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of Facial Exposure to Non-melanoma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 Irradiance Changes by Rotation Angles
1
作者 WANG Fang YU Jia Ming +3 位作者 YANG De Qi GAO Qian HUA Hui LIU Ya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13-127,共15页
Objective To show the distribution of facial exposure to non-melanoma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 irradiance changes by rotation angles. Methods This study selected the cheek, nose, and forehead as representative facial... Objective To show the distribution of facial exposure to non-melanoma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 irradiance changes by rotation angles. Methods This study selected the cheek, nose, and forehead as representative facial sites for UV irradiance measurements, which were performed using a rotating manikin and a spectroradiometer. The measured UV irradiance was weighted using action spectra to calculate the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 irradiances that cause non-melanoma (UVBEnon.rnel) skin cancer. The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 radiant exposure (HBEnon-mel) was calculated by summing the UVBEnon-mel data collected over the exposure period. Results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following: (1) the maximum cheek, nose and forehead exposure UVA and UVB irradiance times and solar elevation angles (SEA) differed from those of the ambient UV irradiance and were influenced by the rotation angles; (2) the UV irradiance exposure increas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cheek 〈 nose 〈 forehead; (3) the distribution of UVBEnon-mel irradiance differed from that of unweighted UV radiation (UVR) and was influenced by the rotation angles and exposure times; and (4) the maximum percentage decreases in the UVBEnon-melradiant exposure for the cheek, nose and forehead from 0° to 180° were 48.41%, 69.48% and 71.7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Rotation angles relative to the sun influence the face's exposure to non-melanoma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IAL non-melanoma Biologically effective UV Rotation angles
下载PDF
Management and Clinico-Pathologic Aspects of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of the Head and Neck: A Retrospective Institutional Based Study at the Egyptian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
作者 Ihab Samy Fayek Mohammed Ahmed Rifaat Dalia Bilal Mohammed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9年第10期846-862,共17页
Background: Reviewing and analyzing the Clinico-pathologic aspects of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of the head and neck (NMSCHN), type of management, prognostic factors,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in a period of 5 ye... Background: Reviewing and analyzing the Clinico-pathologic aspects of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of the head and neck (NMSCHN), type of management, prognostic factors,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in a period of 5 years at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Cairo University—Egypt.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wo hundred patients with NMSCHN was treated at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Cairo University—Egypt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2. The mean follow-up was 6 months (1 - 84 months). Results: 117 males and 83 females with 90% ≥ 50 years old. The scalp (27.5%), the periorbital region (13%), the cheek (12.5%) and the nose (12.5%) are the main anatomical sites affected. BCC represented 71.5% with nodular type (79%) predominance;SCC represented 21% with GII (61.1%) the commonest grade. Surgery was the main modality of treatment (93%) with local flaps only (63.9%) and primary closure (14.7%) were the main surgical options following wide local excision. Positive and close margins were detected in 23.5% of excised specimen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and pathology, treatment modality,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or safety margin status. Conclusion: NMSCHN lesions should be surgically excised in specialized high volume centers with readily available peripheral margin control and should be operated by senior experienced surge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AL CELL CARCINOM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下载PDF
局部皮下蒂皮瓣修复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及安全性
3
作者 刘珍珍 王秉林 +1 位作者 赵韶华 顾静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4期41-44,共4页
目的探究局部皮下蒂皮瓣对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患者8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缝合(n=40),观察组采用皮下蒂皮瓣修复(n=40)。对比两组患者修复疗效、... 目的探究局部皮下蒂皮瓣对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3年10月我院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患者8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缝合(n=40),观察组采用皮下蒂皮瓣修复(n=40)。对比两组患者修复疗效、治疗后满意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大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满意度为97.50%大于对照组的80.00%(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项创面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均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结论对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于一期切除术后采用皮下蒂皮瓣修复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提升患者术后愈合情况,还可以提高术后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一期切除术 皮下蒂皮瓣 修复效果
