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vertaking behaviour of vehicles on undivided roads in non-lane based mixed traffic conditions 被引量:6
1
作者 Gowri Asaithambi Gugulothu Shravani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17年第3期252-261,共10页
Traffic on Indian roads is highly mixed in nature with wide variations i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s. These vehicles do not follow strict lane discipline and occupy any available lateral positi... Traffic on Indian roads is highly mixed in nature with wide variations i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s. These vehicles do not follow strict lane discipline and occupy any available lateral position on the road space. Overtaking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ex and important manoeuvre on undivided roads where the vehicles use the opposing lane to overtake the slower vehicles with the presence of oncoming vehicles from opposite direction. They are unavoidable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mixed traffic conditions where there is always a spee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st and slow moving vehicles. Overtaking process involves lane-changing manoeuvres,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actions and estimation of relative speed of overtaking and overtaken vehicles, and also, estimation of speed and distance of the oncoming vehicle.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study the overtaking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s on undivided roads under mixed traffic conditions. For this purpose, details of overtaking data were collected on a two-lane two-way undivided road using moving car observer method and registration plate method. The overtaking characteristics of all types of vehicles under mixed traffic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 and mathematically modelled. The data extracted and analysed were the acceleration characteristics, speeds of the overtaking vehicles, overtaking time, overtaking distances, safe opposing gap required for overtaking, flow rates, overtaking frequencies, types of overtaking strategy, and types of overtaking and overtaken vehicles. Two types of overtaking strategies were observed in the field such as flying overtaking and accelerative overtaking. Graphs were plotted between the relative speed of the overtaking and overtaken vehicles against the overtaking time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speed differential and total overtaking time for all categories of vehicle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number of overtaking increases with increase in the flow rate in the on-going direction and decreases with increase in flow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will be useful to understand the overtaking behaviour of vehicles in mixed and non-lane discipline traffic conditions. These parameters will be useful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simulations models for undivided roads and thereby for estimation of capacity. The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can also be used to estimate potential collision times which will b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road saf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ertaking behaviour Mixed traffic non-lane discipline Undivided roads
