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Valu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Lesions
1
作者 Meiqing He Xixi Zhang +1 位作者 Hui Li Tian Wang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2年第4期102-107,共6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and effect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lesions.Methods:Seventy-two patients with breast lesions in Shaan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e 2020 to ...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and effect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lesions.Methods:Seventy-two patients with breast lesions in Shaan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e 2020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All 72 patients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breast lesions.Two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clinical data were excluded;hence,there were 70 patients remaining.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th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an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joint examination for breast lesion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The results of benign,malignant,missed,and misdiagnosed breast lesions by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were 31,32,6,and 1 cases,respectively,accounting for 44.29%,45.71%,8.57%,and 1.43%,respectively.The results of benign,malignant,missed,and misdiagnosed breast lesions by ultrasound automatic volume imaging were 21,24,17,and 8 cases,respectively,accounting for 30.00%,34.28%,24.29%,and 11.43%,respectively.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for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for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The accuracy,sensitivity,and specificity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were 87.69%,83.62%,and 83.45%,respectively;the accuracy,sensitivity,and specificity of ultrasound automatic volume imaging were 71.39%,68.99%,and 74.69%,respectively;the accuracy,sensitivity,and specificity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ultrasound automatic volume imaging were 96.29%,92.68%,and 91.78%,respectively.Conclusion: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has a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a low inspection error rate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lesions.It merits clinical advancement since it helps doctors diagnose and treat breast lesions more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breast lesions Application value Ultrasound automatic volume imaging
下载PDF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and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for breast nodules 被引量:27
2
作者 Cuiying Li Haiyan Gong +4 位作者 Lijun Ling Liwen Du Tong Su Shui Wang Jie Wang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98-207,共10页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sought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efficacies of conventional ultrasound(US), contrastenhanced US(CEUS), combined US and CEU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in detecting focal solid ...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sought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efficacies of conventional ultrasound(US), contrastenhanced US(CEUS), combined US and CEU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in detecting focal solid breast lesions. Totally 117 patients with 120 BI-RADS category 4A-5 breast lesions were evaluated by conventional US and CEUS, and MRI, respectively. SonoVue was used as contrast agent in CEUS and injected as an intravenous bolus; nodule scan was performed 4 minutes after bolus injection. A specific sonographic quantification software was used to obtain color-coded maps of perfusion parameters for the investigated lesion, namely the time-intensity curve.The pattern of contrast enhancement and related indexes regarding the time-intensity curve were used to describe the lesions, comparatively with pathological results. 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 revealed 46 benign and 74 malignant lesions.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US in detecting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were 90.14%, 95.92%, and 92.52%, respectively. Meanwhile, CE-MRI showed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88.73%, 95.92%, and91.67%, respectively.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for combined US and CEUS in discriminating benign from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was 0.936, while that of MRI was 0.923,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s well as among groups. The time-intensity curve of malignant hypervascular fibroadenoma and papillary lesions mostly showed a fast-in/fast-out pattern, with no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kappa 〈0.20). In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use of conventional US and CEUS displays good agreement with MRI in differentiating benign from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breast lesions BI-RA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time-intensity curve(T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E-MRI)
