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imation,analysis of China's labor force 2000-08
1
作者 胡英 《China Economist》 2010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The author estimated and analyzed China's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ally active,employed and unemployed populations as well as the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io and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rates from 2000-2008... The author estimated and analyzed China's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ally active,employed and unemployed populations as well as the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io and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rates from 2000-2008 by referring to population census data and establishing estimation models 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changing trends in China's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ally active population from 2000-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ally active population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io employment RATE and UNemployment RATE
全文增补中
Robot Application and Labor Force Employment:Substitution or Complement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Data from 22 Economies
2
作者 Lilin Zheng Dongsheng Liu 《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 2023年第4期65-85,共21页
The rise of robotics has brought great uncertainty to the labor market.Based on the sectoral data from 22 economies during 2008-2019,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robot application on employment.The results show t... The rise of robotics has brought great uncertainty to the labor market.Based on the sectoral data from 22 economies during 2008-2019,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robot application on employ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on the whole,robot application will have complementary effects on labor force employment,and the grouped regression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supports this conclusion,while the effect of robot application on labor force employment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y industry.Further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egree of robot use is the key factor that determines the effect of robots on employment,and the complementary effect is dominant in economies with low degree of robot application,and the subtitution effect is dominant in economies with high degree of robot application.In addition,obvious spillover effects are observed in robotic application.On the one hand,robot application will have a forward crowdingout effect and a reverse siphon effect,which drive the labor force moving from the primary industry to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On the other hand,robot application will also have heterogeneous effects on the labor force employment of economies in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position along the value chain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effect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s(GVC).The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provide som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rational formul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ns in the context of“stabilizing employ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S labor force employment substitution effect complementary effect
原文传递
新就业形态就业规模测度研究——基于某市住户端调查及平台端大数据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成刚 王含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8,共14页
新就业形态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其就业规模和占就业人口比例一直未得到系统回答,导致相关政策出台缺乏依据。本研究构建了依托住户端调查数据和平台端大数据两个数据维度的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就业规模测度方法。在此基础... 新就业形态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其就业规模和占就业人口比例一直未得到系统回答,导致相关政策出台缺乏依据。本研究构建了依托住户端调查数据和平台端大数据两个数据维度的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就业规模测度方法。在此基础上,以W市劳动力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数据,对该市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比例和就业规模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显示,在未修正前,2023年上半年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规模达61.42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口比例为4.97%;使用职业伤害保障等数据修正后,该市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规模为100.38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口比例为8.13%。2019—2023年上半年,W市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比例不断波动。2020年初,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新就业形态就业比例出现快速下降。2023年开始,新就业形态就业比例又重新开始上升。具体类别中,用车服务、物流服务、生活服务、网络直播、中介服务等新就业形态就业比例上升;而金融服务,商品交易,承接生产订单,知识、技能、娱乐、广告等线上服务新就业形态类别比例下降。本研究构建的依托住户端调查数据和平台端大数据相结合的测度方法避免了新就业形态就业规模的低估和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劳动力调查制度 就业规模
下载PDF
ChatGPT对程序员职业的双重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唐魁玉 黄思奇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2-69,共8页
