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rohn’s disease and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based on ATR-FTIR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machine learning
1
作者 Yuan-Peng Li Tian-Yu Lu +5 位作者 Fu-Rong Huang Wei-Min Zhang Zhen-Qiang Chen Pei-Wen Guang Liang-Yu Deng Xin-Hao Y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4年第10期1377-1392,共16页
BACKGROUND Crohn’s disease(CD)is often misdiagnosed as 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However,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these two diseases are dramatically different.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a method t... BACKGROUND Crohn’s disease(CD)is often misdiagnosed as 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However,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these two diseases are dramatically different.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a method to identify CD and ITB with high accuracy,specificity,and speed.AIM To develop a method to identify CD and ITB with high accuracy,specificity,and speed.METHODS A total of 72 paraffin wax-embedded tissue sections were pathologically and clinically diagnosed as CD or ITB.Paraffin wax-embedded tissue sections were attached to a metal coating and measured using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t mid-infrared wavelengths combined with XGBoost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affin wax-embedded specimens of CD and ITB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ir spectral signals at 1074 cm^(-1) and 1234 cm^(-1) bands,and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odel based on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machine learning showed accuracy,specificity,and sensitivity of 91.84%,92.59%,and 90.90%,respectively,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D and ITB.CONCLUSION Information on the mid-infrared region can reveal the different histological components of CD and ITB at the molecular level,and spectr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machine learning to establish a diagnostic model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new method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D and I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rared spectroscopy Machine learning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Crohn’s diseas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下载PDF
Novel infrared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remote sensing system to measur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汝雯 谢品华 +1 位作者 徐晋 李昂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353-359,共7页
A CO_2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system based on the algorithm of weighting function modified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WFM-DOAS) is developed for measuring CO_2 emissions from pollution sources. The ... A CO_2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system based on the algorithm of weighting function modified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WFM-DOAS) is developed for measuring CO_2 emissions from pollution sources. The system is composed of a spectrometer with band from 900 nm to 1700 