原文传递
Dynamic parameters of vehicles under heterogeneous traffic stream with non-lane discipline:An experimental study 被引量:3
2
作者 Geetimukta Mahapatra Akhilesh Kumar Maurya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18年第5期386-405,共20页
On the heterogeneous and no lane disciplined traffic, the abreast maneuver of vehicles depends upon the driver behavior, vehicle type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traffic parameters such as vehicle speed and acceleration.... On the heterogeneous and no lane disciplined traffic, the abreast maneuver of vehicles depends upon the driver behavior, vehicle type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traffic parameters such as vehicle speed and acceleration. Hence, the drivers have two basic tasks while driving, first is to control the vehicle's position along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motion and second is to control the vehicle's position along lateral direction i.e. the width of the roadwa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ynamic parameters (speed and lateral/longitudinal acceleration), can very well represent the driving behavior of vehicles in mixed with weak or no lane disciplined traffic. Hence, the study of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control of vehicles in a comprehensive manner is necessary. In the present paper, driving behavior of vehicles are studied by analyzing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acceleration/deceleration (A/D) with operating speed of vehicles on different straight roadway sections.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five major cities of India using GPS based instrument (Video-VBOX) mounted on five different type of vehicles.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longitudinal A/D and the lateral acceleration are analysed,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operating speed of vehicles are studied on roads with a different number of lanes for different vehicle types. A two-term exponential an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operating speed are observed for lateral and longitudinal A/D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ane discipline traffic Mixed traffic Driving behavior Dynamic parameters Operating speed g-g diagram
原文传递
城市道路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分离设计研究
3
作者 贾洪强 《山西建筑》 2025年第4期126-128,152,共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增大,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离设计成为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案例研究,探讨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分离的必要性、设计原则和具体方法。研究表明,合理的分离设计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增大,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离设计成为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案例研究,探讨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分离的必要性、设计原则和具体方法。研究表明,合理的分离设计能有效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使用者的安全。建议采用物理隔离、高差设计等方式实现有效分离,并结合绿化带、休憩设施等提升整体环境品质。研究成果可为城市道路规划与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人行道 非机动车道 分离设计 交通安全