ChatGPT的诞生开启了一场波及各行业的技术革命,人工智能在机械性的工作中展示了巨大的潜能,以至于威胁到一些工作岗位的存续,也引发了各行各业和学者们的热烈讨论。软件开发者--—大众口中的程序员,正站在这场技术革命的十字路口,Chat... ChatGPT的诞生开启了一场波及各行业的技术革命,人工智能在机械性的工作中展示了巨大的潜能,以至于威胁到一些工作岗位的存续,也引发了各行各业和学者们的热烈讨论。软件开发者--—大众口中的程序员,正站在这场技术革命的十字路口,ChatGPT得天独厚的能力既完美地匹配了程序员的工作,同时也威胁到本属于人类的工作岗位。但是这些威胁并非来自技术本身,而是技术的所有者在规范不健全的当下,对他人权利的侵犯。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会夺走全部人类的工作,而是会对这些工作加以改变、改善,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如何提升对这种尖端技术的监管能力,如何在发展技术的同时保障人们的权利,将是决定人工智能未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程序员 就业 失业:劳动力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对劳动力市场就业风险的影响
5
作者 张顺 吕风光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6,共13页
企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微观形态,对劳动力市场将产生深刻影响。在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探讨企业数字化如何影响就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劳动力需求弹性衡量劳动力市场就业风险,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 企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微观形态,对劳动力市场将产生深刻影响。在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探讨企业数字化如何影响就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劳动力需求弹性衡量劳动力市场就业风险,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企业数字化对就业风险的影响,发现企业数字化能够降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风险,总体上具有积极的就业效应。从作用机制来看,企业数字化通过生产力机制与资源机制对劳动力市场就业风险产生影响,前者表现为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后者表现为融资效应,其中替代效应深化就业风险,而规模效应与融资效应缓解就业风险。实证结果表明,生产力机制的规模效应与资源机制的融资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这两个效应均显著存在。在数字经济所催生的企业数字化过程中,借助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发展,进而改善经营状况,对化解劳动者就业风险,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 就业风险 劳动力需求弹性 数字经济 新质生产力 稳就业政策
下载PDF
稳定就业如何影响技能形成——基于我国企业雇佣制度的历史考察
6
作者 李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2,共12页
技能,尤其是专有技能的形成,需要个体扎根某一岗位长时间的耕耘和摸索,这就需要为劳动者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就业保障。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执行统包统配的计划式就业,企业采取劳动竞赛、厂内师徒制、技术协作等方法促进个... 技能,尤其是专有技能的形成,需要个体扎根某一岗位长时间的耕耘和摸索,这就需要为劳动者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就业保障。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执行统包统配的计划式就业,企业采取劳动竞赛、厂内师徒制、技术协作等方法促进个体的技能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公有制企业以编制制度,为部分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就业稳定的制度保障,同时进一步延续和创新了技能竞赛、基于专家工作室的师徒制、职称评定等制度促进员工的技能形成,而非公有制企业则通过签订长期合同、竞业禁止等给予雇员稳定雇佣的可信承诺,并通过强化员工忠诚教育、建立内部人才上升和流动通道、建立内部人才培养体系和劳动力市场等措施,提升员工专有技能的形成效率。本质上,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内劳动力商品化和去商品化之间的一次再平衡。企业以稳定的雇佣承诺尊重和保护劳动者作为人的特质和需求,并通过师徒传承、生涯发展、锦标赛和内培内招四大机制,发挥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这一机制还受到国家经济体制以及规范有序的行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宏观影响。未来我国的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应重点促进社会群体的稳定就业,通过积极创设稳定就业的制度环境、提升中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技能形成能力、提升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结构性与合规性,协助企业构筑健康稳定、可预期的劳资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就业 技能形成 专有技能 劳动力商品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下载PDF
“事业家庭相得益彰”——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经济脆弱性影响研究
7
作者 吕学梁 王姣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1-48,共18页
老龄化社会加剧叠加男性劳动供给缺乏弹性,女性劳动参与的边际效应增强,微观上有助于改善家庭收入结构,宏观上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研究了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老龄化社会加剧叠加男性劳动供给缺乏弹性,女性劳动参与的边际效应增强,微观上有助于改善家庭收入结构,宏观上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研究了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劳动参与会在1%水平上显著降低家庭经济脆弱性,这种影响经过内生性检验及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稳健。这是由于女性劳动参与可以增加家庭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应急储蓄以及商业医疗保险投入,从而增强家庭风险管理能力;这种影响在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健康状况较差的群体中更明显;此外,高质量就业对降低家庭经济脆弱性具有更显著效果,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结构从外部助推了这种影响。研究有助于完善家庭经济脆弱性的性别结构分析,政府应进一步保证就业市场的性别平等,这可增强家庭经济韧性,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劳动参与 家庭经济脆弱性 风险管理 高质量就业
下载PDF
税制结构变动与地区产出波动——来自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8
作者 史晓红 江泽源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6-50,78,共6页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完善税制结构体系是必要的,但幅度必须适当。检验2000—2018年我国税制结构变动与地区产出波动的影响机制以及就业结构对其的重要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以直接税占比、间接税占比、房产税占比衡量的税制结构变动...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完善税制结构体系是必要的,但幅度必须适当。检验2000—2018年我国税制结构变动与地区产出波动的影响机制以及就业结构对其的重要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以直接税占比、间接税占比、房产税占比衡量的税制结构变动会负向影响地区产出,且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有明显的差异;税制结构变动对产出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对于不同经济属性、地理区位的省份,其影响效果存在明显的不同;税制结构变动显著的通过就业渠道影响地区产出变动。在调整税制结构的过程中,政策执行者需要采取配套的就业措施,以减轻在优化税制结构过程中,提高各税种比例所造成的效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制结构变动 地区产出波动 劳动力就业结构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曹建飞 谭扬天 《商学研究》 2024年第3期96-107,共12页
