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rmal Perfusion Pressure Breakthrough Following AVM Resection: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被引量:2
1
作者 T. E. O’Connor K. M. Fargen J. Mocco 《Open Journal of Modern Neurosurgery》 2013年第4期66-71,共6页
Objective: To report a patient’s clinical course illustrative of the NPPB mechanism for hyperperfusion-induced injury. Methods: A 65-year-old female presented with a severe headache and was found to have a 6-cm right... Objective: To report a patient’s clinical course illustrative of the NPPB mechanism for hyperperfusion-induced injury. Methods: A 65-year-old female presented with a severe headache and was found to have a 6-cm right parietal AVM on imaging. The patient underwent staged, pre-operative embolization and the AVM was surgically resected without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 After the patient emerged from anesthesia she exhibited left hemiplegia and hemispatial neglect. He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at that time was between 110-120 mmHg. SBP was reduced to 90-100 mmHg and the patient’s symptoms resolved shortly thereafter. The patient’s strict blood pressure goal was relaxed the next morning. However, with her SBP 110-120 mmHg in the ensuing hours, the patient’s left-sided neglect and hemiparesis returned. Her SBP was reduced again to 90-100 mmHg, leading to resolution of her symptoms. Results: This patient’s clinical course supports the NPPB theory of hyperperfusion-induced injury. Despite CT imaging demonstrating no residual AVM following resection, the patient developed neurological deficits in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 Aggressive systemic hypotension improved clinical symptoms repeatedly, whereas a brief period of normotension triggered a return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As a result, there was a direct correlation between fluctuations of neurological status and SBP. This case suggests that the intrinsic autoregulatory capacity was altered in our patient, and that aggressive hypotension was necessary to compensate for diminished autonomic reactivity. Conclusions: This case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that NPPB plays a role in hyperperfusion-induced injury following AVM excision and tha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s vital in managing hyperemic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complete resection of cerebral AV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pressure HEMORRHAGE intracrani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Normal perfusion pressure Breakthrough
下载PDF
Closed cranial window rodent model for investigating hemodynamic response to elevat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被引量:1
2
作者 Matt T.Oberdier James F.Antaki +1 位作者 Alexander Kharlamov Stephen C.Jones 《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CSCD 2021年第4期391-397,共7页
Background:Elevated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occurs in several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yet long-term sequellae are not common,which implies that blood flow is preserved above ischemic thresholds.Met... Background:Elevated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occurs in several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yet long-term sequellae are not common,which implies that blood flow is preserved above ischemic thresholds.Methods:This pilot study sought to confirm this hypothesis using a closed cranial window model in a rat in which ICP was elevated to 120 mmHg for 12 min,and superficial cortical perfusion was measured by laser Doppler flowmetry and laser speckle flowmetry.Results:Following a transient increase,cortical blood flow decreased to between 25%and 75%of baseline.These levels correspond to disrupted metabolism and decreased protein synthesis but did not exceed thresholds for electrical signaling or membrane integrity.This may partially explain how some episodes of elevated ICP remain benign.Conclusion:The closed cranial window model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prospective study of physiologic responses to artificially elevated ICP during neurosurgery to promote hemost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ovascular circulation CRANIOTOMY HEMODYNAMICS HYDROCEPHALUS intracranial pressure perfusion
