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creased retinal venule diameter a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for recurrent cerebrovascular events: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被引量:1
1
作者 Ying Zhao Dawei Dong +5 位作者 Ding Yan Bing Yang Weirong Gui Man Ke Anding Xu Zefeng Ta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156-1160,共5页
Microvasculature of the retina is considered an alternative marker of cerebral vascular risk in healthy populations.However,the ability of retinal vasculature changes,specifically focusing on retinal vessel diameter,t... Microvasculature of the retina is considered an alternative marker of cerebral vascular risk in healthy populations.However,the ability of retinal vasculature changes,specifically focusing on retinal vessel diameter,to predict the recurrence of cerebr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has not been determined comprehensively.While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a link between retinal vessel diameter and recurrent cerebrovascular events,they have not incorporated this information into a predictive model.Therefore,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inal vessel diameter and subsequent cerebr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dditionally,we sought to establish a predictive model by combining retinal veessel diameter with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We performed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141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All of these patients underwent digital retinal imaging within 72 hours of admission and were followed up for 3 years.We found that,after adjusting for related risk factors,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mean arteriolar diameter within 0.5-1.0 disc diameters of the disc margin(MAD_(0.5-1.0DD))of≥74.14μm and mean venular diameter within 0.5-1.0 disc diameters of the disc margin(MVD_(0.5-1.0DD))of≥83.91μm tended to experience recurrent cerebrovascular events.We established three multivariat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regression models:model 1 included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model 2 added MAD_(0.5-1.0DD)to model 1,and model 3 added MVD0.5-1.0DD to model 1.Model 3 had the greatest potential to predict subsequent cerebrovascular events,followed by model 2,and finally model 1.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mbining retinal venular or arteriolar diameter with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could improve the prediction of recurrent cerebr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nd that retinal imaging could be a useful and non-invasive method for identifying high-risk patients who require closer monitoring and more aggressive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ischemic stroke arteriolar cerebrovascular events DIAMETER digital retinal imaging MICROVASCULATURE prediction RECURRENT RETINA venular
下载PDF
衰弱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朱琳 吕逸宁 《智慧健康》 2024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讨衰弱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随访2年预后的影响,并分析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纵向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老年TIA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衰弱,按照1:1:1,选择同期入院、年龄、病史... 目的 探讨衰弱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随访2年预后的影响,并分析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纵向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老年TIA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衰弱,按照1:1:1,选择同期入院、年龄、病史匹配的患者分为衰弱前期组、衰弱组,两组各132例,另选取同期132例未伴衰弱患者纳入对照组。针对三组患者进行连续随访24个月,并以脑血管病相关事件的发生情况为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新发卒中、再发TIA、全因死亡情况等。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预后,并建立回归模型对脑血管事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衰弱组和衰弱前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22.4±2.3)个月,共有68例(17.2%)脑血管事件,包括15例(3.8%)全因死亡,33例(8.3%)再发TIA,20例(5.1%)新发卒中。就三组再发TIA率而言,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对照组分别为7.6%、4.5%、3.0%,P=0.027;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3%、15.2%、9.1%,P=0.016。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衰弱(HR=2.114,95%CI:1.128~3.962,P=0.021)和衰弱前期(HR=1.526,95%CI:1.042~2.235,P=0.030)仍然是发生脑血管事件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衰弱可显著增加老年TIA患者再发TIA的风险,且为脑血管事件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老年 脑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早期淡漠与认知和情感障碍的相关性
3
作者 高昕 杜冰滢 +3 位作者 谷正盛 孙旭 蔡晨 毕晓莹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探究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ICE)患者早期淡漠与认知和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NICE患者244例,男156例、女88例,年龄为(63.1±9.7)岁。根据入院时淡漠... 目的探究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ICE)患者早期淡漠与认知和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NICE患者244例,男156例、女88例,年龄为(63.1±9.7)岁。根据入院时淡漠评估量表-临床医师版(AES-C)评分分为淡漠组(评分≥33分,n=64)和非淡漠组(评分<33分,n=180)。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液检测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病因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型卒中,后者再进行Org 10172急性脑卒中治疗试验(TOAST)分型;使用Fazekas量表对白质损伤进行评分。于发病2周内完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听觉语词学习测验(AVLT)、数字广度测验(DST)、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ST)、数字连线测验(TMT)、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之间一般资料和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期淡漠的影响因素。结果NICE患者早期淡漠的发生率为26.2%(64/244)。与非淡漠组相比,淡漠组患者的年龄较大,而BMI和受教育年限较低(均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时首次血液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病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azekas量表评分结果提示,淡漠组患者的脑白质损伤程度明显高于非淡漠组(P=0.004)。认知功能检测结果提示,淡漠组患者认知障碍(MoCA总分<26分)发生率高于非淡漠组[46.1%(83/180)vs 59.4%(38/64),P=0.047]。淡漠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流畅性、抽象能力、延迟回忆和定向能力明显减退(均P<0.05),两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能力、注意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淡漠组PSQI、HAMA、HAMD得分高于非淡漠组,且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高于非淡漠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MD得分、年龄和TMT-A用时为NICE后早期淡漠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早期淡漠的NICE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更高,且更易出现睡眠障碍、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HAMD得分、年龄和TMT-A用时为NICE后早期淡漠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淡漠 认知障碍 睡眠障碍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名丽 陈蕊 +3 位作者 刘晓莉 季晓飞 曹华 申敬顺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79-383,共5页
