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oral glucose solution versus non-nutritive sucking for pain relief in neonates during nociceptive procedures: a systematic review
1
作者 Hui Liang Xu Tian +5 位作者 Xiao-Ling Liu Yi Dai Jun Geng Li Kang Zhen Li Li-Fen Jin 《TMR Integrative Nursing》 2018年第3期141-147,共7页
Background and aims: The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glucose solution (GS) versus non-nutritive sucking (NNS) for pain re- lief in neonate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is systematic review was consequently performed to o... Background and aims: The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glucose solution (GS) versus non-nutritive sucking (NNS) for pain re- lief in neonate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is systematic review was consequently performed to objectively investigate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Oral GS related to NNS in newborns during nociceptive procedures. Methods: All potential records were searched in PubMed, Web of Science, EMBASE, 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to capture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omparing GS with NNS in terms of pain scores in neonates through January 2017. Two independent investigators screened the identified articles, extracted the data, and assessed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All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completed by using Review Manager (RevMan) version 5.3.0. Results: Four studies, involving 248 neonate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se statistical analyses. For reducing pain score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when GS compared to NNS (4 trials; mean difference [MD], 0.7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77 to 2.27; P = 0.33). Conclusion: Both the GS and NNS reduced the pain scores in neonates who undergoing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and venipuncture, but the NNS is more convenience than GS to some extent. Considered the limited evidences, mo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ith high-quality, large-scale and appropriate measures time are warranted to further establish the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these two op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NATES Oral glucose solution non-nutritive sucking META-ANALYSIS
下载PDF
大洪山南部嗜人按蚊生态及吸血趋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光全 李汉帆 +9 位作者 张华勋 兰明祥 陈国英 刘立新 罗山虎 刘井元 余品红 张吉斌 明桂珍 张绍清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 :查明嗜人按蚊生态习性及吸血趋性 ,为制定疟疾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7~ 9月每旬 1次 ,调查嗜人按蚊在人房、牛栏、猪栏内密度 ,室外人帐诱蚊密度及季节和夜间活动高峰。调查该蚊对不同宿主吸血趋性和栖性、吸血习性。结... 目的 :查明嗜人按蚊生态习性及吸血趋性 ,为制定疟疾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7~ 9月每旬 1次 ,调查嗜人按蚊在人房、牛栏、猪栏内密度 ,室外人帐诱蚊密度及季节和夜间活动高峰。调查该蚊对不同宿主吸血趋性和栖性、吸血习性。结果 :嗜人按蚊在人房内平均密度为 5 .70只 5 0顶 ,室外人帐诱 7.44只 (人·半通宵 ) ,牛栏 6.41只 (人工·h) ,猪栏 2 .3 7只 (人工·h)。嗜人按蚊季节高峰为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 ,夜间活动高峰为 2 3时~ 1时 ,叮人率为5 .0 493。吸血习性为 0 .2 40 6,比中华按蚊高 7.76倍 ,趋吸人血蚊占 89.75 %。传疟能量为 1.73 15 ,比中华按蚊高 8.2 5倍。结论 :嗜人按蚊主要栖息在人房 ,趋吸人血 ,是主要的传疟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大洪山南部 嗜人按蚊 生态 吸血趋性
