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tudy of Ural Blocking High's Effect Upon Asian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 and East China Flood and Drought 被引量:4
1
作者 何金海 周学鸣 叶荣生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61-370,共10页
In terms of Kuo-Qian pesigma incorporated coordinate five-level primitive equation spheric band (70°N-30°S)model with the Ural high's effect introduced into it as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study i... In terms of Kuo-Qian pesigma incorporated coordinate five-level primitive equation spheric band (70°N-30°S)model with the Ural high's effect introduced into it as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study is made of the high's influence on Asian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 and dryness / wetness of eastern China based on case contrast andcontrol experiments. Rusults show that as an excitation source, the blocking high produces a SE-NW stationarywavetrain with its upper-air atnicyclonic divergent circulation oust over a lower-level trough zone) precisely over themiddle to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enhancing East Asian westerly jet, a situation that contributes toPerturbation growth, causing an additional secondary meridional circulation at the jet entrance, which intensifies theupdraft in the monsoon area. As such, the high's presence and its excited steady wavetrain represent the large-scalekey factors and acting mechanisms for the rainstorm over the Changjiang-Huaihe River catchment in the easternpart of the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al blocking high Asian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 East china flood and drought
下载PDF
Relation among Summer Rainfall in South Shandong and High Pressure in South Asia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GAO An-chun,SHEN Pei-lu,LI Bing-wen,HU Yan,YU Yan-min,ZHU Yi-qing Linyi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Shandong Province,Linyi 276004,Chin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7期41-46,共6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relation among summer rainfall in south Shandong and high pressure in South Asia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Method] Taking the precipitation in south Shandong along the Yellow Ri...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relation among summer rainfall in south Shandong and high pressure in South Asia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Method] Taking the precipitation in south Shandong along the Yellow River and Huaihe River,using the NCEP/NCAR data and summer rainfall data in south Shandong in summer from 1961 to 2005,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pressure in South Asia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drought year and flood year in summer in south Shandong Province were expounded.The mechanism of 100 hPa pressure in South Asian influencing precipitation in south Shandong Province was discussed.The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equipment,different altitude and different system of atmosphere circulation in low and high layer was expounded.[Results] The first mode of EOF decomposi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in south Shandong Province explained above 63% variances and reflected universal form of precipitation.The difference of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height field of high pressure in South Asia in drought and flood year was small.But the wind field center was inconsistent.As the area of SAH was smaller and its eastern ridge line stretched to the Western Pacific between the middle of south Shandong and Changjiang Estuary,flood summer occurred when there was an unusual cyclone lied