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早期卒中复发风险高,抗血小板治疗是其治疗的基石。短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90 d的卒中复发风险,但仍有部分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效果不佳,其中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是导致抗血小板治疗疗效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早期卒中复发风险高,抗血小板治疗是其治疗的基石。短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90 d的卒中复发风险,但仍有部分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效果不佳,其中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是导致抗血小板治疗疗效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而言,替换为替格瑞洛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很好的选择。目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联合强化降脂治疗、抗炎治疗等或许能有更多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抗血小板治疗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对致残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网明 田荣华 崔春霞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4期407-411,共5页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对致残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小卒中患者154例,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对致残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小卒中患者154例,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观察与对照组,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 RS)、血小板参数变化、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20%(71/77)]与对照组[83.16%(64/7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2,P>0.05)。在NIHSS、m RS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全部出现下降情况,观察组[分别为(1.13±0.19)分,(1.30±0.33)分]相较于对照组[分别为(1.36±0.21)分,(1.62±0.35)分]更低(t=7.126、5.83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PV、PDW[分别为(9.15±1.26) fl、(12.14±1.63)%]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03±1.35) fl、(13.28±1.67)%],PCT[(0.35±0.06)%]高于对照组[(0.28±0.04)%](t=8.933、4.286、8.518,均P<0.05)。观察组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6.49%(5/77)、3.89%(3/77)]与对照组[分别为12.98%(10/77)、7.79%(6/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7、0.472,均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可有效改善致残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血小板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且不会增加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性缺血性小卒中 替罗非班 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复发 神经功能 血小板功能
下载PDF
脑小血管负担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复发性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江艳柳 王书培 +1 位作者 李凤 张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负担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复发性脑血管事件(recurrence cerebrovascular events,RCVEs)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负担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复发性脑血管事件(recurrence cerebrovascular events,RCVEs)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82例TIA患者病例资料,依据MRI检查计算CSVD总体负担评分,根据随访1个月内有无发生RCVEs分为RCVEs组(n=46)和未RCVEs组(n=136)。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CSVD总体负担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RCVEs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CSVD影像特征得分及总负担评分对TIA患者RCVEs的预测价值。结果RCVEs组和未RCVEs组TIA发作次数、症状持续时间、既往高血压病史、CSVD总负担评分及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A发作次数、症状持续时间、CSVD总负担评分是TIA患者发生RCVE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SVD影像特征评分及总负担评分预测TIA患者发生RCVEs的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71(95%CI:0.673~0.869,P<0.001)、0.745(95%CI:0.655~0.835,P<0.001)、0.664(95%CI:0.549~0.780,P=0.009)、0.845(95%CI:0.766~0.924,P<0.001)、0.945(95%CI:0.896~0.994,P<0.001),其中CVSD总负担评分预测的AUC最高,当最佳截断值为2分时,敏感度为86.05%,特异度为83.02%。结论CSVD总负担评分对TIA患者发生RCVEs的预测价值良好,有助于临床评估TIA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小血管病 磁共振成像 脑小血管负担评分 复发性脑血管事件 预后
下载PDF
是否伴发脑微出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后期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影响的临床分析Δ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春洁 郑海亮 李晓晴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61-2363,共3页
目的:比较是否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后期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0例,根据其是否合并CMBs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各70例... 目的:比较是否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后期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0例,根据其是否合并CMBs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各70例。两组患者随访(随访期间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和/或氯吡格雷75 mg/d)1年后,比较其再发脑梗死及脑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CMBs组再发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2.9%,非CMBs组为8.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CMBs组脑出血的发生率为10.0%,非CMBs组为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CMBs组后期脑血管事件的病死率为5.7%,非CMBs组为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8)。结论:合并CMBs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脑出血的风险增加。对于伴CMBs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时应充分权衡获益及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微出血 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衰弱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邓颖 黄山 +1 位作者 胡慧秀 孙超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衰弱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衰弱,分为衰弱前期... 目的探讨衰弱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衰弱,分为衰弱前期组(102例)、衰弱组(47例)和未合并衰弱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随访24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全因死亡、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3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脑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209例患者中,衰弱组和衰弱前期组的B型利钠肽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中共发生33例(15.8%)脑血管事件,包括5例(2.4%)全因死亡,28例(13.4%)再发。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衰弱组复发或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883,P=0.049)。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衰弱和心房颤动可能是发生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衰弱可增加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风险,且为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老年 脑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玮琪 马琳 +2 位作者 荆京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89-493,共5页
分子标记物可使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度分层、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更加精确,但不同种族人群间存在卒中发生的原因以及基因位点的差异,... 分子标记物可使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度分层、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更加精确,但不同种族人群间存在卒中发生的原因以及基因位点的差异,从而使其对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也不尽相同。由于基因类型和蛋白存在与否的不同,患者对相同药物可能存在不同的收益,所以在决定诊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新型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无需代谢、直接起效,可能为未来的精准化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分子标记物 药物基因组学 替格瑞洛 普拉格雷
下载PDF
