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Hertz非线性的法向接触力模型
1
作者 王文杰 周围 +3 位作者 何兴云 张海东 果云飞 聂松辉 《新技术新工艺》 2024年第6期48-53,共6页
基于Hertz理论建立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并结合能量法,推导了两球接触过程中最大变形量的表达式,获得了新的粘滞阻尼因子,提出一种改进的法向接触力模型。并针对该模型与几种常见的同类型法向接触力模型,实例分析了相对速度与变形量随时间... 基于Hertz理论建立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并结合能量法,推导了两球接触过程中最大变形量的表达式,获得了新的粘滞阻尼因子,提出一种改进的法向接触力模型。并针对该模型与几种常见的同类型法向接触力模型,实例分析了相对速度与变形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相同实例下不同恢复系数下法向接触力、相对速度与变形量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各模型输入与计算的恢复系数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改进的法向接触力模型在保证正确性的前提下,具有足够的精度与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tz 接触 阻尼因子 恢复系数 非线性 恢复系数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变齿厚齿轮接触应力分析
2
作者 刘永平 魏帅 +3 位作者 董长斌 魏永峭 任忠涛 李泽宇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5,共7页
为了更准确地反应变齿厚齿轮齿面真实接触应力,构建了变齿厚齿轮的齿面接触系数,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基于分形接触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建立了综合考虑齿轮齿面粗糙形貌、接触点弹性变形、材料特性等参数的变齿厚齿轮接触模型,计算... 为了更准确地反应变齿厚齿轮齿面真实接触应力,构建了变齿厚齿轮的齿面接触系数,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基于分形接触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建立了综合考虑齿轮齿面粗糙形貌、接触点弹性变形、材料特性等参数的变齿厚齿轮接触模型,计算变齿厚齿轮的接触强度,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分形理论得出齿轮啮合时载荷与面积的关系,并对4个基本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分形接触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和分析实际接触面积与载荷的关系图,验证了分形接触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有限元理论、Hertz接触理论和分形理论,对变齿厚齿轮的齿面接触强度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验证了分形接触模型计算变齿厚齿轮接触应力的正确性,该模型的建立为变齿厚齿轮的设计与强度校核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齿厚齿轮 分形理论 接触应力 hertz 接触理论
下载PDF
基于Hertz模型的海洋立管束碰撞力计算方法研究
3
作者 徐万海 李航 贺子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48-253,314,共7页
立管是海洋油气开采的关键设备之一,其在流致振动作用下,相邻立管可能会发生振动碰撞损伤。基于Hertz模型,针对不同夹角下的两根立管碰撞的碰撞力计算开展研究。借助有限元方法探讨海洋立管局部碰撞过程,立管的直径选取为工程应用较为... 立管是海洋油气开采的关键设备之一,其在流致振动作用下,相邻立管可能会发生振动碰撞损伤。基于Hertz模型,针对不同夹角下的两根立管碰撞的碰撞力计算开展研究。借助有限元方法探讨海洋立管局部碰撞过程,立管的直径选取为工程应用较为广泛的30.48 cm,截取长度基于相关碰撞参与长度来确定,径厚比范围为16~60,分别设置立管碰撞时的速度为0.25 m/s、1.5 m/s、2.4 m/s和3 m/s,分析两根立管夹角和立管径厚比等对于Hertz模型计算精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两根立管夹角越小和径厚比越小,Hertz模型得到的碰撞力误差越大;通过在Hertz模型中添加与径厚比相关的系数,对Hertz模型进行了修正,最终得到了关于立管束碰撞力的精确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管碰撞 hertz模型 有限元模拟 接触力法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整体叶盘百页轮抛光材料去除深度建模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军锋 吴晓君 +1 位作者 史耀耀 蔺小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8-676,共9页
为了揭示复杂曲面百页轮抛光的材料去除机理,假设磨粒凸出高度服从正态分布,通过Hertz接触理论得到了接触区的抛光压力分布模型,然后基于弹塑性接触理论进行单颗磨粒受力分析,结合百页轮表面磨粒凸出高度分布函数建立了磨粒切入深度模... 为了揭示复杂曲面百页轮抛光的材料去除机理,假设磨粒凸出高度服从正态分布,通过Hertz接触理论得到了接触区的抛光压力分布模型,然后基于弹塑性接触理论进行单颗磨粒受力分析,结合百页轮表面磨粒凸出高度分布函数建立了磨粒切入深度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磨粒切削沟槽形状等确定了单颗磨粒的材料去除体积,并通过沿抛光轨迹积分的方法建立了材料去除深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去除深度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最大偏差和平均偏差分别为4.85%和2.95%,验证了所建材料去除深度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叶盘 百页轮抛光 材料去除深度 hertz接触
