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sma SCF/c-kit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Dipper and Non-Dipper Hypertension 被引量:1
1
作者 Hailan Zhong Chongli Xu +1 位作者 Guangsheng Chen Xiumei Chen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32-238,共7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pheral plasma stem cell factor (SCF)/c-kit levels and the types of dipper and non-dipper hypertensio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Methods Th...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pheral plasma stem cell factor (SCF)/c-kit levels and the types of dipper and non-dipper hypertensio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Methods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included newly diagnosed hypertens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 (ABPM) between January 2009 and 2012 in Jiangning cit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dipper group and the non-dipper group according to ABPM measurements. The levels of SCF and its receptor c-kit,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nd interleukin 6 (IL-6)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measured vi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The serum levels of glucose and lipid were examined as well. The levels of SCF/c-ki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dippers and the non-dipper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24-hour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MSBP), 24-hour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MDBP), TNF-αand IL-6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statistically.Results A total of 247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hypertension were recruited into the study, including 116 non-dippers and 131 dippers. The levels of peripheral plasma SCF were higher in non-dipper group (907.1±52.7 ng/L vs. 778.7±44.6 ng/L; t=2.837, P<0.01), and the levels of c-kit were higher in non-dipper group too (13.2±1.7 μg/L vs 9.57±1.4 μg/L; t=2.831, P<0.01).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CF/ckit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SBP, MDBP, plasma TNF-α, and IL-6 levels (all P<0.01).Conclusions Peripheral plasma SCF/c-kit levels are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non-dipper hypertension than those with dipper one,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 with 24-hour MSBP, 24-hour MDBP, serum TNF-α and IL-6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 dipper HYPERTENSION non-dipper HYPERTENSION stem cell factor C-KIT
下载PDF
左旋氨氯地平的时间药理学对纠正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作用 被引量:92
2
作者 孙宁玲 喜杨 +1 位作者 荆珊 薛春光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CCB)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90217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筛选出54例入选前≥4周未使用二氢吡啶类CCB的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 目的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CCB)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90217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筛选出54例入选前≥4周未使用二氢吡啶类CCB的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8)和晚上服药组(n=26),2.5mg/d,共治疗48周。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1)不同时间服药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的诊室SBP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态血压结果显示,晨起服药及夜间服药均能降低夜间SBP(P<0.05,P<0.01),夜间服药更能有效地降低全天的SBP。3)晨起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SBP<135mmHg)为39.3%,晚上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为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SBP<125mmHg)为28.6%,晚上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为61.5%,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4)两组间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比例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晨起服药组17.9%比晚上服药组46.2%,P<0.01)。结论对于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左旋氨氯地平在晚上服用时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夜间及白天服用长效CCB均能有效地降低夜间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杓型高血压 老年 左旋氨氯地平 时间治疗学
下载PDF
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择时用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栾家杰 刘晓云 +4 位作者 张文 许金红 邢文 王安才 宋建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5-381,共7页
