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ial Non-uniformity Index Research on High-density,High-flux CFB Riser with Stratified Injec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Geng Qiang Wang Lu +3 位作者 Li Zhichao Li Chunyi Liu Yibin You Xinghua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2年第4期64-72,共9页
A high-density, high-flux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FB) riser (100 mm in ID and 10.614 m in height) was ap- plied in a wide range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with solid fluxes up to 400 kg/m2s and superficial gas ... A high-density, high-flux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FB) riser (100 mm in ID and 10.614 m in height) was ap- plied in a wide range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with solid fluxes up to 400 kg/m2s and superficial gas velocities up to 12 m/s) to examine its radial non-uniformity dynamics. The solids holdup was determined through the use of a fiber-optic probe at 11 axial level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nder al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high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and low solid flux- es maintained a low radial non-uniformity index (RNI). The high-density/flux CFB riser had several unique characteristics, so that the peak of the radial solids holdup profile occurred at a position with r/R=0.8. The RNI and solids holdup at the cross-sectional position had a good logarithmic relationship at the low-density condition (with a mean solids holdup of 〈0.2), and the RNI decreased when the mean solids holdup exceeded 0.2. Investigation of the dynamics of stratified injec- tion revealed that the feed ratio had an important effect on G, and on solids holdup distribution. A novel "〈" shaped axial solids holdup profile was found. Gs decreased sharply when the up-flow feed ratio exceeded 0.5, and RNI was lowest when the up-flow feed ratio was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ization high density/flux CFB riser radial non-uniformity index stratified injection feed ratio
下载PDF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rge Dens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for Spherically Symmetric System with Zero Initial Condi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Evgeny E. Perepelkin Natalia G. Inozemtseva Alex A. Zhavoronkov 《World Journal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2014年第1期33-38,共6页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rge dens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is simulated for both the case of a uniformly charged sphere with zero initial conditions and for the case of a non-uniform charged sphere. For the case of a u...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rge dens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is simulated for both the case of a uniformly charged sphere with zero initial conditions and for the case of a non-uniform charged sphere. For the case of a uniformly charged sphere the comparison of a numerical result and an exact analytical demonstrated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results. The process of “scattering” of a charged syste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ts own electric field has been illustrated on the basis of both the particle-in-cell method and the solution of the Cauchy problem for vector functions of the electric field and vector velocity field of a charged me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uniform CHARGED sphere CAUCHY problem charge density distribution PARTICLE-IN-CELL
下载PDF
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预测能力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梦鹏 莫海畲 +2 位作者 伍国锋 王丽琨 任思颖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6期338-342,348,共6页
