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unsight suture with subcutaneous vacuum drainage during enterostomy decreased th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rate in obese rectal cancer patients:A retrospective study 被引量:1
1
作者 Lei Zhang Zhi-Qiang Xiao +1 位作者 Chang-Ling San Tong-Lin Miao 《Journal of Nutritional Oncology》 2023年第3期151-157,共7页
Background: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i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after stoma closure and is particularly common in obese patients.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SI,various skin closure techniques have been proposed... Background: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is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after stoma closure and is particularly common in obese patients.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SI,various skin closure techniques have been proposed;however,the best technique is still under debat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subcutaneous vacuum drains(SVDs)after two surgical suture techniques following stoma reversal in obese patients. Methods:Data from 190 obese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who underwent stoma reversal for enterostomy between February 2012 and April 2023 at Jinxi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gunsight suture(GS)with SVD and primary linear suture(PLS)with SVD.The GS group and PLS group included 90 and 100 patients,respectively.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term outc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stoperative pain scores were analyzed using a generalized estimation equation. Results:Surgery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both groups.The rate of SSI in the G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PLS group(2.2%vs 9.0%,P=0.046).Patients in the GS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shorter wound healing time than did patients in the PLS group,as well as a significantly shorter postoperative fasting time(P<0.05).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groups in terms of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operative time,and estimated blood loss(P>0.05).The results of the generalized estimation equ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S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ain scores at 12,24,48,and 72 h after surgery than the PLS group(P<0.05).Moreover,the GS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ly better alleviation of wound pain between 12 and 72 h after surgery(P<0.05). Conclusions:The GS technique with SVD may be recommended for wound closure of a nonfunctioning stoma in obes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ma reversal Gunsight suture subcutaneous vacuum drain OBESE Rectal cancer
下载PDF
A Technique of Bilateral Inguinal Hernia Repair Using 10 mm Single Port Access and Bioresorbable Composite Mesh Fixed with Endoclose Sutures: Three Cases Reported
2
作者 Wuttichai Thanapongsathorn 《Surgical Science》 2011年第7期388-392,共5页
Purpose: To report a novel technique of laparoscopic 10 mm Single Port Access 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SPA-IPOM) using bioresorbable composite mesh fixed with Endoclose suture (percutaneous subcutaneous suture) in ... Purpose: To report a novel technique of laparoscopic 10 mm Single Port Access 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SPA-IPOM) using bioresorbable composite mesh fixed with Endoclose suture (percutaneous subcutaneous suture) in 3 cases of bilateral inguinal hernia. Methods: Laparoscopic SPA-IPOM is done through a 10 mm trocar with one 10 mm instrument that has 5 mm optical lens and 5 mm channel for grasper. After inserting 10 mm trocar at umbilicus using semi-open technique, intraperitoneal anatomical landmark of inguinal her-nia is identified. A 10 × 15 cm pre-tied bioresorbable composite mesh is then placed to cover hernia defect and all three potential area of indirect, direct and femoral hernia. Using Endoclose? needle, each pair of pre-tied sutures is retrieved percutaneously through a needle wound and extracorporeal tied with knot in subcutaneous space. After the upper half of mesh is sutured to the posterior surface of abdominal wall, the lower half of mesh is fixed by hernia tacker to Symphysis Pubis, Cooper Ligament and Iliopubic tract. Re-sults: Three men, average 48 year olds were operated by laparoscopic 10 mm SPA-IPOM for bilateral in-guinal hernia repair using bioresorbable composite mesh. Average operative time was 36 minutes. No imme-diate complication. All patients were discharge on the 2nd post-operative day and average 6 months follow up has no recurrence. Conclusions: Laparoscopic SPA-IPOM is an optional operation and is much easier to be performed. Benefits include operative time saving, cosmesis, early discharge and early return to work. Bio-resorbable composite mesh prevents bowel adhesion, however, is much more expensive. Long term follow up study for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is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 MM Single Port Access 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 Percutaneous subcutaneous suture BIORESORBABLE Composite MESH BILATERAL INGUINAL Hernia Repair
