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节点-场所”模型发展脉络解析与国内外应用述评
1
作者 王成芳 陈华馨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兼具“节点”和“场所”双重特征,通过回溯和系统梳理“节点-场所”模型提出及发展演变历程,深度剖析该模型应用拓展和发展脉络,将其分为“模型提出与完善、与TOD交叉融合、三维拓展”3个阶段,并对其应用和优化拓...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兼具“节点”和“场所”双重特征,通过回溯和系统梳理“节点-场所”模型提出及发展演变历程,深度剖析该模型应用拓展和发展脉络,将其分为“模型提出与完善、与TOD交叉融合、三维拓展”3个阶段,并对其应用和优化拓展方向进行讨论和反思。研究认为,源于欧洲城市再开发背景下提出的“节点-场所”模型具有定量分析优势和弹性评估框架,国内外学界从最初的单纯描述发展到站点分类和预测,逐步发展研究对城市再开发的推动作用,并与TOD理念进行互补和联动,但该模型在我国本土化应用实践中还需要继续加强国内城市站点地区持续性跟踪实证研究,应重视实地数据调研和网络数据校核,以期更好地促进轨道交通网络和站点全面融入到城市更新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e-place(节点-场所)模型 再开发 发展演变 站点分类/评估 三维拓展
下载PDF
面向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的节点-场所模型研究综述
2
作者 贺鹏 陈珍 +1 位作者 黄靖茹 许奇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23,共7页
站点地区是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交互的主要区域,其综合开发是交通规划和城市研究的经典问题。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既是公共交通引导的社区建设模式,也是交通与城市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理念。Bertolin... 站点地区是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交互的主要区域,其综合开发是交通规划和城市研究的经典问题。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既是公共交通引导的社区建设模式,也是交通与城市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理念。Bertolini提出的节点-场所模型能够有效评估公共交通站点地区的交通和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为TOD理论提供融合发展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建成环境的角度介绍TOD的基本概念以及轨道交通与土地一体化模型,然后系统地梳理节点-场所模型的经典形式及其改进模型,总结节点-场所模型常见的评估指标及车站影响范围参数,最后归纳节点-场所模型的经典应用场景,提出其局限性及发展方向。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好地评估交通和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促进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轨道交通 土地利用 TOD 节点-场所模型
下载PDF
基于改进节点-场所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TOD评估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志健 高顺祥 +3 位作者 陈越 肖中圣 邓进 许奇 《交通运输研究》 2022年第3期143-153,165,共12页
为有效评价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的实施效果,以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程度为切入点,基于经典的节点-场所(Node-Place,NP)模型,引入客流作为第三维度,提出节点-场所-客流(Node-Place-Ridership,N... 为有效评价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的实施效果,以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程度为切入点,基于经典的节点-场所(Node-Place,NP)模型,引入客流作为第三维度,提出节点-场所-客流(Node-Place-Ridership,NPR)模型,从三维度定量评估轨道交通站点的发展水平和维度间协调程度。以厦门轨道交通站点为例,基于多源时空大数据,分别从三维度计算共33项基础指标值,并以各指标的全局莫兰指数为权重计算各维度指标的加权和,得到各维度归一化的价值,最终利用K-means方法对各站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NP模型将车站分为6类,NPR模型则进一步结合客流指标重新调整车站类别,修正节点或场所价值单一指标在结果分类中的过大权重,15座车站的分类在工作日NPR模型中有所变化。此外,工作日厦门地铁中高客流站点集中于岛内,其中1号线站点场所价值偏高,2、3号线站点则多属于平衡类;岛外1号线站点多属于依赖类,各项指标值均偏低,2、3号线站点节点价值偏高。研究表明站点分类与城市建设进度紧密相关,站域范围内的交通、土地利用与客流之间存在普遍联系,在未来开发中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指导规划建设,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土地利用 节点-场所模型 时空大数据
下载PDF
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高铁站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以京沪高铁沿线车站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李佩叶 葛幼松 《城市交通》 2022年第1期59-66,82,共9页