下载PDF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术后个体化放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健 蔡梅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1期31-35,39,共6页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等。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好发于面部,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会导致组织缺损,破坏面部器官功能和美观。手术后联合辅助性放射治疗可以提...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等。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好发于面部,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会导致组织缺损,破坏面部器官功能和美观。手术后联合辅助性放射治疗可以提高术后美容效果,同时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目前应用于皮肤肿瘤的放射治疗设备种类繁多,其中,新型直线加速器可以实现对辐照剂量的精确控制,针对病灶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定向辐照,在保证靶区照射剂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本文旨在介绍新型直线加速器在NMSC术后放疗的优势,综述不同类型皮肤非黑色素瘤术后放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术后放疗 直线加速器
下载PDF
GLUD1 在恶性黑色素瘤及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5
作者 刘婉雯 郭美亮 +1 位作者 庄昊俊 邓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比较谷氨酸脱氢酶1(GLUD1)在正常皮肤、光线性角化病(AK)、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基底细胞癌(BCC)、皮内痣及恶性黑色素瘤(M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SABC法)检测30例AK、30例... 目的比较谷氨酸脱氢酶1(GLUD1)在正常皮肤、光线性角化病(AK)、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基底细胞癌(BCC)、皮内痣及恶性黑色素瘤(M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SABC法)检测30例AK、30例BCC、30例cSCC与3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GLUD1的表达情况;采用相同方法比较30例皮内痣与30例MM组织标本中GLUD1的表达差异。结果GLUD1在cSCC组、BCC组和AK组中阳性细胞率分别为(40.73±3.50)%、(33.11±2.90)%和(29.68±4.08)%,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16.37±2.14)%,其中cSCC组中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AK组及BCC组。GLUD1在MM组中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皮内痣组[(48.43±4.66)%比(19.64±2.45)%]。GLUD1在正常皮肤、AK、BCC和cSCC组织中染色强阳性率分别为0.00%(0/30)、13.33%(4/30)、3.33%(1/30)和26.67%(8/30),cSCC组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D1在皮内痣组和MM组的染色强阳性率分别为0.00%(0/30)和50.0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UD1的高表达可能与AK、BCC、cSCC和MM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氢酶1 恶性黑色素瘤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下载PDF
血清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扩增伴随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作用
6
作者 刘邦卿 李剑锋 +2 位作者 刘晓辉 张劲男 胡亚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评估游离的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PNMB)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扩增伴随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耐药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5例EGFR扩增伴随突变的NSCLC患... 目的评估游离的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PNMB)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扩增伴随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耐药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5例EGFR扩增伴随突变的NSCLC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均应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作为一线治疗方案;随机选取同期体检中心67例健康人群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游离GPNMB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GPNMB表达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合临床疗效,评估其作为耐药标志物的价值。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EGFR扩增伴随突变NSCL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游离GPNM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游离GPNMB水平和EGFR-TKI的临床疗效显著相关(P=0.016),GPNMB高表达患者的耐药程度更强,PFS也更短(P=0.032)。游离GPNMB高水平(HR=4.029,95%CI:1.942~8.358,P<0.00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GFR扩增伴随突变的NSCLC患者游离GPNMB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其高表达与患者耐药程度的增强及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扩增伴随突变 耐药 预后
下载PDF
Lymph node metastasis from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7
作者 Robbie S.R.Woods Jack F.C.Woods +4 位作者 Conall W.R.Fitzgerald Ehab Alameer Joseph Lopez Bhuvanesh Singh Jatin P.Shah 《Journal of Cancer Metastasis and Treatment》 2022年第1期379-392,共14页
The management of non-melanoma skin cancers metastatic to the neck is challenging due to variability in biological behavior and patterns of regional lymphatic spread.Metastatic non-melanoma skin cancers to the parotid... The management of non-melanoma skin cancers metastatic to the neck is challenging due to variability in biological behavior and patterns of regional lymphatic spread.Metastatic non-melanoma skin cancers to the parotid and neck often behave aggressively,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local recurrence after treatment and reduced five-year survival outcomes.Patterns of lymphatic spread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seen in mucos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with higher prevalence of disease in the parotid and superficial lymphatics.These factors require that treatment is individualized to achieve optimal outcomes.Traditionally,the management of non-melanoma skin cancers metastatic to lymph nodes has involved surgical excision followed by adjuvant radiation therapy.However,novel systemic therapies are showing promising results and their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cancers is evolv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CK non-melanoma cutaneous malignancy skin neoplasms lymph nodes lymphatic metastasis