in the east of 90° E and south of Lake Baikal.The area of SAH was larger and its eastern ridge line stretching to the Western Pacific over Changjiang Estuary,drought summer occurred,when there was an unusual anticyclone lied in the east of 90° E and south of Lake Baikal.SAH and summer rainfall also had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ele-connection Patterns over the Eurasia continent and EAP Tele-connection.When the height anomaly was in '+-+' form in the north of the Caspian Sea,around Lake Baikal and Kamchatka,and when the height anomaly in East Asia-West Pacific area was in '-+' form from low altitude to high altitude,there was much precipitation in summer;and conversely,it was drought in summer in south Shandong.[Conclusion] It provided the oretical basis for summer rainfall in south Shand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mer rainfall in the south of Shandong Province drought and flood High pressure in South Asia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china
下载PDF
DIAGNOSIS OF SUMMERTIME FLOODS/DROUGHTS AND THEIR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OVER NORTH CHINA 被引量:3
3
作者 谭桂容 孙照渤 陈海山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3年第3期257-273,共17页
Proposed are a set of new regional flood/drought indices and a scheme of grading their severity whereby 1951-2000 summer wet/dry events are investigated for North China (NC) in terms of 160 station monthly precipitati... Proposed are a set of new regional flood/drought indices and a scheme of grading their severity whereby 1951-2000 summer wet/dry events are investigated for North China (NC) in terms of 160 station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NCC (China National Center of Climate).Results suggest that 7 heavy droughts during 1951-2000 are 1965,1968,1972,1980,1983,1997 and 1999,while 6 heavy floods are 1954,1956,1959,1964,1973 and 1996. Based on 1951-2000 summer flood/drought severity graded by the new scheme,atmospheric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 disasters over the NC are addressed in terms of monthly NCEP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reanalysis of geopotential heights,winds,surface temperature and PW (precipitable water).Evidences suggest that prominent anomalies benefiting to the heavy droughts occur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The variations over middle-high latitudes especially the negative ones on Ural Mountain to western Siberia deepen the normal trough there and are indicative of stronger than normal cold air activity. At middle latitudes,remarkable positive anomalies present on the south to Baikal lead to the fact that the normal ridge shifts eastward over NC concomitant with anomaly sinking motion in the whole troposphere,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continent high.And the opposed ones over Korea and Japan force the trough moving eastward running against northwestward shifting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In addition,the anomaly west-east pressure gradient at middle latitudes profits northerly flow there.The southerly monsoon flow at low levels is weaker than normal with weak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and the related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is also weak with deficit PW over NC.Besides,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rises in the equatorial ea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and associated convective region moves to the east accordingly companied with weak Walker circulation in the droughts.And the opposed situations will occur during the fl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drought indices north china circulation anomaly
原文传递
近20年华北地区干旱期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被引量:67
