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MGB1及PD-L1在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华湘黔 张漾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77-481,共5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及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在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57例女性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型患者的病...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及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在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57例女性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型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型及同一患者正常乳腺组织HMGB1和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评价其预后价值。结果:HMGB1高表达与肿瘤体积大小、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雌激素受体有关(P<0.05)。PD-L1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以及分子分型有关(P<0.05)。在预后方面,HMGB1高表达和PD-L1阳性显著影响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型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P<0.05)。结论:HMGB1高表达和PD-L1阳性与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型患者多项预后不良因素密切相关。HMGB1高表达和PD-L1阳性对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型患者的术后复发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非特殊型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in clinically detected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被引量:3
2
作者 Ahmed Yahia Al-Ameer Sahar Al Nefaie +5 位作者 Badria Al Johani Ihab Anwar Taher Al Tweigeri Asma Tulbah Mohmmed Alshabanah Osama Al Malik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6年第2期258-264,共7页
AIM:To study the indications for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 in clinically-detected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CD-DCIS).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0 patients with an initial diagnosis of pure DCIS by an i... AIM:To study the indications for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 in clinically-detected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CD-DCIS).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0 patients with an initial diagnosis of pure DCIS by an image-guided core needle biopsy(CNB) between June 2006 and June 2012 was conducted at King Faisal Specialist Hospital.The accuracy of performing SLNB in CD-DCIS,the rate of sentinel and non-sentinel nodal metastasis,and the histologic underestimation rate of invasive cancer at initial diagnosis were analyzed.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a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pure DCIS with no evidence of invasion.We excluded any patient with evidence of microinvasion or invasion.There were two cases of mammographically detected DCIS and 18 cases of CDDCIS.All our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y an imageguided CNB except two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by 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All patients underwent breast surgery,SLNB,and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 if the SLN was positive.RESULTS:Twenty patients with an initial diagnosis of pure DCIS underwent SLNB,2 of whom had an ALND.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49.7 years(range,35-70).Twelve patients(60%) were premenopausal and 8(40%) were postmenopausal.CNB was the diagnostic procedure for 18 patients,and 2 who were diagnosed by FNA were excluded from the calculation of the underestimation rate.Two out of 20 had a positive SLNB and underwent an ALND and neither had additional non sentinel lymph node metastasis.Both the sentinel visualization rate and the intraoperative sentinel identification rate were 100%.The false negative rate was 0%.Only 2 patients had a positive SLNB(10%) and neither had additional metastasis following an ALND.After definitive surgery,3 patients were upstaged to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3/18 = 16.6%) and 3 other patients were upstaged to DCIS with microinvasion(3/18 = 16.6%).Therefore the histologic underestimation rate of invasive disease was 33%.CONCLUSION:SLNB in CD-DCIS is technically feasible and highly accurate.We recommend limiting SLNB to patients undergoing a mastect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invasive tumor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iagnosis breast cancer
下载PDF
Aberrant methylation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 and E-cadherin in invasive ductal breast carcinoma and fibroadenoma 被引量:1
3