提升产业链韧性是适应世界形势变化、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基础的必然举措。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抵抗能力、恢复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 提升产业链韧性是适应世界形势变化、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基础的必然举措。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抵抗能力、恢复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出产业链韧性,然后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产业链韧性,但区域间存在差异,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产业链韧性提升,对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推动市场化进程和提升劳动力就业规模对产业链韧性产生促进作用。另外,在市场化水平高和劳动力就业规模大的条件下,数字经济提升产业链韧性边际效应递增。为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应加大各类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增强产业基础能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市场化进程 劳动力就业规模 产业链韧性 中介效应
下载PDF
“社区送工”:易地搬迁弱劳动力就业扶持的实践创新 ——以广西A县Z城镇化安置社区为例
10
作者 覃志敏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就业是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易地搬迁弱劳动力长期从事农业,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缺少务工技能,无法适应城镇非农就业。为此,把农业就业作为化解城镇化安置的易地搬迁弱劳动力就业困境的突破口,论述易地搬迁弱劳动力... 就业是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易地搬迁弱劳动力长期从事农业,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缺少务工技能,无法适应城镇非农就业。为此,把农业就业作为化解城镇化安置的易地搬迁弱劳动力就业困境的突破口,论述易地搬迁弱劳动力农业就业的现实基础。基于广西A县Z城镇化安置社区案例,提出并阐述“社区送工”易地搬迁弱劳动力农业就业的运行逻辑和实践成效。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引领农业园区化发展,安置社区向农业园区组织化输送易地搬迁弱劳动力,易地搬迁弱劳动力在农业就业中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社区送工”基于市场供求关系把易地搬迁弱劳动力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劳动力需求有效衔接,既能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成果,也创新出“劳动力下乡”的城乡融合发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搬迁弱劳动力 农业就业 社区送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产业振兴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广东农村劳动力参与新就业形态的现实困境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辛夷 李建春 +1 位作者 刘春朝 苑毅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5,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新就业形态”以其容量大、灵活性强等特点,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当前我国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发挥着就业“缓冲带”以及“减压阀”的重要作用,然而新就业形态下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新就业形态”以其容量大、灵活性强等特点,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当前我国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发挥着就业“缓冲带”以及“减压阀”的重要作用,然而新就业形态下就业质量仍面临诸多“短板”,如职业保障不足、就业脆弱性突出、社会认同缺失等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新就业形态在乡村振兴中吸纳就业的作用,需要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加快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培育县域发展新动能,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政校企社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共同体,创新农村劳动力新就业形态技能培训方式和内容,开展数字化职业培训精准帮扶行动,营造更加优良的新就业形态发展的职业环境等,促进新形态就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就业形态 农村劳动力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12
作者 滕蔓洲 程开明 +1 位作者 章上峰 刘书成 《调研世界》 2024年第9期17-29,共13页
本文基于劳动力价格扭曲与错配视角,结合劳动力技能水平,测算了2007—2022年我国19个行业的劳动力错配系数。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劳动力从配置过度转为配置不足;第二产业总体上劳动力配置不足,但整体处于优化状态;第三产业则出现劳动力配... 本文基于劳动力价格扭曲与错配视角,结合劳动力技能水平,测算了2007—2022年我国19个行业的劳动力错配系数。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劳动力从配置过度转为配置不足;第二产业总体上劳动力配置不足,但整体处于优化状态;第三产业则出现劳动力配置过度与配置不足并存的现象。在2022年,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处于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状态,同时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处于劳动力严重过剩的状态。同时,若消除劳动力错配现象,我国劳动力将从相对过剩转变为相对短缺,2022年劳动力潜在就业人数为8.71亿,经济潜在总产出比2022年实际总产出高5.98%。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探究了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的现状,并为缓解劳动力就业问题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与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矛盾 劳动力价格扭曲 劳动力错配 潜在总产出 就业缺口
下载PDF
我国体育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现实困境、深层原因与未来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开娟 何劲松 +3 位作者 曾鑫峰 王函明 刘金荣 冯姝婕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0,共11页
体育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强大潜力。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面临诸多困境:体育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数量相对较少;体育服务业就业潜力尚未释放;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体育产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不足;新就业形态、新职业... 体育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强大潜力。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面临诸多困境:体育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数量相对较少;体育服务业就业潜力尚未释放;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体育产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不足;新就业形态、新职业的就业拉动效应不明显。形成以上困境的深层原因:体育产业市场主体就业创造能力相对较弱;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加剧就业结构性矛盾;对新就业形态和新职业匡扶措施不足;相关政策与服务未能充分衔接劳动力就业。为进一步激发体育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效能,未来应增强体育产业市场主体内生发展动力,强化体育产业相关人力资本投资,关注新就业形态、新职业,并健全体育产业相关就业配套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就业 劳动力 结构性矛盾 新职业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高质量充分就业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宁西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3,共10页