目的:分析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S)治疗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神经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IS治疗。根据头颅CT血肿密度... 目的:分析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MIS)治疗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神经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IS治疗。根据头颅CT血肿密度异质性将患者分为血肿密度均匀组160例和血肿密度不均匀组355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情况;再根据患者有无术后再出血分为术后再出血组59例和术后未出血组456例,进行术后再出血的单因素分析,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肿密度均匀程度与术后再出血的相关性。结果:血肿密度不均匀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3.80%,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与术后未出血组相比,术后再出血组中高血压病史患者的比例较低(P<0.05)、血肿密度不均匀患者的比例较高(P<0.05)、出院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高(P<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肿密度不均匀(OR=2.499,95%CI 1.226-5.092,P=0.012)是导致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肿密度不均匀预测术后再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3.1%、32.9%、55.3%、66%和0.16。结论:头颅CT血肿密度不均匀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血肿密度异质性 术后再出血
下载PDF
多通道差分吸光度用于颅内血肿快速检测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金海 刘东远 +3 位作者 王慧泉 张彦军 孙秋明 马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05-3209,共5页
近红外光密度差异法检测创伤性硬膜血肿具有快速、无创等优点,是近几年组织光学的研究热点,在急救临床上有着重要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颅脑外伤患者血肿程度的检测精度,采用多通道差分吸光度方法获得头部左右对称吸光度数据,即利用与... 近红外光密度差异法检测创伤性硬膜血肿具有快速、无创等优点,是近几年组织光学的研究热点,在急救临床上有着重要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颅脑外伤患者血肿程度的检测精度,采用多通道差分吸光度方法获得头部左右对称吸光度数据,即利用与近红外光源距离不同的5个检测器采集颅脑对称位置的光密度信息,计算对称位置的差分吸光度,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脑部光学吸收系数与差分吸光度数据之间的校正模型,实现对颅内硬膜血肿程度的预测。可以检测具有不同头皮颅骨厚度患者是否出现硬膜血肿,也可预测脑血肿程度。模型仿真预测结果显示,所建立预测模型对硬膜血肿部分的光学吸收系数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1.16%,对血肿发生深度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基本满足创伤性硬膜血肿程度的无创检测需求。将多通道差分吸光度法引入到脑部血肿近红外光谱无创检测中来,可以明显消除个体差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有效提高脑血肿检测精度,并能实现对患者脑血肿程度的预测,该方法为近红外光谱脑部检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硬膜血肿 近红外光密度差异 多通道差分吸光度
下载PDF
根据病灶CT密度值选择术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1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兵 黄录茂 +2 位作者 雍成明 杨代明 邵雪非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根据病灶CT密度值选择术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方法 100例CSDH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根据CT密度值选择术式,其中低密度患者(25例)采用单纯局麻下单孔单管冲洗血肿腔治疗... 目的观察根据病灶CT密度值选择术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方法 100例CSDH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根据CT密度值选择术式,其中低密度患者(25例)采用单纯局麻下单孔单管冲洗血肿腔治疗;等密度和混杂密度患者(21例)采用局麻下单孔冲洗引流术,若存在分隔可进一步辅以神经内镜去除血肿分隔;高密度患者(5例)采用局麻下单孔双管或双孔持续冲洗治疗,针对冲洗引流不佳患者需进一步改用大脑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有效者CT密度值低于治疗无效者,未复发CT密度值低于复发者,P均<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SDH患者CT密度值与疗效、预后复发有相关性。结论根据CT密度值选择术式治疗CSDH可有效提高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密度值 慢性硬膜下血肿 开颅钻孔引流术
下载PDF
脑出血微创穿刺术血肿CT值与血肿清除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庭忠 刘永军 +1 位作者 于剑 赵宪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249-251,共3页
目的研究脑出血行微创穿刺术病人的血肿CT值与首次抽吸血肿清除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脑出血行微创穿刺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测量血肿最大层面平均CT值及穿刺前后血肿面积,计算血肿清除率。统计分析平均CT值与血肿清除率的关系以... 目的研究脑出血行微创穿刺术病人的血肿CT值与首次抽吸血肿清除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脑出血行微创穿刺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测量血肿最大层面平均CT值及穿刺前后血肿面积,计算血肿清除率。统计分析平均CT值与血肿清除率的关系以及不同CT值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血肿清除率随平均CT值的增高呈下降趋势,二者呈负相关(r=-0.92,P〈0.01)。中CT值(64-80HU)病人比高CT值及低CT值病人预后好(P〈0.05)。结论应用微创穿刺术治疗脑出血。血肿CT值越低,首次抽吸血肿清除率越高。该术式对中CT值(64—80HU)的血肿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微创穿刺术 清除率 血肿 CT值
下载PDF
基于CT评估脑出血征象和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预测血肿增大及软化灶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娟 郭龙军 +2 位作者 李昌 冯国洋 鹿梦岩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8-304,共7页
选取30例脑出血血肿增大患者为血肿增大组,另选30例脑出血无血肿增大患者为无血肿增大组,均行脑CT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肿增大的相关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脑出血征象、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预测血肿增大... 选取30例脑出血血肿增大患者为血肿增大组,另选30例脑出血无血肿增大患者为无血肿增大组,均行脑CT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肿增大的相关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脑出血征象、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预测血肿增大及软化灶的效能。结果显示,初诊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与血肿增大显著相关(P<0.05);混杂征、分叶征、黑洞征、血肿形态不规则、初诊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联合预测血肿增大、出现软化灶的AUC值均高于任一单一参数预测。本研究结果可证实,混杂征、分叶征、黑洞征、血肿形态不规则、初诊血肿体积、高低密度差等CT征象和定量参数与血肿增大及软化灶形成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便于指导临床完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脑出血 血肿体积 软化灶 密度差 脑出血征象