下载PDF
注射体积对老年患者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3
作者 王亮 董伟 +3 位作者 郑炼 张金淼 袁丁 陈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8-273,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总量控制下注射体积对老年患者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血肿最大层面长轴中心点为穿刺点,CT引导穿刺,穿刺成功后抽吸液态血肿,控制血肿腔内单次尿激酶总量4.0×10^(4)U,注射体积分别为2... 目的探讨药物总量控制下注射体积对老年患者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血肿最大层面长轴中心点为穿刺点,CT引导穿刺,穿刺成功后抽吸液态血肿,控制血肿腔内单次尿激酶总量4.0×10^(4)U,注射体积分别为2 mL和4 mL,根据术后CT结果调整针体深度,并根据血肿清除情况拔针。比较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颅内压、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总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D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血肿清除率(31.17%±1.46%vs.30.50%±1.69%)、术后颅内压、总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大体积组术后1 d(77.30%±3.75%vs.62.77%±3.89%),2 d(91.43%±4.05%vs.80.12%±4.15%),拔针前(92.35%±4.83%vs.85.9%±3.59%)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小体积组(P<0.05)。大体积组留针时间(1.8 d±0.2 d vs.3.1 d±0.4 d,P<0.05)、尿激酶总用量(24.3×10^(4)U±2.3×10^(4)U vs.36.5×10^(4)U±4.7×10^(4)U,P<0.05)均少于小体积组(P<0.05)。大体积组术后3 d(11.33 mL±2.32 mL vs.16.45 mL±1.97 mL)、5 d(14.59 mL±2.11 mL vs.21.37 mL±2.43 mL)、7 d(22.79 mL±3.15 mL vs.30.15 mL±4.04 mL)、14 d(12.41 mL±1.95 mL vs.19.38 mL±2.47 mL)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少于小体积组(P<0.05)。大体积组术后28 d、3个月、6个月NDS[分别为(22.35±2.49 vs.28.14±2.95)、(16.43±2.17 vs.23.81±2.56)、(11.39±1.87 vs.17.74±2.03)]及ADL评分[分别为(44.76±4.22 vs.36.15±2.36)、(62.55±3.81 vs.51.39±2.45)、(77.53±3.76 vs.60.81±4.35)]优于小体积组(P<0.05)。大体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小体积组(P<0.05)。结论大体积注射法能更有效引流血肿,缩短留针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是老年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 基底节区 脑出血 体积 老年 血肿清除率 颅内压
下载PDF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联合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刘欢 刘红彬 +1 位作者 叶勇强 薛芳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1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联合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四川省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给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联合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四川省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给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和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联合颅内压监测),每组3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脑出血侧别、脑血肿体积、脑出血位置、中线偏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甘露醇用量、出院时的Rankin量表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Rankin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联合颅内压监测可显著改善HICH患者的预后,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颅内压监测 高血压脑出血 预后
下载PDF
老年小量脑出血患者误诊脑梗死临床分析
5
作者 莫建兵 姚庚奇 +1 位作者 蒲景礼 杨周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0期23-26,共4页
目的总结老年小量脑出血误诊脑梗死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早期误诊为脑梗死的老年小量脑出血10例病案资料。结果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61~72岁;均有高血压史;急性发病,静态(睡眠、休息)发病3例,动态发... 目的总结老年小量脑出血误诊脑梗死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早期误诊为脑梗死的老年小量脑出血10例病案资料。结果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61~72岁;均有高血压史;急性发病,静态(睡眠、休息)发病3例,动态发病7例;发病时10例血压均升高;9例出现头晕,2例轻微头痛,6例言语不利,3例轻微中枢性面、舌瘫,偏瘫7例,未出现意识障碍或呕吐症状。于当地乡镇卫生院或诊所初步诊断为脑梗死。给予对症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遂转我院。全面分析病情后行头颅CT检查发现基底节区出血5例,丘脑出血4例,颞叶出血1例,中线结构居中,侧脑室受压变窄4例;出血量2.9~7.3 mL,平均5.1 mL。均确诊为小量脑出血。误诊时间4~5 d。确诊后10例给予控制血压、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营养脑神经、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3~4周后症状体征基本恢复正常,复查头颅CT示血肿均已明显吸收,预后良好。结论老年小量脑出血因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导致早期无典型颅内压升高、脑膜刺激征表现,加之出血量少,无显著占位效应,使得未行CT等影像学检查前易考虑为脑梗死。加强接诊医生对老年小量脑出血的认识,提高警惕性,重视血压升高表现及发病时状态,及早行CT等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本病早期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量脑出血 老年人 误诊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意识障碍 颅内压 脑膜刺激征
