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红 刘晓刚 +4 位作者 胡立群 余意君 李春霞 刘涛 顾晔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87-390,共4页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反搏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常规口服阿司匹林、调脂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剂,反搏组...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反搏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常规口服阿司匹林、调脂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剂,反搏组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加2个疗程体外反搏(每周6d,每天1次,每次1h)。在治疗结束后第12周,观察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和疾病认知程度(DP)5个维度评价患者的心绞痛情况,进行运动平板试验(主要观察指标有运动总时间、运动总做功、运动至ST段压低1mV的时间、运动至ST段压低的最大幅度)评定疗效。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第12周,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需行血管重建术、心绞痛恶化需再次住院)。结果治疗后12周,反搏组和对照组PL、AS、AF、TS、DP这5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值分别<0.01、0.05),反搏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反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5%(P<0.05)。治疗后12周,反搏组平均每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5±1.1)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0±1.9)片(P<0.05)。反搏组的运动总时间、运动总做功、运动至ST段压低l mV的时间和运动后ST段压低的最大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值分别<0.01、0.05)。治疗后12周,反搏组和对照组的TIB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5),反搏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内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反搏组行血管重建术和因心绞痛恶化入院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在常规使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可使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减轻,运动耐量增加,MACE发生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 增强型体外反搏 药物治疗
下载PDF
骨桥蛋白在冠心病中作用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家荣 唐良秋 +1 位作者 徐新 张社兵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7期640-643,共4页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疾病,其病理生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生发展直接影响冠心病的临床过程.骨桥蛋白(osteoprotein,OPN)最初由矿化的骨基质中分离,参与骨代谢,可介导骨组织细胞与骨基质的连接,因此得名.近年来发现骨桥...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疾病,其病理生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生发展直接影响冠心病的临床过程.骨桥蛋白(osteoprotein,OPN)最初由矿化的骨基质中分离,参与骨代谢,可介导骨组织细胞与骨基质的连接,因此得名.近年来发现骨桥蛋白作为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糖蛋白,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由多种组织及细胞合成和分泌,如肺、骨、肾、肌肉、膀胱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上皮细胞等.至今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在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处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内OPN mRNA呈高表达状态,这引起了许多学者对骨桥蛋白在冠心病中作用的研究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风险评估 预后
下载PDF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朱艳霞 王晓春 丰惠艳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11期1579-1580,共2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心绞痛是否反复发作分为反复发作组(n=42)与未反复发作组(n=40)。分析影响冠心病稳定型... 目的分析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心绞痛是否反复发作分为反复发作组(n=42)与未反复发作组(n=40)。分析影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糖尿病史、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发作组的BMI、高血压史占比、冠心病史占比均高于未反复发作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高血压史、冠心病史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 BMI、高血压史、冠心病史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需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危险因素,控制病情,减少反复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反复发作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及复方丹参滴丸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思锐 张利华 +3 位作者 刘军 任引刚 康黎 牛晓琳 《心脏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目的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376例连续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4周以上的SAP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阿... 目的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376例连续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4周以上的SAP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72例)和阿司匹林敏感组(304例),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随后将阿司匹林抵抗组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药组(36例),对照组继续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试药组加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3次/d。1个月后复查血小板聚集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阿司匹林抵抗组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对照组复查血小板聚集率较前无显著差异[(70±6)%vs.(71±4)%],试药组复查血小板聚集率较前显著下降[(69±6)%vs.(44±5)%,P<0.05]。结论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是SAP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复方丹参滴丸在降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稳定型 阿司匹林抵抗 相关因素 复方丹参滴丸
下载PDF
冠心病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崔年芳 郭杰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疗效与发病时情况进行研究。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6月~2009年7月部分住院心绞痛患者共34例,根据以往胸痛特点分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两组,分析患者不同... 目的观察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疗效与发病时情况进行研究。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6月~2009年7月部分住院心绞痛患者共34例,根据以往胸痛特点分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两组,分析患者不同年龄段病史特点,发病情况。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肌钙蛋白cTnT等、胸片心电图特征及冠脉造影相关动脉狭窄程度、病变范围、支架置入的临床疗效与发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34例心绞痛患者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23例,其中1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小于12h予急诊CAG+PCI治疗,以往病史属稳定型心绞痛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占10例,经开通相关血管症状很快缓解,另20例非急诊PCI,1例因LAD开口及近段病变无合适导管予内科保守治疗缓解,8例为"三支"弥漫性病变不适合支架介入治疗建议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为心肌桥转院治疗。