nm, a telescope with a field of view of 1.12?, a silica optical fiber, an automatic position adjuster, and the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module. The performance is discussed,including the electronic noise of the charge-coupled device(CCD), the spectral shift, and detection limits. The resolution of the spectrometer is 0.4 nm, the detection limit is 8.5 × 10^(20)molecules·cm^(-2), and the relative retrieval error is < 1.5%.On May 26, 2018, a field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to measure CO_2 emissions from the Feng-tai power plant, and a two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 CO_2 from the plume was obtained. The retrieved differential slant column densities(dSCDs)of CO_2 are around 2 × 10^(21) molecules·cm^(-2) in the unpolluted areas, 5.5 × 10^(21)molecules·cm^(-2) in the plume locations most strongly affected by local CO_2 emissions, and the fitting error is less than 2 × 10^(20)molecules·cm^(-2), which proves that the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syste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response and high precision, suitable for measuring CO_2 emission from the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ghting function modified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WFM-DOAS) infrared instrument CO2 emission SOURCES
下载PDF
Thermal,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molecular modeling characterization of bone:An insight in the apatite-collagen type I interaction
3
作者 Alejandro Heredia Maria Colin-Garcia +5 位作者 Miguel A.Pena-Rico Jose Grácio Flavio F.Contreras-Torres Andrés Rodríguez-Galván Lauro Bucio Vladimir A.Basiuk 《Advances in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3年第2期215-223,共9页
An insight into the interaction of collagen type I with apatite in bone tissue was performed by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molecular modeling. Scanning electr... An insight into the interaction of collagen type I with apatite in bone tissue was performed by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molecular model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s that bone organic content incinerate gradually through the different temperatures studied. We suggest that the amide regions of the type I collagen molecule (mainly C=O groups of the peptide bonds) will be important in the control of the interactions with the apatite from bone. The amide I infrared bands of the collagen type I change when interacting to apatite, what might confirm our assumption. Bone tissue results in a loss of thermal stability compared to the collagen studied apart,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degradation and further combustion of the collagen in contact with the apatite microcrystals in bone.