下载PDF
皮下“Z”字缝合在心血管疾病大口径鞘管介入术后股静脉穿刺点止血中的应用
3
作者 袁亿里 王忠凯 +1 位作者 郭志福 江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评价皮下“Z”字缝合用于大口径鞘管撤除后股静脉穿刺点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3例行心房颤动冷冻消融或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心房颤动冷... 目的评价皮下“Z”字缝合用于大口径鞘管撤除后股静脉穿刺点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3例行心房颤动冷冻消融或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心房颤动冷冻消融患者使用外径为16F的鞘管,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患者使用外径为27F的鞘管。采用信封法按照1∶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通过“8”字缝合(132例)和皮下“Z”字缝合(131例)2种方式对股静脉穿刺点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缝合操作时间、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的缝合操作时间、即刻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下“Z”字缝合组术后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的生理维度得分[(17.8±1.6)分vs(12.7±2.2)分]、心理维度得分[(33.1±2.7)分vs(26.4±3.5)分]及总分[(84.2±3.4)分vs(73.5±5.6)分]均高于“8”字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皮下“Z”字缝合可实现大口径鞘管撤除后股静脉穿刺点的安全和有效止血,且患者的舒适度优于“8”字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大口径鞘管介入治疗 股静脉穿刺 皮下“Z”字缝合 止血
下载PDF
皮下组织整形联合超减张缝合减轻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瘢痕形成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陈佳华 张琴琴 +2 位作者 张咪 何阳阳 洪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1期1159-1163,共5页
目的观察皮下组织整形联合超减张缝合减轻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瘢痕形成的效果。方法招募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行甲状腺开放手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观... 目的观察皮下组织整形联合超减张缝合减轻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瘢痕形成的效果。方法招募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行甲状腺开放手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观察组采用皮下组织整形联合超减张缝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间断缝合法。比较两组术后24 h、48 h疼痛程度、术后切口皮瓣水肿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及1年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SS)瘢痕指数评分。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术口感染、术口裂开情况,术口达甲级愈合,术后切口皮瓣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及48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及1年,观察组VSS瘢痕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组织整形联合超减张缝合可有效减轻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瘢痕形成,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组织整形 超减张缝合 甲状腺结节手术 瘢痕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的不同缝合方式预防脂肪液化的效果
5
作者 李梅荣 徐紫娟 +1 位作者 汪慧 余淑勤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的不同缝合方式预防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本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9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产妇术中均不缝合皮下脂肪,参照组单层缝合伤口,研究组双...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的不同缝合方式预防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本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9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产妇术中均不缝合皮下脂肪,参照组单层缝合伤口,研究组双层缝合伤口,比较两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子宫切口瘢痕憩室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憩室形成率低于参照组,憩室容积小于参照组,憩室肌层厚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低于参照组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术中行不缝合皮下脂肪的双层缝合可预防脂肪液化发生,提高切口愈合速度,避免憩室形成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具有推广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不缝合皮下脂肪 单层缝合 双层缝合 脂肪液化
下载PDF
微小切口皮内缝合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4
6
作者 曹朴 孟镔 +4 位作者 易永祥 张王山 薛建新 杨发武 孟珩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观察微小切口皮内缝合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和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我院附院及教学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528例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手术切口平... 目的观察微小切口皮内缝合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和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我院附院及教学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528例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手术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7.6 d,伤口愈合良好511例(96.8%),伤口愈合欠佳10例(1.9%),切口化脓7例(1.3%),没有出现血肿或渗血、咳嗽、便秘和排尿困难。远期疗效观察治愈504例(95.4%),显效12例(2.3%),复发9例(1.7%),失访3例(0.6%)。结论微小切口皮内缝合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切口小,术后愈合快、皮肤伤口愈合美观、手术易操作、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切口 皮内缝合 小儿腹股沟斜疝
