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YKL-40、HSP70、iNOS的水平及意义
1
作者 郭佳 厉昕妤 +3 位作者 刘英杰 许楠 杨小杰 董仙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9期2898-2902,共5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EC)患者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热休克蛋白70(HSP7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EC患者作为EC组,另选取同期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EC)患者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热休克蛋白70(HSP7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EC患者作为EC组,另选取同期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116例作为子宫内膜增生组,并将同期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体检健康者11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YKL-40、HSP70、iNOS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EC患者血清YKL-40、HSP70、iNOS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YKL-40、HSP70、iNOS水平对EC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C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EC组患者血清YKL-40、HSP70、iN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P<0.05);对照组与子宫内膜增生组间血清YKL-40、HSP70、iNO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深层浸润、低分化的EC患者血清YKL-40、HSP70、iNOS水平均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淋巴结未转移、浅层浸润、高分化的EC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YKL-40、HSP70、iNOS单独及3项联合检测诊断EC的AUC分别为0.810(95%CI:0.754~0.867)、0.810(95%CI:0.754~0.866)、0.826(95%CI:0.771~0.881)、0.913(95%CI:0.877~0.950),3项联合检测诊断EC的AUC大于YKL-40、HSP70、iNOS单项检测诊断EC的AUC(Z=2.971,P=0.003;Z=2.971,P=0.003;Z=2.571,P=0.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YKL-40、HSP70、iNOS水平升高均是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EC患者中,血清YKL-40、HSP70、iNOS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有望成为筛查EC患者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甲壳质酶蛋白40 热休克蛋白70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诊断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富勒烯C_(70)对偏二甲肼与NO_(2)的抽氢反应机制
2
作者 赵子航 慕晓刚 +1 位作者 王生辉 马海霞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7-244,I0004,共9页
为了探讨富勒烯(C_(70))作为催化剂用于偏二甲肼(UDMH)推进剂分解的可行性,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UDMH分子与C_(70)团簇分子的相互作用,分析了UDMH在C_(70)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分解路径,计算获得了UDMH在C_(70)存在时发生抽氢反应的... 为了探讨富勒烯(C_(70))作为催化剂用于偏二甲肼(UDMH)推进剂分解的可行性,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UDMH分子与C_(70)团簇分子的相互作用,分析了UDMH在C_(70)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分解路径,计算获得了UDMH在C_(70)存在时发生抽氢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热。结果表明,UDMH分子在C_(70)表面表现为两种吸附构型,主要发生物理吸附且吸附能较小,C_(70)分子的加入并未改变UDMH分解的初始和次级反应位点,在与NO_(2)抽氢反应时表现为在NH _(2)基团上依次发生。与纯UDMH分解相比,A、B两种吸附构型中UDMH分解初始基元反应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下降了19.4 kJ/mol、21.1 kJ/mol,反应热分别降低了24.2 kJ/mol和27 kJ/mol。因此,C_(70)对于UDMH分解的前两步反应具有催化能力,能够促进UDMH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富勒烯C_(70) 偏二甲肼 UDMH 密度泛函理论 DFT
下载PDF
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对hsp70基因的调控作用
3
作者 王子睿 王昱杰 +3 位作者 周泽斌 邱军强 李伟眀 张庆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838,共10页
研究旨在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探究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对hsp70的调控作用。通过NCBI数据库检索获取了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的CDS序列,对其胞内段(Notch1a/Notch1b intracellular domain,N1aICD/N1bICD)进行克隆并构... 研究旨在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探究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对hsp70的调控作用。通过NCBI数据库检索获取了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的CDS序列,对其胞内段(Notch1a/Notch1b intracellular domain,N1aICD/N1bICD)进行克隆并构建pCMV-N1aICD和pCMV-N1bICD真核表达载体,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用Western Blot和亚细胞定位检测N1aICD和N1bICD的表达。通过生信分析并克隆斑马鱼hsp70启动子序列,构建pGL3-hsp70-pro报告基因,并在HEK293T中检测该报告基因的双荧光素酶活性。之后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notch1a和notch1b基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pGL3-hsp70-pro的活性变化,以此探究notch1a和notch1b对hsp70基因的调控作用。实验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载体pCMV-N1aICD和pCMV-N1bICD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显示pCMV-N1aICD和pCMV-N1bICD可正常表达,亚细胞定位显示N1aICD和N1bICD蛋白表达在HEK293T的细胞核中;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pGL3-hsp70-pro报告基因在HEK293T细胞中具有活性,是阴性对照质粒的3.7倍;在HEK293T细胞中pCMV-N1aICD和pCMV-N1bICD真核表达载体能够显著增强pGL3-hsp70-pro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4.9倍和5.1倍。实验结果表明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可显著增强hsp70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Notch分子通过Hsp70进行抗感染免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a notch1b HSP70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细胞凋亡 斑马鱼
