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乳抑增一号HPLC指纹图谱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雄 陈永刚 吴金虎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回乳抑增一号的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方中各单味药对全方指纹图谱的贡献度,为复方物质基础和配伍规律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复方及单味药的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Wondasil C1(84.6mm×250mm,5μm)...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回乳抑增一号的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方中各单味药对全方指纹图谱的贡献度,为复方物质基础和配伍规律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复方及单味药的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Wondasil C1(84.6mm×250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0.78%NaH2PO4缓冲液(含2%乙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90 nm,柱温为25℃。结果建立了同一色谱条件下回乳抑增一号复方及单味药的指纹图谱,复方主要特征峰均找到来源的单味药,且复方中丹参酮ⅡA等成分与对应单味药色谱峰在峰高、峰面积上有所差异。10批回乳抑增一号复方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9364以上。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高。复方混煎比单煎在化学成分上有质或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乳抑增一号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贡献度
下载PDF
回乳抑增优化方对乳腺增生症伴高泌乳素血症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永刚 李丽姣 +3 位作者 郭皓 邹吉利 何晶 王艳明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回乳抑增优化方对乳腺增生症伴高泌乳素血症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氯化钠组、溴隐亭组、乳癖散结组、原方组、优化方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6组复... 目的探讨回乳抑增优化方对乳腺增生症伴高泌乳素血症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氯化钠组、溴隐亭组、乳癖散结组、原方组、优化方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6组复制乳腺增生症伴高泌乳素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给予相应药物。30 d后,测定各组大鼠体内泌乳素、孕激素和雌激素含量,观察大鼠乳腺组织病理性增生情况。结果模型对照组、原方组和优化方组泌乳素含量分别为(69.47±6.08),(53.13±10.59),(28.41±6.37)pg·m L^(-1),原方组与优化方组泌乳素含量均显著降低,但优化方组降低效果更明显(P<0.01)。原方组大鼠乳腺小叶无明显增生,个别腺泡和导管轻度增生,导管中有少量分泌物存在;优化方组乳腺小叶未见增生,导管内无分泌物,基本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回乳抑增优化方可有效降低泌乳素含量,恢复泌乳素、雌孕激素之间平衡,改善模型大鼠乳腺病理性增生状态,药效优于原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乳抑增方 组方优化 乳腺增生
下载PDF
回乳抑增颗粒回流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邹吉利 盛碧 +1 位作者 陈永刚 李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优化回乳抑增颗粒回流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迷迭香酸、哈巴俄苷含有量及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再建立高泌乳素血症大鼠模型,... 目的优化回乳抑增颗粒回流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迷迭香酸、哈巴俄苷含有量及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再建立高泌乳素血症大鼠模型,通过药效学实验对优化工艺进行验证。结果最佳条件为6倍量40%乙醇提取3次,每次0.5 h,迷迭香酸、哈巴俄苷含有量40.35、8.03μg/g,浸膏得率12.03%,综合评分92.48。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可行,可用于回流提取回乳抑增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乳抑增颗粒 回流提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回乳抑增颗粒指纹图谱及质量标准 被引量:2
4
作者 邹吉利 盛碧 +2 位作者 王慧娟 吴金虎 陈永刚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90-995,共6页
目的建立回乳抑增颗粒的指纹图谱及质量标准。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回乳抑增颗粒的指纹图谱,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回乳抑增颗粒中夏枯草、浙贝母进行定性鉴别,应用HPLC对迷迭香酸、大麦芽碱进行定量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目的建立回乳抑增颗粒的指纹图谱及质量标准。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回乳抑增颗粒的指纹图谱,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回乳抑增颗粒中夏枯草、浙贝母进行定性鉴别,应用HPLC对迷迭香酸、大麦芽碱进行定量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要求对回乳抑增颗粒项下指标,性状、粒度、干燥失重、溶化性等进行检测。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样品无干扰;迷迭香酸浓度在18.0~450.8 mg·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大麦芽碱浓度在3.00~150.02 mg·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96.9%。粒度检测,不能通过筛孔内径2.00 mm筛与能通过筛孔内径0.18 mm筛的共占10.48%,干燥失重平均水分2.85%,均能在5 min内溶化。建立了回乳抑增颗粒的指纹图谱,确定10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963~0.998。结论定性定量的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所建标准可用于回乳抑增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乳抑增颗粒 夏枯草 浙贝母 迷迭香酸 大麦芽碱 指纹图谱 质量标准
下载PDF
回乳抑增颗粒对乳腺增生伴高泌乳素血症大鼠药效作用
5
作者 王慧娟 张柯达 +1 位作者 陈永刚 吴金虎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7期753-756,共4页