作者 Wings Tjing Yung Loo Mary Ngan Bing Cheung Louis Wing Cheong Chow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5期14-19,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ypermethylation status of glutathione transferase P1(GSTP1)and E-cadherin(ECAD),TSGs(tumor suppressor genes)in our breast cancer samples and explore their correlation with clinicopatholog...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ypermethylation status of glutathione transferase P1(GSTP1)and E-cadherin(ECAD),TSGs(tumor suppressor genes)in our breast cancer samples and explore their correlation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orresponding cancer patients.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irty-six IDC(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patients were recruited for analysis and 16 fibroadenoma patients acted as control.DNA extraction and 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were subsequently performed preceded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hypermethylated GSTP1 in carcinoma and fibroadenoma groups was 34.92% and 15.79% respectively and the percentage of hypermethylated ECAD in carcinomas and fibroadenomas was 18.00% and 0.00% respectively.Carcinoma ha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c-erbB2 overexpression being 54.55% among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Conclusion Hypermethylation patterns are frequent in IDC and seem to relate to c-erbB2 overexpression,and such epigenetic change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in fibroadenoma.Tumor methylation status in cancer patients can be determined at early stage and it may be a reference for better treatment pla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临床 治疗 疗效
原文传递
多普勒超声成像与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病理分级及ER、PR、P53、HER-2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凌 缪绿妍 费亚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成像与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NSIBCs)病理分级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关系。方法选取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2018-02—2021-12收治的102例NSIBCs患者,术前均给予...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成像与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NSIBCs)病理分级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关系。方法选取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2018-02—2021-12收治的102例NSIBCs患者,术前均给予多普勒超声成像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ER、PR、P53、HER-2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组织分级NSIBCs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征象,对比不同多普勒超声征象NSIBCs患者中的ER、PR、P53、HER-2表达情况。结果Ⅱ级、Ⅲ级病理组织分级患者的病灶>2 cm、后方回声增强占比高于Ⅰ级患者(P<0.05),Ⅲ级病理组织分级患者的病灶>2 cm、后方回声增强占比高于Ⅱ级患者(P<0.05);Ⅲ级病理组织分级患者有边缘毛刺征占比低于Ⅱ级、Ⅰ级患者(P<0.05);Ⅲ级病理组织分级患者有周边高回声晕征者占比、富血供型血流分布占比均高于Ⅱ级、Ⅰ级患者Z(P<0.05);Ⅱ级、Ⅲ级病理组织分级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占比高于Ⅰ级患者(P<0.05)。有微钙化患者的P53、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无微钙化患者(P<0.05);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低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P53、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富血供型血流分布患者癌组织中P53、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乏血供型患者(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成像特征与NSIBCs病理分级及ER、PR、P53、HER-2表达关系密切,对临床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 超声征象 病理分级 生物学因子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谢芸 何佳丽 骆韵青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在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单侧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52例,共59个病灶,其中原位癌31个,浸润癌28个;应用单因素分析二者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特征,将单...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在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单侧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52例,共59个病灶,其中原位癌31个,浸润癌28个;应用单因素分析二者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特征,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特征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的诊断效能。结果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病灶最大径、方位、形态、后方回声、边缘、淋巴结形态、微钙化、血流分级,造影后有无放射性增强或穿入血管及片状低回声区范围变化、形态、边界、增强水平,以及弹性成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边缘不光整、非平行位、微钙化、血流分级(Ⅱ/Ⅲ级)、造影后片状低回声区范围扩大及放射性增强或穿入血管、弹性成像评分4~5分是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的影响因素(OR=14.749、3.750、8.849、3.156、8.301、6.467、5.468,均P<0.05)。建立多模态超声诊断模型:Logit(P)=-18.544+边缘不光整×2.691+非平行位×1.321+微钙化×2.185+血流分级(Ⅱ/Ⅲ级)×1.152+造影后放射性增强或穿入血管×1.868+造影后片状低回声区范围扩大×2.118+弹性成像评分(4~5分)×1.698。多模态超声诊断模型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4.5%、73.5%、86.4%、0.836。结论多模态超声在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浸润癌 原位癌 乳腺肿瘤 恶性 非肿块型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细胞周期蛋白D1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超声征象的关系