4
作者 卫捷 张庆云 陶诗言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51,共12页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整编的中国 1 60站气温、降水月平均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 1 951年 1月— 2 0 0 0年 1 0月中国华北地区Palmerdroughtseverityindex(PDSI)。研究表明 :近 50年来华北干旱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从...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整编的中国 1 60站气温、降水月平均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 1 951年 1月— 2 0 0 0年 1 0月中国华北地区Palmerdroughtseverityindex(PDSI)。研究表明 :近 50年来华北干旱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从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华北出现了持续性严重干旱现象 ;另外 ,华北地区干旱持续时间一般都在两年以上。华北夏季典型干旱年的前期 (冬季和春季 )及同期环流特征是 :北半球中高纬度 50 0hPa高度距平场出现EU型遥相关分布 ,华北地区长期处于大陆暖高压控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干旱期 大气环流 气温 降水 年代际变化 遥相关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主要降水型的年代际变化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55
5
作者 顾薇 李崇银 杨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8-739,共12页
针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存在着20世纪50和60年代为“南旱北涝”、80和90年代为“南涝北旱”的相反形势,该文应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近54 a来的夏季降水进行分析,发现二者都具有不同周期的年代际变化。对于周期小于24 a... 针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存在着20世纪50和60年代为“南旱北涝”、80和90年代为“南涝北旱”的相反形势,该文应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近54 a来的夏季降水进行分析,发现二者都具有不同周期的年代际变化。对于周期小于24 a的年代际变化,其morlet小波分析表明两地夏季降水的位相关系并不是固定的。对于更长的时间尺度,用正交小波分析了周期大于28 a的年代际变化,这种长周期的年代际变化能较好地体现出“南旱北涝”和“南涝北旱”两种形势,说明两地降水还存在着更长时间尺度的准周期变化。对于两地降水的这种长周期变化,分别选用不同位相的17 a为代表进行海温、环流形势的合成分析,对比发现两阶段所对应的海温、环流形势具有极明显的差异。最后,用近期的海温、环流形势与上述两种位相的海温、环流形势进行对比,讨论了未来降水型的可能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夏季 降水型 年代际变化 海温 环流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旱涝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73
6
作者 谭桂容 孙照渤 陈海山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3-158,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旱涝指数及其旱涝标准的划分方法。并运用该指数对近50 a(1 951— 2 0 0 0年 )来华北地区夏季旱涝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其他旱涝指数的比较分析 ,发现该指数能较合适地反映区域旱涝的程度和范围 ,且划分旱涝的标准较客... 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旱涝指数及其旱涝标准的划分方法。并运用该指数对近50 a(1 951— 2 0 0 0年 )来华北地区夏季旱涝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其他旱涝指数的比较分析 ,发现该指数能较合适地反映区域旱涝的程度和范围 ,且划分旱涝的标准较客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指标 华北地区 夏季 旱涝灾害 降水量
下载PDF
华北夏季旱涝的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谭桂容 孙照渤 陈海山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43,共9页
本文运用月降水量、5 0 0hPa、10 0hPa月平均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 ,在对 5 0a华北夏季旱涝等级重新评定的基础上 ,分析了与华北夏季旱涝年对应的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华北旱涝年 ,对应整个北半球上各层都存在显著的环流异常变化。旱... 本文运用月降水量、5 0 0hPa、10 0hPa月平均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 ,在对 5 0a华北夏季旱涝等级重新评定的基础上 ,分析了与华北夏季旱涝年对应的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华北旱涝年 ,对应整个北半球上各层都存在显著的环流异常变化。旱年 5 0 0hPa环流异常使得极涡偏心 ,相应乌拉尔山和北美的气候槽偏强 ;中纬度位于华北的平均槽东移到朝鲜日本一带 ,而西部脊东移控制华北 ;低纬西太平洋副高偏东 ,印度低压槽偏弱。涝年则相反。在海平面气压场上 ,除了在与高层对应的显著异常区有相应变化外 ,在我国东部大陆大部及赤道中东太平洋上也有一显著的异常区 ,证实夏季风和ENSO与华北旱涝存在密切的联系。在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夏季旱涝 环流异常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区夏季严重旱涝特征诊断分析 被引量:77
8
作者 孙安健 高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93-402,共10页
利用华北平原地区 1 3个站 1 951~ 1 995年 6~ 8月的降水量资料讨论了该地区发生的严重旱涝特征 ,发现各有 7年出现严重干旱和雨涝。严重干旱主要发生在 6、7月份 ,严重雨涝主要发生在 7、8月份。特大旱涝发生最频繁的地带在燕山南麓... 利用华北平原地区 1 3个站 1 951~ 1 995年 6~ 8月的降水量资料讨论了该地区发生的严重旱涝特征 ,发现各有 7年出现严重干旱和雨涝。严重干旱主要发生在 6、7月份 ,严重雨涝主要发生在 7、8月份。特大旱涝发生最频繁的地带在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 50年代多雨涝 ,60~ 80年代多干旱 ,进入 90年代雨涝增多 ,反映华北平原地区旱涝变化阶段性和群发性。东西伯利亚 (或鄂霍茨克海 )阻塞高压及亚洲中高纬度东高西低分布的稳定维持 ,则分别对华北平原的严重干旱与雨涝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西 (偏南、偏东 ) ,华北平原地区易发生严重雨涝 (干旱 )。夏季风偏强 (弱 )年份 ,华北平原多发生雨涝 (干旱 )。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与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海温处于明显正距平阶段 ,华北平原地区易分别发生严重干旱与雨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夏季 旱涝 诊断分析 旱灾