下载PDF
四川省嗜人按蚊、中华按蚊的栖息习性和嗜血习性调查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文 许国君 +4 位作者 陈怀录 严晋川 冯声正 刘少平 徐中正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278-280,共3页
目的 进一步了解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栖息习性和嗜血习性及变化情况。 方法 选择不同类型栖息场所进行按蚊密度调查 ,在人房、牛房分别安装外逸窗阱观察蚊虫外逸情况 ,采取全捕法将人房、牛房、猪房内捕获的吸血蚊作胃血沉淀试验。... 目的 进一步了解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栖息习性和嗜血习性及变化情况。 方法 选择不同类型栖息场所进行按蚊密度调查 ,在人房、牛房分别安装外逸窗阱观察蚊虫外逸情况 ,采取全捕法将人房、牛房、猪房内捕获的吸血蚊作胃血沉淀试验。 结果 人房、牛房、猪房中的嗜人按蚊密度分别为 3 .3 5、18.2 5和 9.3 8只 /人工小时 ;人房、牛房、猪房的嗜人按蚊平均数分别为 0 .63、9.5 5、1.68只 /间。人房、牛房及猪房中的中华按蚊密度分别为 2 .72、88.86、61.2 5只/人工小时 ;人房、牛房、猪房的中华按蚊平均数分别为 0 .3 2、3 3、3 .78只 /间。胃血沉淀试验 ,人房中的嗜人按蚊吸人血率为 94.5 7% (87/92 ) ,牛房为 5 .0 4% (6/119) ,猪房为 6.15 % (4 /65 )。中华按蚊吸人血率在人房、牛房和猪房分别为11.43 % (4 /3 5 )、3 .17% (2 /63 )和 0。 结论 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主要栖息场所为牛房 ,其次为猪房和人房。嗜人按蚊主要嗜吸人血 ,中华按蚊则嗜吸其它动物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人按蚊 中华按蚊 栖息习性 吸血习性 胃血沉淀
下载PDF
徐州地区三带喙库蚊胃血来源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长强 吴婷 +5 位作者 艾乐乐 杨露 吕恒 李春晓 谭伟龙 赵彤言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3-147,共5页
应用PCR技术检测江苏徐州地区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蚊胃血来源,研究其吸血习性。根据三带喙库蚊可能吸血对象(猪、人、牛、羊、鼠、鸡)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序列的差异,设计种特异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体系... 应用PCR技术检测江苏徐州地区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蚊胃血来源,研究其吸血习性。根据三带喙库蚊可能吸血对象(猪、人、牛、羊、鼠、鸡)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序列的差异,设计种特异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体系鉴定三带喙库蚊胃血来源。同时,用该方法检测猪血、人血、牛血、羊血、鼠血、鸡血中提取的DNA,验证其特异性;对吸饲人血后不同时间(1、12、24、36、48、60h)的中华按蚊进行检测,测试该方法的敏感性。该方法可从已知动物血样提取的DNA中分别扩增得到689(人)、561(牛)、453(猪)、225(羊)、485(鼠)、266bp(鸡)大小的特异性条带;吸人血36h内的中华按蚊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在吸人血后48、60h的中华按蚊中,均未扩出特异性条带。共检测24只现场三带喙库蚊,血源来自猪、人、鸡、牛、鼠、羊分别为7、6、3,2、2、1只,其中5只蚊虫兼吸吸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鉴定三带喙库蚊蚊胃血来源,结果稳定可靠;徐州地区三带喙库蚊不仅嗜吸猪血和人血,也可兼吸其他动物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带喙库蚊 蚊胃血 PCR 吸血习性
下载PDF
不同喂养方式对潍坊市婴幼儿牙颌发育影响的调查
5
作者 宿洪丽 郭士强 胥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4-706,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喂养方式及非营养性吮吸习惯对潍坊市儿童牙[牙合]发育的影响。方法:调查958名潍坊市3~5岁幼儿的牙[牙合]状况,追踪调查其出生12个月内喂养方式及是否有不良吮吸习惯。运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非营养性... 目的:了解不同喂养方式及非营养性吮吸习惯对潍坊市儿童牙[牙合]发育的影响。方法:调查958名潍坊市3~5岁幼儿的牙[牙合]状况,追踪调查其出生12个月内喂养方式及是否有不良吮吸习惯。运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非营养性吮吸习惯的儿童和无习惯者错[牙合]畸形发生率分别为42%和22%(OR =1.86,CI =1.04-3.36,P =0.0002);喂养方式对错[牙合]畸形影响差异无显著性(OR =1.28,CI =0.99-1.66,P =0.0567);喂养方式对开[牙合]影响差异无显著性(OR =0.93,CI=0.65-1.33,P =0.678);有吮吸习惯儿童和无习惯者开[牙合]的发生率分别为17%和4%(OR =4.61,CI =2.69-7.92,P <0.0001);奶瓶喂养和母乳喂养者后牙反[牙合]的发生率分别为11%和4%(OR =2.54,CI =1.66-4.03,P =0.0002);有吮吸习惯者和无习惯者后牙反[牙合]发生率分别为9%和4%(OR =1.86,CI =1.04-3.36,P =0.0367)。结论:出生12月内非营养性吮吸习惯而非喂养方式是错[牙合]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牙[牙合]发育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奶瓶喂养 非营养性吮吸 错[牙合]畸形
