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porate Governance Intelligence: Minority Shareholder's Aspects (Evidence From Ukraine)
1
作者 Tetiana Momot Oleksandr Vashchenko Nina Avanesova Anna Chudopal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5年第4期210-218,共9页
The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intelligence system investigation as the part of the complex stakeholder-related approach to the corporate strategic intelligence system (CSIS). The special attention... The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intelligence system investigation as the part of the complex stakeholder-related approach to the corporate strategic intelligence system (CSIS). The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s activism in the syste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ome existing methods of abusing minority shareholders rights, made by joint-stock companies executives, are generalized.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minority shareholder's rights protection are given. The necessity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keholders-oriented approach for the CSIS creation on the base of companies' security principles is substanti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porate governance intelligence minority shareholders rights corporate governanc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security system corporate strategic intelligence
下载PDF
Corporate Govern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Value Creation Some Evidences From Italian Listed Companies 被引量:1
2
作者 Alex Almici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2年第3期322-333,共12页
Modern corporate situations, characterized by the globalisation of the markets and of the information, highlight the need to link the potential of a not transient growth to the adequate reconciliation of all the expec... Modern corporate situations, characterized by the globalisation of the markets and of the information, highlight the need to link the potential of a not transient growth to the adequate reconciliation of all the expectations converging around the entrepreneurial formula and not only of those attributable to shareholders. In such a defined context, corporate governance tends to evolve from a situation of primary care for the expectations of shareholders (shareholder's view) and for the correlated financial responsibility, to a wide consideration of all the stakeholders (stakeholder's view) and related responsibilities (financial, environmental, social, administrative). The correct carrying out of governance processes requires, therefore, a clear focu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on the related assumption of a concept of global responsibility. The decisions made by the governing bodies must be driven by the purpose to create value in the long term according to conditions of fairn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sum up, this research aims to deepen the existing connections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value cre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a limited number of listed Italian companies afferent to the public utilities sector. The paper, based on a deductive approach, is composed of two distinct but strictly connected parts: the first theoretical and the second empirical. The empirical research consists of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most recent documents (sustainability reports and annual reports) worked out by the selected companies. The results obtained about the degree respec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by each company are linked to the related value dimension (social, economic, competitiv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imed at verifying if the assumption of a corporate governance approach inspired by sustainability is susceptible of favouring the company development in a medium long term. From the delivered research it emerges how public utilities that promote behaviours in line with the sustainability conditions are marked out by stable growth paths. Conversely, the companies that assume a vision mainly addressed to the economic dimension, neglecting the other areas are generally compromised in the performance real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porate govern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areholder's view global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下载PDF
新《公司法》若干重要问题解读(笔谈)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旭东 周林彬 +3 位作者 刘凯湘 赵万一 周友苏 李建伟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4年第2期1-41,共41页