基于节点-场所模型构建高铁站周边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模型,主要对两个维度进行评价。节点价值维度反映车站区域的可达性;场所价值维度反映高铁站周边区域的开发进度与发展情况。同时加入表征高铁车站与其周边区域联系程度的指标,并对京沪... 基于节点-场所模型构建高铁站周边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模型,主要对两个维度进行评价。节点价值维度反映车站区域的可达性;场所价值维度反映高铁站周边区域的开发进度与发展情况。同时加入表征高铁车站与其周边区域联系程度的指标,并对京沪高铁沿线高铁站周边区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内部交通联系便捷度、企业集聚程度与所在城市经济基础对高铁站周边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影响较大。京沪高铁沿线车站中天津西站、南京南站等8个高铁站周边区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土地利用、产业集聚与实际交通功能匹配程度较高。而大部分高铁站周边区域偏离可持续发展状态,后续规划中应采取有效的方式促进实现高铁站周边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规划 节点-场所模型 高铁站周边区域 评价模型 京沪高铁
下载PDF
基于节点-场所指标的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发展现状评价与分类研究
5
作者 张颖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3年第5期66-70,共5页
轨道交通不仅在城市交通运输上有重要作用,在其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开发、空间功能组织上也有重要作用。站域周边地区需要构建与交通功能相匹配的空间与功能,有利于提升城市运转效率和促进城市发展,发挥轨道交通对于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 轨道交通不仅在城市交通运输上有重要作用,在其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开发、空间功能组织上也有重要作用。站域周边地区需要构建与交通功能相匹配的空间与功能,有利于提升城市运转效率和促进城市发展,发挥轨道交通对于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本文以节点-场所模型作为衡量轨道交通站域交通和城市功能匹配构建评价指标模型,对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的24个站域区域进行评价,并将其分为压力型、平衡型和从属型站点,进一步探讨数量较多的平衡型站点的具体优劣点,为在城市发展中站域区域更新、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场所模型 轨道交通 站点分类
下载PDF
节点-场所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9
6
作者 陆林 邓洪波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共10页
系统梳理了节点-场所模型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模型分析枢纽地区节点与场所发展特点、探究枢纽地区类型特点、预测枢纽地区发展潜力等方面。基于高速交通网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出未来节点-场所模型应用... 系统梳理了节点-场所模型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模型分析枢纽地区节点与场所发展特点、探究枢纽地区类型特点、预测枢纽地区发展潜力等方面。基于高速交通网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出未来节点-场所模型应用研究的重点方向:开展不同类型交通枢纽地区节点功能和场所功能的协同作用研究,探索旅游地空间节点功能和场所功能的平衡发展路径,探究不同要素流网络中节点城市的节点和场所协同发展,揭示节点-场所模型视域下地域空间演化的特征与规律,构建跨学科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体系。通过加强节点-场所模型的应用研究,有利于优化地域空间结构,提升地域空间功能,丰富地域空间发展的理论研究,对制定地域空间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场所模型 地域空间 节点功能 场所功能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站区空间一体化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吴韬 张梦莹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4,共6页
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各大城市将站点地区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一体化发展成为构建健康城市的重要方式。节点-场所模型是分析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考虑站点地区街道网络的影... 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各大城市将站点地区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一体化发展成为构建健康城市的重要方式。节点-场所模型是分析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考虑站点地区街道网络的影响,将其空间连接指标添加到节点和场所价值中,构建优化的节点-场所模型。根据优化的节点-场所模型,将天津地铁1号线各站点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压力型、平衡型、从属型和失衡节点型。压力型和平衡型站点各项指标都较高,且节点价值和场所价值相对均衡,一体化程度较高。从属型站点位于城市的外围区域,各项指标都较低,一体化发展程度低。失衡节点型站点的节点价值高于场所价值,站区空间利用相对滞后于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加强站区空间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土地利用 街道网络 节点-场所模型 一体化
下载PDF
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铁路站点改造提升研究
8
作者 孙重静 《交通与运输》 2022年第6期21-26,共6页
铁路站点本体与周边城市空间相互影响渗透,使得铁路站点问题成为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城市区域问题。以节点-场所模型为基础,创新性地对站点(节点)交通价值及站域(场所)空间价值提出8项测算指标,并给出适宜的计算方法,实现站点-站域平衡关... 铁路站点本体与周边城市空间相互影响渗透,使得铁路站点问题成为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城市区域问题。以节点-场所模型为基础,创新性地对站点(节点)交通价值及站域(场所)空间价值提出8项测算指标,并给出适宜的计算方法,实现站点-站域平衡关系的定量化研究,为铁路站点地区改造提升提供更多视角和方向。同时,选取长三角地区31个铁路站点进行实例研究,提出未来提升改造的方向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站点 节点-场所模型 平衡关系