下载PDF
经额定位联合颅内压监测下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覃成箭 张坤源 +6 位作者 郑传华 邓显东 罗中彬 燕鹏 梁洪岖 吕浩 罗起胜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39-344,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额简易定位软通道联合颅内压监测下微创手术治疗椭圆形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在简易定位后经额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的70例椭圆形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经额简易定位软通道联合颅内压监测下微创手术治疗椭圆形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在简易定位后经额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的70例椭圆形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颅内压(ICP)监测传感器置入术将其分为监测组26例和对照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肿清除率、术后甘露醇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血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预后良好率、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量、是否中线移位、是否破入脑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为(58.72±13.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58±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的术后甘露醇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00±2.06)d、(11.31±3.8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23±4.29)d、(14.73±6.0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GOS评分为(3.96±0.9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9±1.08)分,预后良好率为6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mRS评分为(0.88±1.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9±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额简易定位软通道联合颅内压监测下进行椭圆形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血肿清除率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额简易定位软通道 有创颅内压监测 微创 椭圆形基底节区脑出血 疗效
下载PDF
10%高渗盐水联合呋塞米治疗脑梗死后高颅压的疗效和对血钠的影响
7
作者 王树青 周义杰 《右江医学》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10%高渗盐水(HTS)联合呋塞米治疗脑梗死后高颅压的疗效和对血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3年桂林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部诊治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合并高颅压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 目的探讨10%高渗盐水(HTS)联合呋塞米治疗脑梗死后高颅压的疗效和对血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3年桂林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部诊治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合并高颅压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1组(A组)使用10%HTS 60 mL静脉滴注联合呋塞米40 mg微量泵入治疗(具体频次参照颅内压调整),观察2组(B组)使用10%HTS 60 mL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C组)使用125 mL甘露醇(MT)静脉滴注治疗。连续监测三组患者用药前后颅内压(ICP)和平均动脉压(MAP),并根据ICP和MAP计算相应的脑灌注压(CPP)。记录入组患者有效降低颅内压的持续时间、颅内压的最大降低幅度及持续时间,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2 h、6 h的血钠值。结果三组患者的ICP、MAP、CPP、血钠在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 h、6 h,A组的ICP低于B组和C组(P<0.05),MAP、CPP均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的血钠值低于B组(P<0.05)。结论10%HTS可有效降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ICP,联合呋塞米可以减少高渗盐水对血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颅内压 高渗盐水 呋塞米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刘帅 王淑雅 +5 位作者 徐珊珊 田莹 陈晓霖 张琳琳 石广志 周建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9期822-828,F0003,共8页
目的探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参数及衍生参数与颅内压(ICP)及脑灌注压(CPP)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aSAH术后行ICP监测及TCD检查患者,收集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血... 目的探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参数及衍生参数与颅内压(ICP)及脑灌注压(CPP)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aSAH术后行ICP监测及TCD检查患者,收集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血流速度(FVs)、舒张期血流速度(FVd),计算平均血流速度(FVm)、搏动指数(PI),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ICP,然后采用基于FVd公式计算得到无创颅内压(nICP)、无创脑灌注压(nCPP)。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TCD参数及衍生参数与ICP和CPP的相关性,根据TCD结果分为血流速度正常组、轻度TCD诊断的血管痉挛(TCD-VS)组和中重度TCD-VS组,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Bland-Altman法评估nICP和ICP以及nCPP和CPP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确定nICP检测ICP>22 mmHg以及nCPP检测CPP<60 mmHg的能力。