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2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ting Disorders and Pregnancy: The Case of Anorexia
1
作者 Anne-Sophie Gautier 《Ope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4年第4期353-373,共21页
The question of the link between pregnancy and eating disorders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At the moment, there are few concrete answers for these patients. Despite common fertility challenges, patients who suffer from... The question of the link between pregnancy and eating disorders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At the moment, there are few concrete answers for these patients. Despite common fertility challenges, patients who suffer from ED are able to access maternity. ED and pregnancy can either have an easy evolution or experience a lot of trouble. Many studies describe obstetrical and foetal complications (low birthweight, inadequate intra-uterine growth, small head circumference, miscarriage, caesarean section). Those patients are frequently reluctant to address their disease with their specialist, who also often doesn’t know how to screen the signs. The lack of official data to train the specialists further increases these difficulties. However, ED are frequent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young patients are likely to eventually want to become mothers. It is thus essential to know how to screen those patients early and accurately to improve their treatment and care. Eating disorders impact the pregnancy, the delivery and the postpartum as well as the growth of the baby. It is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The evolution from being a woman to becoming a mother is a difficult one, and even more so when the women is suffering from ED. Those patients must handle their nutritional fears, the anxiety about their body changing with pregnancy and the daily challenges. The early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baby have consequences on their development. It seems necessary to evaluate how to improve the screening and the patient care in ED patients. Screening should begin from the pregnancy desire to the postpartum. This patient care should be based on a multidisciplinary care t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ting Disorders anorexia PREGNANCY CHILD POSTPARTUM
下载PDF
Liu-Jun-Zi decoction alleviates chemotherapy-induced anorexia by regulating gut microbiota and TLR4/MyD88/NF-κB p65 signaling pathway
2
作者 Yu-Jie Gao Xi-Pei Wu +4 位作者 Bin-Bin Ye Yong-Zhao Dai Yao-Zhong Zhao Xiu-Xiu Liao Ke Nie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2024年第8期47-58,共12页
Background:Liu-Jun-Zi decoction(LJZD),a classical nourishing formula in China,has been proven to be effective in treating chemotherapy-induced anorexia.In this study,the mechanism of LJZD in alleviating chemotherapy-i... Background:Liu-Jun-Zi decoction(LJZD),a classical nourishing formula in China,has been proven to be effective in treating chemotherapy-induced anorexia.In this study,the mechanism of LJZD in alleviating chemotherapy-induced anorexia was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regulating gut microbiota,repairing intestinal barrier injury and inhibiting inflammatory pathways.Methods:A rat model of chemotherapy-induced anorexia was established using cisplatin.The study evaluat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LJZD by observing the weight,food intake,and intestinal pathology of rats.The impact of LJZD on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tes,specifically short-chain fatty acids,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gut microbiota analysis and targeted metabolomics.The anti-inflammatory and intestin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LJZD were assessed by examining the expression of intestinal tight junction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the inflammatory pathway.Results:LJZD alleviated cisplatin-induced inflammation and intestinal barrier disruption,as evidenced by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tight junction protein 1(TJ-1)and occludin,along with reduced serum levels of interleukin 6(IL-6),interleukin-1β(IL-1β),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and lipopolysaccharide.Additionally,LJZD alleviated microbiota imbalance and regulated the levels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especially increase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Coriobacteriales Incertae Sedis,Lactabacillus johnsonii F19785,Parasutterella,and