下载PDF
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技术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3
作者 龙敏 王跃斌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技术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三明市第二医院治疗的163例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技术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三明市第二医院治疗的163例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的患者均接受1.5T DCE-MRI检查。根据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病灶形态、病灶边界,计算ADC值。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以1.5T DCE-MRI诊断结果为对照1组,以ADC诊断结果为对照2组,以联合诊断结果为观察组。对比三种诊断方式在乳腺肿块样强化病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对照1组与对照2组的各项诊断效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诊断效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以及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应用1.5T DCE-MRI联合ADC值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样强化病变 1.5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技术 表观弥散系数值
下载PDF
MRI特征在BRCA基因突变与非突变型乳腺癌间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蔺璐奕 王泽洲 +3 位作者 肖勤 胡震 顾雅佳 尤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 探讨临床病理特征和MRI特征在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BRCA)基因突变与非突变型乳腺癌患者中的差异。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手术并经二代测序确定BRCA... 目的 探讨临床病理特征和MRI特征在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BRCA)基因突变与非突变型乳腺癌患者中的差异。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手术并经二代测序确定BRCA基因状态的81名BRCA基因非突变型和76例BRCA基因突变型乳腺癌患者(包括BRCA1基因突变38例,BRCA2基因突变38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活检前MRI扫描图像和预后资料。采用卡方检验、Fisher’s精确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RCA基因突变型与非突变型、BRCA1突变型和BRCA2突变型乳腺癌之间临床病理特征及MRI特征的差异。结果 在BRCA基因突变组和非突变型乳腺癌之间,组织学类型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BRCA基因突变乳腺癌组织学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的比例较高,BRCA1基因和BRCA2基因突变乳腺癌中表现为IDC的比例分别为92.11%和94.74%。单因素分析中,BRCA非突变型乳腺癌更多表现为流入(Ⅰ型)或平台型(Ⅱ型)而非廓清型(Ⅲ型)强化曲线(P=0.041)。BRCA1基因突变乳腺癌和BRCA2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间肿块型病灶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BRCA2基因突变的病灶表现为不规则形的比例较高,占表现为肿块型的BRCA2基因突变病灶的87.10%。纤维腺体组成和BPE特征在BRCA基因突变和非突变乳腺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RCA基因突变型和非突变型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子分型和Ki-67指数存在显著差异,MRI中的病灶形态和强化曲线在单因素分析中也与BRCA基因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RCA基因突变 鉴别 病灶形态特征 强化曲线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璐 张红霞 张修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79-383,共5页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其多参数、高软组织分辨率及无电离辐射等优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成像方法不断涌现,为乳腺病变的良恶性检...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其多参数、高软组织分辨率及无电离辐射等优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腺病变的良恶性鉴别。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成像方法不断涌现,为乳腺病变的良恶性检出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其中,超快速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合成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指纹打印技术及一系列高级扩散加权成像技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扩散峰度成像和拉伸指数模型成像)均可以从不同角度描述乳腺病变潜在的组织学或病理学特征,为良恶性鉴别提供有力支撑。本文将从成像原理、技术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等多个层面,系统地阐述上述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良恶性病变 超快速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 合成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指纹打印技术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基于DCE-MRI影像组学模型对乳腺NME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6
作者 李珍 刘磊 +1 位作者 仲海 王翠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6-51,共6页
目的 探讨结合机器学习早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良恶性乳腺非肿块强化(NME)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乳腺DCE-MRI检查并获得病理结果的NME病变患者242例,分为训练集163例、测试集55例,外部验证集24例。基... 目的 探讨结合机器学习早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良恶性乳腺非肿块强化(NME)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乳腺DCE-MRI检查并获得病理结果的NME病变患者242例,分为训练集163例、测试集55例,外部验证集24例。基于早期DCE-MRI序列的特征选择,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组学预测模型;由2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MRI特征,建立传统诊断模型,预测病灶的良恶性;运用测试集和外部验证集进行测试和外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组学模型与放射医师的诊断效能。结果 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乳腺NME病变良恶性达到了与高年资放射医师[曲线下面积(AUC)=0.82, 95%CI 0.66, 0.89]相当的诊断水平[(AUC=0.82, 95%CI 0.67, 0.90);P=0.30],均优于低年资放射医师的评估结果(Z=2.63,P=0.01;Z=2.41,P=0.02),同时利用外部验证集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论 基于早期DCE-MRI组学模型可以有效地鉴别NME病变的良恶性,与高年资放射医师诊断水平相当,并优于低年资医师诊断水平,可以辅助低年资医师做出更佳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
