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
1
作者 丁月超 王谦 +2 位作者 姚全军 郑鹏 黄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3023-3027,共5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58例,均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抗血管生成药物联...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58例,均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TACE治疗,30例)与研究组(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TACE治疗,28例)。两组均治疗9周,比较其疗效、肝功能[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免疫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85.71%)较对照组(60.00%)高(P<0.05);两组治疗后ALP、ALT、AST、TBIL较治疗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VEGF、sVCAM1较治疗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8^(+)较对照组高,CD4^(+)/CD8^(+)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确切,可减少患者肝损伤,改善其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经动脉化疗栓塞 抗血管生成药物
下载PDF
PD-1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曾慧明 罗利琼 +3 位作者 蔡宇 雷希君 童倩 丁滨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期27-29,共3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PD-1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晚期原发性肝癌15例,进行PD-1静脉注射[200 mg/次,每21天1次(Q3W)]治疗,直至病情进展,总结临床疗效、生存...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PD-1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晚期原发性肝癌15例,进行PD-1静脉注射[200 mg/次,每21天1次(Q3W)]治疗,直至病情进展,总结临床疗效、生存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D-1在晚期肝癌患者治疗中的客观缓解率是13.3%,疾病控制率是60.0%,无进展生存期是为4.4个月,总生存期是7.8个月。患者最常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肠道反应,G3~4不良反应为皮疹。结论:PD-1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治疗中有一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原发性肝癌 PD-1 回顾性研究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抗癌1号方联合热敏灸疗法对Ⅳ期肝癌伴血性腹水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振前 杨梦春 +1 位作者 刘戎惠 吴福宁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10-612,616,共4页
目的:探究抗癌1号方联合热敏灸疗法对Ⅳ期肝癌伴血性腹水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本院50例Ⅳ期肝癌伴血性腹水患者分为干预组(采用抗癌1号方联合热敏灸治疗)和参照组(采用抗癌1号方治疗),每组25例,均为2020... 目的:探究抗癌1号方联合热敏灸疗法对Ⅳ期肝癌伴血性腹水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本院50例Ⅳ期肝癌伴血性腹水患者分为干预组(采用抗癌1号方联合热敏灸治疗)和参照组(采用抗癌1号方治疗),每组25例,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患者。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并计算临床症状积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生存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CD4^(+)、CD4^(+)/CD8^(+)水平高于参照组,CD8^(+)水平低于参照组(均P<0.05);干预组患者1年期生存率为72.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40.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腹胀、纳差、乏力、气短积分均低于参照组(均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AST、ALT、ALP低于参照组(均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腹围明显小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48.0%。结论:抗癌1号方联合热敏灸疗法能改善Ⅳ期肝癌伴血性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修复肝功能,明显减少腹水,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期肝癌 抗癌1号方 血性腹水 热敏灸 免疫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夏枯草及抗炎一号注射液联合灌注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海波 周荣耀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8-20,共3页
为观察夏枯草及抗炎一号注射液经肝动脉联合灌注对晚期肝癌的治疗作用,将23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中药组(12例)和化疗组(11例),采用Seldinger's法进行肝动脉灌注治疗。中药组灌注夏枯草及抗炎一号注射液;化疗组灌注顺铂(DDP)、... 为观察夏枯草及抗炎一号注射液经肝动脉联合灌注对晚期肝癌的治疗作用,将23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中药组(12例)和化疗组(11例),采用Seldinger's法进行肝动脉灌注治疗。中药组灌注夏枯草及抗炎一号注射液;化疗组灌注顺铂(DDP)、羟基喜树碱(HCFF)和5-氟脲嘧啶(5-FU)。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候、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功能、AFP、肿瘤病灶及生活质量(KPS)评分的变化,并统计生存期。结果:治疗后中药组和化疗组的缓解率为8.33%和9.09%,1年生存率为25%和18.2%(P>0.05)。两组AFP的变化相似,但中药组在部分临床症候、KPS评分方面有显著改善优于化疗组(P<0.01或P<0.05),血常规和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显示出一定的免疫调节和肝脏保护趋势。提示夏枯草及抗炎一号注射液经肝动脉灌注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客观疗效与化疗药物相似,但无明显的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注射液 抗炎一号注射液 晚期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灌注
下载PDF
抗肝癌Ⅰ号方改善早、中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牧婵 徐春军 +1 位作者 王玉涛 王琮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2-357,共6页
