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the serum contents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oxidative stress mediators between patients with gram-positive bacteria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fection
1
作者 Yu-Qing Hao Fang Chen +1 位作者 Li-Sha Jiang Wei Huo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7年第22期132-135,共4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erum contents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oxidative stress mediators between patients with gram-positive bacteria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fection. Methods: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erum contents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oxidative stress mediators between patients with gram-positive bacteria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fection. Methods: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bloodstream bacterial infection in Zigo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between March 2015 and April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gram-positive group and gram-negativ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blood culture and strain identification, and serum levels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PCT, IL-1β, IL-6, sTREM-1, TNF-α, NGAL, SAA, HPT and hs-CRP as well as oxidative stress mediators MDA, AOPP, TAC, CAT and SOD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Serum PCT, IL-1β, IL-6, sTREM-1, TNF-α, NGAL, SAA, HPT, hs-CRP, MDA and AOPP levels of gram-negative group were grea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gram-positive group while TAC, CAT and SOD levels were greatly lower than those of gram-positive group. Conclusion: The changes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oxidative stress mediators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fection a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ose of patients with gram-positive bacteria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stream infection GRAM-POSITIVE bacteria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flammatory RESPONSE Oxidative stress RESPONSE
下载PDF
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丽华 何建强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6-179,184,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on-cuffed catheter, NCC)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采用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on-cuffed catheter, NCC)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中心静脉置入NCC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同置管部位的CRBSI发生率,分析CRBSI患者的感染特点及病原菌分布。依据是否发生CRBSI分为感染组(n=22)和非感染组(n=147),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参数;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CC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果。结果: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P=0.638);22例CRB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6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0株),革兰阴性杆菌5株。感染组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血清铁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P=0.006,0.007)。ROC曲线显示,白蛋白AUC为0.726,高密度脂蛋白AUC为0.704。结论:NCC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低水平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CRBS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郭燕红 张勤 +1 位作者 钟庆 宋凤莲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3期267-275,共9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2日期间在简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2日期间在简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发生中心静脉CRBSI分为CRBSI组与非CRBSI组。对CRBSI组患者行病原菌种类分析,同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信息,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构建重症患者发生CRBSI的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293例,其中CRBSI组38例、非CRBSI组255例。38例CRB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2珠,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比50.00%(26/5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23%(10/52)、表皮葡萄球菌7.69%(4/52)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占比44.23%(23/52),以大肠埃希菌17.31%(9/52)、肺炎克雷伯杆菌13.46%(7/52)为主;真菌占比5.77%(3/52),均为白色念珠菌。CRBSI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置管部位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静脉营养液输液、置管前应用抗菌药物者占比显著高于非CRBSI组;CRBSI组BMI、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非CRBSI组,置管时间显著长于非CRBSI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BMI、合并糖尿病、入院时高APACHEⅡ评分、置管部位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时间长、输液类型为静脉营养液、置管前应用抗菌药物为重症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ROC分析表明,BMI、入院时APACHEⅡ评分、置管时间均能用于重症患者发生CRBSI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919、0.975(P<0.05)。结论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CRBSI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较为多见,同时CRBSI的发生与年龄、BMI、置管天数、置管部位等因素关系密切,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2021年血标本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4
作者 袁红霞 蒋静 +14 位作者 陈丽华 付陈超 李晨 李艳明 宁兴旺 刘君 石国民 唐曼娟 邬靖敏 杨怀德 郑铭 周杰英 任南 吴安华 黄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1-931,共11页