目的考察昼夜不同时间用药,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的差异及其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非杓型高血压住院患者12例,均衡随机分2组。分别于8∶00及20∶00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于用药前及用药后d 3... 目的考察昼夜不同时间用药,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的差异及其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非杓型高血压住院患者12例,均衡随机分2组。分别于8∶00及20∶00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于用药前及用药后d 3、d 7连续监测患者血压。用药前及用药7 d后取血测定血浆肾素(renin,Ren)、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结果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呈"昼高夜低、双峰一谷"现象,两峰值分别见于10∶00及18∶00;谷值见于2∶00。但患者昼夜血压差值缩小,杓型值仅为(4.10±1.74)%,呈明显非杓型特征。两时间点用药,均有良好的降压作用,用药后可使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昼、夜均值、24 h均值明显下降(P<0.01)。但20∶00用药对患者夜间血压降低作用较快也较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非杓型血压节律(P<0.01);相反8∶00用药则使非杓型血压节律有加重的倾向。用药7 d后患者血浆Ren、AngⅡ及ET-1水平升高。结论昼夜不同时间用药,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无明显差异,但对血压的昼夜节律有显著影响。休息期用药,可使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缬沙坦 择时用药 非杓型高血压 昼夜节律 余弦曲线
下载PDF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靶器官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云 袁如玉 +1 位作者 李广平 闫哲慧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AASI对靶器官的损害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行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并计算AASI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0例,依据AASI结果分为低AASI组(n=167)及高AASI组(n=163),记录...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AASI对靶器官的损害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行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并计算AASI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0例,依据AASI结果分为低AASI组(n=167)及高AASI组(n=163),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动态血压相关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左室质量指数(LVM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踝臂指数(ABI)。结果高AASI组的年龄(岁:64.91±9.70vs 59.12±10.00)、合并糖尿病比例(33.8%vs 14.8%)、非杓型血压比例(65.6%vs 43.7%)、24 h脉压(mmHg:65.27±11.31 vs 56.06±10.51)、24 h舒张压标准差(mmHg:9.64±2.47 vs 8.31±2.3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1.8±1.1 vs 1.3±1.1)、LVMI(g/m2:125.74±29.65 vs 107.69±23.23)、外周血管病变(27.3%vs 16.4%)高于低AASI组;高AASI组eGFR水平小于低AASI组[mL/(min·1.73 m2):85.31±20.31 vs 99.67±17.76]。相关分析显示AASI与冠脉病变数(r=0.235)、LVMI(r=0.168)、外周血管病变(r=0.167)呈正相关,与eGFR(r=-0.187)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PP、DB-PSD、非杓型血压是AASI的影响因素。结论 AASI受年龄、糖尿病、24 h脉压、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杓型的影响,其升高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肾及外周血管疾病有关,检测AASI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估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靶器官损害 非杓型血压
下载PDF
三种药物(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左旋氨氯地平)小剂量联合治疗中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5
作者 高春燕 陈丽曼 +1 位作者 英俊岐 马树灿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3-145,共3页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及左旋氨氯地平小剂量联合降压和逆转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5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3组,每组45例。观察组...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及左旋氨氯地平小剂量联合降压和逆转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5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3组,每组45例。观察组晨服替米沙坦40 mg及氢氯噻嗪10 mg,晚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对照A组晨服替米沙坦40~80 mg;对照B组晚服左旋氨氯地平2.5~5 mg。检测所有患者血压动态,比较各组疗效、逆转非杓型高血压的比例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及对照A、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7.78%、75.56%,观察组与对照组A、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血压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将非杓型血压逆转为杓型的比例为82.22%,显著优于对照A组(37.78%),对照B组(60.00%)(P<0.01),且对照A、B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A组(6.67%)、对照B组(8.89%)(P<0.05)。结论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及左旋氨氯地平小剂量联合能更好地控制24h血压,逆转非杓型血压,其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氨氯地平 替米沙坦 氢氯噻嗪 小剂量 联合降压 非杓型高血压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糖水平与血压变异性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顾力 余意君 +3 位作者 徐艳玲 吴慧君 郑伟 周志云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糖水平与血压变异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125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59例)和高血压未合并糖尿病组(66例),对2组血压...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糖水平与血压变异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125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59例)和高血压未合并糖尿病组(66例),对2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及与血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高脂血症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高血压未合并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CV)、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和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高于高血压未合并糖尿病组(P<0.05)。(2)对高血压病是否合并糖尿病与血压变异性各指标之间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与24 h DBPCV、dSBPCV和dDBPCV呈正相关。(3)HbA1c诊断高血压病患者非杓型血压的ROC曲线显示,HbA1c的cut-off值为5.85%,曲线下面积为0.692(P<0.05),敏感度为71.1%,特异度为63.7%。结论高血压伴血糖升高患者血压变异性增加,HbA1c水平对高血压病患者非杓型血压诊断有着潜在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血压变异性 非杓型血压