下载PDF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摄影用于非肿块样强化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陈军 葛金丹 +5 位作者 魏盼盼 杨光 华蓓 王勇 荣小翠 全冠民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21-327,共7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能谱乳腺摄影(CESM)影像特征对非肿块样强化(NME)乳腺导管癌不同组织学类型与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完成CESM检查的NME乳腺癌女性病人63例,经病理确诊为导管原位癌(DCIS)或浸润性导管癌(IDC)...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能谱乳腺摄影(CESM)影像特征对非肿块样强化(NME)乳腺导管癌不同组织学类型与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完成CESM检查的NME乳腺癌女性病人63例,经病理确诊为导管原位癌(DCIS)或浸润性导管癌(IDC)。根据组织学类型分为DCIS组(32例)和IDC组(31例);根据有无微浸润将32例DCIS病人分为单纯DCIS组(18例)和DCIS伴微浸润(DCIS-MI)组(14例);根据ALN转移情况分为转移阳性组(19例)和转移阴性组(44例)。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比较各分组的CESM影像特征的差异。将筛选出来有统计学意义的CESM影像特征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IDC、DCIS-MI及A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并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结果DCIS与IDC间在内部强化方式、头足位减影影像相对强化比值(%RSCC)及时间信号强化曲线(TIC)类型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单纯DCIS与DCIS-MI的最大截面面积、%RSCC及TIC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LN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内部强化方式、形态分布特征、%RSCC及TIC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SCC>3.42%和集簇/簇环强化是IDC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其AUC值分别为0.732、0.704;%RSCC>2.47%和最大截面面积大于4.37 cm2是DCIS-MI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其AUC值分别为0.802、0.764;%RSCC>2.71%和集簇/簇环强化是A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其AUC值分别为0.717、0.786。结论在CESM上测得的%RSCC、最大截面面积、TIC、形态分布特征及内部强化特征对于非肿块型乳腺导管癌组织学类型及ALN转移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医生决策及病人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型乳腺病变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摄影 导管原位癌 浸润性导管癌
下载PDF
超快速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翱宇 张红霞 +1 位作者 张斓 张修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70-773,共4页
超快速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UF-DCE MRI)技术相较于传统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保持合理空间分辨率的前提下,拥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并可在对比剂注射后的超早期时段捕获病灶内部的血流动力学信息。鉴于这些优势,UF-DCE ... 超快速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UF-DCE MRI)技术相较于传统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保持合理空间分辨率的前提下,拥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并可在对比剂注射后的超早期时段捕获病灶内部的血流动力学信息。鉴于这些优势,UF-DCE MRI技术在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在乳腺病变的良恶性区分、预后预测以及乳腺癌亚型鉴别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UF-DCE MRI所提供的动力学参数,如增强时间(time to enhancement,TTE)、最大斜率(maximum slope,MS)以及推注到达时间(bolus arrival time,BAT)等不仅能定量反映乳腺病变的病理特征,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此外,相比传统DCE-MRI,UF-DCE MRI能在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影响较大的情况下,更有效地识别富血供病灶。因此,本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UF-DCE MRI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以及该技术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良恶性病变 乳腺癌 超快速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
下载PDF
DWI、DCE联合APT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研究
9
作者 赵傲 武新英 +5 位作者 付彤 王培炎 李可 申璐璐 林海 刘林栋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6期124-130,155,共8页
目的对比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成像以及3者联合应用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55例乳腺疾... 目的对比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成像以及3者联合应用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55例乳腺疾病患者,均进行APT、DWI以及DCE扫描,测量非对称磁化转移(Magnetization Transfer Asymmetry,MTRasym)率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记录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分类。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各参数之间的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建立联合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各诊断模型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并比较恶性病变中不同病理因素组间的差异以及各病理因素与AP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中MTRasym和ADC值均小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WI、APT、DCE以及APT+DCE、APT+DWI、DCE+DWI、DWI+APT+DCE联合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04、0.723、0.741以及0.782、0.895、0.897、0.970;DWI+APT+DCE联合诊断模型的AUC显著大于DWI、APT、DCE以及任意两者联合诊断模型(均P<0.05)。Ki-67高表达组的MTRasym值较低表达组高[(3.934%±0.883%)v s.(3.192%±0.949%)],乳腺癌浸润程度组织学分级Ⅲ级组的M T R a s y m值较Ⅱ级组高[(4.225%±0.932%)vs.(3.451%±0.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APT与两者均呈中度正相关(r=0.627、0.537,均P<0.05)。结论APT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与常规DWI、DCE成像无显著差异,并且三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DCE-MRI表现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刚虎 汪飞 +1 位作者 程兰兰 胡汉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97-99,共3页