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bone is very distinctive. Its main typical combustion temperature is at 360°C with a shoulder at 550°C compared to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collagen, with the mean combustion peak at ca. 500°C. Our studies with molecular mechanics (MM+ force field) showed different interaction energies of the collagen-like molecule and different models of the apatite crystal planes. We used models of the apatite (100) and (001) planes;additional two planes (001) were explored with phosphate-rich and calcium-rich faces;an energetic pre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latter case. We preliminary conclude that the peptide bond of collagen type I is modified when the molecule interacts with the apatite, producing a decrease in the main peak from ca. 500°C in collagen, up to 350°C in bone. The combustion might be related to collagen type I, as the ΔH energies present only small variations between mineralized and non-mineralized samples. The data obtained here give a molecular perspective into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bone and the change in collagen properties caused by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apatite. Our study can be useful to understand the biological synthesis of minerals as well as the organic-inorganic interaction and the synthesis of apatite implant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Collagen Type I APATIT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Molecular Model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oscopy
下载PDF
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膜原辨证的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
4
作者 冯春丽 杨瑞宇 +4 位作者 郭雯钰洁 施继玲 郭宏煦 闵晓雪 殷丽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肠系膜淋巴结炎膜原辨证的红外热成像特征。方法:收集年龄在5~18岁之间被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邪入膜原组30例,邪伏膜原组30例以及同期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并对比不同证型患... 目的: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肠系膜淋巴结炎膜原辨证的红外热成像特征。方法:收集年龄在5~18岁之间被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邪入膜原组30例,邪伏膜原组30例以及同期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采集并对比不同证型患儿与健康儿前躯干、三焦、胃脘、大腹、左少腹、右少腹、肝区、神阙、气海等区域红外热图特征。结果:前躯干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邪入膜原组>邪伏膜原组>健康组,邪入膜原组躯干温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邪入膜原组,三焦皆呈热偏离,其中以下焦热偏离最多,大腹、神阙、气海为热偏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邪伏膜原组,三焦皆呈凉偏离,其中以中、下两焦凉偏离最多,大腹、气海为凉偏离,右少腹为热偏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膜原辨证的红外热像特征描述与三焦、大腹、右少腹、神阙、气海热值关系密切。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能较为客观的为膜原辨证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提供了可视化、量化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原 肠系膜淋巴结炎 红外热成像 膜原辨证
下载PDF
中红外波段差分吸收检测气体池设计与实验
5
作者 王怡 李仕春 +2 位作者 刘若彤 刘家辉 辛文辉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56-467,共12页
针对中红外波段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性能标定的问题,设计并搭建了中红外波段差分吸收检测直通型气体池,以开展大气苯系物差分吸收光谱检测实验。以中红外带间级联激光器为光源,结合带间级联激光器的发射光束参数,设计了直通型气体池的... 针对中红外波段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性能标定的问题,设计并搭建了中红外波段差分吸收检测直通型气体池,以开展大气苯系物差分吸收光谱检测实验。以中红外带间级联激光器为光源,结合带间级联激光器的发射光束参数,设计了直通型气体池的结构参数和光学参数,测试了3187.0 nm和3235.3 nm波段的气体池透光特性和密封性能,并在此基础上,以苯为例开展了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标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气体池在测试波段的透光率大于85%,100 h的负气压减少约13 kPa,差分吸收光谱检测标定实验的相关系数为0.995,完全满足中红外波段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的标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检测 差分吸收技术 直通型气体池 中红外波段 苯浓度
下载PDF
基于多判别器双流生成对抗网络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6
作者 武凌霄 康家银 +1 位作者 姬云翔 马寒雁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99-1812,共14页
