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polating Isogeometric Boundary Node Method and Isogeometric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Parameter Space 被引量:1
1
作者 Hongyin Yang Jiwei Zhong +2 位作者 Ying Wang Xingquan Chen Xiaoya Bian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0年第9期807-824,共18页
In this paper,general interpolating isogeometric boundary node method(IIBNM)and isogeometric boundary element method(IBEM)based on parameter space are proposed for 2D elasticity problems.In both methods,the integral c... In this paper,general interpolating isogeometric boundary node method(IIBNM)and isogeometric boundary element method(IBEM)based on parameter space are proposed for 2D elasticity problems.In both methods,the integral cells and elements are defined in parameter space,which can reproduce the geometry exactly at all the stages.In IIBNM,the improved interpolating moving leastsquare method(IIMLS)is applied for field approximation and the shape functions have the delta function property.The Lagrangian basis functions are used for field approximation in IBEM.Thus,the boundary conditions can be imposed directly in both methods.The shape functions are defined in 1D parameter space and no curve length needs to be computed.Besides,most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singular integrals in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can be applied in IIBNM and IBEM directly.Numerical exampl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polating isogeometric boundary node method isogeometric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parameter space improved interpolating moving least-square method Lagrangian basis functions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VASION OF PARAPHARYNGEAL SPACES AND THE INVOLVEMENT OF CERVICAL NODES AND POSTERIOR GROUP CRANIAL NERVES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被引量:1
2
作者 卢泰祥 张恩罴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1期65-70,共6页
Two hundred cat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admitted to this department from Feb. 1985 to May. 1988 were analysed according to the CT scanning and clinical findings of the primary lesions prior to radiotherapy... Two hundred cat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admitted to this department from Feb. 1985 to May. 1988 were analysed according to the CT scanning and clinical findings of the primary lesions prior to radiothera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volvement of parapharyngeal space was very common in NPC, about 80% (160/200 cases) ; particularly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retro-styloid spaces, about 69.5% (139/200 cases). It was proposed that patients with NPC had a high Incidence of ipsilateral cervical node metastasis. Contralateral cervical node metastasis was rare. The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node metastasto in NPC has two modes: one Is direct Infiltration of the retro-stylold space by the lesion; the other Is along the nasopharyngeal lymphatic rete. The data also showed that patients with NPC who presented symptoms of Ⅸ- Ⅲ cranial nerve paralyses always had ipsilateral or bilateral retro- styloid space Infilt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VASION OF PARAPHARYNGEAL SPACES AND THE INVOLVEMENT OF CERVICAL nodeS AND POSTERIOR GROUP CRANIAL NERVES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line
下载PDF
Shift control method for the local time at descendi ngnode based on sun-synchronous orbit satellite 被引量:5
3
作者 Yang Yong'an Feng Zuren +1 位作者 Sun Linyan Tan We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1期141-145,共5页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hift factors of the descending node local time for sun-synchronous satellites and proposes a shift control method to keep the local time shift within an allowance range. It is found that th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hift factors of the descending node local time for sun-synchronous satellites and proposes a shift control method to keep the local time shift within an allowance range. It is found that the satellite orbit design and the orbit injection deviation are the causes for the initial shift velocity, whereas the atmospheric drag and the sun gravitational perturbation produce the shift acceleration. To deal with these shift factors, a shift control method is put forward, through such methods as orbit variation design, orbit altitude, and inclination keeping control.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have 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control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 engineering sun-synchronous orbit satellite local time of descending node drift control method.