目的探究抗肝癌Ⅰ号方对早、中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纳入早、中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36例,口服抗肝癌Ⅰ号方,连续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时观察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①生活... 目的探究抗肝癌Ⅰ号方对早、中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纳入早、中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36例,口服抗肝癌Ⅰ号方,连续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时观察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①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肝癌患者在口服抗肝癌Ⅰ号方治疗期间,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健康状况、疲倦、疼痛、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评分持续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中医证候量化总积分在治疗期间持续降低(P <0. 05)。肝癌患者胁痛、胸闷善太息、食少、脘闷、情绪抑郁、嗳气、腹胀、面色晦暗、大便干结、口黏不欲饮、心烦、易怒、口苦、口干咽燥、溲赤、烦渴、耳鸣、膝软、失眠症状积分在治疗期间持续降低(P <0. 05)。结论初步观察到抗肝癌Ⅰ号方能够提高早、中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且长期服药效果较短期服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期原发性肝细胞癌 生活质量 抗肝癌Ⅰ号方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中晚期肝癌的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闫绿茵 李颖霞 +1 位作者 姜利彬 温洪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7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接受阿帕替尼单... 目的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观察组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根据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肿瘤治疗效果,并分析用药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03个月)较对照组(3.77个月)长(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15.15%、42.86%,对照组和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7.58%、80.00%。观察组ORR、DC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a累积生存率为62.86%,中位总生存期为16.33个月,对照组1a累积生存率为45.45%,中位总生存期为10.90个月。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71%(30/35)]与对照组[81.82%(27/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或致死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相比,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PD-1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芪术抗癌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分子机制
7
作者 马梦情 孙嘉玲 +7 位作者 胡锐 冯文杏 韩志毅 孙新锋 马文峰 张卫 陈剑平 周小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69-2377,共9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芪术抗癌方(Qizhu anti-cancer prescription,QZACP)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TCMSP数据库及GeneCard等疾病数据库寻找药物及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相关靶点,应用Cytoscape 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芪术抗癌方(Qizhu anti-cancer prescription,QZACP)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TCMSP数据库及GeneCard等疾病数据库寻找药物及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相关靶点,应用Cytoscape 3.9.1和String平台分别进行关键化合物和靶点的筛选,并构建中药-关键成分-靶点网络关系图;并通过DAVID平台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依托于R 4.1.1软件进行可视化,最后通过CytoNCA插件对核心聚类蛋白进行分析得到核心作用靶点,使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匹配程度以及动物实验进一步探索QZACP的药效机制。结果QZACP治疗PLC的活性成分有可能是槲皮素、甘草酸苷、白玉兰素B等;潜在靶标为STAT3、EGFR、AKT1等;相关的通路主要有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都具有良好的结合构象,另外,通过体内实验验证了QZACP能够抑制裸鼠肿瘤的生长,并降低STAT3、EGFR、AKT1等蛋白表达量。结论QZACP可能对PLC治疗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术抗癌方 原发性肝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信号通路 机制
下载PDF
肝癌I号方随证加减结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疗效和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附60例报告)
8
作者 袁晟 王振巍 《北方药学》 2014年第11期112-113,共2页
目的:观察评价肝癌I号方随证加减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对原发性肝癌(PLC)的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取2010~2012年收治的PLC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TACE治疗后,治疗组用肝癌I号方加减辨证施治,对照组用西... 目的:观察评价肝癌I号方随证加减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对原发性肝癌(PLC)的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取2010~2012年收治的PLC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TACE治疗后,治疗组用肝癌I号方加减辨证施治,对照组用西医对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瘤体变化、生活质量评分、生存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CD3+、CD4+、CD4+/CD8+、NK升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CD3+、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组。瘤体大小比较显示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生活质量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生活质量下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稳定者两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1~5年生存时间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服用肝癌I号方结合TACE治疗可明显提升部分PLC患者的免疫功能、延缓瘤体增大、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时间,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I号方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原发性肝癌 疗效和预后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基于PD-1/PD-L1及miR-200c/ZEB通路研究健脾消癌方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晔 胡广生 +3 位作者 蒋益兰 龚辉 李显晶 程晓燕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7期142-148,共7页