目的了解湖南省血标本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血流感染初始经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2021年各成员单位上报数据,细菌耐药监测方法参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技术方案执行,应用WHONET 5.6软... 目的了解湖南省血标本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血流感染初始经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2021年各成员单位上报数据,细菌耐药监测方法参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技术方案执行,应用WHONET 5.6软件和SPSS 27.0软件对血标本分离细菌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2021年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血标本共分离细菌2070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7135株(51.7%)、革兰阴性菌99919株(48.3%);2012—2021年居前6位的病原菌无变化,居首位的为大肠埃希菌(51537株,24.9%),其次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29115株,14.1%)、金黄色葡萄球菌(17402株,8.4%)、肺炎克雷伯菌(17325株,8.4%)、铜绿假单胞菌(4010株,1.9%)和鲍曼不动杆菌(3598株,1.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由2015年的30.3%下降至2021年的20.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7.9%~66.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分别为43.9%~53.9%、14.2%~19.5%,呈上升趋势(均P<0.001);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构成比分别为3.6%~5.1%、3.0%~4.5%,呈逐年下降趋势(均P<0.001)。2012—2021年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2.0%、0.6%~1.1%,呈下降趋势(均P<0.001)。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4%~13.7%、4.8%~6.4%,呈下降趋势(均P<0.001)。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1%~15.6%、34.7%~45.7%,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趋势相对稳定,但与2012—2016年相比均有下降。2012—2021年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41.0%~65.4%,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湖南省血标本革兰阴性杆菌构成比逐年增高,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近5年相对稳定,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临床分离菌 病原菌 血流感染 耐药性 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
下载PDF
血培养常见病原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姜爱雯 蒲洁琨 +3 位作者 刘金禄 庞茜茜 刘云宁 张鹤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25-131,共7页
目的分析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9—2021年住院患者血培养常见病原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2021年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样本中分离的菌株,另收集同期血培养阳性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采用WHONET ... 目的分析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9—2021年住院患者血培养常见病原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2021年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样本中分离的菌株,另收集同期血培养阳性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病原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的相关性。结果2019—2021年血培养阳性者共计916人次,DDDs排序前列的抗菌药物中,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的DDDs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相较2019年的上升幅度分别为38.8%、228.3%、87.1%)。2019—2021年血培养阳性样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739株,数量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7.2%、16.1%、8.1%、7.4%、6.5%。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与其DDDs均呈正相关(r=0.961、0.907、0.988、0.997,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与其DDDs均呈正相关(r=0.766、0.772、0.838、0.667、0.734、0.821、0.904、0.980、0.997,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与其DDDs呈正相关(r=0.878,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与其DDDs呈正相关(r=0.856,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9—2021年住院患者的血流感染病原菌复杂多样(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病原菌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大多数病原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用药频度 病原菌 耐药 相关性分析 血流感染 菌血症
下载PDF
急诊重症监护室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结局的风险因子探讨
6
作者 张培 邰萍 +4 位作者 林康 李薇 金铃 何帮顺 蔺昕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结局的风险因子,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我院就诊的141例EICU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及血培养记录,采用Logistic回归分...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结局的风险因子,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我院就诊的141例EICU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及血培养记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运用Cox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患者生存时间和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在141例EICU血流感染患者中,两种及以上细菌混合血流感染[比值比(OR)=5.68,95%置信区间(CI):1.20~26.98,P<0.05]及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OR=6.39,95%CI:2.78~14.67,P<0.01)与患者死亡具有显著相关性;是否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风险比(HR)=0.47,95%CI:0.30~0.74]和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HR=2.02,95%CI:1.28~3.20)是EICU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风险因子(P<0.01)。结论尽早采集血培养,明确感染病原菌,精准用药控制感染,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室 血流感染 血培养 多重耐药菌 精准用药
下载PDF
新生儿不同病原菌相关血流感染的耐药特征及感染指标差异分析
7
作者 邵惠江 魏佳 崔妍妍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8-123,共6页
目的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血流感染(BSI)相关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特征及感染指标改变。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2022年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BSI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病原菌群BS... 目的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血流感染(BSI)相关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特征及感染指标改变。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2022年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BSI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病原菌群BSI患儿感染指标水平差异。结果共分离得到255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19株(46.67%),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20株(47.0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和无乳链球菌居多。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26.15%和53.13%。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的总体耐药率多低于25%,对部分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良好;肺炎克雷伯菌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率较高(>50%),但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目前仍较好(<16%)。金黄色葡萄球菌和CoNS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7.84%和60.78%,但两者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组PCT的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P=0.005)。ROC分析结果显示PCT对新生儿BSI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836,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6%和91.5%;同时对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效能也较好(AUC:0.606,P=0.0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5%和71.3%。结论新生儿BSI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征与成人有显著差异。选择合适的感染指标检测可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以期有效降低新生儿BSI死亡率和抗菌药物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血流感染 病原菌 降钙素原
