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Operating Room Anesthesia and the COVID-19 Patient: Evidence Based Strategies
1
作者 Ekta Khemani James Paul Saeda S. Nair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20年第5期213-223,共11页
As non-operating room anesthesia (NORA) vastly increases, so does the complexity of both the patients and the procedures. Unfamiliar environment, remote locations, and limited access to resources are some of the many ... As non-operating room anesthesia (NORA) vastly increases, so does the complexity of both the patients and the procedures. Unfamiliar environment, remote locations, and limited access to resources are some of the many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anesthesiologist in this environment. Understanding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the room layout, machine placement and patient positioning needs advanced planning in the COVID-19 patient to determine airway management, intravenous access and overall patient safety. Communication with the proceduralist and healthcare workers (HCW) is of essence as both the procedure and anesthetic requirements may need to be altered as the case progresses. Standard monitoring guidelines should apply to all patients regardless of depth of anesthesia. The COVID-19 patient adds to these challenges. Aerosol generating medical procedures (AGMP’s) need to be identified ahead of tim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both the staff and patients. This allows for planning and preparation required for transportation of the patient to the room. HCWs may need to be identified and be available to assist with the procedure. Time should be allocated for transportation, briefing, room preparation,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needs of the staff and donning and doffing procedures as per institutional protocol. Communication means with staff outside of the room should be discussed in advance should an emergent situation arise during the procedure. Debriefing should be performed at the end of every procedure to improve patient safety and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SEDATION non-operating room anesthesia PATIENT SAFETY
下载PDF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Operating Room for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during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2
作者 Lan Xie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CAS 2022年第9期598-604,共7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operating room for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in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Methods: From June 2021 to December 2021, 7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gastric cancer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operating room for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in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Methods: From June 2021 to December 2021, 7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gastric cancer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or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providing routine nursing care in operating room)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provid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operating room) with 39 patients in each group respectively. The body temperature of the two groups during operation, during abdominal closure and after operation, the time of leaving anesthesia room, extubation, postoperative wakefulness and hospitalization,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was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body temperatu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ended to be more normal during operation, during abdominal closure and after operation (P 0.05). The time of leaving anesthesia room, extubation, postoperative wakefulness and hospitaliz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nursing work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operating room is effective for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in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which can maintain their perioperative temperature stability, promote thei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enhance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It is worth adop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SURGERY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Operating room
下载PDF
循证护理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葛蓓 叶金灵 胡敏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65-366,共2页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术患者86例,术后均进入麻醉恢复室,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和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生理...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术患者86例,术后均进入麻醉恢复室,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和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生理功能、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出室时,观察组血压、呼吸、活动力、意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3.26%(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79.07%(P <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的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恢复室
下载PDF
手术室外麻醉工作单元麻精药品同质化管理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邓曼丽 张伟丽 +3 位作者 包瑞 刘佳佳 宋玉祥 米卫东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索运用同质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麻醉工作单元麻精药品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从2021年7月开始运用同质化管理模式对手术室外麻醉工作单元麻精药品进行管理,通过制定同质化管理流程,比较和分析同质化管理模式实施后每季度麻精药品质... 目的探索运用同质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麻醉工作单元麻精药品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从2021年7月开始运用同质化管理模式对手术室外麻醉工作单元麻精药品进行管理,通过制定同质化管理流程,比较和分析同质化管理模式实施后每季度麻精药品质量管理指标的比值率。结果每季度管理指标评分均有明显提升。结论运用同质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麻醉工作单元麻精药品管理中,能有效提高麻精药品的管理质量,达到药品规范化、精细化、安全化管理的目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化管理 手术室外麻醉工作单元 麻精药品管理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骨科全麻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复苏期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葛蓓 叶金灵 胡敏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235-236,共2页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骨科全麻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复苏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126例骨科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舒适度、不良护理事件。结果 舒适护理组的生理、环境...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骨科全麻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复苏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126例骨科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舒适度、不良护理事件。结果 舒适护理组的生理、环境、心理精神、社会文化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舒适护理组的不良护理事件总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6%(P <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提高骨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恢复室复苏期舒适度,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全麻手术 麻醉恢复室 舒适护理 不良护理事件