下载PDF
非勺型高血压病的时间治疗学探讨 被引量:21
7
作者 田志明 张海锋 +1 位作者 韩建平 张监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对非勺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24例经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血压状态属非勺型的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清晨服药和午后服药两组。两组均选用复方利血平氨...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对非勺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24例经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血压状态属非勺型的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清晨服药和午后服药两组。两组均选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北京降压0号),一次一片,每日一次,用药8周,观察用药前后24h动态血压参数,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清晨服药组治疗前后夜间平均收缩后(SBP),分别为(147.9±5.7)mmHg,(127.9±3.4)mmHg(P<0.001);午后服药组治疗前后夜间平均SBP分别为(148.8±8.1)mmHg,(126.8±5.9)mmHg(P<0.001)。清晨服药组治疗前后夜间平均舒张压(DBP)分别为(94.7±4.0)mmHg,(79.6±3.4)mmHg(P<0.001);午后服药组治疗前后夜间平均DBP分别为(95.5±4.8)mmHg,(74.5±4.1)mmHg(P<0.001)。两组SBP昼夜节律改变的有效率分别为62.90%,85.48%(P<0.01);DBP昼夜节律改变的有效率分别为64.52%,87.10%(P<0.01)。结论午后服药组不仅能24h平稳降低血压,而且能显著改变血压昼夜节律,从而达到保护靶器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勺型 给药时间 高血压
下载PDF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各种高血压类型疗效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赵艳 韩宁 赵洪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的168例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服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晨服组于晨起早8时给予替米沙坦,1次80 mg;晚服组于睡前晚8时给予替米沙...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的168例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服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晨服组于晨起早8时给予替米沙坦,1次80 mg;晚服组于睡前晚8时给予替米沙坦,1次80 mg,均1次/d。12周后复查动态血压。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晨服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恢复昼夜节律的比例为22.0%,而晚服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恢复昼夜节律的比例为52.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服组清晨时段(5~9时)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晨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用时辰药理学给药可更好的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辰药理学 非杓型高血压 替米沙坦 疗效
下载PDF
替米沙坦联合非那雄胺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血压节律性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陈丽曼 刘智芬 +2 位作者 胡威威 李茹 英俊岐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联合非那雄胺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压节律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190例非杓型高血压合并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82)和观察...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联合非那雄胺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压节律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190例非杓型高血压合并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82)和观察组(n=108)。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分散片4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非那雄胺片5mg,qd。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间隔3个月进行1次随访。统计两组患者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24 h平均脉压差(24 h PP)、白昼平均收缩压(d 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 DBP)、白昼平均脉压差(d P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夜间平均脉压差(n PP)]水平、血压晨峰、前列腺体积、夜尿次数和血压节律变化情况(杓型血压转变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血压晨峰、前列腺体积和夜尿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血压晨峰、前列腺体积、夜尿次数和杓型血压转变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非那雄胺治疗非杓型高血压合并BPH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其血压水平、前列腺体积、夜尿次数,改善血压节律性,安全性较好;且两药联用效果优于替米沙坦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非那雄胺 非杓型高血压 前列腺增生 血压节律性
下载PDF