针对现有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对源图像信息保留不充分的问题,改进了一种基于多判别器双流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改进的GAN融合框架包含一个生成器与四个判别器,将差分... 针对现有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对源图像信息保留不充分的问题,改进了一种基于多判别器双流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改进的GAN融合框架包含一个生成器与四个判别器,将差分图像作为辅助信息,从而进一步提升网络的融合性能。算法中的差分图像不仅被作为源图像的附加信息,引导生成器关注不同模态图像的独特信息,还被用作真实数据分布,协助差分判别器与生成器进行对抗训练。所改进网络模型中,生成器采用双编码器-单解码器结构,其中编码器旨在提取不同模态特征,主要采用密集连接结构,并结合注意力模块;解码器旨在根据联结高维特征重构出融合图像。判别器对输入图像是来自真实图像还是融合图像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对生成器进行约束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对比算法,所提算法在主观判读和客观指标评价两方面均取得了更优异的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红外图像 差分图像 生成对抗网络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阴阳应象理论的中医研究进展
7
作者 丁蕾 程熙腾 +1 位作者 叶睿 戴淑青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0期87-91,100,共6页
红外热成像作为继X线、CT、MRI、超声之后的第5大影像学检查技术,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发展迅速。中医研究者借助该技术对寒热敏感这一优势,从水火寒热的应象角度进行切入,分析了不同病症患者的阴阳应象特点,并以此分析其联合红外热成像技... 红外热成像作为继X线、CT、MRI、超声之后的第5大影像学检查技术,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发展迅速。中医研究者借助该技术对寒热敏感这一优势,从水火寒热的应象角度进行切入,分析了不同病症患者的阴阳应象特点,并以此分析其联合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干预价值。中医阴阳应象理论联合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肯定中国古代脏腑经络理论指导现代临床诊疗科学性的同时,也为中医阴阳理论提供了热代谢方面的客观参考依据。本文通过梳理近5年与红外热成像相关的研究资料,总结正常人体及各系统疾病患者体表寒热的分布特点,结合阴阳运动规律,具象中医阴阳理论,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领域的相关研究展开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技术 阴阳 寒热辨证 中医基础理论 脏腑辨证 经络辨证 六经辨证 综述
下载PDF
基于5G通信技术的变电站SF_(6)气瓶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8
作者 李愿明 唐新民 +2 位作者 蒋菠 吴伟智 李建清 《自动化仪表》 CAS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为确保变电站六氟化硫(SF_(6))气瓶智能管理的时效性和可靠性,设计基于5G通信技术的变电站SF_(6)气瓶智能管理系统。通过SF_(6)气体采集器等装置,感知并采集变电站SF_(6)气瓶的状态数据。将该数据通过由5G通信技术构建的5G传输模块,传... 为确保变电站六氟化硫(SF_(6))气瓶智能管理的时效性和可靠性,设计基于5G通信技术的变电站SF_(6)气瓶智能管理系统。通过SF_(6)气体采集器等装置,感知并采集变电站SF_(6)气瓶的状态数据。将该数据通过由5G通信技术构建的5G传输模块,传送至管理模块,并采用5G切片技术划分网络,以实现按需通信。管理模块接收经由5G传输模块传送的数据后,基于非分光红外差分检测方法,在线智能检测SF_(6)气瓶的泄漏浓度,并校核SF_(6)气体在线监测结果,以实现SF_(6)气瓶的智能管理。测试结果表明:网络传输平均速率在8~10 Gbit/s之间,极大程度接近传输速率峰值,通信的实时性良好;能够实时监测SF_(6)气瓶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精度较高,平均偏移程度低于0.035。该系统可全面呈现气体的泄漏情况,以及发生泄漏的时间和泄漏气体的浓度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六氟化硫气瓶 5G通信技术 智能管理 泄漏浓度 差分检测 气体采集器 非分光红外差分
下载PDF
氨基磺酸型两性离子化合物热力学性质研究
9
作者 青卿 刘世杰 +2 位作者 汪词明 何玉韩 罗江水 《光散射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1,共8页
选取了四种氨基磺酸型两性离子化合物:氨基磺酸(SA)、氨基甲磺酸(AMA)、牛磺酸(TAU)和3-氨基-1-丙磺酸(APA),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四种物质的两性离子结构。红外光谱中NH3+伸缩振动峰和SO3-的伸缩振动峰表明四种物质以... 选取了四种氨基磺酸型两性离子化合物:氨基磺酸(SA)、氨基甲磺酸(AMA)、牛磺酸(TAU)和3-氨基-1-丙磺酸(APA),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四种物质的两性离子结构。红外光谱中NH3+伸缩振动峰和SO3-的伸缩振动峰表明四种物质以两性离子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研究了相变温度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四种两性离子化合物都是熔融的同时伴随着分解,并且TAU的热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化合物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热力学 差示扫描量热法 恒温热重法
下载PDF
温拌阻燃沥青阻燃机理的红外和热重差热分析
10
作者 刘卫东 刘圣洁 +1 位作者 王海名 林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48,共7页