新《公司法》修订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修订内容包括公司登记制度、股东出资责任、公司治理制度、公司资本制度、控股股东义务、董监高信义义务等方面。赵旭东教授指出,本次《公司法》修订在公司登记与信息公示制度、股东出资责任和法... 新《公司法》修订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修订内容包括公司登记制度、股东出资责任、公司治理制度、公司资本制度、控股股东义务、董监高信义义务等方面。赵旭东教授指出,本次《公司法》修订在公司登记与信息公示制度、股东出资责任和法律后果、公司资本制度、公司治理制度、股东权益保护和控股股东义务这五个关键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和创新。周林彬教授集中解析了“国家出资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一章,认为新《公司法》的亮点之一是通过新设这一章积极回应了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的“本土实践”与“中国问题”,给出新时期国有企业治理的“中国方案”,推进了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治理制度的设计,重塑了国有企业的规范体系。刘凯湘教授对本次《公司法》修订中与公司资本制度相关的若干条文展开解析,包括限期认缴制、新增有限公司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制度、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责任承担规则、董事会的催缴出资义务、股东失权制度、董监高对股东抽逃出资的连带责任、类别股的规定、授权资本制等。赵万一教授深入探讨了这次《公司法》修改的主要特点,认为新《公司法》既坚持了其商法属性,同时又充分考虑了《民法典》的既有制度内容,适当兼顾了与《民法典》之间的制度衔接关系,从而既为科学解决民法与商法的关系提供了理念和制度支持,也为中国式法律制度体系的创建提供了完美的立法实践样本。周友苏教授深入解析了新《公司法》在完善股东出资制度方面增加的股东出资缴纳、股东出资“加速到期”、股东失权、股东出资责任这四条新规定,认为新《公司法》在完善股东出资制度方面增加的这些新规定,积极回应了我国自2013年以来公司数量大幅增长所带来的股东盲目认缴、天价认缴、期限过长的现象突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纠纷案件呈明显上升态势等问题,极大地强化了保护债权人的力度。李建伟教授深入解析了《公司法》修订中与法定代表人制度相关的若干条文,认为新《公司法》关于法定代表人的规定较之以往更加体系化,并有望基本解决困扰公司实践许多年的诸多难题,但其中亦存在不完全规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公司法》 股东出资责任 公司治理制度 公司资本制度 法定代表人制度
下载PDF
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影响国有企业战略激进度吗?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莉艳 陈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6,共16页
以2008—2020年国有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手工收集非国有股东控制权数据构建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指标,分析股权和控制权非对等配置逻辑下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战略激进度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呈倒U型关系。因此,混合所有制改... 以2008—2020年国有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手工收集非国有股东控制权数据构建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指标,分析股权和控制权非对等配置逻辑下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战略激进度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呈倒U型关系。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仅是股权层面的混合,更要考虑非国有股东控制权比例的合理安排,才能更好地发挥不同所有制资本的协同治理效应。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高金字塔层级组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及低市场化程度地区国有企业中的上述关系更为明显。该结论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推动非国有资本融入内部治理机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改革 非国有股东 治理 战略激进度 金字塔层级
下载PDF
引入战略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吕靖烨 赵倩 +1 位作者 BASHIR FARRUKH 许帅帅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发挥战略协同作用,使企业股本结构得到最优配置,提高企业治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良好契机。通过实证深入探究引入战略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使上市公司完善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相关机制,发挥战略投资者的最大优势,... 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发挥战略协同作用,使企业股本结构得到最优配置,提高企业治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良好契机。通过实证深入探究引入战略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使上市公司完善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相关机制,发挥战略投资者的最大优势,从而实现改善企业经营绩效的目标。以2000-2022年间我国沪深A股235家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净资产收益率、资本积累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比率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作为解释变量,公司规模和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构建模型,分析战略投资者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引入战略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了借助战略投资者的优势改善企业经营绩效,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战略投资者应当完善自身投资理念;二是企业应当选择合适的战略投资者;三是国家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投资者 持股 经营绩效 公司治理 经济后果
下载PDF
连锁股东与企业创新绩效——来自制造企业的经验证据
6
作者 李香梅 宋荣哲 王静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72,共11页
连锁股东作为资本市场新兴所有权主体,对创新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连锁股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通过协同治理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在采用PSM法、工具变量法等进行稳... 连锁股东作为资本市场新兴所有权主体,对创新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连锁股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通过协同治理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在采用PSM法、工具变量法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结论依然成立。路径机制检验表明,信息效应与产能效应是连锁股东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两条重要渠道。拓展性分析发现,高管风险偏好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均正向调节连锁股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连锁股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在高科技企业和东、西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为连锁股东发挥协同治理效应的现有文献提供了重要补充,为当前企业基于自身情境优化创新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锁股东 创新绩效 协同治理 信息效应 产能效应 高管风险偏好 数字化转型 异质性分析