下载PDF
RESEARCH ON IMAGO SPACE OF VALLEY CITY——A Case Study of Lanzhou City 被引量:2
4
作者 MENGCai-hong YANGYong-chun ZHANGCong-gu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Currently domestic researches on urban imago space concentrate in a few cities that lie in the advanced region, such as Beijing, Guangzhou, Wuhan, etc., but in so far as those cities that lie in the northwest inland r... Currently domestic researches on urban imago space concentrate in a few cities that lie in the advanced region, such as Beijing, Guangzhou, Wuhan, etc., but in so far as those cities that lie in the northwest inland region, the research of this aspect is still few. In order to supplement a special example to the urban imago space theory and to validate former theory,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Lanzhou urban imago space. During the course of researching, authors adopted some investigating methods, such as visiting on the spot, photograph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sketch map identification method etc. Using investigated data, this paper made an elementary research on urban imago space of Lanzhou, which is a typical valley city in the western China. The result of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urban imago space of Lanzhou takes Xiguan Cross as its center (Lanzhou involves four districts of Chengguan, Qilihe, Anning and Xigu). In the process of recognition of urban imago space,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and mountains beside the city are the dominant factors and the main nodes of cognition. So the urban imago space of Lanzhou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lain cities. Interviewee did well in the spatial structure map, which was made up of mountainous land, river and main trunk roads,the group structure took profound impression on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ZHOU urban imago space valley city node
下载PDF
大跨度装配式单层网壳十字形半刚性螺栓连接节点抗弯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爱林 罗兵 姜子钦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3-1284,共12页
装配式连接节点是大跨度装配式单层空间网壳结构体系的关键。提出一种适用于大跨度单层网壳结构的十字形板装配式节点。该节点由圆钢管、十字形钢板、角钢、矩形连接盖板、圆盖板和高强螺栓组成,其中圆钢管、盖板、十字形钢板在工厂焊接... 装配式连接节点是大跨度装配式单层空间网壳结构体系的关键。提出一种适用于大跨度单层网壳结构的十字形板装配式节点。该节点由圆钢管、十字形钢板、角钢、矩形连接盖板、圆盖板和高强螺栓组成,其中圆钢管、盖板、十字形钢板在工厂焊接,现场将十字形板和角钢、矩形盖板用高强螺栓连接。该节点通过设置角钢、矩形连接盖板和十字形钢板螺栓连接,在节点受到弯曲荷载时,角钢和矩形连接盖板可以首先承受弯曲荷载,从而减少节点内侧的十字形钢板塑性损伤,并且提高节点的抗弯性能。利用有限元模拟方法,构建新型连接节点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十字形钢板和角钢厚度等变量如何影响节点在平面内外的抗弯性能。通过对各组成部分尺寸的参数化研究,得到了这些因素对所提出的连接节点平面内外抗弯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角钢与矩形盖板相连接形成的十字形节点,在抗弯刚度和承载力方面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通过调节十字形板厚度、螺栓个数、角钢和盖板厚度可调控节点的初始抗弯刚度和抗弯承载力。基于刚性节点设计方法,对该半刚性节点进行尺寸理论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保证节点弯矩设计值基本达到圆钢管的屈服弯矩,满足设计要求,提高节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单层空间网壳 十字形板螺栓装配式节点 数值模拟 抗弯性能 屈服弯矩 节点尺寸设计
