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nagement and Clinico-Pathologic Aspects of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of the Head and Neck: A Retrospective Institutional Based Study at the Egyptian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1
作者 Ihab Samy Fayek Mohammed Ahmed Rifaat Dalia Bilal Mohammed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9年第10期846-862,共17页
Background: Reviewing and analyzing the Clinico-pathologic aspects of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of the head and neck (NMSCHN), type of management, prognostic factors,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in a period of 5 ye... Background: Reviewing and analyzing the Clinico-pathologic aspects of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of the head and neck (NMSCHN), type of management, prognostic factors,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in a period of 5 years at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Cairo University—Egypt.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wo hundred patients with NMSCHN was treated at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Cairo University—Egypt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2. The mean follow-up was 6 months (1 - 84 months). Results: 117 males and 83 females with 90% ≥ 50 years old. The scalp (27.5%), the periorbital region (13%), the cheek (12.5%) and the nose (12.5%) are the main anatomical sites affected. BCC represented 71.5% with nodular type (79%) predominance;SCC represented 21% with GII (61.1%) the commonest grade. Surgery was the main modality of treatment (93%) with local flaps only (63.9%) and primary closure (14.7%) were the main surgical options following wide local excision. Positive and close margins were detected in 23.5% of excised specimen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and pathology, treatment modality,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or safety margin status. Conclusion: NMSCHN lesions should be surgically excised in specialized high volume centers with readily available peripheral margin control and should be operated by senior experienced surge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AL CELL CARCINOM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下载PDF
First in Man Topical Treatment of Melanoma with Solasodine Glycosides in a Formulation Curaderm: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2
作者 B. E. Cham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20年第10期617-630,共14页
<strong>Background:</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ere is ample evidence... <strong>Background:</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ere is ample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topical anticancer cream Curaderm in the treatment of non-melanoma skin cancers. Curaderm contains the natural glycoalkaloid solamargine in the form of BEC, which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a novel antineoplastic agent. BEC is the initials of the inventor of the described technology. It is known that BEC expresses anti-melanoma properties in cell culture and animals. Because of potential metastasis, clinical work with BEC on melanoma was stalled. However,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BEC has anti-metastatic properties and this, together with currently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de of anti-cancer actions of BEC</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has led to the treatment of a patient who refused to have surgery for her clinically diagnosed stage II melanoma.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reatment: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 67-year woman had a birthmark that developed into a clinically diagnosed stage II melanoma and was treated with topical application of Curaderm twice daily for 7 weeks.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Results:</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e pattern of response of the melanoma to Curaderm therapy was similar to that observed when basal cell carcinoma is treated with Curaderm. The melanoma responded rapidly to the treatment and in 7 weeks the lesion was removed with no demonstrable side effects. The cosmetic end result was very acceptable.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onclusion:</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e clinical resolution of the melanoma with Curaderm pharmacotherapy conforms to the cell culture and animal observations that solasodine rhamnosides, and thus Curaderm, is very specific and efficacious for the first in man treatment of melanoma, creating the possibility of a simple treatment for melanoma. Further investigations with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are warranted.</span></span></spa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noma Curaderm BEC SOLAMARGINE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Metastasis