下载PDF
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asphalt foaming technology
4
作者 Qiang Li Shijie Song +2 位作者 Jiaqing Wang Ning Wang Shuai Zhang 《Journal of Road Engineering》 2024年第3期334-347,共14页
To comprehensively assess the current state-of-art in asphalt foaming technology, the following four key aspectshave been reviewed systematically: foaming principles, test methods,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influenci... To comprehensively assess the current state-of-art in asphalt foaming technology, the following four key aspectshave been reviewed systematically: foaming principles, test methods,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Key findings reveal that asphalt foaming was primarily driven by the vaporization of water, with deteriorationprocesses including bubble collapse and liquid film drainage. However,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asphaltfoaming principles remains limited, primarily due to difficulties in capturing and precisely measuring its microscopic behaviors during asphalt foaming process. Volume changes provided an intuitive means to evaluate theexpansion capacity of asphalt and its foaming stability. Bubbl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oamed asphalt offeredpromising insights into its foaming performance. Traditional ruler and stopwatch-based assessments were beingsuperseded by automated techniques like laser and ultrasonic ranging. Nevertheless, the current measuringequipment still lacks the capability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foaming effect of asphalt across various dimensions. Asphalt temperature and foaming water consump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asphalt foaming performance, and the inclusion of foaming agents typically led to a notable increase in the half life of foamed asphalt.Howev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oaming agents and asphalt, as well a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ffecting thefoaming effect, are still unclear and require further exploration. Future research should primarily focus on thecorrelation between asphalt foaming effect and mixture performance, aiming to guide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application of foamed asphalt mixtures and enlarge the advantages of such low-emission and sustainable mix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amed asphalt Foaming mechanism Test methods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fluencing factors
下载PDF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eripheral blood UL16 and DR-70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5
作者 Zhi-Ping Zong Chen W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2024年第9期3832-3838,共7页
BACKGROUND Early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CRC)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but early diagnosis of CRC requires more sensitive techniques.Peripheral blood ... BACKGROUND Early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CRC)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but early diagnosis of CRC requires more sensitive techniques.Peripheral blood UL16-binding protein 2(ULBP2)and human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DR-70)are the main indicators for th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tumors.AIM To assess ULBP2 and DR-70 potential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CRC to provide a reference.METHODS This study involved 60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CRC(CRC group),50 patients with benign colorectal tumors(benign group),and 50 healthy patients(control group)enrolled at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 and Jiangsu Province Official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2020 and January,2022.ULBP2 and DR-70 levels in the blood were determined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and early diagnostic