目的 分析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 RI)表现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0月来我院进行乳腺检查患者161例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病变60例、恶性病变101例,分别纳入良性... 目的 分析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 RI)表现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0月来我院进行乳腺检查患者161例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病变60例、恶性病变101例,分别纳入良性组(n=60)及恶性组(n=101)。分析两组DCE-MRI表现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模型的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良性组与恶性组TIC曲线、BI-RADS分级、早期强化率、边缘形态及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TIC曲线、BI-RADS分级、早期强化率、边缘形态及病灶大小是乳腺良恶性病变危险征像;构建logistic乳腺癌良恶性病变诊断模型Y=-0.633+0.645TIC曲线+2.112×BI-RADS分级+1.142×早期强化率+1.136×边缘形态+1.136×病灶大小;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诊断效能,AUC为0.944,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5.15%,提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 基于乳腺病变早期DCE-MRI表现的logistic诊断模型,能够筛选出对乳腺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有意义的特征变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下载PDF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定量强化参数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罗艺 丁玉梅 +2 位作者 李鹏 薛敏 修志刚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22-326,共5页
目的 通过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减影图像强化参数定量分析,探讨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CESM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乳腺病变的女... 目的 通过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减影图像强化参数定量分析,探讨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CESM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乳腺病变的女性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例患者双侧乳腺各1例病灶,1例患者单侧乳腺有2例病灶。研究共104例病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78例,恶性组26例,分别测量CESM图像上乳腺病灶及背景实质的强化参数,并计算病灶相对强化值_(-CC)、病灶相对强化值_(-MLO)、△病灶强化1、△病灶强化2,对比分析两组间强化参数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评价不同强化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双乳头尾位(CC位)及内外斜位(MLO位)上的BPE_(-平均)指标,明显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病灶_(-CC、)病灶_(-MLO)、病灶相对强化值_(-CC)均大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强化_1、△病灶强化_2的数值变化大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_(-CC)的AUC值高于病灶_(-ML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强化_1的AUC值稍高于△病灶强化_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_(-CC)、病灶_(-MLO)、病灶相对强化值_(-CC)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6.15%、96.15%、88.46%,特异度分别为42.13%、37.18%、57.69%,约登指数分别为0.38、0.33、0.46;△病灶强化_1、△病灶强化_2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65.38%、46.15%,特异度分别为89.74%、98.72%,约登指数分别为0.55、0.45。结论 CESM不同强化参数能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 乳腺病变 诊断
下载PDF
DCE-MRI在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崇 杨勇 +3 位作者 徐成春 陈兴友 黎敏 任逢春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89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弥散加权成像(DWI)...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89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弥散加权成像(DWI)、DCE-MRI对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DCE-MRI影像学表现。结果病理结果显示,289例乳腺疾病患者中乳腺良性病变212例,占73.36%,乳腺癌77例,占26.64%。乳腺良性病变组、乳腺癌组患者的ADC值、病灶边缘情况、病灶形状情况、时间-信号强度(TIC)类型、强化特征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诊断乳腺良性病变188例,乳腺癌101例,诊断准确率为72.66%;DCE-MRI诊断乳腺良性病变179例,乳腺癌110例,诊断准确率为66.44%;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性病变203例,乳腺癌86例,诊断准确率为87.54%(P<0.05)。DWI、DCE-MRI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1、0.806、0.911,特异度分别92.21%、89.61%、90.91%,灵敏度分别为85.85%、80.66%、92.45%。结论DWI、DCE-MRI在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二者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良性病变 乳腺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Sonazoid超声造影在BI-RADS 4类乳腺结节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3