结果纳入95例aSAH术后患者共201例次TCD参数、衍生参数和对应的ICP。nICP与ICP显著正相关(r=0.240,P<0.001),FVd、FVm与ICP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154、-0.142,P<0.05)。PI与CPP显著负相关(r=-0.161,P<0.05),nCPP、脑血流指数(CBFi)与CPP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95、0.734,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血流速度正常组和轻度TCD-VS组中,nICP与ICP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38、0.539,P<0.05),中重度TCD-VS组nICP与ICP无相关性(P>0.05)。当出现任何程度的TCD-VS时,FVs、FVd、FVm、PI、CBFi与ICP均无相关性(P>0.05)。无论是否诊断为TCD-VS,三组nCPP与CPP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分别为0.659、0.828、0.781,P<0.001),CBFi与CPP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分别为0.709、0.856、0.795,P<0.001)。在Bland-Altman图分析中,ICP和nICP在总体人群中的平均差异为(-2.35±9.22)mmHg,CPP和nCPP在总体人群中的平均差异为(2.38±9.23)mmHg。nICP的AUC为70.1%(95%CI 60.0%~80.3%,P<0.001),预测ICP>22 mmHg的截断值为21.5 mmHg,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6%、53.9%。在TCD血流速度正常组中,nICP的AUC为71.4%(95%CI 59.5%~83.2%,P<0.01),预测ICP>22 mmHg的截断值为23.5mmHg,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6%、55.0%。nCPP的AUC为92.8%(95%CI 86.1%~99.6%,P<0.001),预测CPP<60 mmHg的截断值为65.6 mmHg,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83.3%。在TCD血流速度正常组中,nCPP的AUC为90.0%(95%CI 82.1%~97.9%,P<0.01),预测CPP<60 mmHg的截断值为58.5 mmHg,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2%、80.0%。结论TCD监测可用于评估aSAH患者的ICP,但在中重度TCD-VS时的价值有限。TCD联合MAP监测可用于评估aSAH患者的脑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压 无创颅内压 脑灌注压 无创脑灌注压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和脑氧监测在颅脑损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梁云衡 卓胜华 +1 位作者 羊良旺(综述) 杨堃(审校)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颅脑损伤(TBI)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继发颅内亚(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严重影响TBI病人的预后。与单纯ICP监测相比,ICP联合脑氧监测可更好地评估病人脑血流灌注及脑组织氧合情况,能为矫正病人脑氧代谢失衡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 颅脑损伤(TBI)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继发颅内亚(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严重影响TBI病人的预后。与单纯ICP监测相比,ICP联合脑氧监测可更好地评估病人脑血流灌注及脑组织氧合情况,能为矫正病人脑氧代谢失衡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本文将简述TBI继发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的机制,并就近年来ICP监测和脑氧监测在TBI病人诊疗中单独及联合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BI病人的临床诊治及神经多模态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脑氧监测 多模态监测
下载PDF
颅内压相关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的预测研究
10
作者 梅雷凯 张明 +3 位作者 韩冰莎 李娇 栗艳茹 冯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3-19,共7页
目的分析颅内压相关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对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24h持续动态颅内压相关参数... 目的分析颅内压相关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对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24h持续动态颅内压相关参数监测5~7d,并根据第1天的脑灌注压(CPP)平均值将患者分为低灌注组(CPP<60mmHg),中灌注组(CPP60~70mmHg),高灌注组(CPP>70mmHg),根据患者是否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分为实施组和未实施组。比较不同CPP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颅内压相关参数与CPP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颅内压相关参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的预测价值。结果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PP低灌注组9例(18.8%),CPP中灌注组14例(29.2%),CPP高灌注组25例(52.1%)。3组患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颅内压(ICP)、压力反应指数(PRx)、平均颅内压波幅(MWA)、压力波幅相关性指数(RAP)、动脉压波幅相关系数(IAA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PP与PRx(r=-0.662)、MWA(r=-0.867)、RAP(r=-0.789)和IAAC(r=-0.531)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Rx[O^R=19.076(95%CI:1.495,52.862)]、RAP[O^R=23.352(95%CI:5.443,64.837)]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压相关参数PRx、MWA、RAP、IAAC与CPP呈负相关,均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的预测因子,为临床调整治疗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颅内压 压力反应指数 脑灌注压 去骨瓣减压术
下载PDF
清震汤加减联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11