下载PDF
铁路遗产廊道再生价值评价研究--以京张铁路(北京段)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辛夷 夏海山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51,共12页
京张铁路是我国自主建设的首条干线铁路,其代表的铁路遗产廊道对区域社会发展和城市空间演变产生深远影响。目前针对铁路遗产价值类型学的定性研究较多,但从廊道视角展开的再生价值量化评价仍有待深入。将节点-场所理论结合铁路遗产的... 京张铁路是我国自主建设的首条干线铁路,其代表的铁路遗产廊道对区域社会发展和城市空间演变产生深远影响。目前针对铁路遗产价值类型学的定性研究较多,但从廊道视角展开的再生价值量化评价仍有待深入。将节点-场所理论结合铁路遗产的价值特征进行拓展,从节点、场所、联系3个维度构建铁路遗产廊道再生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三维耦合模型。基于网络开源数据选取22项代表性指标,综合评估京张铁路(北京段)现存的15个站点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分析其再生价值的耦合协调程度与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微观上,研究站点可划分为高平衡、低平衡和不平衡3类,高平衡类站点的耦合协调水平显著优于低平衡、不平衡类站点,是遗产廊道构建的关键节点;宏观上,研究区段可划分为“品质提升”和“基础建设”两个发展区,围绕2个一级核心节点、1个中转联动节点构建“2+1”的遗产廊道点轴空间格局。建立的铁路遗产廊道再生价值结构性评价模型能够反映节点的综合开发潜力,揭示遗产要素内在关联规律及潜在价值,为铁路遗产的跨区域整体性、适应性再利用提供价值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遗产廊道 再生价值 节点-场所模型 耦合协调度 集聚特征
下载PDF
基于扩展节点-场所模型的北京轨道微中心地铁站点评价与分类
10
作者 路羡乔 王晶 +2 位作者 张政 胡新宁 郭红娟 《科技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41-51,共11页
节点-场所模型通过关注交通和土地特征的平衡,为评估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提供了有效的框架。在传统节点-场所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可步行性作为新的评价维度,定量描述站点地区的步行网络可达性与设施可步行性,提出了节点-场所-可步行性... 节点-场所模型通过关注交通和土地特征的平衡,为评估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提供了有效的框架。在传统节点-场所模型的基础上,增加可步行性作为新的评价维度,定量描述站点地区的步行网络可达性与设施可步行性,提出了节点-场所-可步行性扩展模型。基于多源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利用扩展模型对北京轨道微中心地铁站点进行了评估和分类,并与传统节点-场所模型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节点、场所与可步行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站点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新模型与传统节点-场所模型相比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地铁站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 土地利用 节点-场所模型 可步行性
原文传递
地铁域地下空间综合可达性测度及优化路径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11
作者 栾勇鹏 郭腾飞 +2 位作者 董蕴豪 马晨骁 彭芳乐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31,共11页
为实现地铁域地下空间在功能利用和空间可达性维度的规划优化,以青岛市地铁域地下空间为研究区域,依托POI、OSM等开放多源数据构建可达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空间句法模型、CRITIC算法对地铁域地下空间的综合可达性进行量化测度。基于节... 为实现地铁域地下空间在功能利用和空间可达性维度的规划优化,以青岛市地铁域地下空间为研究区域,依托POI、OSM等开放多源数据构建可达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空间句法模型、CRITIC算法对地铁域地下空间的综合可达性进行量化测度。基于节点-场所模型与可达性测度结果,有效识别了青岛市地铁域地下空间的失衡利用单元,并根据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地面建筑开发强度、区位交通条件3个层面的单元类别分类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优化原则及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域地下空间 综合可达性 空间句法 节点-场所模型 CRITIC算法
下载PDF
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城市交换中心容量分析
12
作者 缪家音 吴雪菲 +2 位作者 陈大伟 刘静茹 刘佳彬 《公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5-260,共6页
以城市交换中心这一功能复合型交通节点为对象,采用节点-场所模型进行城市交换中心各功能区规模协同性分析以避免现有交通节点容量设计中存在的忽略各功能区联系的问题。通过引入节点-场所模型,对城市交换中心各功能区规模之间的协同性... 以城市交换中心这一功能复合型交通节点为对象,采用节点-场所模型进行城市交换中心各功能区规模协同性分析以避免现有交通节点容量设计中存在的忽略各功能区联系的问题。通过引入节点-场所模型,对城市交换中心各功能区规模之间的协同性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调整,以确保各功能区规模之间处于平衡发展状态。根据容东片区城市交换中心各功能区规模协同性分析结果,得出城市交换中心的交通功能区占比约为58%、城市功能区占比约为42%时,各功能区处于平衡发展状态,该结果可为功能复合型交通节点的容量设计提供参考,也拓展了节点-场所模型在枢纽地区空间演化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换中心 节点-场所模型 容量分析 功能区协同