作者 王瑞琦 马晓娟 段鹤立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5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Sonazoid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在诊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的乳腺病变患者53例(53个病灶均为BI-RADS4类)。根... 目的:探讨Sonazoid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在诊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的乳腺病变患者53例(53个病灶均为BI-RADS4类)。根据乳腺结节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34例)和恶性组(19例)。所有患者在穿刺活检或者手术前均已行Sonazoid超声造影(CEUS)检查,比较良性组和恶性组乳腺结节造影定性与定量指标之间的差异,选取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回归方程,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ROC曲线下面积(AUC)。使用Sonoliver软件将造影时乳腺结节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增强强度差异编码成直观的彩色图像,生成动态血管模型(DVP)参数图,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结节中图像颜色的差异。结果:乳腺结节的Sonazoid超声造影定性指标观察中,恶性组乳腺结节多表现为增强范围扩大[13例(占68.4%)],不均匀增强[14例(占73.7%)],周围有穿支血流[12例(占63.2%)],与良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268、9.642、5.717,P<0.05);乳腺结节的Sonazoid超声造影定量指标观察中,恶性组乳腺结节造影的上升时间(RT)、平均渡越时间(m TT)时长小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5、-2.272,P<0.05)。将上述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分别建立定性、定量指标预测恶性结节的回归方程,定性、定量分析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3、0.902,定性分析结果优于定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5,P<0.05)。在DVP参数图像中,良性组34例结节中有23例(占67.6%)结节表现为病灶,感兴趣区域(ROI)内大部分呈较单调的红、黄色填充;恶性组19例中有15例(占78.9%)结节的ROI内呈紊乱不规则分散或团块状的斑片状红黄色填充。结论:Sonazoid超声造影能够鉴别乳腺BI-RADS 4类结节的良恶性,定性指标的诊断效能优于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示卓安(Sonazoid)造影剂 超声造影(CEUS)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
下载PDF
乳腺钼靶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14
作者 邓晓 刘晓伟 张晓琦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 分析乳腺钼靶(MG)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20例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病变患者按照病变性质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两组均接受MG、 DCE-MRI扫描检查,分析MG、 DCE-MRI... 目的 分析乳腺钼靶(MG)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20例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病变患者按照病变性质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两组均接受MG、 DCE-MRI扫描检查,分析MG、 DCE-MRI扫描单独及联合检查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MG检查显示,良性组的病灶直径小于恶性组,病灶个数少于恶性组(P <0.05)。DCE-MRI扫描显示,良性组的形状、边缘类型、强化方式和信号强度曲线评分均低于恶性组(P <0.05)。MG联合DCE-MRI扫描诊断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MG、 DCE-MRI扫描检查(P <0.05)。结论 MG联合DCE-MRI扫描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灶 致密型乳腺病变 乳腺钼靶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超声造影检查定量参数联合检测在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崔斌 罗冬梅 张清恒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134-136,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检查定量参数联合检测在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118例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检查定量参数联合检测在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118例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49)、恶性组(n=69),比较两组超声造影检查影像学表现和定量参数(时间-强度曲线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上升时间、平均通过时间、从峰值将至一半时间、曲线下面积),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检查定量参数中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联合检测在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恶性组不均匀增强、高增强、伴穿支血管、增强后病灶扩大、造影剂快进慢退发生率均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峰值强度高于对照组,曲线下面积大于对照组,达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升时间、平均通过时间、从峰值降至一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单项及联合检测鉴别诊断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0.748、0.818、0.935,联合检测诊断价值高于三者单项检测诊断价值。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中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联合检测鉴别诊断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的价值高于三者单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定量参数 检测 乳腺非肿块样 强化病变 诊断 价值
下载PDF
乳腺对比增强X线摄影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16
作者 晏敏 付倩 +1 位作者 马遥 黄丽萍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8期1347-1349,137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对比增强X线摄影(CESM)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超声检查或临床疑似乳腺疾病的患者67例(共72个病灶),均采用常规乳腺X线摄影(MG)、CESM检查。观察MG、CESM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结果,以手术切除或活检获... 目的探讨乳腺对比增强X线摄影(CESM)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超声检查或临床疑似乳腺疾病的患者67例(共72个病灶),均采用常规乳腺X线摄影(MG)、CESM检查。观察MG、CESM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结果,以手术切除或活检获得的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G、CESM诊断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值及灵敏度、特异度。结果67例患者(共72个病灶)经手术切除或活检获得病理学结果证实为恶性病灶、良性病灶各有42个、30个。乳腺恶性病变中以浸润性导管癌占比最高,为50.00%;乳腺良性病变以纤维腺瘤占比最高,为25.00%。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CESM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值(0.960)、灵敏度(0.966)、特异度(0.747)高于MG(0.844、0.897、0.609)。结论CESM可作为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优选方法,其诊断乳腺癌灵敏度及特异度高于MG,对提升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乳腺对比增强X线摄影 常规乳腺X线摄影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乳腺非肿块性病变的超声特征探讨及多模态超声诊断
17