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尤其后者是心内科常见急诊,有适应证者应尽早行CAG+PCI治疗,可及时开通相关血管,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预后,不稳定型心绞痛血脂、心肌酶学改变及高血压病史两组无明显差异,但血糖及纤维蛋白增高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冠脉综合征 CAG+PCI治疗 相关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商广芸 高燕飞 +1 位作者 曹洪波 袁国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防治。方法将32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156例和慢性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组170例。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以...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防治。方法将32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156例和慢性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组170例。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以及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2组性别、吸烟史、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史、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2组血脂正常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史、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早期针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行干预,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慢性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 同型半胱氨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超敏C反应蛋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Angptl2/Angptl1比值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唐瑜 张霞 +1 位作者 刘刚 吴红葵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54-57,61,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1(Angptl2/Angptl1)比值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表达情况及与疾病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于西安高新医院接受治疗的20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住院期...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1(Angptl2/Angptl1)比值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表达情况及与疾病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于西安高新医院接受治疗的20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分为对照组(126例)与急性心肌梗死组(7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Angptl2、Angptl1水平,计算Angptl2/Angptl1比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Angptl2/Angptl1与冠状动脉病变评分的关系;采用Logistic分析影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Angptl2、Angptl2/Angptl1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高血压患病例数、饮酒例数、血清Angptl2、Angptl2/Angptl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Gensini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Angptl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Angptl2、Angptl2/Angptl1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457,r=-0.384,P均<0.05)。高血压、Gensini积分、Angptl2、Angptl2/Angptl1是影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Angptl2预测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AUC值为0.836(95%CI:0.778~0.884),敏感性71.38%,特异性82.74%;Angptl2/Angptl1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预测的AUC值为0.877(95%CI:0.821~0.916),敏感性79.51%,特异性88.74%。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清Angptl2水平、Angptl2/Angptl1比值升高,Angptl1水平无明显变化,Angptl2、Angptl2/Angptl1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中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ngptl2/Angptl1预测价值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风险分析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1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下载PDF
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诱因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殷晓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诱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1月就诊于10家医院的24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型患者的资料进行列表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冠心病患者发病多有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 目的:探讨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诱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1月就诊于10家医院的24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型患者的资料进行列表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冠心病患者发病多有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寒冷、情绪、运动等是发病的主要诱因。结论:在诸多诱因及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体质指数、寒冷、情绪、运动等所占的比例最高。积极控制诱因和危险因素,可以避免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痰瘀互结 诱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风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朋康 张誉洋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陕西省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23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66...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陕西省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23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5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66例;同期选择冠状动脉正常且心电图检查没有提示缺血性ST-T变化的志愿者4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禁食12h后收集血液样品,测定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MB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FGF21水平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ln(FGF21)与心绞痛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糖尿病发生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ln(FGF21)值为5.31±0.8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52±0.72和稳定型心绞痛组的4.77±0.77,差异有显著性(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FGF2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FGF21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I(r=0.164,P=0.033)及肌酸激酶-MB水平呈正相关(r=0.154,P=0.046)。血清FGF21水平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71,95%CI 1.475~5.223,P=0.002)。结论血清FGF21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风险增加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不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曹佳齐 郑宏超 +2 位作者 丁跃有 周志文 赵莉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500-502,共3页
