重建与内减张重建前交叉韧带韧带化进程的差异。方法:选取30只成年雌性滇南小耳猪,左后肢膝关节取同侧膝关节跟腱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普通组n=30),右后肢膝关节取同侧膝关节跟腱联合内减张增强系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减张组n=30),以自体右前肢作为对照组,暴露前交叉韧带但不行离断及手术处理。在术后12,24,48周分别处死10只动物,取左右膝关节标本行大体形态学观察评估移植物形态,MAS评分评估各个时间点韧带优良率,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韧带移植物血管化程度,观察胶原纤维及细胞核形态并进行细胞核形态学评分,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评估超微结构重塑。结果与结论:①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减张组的韧带愈合形态更好,可以获得更高的MAS评分优良率(P<0.05),并可以获得更高的韧带血管化评分(P<0.05);②两组移植物胶原束及纤维束的排列均逐渐趋于有序,胶原间的横向纤维连接逐渐增多增粗,提示移植物的强度和塑形程度逐渐提升,术后各个时间点减张组韧带的重塑始终快于普通组;③术后各个时间点减张组胶原纤维的直径、分布密度、排列有序度均优于普通组,尤其在胶原纤维直径的比较上,组间及组内比较减张组均优于普通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内减张技术 韧带化 超微结构 血管化
下载PDF
类器官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监管挑战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玮璐 王泽华 +1 位作者 张译丹 刘英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10,共9页
背景:3D类器官具有类似于生理组织并在一定程度上模仿器官功能的特点,使其成为从基础发育/干细胞研究到个性化医疗等应用的出色模型。目的:综述并讨论类器官可应用的疾病类型和肿瘤建模等应用领域,以及其监管现状和挑战。方法:以“类器... 背景:3D类器官具有类似于生理组织并在一定程度上模仿器官功能的特点,使其成为从基础发育/干细胞研究到个性化医疗等应用的出色模型。目的:综述并讨论类器官可应用的疾病类型和肿瘤建模等应用领域,以及其监管现状和挑战。方法:以“类器官,干细胞,疾病模型,3D打印技术,医疗领域”为中文检索词,以“organoid,stem cell,disease model,3D printing technology,medical field”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Elsevier、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对国内外类器官产品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出类器官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并对类器官产品在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结果与结论:类器官组织可以打破传统细胞和动物模型的局限性,规避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与源器官具有高度相似性,与人类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具有更加相似的表现且遗传稳定,在当前研究中具有极大的优势。类器官在以下领域已得到应用:药效评价研究(临床前模型),包括肠道类器官、肾脏类器官、肝脏类器官、胆囊类器官、肺类器官、脑类器官、心脏类器官、皮肤类器官、生殖系统类器官等;传染病研究;肿瘤研究及精准治疗;再生医学;免疫类器官。美国、欧盟和中国虽暂无完善的监管规定,但均在努力推进类器官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在国内,类器官医疗器械产品虽暂无已上市产品,但与其相关的再生医学产品已有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干细胞 疾病模型 3D打印技术 医疗领域 综述
下载PDF
脊柱内镜杂交技术与单轴脊柱内镜治疗双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的减压效果对比
17
作者 郭松 李新华 +6 位作者 晏美俊 刘彦斌 刘中 李克威 刘鹏程 张备挺 付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523,共7页
背景:单轴脊柱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方式,但是该技术学习曲线陡峭,对手术设备和器械要求较高,限制其临床应用。前期作者团队将脊柱内镜作为监视内镜结合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率先提出脊柱内镜杂交技术... 背景:单轴脊柱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方式,但是该技术学习曲线陡峭,对手术设备和器械要求较高,限制其临床应用。前期作者团队将脊柱内镜作为监视内镜结合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率先提出脊柱内镜杂交技术,实现同轴内镜下操作与双手分离操作。目的:比较脊柱内镜杂交技术及单轴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双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双侧下肢疼痛症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0例,其中A组(脊柱内镜杂交技术)44例,B组(单轴脊柱内镜术)46例。术中观察神经减压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花费;记录并对比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腰痛及双侧下肢放射痛目测类比评分、生活质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改良Macnab优良率。结果与结论:①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②两组术后3 d、3个月及6个月腰痛、症状严重侧下肢放射痛均较术前明显缓解(P<0.05);A组术后3 d、3个月及6个月症状轻微侧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B组术后3 d症状轻微侧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6个月症状轻微侧目测类比评分与术前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术后腰痛及症状严重侧目测类比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3,6个月症状轻微侧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③两组术后3 d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后3 d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B组术后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组间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④术后3个月A组Macnab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95%,78%,P<0.05);⑤提示脊柱内镜杂交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脊柱内镜技术,具有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采用该技术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双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优于单轴脊柱内镜技术,同时具有开放手术器械操作灵活性好、减压效率高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杂交技术 单轴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 双侧症状 减压