下载PDF
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耦合评价方法研究
6
作者 胡琳 殷玮川 胡文虎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9-78,共10页
为研究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耦合评价方法,首先,在复杂网络理论的基础上,对交通路网进行可视化的拓扑研究,求解相应复杂网络中的重要指标;其次,研究网络中关键节点的识别方法,建立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对节点进行排序和... 为研究区域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耦合评价方法,首先,在复杂网络理论的基础上,对交通路网进行可视化的拓扑研究,求解相应复杂网络中的重要指标;其次,研究网络中关键节点的识别方法,建立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对节点进行排序和鲁棒性分析;再次,提出一种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融合熵权法将各个指标的权重求解后进行耦合协调度的计算与分析;最后,以北京市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为例进行验证分析,并从网络耦合角度提出几点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耦合后的综合协调指数T_(3)=0.6576,耦合度C_(3)∈[0.5,0.8],各系统之间处于不断磨合并趋于良性耦合的状态下;同时,耦合网络的协调度D_(3)=0.7125,说明耦合网络属于高水平耦合协调下的较为协调的阶段,还应进一步加强节点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制式轨道交通 复杂网络 耦合评价方法 关键节点 Space-L网络拓扑
下载PDF
小天体多节点着陆器强化学习任务规划方法
7
作者 路思遥 徐瑞 +4 位作者 高艾 李朝玉 王棒 朱圣英 李超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1-841,共11页
针对中国提出的小天体多节点着陆器节点运动强耦合,着陆规划过程复杂、执行易偏差、重新规划速度慢特点,提出一种多节点着陆器强化学习任务规划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状态空间规划逻辑模型描述为矩阵,利用模型矩阵将任务规划建模为马尔科... 针对中国提出的小天体多节点着陆器节点运动强耦合,着陆规划过程复杂、执行易偏差、重新规划速度慢特点,提出一种多节点着陆器强化学习任务规划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状态空间规划逻辑模型描述为矩阵,利用模型矩阵将任务规划建模为马尔科夫过程,之后通过状态哈希的广度优先搜索算法筛选随机生成状态,生成有效多节点着陆器状态空间始末状态,构建虚拟状态空间训练环境,随机切换始末状态训练强化学习智能体,提升节点的规划适应能力,实现多种条件下的任务规划。对着陆任务进行仿真,实验表明训练后智能体成功完成所有测试任务,且规划效率比POPF3规划器更高,在方案频繁调整的短序列任务上规划速度优势更大,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多节点着陆器的任务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规划 强化学习 多节点着陆器 状态空间
下载PDF
一种信标辅助的北斗伪卫星CPD定位方法
8
作者 张衡 蔚保国 潘树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5,共9页
针对北斗伪卫星信号引入室内并在小尺度空间下提供高精度定位的难题,如何在顾及网络建设成本的基础上提升小尺度空间的定位时效性和定位精度是未来室内定位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重要一环。此处充分结合室内环境下小尺度空间的空间特征,提出... 针对北斗伪卫星信号引入室内并在小尺度空间下提供高精度定位的难题,如何在顾及网络建设成本的基础上提升小尺度空间的定位时效性和定位精度是未来室内定位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重要一环。此处充分结合室内环境下小尺度空间的空间特征,提出一种室内节点信标辅助的北斗伪卫星载波相位差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将传统的大范围指纹构建问题转化为指纹节点的方式,在指纹图谱的基础上提出室内节点信标的概念,通过信标节点实现小尺度空间与周围空间的连接,并对以载噪比和载波相位为基础的信标特征谱构建与处理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室内节点信标为基础给出了基于载波相位差的位置估计过程,最后结合粒子群寻优算法提出一种顾及行人特征的位置与速度空间约束下的位置搜索算法。在真实环境下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室内节点信标的辅助在室内环境可以实现动态定位精度优于30 cm、暂停态下的定位精度优于25 cm的定位效果。正常步速运动下算法与惯性导航定位精度相当,同时相比于惯性导航方式具有更宽松的运动姿态条件。在小尺度空间下算法具有更优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伪卫星 小尺度空间 载波相位 室内节点信标 高精度定位
下载PDF
Orlicz空间中二元多项式插值的逼近
9
作者 李昕昕 吴嘎日迪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4-698,共15页