下载PDF
大型轮轨天线座滚轮与轨道接触分析与试验研究
5
作者 张轶群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2,共6页
针对大型重载高精度轮轨天线座轨道在重载下的接触应力计算及轨道不同淬硬深度下的承载差异问题,分别采用经典Hertz理论和有限元法对冠型轮与平轨道的接触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为验证计算结果的有效性,搭建了试验测试平台,在不同加载载... 针对大型重载高精度轮轨天线座轨道在重载下的接触应力计算及轨道不同淬硬深度下的承载差异问题,分别采用经典Hertz理论和有限元法对冠型轮与平轨道的接触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为验证计算结果的有效性,搭建了试验测试平台,在不同加载载荷下对轨道不同表面淬硬深度下轮轨接触斑大小和接触面变形进行了测量,并对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静载下轮轨的承载能力、损坏形式及不同淬硬深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评估及分析,探讨了弹性接触理论与与实际加载测试结果的差异问题。相关仿真和试验方法为产品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天线座 冠型轮 接触分析 hertz接触理论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车轮踏面磨耗对齿轨列车齿轮齿条接触状态影响研究
6
作者 雷欢欢 赵家栋 +3 位作者 赵玉凯 师陆冰 李志远 岳子毫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37,共7页
针对齿轨列车车轮踏面磨耗情况下难以探究齿轮齿条接触状态规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考虑车轮踏面磨耗情况的齿轮齿条齿面接触应力计算模型。首先,分析了磨耗情况下齿轮齿条的接触关系,获得了接触应力计算关键参数随车... 针对齿轨列车车轮踏面磨耗情况下难以探究齿轮齿条接触状态规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考虑车轮踏面磨耗情况的齿轮齿条齿面接触应力计算模型。首先,分析了磨耗情况下齿轮齿条的接触关系,获得了接触应力计算关键参数随车轮磨耗的变化规律,并结合Hertz接触理论构建了考虑车轮磨耗的齿轮齿条接触应力计算模型;然后,选取某工程齿轮齿条参数进行计算,获得了磨耗周期内的齿面接触应力分布,并通过27组有限元仿真试验获得了不同磨耗量、不同接触位置的齿轮齿条接触应力数据,与上述计算模型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运用上述计算模型进一步分析了车轮磨耗影响接触应力规律的内在机制和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模型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7.71%,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车轮踏面磨耗量越大,齿轮齿条啮入点附近的接触应力越大,其影响机制是车轮磨耗导致啮入点附近驱动齿轮曲率半径急剧减小;增大初始中心距和齿条齿顶圆角影响系数,可降低车轮踏面磨耗对接触应力的影响,并可通过减小高度调整周期来优化接触状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轨列车 车轮踏面磨耗 齿轮齿条 hertz接触 齿面接触应力 理论计算
下载PDF
球笼式万向节接触应力研究
7
作者 陈小敏 夏哲帆 《汽车制造业》 2024年第2期48-51,共4页
根据球笼式万向节的工作原理和力的传递路径建立球笼式万向节的有限元模型,并用Hetrz理论与CAE仿真两种方法对钢球和内外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小转矩作用下,CAE分析结果与Hertz理论计算的结果较吻合,而随着加载... 根据球笼式万向节的工作原理和力的传递路径建立球笼式万向节的有限元模型,并用Hetrz理论与CAE仿真两种方法对钢球和内外滚道之间的接触应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小转矩作用下,CAE分析结果与Hertz理论计算的结果较吻合,而随着加载转矩的增大,两者之间的结果差异增大,为研究球笼式万向节接触应力与寿命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笼式等速万向节 hertz接触 接触应力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非理想Hertz线接触特性的圆柱滚子轴承局部故障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32
8
作者 刘静 邵毅敏 +1 位作者 秦晓猛 周俭基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97,共7页
传统方法对圆柱滚子轴承局部故障动力学的分析都是基于Hertz线接触理论,然而当轴承的滚子为凸度形状时,滚子素线不为直线,滚子与滚道之间的接触问题已经超出Hertz线接触理论的范畴。针对这个问题,以滚道表面存在局部故障的圆柱滚子轴承... 传统方法对圆柱滚子轴承局部故障动力学的分析都是基于Hertz线接触理论,然而当轴承的滚子为凸度形状时,滚子素线不为直线,滚子与滚道之间的接触问题已经超出Hertz线接触理论的范畴。针对这个问题,以滚道表面存在局部故障的圆柱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提出考虑滚动体与内外圈滚道之间非理想Hertz线接触特性和时变位移激励的圆柱滚子轴承局部故障动力学模型,研究位移激励形式和局部故障尺寸对圆柱滚子轴承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克服传统的线接触经验公式无法考虑滚子与滚道曲率的缺点,能更加准确反映圆柱滚子轴承滚道表面局部故障与滚动体接触的实际情况,为滚动轴承早期局部故障动力学分析和诊断工作提供新的计算方法和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滚子轴承 故障模型 非理想hertz线接触 时变位移激励 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法向接触刚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13