下载PDF
麻醉复苏室低体温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6
作者 毛小燕 凌嘉发 朱晓彤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0-346,共7页
目的:分析麻醉复苏室(PACU)患者发生术后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效能。方法:便利抽样2022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期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PACU137例低体温患者为低体温组,按照术间进行倾向性匹配292例患者为非低... 目的:分析麻醉复苏室(PACU)患者发生术后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效能。方法:便利抽样2022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期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PACU137例低体温患者为低体温组,按照术间进行倾向性匹配292例患者为非低体温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CU患者发生低体温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低体温组与非低体温组患者在年龄、BMI、ASA分级、术中是否发生低体温、术中是否冲洗、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输液量、术中是否液体保温等10个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ASA分级高(OR=2.441,95%CI:1.388-4.388)、术中发生低体温(OR=30.307,95%CI:10.557-128.713)和术中有冲洗(OR=3.316,95%CI:1.785-6.283)是PACU期间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24(OR=0.387,95%CI:0.200,0.728)为独立保护因素。预测模型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46(95%CI:0.803-0.890),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拟合优度良好(χ^(2)=4.313,P=0.828);验证集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95%CI:0.696-0.857),经验证本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筛选的4项预测因素为PACU发生低体温的特异性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临床应针对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温 麻醉 麻醉后复苏室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干预价值分析
7
作者 冯小梅 崔秀宏 +1 位作者 汤冬琴 何成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7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60例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麻... 目的分析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60例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开展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在麻醉期发生躁动,对维持心率及血压平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预见性护理 妇科腹腔镜手术 麻醉苏醒期躁动 干预价值
下载PDF
舒适护理对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王燕燕 隆新冉 +1 位作者 高天勤 王树贞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7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并转入麻醉复苏室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并转入麻醉复苏室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舒适度、复苏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清醒程度、肢体活动度评分以及复苏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提高其护理满意度、舒适度以及复苏质量,降低其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复苏室 舒适护理 心理状态 满意度
下载PDF
优质护理对椎体骨折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影响
9
作者 陈丽萍 段华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69-370,共2页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椎体骨折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椎体骨折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41例,基础护理+优质护理)与对照组(41例,基础护理),比较两组负面情绪及疼痛情况...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椎体骨折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椎体骨折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41例,基础护理+优质护理)与对照组(41例,基础护理),比较两组负面情绪及疼痛情况、心率、血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优质护理组HAMD、 HAMA、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优质护理组苏醒期心率、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 <0.05)。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优质护理可改善椎体骨折术后麻醉恢复室患者负面情绪,减轻术后疼痛,避免生理、心理应激引起心率及血压波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椎体骨折 麻醉恢复室
下载PDF
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麻醉恢复室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10
作者 刘守萍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4期30-32,共3页
目的:分析导致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麻醉恢复室(PACU)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3年5—7月于青海红十字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PACU时核心温度进行分组,分为低体温组(21例)... 目的:分析导致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麻醉恢复室(PACU)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3年5—7月于青海红十字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PACU时核心温度进行分组,分为低体温组(21例)和正常体温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使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全身麻醉术后患者PACU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输液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麻醉时间≥4h、手术时间≥4h、术中输液量≥1000mL为全身麻醉术后患者PACU中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龄、麻醉时间≥4h和手术时间长、术中输液量多是导致全身麻醉术后患者PACU中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需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低体温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麻醉恢复室 低体温 护理
下载PDF
罗伊纽曼理念的手术室护理改善乳腺癌麻醉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
11
作者 黄惠娟 官莉贞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916-918,922,共4页
目的:探究在对乳腺癌麻醉患者护理时开展罗伊纽曼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对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癌手术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 目的:探究在对乳腺癌麻醉患者护理时开展罗伊纽曼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对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癌手术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手术期间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罗伊纽曼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对患者手术期间睡眠质量、应对行为以及心理弹性等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应对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D-RISC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乳腺癌麻醉患者护理时开展罗伊纽曼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可以提升患者在手术期间睡眠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以及应对行为,保障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纽曼理念 手术室护理 乳腺癌 麻醉 睡眠质量 应对行为 心理弹性 康复
下载PDF
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方 张秀萍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麻醉苏...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相关指标,EA评分及发生率、苏醒期血压、心率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恢复室(PACU)滞留时间、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A发生率(6.82%)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苏醒期心率、血压均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发生率(4.45%)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护理可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EA发生,保持患者心率、血压稳定,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护理
下载PDF
在手术室设立预麻间的实践效果研究
13