values for CRC were determined.Patients with CRC were divided into the good prognosis and poor prognosis groups,and ULBP2 and DR-70 levels in the blood and diagnostic values were compared.RESULTS ULBP2 and DR-70 serum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RC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and benign groups(P<0.05);however,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benign and control groups(P>0.05).Among the 60 patients with CRC followed up for two years,two died(3.33%)and 15 exhibited tumor metastasis,progression,or recurrence(25.00%).ULBP2 and DR-70 serum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oor prognosis group than in the good prognosis group(P<0.05).A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was plotted.Area under the curve,sensitivity,and specificity of serum ULBP2 with DR-70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RC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single serum indices(P<0.05)in both the good and poor prognosis groups.CONCLUSION ULBP2 and DR-70 serum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 in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CRC.They improved the diagnostic rate of early-stage CRC and predicted patient prognosis,thereby showing clinical application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BP2 DR-70 Colorectal cancer Early diagnosis PROGnoSIS
下载PDF
AAV mediated carboxyl terminus of Hsp70 interacting protein overexpression mitigates the cognitive and pathological phenotypes of APP/PS1 mice
6
作者 Zhengwei Hu Jing Yang +7 位作者 Shuo Zhang Mengjie Li Chunyan Zuo Chengyuan Mao Zhongxian Zhang Mibo Tang Changhe Shi Yuming X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1期253-264,共12页
The E3 ubiquitin ligase,carboxyl terminus of 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interacting protein(CHIP),also functions as a co-chaperone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protein quality control system.In this study,we aimed... The E3 ubiquitin ligase,carboxyl terminus of 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interacting protein(CHIP),also functions as a co-chaperone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protein quality control system.In this study,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overexpressed CHIP on Alzheimer’s disease.We used an adeno-associated virus vector that can cros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to mediate CHIP overexpression in APP/PS1 mouse brain.CHIP overexpression significantly ameliorated the performance of APP/PS1 mice in the Morris water maze and nest building tests,reduced amyloid-βplaques,and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both amyloid-βand phosphorylated tau.CHIP also alleviated the concentration of microglia and astrocytes around plaques.In APP/PS1 mice of a younger age,CHIP overexpression promoted an increase in ADAM10 expression and inhibited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insulin degrading enzyme,and neprilysin expression.Levels of HSP70 and HSP40,which have functional relevance to CHIP,were also increased.Single nuclei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in the hippocampus of CHIP overexpressed mice showed that the lysosomal pathway and oligodendrocyte-related biological processes were up-regulated,which may also reflect a potential mechanism for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CHIP.Our research shows that CHIP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behavior and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APP/PS1 mice.Indeed,overexpression of CHIP could be a beneficial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eno-associated virus Alzheimer’s disease APP/PS1 mice carboxyl terminus of Hsp70 interacting protein gene therapy
下载PDF
基于Hsp70基因的绵羊肺炎支原体TaqMan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遗传演化分析
7
作者 江锦秀 张靖鹏 +3 位作者 林裕胜 刘维巍 胡奇林 万春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84-1695,共12页