9
作者 关庆华 赵鑫 +1 位作者 温泽峰 金学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3-888,共6页
轮轨之间的弹性接触变形是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中计算轮轨力的核心,以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非线性接触刚度来描述轮轨之间的压缩量与轮轨法向力之间的关系.目前的轮轨Hertz接触刚度计算公式为经验公式,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英国铁路技术研... 轮轨之间的弹性接触变形是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中计算轮轨力的核心,以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非线性接触刚度来描述轮轨之间的压缩量与轮轨法向力之间的关系.目前的轮轨Hertz接触刚度计算公式为经验公式,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英国铁路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分锥形踏面和磨耗型踏面两种类型,局限于特定的轮径范围和钢轨廓形.基于三维弹性体Hertz接触理论,推导了满足Hertz接触条件的弹性体法向接触刚度通用计算公式,并结合轮轨几何外形特点,给出了轮轨接触斑大小及接触刚度参数的直接确定方法和数表,并以LM车轮踏面和CN60钢轨踏面匹配为例,对比分析了典型工况下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本文计算公式制定的Hertz弹性接触数表弥补了现有数表中缺乏接触刚度的不足,可直接用于弹性体接触计算;对于轮轨接触,与本文公式计算结果相比,以往经验公式中磨耗型踏面的接触常数计算结果仅在车轮名义中心圆弧与轨顶中心圆弧接触时的误差较小,约为0.40%~0.44%;其他接触位置时,经验公式计算结果与本文公式计算结果相差较大,误差范围可达−25.97%~13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tz接触 接触刚度 接触椭圆 接触数表 轮轨力
下载PDF
Hertz理论与有限元法分析轮轨接触疲劳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曹世豪 李煦 +2 位作者 张四放 文良华 江晓禹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134,共9页
采用Hertz理论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钢轨表面存在微裂纹的轮轨接触疲劳问题进行研究,在不同轴重和运行状态下,获得不同位置的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结果表明,随着轴重的增加,应力强度因子KI增加,而KII的变化趋势因车轮运行状态的... 采用Hertz理论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钢轨表面存在微裂纹的轮轨接触疲劳问题进行研究,在不同轴重和运行状态下,获得不同位置的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结果表明,随着轴重的增加,应力强度因子KI增加,而KII的变化趋势因车轮运行状态的不同而不尽相同。摩擦力的存在,使得KI、KII明显增加,且明显改变KII的变化趋势;在无摩擦力时,KII所占KI的比例约为6%,纯滚动时,KII所占KI的比例达到将近20%,全滑动时,KII所占KI的比例接近50%,因此,对钢轨进行疲劳断裂机理分析时,KII明显不可忽略。由于Hertz理论不考虑材料的塑性和轮轨间的摩擦力,使得Hertz理论分析轮轨接触疲劳时有适用范围小、计算结果偏大、误差累计等缺点,而有限元法是解决复杂轮轨接触疲劳问题更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tz理论 ANSYS 轮轨接触 疲劳裂纹 轴重 摩擦力
下载PDF
三排柱式回转支承非理想Hertz接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建有 戚晓利 童靳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8-403,共6页
传统方法对三排柱式回转支承的滚柱与滚道间的接触分析都是基于Hertz接触理论,然而滚柱与滚道的实际接触超出了Hertz接触理论的范围。针对该问题,重点研究了滚柱与滚道的非理想Hertz接触特性,得出了接触变形及接触应力沿滚柱轴向的变化... 传统方法对三排柱式回转支承的滚柱与滚道间的接触分析都是基于Hertz接触理论,然而滚柱与滚道的实际接触超出了Hertz接触理论的范围。针对该问题,重点研究了滚柱与滚道的非理想Hertz接触特性,得出了接触变形及接触应力沿滚柱轴向的变化规律。结合McEwen关于圆柱体法向接触理论,推导了滚柱与滚道接触区内部的应力场各应力分量解析表达式,并讨论了滚道失效与应力之间的关联。最后,建立了滚柱与滚道接触的3D有限元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接触区的应力分布与解析解基本吻合,结论可为三排柱式回转支承的设计与制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式回转支承 非理想hertz接触 接触应力 应力分布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齿轮接触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胡夏夏 宋斌斌 +1 位作者 戴小霞 刘晓曼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2,共4页