采用Sasobit温拌剂、氢氧化铝(ATH)、有机蒙脱土(OMMT)和基质沥青制备复合温拌阻燃沥青,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热重分析法(TG)和差热分析法(DSC)等微观测试方法,研究了温拌剂和阻燃剂的协调增效作用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温拌... 采用Sasobit温拌剂、氢氧化铝(ATH)、有机蒙脱土(OMMT)和基质沥青制备复合温拌阻燃沥青,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热重分析法(TG)和差热分析法(DSC)等微观测试方法,研究了温拌剂和阻燃剂的协调增效作用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温拌剂和阻燃剂对基质沥青的改性作用以物理改性为主;阻燃剂的加入使得沥青热稳定性和阻燃、抑烟能力增强,且阻燃和抑烟效果会随着复合阻燃剂掺量的增加而提升;阻燃剂在沥青表面形成隔离层,具有裹附效果,有效地降低沥青燃烧的热流率,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效果和燃烧控制效应;ATH和OMMT两种阻燃剂复配后具有协同阻燃作用,其阻燃机理主要为中断热交换阻燃机理和凝聚相阻燃机理两个方面;当复合阻燃剂掺量为8%时,沥青具有良好的阻燃和抑烟性能以及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拌阻燃沥青 阻燃机理 红外光谱分析法 热重分析法 差热分析法
下载PDF
应用于红外读出电路的LVDS接收电路设计
11
作者 于越 《红外》 CAS 2024年第3期15-22,共8页
在大规模红外读出电路中,接口电路的数据传输效率及接口数量尤为关键。传统接口电路采用并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这种方式会占用较多的芯片引脚。为了提升数据的传输效率,设计了一款用于数据接收的3通道串行低压差分信号(Low Voltage Diff... 在大规模红外读出电路中,接口电路的数据传输效率及接口数量尤为关键。传统接口电路采用并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这种方式会占用较多的芯片引脚。为了提升数据的传输效率,设计了一款用于数据接收的3通道串行低压差分信号(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LVDS)接口电路。电路采用0.18u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工艺设计。仿真结果表明,LVDS接口电路在400 MHz频率下,能够将2路接收端数据转换为8路数据并将其输出给内部数字处理单元。与传统并行接口相比,本电路节省了6个数据传输引脚,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差分信号 LVDS 红外读出电路 串并转换
下载PDF
红外热像图对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的价值
12
作者 卢桂芳 罗紫月 +4 位作者 谢志敏 徐贾英 何兆春 李霄鹏 杨科朋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747-748,共2页
目的评估红外热像图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AS患者100例,按照中医证型分组,肾虚督寒证组50例,肾虚湿热证组5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 目的评估红外热像图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AS患者100例,按照中医证型分组,肾虚督寒证组50例,肾虚湿热证组5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信息与红外热像图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虚督寒组与肾虚湿热组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中轴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督寒组的脊背部平均温度及最高温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偏低(P<0.01),而肾虚湿热组则明显偏高(P<0.05)。同时,肾虚督寒组的脊背部最高温度与周围温度的差值明显偏小(P<0.05),而肾虚湿热组温度差较对照组相仿(P>0.05)。结论红外热像图测量的脊背部温度与AS中医证型密切相关,红外热像图或对AS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具有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红外热像图 中医辨证分型
下载PDF
适配器匹配下的大规模模拟电路故障红外图像检测系统设计
13
作者 仲赞 王建锋 +1 位作者 周安仁 林文钊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为了提升模拟电路故障检测效果,精准定位确定电路故障区域,设计了适配器匹配下的大规模模拟电路故障红外图像检测系统。通过三维精密电动平台,确定大规模模拟电路的红外成像范围;通过定位标志刻画电路红外图像边缘;利用适配器统一匹配... 为了提升模拟电路故障检测效果,精准定位确定电路故障区域,设计了适配器匹配下的大规模模拟电路故障红外图像检测系统。通过三维精密电动平台,确定大规模模拟电路的红外成像范围;通过定位标志刻画电路红外图像边缘;利用适配器统一匹配待测电路输入输出接口信号;通过三维精密电动平台、定位标志与适配器,共同控制热像仪,扫描待测电路,获取电路红外图像;利用图像存储卡存储扫描获取的电路红外图像;通过红外图像预处理模块,滤波处理红外图像;大规模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模块利用互信息配准法,配准图像存储卡内的电路红外图像,通过差分检测法初步确定电路故障区域,利用热序列检测法精准检测电路故障元件;利用互联网络实现整个系统的通信。实验证明:该系统可有效采集并预处理电路红外图像,提升红外图像清晰度;该系统可有效初步确定电路故障区域,精准诊断电路故障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器 大规模 模拟电路 故障检测 红外图像 差分检测法
下载PDF
六经体质学说在慢性肝病全病程管理中的运用
14