原文传递
局部皮瓣修复对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患者的修复效果及美观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周玙娇 周玲艳 +2 位作者 徐秀丽 廖建伟 张晶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3期485-487,共3页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修复对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治84例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并行一期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术后修复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予以拉拢缝合修复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修复对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治84例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并行一期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术后修复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予以拉拢缝合修复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至术后7 d。对比两组修复效果、美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美观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拉拢缝合修复,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对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患者的修复效果更佳,美观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一期切除术 局部皮瓣修复 拉拢缝合 修复效果
下载PDF
GPNMB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免疫浸润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宋世伟 李景武 +3 位作者 林韬 刘泽宇 王志强 孙卫东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探讨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PNMB)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唐山市人民医院NSCLC患者124例。收集所有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2~3 cm)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 目的探讨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PNMB)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唐山市人民医院NSCLC患者124例。收集所有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2~3 cm)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PNMB表达水平,同时检测癌组织样本中CD44、CD206、F4/80的表达情况,依据3项指标的表达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高免疫浸润组和低免疫浸润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4.5~36.0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χ^(2)检验评估NSCLC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GPNMB表达显著上调(P<0.001)。不同TNM分期的NSCLC患者之间GPNMB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性别和组织分型的NSCLC患者之间GPNMB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免疫浸润组GPNMB高表达的比例显著高于低免疫浸润组(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PNMB高表达组、中表达组、低表达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逐渐延长,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GPNMB呈高表达,且与肿瘤免疫浸润程度和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免疫浸润 预后
下载PDF
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与免疫治疗
10
作者 李阳璨(综述) 李杭焰(综述) +2 位作者 杨飞城(综述) 胡庆(综述) 李艳春(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2015-2020,共6页
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lycoprotein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GPNMB)是一种I型跨膜蛋白,多富集在癌细胞表面,在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呈高表达。GPNMB在肿瘤进展及免疫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胞外结构域与整合素相... 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lycoprotein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GPNMB)是一种I型跨膜蛋白,多富集在癌细胞表面,在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呈高表达。GPNMB在肿瘤进展及免疫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胞外结构域与整合素相互作用,能促进免疫抑制,并能促进血管生成细胞募集到肿瘤微环境,从而影响肿瘤的免疫反应,有可能可作为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下载PDF
lncRNA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宰欣雨 薛朔 王春芳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38-341,344,共5页
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成人最常见的眼部恶性肿瘤之一,侵袭性较强,其发生、发展机制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中基因异常表达起着关键作用。大量研究发现非编码RNA是基因调控的重要因子,通过影响不同的信号通路,在UM进展中发挥作用... 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成人最常见的眼部恶性肿瘤之一,侵袭性较强,其发生、发展机制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中基因异常表达起着关键作用。大量研究发现非编码RNA是基因调控的重要因子,通过影响不同的信号通路,在UM进展中发挥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没有蛋白质编码潜能的RNA,近期研究发现其在UM患者的预后预测以及开辟治疗途径等方面有非常大的潜力。本文就lncRNA的发现、形成以及近年来其在UM进展中发挥的作用及发展机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长链非编码RNA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趋化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韦家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研究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CC趋化因子配体5(CCL5)、CXC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XC趋化因子配体1(XCL1)及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 目的研究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CC趋化因子配体5(CCL5)、CXC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XC趋化因子配体1(XCL1)及CX3C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2例NMSC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21例良性皮肤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CCL5、CXCL13、XCL1及CX3CL1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NMSC发生及肿瘤类型、分期、转移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CL5、CXCL13、XCL1及CX3C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肿瘤组织CCL5、CXCL13、XCL1及CX3C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_(3)期患者血清CCL5与XC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_(2)期与T_(1)期患者,T_(2)期患者CXCL1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_(1)期患者,发生转移者血清CCL5与XC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MSC患者肿瘤组织中CCL5与CX3CL1的阳性表达率与NMSC临床分期、转移相关,T_(3)期患者肿瘤组织CCL5与CX3C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_(1)期患者,发生转移者肿瘤组织CCL5与CX3C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趋化因子CCL5与CX3CL1表达的升高与NMSC的发生、进展与转移有关,可能在促进NMS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可作为NMSC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外周血 肿瘤组织 趋化因子