reduced the Tyzzerella.In the hypothalamus,LJZD exerts suppressive effects on the toll-like receptor 4(TLR4)/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 signaling pathway,leading to a downregulation in the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of IL-6 and IL-1β,as well as Interleukin 6 receptors(IL-6R)and Interleukin-1βreceptors(IL-1R1)mRNA expression levels.Conclusion:In summary,LJZD alleviate chemotherapy-induced anorexia by modulating the gut microbiota,repairing the intestinal mechanical barriers,and suppressing the TLR4/MyD88/NF-κB p65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u-Jun-Zi decoction chemotherapy-induced anorexia cisplatin TLR4/MyD818/NF-κB p65 gut microbiota rat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运脾消食颗粒对厌食模型大鼠CCK、Ghrelin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志华 沈玉鹏 +1 位作者 李怡霏 石玉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基于“脑-肠轴”理论,通过观察运脾消食颗粒对厌食模型大鼠血清、下丘脑、胃窦和小肠组织中胆囊收缩素(CCK)、促生长素(Ghrelin)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厌食大鼠模型,选取72只Wistar日龄30 d大鼠,SPF级,雌雄各半,体质量(60... 目的基于“脑-肠轴”理论,通过观察运脾消食颗粒对厌食模型大鼠血清、下丘脑、胃窦和小肠组织中胆囊收缩素(CCK)、促生长素(Ghrelin)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厌食大鼠模型,选取72只Wistar日龄30 d大鼠,SPF级,雌雄各半,体质量(60±10)g,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儿宝颗粒,1.75 g/kg)、运脾消食颗粒高剂量组(4.20 g/kg)、运脾消食颗粒中剂量组(2.10 g/kg)、运脾消食颗粒低剂量组(1.05 g/kg),每组12只;模型建立后灌胃给药,容量10 mL/kg,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0.9%氯化钠溶液,连续14 d,最后1次给药结束禁食禁水24 h,采集标本,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下丘脑、胃窦和小肠组织中CCK、Ghrelin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下丘脑、胃窦和小肠组织中CCK、Ghrelin蛋白水平。结果对比空白组,模型组血清中CCK含量增加,Ghrelin含量下降,下丘脑、胃窦和小肠组织中CCK含量及蛋白水平增加,Ghrelin含量及蛋白水平下降(P<0.05);对比模型组,运脾消食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组血清中CCK含量明显下降,Ghrelin含量明显增加,下丘脑、胃窦和小肠组织中CCK含量及蛋白水平明显下降,Ghrelin含量及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5);对比阳性组,运脾消食颗粒高剂量组血清中CCK含量明显下降,Ghrelin含量明显增加,下丘脑、胃窦和小肠组织中CCK含量及蛋白水平明显下降,Ghrelin含量及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运脾消食颗粒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厌食模型大鼠血清、下丘脑、胃窦和小肠组织中CCK含量及蛋白表达,增加Ghrelin含量及蛋白表达,进而调节“脑-肠轴”的分泌异常,改善大鼠的胃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脾消食颗粒 “脑-肠轴”理论 厌食模型 CCK GHRELIN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厌食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李高叶 杨丽 +2 位作者 廖婷婷 刘玲芳 甘露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839-846,共8页
目的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厌食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临床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厌食症恶病质治疗功能性评估‑厌食恶病质分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其... 目的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厌食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临床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厌食症恶病质治疗功能性评估‑厌食恶病质分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厌食症发生的因素。结果1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厌食症发生率为50.63%(81/1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合并消化系统疾病情况、红细胞计数、血钾水平、PSQI量表总分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厌食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厌食症发生率较高,家庭人均月收入、NYHA心功能分级、合并消化系统疾病情况、红细胞计数、血钾水平、睡眠质量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厌食症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厌食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七大小儿推拿流派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江霞 高汉媛 陈文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7期864-868,共5页
厌食症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症,长期不愈会导致患儿抗病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生长发育或易患其他病证。厌食症治疗方法众多,其中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容易被广大患儿和家长接受。目前常见推拿流派包括徐谦光三字经小... 厌食症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症,长期不愈会导致患儿抗病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生长发育或易患其他病证。厌食症治疗方法众多,其中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容易被广大患儿和家长接受。目前常见推拿流派包括徐谦光三字经小儿推拿流派、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海派儿科推拿、刘开运小儿推拿流派、小儿捏脊流派、津沽小儿推拿流派,但七大推拿流派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较少,缺乏大样本试验,操作手法不统一,且推拿治疗厌食症的现代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未来临床研究可以结合七大流派手法进行大样本的临床对照试验,以期规范操作,促进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 小儿推拿流派 穴位
下载PDF
补肾健脾膏方治疗脾虚厌食症及其对中医证候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6
作者 陈斐斐 徐辉甫 鲁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220-1223,共4页