下载PDF
快速上颌扩展在吮拇指所致开治疗中的作用
6
作者 陆静 龚方方 沈刚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上颌扩展(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在吮拇指所致开畸形的正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有长期吮拇指习惯的恒牙列早期的开患者10例,10~12岁,平均11.63岁,前牙区开约10 mm。在进行宣教自行破除吮拇指的不良习惯... 目的探讨快速上颌扩展(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在吮拇指所致开畸形的正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有长期吮拇指习惯的恒牙列早期的开患者10例,10~12岁,平均11.63岁,前牙区开约10 mm。在进行宣教自行破除吮拇指的不良习惯3~4个月以后,对吮拇指所致的上颌及上牙弓狭窄用RME行上颌横向扩展。RME的开展速度为每日将螺旋开大0.5 mm(每日旋转2次,每次1/4圈),直至上后牙腭尖和下后牙颊尖相对为止。扩展矫治前后均取模、摄上颌前部咬合片、头颅正、侧位定位片。利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腭中缝被打开,上颌基骨横向宽度增大,左右侧颧点间距、左右侧上颌牙槽基座点间距和左右侧上颌第一恒磨牙颊侧面最外点间距均增大,增加量分别为2.30、2.30和4.85 mm;上牙弓横向宽度增大,上颌左右侧尖牙牙尖间距及左右侧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间距增大,上牙弓弓形得到明显改善,并为排齐牙列创造了间隙。结论RME通过打开腭中缝增加上颌基骨宽度,在较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所需的骨骼效应,对吮拇指导致开的恒牙列早期患者矫治上颌及上牙弓狭窄疗效显著,为进一步的固定矫治纠正开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吮拇指习惯 开 快速上颌扩展 头影测量分析 模型分析
下载PDF
珠海市横琴岛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吸血习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阮峰 朱泰华 +2 位作者 刘勇鹰 周红华 谭爱军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 :探讨横琴开发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吸血习性。方法 :清晨搜捕全部人房和蚊帐内外以及牛房内的吸血按蚊 ;半通宵人牛诱捕 ;通宵人诱捕蚊。结果 :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都嗜牛血兼嗜人血 ,整夜都有吸血活动 ,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夜间吸... 目的 :探讨横琴开发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吸血习性。方法 :清晨搜捕全部人房和蚊帐内外以及牛房内的吸血按蚊 ;半通宵人牛诱捕 ;通宵人诱捕蚊。结果 :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都嗜牛血兼嗜人血 ,整夜都有吸血活动 ,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夜间吸血高峰值同在下半夜。结论 :防蚊措施的采用 ,特别在下半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人按蚊 中华按蚊 吸血习性
下载PDF
盐城北部中华按蚊嗜血习性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陆志明 张继铭 +3 位作者 曹恒军 刘其明 曾玉林 高尔雅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5期327-328,共2页
7次吸血趋性观察,人饵诱获率6.19%(290/4684);连续4年测定,平均人血指数0.094(224/2479);羽化到吸血的平均时距为38±18.54h,产卵到再吸血的时间为1.39±0.85h,吸血活... 7次吸血趋性观察,人饵诱获率6.19%(290/4684);连续4年测定,平均人血指数0.094(224/2479);羽化到吸血的平均时距为38±18.54h,产卵到再吸血的时间为1.39±0.85h,吸血活动高峰在上半夜。表明盐城北部中华按蚊主吸畜血,兼吸人血。结合以前从吸血到产卵时间观察的数据,估算初产蚊的生殖营养周期为4d,经产蚊约2.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吸血习性 医学昆虫学
下载PDF
Using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s to increase use of pain prevention strategies for childhood vaccination 被引量:3
9
作者 Jennifer Verrill Schurman Amanda D Deacy +6 位作者 Rebecca J Johnson Jolynn Parker Kristi Williams Dustin Wallace Mark Connelly Lynn Anson Kevin Mroczk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 2017年第1期81-88,共8页