6
作者 杜佩 张晓芸 +1 位作者 葛欣 安晓玲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1期2387-2390,共4页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R)、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超声征象的关系。方法 收集105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AR、cycl...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R)、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超声征象的关系。方法 收集105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AR、cyclin D1表达情况。比较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AR、cyclin D1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组织学分级、AR表达情况、cyclin D1表达情况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征象。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AR、cyclin D表达情况与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超声征象的相关性。结果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AR、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织学分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边缘毛刺征、后方回声、周边高回声晕征、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R、cyclin D1表达情况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病灶内微钙化情况、病灶内血流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cyclin D1表达与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病灶内微钙化及病灶内血流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AR、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均较高,且其表达与患者的超声征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 雄激素受体 细胞周期蛋白D1 超声征象
下载PDF
多模态MR成像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价值
7
作者 朱婷婷 李永姣 +3 位作者 冉强 罗青毅 刘衡 张体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4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3.0T多模态MR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行全程新辅助化疗(NAC)并最终行手术治疗的51例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NS-IDC)患者,分别于NAC前、化疗结束后1~2周内行多模态MR检查,测量并计算各参数值。根据... 目的探讨3.0T多模态MR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行全程新辅助化疗(NAC)并最终行手术治疗的51例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NS-IDC)患者,分别于NAC前、化疗结束后1~2周内行多模态MR检查,测量并计算各参数值。根据NAC前穿刺活检结果,分为分化较好组和分化较差组。按NAC后病理评估结果,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HR)组和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MHR)组。探讨NAC前后两组癌灶最大径(D)、表观扩散系数(ADC)、平均扩散系数(MD)、平均扩散峰度(MK)值及其变化率的差异,分析各参数值与NAC疗效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多模态MR成像参数对化疗疗效评估的诊断效能,并获得诊断临界点。结果显著反应组19例,非显著反应组32例。NAC后,两组病灶的D、ADC、MD、MK值及其变化率均有显著差异,且诊断效能较高。MR与病理测量最大径值呈高度正相关(r=0.912,P<0.01)。△MD%、△D%、△ADC%、△MK%预测疗效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90、0.89、0.87、0.67,最佳临界预测值分别为21.15%、69.19%、55.30%、30.15%,评估的敏感性分别系94.7%、73.7%、63.2%、57.9%,特异性系78.1%、96.9%、96.9%、71.9%。结论应用多模态MR成像技术可从多方位探测肿瘤组织化疗前后动态变化特征,△MD%、△D%对乳腺癌NAC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 新辅助化疗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下载PDF
不同分子亚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特征 被引量:25
8
作者 郭玉萍 裴书芳 +2 位作者 刘娟娟 吴丽桑 肖美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方法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经病理证实的193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Luminal A-like型(n=46)、Luminal B-like型(n=98)、HER-2过表达型(n=22)和基底样型(n=27)4种分子亚型。回...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方法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经病理证实的193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Luminal A-like型(n=46)、Luminal B-like型(n=98)、HER-2过表达型(n=22)和基底样型(n=27)4种分子亚型。回顾性分析4种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超声特征,包括肿块形状、边缘、方向、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血流及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193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4种分子亚型间,肿块大小(<2cm、2~3cm、≥3cm)和淋巴结转移(有、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分级(Ⅰ、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分子亚型间6个超声征象(形状、边缘、方向、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结论不同分子亚型的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有其特征性,Luminal A-like型与Luminal B-like型超声声像图表现差异较小,鉴别有一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非特殊型浸润性癌 分子分型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李丽 孟刚 +5 位作者 汪小霞 王岳君 杨苗苗 陈青 黄雯 韩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0-394,399,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ILC和530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I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结果 ILC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中...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ILC和530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I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结果 ILC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8.5、67个月。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相比,ILC患者就诊时年龄较大,肿瘤较大,组织学分级多为2级,ER、PR阳性率高,HER-2多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分子分型多为管腔A型(P<0.001)。ILC中,经典型ILC肿瘤较小,组织学分级较低,Ki-67增殖指数较低,分子分型中管腔A型较多;非经典型ILC中管腔B型、三阴型和HER-2过表达型较多(P=0.035)。单因素分析显示经典型与非经典型ILC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48);ILC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P=0.397);多因素分析显示,ILC中管腔A型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三阴型和HER-2过表达型(P=0.016,P=0.015)。结论 ILC的预后和组织学分型与分子分型有关,应为预后较差的患者探寻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小叶癌 非特殊型浸润性癌 临床病理特征 分子分型 预后