由于齿轮啮合过程中齿廓接触点曲率半径变化以及单双啮合交替的存在,而引起齿面载荷分布不均匀和冲击的问题,根据Hertz接触原理对接触模型和接触应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取啮合线上不同啮合点的综合曲率半径,利用包络线绘制一条连续的曲... 由于齿轮啮合过程中齿廓接触点曲率半径变化以及单双啮合交替的存在,而引起齿面载荷分布不均匀和冲击的问题,根据Hertz接触原理对接触模型和接触应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取啮合线上不同啮合点的综合曲率半径,利用包络线绘制一条连续的曲率曲线,并根据该曲线生成特征曲面;利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对齿轮接触、特征曲面与平板之间接触进行了接触应力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接触模型的接触应力分布相似度比较高,简化后的齿轮接触理论模型可为齿轮接触应力实验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tz接触原理 综合曲率半径 有限元 接触应力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转子碰摩模型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杨树华 杨积东 +1 位作者 郑铁生 张文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64,共4页
对转子系统转、定子碰摩故障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一个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转子非线性碰摩模型。通过对不同碰摩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的对比研究表明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非线性碰摩模型能更深刻地反映转、定子碰摩过程的本... 对转子系统转、定子碰摩故障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一个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转子非线性碰摩模型。通过对不同碰摩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的对比研究表明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非线性碰摩模型能更深刻地反映转、定子碰摩过程的本质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tz接触理论 转子碰摩模型 定子碰摩模型 航空发动机 碰摩故障 转速
下载PDF
基于非Hertz接触理论的连续切换轮辊子变形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超 高宏力 +2 位作者 吴向东 李世超 彭志文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5,59,共5页
介绍了一种目前广泛应用于移动机器人领域的连续切换全向轮。通过分析辊子的几何模型,建立辊子轮廓面的参数方程,并提出了两相邻辊子间间隙应满足的条件。根据全向轮与地面的接触条件,提出了基于非Hertz(赫兹)接触理论分析轮缘处辊子与... 介绍了一种目前广泛应用于移动机器人领域的连续切换全向轮。通过分析辊子的几何模型,建立辊子轮廓面的参数方程,并提出了两相邻辊子间间隙应满足的条件。根据全向轮与地面的接触条件,提出了基于非Hertz(赫兹)接触理论分析轮缘处辊子与地面接触的变形情况,并将结果与ANSYS有限元方法对辊子接触变形进行对比验证。为此类连续切换轮的结构分析及减小振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切换轮 辊子表面参数方程 hertz接触 接触变形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的滚珠直线导轨副接触刚度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民 乐兵兵 裴二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28-1132,1150,共6页
为建立滚珠直线导轨副接触刚度模型,基于Hertz接触理论对滚珠和滚道的接触面进行了力学与变形分析.考虑了承载前后滚珠接触角的变化,得到了单个滚珠所受接触力与弹性变形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整个导轨所受外载荷同弹性变形的关系.... 为建立滚珠直线导轨副接触刚度模型,基于Hertz接触理论对滚珠和滚道的接触面进行了力学与变形分析.考虑了承载前后滚珠接触角的变化,得到了单个滚珠所受接触力与弹性变形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整个导轨所受外载荷同弹性变形的关系.以NSK滚珠直线导轨为研究对象,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计算了导轨在不同预紧力情况下的临界载荷,分析了外载荷在临界载荷前后导轨刚度变化情况,通过对比NSK官网相关资料验证了所建模型及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直线导轨副 hertz接触理论 接触 预紧力 临界载荷 接触刚度
下载PDF
关于Hertz点接触理论适用范围的探讨 被引量:26
16
作者 吴飞科 罗继伟 +1 位作者 张磊 王东峰 《轴承》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共3页
通过对ANSYS有限元分析解和Hertz理论解比较,可以确定ANSYS软件对接触问题分析的计算结果是能够满足需要的。通过实例分析求解,指出Hertz点接触理论的适用范围是沟曲率半径系数f≥0.54(或者密合度≤0.925 99)。