AIM To increase evidence-based pain prevention strategy use during routine vaccinations in a pediatric primary care clinic using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ology.METHODS Specific intervention strategies(i.e.,comfort po... AIM To increase evidence-based pain prevention strategy use during routine vaccinations in a pediatric primary care clinic using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ology.METHODS Specific intervention strategies(i.e.,comfort positioning,nonnutritive sucking and sucrose analgesia,distraction) were identified,selected and introduced in three waves,using a Plan-Do-Study-Act framework.System-wide change was measured from baseline to post-intervention by:(1) percent of vaccination visits during which an evidence-based pain prevention strategy was reported as being used; and(2) caregiver satisfaction ratings following the visit.Additionally,self-reported staff and caregiver attitudes and beliefs about pain prevention were measured at baseline and 1-year post-intervention to assess for possible long-term cultural shifts.RESULT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were noted post-intervention.Use of at least one pain prevention strategy was documented at 99% of patient visits and 94% of caregivers were satisfied or very satisfied with the pain prevention care received.Parents/caregivers reported greater satisfaction with the specific pain prevention strategy used [t(143) = 2.50,P ≤ 0.05],as well as greater agreement that the pain prevention strategies used helped their children's pain [t(180) = 2.17,P ≤ 0.05] and that they would be willing to use the same strategy again in the future [t(179) = 3.26,P ≤ 0.001] as compared to baseline.Staff and caregivers also demonstrated a shift in attitudes from baseline to 1-year post-intervention.Specifically,staff reported greater agreement that the pain felt from vaccinations can result in harmful effects [2.47 vs 3.10; t(70) =-2.11,P ≤ 0.05],less agreement that pain from vaccinations is "just part of the process" [3.94 vs 3.23; t(70) = 2.61,P ≤ 0.05],and less agreement that parents expect their children to experience pain during vaccinations [4.81 vs 4.38; t(69) = 2.24,P ≤ 0.05].Parents/caregivers reported more favorable attitudes about pain prevention strategies for vaccinations across a variety of areas,including safety,cost,time,and effectiveness,as well as less concern about the pain their children experience with vaccination [4.08 vs 3.26; t(557) = 6.38,P ≤ 0.001],less need for additional pain prevention strategies [3.33 vs 2.81; t(476) = 4.51,P ≤ 0.001],and greater agreement that their doctors' office currently offers pain prevention for vaccinations [3.40 vs 3.75; t(433) =-2.39,P ≤ 0.05].CONCLUSION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ology can be used to help close the gap in implementing pain prevention strategies during routine vaccination procedures for childr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IATRICS Quality improvement DISTRACTION PAIN management IMMUNIZATION VACCINATION Sucrose analgesia PAIN prevention non-nutritive sucking Comfort positioning Primary care