目的从血清激素水平和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角度,比较回乳抑增颗粒与回乳抑增原煎剂对乳腺增生伴高泌乳素血症大鼠的药效学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回乳抑增颗粒组、回乳抑增原煎剂组、乳癖散结组、溴隐亭... 目的从血清激素水平和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角度,比较回乳抑增颗粒与回乳抑增原煎剂对乳腺增生伴高泌乳素血症大鼠的药效学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回乳抑增颗粒组、回乳抑增原煎剂组、乳癖散结组、溴隐亭组和辅料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制备乳腺增生伴高泌乳素血症模型。回乳抑增颗粒组给药剂量为17.22 g·kg^(-1)·d^(-1),回乳抑增原煎剂组给药剂量为20.08 g·kg^(-1)·d^(-1),乳癖散结组给药剂量为0.416 mg·kg^(-1)·d^(-1),溴隐亭组给药剂量为0.393 mg·kg^(-1)·d^(-1)。均灌胃给药,每日1次,每次2 mL,连续30 d。显微镜观察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泌乳素(PRL)、孕酮(P)、雌二醇(E2)含量。结果回乳抑增颗粒组PRL(22.74±4.74)pg·mL^(-1),P(46.91±2.85)ng·mL^(-1),E2(99.96±9.61)pg·mL^(-1);回乳抑增原煎剂组PRL(28.41±6.37)pg·mL^(-1),P(43.91±4.17)ng·mL^(-1),E2(105.02±3.05)pg·mL^(-1);溴隐亭组PRL(23.58±4.10)pg·mL^(-1),P(45.99±2.95)ng·mL^(-1),E2(98.04±9.98)pg·mL^(-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上述3组PRL、E2明显下降,P明显上升(P<0.01),回乳抑增颗粒组、回乳抑增原煎剂组和溴隐亭组PRL、P、E2含量给药30 d后恢复正常水平,乳腺组织增生减轻。回乳抑增颗粒组和回乳抑增原煎剂组比较,回乳抑增原煎剂组为Ⅰ或Ⅱ级增生,回乳抑增颗粒组为0或Ⅰ级增生,回乳抑增颗粒对乳腺增生抑制作用优于回乳抑增原煎剂。结论回乳抑增颗粒对乳腺增生和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效果优于回乳抑增原煎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乳抑增颗粒 泌乳素 乳腺增生 病理组织
下载PDF
复方“回乳抑增一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组方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郭皓 吴金虎 +1 位作者 陈永刚 彭斯维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回乳抑增一号"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用药效学实验筛选出最佳处方。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15组,除正常组外,每组均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5 mg·kg-1),连续25 d,继而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5 mg·kg-1... 目的:探讨"回乳抑增一号"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用药效学实验筛选出最佳处方。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15组,除正常组外,每组均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5 mg·kg-1),连续25 d,继而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5 mg·kg-1,连续5 d,造模后给予不同组方药物治疗,连续4周后,用ELSI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激素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的含量;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E2,P,FRL,FSH,LH含量明显升高(P<0.05),乳腺小叶数、小叶内腺泡数和分泌物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激素值均有所降低(P<0.05),组方8明显降低大鼠血清雌二醇,泌乳素,促卵泡激素,提高孕酮,促黄体生成素(P<0.05),显著减轻乳腺小叶数、小叶内腺泡数和分泌物。结论:复方"回乳抑增一号"显著改善血清激素水平的紊乱,对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其中以生麦芽,夏枯草,玄参,浙贝母,淡昆布,牡蛎,山慈菇合用对乳腺增生病大鼠的疗效最为显著,为最优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乳抑增一号 乳腺增生 激素 病理形态
原文传递
回乳抑增方抗泌乳素腺瘤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巧燕 王雄 +4 位作者 郭润竹 王舒曼 朱可敬 陈永刚 吴金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回乳抑增方抗泌乳素腺瘤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D雌性大鼠泌乳素腺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各14只,手术对照组、溴隐亭阳性药组、回乳抑增方高剂量组、回乳抑增方中剂量组、回乳抑增方低剂...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回乳抑增方抗泌乳素腺瘤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D雌性大鼠泌乳素腺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各14只,手术对照组、溴隐亭阳性药组、回乳抑增方高剂量组、回乳抑增方中剂量组、回乳抑增方低剂量组各6只。除正常组和手术对照组外,其他5组模型大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30 d,每天1次。应用基因芯片筛选正常组大鼠和泌乳素腺瘤模型组大鼠垂体组织基因间的差异。运用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垂体组织中泌乳素(PRL)、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含量。结果:大鼠泌乳素腺瘤模型建立成功。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垂体组织的PI3K基因表达显著。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垂体组织中PRL、PI3K、AKT和mTOR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高、中和低剂量的回乳抑增方给药组大鼠垂体组织中PRL、PI3K、AKT和mTOR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回乳抑增方可显著抑制泌乳素腺瘤的增长和泌乳素的过度分泌,作用机制与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乳抑增方 泌乳素腺瘤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回乳抑增Ⅰ号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雄 吴金虎 +3 位作者 陈永刚 刘新国 李居怡 邹吉利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74-279,共6页
目的:研究回乳抑增Ⅰ号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疾病模型组、病证结合模型组、三苯氧胺组(1.57 mg.kg-1)、乳癖散结组(0.50 g.kg-1)和回乳抑增Ⅰ号高、中、低(31.6,15.80,7.9 g.kg... 目的:研究回乳抑增Ⅰ号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疾病模型组、病证结合模型组、三苯氧胺组(1.57 mg.kg-1)、乳癖散结组(0.50 g.kg-1)和回乳抑增Ⅰ号高、中、低(31.6,15.80,7.9 g.kg-1)剂量组。采用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的方法复制乳腺增生大鼠模型,在疾病模型基础上用鼠夹夹尾复制病证结合模型,造模后给予不同剂量药物治疗,连续4周。测定乳房直径、体重和血清激素(ELISA法检测)等指标,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病症结合模型组比较,回乳抑增Ⅰ号高剂量能显著缩小大鼠乳房直径(P<0.01),恢复大鼠体重(P<0.01);明显降低血清雌二醇(P<0.01)、泌乳素(P<0.05)、促卵泡激素(P<0.0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P<0.01)和5-羟色胺(P<0.05);提高孕酮(P<0.05),促黄体生成素(P<0.01);显著减轻乳腺小叶数、小叶内腺泡数和分泌物。结论:回乳抑增Ⅰ号能显著改善血清激素水平的紊乱,抑制乳腺增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乳抑增Ⅰ号 乳腺增生 病症结合模型 激素 病理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