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蛋白(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关系
1
作者 李世雨 张星 胡文立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9-54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卒中、TIA和慢性脑缺血)患者,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卒中、TIA和慢性脑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Lp(a)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的斑块回声特征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以Lp(a)正常范围上限(30 mg/dL)为界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p(a)升高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影响。此外,以LDL-C水平1.8 mmol/L为界值,分析不同LDL-C水平下,Lp(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影响。结果研究共纳入747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6(58~72)岁,其中男性484例(64.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稳定斑块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以及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卒中病史者所占比例更高,Lp(a)、Hcy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65,95%CI 1.02~2.68,P=0.04)。亚组分析发现,LDL-C<1.8 mmol/L时Lp(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OR 1.41,95%CI 0.34~5.93),但LDL-C和Lp(a)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无交互作用。结论Lp(a)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相关,但在低LDL-C水平下,Lp(a)升高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颈动脉斑块 不稳定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病 慢性脑缺血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查差异性比较研究
2
作者 肖时雨 杨昭 +1 位作者 李薇 李慧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3期132-134,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脑缺血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查差异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41例慢性脑缺血患者作为慢性脑缺血组,另选取同期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急性脑梗死组。两组均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慢性脑缺血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查差异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41例慢性脑缺血患者作为慢性脑缺血组,另选取同期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急性脑梗死组。两组均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流频谱参数、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检出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及血清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右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RI)及左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脑梗死组左颈总动脉、右颈内动脉及右颈总动脉RI均高于慢性脑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高于慢性脑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慢性脑缺血患者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流RI更高,更易发生斑块,临床应及时干预,降低急性脑梗死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急性脑梗死 超声 颈动脉病变
下载PDF
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经时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海宁 吴江 +2 位作者 孙莉 王明宇 汤跃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额叶皮层、海马神经元不同时间点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2VO)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1月、2月、3月、4月)电镜观察额叶皮层、海马区结构改变。结... 目的观察慢性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额叶皮层、海马神经元不同时间点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2VO)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1月、2月、3月、4月)电镜观察额叶皮层、海马区结构改变。结果额叶皮层:1月时见额叶皮层大量脂褐素,2月有所下降,后与假手术对照组相仿,暗神经元则在2月时最多,后下降;海马区神经元胞质溶酶体逐渐增多,术后3月时暗神经元大量增多,并且出现大量脂褐素,术后4月神经元出现固缩。结论电镜下脂褐素和暗神经元的改变提示慢性脑缺血初期脑损伤是可逆的,电镜下1个月或更早可能是可逆损伤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慢性 超微结构 大鼠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崔明姬 屈智慧 +3 位作者 赵颖 卢建波 王海燕 王红月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92-159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日本Aloka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97例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 97例CKD患者中,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日本Aloka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97例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 97例CKD患者中,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增厚者32例(33.0%),有颈动脉斑块形成者15例(15.5%)。IMT增厚的患者中有1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3/32,40.6%),IMT正常者中有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65,3.08%),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颈动脉斑块患者中有11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1/15,73.3%),无颈动脉斑块患者中只有4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4/82,4.88%),两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发生和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者比较,年龄、平均动脉压、血糖、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及清蛋白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酰甘油、肾小球滤过率、C反应蛋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应用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IMT及斑块形成情况,能够早期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疾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血流量及全血粘度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继平 李秀琼 +5 位作者 刘兰军 李齐欢 文凤妮 姚晖 邱晓敏 郭咏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6-859,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血流量及全血粘度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复制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再将合格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金纳多组(剂量为45 mg·kg-1·d-1),中药...