作者 王莉 周翠玲 +1 位作者 麻伟兴 李燕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清震汤加减联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目的:观察清震汤加减联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震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颅内压(ICP)、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脑水肿体积和持续时间,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N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术前,2组IC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及24 h、72 h、1周,试验组相同时间点的ICP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NIHSS、GCS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GCS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脑水肿体积、脑水肿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血清TNF-α、MMP-9、N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2组血清TNF-α、MMP-9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血清NGF水平较术前上升(P<0.05);且试验组血清TNF-α、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神志昏蒙等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试验组上述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清震汤加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降低ICP,减轻卒中症状和昏迷指数,减轻脑水肿,改善中医证候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清震汤 颅内压 脑水肿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无创颅内压监测下控制性减压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谭林 谭李梅 +1 位作者 王风波 王宗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183-187,共5页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无创颅内压监测(NIICPM)下控制性减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SCI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无创组与有创组各42例,无创组行NIICPM,有创组行有创颅内压监测(IICPM)。观... 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治疗中无创颅内压监测(NIICPM)下控制性减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SCI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无创组与有创组各42例,无创组行NIICPM,有创组行有创颅内压监测(IICPM)。观察两组术后1、3、7天颅内压;术前及术后7天昏迷程度、神经缺损情况及生活质量;术后7、30天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及术后7天血清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等神经损伤相关因子水平;术后30天预后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3、7天两组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无创组GCS评分、GQOL-74评分高于有创组,NIHSS评分低于有创组(P<0.05);术后7、30天,无创组CBV、CBF均大于有创组,TTP及MTT均小于有创组(P<0.05);术后7天,无创组血清FGL2、UCH-L1、AOPP水平均低于有创组(P<0.05);术后30天两组预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有创组(P<0.05)。结论NIICPM下控制性减压可稳定降低SCI患者颅内压,减轻神经损伤,避免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颅内压监测 控制性减压 重型颅脑损伤 脑血流动力学 神经损伤相关因子
下载PDF
超声ONSD联合TCCD脑中线移位为基础的无创多模态颅内压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吴云鹰 韩韬 +4 位作者 赵倩 陆海波 王东升 皋九鑫 程言博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698-702,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视神经鞘直径(ONSD)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脑中线移位为基础的无创多模态颅内压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宿迁市钟吾医院确诊的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 目的 探讨超声视神经鞘直径(ONSD)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脑中线移位为基础的无创多模态颅内压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宿迁市钟吾医院确诊的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常规监测)和研究组(n=40,常规监测+超声多模态监测)。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行去骨瓣减压术比例和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NSD、TCCD脑中线移位监测值与去骨瓣减压术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2组行去骨瓣减压术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超声ONSD、TCCD脑中线移位值高于保守治疗患者(P<0.05);超声ONSD、TCCD脑中线移位、二者联合预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4、0.748、0.891。结论 以超声ONSD、TCCD为基础的无创多模态颅内压监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测量结果可信度较高,有助于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鞘直径 颅内压监测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大面积脑梗死 去骨瓣减压
下载PDF
颅脑损伤降低颅内压方式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珂 李栋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8期37-39,43,共4页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施加的压力,又称脑压。颅内压升高是神经外科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引起脑缺血、脑水肿、脑疝等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颅内压升高患者及时进行降颅压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本文拟就国内外降...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施加的压力,又称脑压。颅内压升高是神经外科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引起脑缺血、脑水肿、脑疝等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颅内压升高患者及时进行降颅压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本文拟就国内外降低颅内压的方式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颅内压升高 神经外科 脑缺血 脑水肿 预后