不同时间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荆珊 王鸿懿 +1 位作者 孙宁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5,13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晨和晚上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治疗6个月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和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开放性研究,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61例,随机分为早晨服药组(n=230)和晚上... 目的探讨早晨和晚上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治疗6个月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和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开放性研究,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61例,随机分为早晨服药组(n=230)和晚上服药组(n=230),分别给予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治疗,1片/次,1次/d,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时测量24 h动态血压。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间点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的达标率分别为91.8%(202/220)和91.5%(206/225)。24 h动态血压监测表明,治疗后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共190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由非杓型改变为杓型,早晨服药组104例,晚上服药组86例,两组血压昼夜节律转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晨和晚上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均能够明显降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诊室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能显著降低夜间血压水平,纠正异常血压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 动态血压 高血压 非杓型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礼文 夏豪 +2 位作者 刘浙波 田国卫 郑雅格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2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154例.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动态血压参数,根据夜间血压下...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154例.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动态血压参数,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形高血压组(DH组,n=71)和非杓形高血压组(NDH组,n=83).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冠脉造影示管腔狭窄≥50%定义为冠脉病变,根据病变累及部位分为单支、双支(累及左主干纳入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按照Gensini评分标准对每位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定.结果 NDH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79.5%)明显高于DH组(60.6%)(P<0.05).NDH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140.40±3.01)mm Hg、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85.58±2.38)mm Hg,均明显高于DH组(132.23士3.34)mm Hg和(78.44±2.63)mm Hg,夜间血压下降率(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6.81±1.07)%、(7.58±0.75)%,明显低于DH组(12.85±1.61)%、(14.59±1.76)%(P<0.01).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NDH组冠脉三支病变发生率(39.8%)、病变支数(2.08±0.84)、Gensini积分(56.61±41.62)均显著高于DH组(23.9%、1.80±0.80、38.84±28.40)(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非杓形高血压患者相比于杓形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更广,病变程度更重,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更高,具有更高的致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昼夜节律 高血压 杓形 非杓型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左旋氨氯地平夜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娄满 王宏业 +3 位作者 高春燕 苏宁 胡晓英 英俊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705-708,共4页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夜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200例,按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晨时给药)和研究组...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夜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200例,按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晨时给药)和研究组(n=100,夜间给药)。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参数、AASI、MAU、血压晨峰现象检出率、晨峰血压、非杓型血压检出率、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夜晚平均SBP(nSBP)、夜间平均DBP(nDBP)均较治疗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日间平均SBP(dSBP)、日间平均DBP(dDBP)较治疗前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AASI、MAU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压晨峰现象检出率、晨峰血压、非杓型血压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夜间收缩压下降率较对照组高(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夜间给药可改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AASI及MAU,并可调节24 h血压、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抑制血压晨峰现象,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氨氯地平 非杓型高血压 夜间 尿微量白蛋白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下载PDF
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降压及纠正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亚梅 赵卫国 +2 位作者 王宏业 张海燕 娄满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2-585,共4页
目的 探讨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河北省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20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平衡针灸... 