目的:观察健脾消癌方对结肠癌肝转移荷瘤裸鼠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及微小RNA200c(miRNA-200c)/转录因子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50只裸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假移植组,另取40只建... 目的:观察健脾消癌方对结肠癌肝转移荷瘤裸鼠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及微小RNA200c(miRNA-200c)/转录因子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50只裸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假移植组,另取40只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其分为4组:模型组,健脾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简称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假移植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灌胃健脾消癌方(5.4、10.8、21.6 g/kg),每天1次,连续3周。观察各组裸鼠肝转移瘤的情况,检测PD-1、PD-L1、miRNA-200c、ZEB1 mRNA的表达及PD-1、PD-L1、ZE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除假移植组外,其余各组均可在裸鼠的肝脏表面发现肝转移结节。各组肝转移结节数量、质量高剂量组与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癌细胞增长速度较慢。与假移植组比较,模型组miRNA-200c表达降低,PD-1、PD-L1、ZEB1 mRNA表达及PD-1、PD-L1、ZEB1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miRNA-200c表达升高、PD-1蛋白表达降低(P<0.01),各剂量组PD-1、PD-L1、ZEB1mRNA表达及PD-L1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中、高剂量组ZEB1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健脾消癌方可有效抑制结肠癌肝转移,其扶正消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miRNA-200c表达、降低PD-1、PD-L1、ZEB1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肝转移 健脾消癌方 PD-1/PD-L1 miR-200c/ZEB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NLRP3/Caspase-1/GSDMD炎性焦亡途径探讨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梦莹 段永强 +8 位作者 贾育新 白敏 朱中博 李亚荣 马兰 张明雨 冯鑫 何兰兰 杨玉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14-122,共9页
目的:探讨参芪抑瘤方干预细胞焦亡在抗肿瘤效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抽取10只BALB/c小鼠(雄性)作为正常组,余40只建立肝癌小鼠异位移植瘤模型,建模5 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2.5×10^(-3)g·kg^(-1)·(3 d)^(-1)]、... 目的:探讨参芪抑瘤方干预细胞焦亡在抗肿瘤效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抽取10只BALB/c小鼠(雄性)作为正常组,余40只建立肝癌小鼠异位移植瘤模型,建模5 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2.5×10^(-3)g·kg^(-1)·(3 d)^(-1)]、参芪抑瘤方组(27 g·kg^(-1)·d^(-1))、联合组(参芪抑瘤方+顺铂)。正常组与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10 d,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干预结束后,称量小鼠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小鼠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小鼠肿瘤组织细胞DNA损伤情况;免疫组化(IHC)、免疫荧光(IF)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精神状态差,倦卧懒动,毛色暗淡;肝功能检测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且各给药组均可不同程度抑制瘤体生长,肿瘤质量均下降,其中联合组抑瘤率最强(P<0.01);HE染色示,模型组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学病变显著,各给药组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以参芪抑瘤方组及联合组细胞核,溶解破裂更为明显;肝功能检测中,参芪抑瘤方组及联合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下降显著(P<0.01);各给药组炎症因子IL-1β和IL-18均下降(P<0.05,P<0.01);TUNEL染色示各给药组干预后TUNEL染色阳性降低(P<0.05,P<0.01),以顺铂组和参芪抑瘤方组降低显著(P<0.01);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在肿瘤组织中检测发现,各给药组NLRP3、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P<0.01)。与顺铂组比较,参芪抑瘤方组和联合组小鼠精神状态佳,瘤体形态规则,联合组小鼠肿瘤质量下降(P<0.05);参芪抑瘤方组ALT和AST水平下降(P<0.05);参芪抑瘤方组和联合组IL-1β和IL-18均下降(P<0.05,P<0.01),以联合组最为明显(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联合组小鼠肿瘤组织中GSDMD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参芪抑瘤方组NLRP3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参芪抑瘤方组及联合组NLRP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显著(P<0.01),联合组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显著(P<0.01);GSDMD蛋白表达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具有明显抑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NLRP3/Caspase-1/GSDMD炎性焦亡途径抑制细胞焦亡,缓解肝癌小鼠的炎症反应,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样受体蛋白3(NLRP3) 胱天蛋白酶-1(Caspase-1) 消皮素D(GSDMD) 参芪抑瘤方 原发性肝癌
原文传递
氩氦刀治疗直肠癌肝转移30例疗效观察
11
作者 张勇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7年第7期16-17,共2页
为观察氩氦刀治疗30例不适合再次手术切除的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将30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氩氦刀冷冻治疗。结果显示,83.33%患者冰球覆盖率超过90%,所有患者的冷冻区CT值跟手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 为观察氩氦刀治疗30例不适合再次手术切除的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将30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氩氦刀冷冻治疗。结果显示,83.33%患者冰球覆盖率超过90%,所有患者的冷冻区CT值跟手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30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完全缓解5例、缓解13例、稳定7例、进展5例,治疗有效率为83.33%。出现并发症1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3.3%,经止痛、止血、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均在1周左右好转。结果表明,采用氩氦刀治疗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肝转移 氩氦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