强化降脂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蒋瑞姝 何祥盛 +1 位作者 郑文富 易坤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强化降脂方法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符合HR-NICE的TIA、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强化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组22例。2组患者均给予... 目的观察强化降脂方法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符合HR-NICE的TIA、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强化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组22例。2组患者均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d及氯吡格雷75 mg/d)21 d,而后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0.1 g/d持续治疗1年。在此基础上常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强化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d,2组均治疗1年。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2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6个月、1年时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均未发生肝功能异常、肌痛的严重并发症。2组服药6个月、1年后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强化治疗组LDL-C下降较明显,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C、TG值在治疗后6个月、1年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复发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降脂治疗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并减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降脂 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复发率
下载PDF
血府逐瘀胶囊对ICVD介入术后血栓弹力图、血管内皮功能及复发缺血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令军 王静予 +1 位作者 许乐宜 邱锋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介入术后血栓弹力图、血管内皮功能及复发性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接受治疗的162例ICVD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介入手...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介入术后血栓弹力图、血管内皮功能及复发性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接受治疗的162例ICVD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介入手术+术后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持续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参数(血凝块形成时间(R)、血凝块稳定时间(K)、血凝块最大强度(MA)、血凝块形成曲线角度(A))、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F-1)、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s-1)、可溶性P选择素(s P-selectin))水平的差异,记录复发性缺血事件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介入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R、K水平大于对照组,MA、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中EF-1、v WF、s ICAMs-1、s P-selectin水平小于对照组,NO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内,研究组患者的复发性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服药期间无一例发生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ICVD患者介入术后接受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复发性缺血事件的发生,可能是ICVD治疗的理想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府逐瘀胶囊 血栓弹力图 血管内皮功能 复发性缺血事件
下载PDF
为什么要关注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及其定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玮琪 马琳 +2 位作者 荆京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69-472,469,共4页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在我国具有庞大的人群基础。NICE人群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轻型缺血性卒中、迅速缓解且未遗留残疾的卒中。其中轻型...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在我国具有庞大的人群基础。NICE人群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轻型缺血性卒中、迅速缓解且未遗留残疾的卒中。其中轻型卒中和TIA患者在临床表现、临床预后和流行病学特征等方面均较为相似,所以建议统一进行诊疗。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人群健康素质及面临的防治任务,NICE人群是最为重要的防治对象,也是目前脑血管病的最佳防控窗口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轻型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锐利 魏晓珊 +2 位作者 田志松 乔志永 吴洋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治疗的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预后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7月遵化市人民医院和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329例HR-NICE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12个月患者的复发率,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8例)和未复... 目的探究丁苯酞治疗的老年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预后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7月遵化市人民医院和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329例HR-NICE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12个月患者的复发率,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8例)和未复发组(30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狭窄是导致丁苯酞治疗老年HR-NICE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丁苯酞治疗的老年HR-NICE患者,应加强对NLR、hs-CRP水平升高和血管狭窄者的临床观察,预防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复发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踝肱指数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从峰 魏郢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6期488-490,496,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踝肱系数(ABI)的相关性,评估ABI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用四肢同步自动测量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ABI值,根据ABI值是否正常将患者分为正常ABI组68例和低...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踝肱系数(ABI)的相关性,评估ABI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用四肢同步自动测量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ABI值,根据ABI值是否正常将患者分为正常ABI组68例和低ABI组52例。随访18月,记录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心脑血管事件与ABI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ABI组比较,低ABI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高(36.54%v.s.11.7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ABI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P=0.014)。结论:ABI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踝肱指数 心脑血管事件 预后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与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玮琪 张国军 +8 位作者 潘岳松 林金嬉 梁宪红 李上智 王伊龙 荆京 赵性泉 刘丽萍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0期1004-1010,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对无糖尿病史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患者卒中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使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对无糖尿病史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患者卒中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使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 R)指数对胰岛素抵抗进行评估。根据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使用四分位法将无糖尿病史的NICE患者分为4组。该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90 d新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利用多元Cox回归模型校正潜在协变量,评估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与卒中复发风险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不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与卒中复发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25例NICE患者。根据患者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分组,4组界值分别为Q1(HOMA-IR指数﹤1.35)、Q2(1.35≤HOMA-IR指数﹤2.17)、Q3(2.17≤HOMA-IR指数﹤3.39)及Q4(HOMAIR指数≥3.39),4组患者人数分别为585例、575例、585例及580例。90 d随访时,共出现167例卒中复发,其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为68例,阿司匹林组为99例。