下载PDF
考虑异质交通流冲突的非机动车道宽度设计
4
作者 李岩 邵进 +2 位作者 刘林建 梁淑娟 汪帆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7,共8页
为降低超车过程中异质交通流间的冲突,在传统非机动车道宽度设计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异质交通流避让行为的设计方法。首先,采用减速群体占比和踏频值分析车辆的受干扰程度;其次,通过建立车-车作用力模型计算不同类型车辆间的作用力... 为降低超车过程中异质交通流间的冲突,在传统非机动车道宽度设计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异质交通流避让行为的设计方法。首先,采用减速群体占比和踏频值分析车辆的受干扰程度;其次,通过建立车-车作用力模型计算不同类型车辆间的作用力,拟合作用力与避让间距的关系求解安全避让距离,可得推荐非机动车道宽度为传统车道宽度及安全避让距离之和;然后,建立安全评价模型,评价不同宽度非机动车道的安全性,以验证该设计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实例分析西安市4个路段非机动车道的骑行样本。结果表明:2车混行的非机动车道中,减速群体占比为传统非机动车道的0.93倍,骑行踏频值提高0.07圈/s,道路安全值是传统非机动车道的1.07倍,车道内的干扰更小,骑行者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交通流 非机动车道 宽度设计 车-车作用力 踏频值 安全避让距离
下载PDF
混合流下非机动车道基本需求宽度的设计
5
作者 朱顺应 王宇 +2 位作者 吴景安 陈秋成 王韡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3,共11页
为弥补在非机动车道设计方面对电动自行车考虑不足的情况,有必要对由人力/电动自行车组成的饱和混合流下非机动车道基本需求宽度进行研究。以非机动车饱和混合流为研究对象,从非机动车的物理运动宽度组成出发,通过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 为弥补在非机动车道设计方面对电动自行车考虑不足的情况,有必要对由人力/电动自行车组成的饱和混合流下非机动车道基本需求宽度进行研究。以非机动车饱和混合流为研究对象,从非机动车的物理运动宽度组成出发,通过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非机动车物理运动宽度的影响因素,对分类自变量进行组合筛选;建立了不同组合类型下的非机动车速度与运行摆幅、路侧安全净距线性模型,得到性别为女性、年龄为老年和车型为电动自行车为最不利组合的结论;根据非机动车道的85%位运营速度确定最不利组合下的非机动车物理运动宽度,进而确定非机动车道基本需求宽度;针对非机动车道宽度合理性验证的准确性问题,从稳定性角度提出了运用速度熵来验证基本需求宽度合理性的方法,并以多条非机动车道路段为例进行了实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隔离栏和划线下,非机动车单车道基本需求宽度分别为1.65、1.50 m;在绿化带、隔离栏和划线下,非机动车两车道基本需求宽度分别为2.90、2.80、2.65 m。在同一车道数和隔离方式下,车道宽度越宽,交通流速度熵越高;随着非机动车道宽度增加,以基本需求宽度为拐点,非机动车道的交通流速度熵变化幅度增大,稳定性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非机动车饱和混合流 车道基本需求宽度 摆幅 路侧安全净距 速度熵
下载PDF
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计算及特性分析
6
作者 刘佳慧 王红 +2 位作者 吴景安 朱顺应 沈国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54-2561,共8页
针对非机动车交错行驶、蛇形运动特点,为更合理计算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消耗的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通过武汉市7条非机动车道的饱和时段交通流观测数据,采用本文方法计算该7条非机动车道的混合... 针对非机动车交错行驶、蛇形运动特点,为更合理计算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消耗的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通过武汉市7条非机动车道的饱和时段交通流观测数据,采用本文方法计算该7条非机动车道的混合流通行能力;利用数据拟合与方差分析得到不同隔离方式及宽度下非机动车车速及电动自行车比例对单一非机动车平均时空消耗的影响,进而分析非机动车道的混合流通行能力特性。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纯电动自行车比纯人力自行车的单一非机动车平均时空消耗约降低2.15 (m2·s)/辆,电动自行车的运行效率高于人力自行车,对通行能力具有提升作用。基于时空消耗的混合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计算分析,能克服忽略非机动车行驶特性及多因素简化降低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计算精度的弊端,计算原理清晰,便于路上试验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非机动车道 时空消耗 通行能力 混合流
下载PDF
跨江桥梁的慢行交通设计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越 《市政技术》 2024年第5期154-160,共7页