下载PDF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术后个体化放疗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健 蔡梅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1期31-35,39,共6页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等。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好发于面部,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会导致组织缺损,破坏面部器官功能和美观。手术后联合辅助性放射治疗可以提...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等。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好发于面部,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会导致组织缺损,破坏面部器官功能和美观。手术后联合辅助性放射治疗可以提高术后美容效果,同时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目前应用于皮肤肿瘤的放射治疗设备种类繁多,其中,新型直线加速器可以实现对辐照剂量的精确控制,针对病灶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定向辐照,在保证靶区照射剂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本文旨在介绍新型直线加速器在NMSC术后放疗的优势,综述不同类型皮肤非黑色素瘤术后放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术后放疗 直线加速器
下载PDF
局部皮瓣修复对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患者的修复效果及美观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玙娇 周玲艳 +2 位作者 徐秀丽 廖建伟 张晶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3期485-487,共3页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修复对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治84例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并行一期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术后修复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予以拉拢缝合修复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修复对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治84例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并行一期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术后修复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予以拉拢缝合修复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至术后7 d。对比两组修复效果、美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美观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拉拢缝合修复,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对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患者的修复效果更佳,美观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一期切除术 局部皮瓣修复 拉拢缝合 修复效果
下载PDF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趋化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韦家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研究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CC趋化因子配体5(CCL5)、CXC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XC趋化因子配体1(XCL1)及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 目的研究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CC趋化因子配体5(CCL5)、CXC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XC趋化因子配体1(XCL1)及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2例NMSC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21例良性皮肤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CCL5、CXCL13、XCL1及CX3CL1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NMSC发生及肿瘤类型、分期、转移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CL5、CXCL13、XCL1及CX3C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肿瘤组织CCL5、CXCL13、XCL1及CX3C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_(3)期患者血清CCL5与XC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_(2)期与T_(1)期患者,T_(2)期患者CXCL1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_(1)期患者,发生转移者血清CCL5与XC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MSC患者肿瘤组织中CCL5与CX3CL1的阳性表达率与NMSC临床分期、转移相关,T_(3)期患者肿瘤组织CCL5与CX3C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_(1)期患者,发生转移者肿瘤组织CCL5与CX3C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趋化因子CCL5与CX3CL1表达的升高与NMSC的发生、进展与转移有关,可能在促进NMS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可作为NMSC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外周血 肿瘤组织 趋化因子
下载PDF
健康教育路径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杨洪兵 王小兵 +2 位作者 万学峰 吴小花 成传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8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收治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患者160例,其中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收治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患者160例,其中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患者各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BCC对照组、BCC干预组、SCC对照组、SCC干预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宣教,比较四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知识得分、焦虑抑郁情况和住院满意度。结果BCC干预组、SCC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知识得分、焦虑和抑郁评分、住院满意度均显著高于BCC对照组、SCC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的使用有利于BCC、SCC患者掌握围手术期知识,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住院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头面部黑色素瘤手术切除并皮瓣修复围手术期护理