下载PDF
吮指病因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慧 李述刚 秦卫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0期945-946,共2页
目的:了解儿童吮指习惯的患病情况、儿童的母乳喂养情况及奶瓶使用情况,探讨吮指的发病因素。方法:对266例受试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66例儿童中,吮指患病率在各类口腔不良习惯中比例最高(14.66%),在既往有吮指史、问卷调查时... 目的:了解儿童吮指习惯的患病情况、儿童的母乳喂养情况及奶瓶使用情况,探讨吮指的发病因素。方法:对266例受试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66例儿童中,吮指患病率在各类口腔不良习惯中比例最高(14.66%),在既往有吮指史、问卷调查时习惯已破除的23例儿童中,破除方法以自然消失和说服教育为主。儿童的母乳喂养时间、奶瓶喂养时间在吮指组及无不良习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的母乳喂养及奶瓶喂养时间与吮指的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不良习惯 吮指 病因
下载PDF
FRⅡ型功能矫治器治疗伴唇习惯的AngleⅡ类错下颌后缩
11
作者 王爱华 曲虹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728-730,共3页
[目的]观察FRⅡ型功能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内AngleⅡ类错下颌后缩和纠正咬下唇不良习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FRⅡ型功能矫治器对1例生长发育期内的有伴唇习惯的AngleⅡ类错下颌后缩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 [目的]观察FRⅡ型功能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内AngleⅡ类错下颌后缩和纠正咬下唇不良习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FRⅡ型功能矫治器对1例生长发育期内的有伴唇习惯的AngleⅡ类错下颌后缩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测量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15个月的治疗后,患者咬下唇不良习惯得以纠正,B点在治疗过程中前移,前牙深覆颌、深覆盖得到改善。[结论]FRⅡ型功能矫治器对本患者能有效地纠正咬下唇不良习惯,而且能促进下颌骨向前生长,协调上下颌骨矢状向不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Ⅱ类错颌 下颌后缩 FRⅡ型功能矫治器 唇习惯
下载PDF
儿童吮指习惯导致前牙开[牙合]的早期矫治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单泽睿 王玉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5期184-188,共5页
前牙开[牙合]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儿童吮指习惯已经被证明是导致前牙开[牙合]的病因之一。儿童吮指习惯导致的前牙开[牙合]的治疗重点是消除吮指习惯,允许前牙垂直发育,不受干扰,缩短上下颌切牙切嵴间的垂直距离,内收... 前牙开[牙合]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儿童吮指习惯已经被证明是导致前牙开[牙合]的病因之一。儿童吮指习惯导致的前牙开[牙合]的治疗重点是消除吮指习惯,允许前牙垂直发育,不受干扰,缩短上下颌切牙切嵴间的垂直距离,内收和伸长前牙。本文介绍了吮指习惯的预防方法和前牙开[牙合]早期矫治的矫治方法,对比了各种矫治方法的疗效、优缺点以及矫治效果的稳定性,旨在为口腔医生在针对吮指习惯引起的前牙开[牙合]早期矫治中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可参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开[牙合] 吮指习惯 早期矫治 腭屏
下载PDF
应用PCR技术检测中华按蚊蚊胃血血源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长强 韩坤 +4 位作者 艾乐乐 墙世贵 韩招久 姜志宽 谭伟龙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6-910,共5页
【目的】应用PCR技术检测甘肃地区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蚊胃血来源,研究其吸血习性。【方法】根据中华按蚊可能吸血对象(人、牛、猪、羊、鼠、鸡)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序列的差异,设计种特异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体系鉴定... 【目的】应用PCR技术检测甘肃地区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蚊胃血来源,研究其吸血习性。【方法】根据中华按蚊可能吸血对象(人、牛、猪、羊、鼠、鸡)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序列的差异,设计种特异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体系鉴定中华按蚊蚊胃血来源。