在城市化进程持续加速的背景下,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跨江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的关键节点,其慢行交通设计对优化整个城市交通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深入研究跨江桥梁的慢行交通设计,则是寻求提升城... 在城市化进程持续加速的背景下,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跨江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的关键节点,其慢行交通设计对优化整个城市交通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深入研究跨江桥梁的慢行交通设计,则是寻求提升城市交通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依托温州市七都二桥工程实例,对城市跨江大型桥梁的慢行交通组织进行了细致研究,并通过分析慢行交通出行的特点与不同的慢行交通布置形式和平面设计的优缺点,综合评定出了最优的七都二桥慢行交通设计方案。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江桥梁 慢行交通 非机动车道
下载PDF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道交通组织应用
8
作者 李梦佳 王保民 戴斌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10期182-184,F0003,共4页
随着非机动车出行需求陡增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的呼声高涨,分离平面交叉口交通流线、保障慢行路权迫在眉睫。基于现状城市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过街安全隐患、交通组织设计不足、路权及过街时间分... 随着非机动车出行需求陡增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的呼声高涨,分离平面交叉口交通流线、保障慢行路权迫在眉睫。基于现状城市平面交叉口非机动车过街安全隐患、交通组织设计不足、路权及过街时间分配不清的问题剖析,结合路段非机动车设置形式、交叉口空间布局、运行情况和车流特征等影响因素,研究了城市各类平面交叉口适用的四类非机动车交通组织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交叉口 非机动车道 交通组织设计
下载PDF
广州市既有道路非机动车道改造提升设计研究
9
作者 白玉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5期143-147,162,共6页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逐渐扩大和绿色交通出行理念的日益普及,慢行交通尤其是自行车交通开始回归。如何让自行车重新拿回通行路权,成为自行车复兴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文章介绍了广州市非机动车道发展建设历程,指出目前...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逐渐扩大和绿色交通出行理念的日益普及,慢行交通尤其是自行车交通开始回归。如何让自行车重新拿回通行路权,成为自行车复兴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文章介绍了广州市非机动车道发展建设历程,指出目前存在连续性差、精细化程度低、路权保障不足等问题,提出非机动车道改造提升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和空间、型式等要求。基于路权分配理论,以人本化、精细化为目标,分别对既有道路路段、交叉口和公交站提出具体的改造提升设计指引,通过道路空间再分配指导非机动车道改造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机动车车道 既有道路 路权 改造提升
下载PDF
电动自行车混行下的城市非机动车道宽度设计
10
作者 雷雪琪 涂彭越 +1 位作者 张建波 张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5-994,共10页
为支撑绿色出行背景下城市道路高品质骑行空间建设,提出了有电动自行车混行的非机动车道宽度精细化设计方法。通过观测上海市典型路段非机动车道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车)及传统自行车(自行车)运行规律,拟合非机动车流量、车均占有空间(per ... 为支撑绿色出行背景下城市道路高品质骑行空间建设,提出了有电动自行车混行的非机动车道宽度精细化设计方法。通过观测上海市典型路段非机动车道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车)及传统自行车(自行车)运行规律,拟合非机动车流量、车均占有空间(per bike occupation space, BOS)和速度的关系,对比分析不同车道宽度及电动车比例下的非机动车道运行状态差异。依据BOS划分3类电动车比例下(<0.5、0.5~<0.7、≥0.7)非机动车道A~F共6级服务水平,并以B、C、D级服务水平为设计目标,给出3类电动车比例下非机动车道的最大、建议和最小设计宽度。分析结果显示,当电动车比例≥0.5时,最大设计宽度增加明显,且相同流量下3类电动车比例的建议设计宽度几乎相差0.5 m;当电动车比例≥0.7时,最小设计宽度增加明显。与现有规范标准相比,针对不同电动车比例给出的非机动车道宽度精细化设计结果均能满足2 000辆/h以上大流量的通行需求,并能适应不同的道路空间资源情形(富足、适中、紧张)。最后,通过实测数据及VISSIM仿真对设计效果进行验证,表明考虑电动车混行的非机动车道宽度精细化设计成果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机动车 车道宽度 精细化设计 交通流 电动自行车比例 车均占有空间
下载PDF
开放式慢行交通系统研究
11
作者 殷亮 《建筑施工》 2024年第7期1043-1048,共6页
开放式慢行交通系统是指打破封闭的道路红线、道路绿线及地块用地界限,采用统筹协调的方式,通过“挤、借、换”等措施办法,增加道路慢行交通系统空间布置规模,再通过“调、分、划”等根据功能需要,进行慢行交通系统内部空间再分配、细分... 开放式慢行交通系统是指打破封闭的道路红线、道路绿线及地块用地界限,采用统筹协调的方式,通过“挤、借、换”等措施办法,增加道路慢行交通系统空间布置规模,再通过“调、分、划”等根据功能需要,进行慢行交通系统内部空间再分配、细分配,遵循城市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绿色出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理念,以保障绿色出行的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为原则,突破传统车本位的空间分配机制,让慢行交通路权与慢行交通实际的多功能需求匹配起来,同时结合景观绿化、海绵城市、多杆合一以及智能交通等建设,使城市道路慢行交通系统成为充足、开放、贯通的公共空间网络,从而满足市民日常户外活动和户外交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慢行交通系统 人行道 非机动车道 交通组织