下载PDF
控制权争夺动因和社会资本参与影响研究——以奥马电器的控制权争夺为例
7
作者 时军 王伦 张晋铭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1-496,共16页
控制权是公司治理机制及利益相关者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核心因素,因此,控制权争夺成为各利益相关者博弈的主题。在控制权争夺的过程中,公司大股东和公司创始团队的社会资本运作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控制权争夺动因和社会资本影响的视... 控制权是公司治理机制及利益相关者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核心因素,因此,控制权争夺成为各利益相关者博弈的主题。在控制权争夺的过程中,公司大股东和公司创始团队的社会资本运作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控制权争夺动因和社会资本影响的视角,通过对奥马电器控制权争夺的案例研究,以社会资本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构建理论框架,探究奥马电器被控股的成因,分析奥马电器控制权争夺的历程和公司价值的发展趋势,重点剖析社会资本在奥马电器的控制权争夺过程中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企业发展具有促进利益共享、降低交易成本、高度集中控制权等益处,是企业获得控制权不能忽视的关键因素。同时对于控制权争夺过程中企业价值如何更好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争夺 社会资本 股权结构 公司治理
下载PDF
“双向混改”情境下非控股股东治理机制与资本配置效率
8
作者 何瑛 李文江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6,共13页
本文在区分“双向”混合所有制改革两类混改情境的基础上,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视角,从股权治理、高层治理、网络治理三个维度构建非控股股东治理参与度模型,考察了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与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在“... 本文在区分“双向”混合所有制改革两类混改情境的基础上,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视角,从股权治理、高层治理、网络治理三个维度构建非控股股东治理参与度模型,考察了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与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在“双向”混改情境下,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能提高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提高国有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主要体现在制衡效应而非资源效应,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提高民营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主要体现在资源效应而非制衡效应;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能够通过缓解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和抑制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来提高国有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本文有利于从“双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视角引导非控股股东更好发挥治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控股股东参与治理 资本配置效率 “双向”混合所有制改革
下载PDF
连锁股东与企业经营效率:协同治理还是市场合谋?
9
作者 贺星星 陈薪宇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通过DEA—BCC模型测量经营效率,探索连锁股东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对企业经营效率存在协同治理效应,提高了企业经营,在经过Heckman两阶段回归、倾向得分匹配(PSM)和替换核... 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通过DEA—BCC模型测量经营效率,探索连锁股东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对企业经营效率存在协同治理效应,提高了企业经营,在经过Heckman两阶段回归、倾向得分匹配(PSM)和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等检验方法后结论仍旧成立;连锁股东通过同行业势力促进行业间企业信息、资源交流,同时改善企业内部控制,使得企业经营效率提高;连锁股东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经营效率都有积极影响,且在行业竞争程度高的行业中更能发挥作用。连锁股东应规避短视决策,利用自身的联结网络加强企业间合作;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锁股东 经营效率 协同治理
下载PDF
连锁股东的协同效应——基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康乐 梁日新 栾甫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2,共16页
随着连锁股东在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常见,分析连锁股东对企业的影响具有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通过手工整理季度层面十大股东信息,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连锁股东的治理协同效应和利益协同效应视角分析其对企业盈余管理... 随着连锁股东在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常见,分析连锁股东对企业的影响具有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通过手工整理季度层面十大股东信息,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连锁股东的治理协同效应和利益协同效应视角分析其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锁股东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降低了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连锁股东主要是减少了企业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异常的酌量性费用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控股股东的身份有助于连锁股东发挥自身的协同效应;连锁股东对受分析师关注较多的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强。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连锁股东通过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及产品市场势力,降低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进而降低企业盈余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锁股东 盈余管理 治理协同 利益协同 分析师关注
下载PDF
公司治理水平与数字化转型: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3
11
作者 晋禾 王晴云 武立东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7,共8页
基于股东、董事和高管视角,构建了包含股东网络、股权集中度、董事会多样性和传统技术导向型高层管理团队在内的公司治理水平指标,以中国3040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公司治理水平对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水平... 基于股东、董事和高管视角,构建了包含股东网络、股权集中度、董事会多样性和传统技术导向型高层管理团队在内的公司治理水平指标,以中国3040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公司治理水平对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水平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另外,公司治理水平不同维度指标的影响机制表明,股东网络降低了企业的融资约束,股权集中度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承担,董事会多样性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而传统技术导向型高层管理团队降低了企业的战略执行,阻碍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水平 数字化转型 股东网络 股权集中度 董事会多样性 传统技术导向型TMT