下载PDF
轴线与非轴线翻身操作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
15
作者 李茹雪 车腾雨 +5 位作者 郭思尧 成杰 刘梦凡 高硕 孙泽林 王云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385-3392,共8页
目的:探究轴线与非轴线2种翻身操作方式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颅内压(ICP)及脑灌注压(CP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4月在唐山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带有颅内压监测的37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探究轴线与非轴线2种翻身操作方式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颅内压(ICP)及脑灌注压(CP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4月在唐山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带有颅内压监测的37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纳入对象均在术后第5天生命体征平稳时于21:00~24:00进行非轴线翻身与轴线翻身操作。记录病人每次翻身操作前、操作中及操作后1、5、10、15、20、30 min的颅内压、平均动脉压和脑灌注压,比较2种翻身操作方式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颅内压、平均动脉压及脑灌注压变化。结果:非轴线翻身方式,病人翻身操作前与操作中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翻身操作前与操作中、操作后1 min、操作后5 min颅内压、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线翻身方式病人翻身操作前与操作中、操作后1 min颅内压、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翻身操作前与操作后1 min脑灌注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2种翻身操作方式颅内压变化幅度比较,翻身操作与操作前、操作后5 min与操作后1 min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翻身操作方式均会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明显变化。病人轴线翻身比非轴线翻身颅内压上升幅度低,非轴线翻身时脑灌注压下降更明显,提示神经外科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翻身护理操作时,轴线翻身较非轴线翻身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线翻身 颅内压 脑灌注压 平均动脉压 高血压 脑出血 脑卒中 护理
下载PDF
压力反应性指数在颅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诗秋 韩志桐 +5 位作者 孙鹏 张生茂 韩金 熊佳宝 张彦娜 张瑞剑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3-227,共5页
本文对颅内压(ICP)监测的意义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分析,包括压力反应性指数的发现、测量方法、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压力反应性指数的衍生参数及其影响患者预后的机制。用于确定压力反应性指数的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方法。压力反应性... 本文对颅内压(ICP)监测的意义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分析,包括压力反应性指数的发现、测量方法、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压力反应性指数的衍生参数及其影响患者预后的机制。用于确定压力反应性指数的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方法。压力反应性指数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预后,计算最佳的脑灌注值,并提高受损大脑的耐受性。此外,其衍生参数在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上也有良好的表现。本文详细介绍了压力反应性指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压力反应性指数 脑灌注压
下载PDF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对重症脑出血术后颅内压及脑氧代谢的影响
17
作者 胡龙 时淑娟 +1 位作者 黄聪灵 向新元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012-1017,共6页
目的观察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arly goal directed sedation,EGDS)对重症脑出血(serious cerebral hemorrhage,SCH)术后颅内压及脑氧代谢的影响,为后续SCH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纳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SCH患者,随机... 目的观察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arly goal directed sedation,EGDS)对重症脑出血(serious cerebral hemorrhage,SCH)术后颅内压及脑氧代谢的影响,为后续SCH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纳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S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镇静方案,观察组给予EGDS镇静方案。比较2组镇静前(T1)、镇静24 h(T2)、镇静48 h(T3)、镇静72 h(T4)的脑氧代谢相关指标;比较2组各时点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结果2组动脉血乳酸(lactic acid,Lac)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降低趋势,脑氧摄取率(cerebral extraction rate of oxygen,CERO_(2))和脑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cerebral arteriovenous blood oxygen content difference,a-vDO_(2))呈波动趋势,先降低后升高后降低,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jugular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jvO_(2))和脑动脉血氧含量(cerebral arterial oxygen content,CaO_(2))呈升高趋势,观察组变化趋势比对照组更明显,2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着时间的推移,HR呈现波动趋势,先降低后升高后降低,对照组HR呈现下降趋势,2组MAP呈现波动趋势,观察组HR、MAP变化趋势较对照组平缓,2组HR、MAP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ICP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增高趋势,CPP呈现波动趋势,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DS镇静方案可更加有效改善SCH患者的脑氧代谢、ICP和CPP,也可更加精准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处于浅镇静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颅内压