作者 李青青 吴丽 +1 位作者 徐可 徐桂萍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设立预麻间对手术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从预麻间的建立条件、工作流程及人员工作职责、实践结果等方面探索设立预麻间的效果。其中预麻间的建立条件包括预麻间人员、仪器与设备设置要求、工作制度和交接制度等方面;预...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设立预麻间对手术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从预麻间的建立条件、工作流程及人员工作职责、实践结果等方面探索设立预麻间的效果。其中预麻间的建立条件包括预麻间人员、仪器与设备设置要求、工作制度和交接制度等方面;预麻间的工作流程包括从患者接入预麻间前直至患者转出预麻间的工作流程。结果对比预麻间成立前后2个月效果,2021年7~8月共预麻患者504例,预麻操作678项,共计预麻时间16996 min,节省患者等待时间10170 min,麻醉医生及护士较前下班提前84 min。结论建立预麻间切实提高了手术运行效率,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有利于患者克服焦虑、紧张的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麻间 手术效率 实践效果
下载PDF
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病人体位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韦群梅 蒋维连 +1 位作者 李佳梅 农承鑫 《全科护理》 2024年第5期877-880,共4页
目的:在专家函询基础上构建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病人体位管理方案,并探讨其效果。方法:2021年8月—2023年8月便利抽样选取医院220例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目的:在专家函询基础上构建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病人体位管理方案,并探讨其效果。方法:2021年8月—2023年8月便利抽样选取医院220例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体位管理方案,比较两组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护士体位安置行为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体位管理方案后手术室护士体位安置行为评分为(41.23±6.87)分,高于实施前的(33.25±5.12)分(P<0.05)。结论:全身麻醉俯卧位手术病人体位管理方案可有效降低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士体位安置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全身麻醉 手术病人 手术护理 体位
下载PDF
多感官唤醒干预对全麻拔管后患者苏醒期和并发症的影响
15
作者 张梦昀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究多感官唤醒干预对全麻拔管后患者苏醒期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240例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后苏醒室(PACU)观察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语音唤醒干预;观察组予以多感官唤醒干... 目的:探究多感官唤醒干预对全麻拔管后患者苏醒期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240例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后苏醒室(PACU)观察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语音唤醒干预;观察组予以多感官唤醒干预。比较两组苏醒相关时间指标、苏醒期基础体征[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苏醒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10 min后HR、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EA)、咽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感官唤醒干预可缩短全麻拔管后患者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稳定拔管后体征,减少并减轻苏醒后并发症,提高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感官唤醒 全身麻醉 麻醉后苏醒室 并发症 麻醉护理
下载PDF
主动参与临床护理干预策略对麻醉恢复室内子宫切除术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王海燕 周丽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7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参与临床护理干预策略对麻醉恢复室内子宫切除术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南通市中医院实施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麻醉室常规护... 目的:探讨主动参与临床护理干预策略对麻醉恢复室内子宫切除术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南通市中医院实施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麻醉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主动参与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苏相关指标、术后凝血功能、手术相关指标及躁动程度(EA)。结果:观察麻醉深度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寒战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A等级优于对照组,EA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参与临床护理干预策略可提高麻醉恢复室内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恢复质量,促进患者恢复,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术后躁动,稳定生命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参与临床护理 麻醉室 子宫切除术 恢复质量
下载PDF
麻醉复苏室患者躁动的常见原因及针对性预防护理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陈素棉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0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麻醉复苏室患者躁动的常见原因及针对性预防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治疗的88例手术麻醉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对比两组静息期... 目的分析麻醉复苏室患者躁动的常见原因及针对性预防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治疗的88例手术麻醉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对比两组静息期、苏醒期的心率和血压水平以及躁动发生率及躁动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静息期,两组患者心率和血压对比无差异(P>0.05);苏醒期,观察组血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复苏室患者通过实施针对性预防护理,能有效降低躁动发生率,降低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复苏室 躁动 针对性预防护理
下载PDF
提高手术室药品间麻精药品管理质量的PDCA实践
18
作者 滕敏 安晓华 +3 位作者 刘光英 张浩 郏长建 王新 《护理学报》 2024年第14期38-42,共5页
目的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提高手术室药品间麻精药品管理质量。方法通过对2023年7-9月手术室药品间麻精药品领取时间、麻醉医师对药品间工作满意度进行现状调查,10-12月应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比较干预前后麻精药品领取时间和麻醉医师满... 目的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提高手术室药品间麻精药品管理质量。方法通过对2023年7-9月手术室药品间麻精药品领取时间、麻醉医师对药品间工作满意度进行现状调查,10-12月应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比较干预前后麻精药品领取时间和麻醉医师满意度。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麻精药品领取时间由(56.04±2.09)min缩短至(28.13±1.65)min,麻醉医师满意度由(83.47±7.34)分提高至(95.11±4.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提高了麻醉手术室医护人员麻精药品认知,加强了药品管理培训,改善了麻精药品准备不全或错误、耗时长等问题,有效缩短了麻精药品领取时间,提高了麻醉医师对药品间药品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 麻醉护理 药品管理 手术室 质量改进 PDCA
下载PDF
麻醉复苏室患者躁动原因及预见性护理的效果研究
19
作者 刘晴晴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4期77-79,共3页
目的:分析麻醉复苏室患者躁动原因及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兖州区人民医院行麻醉复苏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n=40)与研究组(n=40),常规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 目的:分析麻醉复苏室患者躁动原因及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兖州区人民医院行麻醉复苏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n=40)与研究组(n=40),常规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研究组更优(P<0.05)。研究组患者躁动评分与躁动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研究组更优(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差别较大,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麻醉复苏室患者出现躁动情况的概率相对较大,所以实行预见性护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护理人员要注重患者观察,稳定麻醉复苏期的血流动力学,有效避免发生不良事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复苏室 躁动原因 预见性护理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手术室保温护理在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20
作者 赵姣姣 刘转 霍建臻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保温护理在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58例行全身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手术室保温护理在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58例行全身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保温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肾上腺激素(AD)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CRP、AD及NE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及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APTT、TT短于对照组,FB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24 h,观察组的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保温护理应用在全身麻醉患者临床治疗中可明显减轻应激反应,维持凝血-抗凝血平衡,进而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获得显著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手术室护理 保温护理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