作者 丁玲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 分析非肿块性乳腺病变(NML)在B型超声(US)、彩色多普勒超声、应变弹性成像(SE)和对比增强超声(CEUS)中的特征,建立多模态超声方法鉴别恶性NML病变,并比较多模式超声方法诊断恶性NML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 目的 分析非肿块性乳腺病变(NML)在B型超声(US)、彩色多普勒超声、应变弹性成像(SE)和对比增强超声(CEUS)中的特征,建立多模态超声方法鉴别恶性NML病变,并比较多模式超声方法诊断恶性NML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7月本院行乳腺多模超声(B超+CDFI+SE+CEUS)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及月经史、US、彩色多普勒、SE、CEUS各种模式下多个参数的差异,并使用二元逻辑回归法确定诊断恶性NML独立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建立恶性NML预测模型并检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并比较不同超声模式下的NML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68例患者(共71个乳腺病变)。患者平均年龄(46.32±9.96)岁。病变的最大直径0.47~5.62 cm,平均值为(2.25±1.30)cm。恶性组40个(56.3%),良性组31个(43.7%)。两组的年龄、微钙化、血管分布、达峰时间、峰值强度、蟹爪状形态和硬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微钙化、高峰值强度、质硬是恶性NML的独立危险因素,包含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诊断恶性NML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准确度分别为92.5%、83.9%、90.2%、89.7%、92.9%,较其他超声模式的准确度明显提高。结论 多模式超声方法简单、诊断性能高,有助于预测NML的潜在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性乳腺病变 B型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应变弹性成像 对比增强超声
下载PDF
MRI动态对比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18
作者 王良敏 魏红霞 龚雪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5期1652-1654,1683,共4页
目的 探讨MRI动态对比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CE-TIC)与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DWIADC)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06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DCE-TIC、DWI-ADC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患者,比... 目的 探讨MRI动态对比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CE-TIC)与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DWIADC)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06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DCE-TIC、DWI-ADC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患者,比较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患者的ADC值、rADC、TIC分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TIC、DWI-ADC单独及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06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乳腺癌87例,乳腺良性病变19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ADC值、rADC均明显高于乳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良性病变TIC分型Ⅰ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乳腺癌,TIC分型Ⅲ型患者比例明显低于乳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TIC分型Ⅱ型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E-TIC、DWI-ADC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结论 DCE-TIC、DWI-ADC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诊断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良性病变 MRI 动态对比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基于临床及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技术构建乳腺良恶性病变评价模型
19
作者 刘增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9期25-27,共3页
目的:基于临床及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技术,构建乳腺良恶性病变评价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邹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3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病变151例纳入恶性组,良性病变229例纳入良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 目的:基于临床及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技术,构建乳腺良恶性病变评价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邹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3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病变151例纳入恶性组,良性病变229例纳入良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技术相关指标,分析乳腺恶性病变影响因素,构建乳腺良恶性病变评价模型。结果:经Logistic分析,病灶最大径≥2 cm、病灶固定、强化类型(Ⅱ型强化)、强化类型(Ⅲ型强化)、强化程度(重度)、强化方式(不均匀)、征象(分叶)、大导管征为乳腺恶性的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0.694,P=1.000,模型拟合优度较好。结论:基于临床及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技术构建的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评价模型效果较好,能够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技术 模型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20
作者 刘玖琴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0期41-43,47,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蒙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DCE-MRI、DW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MRI联...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蒙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乳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DCE-MRI、DW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MRI联合DWI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效能,对比良恶性乳腺病变影像学参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18例乳腺病变患者恶性61例、良性57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DCE-MRI检出恶性51例,DWI检出恶性52例,DCE-MRI联合DWI检出恶性60例。DCE-MRI联合DWI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高于两者单独诊断(P<0.05);DCE-MRI联合DWI同病理检查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49);恶性乳腺病变速率常数(Kep)、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高于良性病变,表观弥散系数(ADC)低于良性病变;恶性乳腺病变患者边界模糊、形状不规则、内部强化不均匀、早期强化>100%占比高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能够诊断出乳腺病变良恶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良性 恶性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