热休克蛋白70 (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 Movi)的重要膜蛋白,是机体内高度保守的生物分子,但在种间差异大,可作为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候选靶区。为建立基于Hsp70基因的Movi通用型TaqMan实... 热休克蛋白70 (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 Movi)的重要膜蛋白,是机体内高度保守的生物分子,但在种间差异大,可作为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候选靶区。为建立基于Hsp70基因的Movi通用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并进一步了解其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基于GenBank中Movi的Hsp70基因特征,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及探针,建立了基于Hsp70基因的绵羊肺炎支原体qPCR检测方法。应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88份山羊鼻拭子样品及43份疑似羊支原体性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heep and goats, MPSG)病料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为Movi阳性的肺组织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Hsp70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qPCR检测方法其相关系数为1.00,扩增效率为96.0%,斜率为-3.411,Y轴截距为37.29。特异性强,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ycoplasma mycoides subsp.capri, Mmc)、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ycoplasma capricolum subsp.capripneumoniae, Mccp)、莱氏无胆甾原体(Acholeplasmalaidlawii, AL)、无乳支原体(Mycoplasma agalactiae, Maga)、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 CP)、羊口疮病毒(orf virus, ORFV)、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 Mb)等牛羊常见病原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高,最低检测限为5.72 copies·μL^(-1);重复性优,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0%。6株Movi分离株Hsp70基因全长均为1 818 bp,与其它Movi参考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0%~99.4%和98.0%~100.0%;进一步分析发现,山羊源Movi均比绵羊源多1个N-糖基化位点。遗传演化分析表明,其均处于ClusterⅠA亚分支(均为山羊源)。综上,本研究建立了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优的基于Hsp70基因的Movi的qPCR检测方法。序列分析发现,不同来源Movi的Hsp70基因核苷酸同源性高;遗传演化分析证实,Movi福建株与山羊源分离株遗传关系较近。本研究不仅为Movi临床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更为进一步了解Movi遗传演化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肺炎支原体 HSP70基因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血清HSP70、HMGB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张祎 袁晶 +3 位作者 贺侠琴 仝晓宁 李丹 刘哲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14-818,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部感染患者25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91)和预后不良组(n=62)。鉴定患者痰液中病原菌并检测血清HSP70和HMGB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合并肺部感染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HSP70和HMGB1水平对老年T2DM合并肺部感染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FPG)、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病情重度占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t/χ^(2)/P=6.251/<0.001、14.949/<0.001、4.666/0.031、5.827/0.016、16.530/<0.001)。253例患者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株2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65.10%(194/298)、革兰阳性菌占比28.86%(86/298)、真菌占比6.04%(18/298)。预后不良组血清HSP70和HMGB1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t=11.672、13.069,P均<0.001)。血清HSP70和HMGB1水平比较,重度>中度>轻度患者(F=54.146、231.257,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大、HSP70高、HMGB1高、FPG高、COPD及严重程度重均为老年T2DM合并肺部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1.322(1.015~1.722)、1.993(1.336~2.973)、1.754(1.302~2.363)、1.876(1.401~2.512)、3.016(1.798~5.060)、3.956(2.208~7.718)];血清HSP70、HMGB1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T2DM合并肺部感染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772、0.897,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3.452、3.297,P均<0.001)。结论血清HSP70、HMGB1水平与老年T2DM合并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对其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肺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热休克蛋白70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老年人
下载PDF
超重/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NGPTL4、HSP70、IL-34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9
作者 李芳 李志红 +1 位作者 姚明言 尹飞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热休克蛋白(HSP)70、白细胞介素-34(IL-34)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T2DM患者182例(T2DM组)。参考相关...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热休克蛋白(HSP)70、白细胞介素-34(IL-34)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T2DM患者182例(T2DM组)。参考相关诊断标准,将T2DM患者分为超重/肥胖T2DM组(90例)和体重正常T2DM组(9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超重/肥胖者40名(超重/肥胖对照组)、体重正常者50名(体重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ANGPTL4、HSP70、IL-34、胰岛素和血糖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2DM患者治疗3个月后,再次检测其血清ANGPTL4、HSP70、IL-34水平和HOMA-I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ANGPTL4、HSP70、IL-34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体重正常T2DM组比较,超重/肥胖T2DM组血清ANGPTL4和HSP70显著降低(P<0.05),血清IL-34和HOMA-IR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体重正常T2DM组血清ANGPTL4和HSP70显著降低(P<0.05),血清IL-34和HOMA-IR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PTL4、HSP70与HOMA-I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33、-0.758,P<0.001),IL-34和HOMA-IR呈正相关(r=0.705,P<0.001)。