下载PDF
氨甲环酸保守治疗混杂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刚 魏平波 何俊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氨甲环酸对混杂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混杂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22例,全组病例均行头颅CT平扫确诊。所有患者均口服氨甲环酸250mg每日3次,治疗1~3月,随访4~6个月。比... 目的探讨口服氨甲环酸对混杂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混杂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22例,全组病例均行头颅CT平扫确诊。所有患者均口服氨甲环酸250mg每日3次,治疗1~3月,随访4~6个月。比较患者用药前后血肿量的变化,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头颅CT的演变过程。结果有效16例(72.7%),无效4例(18.2%),失访2例(9.1%)。16例(72.7%)在治疗1个月后,头疼、肢体乏力等临床症状均有改善,3个月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头颅CT示血肿明显吸收。3例因口服药物3~4周后临床症状加重收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口服氨甲环酸,随访6个月无1例复发。1例在服药1个月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肿大部分呈低密度影,血肿吸收减少,后因消化道不适停止服药。2例分别在服药8周及12周后失访。结论口服氨甲环酸保守治疗混杂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同时可减少混杂密度CSDH钻孔引流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混杂密度 慢性硬膜下血肿 保守治疗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康 崔煜 +1 位作者 沈龙山 赵宏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44-245,共2页
目的:调查并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临床因素。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78例,出现血肿扩大者41例为研究组,未出现血肿扩大的137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出现呕吐症状、CT密度不均、长... 目的:调查并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临床因素。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78例,出现血肿扩大者41例为研究组,未出现血肿扩大的137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出现呕吐症状、CT密度不均、长期酗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糖尿病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呕吐症状、血肿密度不均、长期酗酒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扩大 呕吐 CT密度 酗酒
下载PDF
CT平扫非均一密度血肿与原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敏 陈后勤 +2 位作者 邵凌云 左键 韩江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7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CT平扫非均一密度血肿与原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0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6h内患者146例,根据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77... 目的探讨CT平扫非均一密度血肿与原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0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6h内患者146例,根据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77例和预后不良组(3~6分)69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不良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非均一密度血肿阳性率、血肿混杂征阳性率、血肿黑洞征阳性率、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率、血肿扩大率、3周NIHSS评分、mR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而首次CT完成时间短于预后良好组,基线血肿体积大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均一密度血肿阳性和入院时收缩压均是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6个月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T非均一密度血肿(黑洞征或混杂征)是自发性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黑洞征 混杂征 非均一密度血肿 临床预后
下载PDF
CT混合征联合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勇 徐伟 张茂川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898-901,共4页
目的探讨CT混合征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联合预测自发性脑出血(sICH)血肿扩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ICU科收治的100例sICH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血肿扩大组(31例)和非血肿扩大组(69例)... 目的探讨CT混合征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联合预测自发性脑出血(sICH)血肿扩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ICU科收治的100例sICH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血肿扩大组(31例)和非血肿扩大组(69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混合征联合血清LDL水平对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结果血肿扩大组收缩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葡萄糖(GLU)、首次复查血肿体积和CT平扫混合征比例均大于非血肿扩大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血清LDL水平均低于非血肿扩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入院GCS评分、APTT、LDL、首次复查血肿体积、CT平扫混合征是sICH血肿扩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T混合征、血清LDL预测sICH血肿扩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0.752,均小于二者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0.899)(P<0.05)。结论sICH患者血肿扩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CT扫描混合征和血清LDL与其关系密切,二者联合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sICH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扩大 混合征 低密度脂蛋白 预测