下载PDF
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150例缝合止血联合不同电凝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汪俊 王芳 潘伟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6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150例缝合止血联合不同电凝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汉阳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15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全部进行常规性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150例缝合止血联合不同电凝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汉阳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15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全部进行常规性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切除术,术中按照不同的止血方式分为镜下缝合止血组、双极电凝组和单极电凝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止血方式术后1、3、6、12个月的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窦状卵泡计数(sinusoidal follicle count,AFC)水平,并在术后12个月调查患者的自然妊娠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入院时FSH水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三组患者FSH水平与术前比较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入院时AF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镜下缝合止血组患者的AFC水平高于单极电凝组和双极电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检测患者的自然妊娠率,镜下缝合止血组患者的自然妊娠率达到60.00%,明显高于单极电凝组(16.00%)和双极电凝组(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单极电凝组、双极电凝组患者的窦卵泡数明显低于术前,镜下缝合止血组计数水平高于单极电极组和双极电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镜下缝合止血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影响小,而单级和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止血 单极电凝 双极电凝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下载PDF
下腹部横切口缝合与不缝合皮下脂肪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熊宙芳 董卫红 王泽华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57-258,共2页
目的探讨妇科下腹部横切口手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下腹部横切口手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的243例与缝合皮下脂肪的445例进行比较。结果不缝合皮下脂肪的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发生率较缝合皮下脂肪的低,差异有显著性(P... 目的探讨妇科下腹部横切口手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下腹部横切口手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的243例与缝合皮下脂肪的445例进行比较。结果不缝合皮下脂肪的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发生率较缝合皮下脂肪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切口裂开及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妇科下腹部横切口手术中不缝合皮下脂肪的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发生率低,建议不必常规缝合皮下脂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组织 切口 缝合技术 下腹部横切口 皮下脂肪 不缝合 对比研究 切口缝合 切口脂肪液化 手术中
下载PDF
皮下间断内翻缝合法在四肢手术切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黎飞猛 孙鸿涛 +3 位作者 林周胜 齐勇 卢芳连 李启活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皮下间断内翻缝合法在四肢手术切口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50例四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皮下间断内翻缝合法和传统单纯对合缝合法缝合皮下组织,对切口愈合情况、瘢痕面积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比... 目的:探讨皮下间断内翻缝合法在四肢手术切口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50例四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皮下间断内翻缝合法和传统单纯对合缝合法缝合皮下组织,对切口愈合情况、瘢痕面积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脂肪液化、线头冒出、皮下硬结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瘢痕面积之差(50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使用间断内翻缝合法较传统的单纯对合缝合法更能提高切口愈合质量,提高患者对切口的远期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缝合 间断内翻缝合 手术切口
下载PDF
改良真皮下缝合技术在急诊面部外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宇 唐家训 +1 位作者 吴丙 崔亚鹏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9期717-718,共2页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型真皮下缝合技术在急诊面部外伤清创术中的应用,以期达到良好美容效果.方法 对78例急诊外伤患者采用改良真皮下精细缝合技术进行清创缝合.结果 78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随访半年后有63例患者得到随访.除5例挫裂伤较重... 目的 探讨一种改良型真皮下缝合技术在急诊面部外伤清创术中的应用,以期达到良好美容效果.方法 对78例急诊外伤患者采用改良真皮下精细缝合技术进行清创缝合.结果 78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随访半年后有63例患者得到随访.除5例挫裂伤较重的患者,伤口瘢痕增生、变宽,予以二期修复外,其余伤口瘢痕均很淡化、细微,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真皮下缝合技术应用于急诊面部外伤清创中,可以达到一期美容效果,避免二期美容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真皮下缝合 面部外伤 美容缝合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种切口缝合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立宇 孟镔 +5 位作者 叶松 张丽康 孟迪生 胡军 范元军 李伟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4年第8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三种切口闭合方法的应用价值,总结LC术后戳孔疝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为421例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术中分别采用皮肤全层缝合法、皮肤皮下缝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三种切口闭合方法的应用价值,总结LC术后戳孔疝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为421例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术中分别采用皮肤全层缝合法、皮肤皮下缝合法、腹壁全层缝合法闭合切口。结果:皮肤全层缝合法术后7例(7.1%)发生戳孔疝,皮肤皮下缝合法术后发生4例(1.5%),腹壁全层缝合法无一例发生切口疝。结论:LC术后戳孔疝的发生多见于皮肤全层缝合法,皮肤皮下缝合法次之,腹壁全层缝合法可预防戳孔疝的发生。封闭腹壁各层切口缺损是避免戳孔疝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切口疝 皮肤全层缝合法 皮肤皮下缝合法 腹壁全层缝合法