治疗后,超重/肥胖T2DM组和体重正常T2DM组血清ANGPTL4和HSP70均明显升高,血清IL-34和HOMA-IR明显降低;且相对于超重/肥胖T2DM组,体重正常T2DM组血清ANGPTL4和HSP70升高更显著(P<0.05),血清IL-34和HOMA-IR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超重/肥胖合并T2DM患者ANGPTL4、HSP70和IL-34与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或可作为超重/肥胖合并T2DM的疗效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热休克蛋白70 白细胞介素-34 胰岛素抵抗 超重 肥胖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血清HSP60、HSP70水平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Th17/Treg细胞和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陈信发 万佳倩 +2 位作者 王春文 常明春 李林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81-986,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热休克蛋白60(HSP60)、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保山市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ITP患儿128例作为病例组,另选... 目的分析血清热休克蛋白60(HSP60)、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保山市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ITP患儿128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HSP60、HSP70与Th17/Treg细胞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HSP60、HSP70与Th17/Treg细胞的相关性。ITP患儿出院后随访1年,根据不同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亚组(107例)和预后不良亚组(21例)。收集ITP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TP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SP60、HSP70与Th17/Treg细胞对ITP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HSP60、HSP70水平及Th17/Treg细胞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Z/P=20.445/<0.001、17.467/<0.001、5.823/<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P60、HSP70与Th17/Treg细胞呈正相关(r/P=0.417/<0.001、0.348/<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P60高、HSP70高、Th17/Treg高为ITP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177(1.041~1.331),1.181(1.038~1.343),9.895(2.171~68.177)],初诊时PLT计数偏高则为保护因素[OR(95%CI)=0.848(0.726~0.99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PLT、HSP60、HSP70、Th17/Treg水平及列线图模型的曲线AUC分别为0.793、0.730、0.787、0.840、0.975;Bootstrap法(B=1000)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显示,Bias-corrected预测曲线与Ideal线基本重合,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阈值概率范围为0.01~0.98,其净收益率>0,高于两条无效线。结论IPT患儿血清HSP60、HSP70、Th17/Treg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HSP60、HSP70与Th17/Treg呈显著正相关。初诊时PLT、HSP60、HSP70、Th17/Treg水平是ITP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且基于HSP60、HSP70等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ITP患儿预后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热休克蛋白60 热休克蛋白70 TH17/TREG细胞 预后 列线图
下载PDF
油桐HSP70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11
作者 王占军 汪虹妍 +5 位作者 杨妍萍 叶青芳 王淑雯 王朝霞 张翼 张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6-816,共11页
为探究油桐HSP70基因的功能和进化关系,本研究对HSP70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生物信息学鉴定和分析,包括理化性质、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及染色体定位。同时分析了HSP70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油桐HSP70基... 为探究油桐HSP70基因的功能和进化关系,本研究对HSP70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生物信息学鉴定和分析,包括理化性质、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及染色体定位。同时分析了HSP70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油桐HSP70基因家族包含24个家族成员,24个HSP70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4.57~8.70,且大部分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HSP70家族成员分为5个聚类,油桐与毛果杨亲缘关系较近。24个VfHSP70蛋白氨基酸序列都包含HSP70保守结构域。22条HSP70基因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分析不同时空的VfHSP70基因的表达量发现,VfHSP70-5在开花前30 d、开花前25 d、开花前10 d的花蕾中表达量均较高。VfHSP70-4在油桐根、茎、叶和种子中均有较高表达量。以上结果表明,VfHSP70基因可能在调控油桐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HSP70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草莓FaWRKY70基因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12
作者 邵妍丽 卢贝 +2 位作者 贾思振 汤伟华 廖云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5-1112,共8页