7
作者 周玙娇 翟晓静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9期72-75,共4页
目的 总结头面部黑色素瘤手术切除并皮瓣修复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为临床该类患者护理措施的制定和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作为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通过小组讨论和临床改进,最终制定出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护理... 目的 总结头面部黑色素瘤手术切除并皮瓣修复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为临床该类患者护理措施的制定和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作为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通过小组讨论和临床改进,最终制定出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护理、术后疼痛护理、皮瓣及伤口护理、出院指导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并实施于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并皮瓣修复的41例患者。结果 本研究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87.07±18.79) min,术后1例发生切口裂开,1例发生血管危象,1例发生感染,经早期积极处理,症状均得到改善和纠正,最终皮瓣存活,随访6个月,无发生肿瘤转移病例;1例产生瘢痕增生,1例切口周围皮肤存在轻度色素沉着;所有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整形美容满意度均表示满意。结论 早期对头面部黑色素瘤患者实施肿瘤外科切除并皮瓣修复治疗安全性高,预后良好,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提升皮瓣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临床应尽早形成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提升专科护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头面部 手术治疗 皮瓣修复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局部皮瓣修复鼻部非黑素瘤皮肤癌切除后缺损
8
作者 赵文斌 丛琳 +5 位作者 张琼予 李家奇 郭晴 赵悦 谢兵 郭媛媛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6期764-769,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皮瓣一期修复鼻部非黑素瘤皮肤癌切除后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鼻部非黑素瘤皮肤癌患者67例。其中基底细胞癌(BCC)58例,鳞状细胞癌(cSCC)9例,所有患者病变局限且未发现转移证据。手术切除肿瘤...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皮瓣一期修复鼻部非黑素瘤皮肤癌切除后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鼻部非黑素瘤皮肤癌患者67例。其中基底细胞癌(BCC)58例,鳞状细胞癌(cSCC)9例,所有患者病变局限且未发现转移证据。手术切除肿瘤后根据缺损的大小、形状、位置及周围皮肤情况,遵循鼻亚单位分区及美学原则,设计局部皮瓣进行一期修复。皮瓣大小为1.5 cm×1.5 cm~3.5 cm×4.0 cm,其中菱形皮瓣19例,鼻唇沟皮瓣15例,双叶皮瓣12例,V-Y皮瓣11例,眉间皮瓣10例。结果67例患者中,60例皮瓣创面一期愈合,7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缺血性),经换药后愈合;皮瓣供区创面一期愈合。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肿瘤无复发。鼻部外形轮廓良好,皮瓣与周围皮肤颜色、质地匹配良好,瘢痕不明显。结论鼻部非黑素瘤皮肤癌切除后,遵循鼻美学亚单位原则,根据缺损创面的大小、位置、形状及周围皮肤情况选用合适的局部皮瓣进行修复,可以取得较好的整形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部 非黑素瘤皮肤癌 外科修复手术 局部皮瓣
下载PDF
Targeting obesity-related inflammation in skin cancer: molecular and epigenetic insights for cancer chemoprevention by dietary phytochemicals
9
作者 Ximena Paredes-Gonzalez Francisco Fuentes +1 位作者 Yaoping Lu 江亚伍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35-249,共15页
Non-melanoma skin cancer(NMS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ncers in the US, although the role of obesity in skin cancer remains unclear. In vivo studies have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d that obese mice challenged with U... Non-melanoma skin cancer(NMS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ncers in the US, although the role of obesity in skin cancer remains unclear. In vivo studies have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d that obese mice challenged with UVB radiation show increased skin tumorigenesis in comparison with leaner control mice. Grow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enhanced inflammation, oxidative stress and impaired apoptosis ma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kin cancer. Interventions such as voluntary exercise and the surgical removal of parametrial fat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effective in reducing adipose tissue that ma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skin cancer; however, these interventions are not achievable in all obese patients. Therefore, the use of dietary natural phytochemicals that may modify and reverse the deregulated molecular and epigenetic events related to obesity and cancer development might represent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modality due to their potential efficacy and low toxicity. In this review, we aim to provide the molecular and epigenetic basis of the NMSC-obesity relationship and to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anti-cancer chemopreventive benefits of dietary phytochemicals such as sulforaphane and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OPREVENTION EPIGENETICS OBESITY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原文传递
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局部皮瓣的修复治疗 被引量:8
10