下载PDF
原位缝合固定加包埋法治疗手指指甲半月线以远完全离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永 闫剑平 +1 位作者 张运杰 孔亚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4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手指末节指甲半月线以远完全离断原位缝合固定+皮下包埋再植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36例40指末节指甲半月线以远离断指,经彻底清创、拔除指甲、去除角质层、内固定、皮肤软组织原位缝合,并将末节指腹和指... 目的探讨手指末节指甲半月线以远完全离断原位缝合固定+皮下包埋再植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36例40指末节指甲半月线以远离断指,经彻底清创、拔除指甲、去除角质层、内固定、皮肤软组织原位缝合,并将末节指腹和指缘皮肤切开2~3刀至皮下,埋入对侧胸壁或腹壁皮下,16~35 d取出离断指。结果 36例40指,成活38指,部分坏死1例,后行邻指皮瓣;完全坏死1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手指末节血运、弹性、外观及活动良好,痛温觉恢复,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采用去角质层原位缝合皮下包埋法治疗指甲半月线以远完全离断方法简单实用,疗效优良,特别适合无法吻合血管的末节离断及无纤维吻合技术的基层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离断 指甲半月线 原位缝合 皮下包埋
下载PDF
体重指数对剖宫产皮内缝合切口愈合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善梅 卢彦 《右江医学》 2004年第5期410-411,共2页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对剖宫产皮内缝合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419例孕足月剖宫产孕妇行皮肤切口皮内缝合。根据体重指数与切口缝合方法将其分成两组 ,皮内缝法常重组 2 5 2例 ;皮内缝合超重组 167例。同期 5 2 6例孕足月、有剖宫产指征...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对剖宫产皮内缝合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419例孕足月剖宫产孕妇行皮肤切口皮内缝合。根据体重指数与切口缝合方法将其分成两组 ,皮内缝法常重组 2 5 2例 ;皮内缝合超重组 167例。同期 5 2 6例孕足月、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丝线缝合皮肤切口分成两组 ,常重丝线缝法组 3 11例 ;超重丝线缝合法组 2 15例。按缝合方法及体重指数分别行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 按缝合方法比较 ,皮内缝法常重与超重两组切口愈合不良率分别占 1.2 %和 7.2 %(P <0 .0 1) ;按丝线缝法比较 ,常重与超重两组切口愈合不良率分别占 0 .3 %和 2 .8%(P <0 .0 5 )。按体重指数比较 ,常重皮内缝法与丝线缝法比较无差异显著性(P >0 .0 5 ) ,超重皮内缝合法与丝线缝法比较有差异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体重指数对剖宫产皮内缝合切口的愈合有明显影响 ,超体重剖宫产产妇 ,不宜选用皮肤切口皮内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内缝合 体重指数 剖宫产 超重 切口愈合 皮肤切口 丝线 结论 显著性 差异
下载PDF
压垫缝合法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陈旧性巨大血肿 被引量:2
14
作者 布金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7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压垫缝合法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陈旧性巨大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17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陈旧性皮下巨大血肿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压垫缝合法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 目的探讨压垫缝合法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陈旧性巨大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17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陈旧性皮下巨大血肿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压垫缝合法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伤口是否顺利愈合、有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进行Msjeed评分。结果经过2~35天的治疗,所治疗的12例患者都愈合顺利,经过平均(8.56±2.07)个月的随访,无并发症发生,无血肿复发。治疗满意率达100%。Msjeed评分80~100分,平均评分为(92.73±6.57)分。结论压垫缝合法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治疗陈旧性巨大血肿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垫 缝合 负压 引流 陈旧性 皮下血肿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及皮下脂肪不缝合切口愈合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文爱珍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11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开腹及皮下脂肪不縫合切口愈合情况,以改进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方法及缝合技术,减少下腹部横切口愈合不良,甚至感染。方法:收治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患者15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0例采... 目的:观察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开腹及皮下脂肪不縫合切口愈合情况,以改进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方法及缝合技术,减少下腹部横切口愈合不良,甚至感染。方法:收治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患者15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0例采用分层撕开法开腹及皮下脂肪不縫合,直接用4-0的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对照组660例采用常规分层开腹,先缝合皮下脂肪,再用4-0的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结果:两组不受年龄、切口处脂肪厚度、切口长度和下腹部横切口陈旧瘢痕的影响,观察组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甲级愈合率、切口愈合时间、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皮下硬结、术后发热症状构成比、平均住院时间、平均资源消耗、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均较对照组明显优化。切口部分裂开的50例中采用二期缝合、蝶型胶布牵拉对合,其愈合率达100%。结论: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开腹及皮下脂肪不缝合,脂肪液化少,甲级愈合率高,硬结少,愈合后呈线状,手术时间短,节约资源,住院时间短,平均住院费用低,群众满意高,医疗纠纷少,简单,易学,安全,深受广大医生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下腹部横切口 皮下脂肪 皮内缝合 切口甲级愈合 分层撕开