该文研究Orlicz空间中以Lissajous-Chebyshev结点为插值结点的二元多项式插值逼近问题.借助Holder不等式,光滑模等基本工具,利用Marcinkiewicz-Zygmund不等式及最佳单边逼近首先给出了Orlicz空间中高阶插值逼近的逼近度,其次研究了在不... 该文研究Orlicz空间中以Lissajous-Chebyshev结点为插值结点的二元多项式插值逼近问题.借助Holder不等式,光滑模等基本工具,利用Marcinkiewicz-Zygmund不等式及最佳单边逼近首先给出了Orlicz空间中高阶插值逼近的逼近度,其次研究了在不同情况下的二元插值逼近问题,利用光滑模,有界变差函数的总变差及最佳多项式逼近的阶给出了二元插值逼近度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值多项式 Lissajous-Chebyshev结点 加权 光滑模 ORLICZ空间
下载PDF
地铁域地下空间综合可达性测度及优化路径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10
作者 栾勇鹏 郭腾飞 +2 位作者 董蕴豪 马晨骁 彭芳乐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31,共11页
为实现地铁域地下空间在功能利用和空间可达性维度的规划优化,以青岛市地铁域地下空间为研究区域,依托POI、OSM等开放多源数据构建可达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空间句法模型、CRITIC算法对地铁域地下空间的综合可达性进行量化测度。基于节... 为实现地铁域地下空间在功能利用和空间可达性维度的规划优化,以青岛市地铁域地下空间为研究区域,依托POI、OSM等开放多源数据构建可达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空间句法模型、CRITIC算法对地铁域地下空间的综合可达性进行量化测度。基于节点-场所模型与可达性测度结果,有效识别了青岛市地铁域地下空间的失衡利用单元,并根据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地面建筑开发强度、区位交通条件3个层面的单元类别分类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优化原则及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域地下空间 综合可达性 空间句法 节点-场所模型 CRITIC算法
下载PDF
以信息为中心的天地一体化网络分域路由机制研究
11
作者 段洁 李朝江 +2 位作者 刘浩 闫子豪 程慰丹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7-858,共12页
针对现有星间路由策略难以实现天地一体化网络(space-ground integrated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SGI 2CN)中卫星拓扑高动态变化情况下多源内容高效传输的问题,提出面向多源内容的分域星间路由机制(area-divided-based inter-satel... 针对现有星间路由策略难以实现天地一体化网络(space-ground integrated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SGI 2CN)中卫星拓扑高动态变化情况下多源内容高效传输的问题,提出面向多源内容的分域星间路由机制(area-divided-based inter-satellite routing mechanism,ADISR)。根据给定区域划分原则,构建基于虚拟节点的卫星网络模型。对于域内路由,根据内容源位置和缓存更新,采用基于链路状态最短路径算法和状态更新算法实现域内动态路由;对于域间路由,通过综合考虑节点和链路状态提出基于辅助图的启发式算法实现跨域数据传输。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路由机制相比,ADISR能解决SGI 2CN中多源多路径问题,减少网络丢包率,降低内容传播时延,提高网络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为中心的天体一体化网络 分域的星间路由机制 虚拟节点 域内路由 域间路由
下载PDF
面向任务的云、边、端分布式异构资源优选技术
12
作者 李大伟 李丹 +2 位作者 刘博文 刘赛赛 王栋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8-625,共8页
聚焦未来复杂、高动态环境下异构无人系统跨域联合、超视距分布式联合等应用需求,构建包含任务要素、多智能体要素的任务空间,提出一种混合知识驱动的“云-边-端”跨层跨域任务分配和资源优选模式,分析智能体任务包构建、冲突消解等关... 聚焦未来复杂、高动态环境下异构无人系统跨域联合、超视距分布式联合等应用需求,构建包含任务要素、多智能体要素的任务空间,提出一种混合知识驱动的“云-边-端”跨层跨域任务分配和资源优选模式,分析智能体任务包构建、冲突消解等关键技术,研究特定时间窗口下的分布式任务分配效果,考虑到复杂动态对抗环境因素影响,分析面向扰动的柔性适变方法。通过结合典型空海场景对任务分配算法进行仿真,验证跨域分布式任务分配、面向扰动的适变调整等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无人系统 分布式动态任务分配 云-边-端 多智能体 任务空间 全局共识 冲突消解 柔性适变
下载PDF
从技术到“材料”——互动城市空间初探
13
作者 蔡恒屹 徐小东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虚拟网络世界的入侵削减了城市物理空间中的具身(1)体验,20世纪中后期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最先预感到“危机”,先锋建筑师也相继展开了实验,互动设计作为人与环境关系的新探索进入人们的视野。该文创新性提出将互动设计作为“材料”建构... 虚拟网络世界的入侵削减了城市物理空间中的具身(1)体验,20世纪中后期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最先预感到“危机”,先锋建筑师也相继展开了实验,互动设计作为人与环境关系的新探索进入人们的视野。该文创新性提出将互动设计作为“材料”建构城市空间的观点,将当下最新的互动素材与城市空间结合,提炼出结构、界面、节点、媒介四个可以搭载互动行为的构成要素,初步建立互动城市空间体系。探索互动设计与城市空间塑造的关系,体现了一种技术城市化而非城市技术化的思想,以期实现高质量城市环境建设的人本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 结构 界面 节点 媒介