作者 方震 陈振鹤 +1 位作者 韦喆 刘海燕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8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采用局部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76例头面部皮肤癌患者,根据患者切除术后的修复方案分为3组,分别为拉拢缝合组41例、局部皮瓣修复组81... 目的探讨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采用局部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76例头面部皮肤癌患者,根据患者切除术后的修复方案分为3组,分别为拉拢缝合组41例、局部皮瓣修复组81例及皮片移植组54例,对比3组患者的术后修复效果。结果拉拢缝合组愈合良好率为68.39%(28/41),局部皮瓣修复组愈合良好率为98.77%(80/81),皮片移植组愈合良好率为83.33%(45/54),局部皮瓣修复组的愈合良好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方面,局部皮瓣修复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拉拢缝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皮片移植组的满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均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情况。结论对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患者,在一期切除术后可以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治疗方案,不仅愈合良好率高,同时患者满意度也有显著提升,术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局部皮瓣修复 手术
下载PDF
ALA-PDT联合冷冻治疗老年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和荣 蒋亚辉 邓勇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3期406-409,共4页
目的分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冷冻治疗老年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近期疗效及满意度,为治疗该病症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 目的分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冷冻治疗老年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近期疗效及满意度,为治疗该病症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00例,依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仅给予ALA-PDT治疗,观察组则行ALA-PDT配合冷冻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2组近期疗效、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治疗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观察组的近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vs 74.00%,P<0.05);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00%vs 80.0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vs 28.00%,P<0.05);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0.52±10.13)vs(59.42±8.17),P<0.05]。结论 ALA-PDT联合冷冻治疗老年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近期疗效显著,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头面部 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 癌前病变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冷冻
下载PDF
心理干预与健康宣教在老年头面部皮肤癌根治术围术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蕊 赵晔 +2 位作者 盛宇 张旭 宋绍娟 《肿瘤药学》 CAS 2018年第6期992-995,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健康宣教在高龄老年头面部皮肤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头面部皮肤癌根治术的高龄老年头面部皮肤癌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愿选择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和...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健康宣教在高龄老年头面部皮肤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头面部皮肤癌根治术的高龄老年头面部皮肤癌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愿选择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与健康宣教,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焦虑、抑郁评分、疼痛评分、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状况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评分、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心理干预与健康宣教可有效改善老年头面部皮肤癌患者精神状况与生活质量,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健康宣教 头面部皮肤癌 根治术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及受体在非黑素性皮肤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华 何荣国 +5 位作者 武钦学 邬运学 张燕妮 黄葵 韦拔雄 廖红兴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受体P75在非黑素性皮肤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15例鳞状细胞癌(SCC)、12例基底细胞癌(BCC)、13例正常上皮(NS)中NGF及受体P75 mRNA进行了检测。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NGF mRNA在基底...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受体P75在非黑素性皮肤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15例鳞状细胞癌(SCC)、12例基底细胞癌(BCC)、13例正常上皮(NS)中NGF及受体P75 mRNA进行了检测。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NGF mRNA在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t=30.06,P<0.01),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降(t=19.62,P<0.01),鳞状细胞癌组织与基底细胞癌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6,P<0.01)。P75mRNA在皮肤正常组、基底细胞癌组、鳞状细胞癌组中的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组与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鳞状细胞癌组与正常皮肤组(t=42.69,P<0.01),基底细胞癌组与正常皮肤组(t=30.37,P<0.05),鳞状细胞癌组与基底细胞癌组(t=18.49,P<0.05)。结论:NGF及受体P75可能在非黑素性皮肤癌发生及浸润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黑素性皮肤癌 神经生长因子 P75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老年性皮肤肿瘤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海艳 王佩茹 王秀丽 《皮肤科学通报》 2019年第4期503-507,8,9,共7页
皮肤肿瘤好发于老年人,其中较为常见的是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onmelanoma skin cancer,NMSC)。光动力疗法近乎无创不损伤其他功能器官,对老年皮肤肿瘤具有安全、可重复、无耐药等优势。光动力疗法通过直接杀伤肿瘤及脉管系统、诱导抗瘤免... 皮肤肿瘤好发于老年人,其中较为常见的是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onmelanoma skin cancer,NMSC)。光动力疗法近乎无创不损伤其他功能器官,对老年皮肤肿瘤具有安全、可重复、无耐药等优势。光动力疗法通过直接杀伤肿瘤及脉管系统、诱导抗瘤免疫等机制治疗皮肤肿瘤,临床上光动力治疗皮肤NMSC尤其是浅表性肿瘤疗效确切,亦可用于老年皮肤肿瘤预防、联合辅助治疗及姑息治疗。本文就光动力疗法治疗NMSC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 光动力疗法
下载PDF