下载PDF
夏季风北推和强度对我国北方夏季降水影响的年代际特征 被引量:33
9
作者 吴长刚 刘鸿升 谢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665,共10页
利用近50年NCEP/NCAR的候平均风场和比湿场资料,计算了东亚夏季风北界的位置,发现季风北界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季风北界偏北的年份集中于1950年代和1960年代,而偏南的年份则集中于1980年代和1990年代,并且各个季风区的季风北界的年... 利用近50年NCEP/NCAR的候平均风场和比湿场资料,计算了东亚夏季风北界的位置,发现季风北界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季风北界偏北的年份集中于1950年代和1960年代,而偏南的年份则集中于1980年代和1990年代,并且各个季风区的季风北界的年代际变化比较一致.利用这些资料定义了'区域夏季风指数',更好地反映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和北方各地区旱涝之间的关系;用合成分析方法比较了夏季风强度与北方各干旱半干旱区域旱涝变化的关系,说明华北地区最为敏感,区域季风指数与7,8月降水量的关系最好.最后用小波分析方法,讨论了这些区域的夏季风强度和夏季降水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关系,发现区域季风强度指数和各季风区降水量的关系在15年左右的年代际尺度上关系最好,在3~5年的年际尺度上也有比较好的相关.这些结果对于北方地区的气候趋势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季风北界 年代际变化 区域夏季风指数 北方旱涝 小波分析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变化与华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20
10
作者 郝立生 丁一汇 闵锦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80-1289,共10页
为认识华北夏季降水异常原因及改进气候预测技术,利用华北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等资料,并采用经向风场定义东亚夏季风指数,对东亚夏季风与华北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通常在强东亚夏季风年华北夏... 为认识华北夏季降水异常原因及改进气候预测技术,利用华北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等资料,并采用经向风场定义东亚夏季风指数,对东亚夏季风与华北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通常在强东亚夏季风年华北夏季降水偏多,在弱东亚夏季风年华北夏季降水偏少。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强东亚夏季风年降水偏多(少)的空间分布形势与弱东亚夏季风年降水偏多(少)分布明显不同。(2)无论强东亚夏季风年还是弱东亚夏季风年,华北夏季降水偏多的环流条件是有充足的水汽来源(强夏季风年为西南风水汽输送异常,弱夏季风年为东南风水汽输送异常)和较好的动力上升条件(850 hPa层在华北有辐合环流,500 hPa层中纬度纬向环流突出,华北多低槽过境)。(3)华北夏季降水偏少的环流形势明显不同:在强夏季风年虽然有充足的水汽来源(西南风异常),在弱夏季风年水汽来源不足(偏北风异常),但都缺乏有效的动力上升条件(850 hPa层在华北为辐散环流,500 hPa层中纬度经向环流突出,华北低槽过境偏少)。(4)在强东亚夏季风年,尽管水汽来源充足,但由于动力上升条件不同而造成华北夏季降水量在不同年份有明显差别。如果动力上升条件好,华北夏季降水会异常偏多,反之,华北夏季降水也会出现异常偏少。(5)在弱东亚夏季风年,西南风水汽来源大量减少,如果又缺乏其它路径水汽补充,加上动力条件弱,华北夏季降水会异常偏少。弱夏季风年西南风水汽来源大量减少,但只要东南风水汽输送加强,华北仍会有足够的水汽来源,这时,如果有较好的动力上升条件,华北夏季仍然会出现降水异常偏多的情况,如2011-2013年。预测华北夏季降水不能简单认为东亚夏季风强、华北夏季降水就多,东亚夏季风弱、华北夏季降水就少,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只是说明了水汽条件不同,还应结合动力条件变化才能作好华北夏季降水气候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华北 降水异常 环流特征
下载PDF
华北夏季旱涝与同期500hPa高度异常 被引量:8
11
作者 谭桂容 孙照渤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2-537,共6页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月降水量、50 0 h Pa月平均高度场资料 ,利用相关、合成和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分析了华北夏季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异常特征 ,得到了 50 0 h Pa高度场与同期降水的主要耦合模态。结果表明 :华北旱涝年 ,北半球... 采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月降水量、50 0 h Pa月平均高度场资料 ,利用相关、合成和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分析了华北夏季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异常特征 ,得到了 50 0 h Pa高度场与同期降水的主要耦合模态。结果表明 :华北旱涝年 ,北半球环流从高纬到低纬都存在显著的异常 ,其中显著区域有 4个 :北非到西亚的低纬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乌拉尔山东北部及加拿大东部。环流的异常变化与华北夏季降水的异常变化趋势较一致。亚洲地区由高纬到低纬 ,涝年环流异常表现为“+ - +”分布 ;旱年为“- + -”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夏季旱涝 环流异常 时空分布 耦合模态
下载PDF
华北夏季大气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夏季旱涝的关系 被引量:38
12
作者 谢坤 任雪娟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8-514,共7页