下载PDF
乳球蛋白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凌燕 秦璟 +4 位作者 张宁 马莉琼 张建中 曲娜 游绍静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76-679,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乳球蛋白(mammagblobin,MAG)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病例,及此200例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同时对此... 目的探讨乳球蛋白(mammagblobin,MAG)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病例,及此200例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同时对此组病例中癌灶周围的112例导管原位癌及108例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进行相关检测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MAG、ER、PR、HER2、GST、P170、TOPOⅡ和EGFR的表达情况,以阳性细胞百分比和着色强度得分相乘将MAG的表达分为低表达(<5分)和高表达(>5分),分析MAG表达与患者年龄、癌灶体积、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病理组织学分级等的关系,以及其与ER、PR、HER2、GST、P170、TOPOⅡ和EGFR表达的关系。结果 MAG在癌旁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癌旁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乳腺导管原位癌及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4%、100%、92.86%和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在低分化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32.93%)高于其在高分化(13.51%)和中分化(0%)者(P<0.05)。在癌灶>2cm的癌细胞中MAG的阳性表达率为82.89%,高于≤2cm者(55.65%,P<0.05)。MAG高表达率在PR(21.85%)、HER2(18.71%)、TOPOⅡ(18.18%)阳性的癌细胞中均分别高于PR(7.41%)、HER2(0%)、TOPOⅡ(0%)阴性者(P<0.05);其在P170阳性的癌细胞中高表达率为8.43%,低于P170阴性者的21.37%(P<0.05)。结论 MAG参与了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癌细胞的增殖、分化有一定促进作用,可能参与了PR、HER2、TOPOⅡ和P170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中的分子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殊型浸润性癌 乳球蛋白 乳腺癌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钼靶X线表现与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颖如 刘佩芳 赵玉梅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7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钼靶X线表现与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6月—2005年6月间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结果20%的组织学分级为Ⅰ级...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钼靶X线表现与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6月—2005年6月间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结果20%的组织学分级为Ⅰ级的肿瘤及72%的组织学分级为Ⅲ级肿瘤X线表现肿块,68%的Ⅰ级肿瘤及8%的Ⅲ级肿瘤在钼靶X线表现边缘毛刺征,12%的Ⅰ级肿瘤及21%的Ⅲ级肿瘤X线表现边缘不清,8%的Ⅰ级肿瘤及23%的Ⅲ级肿瘤X线表现恶性细小钙化。结论乳腺Ⅰ级肿瘤的钼靶X线表现多具有典型的恶性肿块征象如边缘毛刺征,而Ⅲ级肿瘤往往边缘清楚。因此,Ⅲ级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可能与乳腺良性肿瘤的X线表现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钼靶 组织学分级
下载PDF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HER-2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成玉霞 赫淑倩 +1 位作者 董贺 孙青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5期308-315,共8页
目的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uantitive real-time PCR,q PCR)检测石蜡包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的HER-2表达状况,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相应检... 目的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uantitive real-time PCR,q PCR)检测石蜡包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的HER-2表达状况,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相应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q PCR技术检测HER-2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FISH和q PCR技术对IHC检测结果分别为HER-2(0、1+、2+、3+)的乳腺癌标本各100例进行检测,用kappa检验分析三者的一致性。结果 100例HER-2(0)和HER-2(1+)的标本FISH和q PCR的检测结果均无扩增,符合率100%;IHC检测HER-2(2+)的标本,FISH和q PCR检测结果之间k=0.731(P<0.001),二者一致性强;IHC检测HER-2(3+)的标本,FISH与q PCR检测结果 k=0.634(P<0.001),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IHC检测结果也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三者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反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q PCR方法简便、实用、有效,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况可与FISH法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 HER-2 IHC FISH qPCR
下载PDF