同时,对人血、猪血、牛血、羊血、鼠血、鸡血及未吸血中华按蚊中提取的DNA进行检测,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对吸饲人血后不同时间(6、12、24、36、48、60 h)的中华按蚊进行检测,测试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该方法可从已知动物血样和中华按蚊提取的DNA中分别扩增得到689 bp(人)、271 bp(牛)、453 bp(猪)、225 bp(羊)、485 bp(鼠)、266 bp(鸡)和468 bp(中华按蚊)大小的特异性条带;吸人血36 h内的中华按蚊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在吸人血后48 h、60 h的中华按蚊中,均未扩出特异性条带。共检测10只现场中华按蚊,血源来自人、牛、猪分别为5只、2只、3只,其中1只蚊子兼吸人血和猪血。【结论】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鉴定中华按蚊蚊胃血来源,结果稳定可靠;甘肃地区中华按蚊不仅嗜吸人血,也可兼吸其他动物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蚊胃血 PCR 吸血习性
原文传递
文昌市南北沟地区嗜人按蚊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善干 曾林海 +3 位作者 赵伟 潘正柳 史岸军 邢干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了解海南省文昌市南北沟地区嗜人按蚊的现状。方法采用幼虫勺捕法调查孳生地;以人诱和牛帐诱捕观察其吸血趋性;用牛帐诱捕观察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结果在渗出水、畜迹水体和废弃养殖池中捕获嗜人按蚊幼虫。南北沟地区嗜人按蚊吸... 目的了解海南省文昌市南北沟地区嗜人按蚊的现状。方法采用幼虫勺捕法调查孳生地;以人诱和牛帐诱捕观察其吸血趋性;用牛帐诱捕观察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结果在渗出水、畜迹水体和废弃养殖池中捕获嗜人按蚊幼虫。南北沟地区嗜人按蚊吸入牛血比例分别为5.66%和94.34%;该地区嗜人按蚊全年均有活动,主要集中在3~8月份,11月有个小峰,夜间活动高峰在19:00—20:00。结论该地区嗜人按蚊主要孳生在水质较清有植物的渗出水、畜迹水体中。其偏吸牛血;无明显的季节高峰,吸血活动主要在傍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人按蚊 孳生地 吸血趋性 季节消长 夜间活动
原文传递
应用PCR技术研究白纹伊蚊的吸血习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帅淑芬 李奕基 +2 位作者 蔡松武 段金花 陈晓光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82-584,589,共4页
目的应用PCR技术鉴定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胃血来源,研究白纹伊蚊的吸血习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将6种动物(鸡、猫、狗、鸽、野鼠、小鼠)分别放入6个小玻璃房,同时,将6种动物放入一个大玻璃房,然后放入已经饥饿18h的白纹伊蚊雌蚊,3... 目的应用PCR技术鉴定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胃血来源,研究白纹伊蚊的吸血习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将6种动物(鸡、猫、狗、鸽、野鼠、小鼠)分别放入6个小玻璃房,同时,将6种动物放入一个大玻璃房,然后放入已经饥饿18h的白纹伊蚊雌蚊,3h后采集吸血蚊,应用PCR技术鉴定白纹伊蚊胃血来源。现场调查则通过紫外诱蚊灯和BG-SentinelTrap采集吸血蚊,利用实验室建立的PCR体系鉴定白纹伊蚊胃血来源。结果在不同空间内,白纹伊蚊对野鼠的平均吸血率最高,为44.45%,其余依次为鸡、猫、小鼠、狗、鸽(38.27%、36.53%、35.70%、34.94%、24.75%)。在同一空间内,白纹伊蚊对鸡、小鼠、猫、野鼠、狗、鸽的吸血率依次为12.36%、7.09%、6.41%、4.81%、2.52%、1.60%。在现场收集到的饱血白纹伊蚊共13只,其中吸狗血的有7只,吸人血的白纹伊蚊有2只,多重吸血(小鼠和猫)的白纹伊蚊有1只。结论 PCR技术可鉴定白蚊伊蚊胃血来源,结果稳定可靠;白纹伊蚊不仅嗜吸人血,也可兼吸多种常见的动物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动物 PCR 吸血习性
原文传递
3~6岁唇腭裂儿童的口腔习惯和非营养性吮吸习惯发生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晓璇 祝青 +2 位作者 王郑菲 鲁勇 王增香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735-737,共3页
目的:调查3~6岁唇腭裂儿童的口腔习惯和非营养性吮吸习惯的发生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手术的唇腭裂3~6岁儿童41名,并与性别和年龄都匹配的41名非唇腭裂儿童进行比较。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 目的:调查3~6岁唇腭裂儿童的口腔习惯和非营养性吮吸习惯的发生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手术的唇腭裂3~6岁儿童41名,并与性别和年龄都匹配的41名非唇腭裂儿童进行比较。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所有儿童的监护人员填写调查问卷,比较唇腭裂患儿的口腔习惯和非营养性吮吸习惯的发生情况。结果:唇腭裂患儿的非营养性吮吸习惯(尤其使用安抚奶嘴)发生率显著低于非唇腭裂组儿童(P<0.05)。吮吸手指及其他物体的行为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唇腭裂组患儿偏侧咀嚼及打鼾的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唇腭裂患儿表现出较少的非营养性吮吸习惯,而偏侧咀嚼及打鼾更多。医师团队及唇腭裂儿童护理人应注意患儿的口腔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习惯 非营养性吮吸 唇腭裂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