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血流量及全血粘度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复制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再将合格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金纳多组(剂量为45 mg·kg-1·d-1),中药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40、20 g·kg-1·d-1),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的大脑皮层血流量及全血粘度指标。【结果】模型组皮层血流量显著下降(P<0.05),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和金纳多组大脑皮层血流量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全血粘度在切变率150、30、5 s-1时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各用药组均能明显降低全血粘度,补阳还五汤高剂量在切变率1 s-1、低剂量在切变率150、30、5、1 s-1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大脑皮层血流量,该作用可能与降低其全血粘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药理学 脑缺血 慢性 中药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慢性脑低灌注致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和模型建立 被引量:8
6
作者 孙成成 刘剑刚 +2 位作者 刘美霞 李浩 罗增刚 《神经药理学报》 2019年第1期13-17,共5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是由脑血管疾病导致脑功能损害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学习记忆的下降。血管因素是影响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慢性脑低灌注是导致血管功能障碍致机体认知功能受损重要的危险因素,适合的动物模...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是由脑血管疾病导致脑功能损害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学习记忆的下降。血管因素是影响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慢性脑低灌注是导致血管功能障碍致机体认知功能受损重要的危险因素,适合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其病理机制的重要手段。该文概述了脑低灌注致脑血管疾病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机制及几种常用的实验性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的制作,探讨其和血管痴呆病理机制的相关性,以期为药物干预慢性脑低灌注致血管性痴呆提供适合的动物模型并为临床药物的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低灌注 脑缺血 血管性痴呆 脑小血管病 病理因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燕 《河北中医》 2007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临床疗效评定。方法慢性脑缺血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3例。2组均按西医治疗原则,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予控制血压、对症等治疗,同时给予尼莫地平片...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临床疗效评定。方法慢性脑缺血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3例。2组均按西医治疗原则,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予控制血压、对症等治疗,同时给予尼莫地平片40 mg,每日3次口服。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30日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分析,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的变化情况,测定清晨空腹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脑血流得到显著改善,TCD检查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同时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异常升高的血黏度,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达100%,与对照组(79.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对慢性脑缺血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改善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状况,降低异常升高的血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脑缺血 通心络胶囊 血液流变学 脑图 血流速度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杜烨鸿 王凌晞 +3 位作者 姚秋会 贺桂琼 骆世芳 徐明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的行为学以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20只3月龄APP/PS1 AD模型小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对其中一组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术,另一组双...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的行为学以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20只3月龄APP/PS1 AD模型小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对其中一组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术,另一组双侧颈总动脉未结扎小鼠为假手术对照组。术后1个月分别采用Morris水迷宫、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小鼠行为学的改变、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海马区神经细胞内Neu N和APP及Aβ的表达变化。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1)可视平台下,2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时间(t=1.31,P=0.19)及搜索的平均路程(t=0.04,P=0.97)无显著差异;(2)隐蔽平台下,脑缺血模型组小鼠(26.39±1.37)找到平台的时间较假手术对照组(20.19±1.19)明显延长(t=3.44,P=0.00);(3)空间探索实验中,经过平台的次数,脑缺血模型组小鼠(3.11±0.37)较对照组(4.25±0.34)明显减少(t=2.24,P=0.03)。HE染色:脑缺血模型组小鼠海马内神经细胞明显肿胀、细胞排列紊乱。免疫组化结果:脑缺血模型组小鼠海马内Neu N阳性神经元数量(93.40±10.44)较对照组(156.20±24.16)显著减少(t=2.39,P=0.04);而APP-阳性神经元(t=2.35,P=0.047)、Aβ40-阳性神经元(t=2.54,P=0.04)以及Aβ42-阳性神经元(t=2.476,P=0.04)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结论:本实验新建立的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术能导致小鼠慢性脑缺血;慢性脑缺血可加速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的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术 慢性脑缺血 阿尔茨海默病 小鼠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齐欢 万新祥 张继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复制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再将经Morris水迷宫筛选的合格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金纳多组(剂量为45 mg....