CARD11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家璧 顾文贤 +1 位作者 孙阳阳 张智弘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讨CARD11蛋白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120例IBC-N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同期60例导管内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En Vision两步法对CARD11进... 目的探讨CARD11蛋白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120例IBC-N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同期60例导管内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En Vision两步法对CARD11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CARD11表达与IBC-NST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关系。结果CARD11蛋白在IBC-NST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3%(83/120),高于导管内癌组织的40.0%(24/60)和癌旁组织的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RD11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分子分型有关(P<0.05)。CARD11阳性表达组IBC-NST患者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3.5%、60.4%、10.1%,CARD11阴性表达组分别为98.3%、70.1%、3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单因素分析显示,IBC-NST患者的PFS与肿瘤最大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和CARD11蛋白表达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CARD11蛋白表达为影响PF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CARD11蛋白在IBC-NST组织中表达升高,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阳性表达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 CARD1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lncRNA MRCCAT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翟媛媛 柴丽君 +1 位作者 梁冰 陈建中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333-4337,共5页
目的:探讨lncRNA MRCCAT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下调该基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5例,培养MCF-7细胞并分为si-MRCCAT1组、si-NC组和... 目的:探讨lncRNA MRCCAT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下调该基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5例,培养MCF-7细胞并分为si-MRCCAT1组、si-NC组和空白组,分别转染MRCCAT1干扰序列、阴性对照序列和不作任何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术检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以及细胞中MRCCAT1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RCCAT1表达量为2.42±0.17,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0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组织中MRCCAT1表达量与PR、HER-2、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i-MRCCAT1组细胞中MRCCAT1表达量低于si-NC组和空白组(P<0.05),si-MRCCAT1组24、48、72和96 h时细胞吸光度A值、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低于si-NC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RCCAT1基因表达升高,且与恶性进展病理指标有关,干扰MCF-7细胞中MRCCAT1基因的表达可降低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 转移性肾细胞癌相关转录本1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下载PDF
LncRNA-GAS5和miR-103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鄢传经 蒋安科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7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生长停滞特异性转录物5(GAS5)与微小RNA(miR)-103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2例浸润性乳腺癌经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RT-PCR)测定Ln...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生长停滞特异性转录物5(GAS5)与微小RNA(miR)-103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2例浸润性乳腺癌经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RT-PCR)测定LncRNA-GAS5、miRNA-103相对表达量,并收集患者病理资料,分析浸润性乳腺癌LncRNA-GAS5、miRNA-103表达与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浸润性乳腺癌癌组织LncRNAGAS5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miR-103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随临床分期的上升,LncRNA-GAS5表达降低,miR-103表达上升;伴淋巴结转移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LncRNA-GAS5表达低于未伴淋巴结转移者,miR-103高于未伴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浸润性乳腺患者癌组织LncRNA-GAS5与miR-103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LncRNA-GAS5呈低表达,miR103呈高表达,两者表达呈负相关,且均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 生长停滞特异性转录物5 微小RNA QRT-PCR
下载PDF
Menin和CyclinD1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龚静青 曹端荣 +3 位作者 邹桂华 李晓鸣 柳玉红 邱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33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Menin蛋白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生物学行为和临床分期的关系,进而探讨Menin蛋白和CyclinD1在乳腺癌的发生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Menin蛋白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生物学行为和临床分期的关系,进而探讨Menin蛋白和CyclinD1在乳腺癌的发生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1例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Menin蛋白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然后研究其相关性。结果:Menin蛋白和CyclinD1在本研究乳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9.72%(14/71)和77.46%(55/71),两者表达存在负相关(r=-0.411,P<0.05)。