本文利用ECMWF再分析资料ERA40和中国160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我国华北地区1958年—2002年夏季的大气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的基本气候特征,研究了华北夏季旱涝年的大气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异常情况,最后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探讨了该地区大气... 本文利用ECMWF再分析资料ERA40和中国160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我国华北地区1958年—2002年夏季的大气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的基本气候特征,研究了华北夏季旱涝年的大气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异常情况,最后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探讨了该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大气水汽来源主要有3支: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来自我国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以及中高纬西风带的水汽输送。华北地区对流层低层以经向水汽输送通量为主,到了中高层则以纬向输送通量为主;与华北地区夏季旱涝密切相关的异常水汽输送主要是南海和西太平洋以及西风带水汽输送异常,华北地区南边界水汽输入异常和东边界水汽输出异常是造成华北夏季旱涝年水汽收支异常的主要原因;近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华北干旱化的加剧,华北地区南边界输入的大气水汽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水汽输送 华北夏季旱涝 线性趋势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侧绕流风系的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和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31
13
作者 黄刚 周连童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4年第2期316-330,共15页
从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西侧绕流偏北风系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和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研究表明 ,前者对后者有很大影响 ,若夏季青藏高原西侧绕流的偏北风系强 ,则东亚夏季风偏南风分量强 ,且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可能... 从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西侧绕流偏北风系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和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研究表明 ,前者对后者有很大影响 ,若夏季青藏高原西侧绕流的偏北风系强 ,则东亚夏季风偏南风分量强 ,且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可能偏多 ;相反 ,若夏季青藏高原西侧绕流的偏北风系弱 ,则东亚夏季风的偏南风分量弱 ,且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可能偏少。分析结果还表明 ,由于从 1 965年之后 (特别从 1 977年之后 ) ,高原西侧绕流的偏北风系减弱 ,可能导致了东亚夏季风的偏南风分量减弱 ,使得输向华北的水汽大大减弱 ,且引起华北地区降水减少 ,发生了持续严重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绕流风系 华北干旱 东亚夏季风
下载PDF
华北地区夏季水量丰枯年气候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广洲 吕世华 程国栋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1-116,共6页
利用 NCEP/ NCAR的 4 0 a再分析资料 ,对比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水量丰、枯年气候特征差异 .结果发现 ,干旱年我国大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场为弱低压 ,湿润年为较强低压 ;干旱年印度夏季风、南海季风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风均弱... 利用 NCEP/ NCAR的 4 0 a再分析资料 ,对比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水量丰、枯年气候特征差异 .结果发现 ,干旱年我国大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场为弱低压 ,湿润年为较强低压 ;干旱年印度夏季风、南海季风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风均弱于湿润年 ;干旱年北半球中高纬度槽脊发展较弱 ,冷空气活动较弱 ,华北地区位于弱脊区 .湿润年北半球大气环流指数为低指数 ,中高纬度冷空气活动频繁 ,华北地区位于槽前脊后 ;干旱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向发展较弱 ,位置偏南 ,而东西向发展强盛 ,在我国南部地区形成狭长的高压脊 .湿润年副热带高压南北向发展较强 ,位置偏北 ,东西向发展较弱 ;干旱年华北地区为弱下沉运动 ,在 6 0 0~ 4 0 0 h Pa层之间 ,形成了闭合径圈环流 .而湿润年华北地区上空为上升气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夏季 气候特征 对比分析 水量丰年 水量枯年
下载PDF
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北极海冰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宋华 孙照渤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9-295,共7页
采用了 1 951— 1 999年 6— 8月华北地区 1 7个站点的降水资料 ,利用 Z指数作为旱涝指标 ,确定出该区域的严重涝年为 1 954、1 956、1 96 3、1 96 4、1 971、1 973和1 996年 ;严重旱年为 1 96 8、1 972、1 983、1 986、1 989、1 992、1... 采用了 1 951— 1 999年 6— 8月华北地区 1 7个站点的降水资料 ,利用 Z指数作为旱涝指标 ,确定出该区域的严重涝年为 1 954、1 956、1 96 3、1 96 4、1 971、1 973和1 996年 ;严重旱年为 1 96 8、1 972、1 983、1 986、1 989、1 992、1 997和 1 999年。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然后对该地区 4 9a的 Z指数场进行 EOF分析 ,讨论了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分析了华北夏季降水与春季北极海冰的关系 ,结果表明华北夏季降水与春季北极海冰呈正相关关系。春季北极海冰面积偏大 (小 ) ,当年夏季华北大部分地区偏涝 (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夏季 旱涝 时空分布特征 北极海冰 降水 Z指数
下载PDF
中国华北旱涝与印度夏季风降水的遥相关分析 被引量:34
16
作者 郭其蕴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94-402,共9页