原文传递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建成环境协同发展时空特征分析
13
作者 杜强 黄又丹 +1 位作者 郝婷婷 周雨晴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138,151,共8页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建成环境的协同发展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市为例,建立节点-场所模型,评估2018、2019年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同发展程度,分析各站点协同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并根据...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建成环境的协同发展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市为例,建立节点-场所模型,评估2018、2019年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建成环境的协同发展程度,分析各站点协同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并根据协同水平变化趋势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建成环境协同水平在空间上呈“由中心古城区向周围地区逐渐降低”的带状分布格局,在时间上呈两极分化趋势;多数站点地区交通与建成环境呈协同发展状态,根据各站点协同水平变化趋势,可将站点归纳为动态平衡站点、节点波动动态平衡站点、动态平衡-节点失衡站点3种类型;站点可达性水平提升会使其节点价值与场所价值均有所增加,且节点价值增幅比场所价值增幅大。研究结果可为优化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规划、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周边建成环境协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建成环境 节点-场所模型 协同发展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大城市枢纽型高铁站站区空间一体化评价
14
作者 刘璐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大城市枢纽型高铁站站区是人员、信息、资金等要素快速流动的地区,兼具交通节点和城市场所双重功能。文章基于节点-场所模型,选取我国20座大城市的枢纽型高铁站作为研究对象,构建节点-场所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测度,对以高铁站为中心... 大城市枢纽型高铁站站区是人员、信息、资金等要素快速流动的地区,兼具交通节点和城市场所双重功能。文章基于节点-场所模型,选取我国20座大城市的枢纽型高铁站作为研究对象,构建节点-场所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测度,对以高铁站为中心、半径为1500m站区空间的一体化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枢纽型高铁站充分发挥潜能,带动站区空间、城市乃至城市群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型高铁站 站区 节点-场所模型 空间一体化 大城市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城市空间与轨道交通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中奇 李鹏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4-839,共6页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基于POI数据,应用节点-场所模型对深圳市240座地铁站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程度进行分析.在从节点指数、场所指数两个维度对地铁站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进一步将地铁站进行了分类.通过节点-...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基于POI数据,应用节点-场所模型对深圳市240座地铁站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程度进行分析.在从节点指数、场所指数两个维度对地铁站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进一步将地铁站进行了分类.通过节点-场所分析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地铁站周边区域的未来发展潜力与需要改善的方向与程度,并且对地铁站的合理分类将有助于实现科学规划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土地利用 节点-场所模型
下载PDF
轨道交通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整合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莹 李珍珍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3年第3期13-17,共5页
从轨道交通站点商业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协调性入手,选取与站点相连且较为成熟的3个站点4个综合体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总结轨道交通综合体与慢行交通、公共交通、私家车交通的接驳问题,进而提出轨道交通综合体与城市交通整合... 从轨道交通站点商业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协调性入手,选取与站点相连且较为成熟的3个站点4个综合体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总结轨道交通综合体与慢行交通、公共交通、私家车交通的接驳问题,进而提出轨道交通综合体与城市交通整合规划策略,以期为后续轨道交通综合体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型高铁站 站区 节点-场所模型 空间一体化
下载PDF
为老年人提供公平的交通政策等研究动态
17