目的探究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收治的60例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 目的探究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收治的60例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总负荷、心绞痛评分(SAQ)、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减少,为(95.52±12.35)mm/s,SAQ评分提升,为(78.28±3.41)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估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予以3个月观察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心肌缺血的有效策略,能够有效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 增强型体外反搏 SAQ评分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及MACE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洪飞 许玉兰 +1 位作者 蒲永梅 孟庆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580-583,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运动耐量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非高危S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接受...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运动耐量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非高危S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EECP治疗,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心绞痛(AP)发作情况、运动耐量,随访3个月,对比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IB评分、ST段下移幅度明显降低,SAQ评分、总运动时间、运动耐量、ST段压低0.1 mV时间明显提升,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诱发AP例数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EECP治疗非高危SAP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AP发作,提升运动耐量,降低MACE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危稳定型心绞痛 增强型体外反搏 运动耐量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疗效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分级的关系及β-受体阻滞剂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祖坚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4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和慢性稳定性心绞痛(SAP)危险度分级的关系及β-受体阻滞剂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门诊或住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和慢性稳定性心绞痛(SAP)危险度分级的关系及β-受体阻滞剂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门诊或住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健康对照组45例,测定各组时域指标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析美托洛尔对SAP患者HRV改变的干预作用。结果 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随病情加重,时域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随危险度的增加HRV呈线性下降(P<0.01);美托洛尔干预后各级SAP心率变异性显著提高(P<0.01)。美托洛尔组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 MSSD、PNN50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绞痛危险度越大HRV数值越低,HRV有可能成为预测心肌缺血和评估危险度的无创检测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的HRV时域指标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危险度 Β受体阻滞剂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影响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雪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4期9-10,13,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西医综合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西医综合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常规、PAg T、FDM变化情况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D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hs-CRP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PAg T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PAg T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FPG、TC、TG、HDL-C、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中医证候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FMD功能,改善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法 冠心病 危险因素 稳定型心绞痛 内皮功能
下载PDF
冠心静胶囊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范红娟 李书瑞 +4 位作者 康凯宁 王辉 王鑫 关连颖 高颖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7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静胶囊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单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2例)和治疗组(336例),对照组口服参芍胶囊,4粒/次,2次/d,早、晚服用;口服参芍胶囊模拟剂,4粒/... 目的观察冠心静胶囊治疗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单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2例)和治疗组(336例),对照组口服参芍胶囊,4粒/次,2次/d,早、晚服用;口服参芍胶囊模拟剂,4粒/次,1次/d,中午服用;治疗组口服冠心静胶囊,4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Duke风险评价和硝酸甘油停减率,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4%、89.88%,心电图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11%、80.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Duke风险率(85.12%)明显低于对照组(98.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硝酸甘油停减率分别为87.80%、98.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一般体检指标均未发现异常。结论冠心静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静胶囊 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 心绞痛症状疗效 心电图疗效 Duke风险评价 硝酸甘油停减率
原文传递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蕾蕾 符宇 +11 位作者 赵瑞霞 余海滨 邵明义 燕树勋 韦艾凌 刘会娟 远佳瑶 朱蓉 王中瑞 吴明慧 崔伟锋 张永琴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356-1361,共6页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T2DM-SAP)患者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危险因素。方法 基于前期建立的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老年(≥60岁) T2DM-SAP患者病历资...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T2DM-SAP)患者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危险因素。方法 基于前期建立的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老年(≥60岁) T2DM-SAP患者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程、主要病史、实验室检查、舌象、脉象、中医证候、主要治疗药物等资料,并于2020年1月18日至2月6日随访患者MACCE结局指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所收集的临床资料与MACCE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最终纳入502例患者,其中发生MACCE患者300例,未发生MACCE患者202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ACCE发生与年龄75~84岁(HR=1.379,P=0.016)、高血压病(HR=1.388,P=0.043)、高脂血症(HR=1.680,P=0.03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HR=2.085,P=0.042)、湿热内蕴兼瘀血阻络证(HR=1.960,P=0.019)、裂纹舌(HR=9.333,P=0.002)呈正相关,与洪脉(HR=0.798,P=0.015)、实脉(HR=0.586,P=0.004)呈负相关。结论 年龄75~84岁,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为湿热内蕴兼瘀血阻络证,舌象为裂纹舌,可能是老年T2DM-SAP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稳定型心绞痛 老年 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中医证候 危险因素 真实世界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