目的 探究补肾健脾膏方治疗脾虚厌食症及其对中医证候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脾虚厌食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3例。常规组接受厌食症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 目的 探究补肾健脾膏方治疗脾虚厌食症及其对中医证候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脾虚厌食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3例。常规组接受厌食症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联用补肾健脾膏方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日摄食量、体质量指数(BMI)、胃肠道功能[胃泌素(GA)、胃动素(MLT)、血管活性肠肽(VIP)]、血清微量元素[血清铁(SF)、血清锌(Zn)、血清钙(Ca)]、药物不良反应、随访预后6个月内患儿的身高变化及预后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23%,常规组为84.91%,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主症、次症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日摄食量和BMI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GA、MLT水平高于常规组,VI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SF、Zn、Ca均高于常规组(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6个月的身高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复发率为7.55%,常规组患儿的复发率为22.64%,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补肾健脾膏方可有效改善脾虚厌食症患儿的厌食症状,增加每日摄食量,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微量元素吸收,保障患儿正常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健脾膏方 厌食症 中医证候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小儿健脾丸的制备和临床研究进展
7
作者 马彧 谢秋红 +3 位作者 曲涵婷 邵大志 王丹彧 李正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4期140-142,共3页
小儿健脾丸临床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症见不思饮食、大便溏泄、体弱无力,是著名的传统中药方剂。文章从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小儿健脾丸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论述了优化制剂剂型、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必... 小儿健脾丸临床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症见不思饮食、大便溏泄、体弱无力,是著名的传统中药方剂。文章从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小儿健脾丸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论述了优化制剂剂型、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小儿健脾丸的临床循证应用情况,以及小儿健脾丸临床应用过程中的辨证论治情况,以期为小儿健脾丸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 小儿健脾丸 制剂工艺 质量标准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调脾增食颗粒对幼龄厌食大鼠血浆β-EP及CCK-8的影响
8
作者 梁雪 李会影 于映霞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调脾增食颗粒对幼龄厌食大鼠血浆β-EP(β-内腓肽)及CCK-8(胆囊收缩素)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幼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调脾增食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喂饲常规鼠饲料... 目的:探讨调脾增食颗粒对幼龄厌食大鼠血浆β-EP(β-内腓肽)及CCK-8(胆囊收缩素)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幼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调脾增食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喂饲常规鼠饲料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特制高蛋白高脂饲料喂养1周,建立幼龄厌食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调脾增食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按33.86、16.93、8.47 g/(kg·d)剂量给药,阳性组给予健胃消食片0.675 g/(kg·d),连续给药4周;记录各组大鼠进食量,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β-EP及CCK-8的含量。结果:调脾增食颗粒中、高剂量组第3周和第4周的进食量明显多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调脾增食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浆β-EP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CCK-8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调脾增食颗粒治疗厌食症与调节血β-EP及CCK-8的分泌与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脾增食颗粒 厌食 进食量 Β-EP CCK-8 幼龄大鼠
下载PDF
中医食疗联合营养治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厌食症状
9
作者 齐淑静 付改霞 齐瑞霞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究中医食疗联合营养治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厌食症状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被确诊的106例恶性肿瘤引发的厌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标准的... 目的探究中医食疗联合营养治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厌食症状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被确诊的106例恶性肿瘤引发的厌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标准的营养疗法,观察组则采用中医食疗和营养疗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后食欲改善情况、干预前后食欲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评分、体重、血前白蛋白、血白蛋白及生存质量[生存质量卡氏评分(Karnofsky,KPS)、生活质量量表评分(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治疗依从性(Frankl依从量表)进行研究,并监测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进行干预前,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及肿瘤类型)、食欲VAS评分、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评分、体重值、血前白蛋白值、血白蛋白值、KPS评分、QLQ-C30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50/53),比对照组的75.47%(40/53)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食欲VAS评分,两组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食欲VAS评分、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重值、血前白蛋白值、血白蛋白值均较干预前有所升高,且干预后观察组体重值、血前白蛋白值、血白蛋白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PS评分较干预前升高、QLQ-C30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QLQ-C3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期间均未发生呕吐、恶心、大便糖稀等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食疗联合营养治疗有利于改善恶性肿瘤癌性厌食患者食欲,提高营养状况和体重,并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厌食 营养支持