下载PDF
某妇幼专科医院儿童血液病医院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8
作者 何琛 胡曦尹 +2 位作者 孟令恒 张渝侦 张万鸿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33-1538,1543,共7页
目的对儿童血液病医院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风险识别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减少儿童血液病患儿医院血流感染的发生。方法采取病历调阅结合院感实时监控系统的方式,调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 目的对儿童血液病医院血流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风险识别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减少儿童血液病患儿医院血流感染的发生。方法采取病历调阅结合院感实时监控系统的方式,调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血液病住院患儿共5259例。结果医院血流感染95例,感染率1.81%;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5例(5.26%)。革兰氏阳性菌48株(50.53%),主要为草绿色链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45株(47.3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真菌2株(2.10%),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革兰氏阴性菌占比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95株病原菌中,多重耐药菌40株(42.11%)。恶性血液病、骨髓抑制、输血、中心静脉置管及住院时间>7 d是儿童血液病患儿发生医院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对儿童血液病患儿医院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早期识别及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合适及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预防医院血流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血液病 医院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 多重耐药 感染防控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李湘 刘夏 +2 位作者 郑虹 梁运光 韦晓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分...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根据住院期间患者存活或死亡,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艾滋病合并血流感染200例患者中,检出致病菌232株:其中真菌144株(62.07%),以马尔尼菲蓝状菌(55.60%)为主;革兰阴性菌35株(15.09%),以肠沙门氏菌(3.88%)和大肠埃希菌(3.88%)为主;分枝杆菌16株(6.90%);革兰阳性菌37株(15.95%),以人葡萄球菌(3.45%)和表皮葡萄球菌(3.45%)为主。200例患者中,死亡49例(24.5%),生存151例(75.5%),2组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红细胞压积、CD4^(+)T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生存组,而降钙素原水平、复数菌感染率、脓毒性休克发生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OR=1.035)、发生脓毒性休克(OR=10.443)、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25(OR=7.708)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艾滋病患者血流感染率高,病原菌以真菌为主,患者病死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发生脓毒性休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25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血流感染 病原菌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无盆化擦浴模式预防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研究
10
作者 王蒙蒙 冷夏华 +1 位作者 谌欢 吴洁华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1期93-95,99,共4页
目的分析ICU患者采用无盆化擦浴模式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住院并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抛硬币法分为传统组(n=50,传统盆式擦浴),新型组(... 目的分析ICU患者采用无盆化擦浴模式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住院并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抛硬币法分为传统组(n=50,传统盆式擦浴),新型组(n=50,无盆化擦浴)。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新型组导管感染率低于传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组患者皮肤均菌落数更少,治疗成本更低,擦浴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采用无盆化擦浴模式预防CLABSI效果明显,同时还可降低皮肤菌落数量,缩短擦浴时间,节省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无盆化擦浴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CLABSI) 护理 病原菌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锦霞 陈默蕊 刘惠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使用PCT指标预测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结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00例血培养阳性并同时进行PCT检测的脓毒症患...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使用PCT指标预测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结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00例血培养阳性并同时进行PCT检测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感染将其分为G^(-)组(165例)和G^(+)组(35例)。分析病原菌的检出情况、比较两组的血清PCT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200株,革兰阴性菌165株,占比82.5%,革兰阳性菌35株,占比17.5%。G^(-)组的血清PCT水平高于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674,95%置信区间为0.564~0.783;约登指数为0.300时,最佳临界值为16.65 ng/mL,灵敏度为0.706,特异度为0.594。结论PCT在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在早期对怀疑脓毒症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可与血培养联合检测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的抗感染失败风险,提高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降钙素原 血流感染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苏州某中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严丽 管湘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分析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0年该院血培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结果送检5540份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46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61株(34.8%),革兰阴性菌292株(... 目的分析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0年该院血培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结果送检5540份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46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61株(34.8%),革兰阴性菌292株(63.2%),真菌9株(1.9%)。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5.7%(165/46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4%(62/462)、肺炎克雷伯菌12.1%(56/462)、金黄色葡萄球菌5.6%(26/462)、阴沟肠杆菌3.0%(14/46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34.6%(9/2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74.2%(46/62)。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均保持敏感,未检出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8.9%。结论血培养标本分离病原菌种类多样,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重视血培养标本的送检及其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控制血流感染,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培养 感染控制