下载PDF
基于数据与压缩率预测的空间机器人集群中心节点选择策略
14
作者 杨晅 陈宏宇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5-704,共10页
近年来,空间机器人集群方式的在轨服务技术受到各航天大国的重视。空间机器人集群对目标航天器进行在轨服务时,要将收集的目标信息传输至中枢卫星,如何均衡集群中每个节点的通信功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针对空间机器人集群与数据中... 近年来,空间机器人集群方式的在轨服务技术受到各航天大国的重视。空间机器人集群对目标航天器进行在轨服务时,要将收集的目标信息传输至中枢卫星,如何均衡集群中每个节点的通信功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针对空间机器人集群与数据中枢卫星之间的通信功率最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及其压缩率预测的空间机器人集群中心节点选择算法(DCP)。由于集群通信中的通信功耗主要与通信距离和通信时长(数据量)有关,可以基于集群的运动轨迹预测未来时刻的数据和压缩率,从而选择最优的集群中心节点,构建通信链路。在实验仿真中,与固定中心算法、度中心性算法、介数中心性算法以及接近中心性算法相比,DCP算法可以有效降低集群通信功耗,并且与实际的最优结果相比误差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器人 空间机器人集群 集群通信 中心节点选取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RC梁空间节点耐火性能分析
15
作者 张波 秦笑笑 +1 位作者 徐光朋 任庆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9-266,共8页
目的 研究钢管混凝土叠合柱-RC梁空间节点耐火性能,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ISO-834标准火灾下钢管混凝土叠合柱-RC梁空间节点的温度场模型和力学模型;在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相吻合的基础上,分析此类构件空... 目的 研究钢管混凝土叠合柱-RC梁空间节点耐火性能,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ISO-834标准火灾下钢管混凝土叠合柱-RC梁空间节点的温度场模型和力学模型;在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相吻合的基础上,分析此类构件空间节点的温度场分布、破坏模态、变形和内力分布等工作机理。结果 由于梁板的保护作用,节点区温度远低于非节点区;当梁、柱火灾荷载比相同,梁由2根增加至3根、4根时,空间节点耐火极限分别降低了41.58%和43.75%;高温和轴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内部钢管混凝土承担内力从常温的43.27%增加至180 min的52.9%。结论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RC梁空间节点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工程中对耐火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RC梁 空间节点 工作机理 耐火性能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异构通信网络空间节点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晋 张铠 任亮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3期99-101,共3页
当前异构通信网络空间节点识别机制一般设定为目标式独立形式,识别的速度慢,导致F1值大幅度降低,为此提出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异构通信网络空间节点识别方法的设计与验证分析。根据当前测算,先设计空间节点可信认证协议,采用多层级的方式... 当前异构通信网络空间节点识别机制一般设定为目标式独立形式,识别的速度慢,导致F1值大幅度降低,为此提出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异构通信网络空间节点识别方法的设计与验证分析。根据当前测算,先设计空间节点可信认证协议,采用多层级的方式,提高识别的速度,制定多层级异构通信网络节点识别机制。基于此,设计通信网络空间节点物联网识别模型,采用交互核验的方式来实现节点识别。测试结果表明:针对选定的5个网络节点识别空间区块,这对所设定的三组恶意节点,最终得出的F1值均在0.5以上,这说明结合物联网技术,设计的异构通信网络空间节点识别方法更加灵活、多变,识别针对性较强,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异构通信 网络空间感应 空间节点识别 识别方法 远程控制
下载PDF
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轨交站点与土地空间一体化研究
17
作者 王晓健 王子瑄 孙小叶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4期90-92,共3页