下载PDF
扶正化瘀散结法联合西药治疗厌食-恶病质综合征有效性的Meta分析
10
作者 宋萌萌 孙丙新 +2 位作者 张甜 乔元勋 贾文文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4期73-81,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扶正化瘀散结法联合西药治疗厌食-恶病质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 目的系统评价扶正化瘀散结法联合西药治疗厌食-恶病质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利用Jadad、Cochrane协作网RCT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的研究质量进行评价,Meta分析提取数据。结果1)共纳入17个随机对照研究(RCT),患者1423例,纳入研究质量一般;2)Meta分析合并RR值包括体重变化[RR=1.36,95%CI(1.08,1.71),P=0.009]、KPS评分变化[RR=1.44,95%CI(1.29,1.60),P<0.00001]、进食量变化[RR=1.33,95%CI(1.15,1.55),P=0.0002]、白蛋白变化[MD=3.01,95%CI(2.10,3.93),P<0.00001]以及血红蛋白变化[MD=10.74,95%CI(1.91,19.58),P=0.02]。结论本研究证实扶正化瘀散结法在厌食-恶病质综合征应用的有效性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或结合营养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食-恶病质综合征 扶正化瘀散结 META分析
下载PDF
中国神经性厌食症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 +15 位作者 陈涵 陈妍 韩慧琴 李雪霓 张岚 孔庆梅 乔慧芬 匡桂芳 孙建琴 虞阳 金富锐 蒋晶晶 张大荣 栗克清 王振 陈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9-520,共12页
神经性厌食症是以自我饥饿、体质量显著减轻和营养不良为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在所有精神疾病中,神经性厌食症死亡率最高,其会导致严重的精神病理症状和危及生命的医疗并发症。然而,目前在中国,对于神经性厌食症不能早期识别和诊治,导... 神经性厌食症是以自我饥饿、体质量显著减轻和营养不良为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在所有精神疾病中,神经性厌食症死亡率最高,其会导致严重的精神病理症状和危及生命的医疗并发症。然而,目前在中国,对于神经性厌食症不能早期识别和诊治,导致病程迁延。因此,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的组织下,联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由16名医学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与专家共识、专家经验等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期提高国内专业人员对神经性厌食症的识别和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 营养治疗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改良隔药脐灸联合敷贴序贯治疗小儿厌食症(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李茜 张萍 段保全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期86-88,92,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改良隔药脐灸联合敷贴序贯治疗小儿厌食症(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小儿厌食症(脾气虚证)120例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究与分析改良隔药脐灸联合敷贴序贯治疗小儿厌食症(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小儿厌食症(脾气虚证)120例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制剂厌食贴外敷治疗;治疗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传统隔姜脐灸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B组加用改良隔药脐灸治疗,3组患儿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3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症积分和次症积分,同时对比3组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的复发率。结果:治疗B组、治疗A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38/40)、80.00%(32/40)、62.5%(25/40),治疗B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治疗A组和对照组(P<0.05)。3组患儿治疗后主症积分及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B组患儿治疗后主症积分及次症积分均低于治疗A组、对照组,治疗A组患儿治疗后主症积分及次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周时,治疗B组复发率[2.50%(1/40)]低于对照组[20.00%(8/40)],随访12周时,治疗B组复发率[2.50%(1/40)]低于治疗A组[17.50%(7/40)]和对照组[30.00%(1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隔药脐灸与敷贴序贯联合治疗小儿厌食症(脾气虚证)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促进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同时在短期时间内有效避免了疾病的复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隔药脐灸 穴位敷贴 隔姜脐灸 序贯治疗 小儿厌食症 脾气虚证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小儿消食颗粒对小儿厌食症相关因子影响及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飏 李海平 +1 位作者 李恒 张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79,共5页
目的分析小儿消食颗粒对小儿厌食症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对患儿血清微量元素、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7月到海南医学院附属儋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厌食症患儿,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小儿消食颗粒组各30例,常... 