下载PDF
非控股股东投票参与决策、数字化转型与公司治理
12
作者 王涛 陈沉 +1 位作者 贾西猛 闫宇聪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2期33-44,共12页
非控股股东投票参与决策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以及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基于2012—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非控股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投票数据,研究发现:(1)非控股股东参与股东大会投票率越高,对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效应越显著。公司数... 非控股股东投票参与决策是维护投资者利益以及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基于2012—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非控股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投票数据,研究发现:(1)非控股股东参与股东大会投票率越高,对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效应越显著。公司数字化转型强化了非控股股东投票参与决策的公司治理效应。(2)非国有企业和法治环境水平高的公司会强化非控股股东投票参与决策的公司治理效应。(3)非控股股东投票参与决策通过发挥治理效应抑制控股股东“掏空”和提高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进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具体表现为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公司关联交易的显著下降和高管薪酬粘性的降低。研究结果拓展了非控股股东的公司治理效应相关研究,为数字经济背景下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控股股东 数字化转型 公司治理 控股股东“掏空”
下载PDF
股份合作制改革与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治理绩效
13
作者 秦国庆 杜宝瑞 马九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2,共16页
股份合作制改革是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可行思路,但其实施成效仍有待严谨的检验。本文使用河南省381宗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治理历程调查数据,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法,从公平和效率两个维度评估了股份合作... 股份合作制改革是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可行思路,但其实施成效仍有待严谨的检验。本文使用河南省381宗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治理历程调查数据,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法,从公平和效率两个维度评估了股份合作制改革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股份合作制改革能够破除资产占有主体错位、收益分配不公的“异化”问题,促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公平共享;(2)股份合作制改革能够破除资产经营成本高企的“拥挤”问题,提高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经营效率;(3)从短期效果来看,股份合作制改革并未促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增值;(4)股份合作制改革对资产治理绩效的影响依试点类型、资产类型、村庄类型、股权设置、股份管理、治理结构、表决原则的差异而存在异质性。为推动改革任务全面准确落实,应秉承时间服从质量的进度要求,完善改革验收办法,适时开展改革“回头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份合作制改革 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 治理绩效 交错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非国有股东治理、绿色金融与企业ESG表现
14
作者 韩忠雪 何露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9,共13页
基于2011—2021年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和绿色金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有助于提升企业ESG表现,地区绿色金融发展进一步强化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效应。进... 基于2011—2021年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和绿色金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有助于提升企业ESG表现,地区绿色金融发展进一步强化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股东参与度高、有机构投资者参与以及中央国有企业中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效应更加明显,且绿色金融的调节效应也得到强化;机制检验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通过治理效应、绿色创新效应和市场信号效应等途径提高企业ESG表现。研究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国有股东治理 ESG表现 绿色金融 治理效应 绿色技术创新 市场信号效应
下载PDF
“国家队”持股与高质量审计需求
15
作者 杨姗姗 叶颖孜 余海宗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9,共13页
由中证金融、中央汇金牵头组成的“国家队”近年来大举增持二级市场股份,引发各界对其持股长期治理效应的广泛讨论。文章利用中国2015—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国家队”持股对企业高质量审计需求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队”... 由中证金融、中央汇金牵头组成的“国家队”近年来大举增持二级市场股份,引发各界对其持股长期治理效应的广泛讨论。文章利用中国2015—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国家队”持股对企业高质量审计需求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队”持股提高了企业选择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年报审计的概率,并且这种影响在信息透明度低、代理冲突严重的公司中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国家队”持股对高质量审计师选聘的影响主要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与获取媒体关注两种机制。最后,“国家队”持股的长期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研究结论为探究企业的审计需求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证据,对引导上市公司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事务所选聘机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队”持股 高质量审计服务 治理效应 机构投资者
下载PDF
地方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与城投债发行定价
16