下载PDF
沿空留柱墙无煤柱开采技术的应用
12
作者 常亮亮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60-163,共4页
王庄煤矿在采掘接续无法满足沿空留巷两进一回“Y”型通风布置的情况下,应用大断面巷道掘进、泵送巷旁充填和深孔爆破预裂技术,实施沿空留柱墙、沿柱墙掘进无煤柱开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为类似条件大采高工作面无煤柱开采提供借... 王庄煤矿在采掘接续无法满足沿空留巷两进一回“Y”型通风布置的情况下,应用大断面巷道掘进、泵送巷旁充填和深孔爆破预裂技术,实施沿空留柱墙、沿柱墙掘进无煤柱开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为类似条件大采高工作面无煤柱开采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墩柱 无煤柱开采 巷旁支护
下载PDF
压印混凝土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熊壮 王伟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8期112-114,共3页
武汉市某市政道路改建项目受限于道路红线及沿线建设条件,无法布设单独路权的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只能与人行道共板通行,通过综合比选,拟采用压印混凝土作为慢行道铺装材料。文章进行了压印混凝土慢行道设计与计算,并阐述了压印混凝土... 武汉市某市政道路改建项目受限于道路红线及沿线建设条件,无法布设单独路权的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只能与人行道共板通行,通过综合比选,拟采用压印混凝土作为慢行道铺装材料。文章进行了压印混凝土慢行道设计与计算,并阐述了压印混凝土施工工艺,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道路 非机动车道 压印混凝土
下载PDF
关于公路中慢车道的探讨
14
作者 陈家兵 仝刚太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公路标准、规范中有在一二级公路上设置慢车道的相关规定,而慢车道又与慢行车辆和非汽车交通密切相关,在规范条文及释义中没有对慢行车辆和非汽车交通进行解释,给设计人员和管理部门如何设计、管理慢车道带来困惑。通过对交通类型详细分... 公路标准、规范中有在一二级公路上设置慢车道的相关规定,而慢车道又与慢行车辆和非汽车交通密切相关,在规范条文及释义中没有对慢行车辆和非汽车交通进行解释,给设计人员和管理部门如何设计、管理慢车道带来困惑。通过对交通类型详细分析,并对规范条文和释义反复研读,总结出汽车与非汽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以及慢行车辆等交通类型的关系,指出了慢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不同之处。认识到慢车道既不是机动车道,又不是非机动车道,而是允许慢行车辆(低速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共同使用的混行车道。对公路设计、管理人员如何设计和管理慢车道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慢车道 慢行车辆 非汽车交通
下载PDF
考虑安全性提升的非机动车道划分研究与评价
15
作者 范爱华 谷昊锦 胡媛媛 《交通工程》 2024年第9期23-28,共6页
非机动车道中混合行驶的自行车和电动车很容易发生交通冲突,进而导致交通事故,本文从交通安全的角度,研究非机动车道划分方法。首先,依据规范标准,确定自行车道划分模型。然后,建立车辆宽度与非机动车道宽度的关系以及车辆宽度与路段通... 非机动车道中混合行驶的自行车和电动车很容易发生交通冲突,进而导致交通事故,本文从交通安全的角度,研究非机动车道划分方法。首先,依据规范标准,确定自行车道划分模型。然后,建立车辆宽度与非机动车道宽度的关系以及车辆宽度与路段通行能力的关系模型,确定电动车道划分模型。之后,选取北京市昌平区老城某路段,依据建立的自行车和电动车车道划分模型,分别确定自行车和电动车车道宽度和车道数,使2种骑行者各行其道。最后将设计方案进行VISSIM仿真,得到非机动车道优化前后的路网评估结果,检验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方案能有效降低非机动车运行延误、停车次数等,提升非机动车道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冲突 非机动车道划分 车道宽度 车道数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UFS网络车道线检测算法
16
作者 石磊 范英 +1 位作者 苏伟伟 闫浩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0-165,共6页
为了解决车辆行驶中面对各种复杂环境车道线检测算法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UFS网络检测算法(Ultra Fast Structure-aware Deep Lane Detection,UFS).首先,采用改进的Gamma校正对待检路面图像进行校正,降低光照、阴影等的影... 为了解决车辆行驶中面对各种复杂环境车道线检测算法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UFS网络检测算法(Ultra Fast Structure-aware Deep Lane Detection,UFS).首先,采用改进的Gamma校正对待检路面图像进行校正,降低光照、阴影等的影响,以提升夜间图像纹理特征。然后引入非局部神经网络模块(Non-Local Block),充分提取图像全局特征,以提高检测可靠性。最后对改进后的算法使用Tusimple、CULane数据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在物体遮挡、光照变化、阴影干扰等复杂场景下,提升了对复杂噪声与多元场景的处理能力,车道分割的准确率有所改善,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道线检测 GAMMA校正 UFS网络 非局部神经网络 CULane数据集