作者 雷舒宇 郑果 +1 位作者 周明芷 马晗熙 《城市交通》 2023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选取来自国际学术期刊的论文,以概述形式对城市交通理论方法、实证分析等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性介绍,旨在增强城市交通业界和学界对国际学术动向和研究热点的关注,促进学术交流。本期共选取4篇论文,内容包含为老年人提供公平的交通政... 选取来自国际学术期刊的论文,以概述形式对城市交通理论方法、实证分析等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性介绍,旨在增强城市交通业界和学界对国际学术动向和研究热点的关注,促进学术交流。本期共选取4篇论文,内容包含为老年人提供公平的交通政策、面向公共交通诱发中产阶级化的精细化分析方法、引入社会交往的节点-场所模型、高铁车站可达性与空铁竞争性分析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政策 公共交通可达性 复杂系统思维框架 节点-场所模型 高铁车站
下载PDF
枢纽型高铁站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性评价研究
18
作者 罗霖 陈运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3年第2期16-21,共6页
高铁的快速发展加快人员及物资的流动与集聚,由此带动高铁站点及其周边区域的开发与建设。为对高铁站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同性进行准确评价,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站区开发,文章选取国内9个枢纽型高铁站作为实证研究案例,借助节点-场所模型... 高铁的快速发展加快人员及物资的流动与集聚,由此带动高铁站点及其周边区域的开发与建设。为对高铁站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同性进行准确评价,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站区开发,文章选取国内9个枢纽型高铁站作为实证研究案例,借助节点-场所模型构建高铁站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7个二级指标对节点-场所模型进行扩展,再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基于上述模型对实证研究案例进行测度,评估其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同状态,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建议,以期为类似高铁站点及其周边区域的规划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型高铁站 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性 节点-场所模型 规划建议
下载PDF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评价 被引量:15
19
作者 麦地娜.哈尔山 母睿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6-92,共7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交通顺畅和土地的集约利用已成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是城市发展政策制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交通带动城市扩张与土地开发,城市空间格局与土地利用形态决定...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交通顺畅和土地的集约利用已成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是城市发展政策制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交通带动城市扩张与土地开发,城市空间格局与土地利用形态决定交通的生成和交通模式的分担率。因此,充分认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高其一体化程度,对于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基于节点-场所模型,通过建立节点及场所指标体系,考察乌鲁木齐市地铁1号线及BRT的14个站点周围区域交通-土地利用一体化程度,并据此对站点进行分类,从而得到不同站点类型的未来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场所模型 城市交通 土地利用 一体化 乌鲁木齐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下杭州地铁站点地区耦合协调性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坚韧 吕庆文 +1 位作者 郭巧云 赵秀敏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0-128,共9页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由于轨道交通规划与土地开发利用上存在着协调性问题,站点与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协调状态需要重点评估。以杭州地铁1号线一二期34个站点地区为例,基于多源数据,利用节点-场所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量...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由于轨道交通规划与土地开发利用上存在着协调性问题,站点与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协调状态需要重点评估。以杭州地铁1号线一二期34个站点地区为例,基于多源数据,利用节点-场所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评估站点地区发展状态,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站点地区的节点与场所耦合协调度实测分析。结果表明:1号线站点的节点和场所价值目前都处于“从属”和“平衡”状态,但部分站点地区出现失衡倾向;耦合协调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以主城区、副城为中心圈层结构并呈现梯度递减特征,位于主副城边缘地区站点还有待提升。研究可以为后续站点地区发展评价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点地区 节点-场所模型 耦合协调性 多源数据 杭州地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