工程结合邯郸市轨道交通1号线万达商场站片区建设现状,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理论,得出相应结果。根据建立的“节点–场所”模型,通过结果评价万达商场站点空间场所价值略高于节点价值,但整体上仍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中。可见站点空间... 工程结合邯郸市轨道交通1号线万达商场站片区建设现状,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理论,得出相应结果。根据建立的“节点–场所”模型,通过结果评价万达商场站点空间场所价值略高于节点价值,但整体上仍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中。可见站点空间利用相对领先于轨道交通建设,所以需要深度加强节点价值的研究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空间 一体化 “节点–场所”模型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异形空间结构参数化设计
18
作者 肖时祥 布欣 王新武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4年第2期70-75,共6页
设计人员传统的设计思路为根据设计经验对建筑造型和结构进行设计,而场馆建筑造型独特且复杂,设计难度大,传统的设计方法繁琐且需消耗大量的设计资源,不能很好地解决异形场馆建筑结构中的复杂问题。本文以某异形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采... 设计人员传统的设计思路为根据设计经验对建筑造型和结构进行设计,而场馆建筑造型独特且复杂,设计难度大,传统的设计方法繁琐且需消耗大量的设计资源,不能很好地解决异形场馆建筑结构中的复杂问题。本文以某异形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参数化技术对该异形空间结构进行设计,将BIM设计理念融入设计中,解决结构选型分析问题,运用Grasshopper建立该结构的参数化模型,并运用Abaqus对所建立的参数化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和结构力学特性的优化,最后利用BIM软件进行三维模型应用,为结构工程师解决异形空间结构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技术 异形空间曲面 有限元分析 BIM技术 空间节点
下载PDF
考虑桁架钢筋节点间距的叠合板批量吊点验算与寻优
19
作者 翁柳青 张景杭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针对目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吊点优化时未考虑桁架上弦节点间距的问题,提出根据桁架上弦节点间距、力学标准吊点批量构建不同尺寸叠合板平行桁架方向的吊点区间与位置矩阵,以脱模时混凝土受拉正应力最大值相对较小的情况判定吊点最优... 针对目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吊点优化时未考虑桁架上弦节点间距的问题,提出根据桁架上弦节点间距、力学标准吊点批量构建不同尺寸叠合板平行桁架方向的吊点区间与位置矩阵,以脱模时混凝土受拉正应力最大值相对较小的情况判定吊点最优,并基于MATLAB软件对630个叠合板数值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批量定位叠合板平行桁架方向力学标准吊点左右桁架钢筋波峰处,并判别最优吊点;4点最优起吊下,常规叠合板混凝土受拉正应力最大值相比吊点非最优时降低0.1%~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叠合板 节点间距 吊点
下载PDF
磁共振T2WI-FS与ADC技术评估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脉管间隙浸润效果
20
作者 潘贝贝 韩贺山 +1 位作者 李传乐 刘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914-1917,1922,共5页
目的:观察磁共振T2加权脂肪抑制序列(T2WI-FS)与表观扩散系数(ADC)技术评估宫颈癌(CC)患者淋巴结转移(LNM)与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C患者120例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 目的:观察磁共振T2加权脂肪抑制序列(T2WI-FS)与表观扩散系数(ADC)技术评估宫颈癌(CC)患者淋巴结转移(LNM)与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C患者120例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收集横轴位T2WI-FS与ADC(b=700 s/mm^(2))图像,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T2WI-FS与ADC技术对CC患者LNM与LVSI的评估价值。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20例CC患者中40例存在LNM、无转移80例,T2WI-FS检出LNM 28例、无转移72例,ADC检出LNM 32例、无转移71例,T2WI-FS联合ADC检出LNM 38例,无转移79例,T2WI-FS联合ADC诊断CC患者LNM的准确率97.5%、敏感度95.0%、特异度98.8%、阳性预测值97.4%和阴性预测值97.5%,均高于单独诊断(P<0.05)。病理结果显示,120例CC患者共检出LVSI阳性49例、阴性71例,T2WI-FS检出LVSI阳性37例、阴性60例,ADC检出LVSI阳性39例、阴性61例,T2WI-FS联合ADC检出LVSI阳性46例、阴性69例,T2WI-FS联合ADC诊断CC患者LVSI的准确率95.8%、敏感度93.9%、特异度95.8%、阳性预测值95.8%和阴性预测值95.8%,均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磁共振T2WI-FS联合ADC技术评估CC患者LNM与LVSI的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 T2加权脂肪抑制序列 表观扩散系数 脉管间隙浸润 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