下载PDF
2019/2023新乡地区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3
作者 陈晨 崔非非 +2 位作者 冯来鹏 杨杰瑞 王明永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285-292,共8页
目的:分析新乡地区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血流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3年9月血培养阳性菌株,并对其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 目的:分析新乡地区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血流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3年9月血培养阳性菌株,并对其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阳性分离菌株3 81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 079株(54.48%),革兰氏阳性菌1 536株(40.25%),真菌201株(5.27%)。分离率位居前6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905株(23.72%)、肺炎克雷伯菌475株(12.45%)、表皮葡萄球菌325株(8.52%)、人葡萄球菌283株(7.42%)、金黄色葡萄球菌179株(4.69%)、鲍曼不动杆菌91株(2.38%),真菌前三位的分离菌分别是白色念珠菌70株(1.83%)、热带念珠菌35株(0.92%)、都柏林念珠菌29株(0.76%)。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和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耐药性低于5.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性分别为34.7%和33.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检出率分别为31.8%和53.4%。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结论:新乡地区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最主要的分离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及时监测和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以减缓耐药菌株产生,有效控制血流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血培养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下载PDF
急诊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14
作者 袁慧琼 曾国琼 +3 位作者 吴燕妮 顾杨 余涛 李莉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科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结果,指导急诊科医师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急诊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血培养分离率前5位为大肠埃希菌...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科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结果,指导急诊科医师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急诊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血培养分离率前5位为大肠埃希菌(32.75%)、肺炎克雷伯菌(12.89%)、人葡萄球菌(7.32%)、金黄色葡萄球菌(7.32%)、表皮葡萄球菌(5.05%)。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G耐药率高。肺炎克雷伯菌是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妥布霉素、环丙沙星以及多西环素耐药率高。奇异变形杆菌对米诺环素耐药率高。阴沟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耐药率高。结论:在我院急诊科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最主要的分离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 血流感染
下载PDF
普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病原学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王遨宇 罗茜 +1 位作者 李用国 袁喆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0期1491-1496,共6页
目的探讨普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病例122例,双纸片协同试验确认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改良H... 目的探讨普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病例122例,双纸片协同试验确认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改良Hodge试验确认碳青霉烯类耐药;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PSS 22.0统计软件统计数据。结果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多重耐药(MDR)发生率、感染性休克患病率及患者死亡率均较高。腹部及肺部是继发性血流感染的主要来源。纳入患者几乎均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感染性休克发生率为81.8%,肝胆外科及胃肠外科转入患者是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主要来源。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的临床分离菌及多重耐药菌(MDRO)。其中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替加环素、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碳青霉烯类药物以外的抗菌药物均表现较高耐药率;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表现较高耐药率,仅替加环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感染性休克、凝血酶原活动度和高血压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ICU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人群易患MDRO感染及感染性休克且死亡率高,应充分认识其严重性。积极控制感染源、识别危险因素、重点监测和应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其耐药形式并合理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革兰阴性菌 血流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14例综合ICU血流感染病原学特征及炎症指标现状研究
16
作者 李周平 骆成 薛晓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19-226,共8页
目的 探讨综合ICU菌血症的病原学分布、药敏特征及临床预后,常见实验室炎症指标在辅助诊断血流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7日—2022年10月14日航天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送检血培养阳性的血流感染患者。按临床预后... 目的 探讨综合ICU菌血症的病原学分布、药敏特征及临床预后,常见实验室炎症指标在辅助诊断血流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7日—2022年10月14日航天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送检血培养阳性的血流感染患者。按临床预后和病原菌类型分组,对分组后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114例,男性70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71.65岁,60岁以上患者占79.8%。共分离出14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GNB)72株,革兰阳性菌(GPB)68株,念珠菌4株。单纯GNB感染52例(45.61%)、单纯GPB感染49例(42.98%)、GNB+GPB感染9例(7.89%)、真菌或混合真菌感染4例(3.51%),死亡率分别为40.40%、44.90%、77.8%、75.00%。检出前五位GNB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前五位GPB包括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人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死亡组和未愈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日均住院费用高于好转组(P<0.05)。死亡组出现血流感染的时间要晚于好转组和未愈组(P<0.05)。死亡组的单核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胆碱酯酶均低于好转组,血乳酸水平高于好转组(P<0.05)。GNB感染组的血培养报阳时间、单核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均低于GPB感染组(P<0.05),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GPB感染组(P<0.05)。结论 ICU的血流感染具有病原分布广,死亡率高的特点。病原学检测、治疗时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预后。实验室常见指标,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胆碱酯酶等重要检测项目的早期实施可为感染类型的判断及预后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白细胞介素-6 胆碱酯酶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2017-2021年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17