与Q1组(6.3%)比较,Q2组(9.2%,校正HR 1.56,95%CI 1.01~2.41,P=0.04)、Q3组(5.6%,校正HR 1.04,95%CI 0.64~1.69,P=0.89)和Q4组(7.6%,校正HR 1.35,95%CI 0.85~2.15,P=0.21)患者卒中复发风险均未明显上升。结论本研究未在NICE患者中发现胰岛素抵抗与卒中复发风险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胰岛素抵抗 预后 卒中复发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两种二级预防方案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光艳 莫晔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两种二级预防方案下的临床疗效及其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我院收治的14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均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另服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两种二级预防方案下的临床疗效及其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我院收治的14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均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另服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液黏稠度、颈动脉硬化斑块变化,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及治疗后1年两组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随访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PA)、mR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1年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二级预防方案在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中较阿司匹林单一药物方案更具优势,联合预防方案在不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情况下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颈动脉硬化斑块大小和患者预后效果,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非致残性 二级预防 疗效 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慢性肺部感染病人炎性状态变化及其对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任红军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慢性肺部感染病人炎性状态变化以及这些改变对心脑不良事件的影响,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慢性肺部感染病人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慢性肺部感染病人22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缺血性脑...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慢性肺部感染病人炎性状态变化以及这些改变对心脑不良事件的影响,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慢性肺部感染病人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慢性肺部感染病人22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224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治疗期间慢性肺部感染急性发作或合并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死亡情况及治疗前后炎性状态、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意识状态。随访1年,观察两组病人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急性肺部感染134例,死亡44例,急性肺部感染率(59.82%)及病死率(19.64%)分别高于对照组(28.13%,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ApacheⅡ、NIHSS评分及意识状态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随访期间未见失访及死亡病人,观察组脑梗死、脑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慢性肺部感染者炎性状态高于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慢性肺部感染 炎性状态 心脑不良事件
下载PDF
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对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筱雅 陈晖 王慧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5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CAT)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对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20例再发性CAT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颈动脉超声及颈部CT结果将入选患者分... 目的分析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CAT)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对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20例再发性CAT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颈动脉超声及颈部CT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伴易损斑块,40例)与对照组(非易损斑块,80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血压、颈动脉易损斑块厚度及180天内复发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hs-CRP、纤维蛋白原、Hb Alc水平及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后7、14及30天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复发率和入院后30天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重度及以上斑块患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轻、中度斑块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重度及以上斑块患者的复发率与轻、中度斑块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重度及以上斑块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轻、中度斑块患者(P<0.05)。结论再发性CAT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可较大程度地影响脑血管事件发生,临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性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易损斑块 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血脂康在预防患者TIA后发生脑梗死的作用研究
19
作者 孙晓莉 唐灵芝 +1 位作者 秦敏 武岳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血脂康在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的作用。方法前瞻性入组商洛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的TIA患者116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58例给予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血脂康在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发生脑梗死的作用。方法前瞻性入组商洛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的TIA患者116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58例给予75mg氯吡格雷,1次/d;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0.6g血脂康胶囊,2次/天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疗程结束时采集血样检查患者血脂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随访12个月,记录2组TIA后12个月内IMT、脑梗死等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T和斑块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IA后12个月,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无1例皮肤黏膜、颅内及内脏出血病例。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血脂康可有效降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血脂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预防作用
下载PDF
HR-NICE进展的影响因素及血清Hcy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张君臣 段勇 +2 位作者 余江 邓华 刘慧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1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究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进展的影响因素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2021年7月于中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48例HR-NIC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l周内出现症状加重... 目的:探究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进展的影响因素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2021年7月于中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48例HR-NIC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l周内出现症状加重或复发,NIHSS评分增加>2分;或有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周围血管事件、心血管事件等情况将其分为HR-NICE稳定组(n=182)及HR-NICE进展组(n=66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验指标,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Hcy对HR-NICE患者早期进展风险的最佳截断值。结果: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ABCD2评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及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总胆固醇、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为HR-NICE病程进展的危险因素;Hcy评估HR-NICE进展的AUC为0.785;以>15μmol/L为截断值,Hcy鉴定HR-NICE进展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10%、65.70%。结论:Hcy为HR-NICE病程进展的危险因素,且对HR-NICE诊断及病情评估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预测价值 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