目的 探讨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河北省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20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平衡针灸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晨服(07:00)左旋氨氯地平2.5mg治疗;平衡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晚间加用平衡针灸针刺降压穴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后24h血压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及24h动态血压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平衡针灸组动态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89/100)比61%(61/100),P<0.05〕;两组治疗后诊室收缩压(SBP)、诊室舒张压(DBP)、24h平均SBP(24hSBP)、24h平均DBP(24hDBP)、白昼平均SBP(dSBP)、白昼平均DBP(dDBP)、夜间平均SBP(nSBP)、夜间平均DBP(n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诊室SBP(mmHg,1mmHg≈0.133kPa)为138.6±7.4比149.2±8.2,诊室DBP(mmHg)为87.3±6.7比96.6±7.4,24hSBP(mmHg)为134.7±7.3比143.1±6.6,24hDBP(mmHg)为84.2±4.5比92.3±5.9,dSBP(mmHg)为137.3±6.3比146.4±7.3,dDBP(mmHg)为87.4±5.2比94.7±5.8,nSBP(mmHg)为132.7±4.7比139.5±6.2,nDBP(mmHg)为80.3±3.7比91.5±4.3;平衡针灸组:诊室SBP(mmHg)为136.3±8.3比150.1±9.1,诊室DBP(mmHg)为86.4±5.8比97.3±6.3,24hSBP(mmHg)为128.3±6.3比142.8±7.5,24hDBP(mmHg)为78.9±5.7比93.5±6.5,dSBP(mmHg)为135.2±4.5比147.9±8.4,dDBP(mmHg)为83.6±4.2比93.2±6.7,nSBP(mmHg)为124.3±3.6比138.4±5.1,nDBP(mmHg)为74.0±3.3比90.5±4.6,均P<0.05〕,且平衡针灸组24hSBP(mmHg:128.3±6.3比134.7±7.3)和nSBP(mmHg:124.3±3.6比132.7±4.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夜间SBP下降率(SBP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平衡针灸组治疗后SBPF明显高于对照组〔(10.6±2.7)%比(8.8±3.1)%,P<0.05〕.平衡针灸组治疗后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5%(65/100)比32%(32/100),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非杓型高血压较单用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效果明显,对改善非杓型高血压变异性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针灸 左旋氨氯地平 非杓型高血压 血压节律
下载PDF
A型行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令华 杨成悌 +1 位作者 张缤 余静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2年第5期511-512,共2页
目的 研究A型行为高血压患者 2 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12 0例研究对象分为A型行为高血压组 (A组 )及单纯高血压组 (B组 )、用动态血压监测 (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 ,ABPM )比较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结果 ... 目的 研究A型行为高血压患者 2 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12 0例研究对象分为A型行为高血压组 (A组 )及单纯高血压组 (B组 )、用动态血压监测 (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 ,ABPM )比较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结果 A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高于B组 (t =2 .137,P =0 .0 35 ) ,夜间平均舒张压A组明显高于B组 (t =4.2 15 ,P =0 .0 0 0 ) ;A组患者收缩压非杓型改变率高于B组 ( χ2 =6 .40 0 ,P =0 .0 11)、舒张压非杓型改变率明显高于B组 ( χ2 =13.2 97,P =0 .0 0 0 )。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与A型行为显著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行为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杓型改变 非杓型改变
下载PDF
夜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联合抗焦虑治疗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患者的降压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曾哲 杨映珊 +1 位作者 朱国宏 王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3069-3072,共4页
目的探讨夜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联合抗焦虑治疗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非杓型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6例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52例... 目的探讨夜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联合抗焦虑治疗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非杓型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6例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52例。A组同时口服氨氯地平和黛力新;B组仅口服氨氯地平;C组仅口服黛力新。服药4周后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患者血压及其形态变化。结果 (1)治疗前,3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24 h SBP、d SBP、n SBP、24 h DBP、d DBP、n 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24 h SBP、d SBP、n SBP、24 h DBP、d DBP、n D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A、B、C组患者恢复杓型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76.9%(40/52)、40.4%(21/52)、5.8%(3/52),3组恢复杓型高血压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0,P<0.05);且A组与B组(χ2=14.31,P<0.05)、A组与C组(χ2=54.28,P<0.05)、B组与C组(χ2=17.40,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1.58,P<0.05);且A组与B组(H=7.88,P<0.05)、A组与C组(H=16.34,P<0.05)、B组与C组(H=10.72,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夜间单独服用长效钙拮抗剂治疗和单独抗焦虑治疗相比,联合治疗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患者的降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杓型高血压 钙通道阻滞药 焦虑症 时间治疗学
下载PDF
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魏豫东 童素梅 +1 位作者 于桂香 张晓庆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021-2023,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指导用药获得合理有效的给药时间,从而有效控制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方法对3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采用不同时间给予Ca2+通道阻滞剂和ACEI类药物进行治疗。先清晨服用Ca2+通道阻滞剂和ACEI类...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指导用药获得合理有效的给药时间,从而有效控制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方法对3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采用不同时间给予Ca2+通道阻滞剂和ACEI类药物进行治疗。先清晨服用Ca2+通道阻滞剂和ACEI类长效制剂,随后改为清晨(6:00~7:00)服用Ca2+通道阻滞剂,晚上(20:00~21:00)服用ACEI类长效制剂。两种给药方式均在实施4周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开给药后患者血压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分时段给药后24h平均压,nDBP,夜间平均压,dDBP,白昼平均压都显著降低,自身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时段给药可以达到有效平稳降压,从而有助于保护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杓型高血压 昼夜节律 给药时间 护理