下载PDF
颅内血肿(模拟)无损伤检测研究
12
作者 王桂芬 马根源 +1 位作者 张存洲 张光寅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6-58,共3页
用扩散光子密度波方法对颅内血肿(模拟)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扩散光子密度波 光子散射 颅内血肿 无损检测
下载PDF
疏血通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13
作者 付怀栋 庄会艳 +1 位作者 林福军 杜守云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在入院第7天开始给予疏血通6 ml,1次/d静滴,共14 d,在入院第1天、第7天、第21天...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在入院第7天开始给予疏血通6 ml,1次/d静滴,共14 d,在入院第1天、第7天、第21天分别进行头颅CT,根据CT对血肿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进行记录,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g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血肿体积在第21天明显小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临床有效率(69.0%)显著高于对照组(47.6%),试验组未见血肿扩大、再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良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 高血压性脑出血 血肿 血肿周围低密度区
下载PDF
血肿密度与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窦汝香 李卓星 +4 位作者 褚晓凡 左玉江 朱治山 曾文双 魏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早期血肿不均匀密度与血肿扩大的关系。方法收集深圳市数家医院发病6h内行第1次头部CT检查,48h内复查头部CT的非手术脑出血病例资料,共120例。将入院后首次头部CT所示血肿按不同的密度分级标准评级,分为血肿密度均匀组和... 目的分析脑出血早期血肿不均匀密度与血肿扩大的关系。方法收集深圳市数家医院发病6h内行第1次头部CT检查,48h内复查头部CT的非手术脑出血病例资料,共120例。将入院后首次头部CT所示血肿按不同的密度分级标准评级,分为血肿密度均匀组和血肿密度不均匀组,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年龄、性别、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出血量、纤维蛋白原浓度及血肿扩大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密度均匀组和密度不均匀组的年龄、性别、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纤维蛋白原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密度不均匀组血肿比密度均匀组血肿明显大(t=-3.660,P=0.000);血肿扩大发生率显著增高(χ2=5.40,P=0.026),但两组首次头部CT出血量无显著差异t=-1.005,P=0.317)。血肿密度不均匀组发生血肿扩大和不发生血肿扩大的出血量无显著差异(t=0.843,P=0.405)。结论较大血肿的密度更不均匀,密度不均匀血肿比密度均匀血肿更易出现血肿扩大。出血量不是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密度不均匀血肿可能是血肿扩大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扩大 密度 预测因子
下载PDF
白蛋白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庄会艳 付怀栋 +1 位作者 林福军 杜守云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20%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对自发性脑出血(ICH)的疗效。方法将8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在入院第1天给予20%人血白蛋白10g,2次/d静滴,共10d,在入院第1天、第10天、... 目的观察20%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对自发性脑出血(ICH)的疗效。方法将8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在入院第1天给予20%人血白蛋白10g,2次/d静滴,共10d,在入院第1天、第10天、第20天进行头颅CT,根据CT对血肿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进行记录,同时进行NIHSS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及血肿体积在第10天、第20天明显小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临床有效率(75.6%)显著高于对照组(48.8%)。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可有效减轻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白蛋白 脑出血 血肿 血肿周围低密度区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特征的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风险的预测模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建波 耿炜 +3 位作者 周涛 李晓鹏 张倩 李晓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7-21,26,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特征的预测模型,评估该模型预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88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脑出血常规治疗。入院时采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等。将88例脑... 目的构建基于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特征的预测模型,评估该模型预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88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脑出血常规治疗。入院时采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等。将88例脑出血患者依据住院期间血肿扩大情况分为扩大组和未扩大组。采用Cox回归方程分析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预测因子并构建预测模型,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88例脑出血患者中,29例出现血肿扩大,设为扩大组;59例未出现血肿扩大,设为未扩大组。单变量分析显示,2组首次CT出血量、血肿密度、血肿形态、凝血酶原时间(P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CTA斑点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首次CT出血量(HR=1.384)、血肿密度(HR=3.405)、PT(HR=1.510)、CTA斑点征得分(HR=4.883)是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预测因子。列线图模型预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一致性指数为0.850,区分度良好。经Bootstrap自抽样方法对验证集进行内部验证,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可能性绝对误差为0.042,一致性良好。