下载PDF
健康教育路径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杨洪兵 王小兵 +2 位作者 万学峰 吴小花 成传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8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收治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患者160例,其中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收治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患者160例,其中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患者各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BCC对照组、BCC干预组、SCC对照组、SCC干预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宣教,比较四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知识得分、焦虑抑郁情况和住院满意度。结果BCC干预组、SCC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知识得分、焦虑和抑郁评分、住院满意度均显著高于BCC对照组、SCC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的使用有利于BCC、SCC患者掌握围手术期知识,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住院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围手术期
下载PDF
lnc⁃NEAT1通过miR⁃29c⁃3p/CSPG4信号轴调节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奇 樊鑫梅 +3 位作者 韩永红 陶娟 刘旭 刘家秀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2-501,共10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本1(long non⁃coding RNA⁃nuclear enriched abundant transcript 1,lnc⁃NEAT1)对黑色素瘤(melanoma,MM)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M细胞系(A375、A875、M14、B16)和人表皮黑色...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本1(long non⁃coding RNA⁃nuclear enriched abundant transcript 1,lnc⁃NEAT1)对黑色素瘤(melanoma,MM)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M细胞系(A375、A875、M14、B16)和人表皮黑色素细胞(HEMa⁃L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细胞中lnc⁃NEAT1、microRNA⁃29c⁃3p(miR⁃29c⁃3p)、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4(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 4,CSPG4)mRNA表达。取对数生长期B16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si⁃NC组、si⁃NEAT1组、si⁃NEAT1+inhibitor⁃NC组、si⁃NEAT1+miR⁃29c⁃3p inhibitor组,用Lipofectamine 3000将相应质粒转染到细胞中。RT⁃qPCR检测转染效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CSPG4及增殖、迁移与侵袭相关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29c⁃3p与lnc⁃NEAT1、CSPG4的靶向关系。裸鼠移植瘤实验探究lnc⁃NEAT1敲低对MM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MM细胞系中lnc⁃NEAT1和CSPG4 mRNA水平显著高于HEMa⁃LP细胞,miR⁃29c⁃3p水平显著低于HEMa⁃LP细胞(P均<0.05)。敲低lnc⁃NEAT1可显著升高miR⁃29c⁃3p表达,降低CSPG4 mRNA和蛋白水平,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降低Ki⁃67、N⁃cadherin与Vimentin蛋白水平,升高E⁃cadherin蛋白水平(P均<0.05);下调miR⁃29c⁃3p表达可显著升高CSPG4 mRNA和蛋白水平,减弱lnc⁃NEAT1敲低对MM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29c⁃3p mimic后,细胞中NEAT1⁃WT和CSPG4⁃WT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敲低lnc⁃NEAT1可显著抑制体内移植瘤生长,而抑制miR⁃29c⁃3p可显著减弱lnc⁃NEAT1敲低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P均<0.05)。结论:lnc⁃NEAT1可能通过调节miR⁃29c⁃3p/CSPG4轴促进MM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本1 microRNA⁃29c⁃3p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4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局部皮瓣修复鼻部非黑素瘤皮肤癌切除后缺损
15
作者 赵文斌 丛琳 +5 位作者 张琼予 李家奇 郭晴 赵悦 谢兵 郭媛媛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6期764-769,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皮瓣一期修复鼻部非黑素瘤皮肤癌切除后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鼻部非黑素瘤皮肤癌患者67例。其中基底细胞癌(BCC)58例,鳞状细胞癌(cSCC)9例,所有患者病变局限且未发现转移证据。手术切除肿瘤...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皮瓣一期修复鼻部非黑素瘤皮肤癌切除后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鼻部非黑素瘤皮肤癌患者67例。其中基底细胞癌(BCC)58例,鳞状细胞癌(cSCC)9例,所有患者病变局限且未发现转移证据。手术切除肿瘤后根据缺损的大小、形状、位置及周围皮肤情况,遵循鼻亚单位分区及美学原则,设计局部皮瓣进行一期修复。皮瓣大小为1.5 cm×1.5 cm~3.5 cm×4.0 cm,其中菱形皮瓣19例,鼻唇沟皮瓣15例,双叶皮瓣12例,V-Y皮瓣11例,眉间皮瓣10例。结果67例患者中,60例皮瓣创面一期愈合,7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缺血性),经换药后愈合;皮瓣供区创面一期愈合。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肿瘤无复发。鼻部外形轮廓良好,皮瓣与周围皮肤颜色、质地匹配良好,瘢痕不明显。结论鼻部非黑素瘤皮肤癌切除后,遵循鼻美学亚单位原则,根据缺损创面的大小、位置、形状及周围皮肤情况选用合适的局部皮瓣进行修复,可以取得较好的整形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部 非黑素瘤皮肤癌 外科修复手术 局部皮瓣
下载PDF
MAGE-As蛋白及mRNA在肺癌患者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李艳勇 赵雪强 +2 位作者 陈家文 杨革 肖智宏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937-941,共5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GE)-As蛋白及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8例,同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肺癌和癌旁组织MAGE-As蛋白表达,RT...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GE)-As蛋白及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8例,同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肺癌和癌旁组织MAGE-As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肺癌和癌旁组织MAGE-As mRNA表达。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MAGE-As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43±0.101)和(0.728±0.11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肺癌组织MAGE-As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385±0.102),明显高于Ⅰ~Ⅱ期肺癌组织(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肺癌组织MAGE-As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中低分化程度肺癌组织MAGE-As mRNA相对表达量为(0.762±0.112)和(0.742±0.107),明显高于Ⅰ~Ⅱ期和高分化肺癌组织(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肺癌组织MAGE-As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MAGE-As mRNA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33个月和44个月,MAGE-As mRNA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生存率有所差异(P<0.05)。MAGE-As蛋白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GE-As蛋白及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上调,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同时MAGE-As mRNA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s 蛋白 MRNA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BANCR通过miR-145-5p/Notch2/Nur77轴调节黑色素瘤细胞干性的机制