目的分析小儿消食颗粒对小儿厌食症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对患儿血清微量元素、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7月到海南医学院附属儋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厌食症患儿,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小儿消食颗粒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多酶片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小儿消食颗粒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以小儿消食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体质量变化,比较干预前、后血清中胃肠激素、微量元素和血红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常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3.33%(22/30),小儿消食颗粒组的有效率为93.33%(28/30),小儿消食颗粒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给药完成后,小儿消食颗粒组的食欲不振、腹胀以及恶心等主要症候积分水平相较于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P<0.05);与给药前比较,小儿消食颗粒组给药后的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口臭、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臭秽、倦怠、口渴的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给药完成后,小儿消食颗粒组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水平相较于常规治疗组均明显升高,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水平明显降低(P<0.01)。给药完成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小儿消食颗粒组的血清Zn^(2+)、Ca^(2+)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给药前两组的血红蛋白和体质量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完成后,相较于常规治疗组,小儿消食颗粒组的HGB和体质量指数(BMI)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小儿消食颗粒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提高厌食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减轻中医症候,提升体质量和血清中血红蛋白、微量元素含量,并对患儿的胃肠激素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食症 小儿消食颗粒 临床疗效 微量元素 血红蛋白
下载PDF
参术健脾增食汤对小儿厌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刘晓燕 崔尧 +3 位作者 王海燕 赵莉 荣潇 陈英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93-3297,共5页
目的考察参术健脾增食汤对小儿厌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8例,对照组给予复方胃蛋白酶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术健脾增食汤,疗程21 d。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小儿生长和营养状... 目的考察参术健脾增食汤对小儿厌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8例,对照组给予复方胃蛋白酶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术健脾增食汤,疗程21 d。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小儿生长和营养状况指标(身高、体质量、BMI、进食量、血红蛋白、CD4^(+)、CD8^(+))、食欲调节因子(瘦素、血管活性肽、胃动素、胃泌素、促人生长激素释放肽)、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更低(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CD8^(+)降低(P<0.05),身高、体质量、BMI、进食量、血红蛋白、CD4^(+)、食欲调节因子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术健脾增食汤可安全有效地缓解小儿厌食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食欲及营养状态,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术健脾增食汤 复方胃蛋白酶颗粒 小儿厌食症
下载PDF
运脾消食颗粒对厌食模型幼龄大鼠下丘脑、胃窦及十二指肠β-EP、nesfatin-1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霍曼 杨志华 +2 位作者 李怡霏 石玉蛟 赵旭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30-37,共8页
目的研究厌食模型幼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中β-内啡肽(β-EP)、新型神经肽-1(nesfatin-1)的含量及蛋白表达情况,以及中药复方运脾消食颗粒对两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SPF级72只Wistar幼龄大鼠,雌雄各半,日龄30 d,体质量(60±... 目的研究厌食模型幼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中β-内啡肽(β-EP)、新型神经肽-1(nesfatin-1)的含量及蛋白表达情况,以及中药复方运脾消食颗粒对两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SPF级72只Wistar幼龄大鼠,雌雄各半,日龄30 d,体质量(60±10)g,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以病因和症状模型法建立幼龄大鼠厌食症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儿宝颗粒组)、运脾消食颗粒高剂量组、运脾消食颗粒中剂量组、运脾消食颗粒低剂量组,每组12只,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0.9%氯化钠溶液,其余4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儿宝颗粒混悬液(1.75 g/kg)、运脾消食颗粒高剂量混悬液(4.20 g/kg)、运脾消食颗粒中剂量混悬液(2.10 g/kg)、运脾消食颗粒低剂量混悬液(1.05 g/kg),连续给药14 d,最后一次给药结束禁食禁水24 h后,采集标本,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中β-EP、nesfatin-1的含量和蛋白表达。结果①模型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β-EP含量及蛋白表达降低,治疗后儿宝颗粒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β-EP含量及蛋白表达增加,运脾消食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β-EP含量及蛋白表达增加;②模型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nesfatin-1含量及蛋白表达增加,治疗后儿宝颗粒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nesfatin-1含量及蛋白表达降低,运脾消食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nesfatin-1含量及蛋白表达降低。结论运脾消食颗粒可显著降低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中nesfatin-1含量及蛋白表达水平,而增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中β-EP含量及蛋白水平;可改善模型大鼠的胃肠功能,调节脑肠肽水平,增加食欲,这可能是运脾消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脾消食颗粒 小儿厌食 β-内啡肽 新型神经肽-1
下载PDF
11种中成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网状Meta分析
16