作者 叶海恩 温伟洪 +1 位作者 李玉珍 徐令清 《智慧健康》 2024年第8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清远市人民医院2017—2021年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血流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2、BD Phoenix M5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使用2020年CLSI标... 目的探讨清远市人民医院2017—2021年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血流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2、BD Phoenix M5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使用2020年CLSI标准进行判读,并应用WHONET 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分离出血培养阳性菌株3263株,其中细菌3238株(占99.23%),真菌25株(占0.7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6.00%、67.20%,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高于屎肠球菌,同时发现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一株。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10.00%。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两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10.00%,鲍曼不动杆菌均高于40.00%。结论多重耐药菌株的高检出率,对临床控制血流感染造成极其严峻的挑战。因此,需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率 抗菌药物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赖苑双 徐耀祥 +2 位作者 余飞燕 陈俏 曾宛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定量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预测价值,为临床合理经验性地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阳江市中医医院行血培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培养阳性且为细菌性血流感染的235例作...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定量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预测价值,为临床合理经验性地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阳江市中医医院行血培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培养阳性且为细菌性血流感染的235例作为血流感染组,血培养阴性的患者24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PCT检测,比较两组的PCT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PCT水平对血流感染的预测价值。再将血流感染组按病原菌类型分为革兰氏阳性菌组(G+组)100例,革兰氏阴性菌组(G-组)135例,比较两组PCT水平对不同病原菌类型的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按感染方式的不同,将本研究的血流感染235例设为全身感染组,同期收集的伤口分泌物感染共180例设为局部感染组,比较两组的PCT水平。结果血流感染组中PCT水平高于对照组的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CT为0.64 ng/ml作为最佳节点时,此时PCT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64%、45%、85%。G-组的PCT水平高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CT水平为0.73 ng/ml为最佳节点时,诊断G-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2%,82%,46%、84%,G+菌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在G-菌感染中最常见。全身感染组PCT水平高于局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CT水平为0.12 ng/ml作为截断值时,此时诊断全身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80%。结论PCT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可以给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下载PDF
重庆某三甲医院血培养阳性的特征分析
19
作者 阮真 毛隆春 +5 位作者 费凌 李志强 张小琴 胡娟 许商成 王维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6期793-799,共7页
目的对血培养报阳标本检出微生物种类、报阳时间、感染与污染、送检前用药情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等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血培养报阳相关特征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 目的对血培养报阳标本检出微生物种类、报阳时间、感染与污染、送检前用药情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等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血培养报阳相关特征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住院部1856例患者送检的血培养标本相关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共送检血培养标本7042瓶,其中6389瓶(90.73%)为阴性,653瓶(9.27%)为阳性。共检出691株病原菌,其中128株(18.52%)病原菌为仅需氧瓶报阳,57株(8.25%)为仅厌氧瓶报阳;549株(79.45%)病原菌为感染菌,109株(15.77%)病原菌为污染菌,33株(4.78%)病原菌临床意义未知,检出菌中革兰阴性菌污染率小于革兰阳性菌。大部分病原菌报阳时间在20 h以内,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血培养报阳时间均短于污染(P<0.05)。分别将报阳时间21.96 h和18.12 h作为区分血培养阳性瓶中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污染与感染的最佳时间点,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和0.88。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前送检的血培养真阳性率高于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后送检(P<0.05),且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阳性来源的血培养真阳性率明显低于SARS-CoV-2阴性来源的血培养(P<0.001)。结论血流感染病原菌多数需氧瓶和厌氧瓶同时报阳,血培养阳性检出菌中革兰阴性菌污染率小于革兰阳性菌,且阳性报警时间可作为鉴别分离菌污染与感染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病原菌 污染菌 报阳时间 血流感染
下载PDF
急诊老年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赵敏捷 田兆兴 +2 位作者 付燕 王聪 崔北辰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499-1503,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老年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年龄≥65岁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22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开始治疗90 d后死... 目的探讨急诊老年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年龄≥65岁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22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开始治疗90 d后死亡与否,将患者分为死亡组(41例)和生存组(186例)。采用Cox回归分析急诊老年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140例(61.7%)]及肺炎克雷伯菌[39例(17.2%)]最为常见。感染部位方面,泌尿系感染最为常见[93例(41.0%)],其次为肺部感染[51例(22.5%)]。生存组实体肿瘤、脑血管病、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脓毒性休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尿管、侵入性操作比例均低于死亡组,而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高于死亡组(均P<0.05)。生存组住院时间、心率、呼吸频率、D-二聚体定量、血尿素氮、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评分均短于/低于死亡组,而平均动脉压、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肌钙蛋白I均高于死亡组(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体肿瘤(风险比=3.109,95%置信区间:1.133~8.530,P=0.028)、急性肝功能衰竭(风险比=2.430,95%置信区间:1.072~5.511,P=0.033)、APACHEⅡ评分(风险比=1.216,95%置信区间:1.149~1.286,P<0.001)是急诊老年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269,95%置信区间:0.123~0.590,P=0.001)。结论实体肿瘤、急性肝功能衰竭、APACHEⅡ评分是急诊老年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是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急诊老年患者 革兰阴性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