下载PDF
输尿管镜下对位缝合治疗男性前尿道断裂
16
作者 张坤 宫朝霞 +2 位作者 李伟 韩同彬 陈潜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7期12-12,14,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输尿管镜对位皮下缝合治疗男性前尿道断裂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输尿管镜下进行前尿道断裂对位修复并进行皮下断端缝合术。结果 9例男性前尿道断裂患者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18个月,均排尿正常,性生活满意。结论输尿管镜下... 目的探讨应用输尿管镜对位皮下缝合治疗男性前尿道断裂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输尿管镜下进行前尿道断裂对位修复并进行皮下断端缝合术。结果 9例男性前尿道断裂患者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18个月,均排尿正常,性生活满意。结论输尿管镜下行前尿道断裂对位皮下缝合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尿道断裂 输尿管镜 皮下尿道缝合术
下载PDF
皮下置管引流及切口预置抗菌薇乔线延期缝合预防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 被引量:18
17
作者 范存静 刘超 +2 位作者 何艳新 申东方 庞志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皮下置管引流及切口预置抗菌薇乔线延期缝合对腹部Ⅲ类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所收集的504例Ⅲ类切口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分成3组:A组(术后彻底冲洗切口后行一期缝合)143例,B组(术后关闭腹膜至腹直肌前鞘后切口预置抗菌薇... 目的:探讨皮下置管引流及切口预置抗菌薇乔线延期缝合对腹部Ⅲ类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所收集的504例Ⅲ类切口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分成3组:A组(术后彻底冲洗切口后行一期缝合)143例,B组(术后关闭腹膜至腹直肌前鞘后切口预置抗菌薇乔线未缝合)190例,C组(术后皮下放置引流管)171例。比较3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切口二期清创缝合率。结果:A组有11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7.69%;B组有4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11%;C组有3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75%。3组总体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切口感染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3组切口感染患者二期清创缝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类切口腹部外科手术后预置抗菌薇乔线切口延期缝合及放置皮下引流管的方法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但不能降低感染切口的二期清创缝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伤口感染 延期缝合 抗菌薇乔线 皮下引流管
下载PDF
皮下美容缝合技术在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菊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27-28,共2页
目的:观察皮下美容缝合技术在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3月本院妇产科接收的60例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的初产妇,术后所有产妇均采用皮下美容缝合法,记录产妇的缝合时间、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时间指标,统计... 目的:观察皮下美容缝合技术在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3月本院妇产科接收的60例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的初产妇,术后所有产妇均采用皮下美容缝合法,记录产妇的缝合时间、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时间指标,统计产妇切口撕裂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产妇平均住院时间(3.91±0.68)d,疼痛时间(3.25±0.63)d及缝合时间(15.71±5.04)min。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皮肤撕裂3.33%,无全层撕裂情况发生;术后伤口甲级愈合54例,乙级愈合5例,丙级愈合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线头反应2例,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结论: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中采用皮下美容缝合法缝合有助于切口快速愈合,不遗留瘢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会阴侧切 皮下美容缝合
下载PDF
腹部加压结合皮下美容缝合技术在瘢痕体质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霜 赵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加压结合皮下美容缝合技术在瘢痕体质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行第二次剖宫产且属于瘢痕体质的70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腹部加压结合皮下美容缝合技术在瘢痕体质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行第二次剖宫产且属于瘢痕体质的70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妇产科腹部单纯间断缝合法进行缝合。观察组给予腹部加压结合皮下美容缝合技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产妇术后外观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疝、切口水肿以及切口裂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外观满意度为97.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加压结合皮下美容缝合术在治疗瘢痕体质剖宫产产妇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产妇术后外观,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加压 皮下美容缝合技术 瘢痕体质 二次剖宫产
下载PDF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皮桥下组织剥离+荷包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文龙 俞一峰 +4 位作者 李森 姚勇 赵兰 杨柏霖 孙琦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8期1-3,共3页
目的探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皮桥下组织剥离+荷包缝合术与单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行混合... 目的探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皮桥下组织剥离+荷包缝合术与单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皮桥下组织剥离+荷包缝合术,对照组行单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水肿评分、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水肿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皮桥下组织剥离+荷包缝合术治疗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水肿症状,促进手术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皮桥下组织剥离 荷包缝合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