Menin蛋白和CyclinD1表达与乳腺癌的TNM分期有关(P<0.05),但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和肿块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Menin蛋白和CyclinD1在存在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癌组织中,前者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后者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Menin蛋白和CyclinD1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Menin蛋白的失活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CyclinD1基因的过度表达也与乳腺癌的发生及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 MENIN 细胞周期素D1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晓云 张瑾晖 +3 位作者 孙蕾 冯晓蕾 井佳瑜 周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9-712,共4页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IBC-NST患者101例,分为Ki-67高表达(70例)和Ki-67低表达(31例)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等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IBC-NST患者101例,分为Ki-67高表达(70例)和Ki-67低表达(31例)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等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及Kruskal-Wallis H检验方法,超声诊断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的比较采用灵敏度、特异度等相关值计算,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不同的Ki-67表达分组中,肿块直径大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情况在Ki-67表达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直经≥2 cm(58.57%)、组织学分级Ⅲ级(32.86%)、临床分期Ⅲ期(34.29%)及Ⅳ期(5.71%)的表达阳性率在Ki-67高表达组中较高;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高表达呈正相关(r=0.393,P<0.05)。结论IBC-NST病例中,肿块直经≥2 cm、组织学分级Ⅲ级、临床分期Ⅲ期及Ⅳ期与Ki-67高表达有相关性,患者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高表达呈正相关,为IBC-NST增殖评估和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声像图特征 KI-67基因
下载PDF
孕激素抗体EP2、SP2、1E2、16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3
18
作者 黎三艳 郑眉嵩 +3 位作者 陈余鹏 张声 周先荣 陈林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评估4种孕激素(progesterone receptor,PR)抗体(EP2、SP2、1E2、16)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non-specific invasive breast cancers,NSIBCs)组织中的表达,为PR判读及NSIBCs患者治疗筛选出最佳抗体。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5例NSI... 目的评估4种孕激素(progesterone receptor,PR)抗体(EP2、SP2、1E2、16)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non-specific invasive breast cancers,NSIBCs)组织中的表达,为PR判读及NSIBCs患者治疗筛选出最佳抗体。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5例NSIBCs组织芯片中4种PR抗体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与雌激素(estrogen receptor,ER)抗体表达构成比、着色细胞百分比、染色强度、Allred score(A-score)评分及4个抗体一致性等指标。结果195例NSIBCs中4种PR抗体与ER的构成比(ER±/PR±)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考虑ER表达,4种PR抗体同时阳性或阴性(PR+/-)NSIBCs比例较高(81.54%~90.77%),且相互的一致性较好(κ值为0.634~0.804)。进一步分析4种PR抗体的肿瘤细胞平均着色细胞数、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比评分、平均染色强度、平均A-score等指标,显示1E2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其他3种抗体(P<0.05),而EP2、SP2、16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IBCs中1E2着色阳性率及强度等均高于EP2、SP2、RP16,是较理想的PR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孕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下载PDF
Ki67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靳娟 谭宏强 +2 位作者 何蕾蕾 蔡媛 米小轶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9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Ki67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36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Ki67表达与临... 目的探讨Ki67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36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 Ki67高表达与患者年龄、ER、PR呈负相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HER2表达呈正相关(P<0.05)。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Ki67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Ki67可以为临床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 KI67 ER PR
下载PDF
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与伴有髓样特征乳腺癌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凌燕 周旭 王瑞肖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12期1399-1403,共5页
目的观察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invasive cancinoma of no specific type,TNBIC-NST)与伴有髓样特征乳腺癌(medullary breast carcinoma,MBC)在临床病理和超声中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乳腺TNBIC-NST... 目的观察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invasive cancinoma of no specific type,TNBIC-NST)与伴有髓样特征乳腺癌(medullary breast carcinoma,MBC)在临床病理和超声中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乳腺TNBIC-NST与29例MBC的临床病理特点,超声表现(肿块大小、与皮肤关系、边界、钙化、液性回声等),癌组织中CK5/6、EGFR、AR、TOPOⅡ、GST、P170和Ki67免疫组化表达特点。结果乳腺TNBICNST与MBC临床病理特征基本相同,除MBC的核分裂数(>10个/10HPF)比例(75.86%)高于TNBIC-NST外(42.59%)(P<0.05),在年龄、癌灶位置、大小、癌细胞核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结果示,与乳腺TNBIC-NST比较,乳腺MBC的癌灶方向与皮肤平行、边缘更加光整、边界也更清晰、未发现周围腺体结构扭曲(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K5/6、EGFR、AR、GST、P170、TOPOⅡ和Ki67的表达阳性率在乳腺TNBIC-NST和MBC的癌细胞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MBC可能比乳腺TNBIC-NST生长速度更快;超声检查对于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 伴髓样特征乳腺癌 超声检查 临床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