下载PDF
考虑公交影响的进口道元胞自动机换道模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魏丽英 吴荣华 王志龙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27-1330,共4页
以一维非对称换道元胞自动机(CA)模型为基础,考虑公交车辆换道行为特性与社会车辆换道受公交影响等因素,针对无公交专用道的城市交叉口上游进口道建立了多车道混合车辆元胞自动机模型,并进行局部仿真建模。在定时信号控制条件下,比较周... 以一维非对称换道元胞自动机(CA)模型为基础,考虑公交车辆换道行为特性与社会车辆换道受公交影响等因素,针对无公交专用道的城市交叉口上游进口道建立了多车道混合车辆元胞自动机模型,并进行局部仿真建模。在定时信号控制条件下,比较周期内进口道的交通流运行特征,剖析进口道的时空关系图。通过分析发现,公交比例以及换道概率对进口道上拥堵段的分布及变化均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公交车辆 非对称换道 换道规则
下载PDF
信号控制交叉口动态车道功能优化方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靖 付晶燕 杨晓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96-1001,共6页
为了应对交叉口交通供需关系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合理分配交叉口空间资源,对信号交叉口动态车道功能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基于优化对象、优化参数和优化模型3个方面的分析,建立了以进口组为基础的动态车道功能优化模型.它可由整数非线性规... 为了应对交叉口交通供需关系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合理分配交叉口空间资源,对信号交叉口动态车道功能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基于优化对象、优化参数和优化模型3个方面的分析,建立了以进口组为基础的动态车道功能优化模型.它可由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来描述,其优化目标为关键流量比之和最小.通过算例分析,对该方法的优化结果和计算速度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以进口组为优化对象可在保证优化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显著减少须同时进行优化的变量数,提高求解效率,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优化模型可满足动态控制计算准确性和计算速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整数非线性规划 动态车道功能划分 可变车道
下载PDF
基于车道控制的交叉口流向及信号组合优化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靖 周溪召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84-3288,共5页
为了提升城市道路交叉口运行效益,提出将流向禁止与信号控制相结合的交叉口优化模型。采用组合优化的方法,将禁止流向选择、车道功能、路段掉头位置以及信号配时等优化变量整合在一个统一的模型中,同步进行优化。该优化模型由混合整数... 为了提升城市道路交叉口运行效益,提出将流向禁止与信号控制相结合的交叉口优化模型。采用组合优化的方法,将禁止流向选择、车道功能、路段掉头位置以及信号配时等优化变量整合在一个统一的模型中,同步进行优化。该优化模型由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描述,并将其转换为一系列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采用分支定界法求解。通过算例及仿真分析,验证模型的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禁止流向的选择对于交叉口运行效益有着很大影响,优化模型可根据交叉口几何及交通需求条件生成最优方案。尤其当常规交叉口无法满足交通需求时,该优化方法可提高通行能力达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优化 非线性规划 车道控制 交叉口 信号控制
下载PDF
高速公路入口处同向车道分隔带开口计算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红 王洪涛 +2 位作者 吴景安 李琪霖 朱顺应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127,137,共10页
在国内外对“车和路”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增加“驾驶人”换道行为因素,对高速公路入口处的同向车道分隔带开口进行研究。基于驾驶人的心理和反应,提出强行、协作、竞争强行、竞争协作4种换道交互行为;运用可接受间隙理论及车辆运动学理... 在国内外对“车和路”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增加“驾驶人”换道行为因素,对高速公路入口处的同向车道分隔带开口进行研究。基于驾驶人的心理和反应,提出强行、协作、竞争强行、竞争协作4种换道交互行为;运用可接受间隙理论及车辆运动学理论等构建了同分带的开口位置净距及与换道行为相应的最小、一般、适中和理想的4种开口长度计算模型;运用模型计算了“四改八”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20、100、80km/h时的同分带合理开口位置净距值以及4种开口长度值。采用VISSIM和SSAM微观交通仿真软件,运用聚类分析和模糊评价方法,对4种开口长度值和位置净距值的安全性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型计算的位置净距,驶入高速公路车辆在进入同分带开口前的路段发生冲突较少,开口位置设置合理;基于强行换道的最小同分带开口长度处于临界安全与较安全之间;基于协作、竞争强行、竞争协作的开口长度皆处于较安全至安全级别之间,且安全性依次提高,4种长度基本符合最小、一般、适中和理想的等级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改扩建高速公路 同向车道分隔带 开口位置 开口长度 非自由换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