作者 周晓玲 钟镇康 +23 位作者 税典奎 张志杰 陈峭 李灿 李泽鹏 刘静 赵正孝 晁梁 刘莹 余静芳 覃凤传 宋征福 周娅妮 张丹璇 斯韬 张悦 韦宛华 王月明 潘益巧 吴腾 周琳 朱昱豪 阮博文 刘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慢性肝病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焦点之一,具有病程长、晚期并发症多等特点,需要医者做到全病程规范化管理。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体质对于慢性肝病发生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故笔者带领团队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引入到中医体质辨识... 慢性肝病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焦点之一,具有病程长、晚期并发症多等特点,需要医者做到全病程规范化管理。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体质对于慢性肝病发生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故笔者带领团队将红外热成像技术引入到中医体质辨识当中,在中医四诊基础上形成了第五诊:人体红外热态图。从而提出“体病一体化”学术思想,并融合伤寒六经辨证、伏邪理论、中医体质学,最终形成了六经体质学说。在该学说的指导下,慢性肝病的诊治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形成了较完备的“辨病-辨质-辨证”三位一体的诊疗新模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红外热成像技术 中医体质 六经辨证 伏邪
下载PDF
融合分数阶微分与PIMP-RF算法的集成学习模型预测成熟期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5
作者 黄华 刘亚 +5 位作者 库尔班古丽·都力昆 曾繁琳 玛依热·麦麦提 阿瓦古丽·麦麦提 买地努尔汗·艾则孜 郭俊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59-3066,共8页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是反映苹果品质和成熟度的重要生理指标,能够用于苹果品质分析和成熟度预测。以新疆阿克苏冰糖心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从果实膨大定形期至完熟期,以等间隔周期3 d采摘样本,测其380~1100 nm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和SSC...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是反映苹果品质和成熟度的重要生理指标,能够用于苹果品质分析和成熟度预测。以新疆阿克苏冰糖心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从果实膨大定形期至完熟期,以等间隔周期3 d采摘样本,测其380~1100 nm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和SSC,共552个样本。然后融合分数阶微分(FD)及置换重要性-随机森林(PIMP-RF)算法,构建成熟期苹果SSC预测的集成学习模型。结果表明,基于PLS模型优选的分数阶微分阶次为0阶、0.4阶、1.1阶和1.6阶,且通过PIMP-RF算法进行特征重要性和可解释性分析结果显示,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预测成熟期苹果SSC的关键波长主要为可见光波段,这为今后研发新疆冰糖心红富士苹果的快速无损检测设备提供参考;基于分数阶微分技术和PIMP-RF算法构建的成熟期苹果SSC集成学习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其训练集的相关系数r等于0.9892,平均绝对误差MAE等于0.2412,均方根误差RMSE等于0.3091,平均绝对百分误差等于0.0183;测试集的相关系数r等于0.9038,平均绝对误差MAE等于0.5499,均方根误差RMSE等于0.7408,平均绝对百分误差等于0.0434,相比于FD0-PIMP-RF、FD0.4-PIMP-RF、FD1.1-PIMP-RF和FD1.6-PIMP-RF模型,集成学习模型为最优。故而,集成分数阶微分技术与PIMP-RF算法,结合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有效地实现成熟期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分数阶微分 置换重要性-随机森林 K近邻(KNN)回归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下载PDF
红外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快速检测降解塑料主材成分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浩 孙稚菁 +5 位作者 张彦波 王莹 路颖 桑琳 王艳色 魏志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120,共7页
对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聚碳酸丁二醇酯(PBC)、聚碳酸亚丙酯(PPC)、聚己内酯(PCL)、聚乙交酯(PGA)等8种常见的生物降解塑料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 对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聚碳酸丁二醇酯(PBC)、聚碳酸亚丙酯(PPC)、聚己内酯(PCL)、聚乙交酯(PGA)等8种常见的生物降解塑料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结果表明,8种塑料表现出不同的红外特征吸收峰,且具有不同的热力学性质,表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的差异。将红外光谱法与差示扫描量热法相结合,成功地对市场上的2种以PBAT为主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主材成分进行了鉴别。该方法具有简便、高效、准确度高的优点,将为完善生物降解塑料的快速检测标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塑料 成分检测 红外光谱 差示扫描量热 快速检测
下载PDF