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着农业产业就业动能发挥不足、乡村振兴所需劳动力短缺、就业质量有... 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着农业产业就业动能发挥不足、乡村振兴所需劳动力短缺、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的现实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建议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农村就业空间、加强人力资本开发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等多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劳动力 高质量充分就业 农业农村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境及对策
15
作者 王家辉 吴正平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6期47-49,共3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探讨了城镇化推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最后从推动产业融合、开发人...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探讨了城镇化推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最后从推动产业融合、开发人力资本、拓展就业渠道等方面,就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下载PDF
数字化贸易的“稳就业”效应——来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证据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茜丹 《科技创业月刊》 2024年第3期73-81,共9页
随着经济发展和数字化的加速推进,跨境电商作为数字贸易的重要形式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我国就业市场产生深远影响。选取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2012-2021年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的设立对于企业劳动力就业规模的影响。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和数字化的加速推进,跨境电商作为数字贸易的重要形式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我国就业市场产生深远影响。选取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2012-2021年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的设立对于企业劳动力就业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的实施对企业就业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该政策通过“市场规模拓展效应”和“数字示范效应”来影响企业的劳动力就业规模;(3)不同的企业所有制性质、企业高新技术水平和城市规模下,跨境电商政策的就业规模扩大效应存在差异性。具体而言,该政策对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位于大城市的企业的就业规模扩大效应较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如何利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促进就业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 稳就业 劳动力规模 数字贸易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劳动力就业质量与共同富裕
17
作者 丁敏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2-17,共6页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采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采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推动共同富裕,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升劳动力就业质量间接赋能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地形区Ⅰ和数字经济发达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新质生产力 劳动力就业质量 中介效应
下载PDF
数字经济创新、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共同富裕
18
作者 聂贤波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0-45,共6页
将数字经济创新纳入共同富裕分析框架,选取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影响效应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地区更强。机制检验表明... 将数字经济创新纳入共同富裕分析框架,选取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影响效应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地区更强。机制检验表明,劳动力非农就业是数字经济创新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鉴于此,应以创新驱动为牵引,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非农就业为渠道,助力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因地制宜,实现数字经济统筹协调,以期更好释放数字经济创新红利,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创新 共同富裕 劳动力非农就业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营改增”对劳动力个体就业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郭界秀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以2010—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中劳动力个体为研究对象,基于“营改增”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其对劳动力个体就业的影响,以评估减税降费政策的社会福利效应,并考察其影响就业的具体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营改增... 以2010—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中劳动力个体为研究对象,基于“营改增”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其对劳动力个体就业的影响,以评估减税降费政策的社会福利效应,并考察其影响就业的具体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营改增”政策会提升试点地区劳动力个体的就业概率,机制在于优化产业结构;“营改增”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在政策实施的第二年达到峰值,之后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而逐渐减弱。异质性分析显示,“营改增”政策对劳动力个体就业的影响在不同受教育水平、性别和户籍群体间存在差异,表明精准的政策实施更有利于促进就业,优化就业结构。研究结论有助于在理论上甄别“营改增”影响就业的机理,在实践中为就业促进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改增 劳动力就业 产业结构 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老龄劳动力供给测度与再就业可行性研究:百色市实证经验
20
作者 岑指昊 《特区经济》 2024年第8期104-109,共6页
本研究系桂西劳动经济学研究系列成果之一,旨在反映边疆民族地区劳动经济新动向。研究使用了三级数据,一方面,为百色市到2030年老龄人口规模的测度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另一方面,探讨了百色市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带来的影响,同时分析... 本研究系桂西劳动经济学研究系列成果之一,旨在反映边疆民族地区劳动经济新动向。研究使用了三级数据,一方面,为百色市到2030年老龄人口规模的测度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另一方面,探讨了百色市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带来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驱动老龄人口重回社会劳动的因素,文后给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人口 再就业 银发劳动力 银发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