作者 陈路路 钟成梁 +1 位作者 许晨霞 张旭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11种中成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相对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中成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 [目的]系统评价11种中成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相对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中成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5月5日。使用RevMan 5.3、GeMTC 0.14.3、Stata 14.0软件进行结果呈现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48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7113名受试者,涉及11种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干预措施的临床总有效率排序结果为:肠胃康颗粒>山麦健脾口服液>芪斛楂颗粒>小儿脾胃乐颗粒>儿康宁>沙棘干乳剂>醒脾养儿颗粒>健身消导颗粒>小儿健脾丸>健胃消食口服液>健胃消食片>常规西药。[结论]中成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较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且肠胃康颗粒、山麦健脾口服液和芪斛楂颗粒概率排序较为靠前,为最佳干预措施的可能性最大,临床上可结合该研究结果及临床实际情况谨慎选择对患者最优的干预措施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厌食症 随机对照试验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老年厌食症代谢变化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詹莹莹 陈锐 杨龙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4期477-481,共5页
老年厌食症是指与年龄相关的食欲减退或食物摄入量的减少。患有厌食症的老年人可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代谢障碍,这使得老年人的抵抗力下降,从而更容易带来不良健康后果。例如肌少症、活动能力下降,甚至可发展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导致残疾... 老年厌食症是指与年龄相关的食欲减退或食物摄入量的减少。患有厌食症的老年人可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代谢障碍,这使得老年人的抵抗力下降,从而更容易带来不良健康后果。例如肌少症、活动能力下降,甚至可发展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导致残疾率、死亡率增加等。老年厌食症的发病机制包括一系列伴随衰老过程的代谢变化,如胆囊收缩素分泌增加,瘦素、胃饥饿素分泌减少,肠道菌群失调介导的炎症因子改变,这些代谢变化可作为该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根据这些变化可早期识别老年厌食症,并能够研制专门的营养干预方案。今后可对老年人肠道微生物群及遗传因素是否影响营养状态进行相关研究,以为老年厌食症的有效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食症 老年 营养不良 代谢变化
下载PDF
老年厌食症与衰弱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牛慧玲 杨发满 汪雪萍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8-141,共4页
老年厌食症(AA)是一种复杂的老年综合征,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在居家居民中患病率高达25%,在医院人群中为62%,在养老院人群中为85%。但是AA在临床上的诊治率并不高,很多情况下,AA被认为是正常衰老的一部分。相关研究表明AA和营养不良、衰... 老年厌食症(AA)是一种复杂的老年综合征,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在居家居民中患病率高达25%,在医院人群中为62%,在养老院人群中为85%。但是AA在临床上的诊治率并不高,很多情况下,AA被认为是正常衰老的一部分。相关研究表明AA和营养不良、衰弱相关。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老年性厌食症与衰弱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及早给予必要的干预,可减少衰弱的发生,改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食 衰弱 危险因素 生活质量 老年人 综述
下载PDF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9
作者 何岳珍 李玉霞 史正刚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45-1651,共7页
目的探讨小儿开胃增食合剂(苍术、茯苓、鸡内金、乌梅等)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SD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生菌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0.405 g·kg^(-1))及中药高、低剂量组(小儿开胃... 目的探讨小儿开胃增食合剂(苍术、茯苓、鸡内金、乌梅等)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SD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生菌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0.405 g·kg^(-1))及中药高、低剂量组(小儿开胃增食合剂,11.4、5.7 g·kg^(-1)),每组10只。采用病因模拟法复制厌食症幼龄大鼠模型,通过摄食量、体质量变化评价模型复制效果。灌胃给药(10 mL·kg^(-1)),每天1次,连续42 d。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屏障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密封蛋白1(Claudin-1)、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摄食量、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结肠黏膜损伤严重,细胞间连接部分断裂,桥粒密度下降;血清IL-22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Claudin-1、Occludin、ZO-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摄食量、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结肠黏膜损伤程度减轻,细胞间连接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血清IL-22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Occludin、ZO-1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P<0.01);益生菌组、中药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中Claudin-1、Occludin、ZO-1 mRNA表达及Claudin-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结论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可能通过调节IL-22水平及肠道屏障相关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表达,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肠黏膜屏障发挥保护作用,从而增加其摄食量和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 肠黏膜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 白细胞介素22 大鼠
下载PDF
神经性厌食患者饮食行为管理方案的构建
20
作者 黄楚贤 施忠英 +2 位作者 罗晨 李红艳 刘玥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309,共6页
目的:构建神经性厌食患者饮食行为管理方案,为科学管理这类患者的饮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文献回顾和德尔菲专家函询确定神经性厌食患者饮食行为管理方案。结果: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 目的:构建神经性厌食患者饮食行为管理方案,为科学管理这类患者的饮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文献回顾和德尔菲专家函询确定神经性厌食患者饮食行为管理方案。结果: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0.930,2轮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95、0.332(P<0.001)。形成包含6个一级条目、16个二级条目、32个三级条目的神经性厌食患者饮食行为管理方案。结论:制定的神经性厌食患者饮食行为管理方案科学、可靠,可为临床管理神经性厌食患者饮食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 饮食行为 管理方案 德尔菲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