【目的】WRKY是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植物多种生命活动,但在草莓中鲜见WRKY70相关报道。深入解析WRKY70同源基因在草莓响应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加快分子育种技术应用,培育新草莓种质资源。【方法】用同源克隆法从‘红颜’草莓... 【目的】WRKY是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植物多种生命活动,但在草莓中鲜见WRKY70相关报道。深入解析WRKY70同源基因在草莓响应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加快分子育种技术应用,培育新草莓种质资源。【方法】用同源克隆法从‘红颜’草莓果实中克隆得到FaWRKY70基因,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保守结构域、理化性质、蛋白质结构及进化关系等,并结合qRT-PCR数据进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FaWRKY70基因全长1020 bp,编码339个氨基酸;同源基因比对发现,FaWRKY70与苹果、牡丹等同科物种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且同源基因多与植物对生物、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暗示FaWRKY70可能参与草莓抵御胁迫的过程;FaWRKY70在草莓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差异显著,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在果实中最低;水杨酸处理后,FaWRKY70基因快速响应,表达量在3 h后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茉莉酸甲酯处理后FaWRKY70基因受诱导响应程度小,整体呈下调趋势。【结论】FaWRKY70能通过不同响应方式参与草莓生命活动及激素信号转导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FaWRKY70 基因克隆 差异表达
下载PDF
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体育科学研究概况与历程回顾
13
作者 朱亚成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4期1-17,24,共18页
综合运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历史研究等方法对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概况与历程回顾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全面梳理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概况与历程回顾,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西藏体育科学研究取得的辉煌成... 综合运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历史研究等方法对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概况与历程回顾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全面梳理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概况与历程回顾,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西藏体育科学研究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发展历程,并为今后从事西藏体育科学研究指明方向和提供参考意见。研究认为体育科学研究是西藏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解放70年以来西藏体育科学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发文总量、图书出版以及项目获批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西藏体育科学研究经历了起步(1951-1977年)、缓慢(1978-1984年)、提升(1985-2000年)、蓬勃(2001-2011年)和繁荣(2012-至今)5个阶段。通过全面概括西藏体育科学研究发展概况,分析西藏体育科学研究历程,可以管窥今后西藏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下:(1)以满足广大西藏人民群众对美好体育生活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重强化西藏体育优势领域的再研究和再探讨;(2)紧跟国家方针政策和国家发展需求,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和国家社会发展理念中的西藏体育研究;(3)关注体育领域的热点问题,积极回应和阐释西藏体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4)重视西藏体育史研究,加强西藏体育回顾与展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科研 西藏和平解放70 西藏体育 文献计量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磁场对X70管线钢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
14
作者 陈旭 郭大成 +1 位作者 刘付刚 谢飞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3-41,共9页
为研究磁场对X70管线钢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以及磁场对在库尔勒土壤模拟溶液中浸泡后X70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利用电化学试验、浸泡试验和金相分析等手段,考察了不同磁场强度、不同磁场方向和有无产物膜时管线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 为研究磁场对X70管线钢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以及磁场对在库尔勒土壤模拟溶液中浸泡后X70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利用电化学试验、浸泡试验和金相分析等手段,考察了不同磁场强度、不同磁场方向和有无产物膜时管线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X70钢的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改变磁场方向对X70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无明显影响。X70钢分别浸泡3、5 d后,2种情况下管线钢的腐蚀趋势是相同的,都是随着外加磁场的增加,腐蚀速率增大。X70钢表面有产物膜时的吸附电阻比无产物膜时的大,有产物膜时的腐蚀电流密度也较小,腐蚀程度较轻;而不同浸泡时间对腐蚀电流密度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70 磁场 浸泡 电化学腐蚀 产物膜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通过调控miR-142-3p/HSP70通路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15
作者 王进军 崔鹏来 +4 位作者 程欣 钱梦悦 曾祥隽 徐子金 王怡帆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6,共7页