关键词 滚动轴承 hertz接触理论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刚体碰撞的Hertz接触力模型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剑锋 余涛 陈江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8-30,共3页
对以Hertz接触理论为基础的四种接触力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通过两球一次对心碰撞过程数值模拟结果来进一步说明不同接触力模型的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与纯弹性接触力模型相比,Hunt-Crossley(H-C)接触力模型、Lankarani-Nikravesh(L-N)... 对以Hertz接触理论为基础的四种接触力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通过两球一次对心碰撞过程数值模拟结果来进一步说明不同接触力模型的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与纯弹性接触力模型相比,Hunt-Crossley(H-C)接触力模型、Lankarani-Nikravesh(L-N)接触力模型以及Flores接触力模型由于考虑了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因此更加符合实际碰撞情形。此外后三种接触力模型中,H-C接触力模型和L-N接触力模型更适合用来处理大恢复系数的碰撞问题。在分析间隙机构的动力学特性时,可以为接触力模型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力模型 hertz接触理论 能量损失 多刚体碰撞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模型的柔性梁碰撞振动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金栋平 胡海岩 吴志强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8年第1期46-51,共6页
首先研究两弹性体碰撞振动中的接触力,用多项式逼近具有分数指数的Hertz模型来实现近似解析分析,然后讨论与碰撞有关的各因素对两柔性梁受迫碰撞振动的影响。当耦合模态解增加时,碰撞强度增大。
关键词 hertz接触 柔性碰撞 阻尼函数 振动分析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黑水虻幼虫碰撞恢复系数测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彭才望 周婷 +3 位作者 宋世圣 方芹 朱海英 孙松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5-134,共10页
为建立黑水虻幼虫与收集、输送、分离等机械工作部件间发生碰撞时的碰撞模型,基于黑水虻幼虫生物特性,应用Hertz弹性碰撞理论推导了黑水虻幼虫碰撞过程动力学方程,结合运动学方程原理构建了黑水虻幼虫恢复系数的测定装置并进行了黑水虻... 为建立黑水虻幼虫与收集、输送、分离等机械工作部件间发生碰撞时的碰撞模型,基于黑水虻幼虫生物特性,应用Hertz弹性碰撞理论推导了黑水虻幼虫碰撞过程动力学方程,结合运动学方程原理构建了黑水虻幼虫恢复系数的测定装置并进行了黑水虻幼虫恢复系数测定试验。试验针对第5龄期的黑水虻幼虫,采用L_(16)(4^(4)×2^(3))混合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碰撞材料、材料厚度、下落高度、碰撞角、跌落方向、含水率等因素对黑水虻幼虫恢复系数的影响,然后对碰撞材料、材料厚度、下落高度、碰撞角、跌落方向进行单因素试验,并获得了材料厚度、下落高度、碰撞角对恢复系数的影响规律与回归方程,且方程的决定系数均不小于0.9427。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黑水虻幼虫恢复系数的因素影响由大到小为:碰撞材料、下落高度、碰撞角、跌落方向、碰撞材料厚度、含水率,其中含水率对恢复系数影响不显著。单因素试验结果可得:黑水虻幼虫与Q235钢、铝合金、有机玻璃、橡胶等碰撞材料间的恢复系数依次降低,随下落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材料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恢复系数随碰撞角的增大而整体呈增大趋势,且横向跌落方向大于纵向跌落方向。该文研究结果可为黑水虻幼虫收集、输送、分离等机械相关工作部件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幼虫 恢复系数 hertz接触理论 碰撞试验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混凝土表层性能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晔 吴佳晔 黄新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1,共3页
提出了一种混凝土表层性能的检测方法,该法基于弹性动力学中的Hertz接触理论,通过安装在钢球上的加速度传感器积分求取钢球敲击混凝土构件表面时的接触时间来推算混凝土表层的弹性模量,进而评价混凝土表层的状态,并且分析了该检测方法... 提出了一种混凝土表层性能的检测方法,该法基于弹性动力学中的Hertz接触理论,通过安装在钢球上的加速度传感器积分求取钢球敲击混凝土构件表面时的接触时间来推算混凝土表层的弹性模量,进而评价混凝土表层的状态,并且分析了该检测方法测试混凝土表层的深度范围。分别在水灰比为35%、50%、75%和100%的四个混凝土试块的上表面和侧壁进行试验验证,并与室内单轴压缩试验的结果对比,试验结果证明本方法能准确地判断出不同状态混凝土构件的表层性能。若通过一定试验的标定建立弹性模量与强度的关系,则可以进一步用来推算混凝土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性能 hertz接触理论 弹性模量 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