作者 佟岩 李鑫 徐国铨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26,共20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融资平台通过持股上市公司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产业化转型。本文在债券定价理论的框架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07—2021年城投债发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显著降低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融资平台通过持股上市公司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产业化转型。本文在债券定价理论的框架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07—2021年城投债发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显著降低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并且相较于参股上市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可以帮助融资平台在更大程度上降低发行利差。机制检验发现,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对城投债发行利差的影响是通过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提高媒体监督力度实现的。异质性检验发现,当融资平台公益性职能较强、地方政府救助能力较弱、地区制度环境较差,以及持股公司的财务状况较好、市场竞争地位较高、股利分配较多时,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降低城投债发行利差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从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这一新颖的角度切入,丰富了城投债发行定价和融资平台转型领域的研究,对于我国完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也具有政策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融资平台 持股上市公司 城投债 债券发行定价 产业化转型
下载PDF
股份合作制改革对村民公共事务参与的影响
17
作者 胡乃元 朱玉春 《公共管理评论》 CSSCI 2024年第2期80-104,共25页
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对于保障村民合法权益、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基于江苏、安徽、陕西3省的90份村委会问卷和965份村民问卷,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等计量分析方法,探究股份合作制改革对村民公共事务参与的影响... 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对于保障村民合法权益、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基于江苏、安徽、陕西3省的90份村委会问卷和965份村民问卷,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等计量分析方法,探究股份合作制改革对村民公共事务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完善村庄参与制度、增强村民权利意识,进而推动村民参与公共事务,在开展网格化管理和距离城区更近的村庄,股份合作制改革对村民参与的影响效应更强。但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股份合作制改革未能显著提升村民对公共事务决策和监督的影响力,这可能揭示了改革尚未实质性提高村民话语权。在深化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进程中,要充分关注村庄社会条件,注重各类政策间的协同推进,并不断扩大村民的实质性参与,推动村庄治理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产权制度 股份合作制改革 村民公共事务参与 乡村治理
下载PDF
政府支持、高管激励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基于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18
作者 刘国霞 黄钟仪 许亚楠 《科技创业月刊》 2024年第1期7-13,共7页
政府与企业层面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因素已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现有文献多专注于讨论单一因素的“净效应”,忽视了多因素层面的协同影响效应。通过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创业板上市的104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分析,探究政府... 政府与企业层面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因素已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现有文献多专注于讨论单一因素的“净效应”,忽视了多因素层面的协同影响效应。通过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创业板上市的104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分析,探究政府与企业两个层面的主要因素如何协同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结果表明,政府支持与高管激励存在6条不同的路径可促使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高研发投入,具体可归纳为企业主导型、政府推动型和联手推动型3类模式,其中企业主导型最常见。研究结论从各层面因素协同影响的视角对企业研发投入提供了新解读,为创业企业根据政府支持情况匹配较为恰当的高管激励提供了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投入 政府补贴 知识产权保护 高管持股 高管薪酬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会促进异质股东资源协同吗?
19
作者 霍晓萍 董之皓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44,共16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异质股东资源的识别、获取、集聚及协同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引入耦合协同模型来测度异质股东资源协同度,以2013—2020年沪深A股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企业数字化...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异质股东资源的识别、获取、集聚及协同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引入耦合协同模型来测度异质股东资源协同度,以2013—2020年沪深A股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异质股东资源协同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积极促进异质股东资源协同,发挥股东资源协同效应,产生良好的协同效果。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高公司透明度和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异质股东资源的整合和协同,该作用在非高新技术国有企业、东部地区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较高的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异质股东资源协同的作用机制,为推进公司股东资源治理理论创新和制定下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方案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异质股东 资源协同 公司治理 混合所有制改革
下载PDF
权力动态配置下的董事会中心主义
20
作者 马可欣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102,共14页
新《公司法》在公司机关权力配置上偏重董事会,有限地确立了董事会中心主义,但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方面,对剩余权力的归属规定阙如;另一方面,未有针对性地回应有限公司与股份公司之间的差异化治理需求。对此,应当充分利用《公司法》的... 新《公司法》在公司机关权力配置上偏重董事会,有限地确立了董事会中心主义,但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方面,对剩余权力的归属规定阙如;另一方面,未有针对性地回应有限公司与股份公司之间的差异化治理需求。对此,应当充分利用《公司法》的留白和任意性规范所营造的规范自治空间,按照“常量经营权+变量剩余权”的董事会权力配置模式,构建适应性品格突出的中国式董事会中心主义。具言之,允许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股份公司等封闭公司的权力中心上移,由董事会向股东会让渡部分经营管理权,以提高决策效率;在以上市公司为典型的公众公司中下沉权力中心,将董事会的部分经营管理权力下放至经理层,构建监督型董事会。这一职权配置模式在耦合“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一现代公司治理范式的同时,也能够兼顾不同规模公司的治理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事会中心主义 股东治理 上市公司 权力配置 公司法修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