本文根据1871—1986年共116年印度夏季风期(6—9月)雨量与中国华北东部旱涝级别资料研究了两个地区旱涝关系的变化。发现在1921—1950年关系减弱,而1891-1920和1951—1980年关系均较密切。利用相应时期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图及赤道东太... 本文根据1871—1986年共116年印度夏季风期(6—9月)雨量与中国华北东部旱涝级别资料研究了两个地区旱涝关系的变化。发现在1921—1950年关系减弱,而1891-1920和1951—1980年关系均较密切。利用相应时期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图及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资料,讨论了两个地区旱涝关系形成机制和变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夏季 季风 降水 遥相关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地区旱涝变化的长期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谯季蓉 林锦瑞 章淹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18-25,共8页
利用近500年我国旱涝等级历史资料及新中国40多年气象资料,采用天气、气候及统计方法,计算了中线地区干旱指标,分析了华北地区和汉水上游水库库区干旱分布特征、各区区域性干旱遭遇及库区供水区与北方需水区旱涝变化的长期特征... 利用近500年我国旱涝等级历史资料及新中国40多年气象资料,采用天气、气候及统计方法,计算了中线地区干旱指标,分析了华北地区和汉水上游水库库区干旱分布特征、各区区域性干旱遭遇及库区供水区与北方需水区旱涝变化的长期特征,供南水北调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中线地区 旱涝 长期特征
下载PDF
华北中部早涝成因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晓东 韦志刚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35-42,共8页
本文对北京等华北中部5站1956至1985年旱涝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区域性旱涝主要是在海洋和局地土壤热状况异常作用下产生的.对华北中部而言,冬季黑潮海温与局地地温变化是引起汛期旱涝变异最重要的原因.前期下垫面热源异常对后... 本文对北京等华北中部5站1956至1985年旱涝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区域性旱涝主要是在海洋和局地土壤热状况异常作用下产生的.对华北中部而言,冬季黑潮海温与局地地温变化是引起汛期旱涝变异最重要的原因.前期下垫面热源异常对后期旱涝影响往往是通过累积的异常加热造成环流形势和系统的异常而实现的.海温与地温影响降水的机制不同,前者的影响是大尺度的,而后者的影响只是区域性的.当海温异常造成的大尺度环流变化与局地热状况都有利于降水时.洪涝更容易发生,反之易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华北中部 地温 环流异常 成因
下载PDF
2013年夏季中国北涝南旱环境场及异常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俊虎 周杰 +2 位作者 叶天舒 杨柳 封国林 《气象科技进展》 2015年第5期14-23,共10页
2013年夏季中国降水总体呈北涝南旱的分布特征,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大部降水异常偏多,而淮河流域、云贵高原至江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少。2013年夏季降水异常有其特定的环境场和物理机制,首先从东亚大气环流系统相互配置的角度分析了2... 2013年夏季中国降水总体呈北涝南旱的分布特征,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大部降水异常偏多,而淮河流域、云贵高原至江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少。2013年夏季降水异常有其特定的环境场和物理机制,首先从东亚大气环流系统相互配置的角度分析了2013年夏季北涝南旱对应环境场的异常,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东亚夏季风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加强了水汽向北输送;同时欧亚中高纬地区为冷性低压控制,阻塞高压活动偏少,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在我国北方地区长时间对峙,导致北方降水偏多。其次,探讨了前冬海洋和积雪等外强迫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可能影响,发现2013年前冬至夏季,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温偏冷,而北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海温偏暖,夏季热带沃克(Walker)环流和西太平洋哈得来(Hadley)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南部尤其是菲律宾海附近热带辐合带对流活动偏强,使得副高偏北,东亚夏季风偏强;前冬欧亚积雪异常偏多,有利于夏季贝加尔湖以东盛行深厚的冷性低压,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增强,也有利于副高加强、西伸和北扩。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既受海温和积雪等外强迫的影响,同时系统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环流系统之间的不同配置是造成区域旱涝异常分布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涝南旱 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 海温和积雪
下载PDF
华北夏季旱涝的云量和大气环流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国荣 李昀英 +1 位作者 高翠翠 卢志贤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5年第2期16-21,共6页
基于地面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华北夏季旱、涝年各类云的云量变化,并用ERA再分析资料探究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雨层云、层积云、层云和积云云量在旱、涝年的变化趋势相反,除高层云外其余各类云在涝年的降水概率大于旱年。华北... 基于地面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华北夏季旱、涝年各类云的云量变化,并用ERA再分析资料探究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雨层云、层积云、层云和积云云量在旱、涝年的变化趋势相反,除高层云外其余各类云在涝年的降水概率大于旱年。华北夏季旱年500 hPa高度距平场呈现纬向型的鞍形场,华北地区和东部海域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距平环流形势。850 hPa风场在贝加尔湖以南为反气旋性异常中心,西太平洋地区为气旋式距平环流。华北地区受控于脊前的偏北距平气流,不利于暖湿水汽向华北地区输送。高层为散度负距平,低层为散度正距平,不利于云的形成和云产生降水。涝年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夏季 旱涝年 云量 大气环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