17
作者 陈向军 于丽 +4 位作者 王星 梁俊青 吴迪 刘肇兴 刘沙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2期2048-2052,共5页
目的阐明BANCR作为竞争性内源RNA调控黑色素瘤的葡萄糖代谢和肿瘤干性的机制,为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治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取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株A375进行培养,将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无义序列)、BANCR质粒... 目的阐明BANCR作为竞争性内源RNA调控黑色素瘤的葡萄糖代谢和肿瘤干性的机制,为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治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取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株A375进行培养,将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无义序列)、BANCR质粒转染组和miR-145-5p质粒转染组。采用CCK8实验分析3组细胞增殖情况,葡萄糖检测分析试剂盒检测计算细胞葡萄糖摄取量,RT-PCR检测BANCR和miR-145-5p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otch2和Nur77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肿瘤干性标记物Sox2、OCT4、Nanog的表达水平。结果培养24、48、72 h后3组吸光度大小顺序均为miR-145-5p质粒转染组对照组>miR-145-5p质粒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815,68.452,P<0.001)。与对照组比较,miR-145-5p质粒转染组、BANCR质粒转染组Notch2、Nur77和肿瘤干性标记物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NCR调节黑色素瘤细胞干性的机制可能与miR-145-5p轴的调节有关;miR-145-5p作用于靶蛋白Notch2和Nur77,继而调控黑色素瘤细胞葡萄糖代谢,最终参与调节黑色素瘤细胞的能量代谢水平和肿瘤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葡萄糖代谢 肿瘤干性 竞争性内源RNA 长链非编码RNA
下载PDF
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局部皮瓣的修复治疗 被引量:8
18
作者 方震 陈振鹤 +1 位作者 韦喆 刘海燕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8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采用局部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76例头面部皮肤癌患者,根据患者切除术后的修复方案分为3组,分别为拉拢缝合组41例、局部皮瓣修复组81... 目的探讨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一期切除术后采用局部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76例头面部皮肤癌患者,根据患者切除术后的修复方案分为3组,分别为拉拢缝合组41例、局部皮瓣修复组81例及皮片移植组54例,对比3组患者的术后修复效果。结果拉拢缝合组愈合良好率为68.39%(28/41),局部皮瓣修复组愈合良好率为98.77%(80/81),皮片移植组愈合良好率为83.33%(45/54),局部皮瓣修复组的愈合良好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方面,局部皮瓣修复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拉拢缝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皮片移植组的满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3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均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情况。结论对头面部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患者,在一期切除术后可以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治疗方案,不仅愈合良好率高,同时患者满意度也有显著提升,术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局部皮瓣修复 手术
下载PDF
ALA-PDT联合冷冻治疗老年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和荣 蒋亚辉 邓勇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3期406-409,共4页
目的分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冷冻治疗老年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近期疗效及满意度,为治疗该病症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 目的分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冷冻治疗老年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近期疗效及满意度,为治疗该病症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00例,依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仅给予ALA-PDT治疗,观察组则行ALA-PDT配合冷冻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2组近期疗效、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治疗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观察组的近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vs 74.00%,P<0.05);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00%vs 80.0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vs 28.00%,P<0.05);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0.52±10.13)vs(59.42±8.17),P<0.05]。结论 ALA-PDT联合冷冻治疗老年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近期疗效显著,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头面部 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 癌前病变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冷冻
下载PDF
PTEN和nm23-H_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桂梅 苏宁 +2 位作者 乐美兆 张佃乾 潘素梅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 :研究 10号染色体缺失且与张力蛋白同源物磷酸脂酶 (PTEN)、nm2 3 H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70例乳腺癌组织中PTEN、nm2 3 H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乳腺增生性病变和良... 目的 :研究 10号染色体缺失且与张力蛋白同源物磷酸脂酶 (PTEN)、nm2 3 H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70例乳腺癌组织中PTEN、nm2 3 H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乳腺增生性病变和良性肿瘤组织中PTEN呈高表达 ;远处转移组PTEN高表达率低于无转移组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PTEN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类型无关 ,但在低年龄组和淋巴结转移组PTEN低表达率增高 ,有相关趋势。nm2 3 H1低表达者易发生转移复发 (P <0 0 5 )。结论 :同时检测PTEN、nm2 3 H1的蛋白表达对预测乳腺癌患者的复发和转移具有指导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乳腺癌 10号染色体缺失且与张力蛋白同源物磷酸脂酶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