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复制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再将经Morris水迷宫筛选的合格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金纳多组(剂量为45 mg.kg-1.d-1),补阳还五汤高、低剂量组(中药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40、20 g.kg-1.d-1),并与假手术组进行对照,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结果】在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中,给药各组第1天及中药低剂量组第2、3天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中药各组穿越平台次数均有增加,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脑组织PAF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脑组织PAF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中PAF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药理学 脑缺血 慢性/中药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地黄饮子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瑞杰 白黎明 张哓双 《河北中医》 2011年第10期1551-1554,共4页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地黄饮子大剂量组、地黄饮子小剂量组及养血清脑颗粒组,每组各10只。采...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地黄饮子大剂量组、地黄饮子小剂量组及养血清脑颗粒组,每组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作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同样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予结扎。每日灌胃给药1次,给药容积10 mL/kg,地黄饮子大、小剂量组分别为20、10 g/kg,养血清脑颗粒为2 g/kg,连续8周。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等容积蒸馏水。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进行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测定。并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MP-2、MMP-9表达。结果以大鼠逃避潜伏期和跨越平台次数代表学习记忆能力,逃避潜伏期越短,跨越平台次数越多,记忆能力越强。模型对照组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长(P<0.05),跨越平台次数较假手术组少(P<0.05),说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模型可导致学习记忆功能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地黄饮子组、养血清脑颗粒组逃避潜伏期均缩短(P<0.05,P<0.01),跨越平台次数均增加(P<0.05,P<0.01)。与地黄饮子小剂量组比较,地黄饮子大剂量组、养血清脑颗粒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模型对照组海马组织MMP-2、MMP-9表达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地黄饮子组、养血清脑颗粒组海马组织MMP-2、MMP-9表达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地黄饮子大剂量组海马组织MMP-2、MMP-9表达低于地黄饮子小剂量组(P<0.05),养血清脑颗粒组海马组织MMP-2、MMP-9表达低于地黄饮子大剂量组(P<0.05)。结论地黄饮子能改善慢性低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力功能,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饮子 大鼠 SD 海马 化学 疾病模型 动物 颅内动静脉畸形 代谢 慢性病 脑缺血 代谢 再灌注损伤 代谢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与阿尔茨海默病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钧 储照虎 《医学综述》 2012年第20期3432-3434,共3页
当前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的主要类型,并且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关于AD的病因很多,现在认为慢性脑缺血可能为AD的病因。因为慢性脑缺血能够导致脑组织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其引起的β淀粉样肽的沉积、神经元的凋亡、能量代... 当前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的主要类型,并且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关于AD的病因很多,现在认为慢性脑缺血可能为AD的病因。因为慢性脑缺血能够导致脑组织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其引起的β淀粉样肽的沉积、神经元的凋亡、能量代谢障碍、免疫氧化损伤可能是AD的发病机制。现对慢性脑缺血在AD发病的作用和其最终导致AD的原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蛋白 神经细胞凋亡 免疫氧化
下载PDF
Hydroxyethylstarch revisited for acute brain injury treatment 被引量:2
12
作者 Martin A.Schick Malgorzata Burek +3 位作者 Carola Y.Forster Michiaki Nagai Christian Wunder Winfried Neuhaus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372-1376,共5页
Infusion of the colloid hydroxyethylstarch has been used for volume substitution to maintain hemodynamics and microcirculation after e.g., severe blood loss.In the last decade it was revealed that hydroxyethylstarch c... Infusion of the colloid hydroxyethylstarch has been used for volume substitution to maintain hemodynamics and microcirculation after e.g., severe blood loss.In the last decade it was revealed that hydroxyethylstarch can aggravate acute kidney injury, especially in septic patients.Because of the serious risk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he administration of hydroxyethylstarch was restricted for clinical use.Animal studies and recently published in vitro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hydroxyethylstarch might exert protective effects on the blood-brain barrier.Since the prevention of blood-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was shown to go along with the reduction of brain damage after several kinds of insults, we revisit the topic hydroxyethylstarch and discuss a possible nich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hydroxyethylstarch in acute brain injury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TROCYT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 MICROGLIA neurovascular unit osmotic pressure PERICYTE STROK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下载PDF
进程崎岖,前途广阔-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非烟雾病性慢性脑缺血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游潮 刘翼 郭睿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7-222,共6页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是公认的治疗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主要方法,然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非烟雾病性慢性脑缺血的疗效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涉及到脑血流自主调节、脑代谢、认知功能、高级神经活动等一系列脑科学相关领域。因此,本文回顾国内...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是公认的治疗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主要方法,然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非烟雾病性慢性脑缺血的疗效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涉及到脑血流自主调节、脑代谢、认知功能、高级神经活动等一系列脑科学相关领域。因此,本文回顾国内外采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非烟雾病性慢性脑缺血的相关研究,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的认识,更好地促进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 非烟雾病性慢性脑缺血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