下载PDF
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脑灌注的影响
18
作者 官少兵 陈国华 +1 位作者 赵明月 林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脑灌注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积极降压组和指南降压组,每组40例。积极降压组在血管再通后1 h内将血压降至110~140/60~90 mm Hg(1 mm H...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脑灌注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积极降压组和指南降压组,每组40例。积极降压组在血管再通后1 h内将血压降至110~140/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并至少维持72 h;指南降压组按照指南推荐将血压降至<180/110 mm Hg。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卒中部位、入院时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情况、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再通术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和冠心病病史情况、病死率,分析脑灌注情况与血压、机械开通成功率、MTT、CBF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卒中部位、病程、入院时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和冠心病病史、病死率比较无差异(P>0.05)。积极降压组的机械开通成功率90.0%高于指南降压组的70.0%,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MTT(35.12±2.63)s短于指南降压组的(41.99±2.56)s,CBF(65.72±3.50)ml/(100 g·min)、CBV(4.92±1.03)ml/100 g均大于指南降压组的(50.69±3.49)ml/(100 g·min)、(4.39±1.13)ml/100 g,再通术后90 d NIHSS评分(10.72±3.48)分低于指南降压组的(15.69±3.27)分,预后良好占比87.5%高于指南降压组的67.5%(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灌注充分与否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与机械开通成功率、MTT、CBF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压水平的控制范围会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脑灌注产生一定影响,而使用积极降压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机械开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水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脑灌注
下载PDF
视神经鞘直径与眼球横径比值在脑水肿患者颅内压监测的应用
19
作者 陈志鹏 陈荣城 +1 位作者 林炜宏 黄海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45-48,53,共5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鞘直径(ONSD)与眼球横径(ETD)比值在脑水肿患者颅内压(ICP)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收治的50例脑水肿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测定ONSD、ETD,并计算其比值;依据有... 目的探讨视神经鞘直径(ONSD)与眼球横径(ETD)比值在脑水肿患者颅内压(ICP)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收治的50例脑水肿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测定ONSD、ETD,并计算其比值;依据有创颅内压监测数值将患者分为ICP升高组(n=31,≥200 mmHg)及ICP正常组(n=19,80~200 mmHg),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水肿患者ICP升高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ONSD、ETD、ONSD/ETD对脑水肿患者ICP升高的预测价值,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ONSD、ONSD/ETD与脑水肿患者ICP升高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ONSD、ONSD/ETD比值、GCS评分、NIHSS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NSD(β=0.778,OR=2.177,95%CI=1.275~3.718)、ONSD/ETD比值(β=0.826,OR=2.284,95%CI=1.218~4.285)为脑水肿患者ICP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ONSD/ETD比值预测脑水肿患者ICP升高的AUC、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0.952、96.80%、78.90%,预测效能高于ON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NSD/ETD比值与ICP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23,P<0.001)。结论ONSD/ETD比值是脑水肿患者ICP升高的危险因素,对脑水肿患者ICP升高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水肿 颅内压 视神经鞘直径/眼球横径比值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儿童后循环血管畸形伴动脉瘤破裂1例报告
20
作者 乔文菊 杨勇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7-7,共1页
病例资料:患者曹某某,男8岁,汉族,学生。因“突发意识障碍3小时”,于2022-11-16日于我院就诊;既往无肝炎、结核及过敏史;急诊CT示左侧颞枕叶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系统;CTA示左侧后循环血管畸形伴血管瘤形成;后于急诊行侧脑室钻孔外引流... 病例资料:患者曹某某,男8岁,汉族,学生。因“突发意识障碍3小时”,于2022-11-16日于我院就诊;既往无肝炎、结核及过敏史;急诊CT示左侧颞枕叶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系统;CTA示左侧后循环血管畸形伴血管瘤形成;后于急诊行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及开瓣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血管畸形切除术,病理为畸形血管组织伴血管瘤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动脉瘤 儿童 颅内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