CYP1A1基因MSP1 IIe-Val多态性与非黑色素性皮肤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15
作者 李夏西 王伟 +4 位作者 唐颖 杜萌 龙国梁 卢毅荣 刘占国 《西部医学》 2016年第12期1643-1647,共5页
目的评价细胞色素P450酶CYP1A1基因MSP1、IIe-Val多态性与非黑色素性皮肤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hrance,CNKI、维普、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平台,查找文献从建库到2015年10月。采用RevM... 目的评价细胞色素P450酶CYP1A1基因MSP1、IIe-Val多态性与非黑色素性皮肤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hrance,CNKI、维普、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平台,查找文献从建库到2015年10月。采用RevMan5.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篇文献,Meta分析见CYP1A1基因IIe-Val位点多态性等位基因IIe和Val与非黑色素性皮肤癌易感性有显著关联(IIe vs Val:OR=0.56,95%CI=0.37~0.85,P=0.007),未见CYP1A1基因MSP1多态性与非黑色素性皮肤癌易感性相关。结论CYP1A1基因IIe-Val多态性与非黑色素性皮肤癌相关,携带等位基因Val可增加非黑色素性皮肤癌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450酶 多态性 非黑色素性皮肤癌 META分析
下载PDF
光动力联合冷冻治疗中老年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一项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兰 乔莉 +6 位作者 王亮琪 张静 许美凤 任建文 张燕飞 安金刚 李政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冷冻治疗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该院皮肤科门诊75例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中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Ⅰ...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冷冻治疗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该院皮肤科门诊75例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中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Ⅰ(25例)予冷冻治疗2周后行ALA-PDT治疗;治疗组Ⅱ(25例)冷冻后立即予ALA-PDT治疗;对照组(25例)仅单纯予ALA-PDT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3组的疗效、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Ⅰ及治疗组Ⅱ临床皮损完全清除率、首次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2组所需平均治疗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Ⅱ疼痛评分稍高于治疗组Ⅰ(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LA-PDT联合冷冻治疗中老年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可能为不适宜手术切除且有强烈的治疗愿望的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 癌前病变 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冷冻治疗
下载PDF
非黑素性皮肤癌中nm23-H1的表达和意义
17
作者 耿国军 刘林嶓 马长路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4年第6期403-404,共2页
目的 探讨nm2 3 H1在非黑素性皮肤癌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在非黑素性皮肤癌 46例 ,nm2 3 H1阳性细胞数 >3 0 %的癌细胞为过度表达。结果 正常皮肤、基底细胞癌、无转移及有转移的鳞状细胞癌的... 目的 探讨nm2 3 H1在非黑素性皮肤癌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在非黑素性皮肤癌 46例 ,nm2 3 H1阳性细胞数 >3 0 %的癌细胞为过度表达。结果 正常皮肤、基底细胞癌、无转移及有转移的鳞状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 0 %、81 8%、65 %及 2 1% ,其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nm2 3 H1基因在非黑素性皮肤癌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 非黑素性皮肤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嘉辉 毕良佳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71-74,共4页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最高的是基底细胞癌,其次为易发生转移的鳞状细胞癌。光动力疗法应用于人类肿瘤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治疗方法,它的优点是可以局部用药并保护治疗区域...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最高的是基底细胞癌,其次为易发生转移的鳞状细胞癌。光动力疗法应用于人类肿瘤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治疗方法,它的优点是可以局部用药并保护治疗区域的美观性。在很多临床病例研究中,光动力疗法显示了其对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治疗作用。本文综述了光动力疗法治疗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现有研究成果,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非黑素瘤性皮肤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雪芹 王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89,共4页
非黑素瘤性皮肤肿瘤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光线性角化病、鲍温病、角化棘皮瘤等,是最常见的皮肤肿瘤,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已作为黏膜部位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但是它与非黑素瘤性皮肤肿瘤是否相关还没达成共... 非黑素瘤性皮肤肿瘤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光线性角化病、鲍温病、角化棘皮瘤等,是最常见的皮肤肿瘤,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已作为黏膜部位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但是它与非黑素瘤性皮肤肿瘤是否相关还没达成共识。本文综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非黑素瘤性皮肤肿瘤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黑素瘤性皮肤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光线性角化病 鲍温病 角化棘皮瘤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在非黑素皮肤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兰兰 顾礼忠 《天津药学》 2016年第1期57-61,共5页
5-氨基酮戊酸(ALA)作为卟啉类第二代光敏剂,因其分子量小、易于合成、用药易吸收、体内排泄快及光毒反应小等特点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为目前实验和临床最常使用的光敏剂。同时ALA光动力学疗法(ALAPDT)和ALA光动力学诊断(ALA-PDD... 5-氨基酮戊酸(ALA)作为卟啉类第二代光敏剂,因其分子量小、易于合成、用药易吸收、体内排泄快及光毒反应小等特点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为目前实验和临床最常使用的光敏剂。同时ALA光动力学疗法(ALAPDT)和ALA光动力学诊断(ALA-PDD)更是由于其低毒性、高选择性、微创及可以重复治疗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本文主要讨论ALA作为光敏剂用以诊断和治疗各种非黑素皮肤肿瘤的原理及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 ALA-PDD ALA-PDT 非黑素性皮肤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