目的:探究雷公藤内酯醇(TP)通过miR-142-3p/HSP70信号通路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MCF-7细胞,将其分为6组:对照组、TP组、miR-142-3p inhibitor组、TP+inhibitor组、miR-142-3p mimic组和TP+mimic组,用... 目的:探究雷公藤内酯醇(TP)通过miR-142-3p/HSP70信号通路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MCF-7细胞,将其分为6组:对照组、TP组、miR-142-3p inhibitor组、TP+inhibitor组、miR-142-3p mimic组和TP+mimic组,用转染试剂将相应的核酸或质粒转染MCF-7细胞。qPCR法、EdU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细胞划痕实验、WB法分别检测转染后各组MCF-7细胞中miR-142-3p和HSP70 mRNA的表达,MCF-7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和HSP7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P或miR-142-3p过表达能显著促进MCF-7细胞中miR-142-3p和HSP70的表达,敲减miR-142-3p则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中miR-142-3p和HSP70的表达,TP可逆转由敲减miR-142-3p对MCF-7细胞中miR-142-3p和HSP70表达的影响;TP、过表达miR-142-3p均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5),敲减miR-142-3p则均可促进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5),TP可逆转由敲减miR-142-3p对MCF-7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均P<0.05)。结论:TP可通过调控miR-142-3p/HSP70信号通路,进而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雷公藤内酯醇 MCF-70细胞 增殖 侵袭 迁移 miR-142-3p/HSP70信号通路
下载PDF
非饱和粉质黏土中毛细作用对X70钢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
16
作者 何斌 梁登钦 +4 位作者 兰茹蒙 许俊龙 何畅 柳堰 魏建建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5-873,共9页
【目的】探究毛细作用对X70钢在土壤中腐蚀的规律。【方法】基于非饱和土与电化学阻抗谱理论,结合极化曲线技术(PC)、电化学阻抗技术(E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方法,在室内条件下通过一维土柱仪的模拟试验研究了粉质黏土中毛细... 【目的】探究毛细作用对X70钢在土壤中腐蚀的规律。【方法】基于非饱和土与电化学阻抗谱理论,结合极化曲线技术(PC)、电化学阻抗技术(E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方法,在室内条件下通过一维土柱仪的模拟试验研究了粉质黏土中毛细作用对X70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毛细作用对X70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即在土柱12 cm、27 cm高度位置处的钢片腐蚀速率随埋置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在土柱42 cm、57 cm高度位置处的钢片腐蚀速率随埋置时间先减小后增大;毛细水在粉质黏土中的上升速率满足先快后慢的规律。【结论】X70钢片表面的腐蚀类型以点蚀为主,且腐蚀产物表面伴有较深较宽的裂缝,随着土样高度的增加,腐蚀程度降低,整体上腐蚀坑的大小和数目均呈现出减小趋势;毛细水上升过程中,当X70钢片处于固-液-气三相界面(TPB)时,其腐蚀速率最快,腐蚀程度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粉质黏土 X70 毛细作用 电化学阻抗谱 SEM
下载PDF
20世纪70年代上海第七印绸厂马王堆系列印花绸设计的考述与反思
17
作者 龚建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6,I0002,共10页
此研究以20世纪70年代上海第七印绸厂设计、生产的马王堆系列印花绸为案例,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客观、系统地阐述了此系列印花绸设计的历史背景、设计过程,对现代丝绸印花设计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同时也探讨了其对今天如何运... 此研究以20世纪70年代上海第七印绸厂设计、生产的马王堆系列印花绸为案例,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客观、系统地阐述了此系列印花绸设计的历史背景、设计过程,对现代丝绸印花设计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同时也探讨了其对今天如何运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设计的诸多启示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70年代 上海第七印绸厂 马王堆系列印花绸 创新设计 考述与反思
下载PDF
高速拉拔ER70S-6焊丝钢生产工艺优化
18
作者 赵晓敏 罗海炯 +2 位作者 王刚 李学东 白彬亨 《包钢科技》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通过总结分析ER70S-6焊丝钢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措施,重点对ER70S-6焊丝钢的化学成分范围、气体氮含量、尺寸精度、显微组织等关键指标严格控制,攻关后C、Si、Mn、N含量内控达标率提高,尺寸偏差C级精度得到改善,而... 通过总结分析ER70S-6焊丝钢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措施,重点对ER70S-6焊丝钢的化学成分范围、气体氮含量、尺寸精度、显微组织等关键指标严格控制,攻关后C、Si、Mn、N含量内控达标率提高,尺寸偏差C级精度得到改善,而且消除了混晶异常组织。用户拉拔使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焊丝钢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可满足用户拉拔速度28 m/s以上高速拉拔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70S-6焊丝钢 氮含量 尺寸精度 高速拉拔
下载PDF
TPU/Nano-ZnO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及微观机制
19
作者 田小革 李光耀 +4 位作者 陈功 姚世林 黄雪梅 王俊杰 陆劲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98-107,共10页
为促进聚合物/纳米改性沥青在耐久性路面中的应用,在实验室将不同掺量的聚氨酯及纳米氧化锌添加到A-70#基质沥青中制备了复合改性沥青。采用传统物理性能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弯曲梁流变试验(BBR)研究了其物理性能与流变特性,... 为促进聚合物/纳米改性沥青在耐久性路面中的应用,在实验室将不同掺量的聚氨酯及纳米氧化锌添加到A-70#基质沥青中制备了复合改性沥青。采用传统物理性能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弯曲梁流变试验(BBR)研究了其物理性能与流变特性,基于响应面法的优化设计来明确两种改性剂的最佳掺量。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FTIR)对其微观改性机理进行探讨。采用高压紫外汞灯环境箱对改性沥青进行不同时间的紫外老化,分析其抗紫外老化能力,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老化性能测试指标的显著性。结果表明:聚氨酯与纳米氧化锌的共同作用提高了基质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两种改性剂的最佳掺量分别为5%、3%。根据FTIR结果,复合改性沥青的改性过程既存在物理共混,又有化学加成反应。聚氨酯及纳米氧化锌的加入在基质沥青紫外老化过程中能够抑制羰基、亚砜基等极性基团的生成,复数剪切模量、羰基指数、劲度模量及亚砜基指数对沥青紫外老化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纳米氧化锌 复合改性沥青 宏观性能 微观机理
下载PDF
20世纪50—70年代诗歌中的干部书写
20
作者 余蔷薇 李桂豫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8,共10页
在20世纪50—70年代的诗歌中,干部成为一个常态化的书写对象。虽然其一般具有同质化的特征,但也根据题材、语境、视角的差异而分化出不同的意义形态。同时,部分带有逾越性的形象既丰富了干部的可能面向,也追问着干部形象在建构过程中存... 在20世纪50—70年代的诗歌中,干部成为一个常态化的书写对象。虽然其一般具有同质化的特征,但也根据题材、语境、视角的差异而分化出不同的意义形态。同时,部分带有逾越性的形象既丰富了干部的可能面向,也追问着干部形象在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诗歌中,作为知识分子与工农兵关系的中介,干部形象呈现出聚合性、附加性与修辞性,这是其政治诗学路径的症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70年代诗歌 干部形象 工农兵 知识分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