普卢利沙星3种晶型的制备、表征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茵茵 张立雯 +6 位作者 刘静 陈静 周远华 许明哲 姚尚辰 王晨 张现化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研究普卢利沙星的多晶型特征,为该药晶型杂质成分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备了普卢利沙星的3种晶型(晶型Ⅰ、晶型Ⅱ和晶型Ⅲ),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拉曼光谱法对普卢利沙星3种晶型进行了表... 目的研究普卢利沙星的多晶型特征,为该药晶型杂质成分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备了普卢利沙星的3种晶型(晶型Ⅰ、晶型Ⅱ和晶型Ⅲ),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拉曼光谱法对普卢利沙星3种晶型进行了表征分析,并通过混悬实验探索3种晶型之间的转化规律及稳定性关系。结果粉末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拉曼光谱法均能有效区分普卢利沙星的3种晶型,晶型间的稳定性关系为晶型Ⅰ>晶型Ⅱ>晶型Ⅲ。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分析方法为普卢利沙星晶型控制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卢利沙星 多晶型 表征 稳定性 粉末X射线衍射法 红外光谱法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拉曼光谱法
下载PDF
中红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苯气体浓度
18
作者 段明轩 李仕春 +4 位作者 刘家辉 王怡 辛文辉 华灯鑫 高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51-3359,共9页
苯作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气污染状况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红外波段通常是分子的基频指纹吸收区,已成为痕量气体检测的重要波段,而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是探测大气痕量气体的重要手段,故针对区域性苯浓度实时遥感问... 苯作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气污染状况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红外波段通常是分子的基频指纹吸收区,已成为痕量气体检测的重要波段,而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是探测大气痕量气体的重要手段,故针对区域性苯浓度实时遥感问题,提出基于中红外带间级联激光器(ICL)的探测大气苯浓度路径积分型差分吸收(IPDA)激光雷达系统。首先,在分析IPDA激光雷达的探测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了IPDA激光雷达的反演算法及其误差分析模型。其次,详细分析来自HITRAN数据库的中红外3100 cm^(-1)附近苯以及主要干扰气体(如HCl,CH_(4)和H_(2)O)的吸收光谱,结合HCl和CH_(4)着重考虑了H_(2)O对探测结果的影响,选择IPDA激光雷达的测量波长和参考波长分别为3090.89和3137.74 cm^(-1)。再次,基于两个连续波ICL,设计了探测大气苯浓度IPDA激光雷达系统,并可通过控制温度和驱动电流调谐激光器的输出波长,使其波长分别稳定在强吸收谱区和弱吸收谱区,并设计了基于中红外衍射光栅的光谱分光子系统,以实现双波长接收信号的同步探测。最后,基于标准大气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路径长度、能见度和水汽浓度情况下激光雷达的探测性能,并搭建中红外波段检测气体池开展了测试实验,以验证该IPDA激光雷达系统的可行性。仿真及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当大气能见度为5 km,水汽浓度低于0.4%时,苯的浓度路径积(CL)在0.1~24 mg·m^(-3)·km范围内探测的相对误差优于10%,而苯的CL为5 mg·m^(-3)·km时探测相对误差优于1%;初步实验测试了中外红波段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的线性相关系数R^(2)约为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激光雷达 差分吸收光谱 苯浓度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BYOL对比学习的烟叶部位识别方法
19
作者 杨德建 赵辽英 +2 位作者 郝贤伟 毕一鸣 厉小润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0,共8页
【背景和目的】烟叶部位识别对卷烟制品的配方设计与质量监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近红外光谱(NIR)分析可以实现烟叶部位的快速、无损在线识别。针对烟叶光谱特征提取困难问题,利用具有强特征提取的BYOL模型,提出NIR-BYOL烟叶部位识别方... 【背景和目的】烟叶部位识别对卷烟制品的配方设计与质量监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近红外光谱(NIR)分析可以实现烟叶部位的快速、无损在线识别。针对烟叶光谱特征提取困难问题,利用具有强特征提取的BYOL模型,提出NIR-BYOL烟叶部位识别方法。【方法】通过微分光谱融合实现数据增强,利用卷积自编码器和多层感知器实现BYOL的在线网络和目标网络,以在线网络和目标网络输出的均方误差为损失函数,通过损失最小优化的编码值,提取的特征经SVM分类识别烟叶部位信息。实验比较分析了不同数据增强方式、卷积核大小和激活函数对模型的影响。【结果】一阶微分融合和二阶微分融合的组合是最佳数据增强方法,对比学习模型最佳参数为卷积核11*1,激活函数为ELU。模型对部位的平均识别率达到91.79%。相比SVM、PCA+SVM和PLS-DA方法,NIR-BYOL模型的准确率有显著提升,分别提升了13.12%、15.79%、16.79%。【结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对比学习模型可以有效分类识别烟叶的部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学习 近红外光谱 微分光谱融合 烟叶部位识别
下载PDF
ATR-FTIR结合DSC法快速鉴别食品接触用塑料包装制品 被引量:1
20
作者 毛月红 刘建涛 张黎明 《塑料包装》 CAS 2023年第2期30-34,共5页
研究了一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结合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快速鉴别食品接触用塑料包装制品单一材质的方法。红外光谱图能准确反应塑料制品的内部结构,结合DSC曲线得出其具体成分。该方法快速、准确且几乎不破坏样品。
关键词 食品接触用塑料包装制品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