结论首次CT出血量、血肿密度、PT、CTA斑点征得分是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此建立的预测模型能为临床医师辨别脑出血血肿扩大高危患者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脑出血 血肿扩大 列线图模型 血肿密度 斑点征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扬 刘昊 +1 位作者 王福林 何二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2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超过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因素。结果120例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其中16例(13.33%)复发并... 目的观察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超过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因素。结果120例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其中16例(13.33%)复发并再次接受手术。复发与未复发患者在术前应用抗凝药、血肿密度、术前中线移位、血肿类型、术后引流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钻孔引流术可有效治疗CSDH,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临床应早期识别血肿复发的高危群体,以开展针对性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抗凝药 血肿密度 分隔性硬膜下血肿 中线移位
下载PDF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脑出血的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丹 黄芩 +2 位作者 张丽 陶琦 韦焘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脑出血患者142例,选取同期在同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201例为对照组.所有入组脑出血患者接受2次CT扫描.第1次扫描在发病6h内完成,第2次扫描在发病...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脑出血患者142例,选取同期在同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201例为对照组.所有入组脑出血患者接受2次CT扫描.第1次扫描在发病6h内完成,第2次扫描在发病24h内完成.将脑出血组分为血肿扩大组及血肿无扩大组.将脑出血组与对照组2组间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 B)进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将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无扩大组2组间的TG、TC、HDL-C、LDL-C、VLDL、Apo A-I、Apo B进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结果脑出血组LDL-C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血肿扩大组LDL-C低于脑出血血肿无扩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L-C水平降低与脑出血发生及血肿扩大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脑出血 血肿扩大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CT值测定价值及其对手术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奕浩 余永铭 黄永谊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CT值与血肿状态的关系,指导临床上准确选择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调查了11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住院资料,分析了术前脑出血血肿平均CT值与术中所见血肿状态的关系,并且调查了CT值与治疗方式的关系。结果115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CT值与血肿状态的关系,指导临床上准确选择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调查了11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住院资料,分析了术前脑出血血肿平均CT值与术中所见血肿状态的关系,并且调查了CT值与治疗方式的关系。结果115例脑出血病例中,CT值界于50~65Hu者为新鲜出血,60~70Hu为完全陈旧液性血肿,75~85Hu为杂有血块的黏稠的液状血肿,而85~95Hu者为凝固之血肿。CT值提示液性血肿者,行钻孔术即可达到通畅引流和清除血肿的目的;相反,CT值提示粘稠或为固状血肿者,开颅手术的血肿清除率高。结论术前CT检查测定血肿的CT值,能够明确血肿状态,从而作为选择合适手术方式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CT值 血肿
下载PDF
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行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渊 罗平 许伟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885-890,共6页
目的观察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34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74,行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 目的观察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34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74,行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n=60,行常规颅骨钻孔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记录手术前后神经及运动功能[中国卒中量表(C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并发症发生。以出院后3月的Markwalder's分级作为预后情况的评估标准,将观察组分为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CSDH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P<0.05),术后30 d血肿清除率更高(P<0.05);CT图像显示,治疗前左侧额颞顶枕部低信号新月形影像,局部占位效应明显,脑组织受压,中线结构移位,治疗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第1天,引流管留置,硬膜下积液积气表现,局部占位效应减轻,中线结构移位好转;两组患者术前CSS、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的CSS评分较术前降低,MBI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术后CSS评分更低,MBI评分更高(P<0.05);两组随访3月内均无死亡病例,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脑萎缩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出现症状到入院时间、血肿量、饮酒史、抽烟史、血肿CT值、术后引流、抗凝药物在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3分为影响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CSD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CSDH效果理想,血肿清除率高,其预后与年龄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密度值 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疗效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