下载PDF
非杓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高春燕 陈丽曼 娄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8-11,共4页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突破3.3亿.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和杓型高血压患者相比,非杓型高血压(non-dipper hypertension,NDHT)患者夜间血压没有充分下降,是心血管危险的判断指标,和心、脑、肾等靶器官...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突破3.3亿.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和杓型高血压患者相比,非杓型高血压(non-dipper hypertension,NDHT)患者夜间血压没有充分下降,是心血管危险的判断指标,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是独立于血压负荷的高危因素.正确区分杓型高血压和NDHT,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NDHT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现就NDHT的发生机制、后果、临床意义及药物选择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杓型高血压 昼夜节律 靶器官损害 时间治疗学
下载PDF
血压昼夜节律与血清白蛋白及胆红素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宏 陈震 +3 位作者 刘哲 张泽峰 朱志军 焦桂良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 探讨在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状态下,血压昼夜节律与血清白蛋白及胆红素等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2015年我院6个科室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合并危及生命的疾病,如严重的心动过缓、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各种慢性疾病终末... 目的 探讨在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状态下,血压昼夜节律与血清白蛋白及胆红素等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2015年我院6个科室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合并危及生命的疾病,如严重的心动过缓、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各种慢性疾病终末期等.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10%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和生化指标.结果 ①共入选1113名患者,其中杓型组783例、非杓型组330例.两组间年龄[(62.7±14.5)岁比(68.7±13.8)岁]、冠心病(145例比97例)、脑卒中(226例比119例)、糖尿病(142例比8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30例比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9例比42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杓型组总蛋白[(68.3±6.2)g/L比(68.3±6.2)g/L]、白蛋白[(42.6±4.1)g/L比(41.5±4.4)g/L]、前白蛋白[(243.6±65.1)g/L比(299.4±69.2)g/L]、白球比例(1.71±0.35比1.65±0.35)均高于非杓型组(P<0.05).杓型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0.308±0.066比0.321±0.070)低于非杓型组(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合并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清白蛋白浓度及直胆/总胆比值是血压昼夜节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清白蛋白、直胆/总胆比值与血压的昼夜节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杓型 非杓型 昼夜节律 白蛋白 胆红素
下载PDF
不同时间服用比索洛尔治疗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晓蕾 管军 +3 位作者 于忠祥 王少华 闫美兴 刘华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分别给予比索洛尔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血压节律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观察比索洛尔(n=30)每日早晨(8:00)给药2.5~10mg、比索洛尔(n=30)...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分别给予比索洛尔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血压节律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观察比索洛尔(n=30)每日早晨(8:00)给药2.5~10mg、比索洛尔(n=30)每日夜间(20:00)给药2.5~10mg治疗8周后的降压疗效。结果:两种给药方法均能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全天血压(P〈0.05)。两种给药方法在白天的血压控制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夜间血压的控制上夜间服药降压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夜间服药在血压节律恢复方面优于早晨服药(P〈0.05),早晨服药组有10例恢复杓型,夜间服药组有19例恢复杓型。结论:比索洛尔的两种给药方式均能安全有效地降压,但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服药优于早晨服药,更有利于血压节律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索洛尔 非杓型高血压 杓型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下载PDF
不同时间给予比索洛尔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华强 闫美兴 +1 位作者 王少华 孙晓蕾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给予比索洛尔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选择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采取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观察比索洛尔每日早晨(8?00)给药2.5~10 mg、比索洛尔每日夜间(20?00...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给予比索洛尔对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选择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0例,采取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观察比索洛尔每日早晨(8?00)给药2.5~10 mg、比索洛尔每日夜间(20?00)给药2.5~10 mg治疗8周前后分别检测血浆肾素(Re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浓度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治疗后上述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肾素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晨或夜间服用比索洛尔均能降低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晚上服用比索洛尔对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索洛尔 非杓型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