下载PDF
ChatGPT影响民主的技术逻辑、研判分析及应对策略
18
作者 王宝贵 范鹏 施韶亭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76-85,共10页
ChatGPT的持续爆火再次引起人们对人工智能影响问题的普遍关注。系统研究和评估ChatGPT对民主的影响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新的里程碑,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其技术扩散嵌入政治领域是影响民主的逻辑起点。Ch... ChatGPT的持续爆火再次引起人们对人工智能影响问题的普遍关注。系统研究和评估ChatGPT对民主的影响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新的里程碑,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其技术扩散嵌入政治领域是影响民主的逻辑起点。ChatGPT既有民主共治、共享、共商、共建的机遇和潜能,也有民主困境、失效、危机、异化、治理和话语权的挑战与风险。ChatGPT通过技术操控侵蚀民主、影响西方民主实施过程,通过话术游说影响民主决策及立法公正性,通过加深数字鸿沟削弱民主治理能力,通过话语权垄断维护西式民主话语霸权。我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价值设计、政党治理、社会治理、技术治理、素养提升等多个层面,建立和完善针对性的新型多元民主治理体系,用最新科技武装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民主 人工智能技术 逻辑
下载PDF
新时期防护林建设中林业工程技术的创新应用
19
作者 徐梅梅 朱晓峰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期174-176,共3页
防护林是林业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林业工程技术在防护林建设中的主要作用对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整合分析、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科学分析了林业工程技术的概念及技术构成、防护林效益及评价... 防护林是林业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林业工程技术在防护林建设中的主要作用对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整合分析、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科学分析了林业工程技术的概念及技术构成、防护林效益及评价指标、林业工程技术在提高防护林效益中的作用、林业工程技术在防护林应用中的具体案例等。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优化防护林的配置模式、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防护林的生态效益等是防护林造林的主要途径,只有林业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才能引领新时期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技术 防护林效益 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
作者 翟艺凡 李红霞 +2 位作者 田水承 程启威 甄欣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832-4840,共9页
背景:近年来,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因便携性、低成本、非侵入性和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在认知神经科学、临床医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研究意义和应用潜力。目的:分析近10年来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进展、热点问题及前沿趋... 背景:近年来,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因便携性、低成本、非侵入性和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在认知神经科学、临床医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研究意义和应用潜力。目的:分析近10年来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进展、热点问题及前沿趋势。方法: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2013-01-01/2023-11-30发表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发文统计量、期刊、国家、机构、作者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2 714篇文献进行研究,近10年有关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文献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选择的2 714篇文献,来自68个国家2 400个机构的9 171名作者,共发表在495种期刊上,美国和英国伦敦大学是代表性的国家和机构,Ehlis和Fallgatter是该研究领域具有影响力的2位作者,《神经影像》期刊以高引用率位居首位。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主要来自英国伦敦大学、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和德国图宾根大学。使用VOSviewer 1.6.20生成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揭示了6个研究集群,通过分析各集群的具体关键词进一步把握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关键词的突现分析揭示了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为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CITESPACE VOSviewer 文献计量学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