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山复杂地形下华北暖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丽 武永利 +2 位作者 董春卿 郝婧宇 李娜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8-449,共12页
基于2012—2021年5—9月华北五省的逐日降水资料和台站地形高度数据,统计分析了华北全区及各子区域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及其强度和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得到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强度及频次与海拔高... 基于2012—2021年5—9月华北五省的逐日降水资料和台站地形高度数据,统计分析了华北全区及各子区域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及其强度和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得到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强度及频次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华北区域极端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均呈多波动特征且区域差异性显著,太行山以西高原和以东平原降水频次多、波动明显且强度较弱,太行山南段以南平原降水频次少、变化平缓而强度明显偏强。2)极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呈现南北少、中间多的型态分布,降水量大值区分别位于燕山东南侧和太行山南段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极端降水高频站点主要聚集在晋东南地区;日最大降水量超过300 mm的站点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3)华北区域38°N以北,极端降水量、降水频次、强度和日最大降水量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38°N以南,山西南部临运地区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由于降水频次和强度与地形均存在正相关而导致,太行山附近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贡献主要在于降水强度而非降水频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暖季极端降水 时空特征 GWR模型 地形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变化趋势初探 被引量:124
2
作者 王式功 董光荣 +2 位作者 杨德保 金炯 尚可政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86-94,共9页
沙尘暴是一种重要的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是土地沙漠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1951~1980年的整编气候资料、1981~1987年中国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资料和1993~1994年的两个沙尘暴个例资料,对我国北方地区沙尘... 沙尘暴是一种重要的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是土地沙漠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1951~1980年的整编气候资料、1981~1987年中国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资料和1993~1994年的两个沙尘暴个例资料,对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及其成因作了初步探讨,并对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预测。结果表明: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且有两个多发中心区,即塔无拉玛干沙漠的西南部和甘肃河西走廊东部。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尤以四月份最多;沙尘暴的形成是地形、地表沙尘物质、有利的急浪位置、低层大气的不稳定和锋面过境后的大风五种基本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整个北方地区而言,1951~1987年沙尘暴出现日数总的趋势是波动式减少的,但不同干旱气候区略有差异;本世纪末到下世纪中叶,整个北方地区沙尘暴总的趋势将呈波动式增加(约比1951~1987年的平均值增加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时空变化 趋势预测 风沙流
下载PDF
强震孕育与断层形变异常形态及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善华 张鹤 李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4期48-56,共9页
分析了华北北部 2 0世纪 70年代初以来的断层形变资料。结果表明 :震前断层活动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短临阶段断层形变异常主要形态有两种 :一种是在α、β相后的γ相短临异常 ,这种异常一般在近源区出现 ;另一种是较大幅度的突跳型... 分析了华北北部 2 0世纪 70年代初以来的断层形变资料。结果表明 :震前断层活动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短临阶段断层形变异常主要形态有两种 :一种是在α、β相后的γ相短临异常 ,这种异常一般在近源区出现 ;另一种是较大幅度的突跳型短临异常 ,这种异常一般在远源区出现 ,这些都是断层形变前兆由中期过渡到短期的明显标志 ;断层形变短临异常有从外围向震中迁移的特征 ;唐山地震前出现γ相短临异常的比例高于大同和张北地震 ,主要表现为在中期趋势积累背景上的反向 ;3次强震前α、β、γ相异常场地的分布具构造控制特征 ;强震前场地断层异常活动存在象限性分布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形变 短临异常 强震孕育 源区 构造控制 断层活动 张北地震 背景 短期 过渡
下载PDF
华北几次大震前弱震分布参数R(t)的异常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西林 华爱军 《地震学刊》 CSCD 1994年第3期17-20,26,共5页
本文详细研究了1974年以来华北地区9次Ms≥5.0级大震前,小震时空分布参数R(t)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9次Ms≥5.0级大震前小震时空分布参数R(t)值均出现了先上升,然后下降直至主震发生的异常图象。根据R(t)值异常可能对未来发生的... 本文详细研究了1974年以来华北地区9次Ms≥5.0级大震前,小震时空分布参数R(t)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9次Ms≥5.0级大震前小震时空分布参数R(t)值均出现了先上升,然后下降直至主震发生的异常图象。根据R(t)值异常可能对未来发生的大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文中对R(t)值异常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参数 地震预报 弱震 异常机制
下载PDF
中等地震的时空分布和强震
5
作者 童远林 姚大全 郑兆苾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7-232,共6页
基于AkioYoshida等人的研究思路 ,以大华北地区 (30°~ 4 2°N ,10 9°~ 12 5°E)为例 ,来探讨我国大陆区域强震和中等地震时空分布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大华北地区 1970年以来 12次ML≥ 6地震的空间—时间分布情况进... 基于AkioYoshida等人的研究思路 ,以大华北地区 (30°~ 4 2°N ,10 9°~ 12 5°E)为例 ,来探讨我国大陆区域强震和中等地震时空分布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大华北地区 1970年以来 12次ML≥ 6地震的空间—时间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 ,该区强震发生前后 15年内 ,强震周围 2 0 0km内通常都有 5级以上地震活动。根据区域构造特点等因素 ,将大华北地区近期的强震活动分成 3个区域 ,并对该区近期的地震活动作了回顾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地震 时空分布 强震 大华北地区 地震活动
下载PDF
时空信息多模式融合模型应用研究
6
作者 王海起 王劲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8年第4期685-688,共4页
给出了时空多模式融合模型(MM模型)的实用建模方法,利用华北地震和北京SARS 2个时空数据集对MM模型进行了建模应用和性能评价,与单纯神经网络模型相比,MM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与预测趋势变化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分析表明,利用MM模型对不同类... 给出了时空多模式融合模型(MM模型)的实用建模方法,利用华北地震和北京SARS 2个时空数据集对MM模型进行了建模应用和性能评价,与单纯神经网络模型相比,MM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与预测趋势变化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分析表明,利用MM模型对不同类型时空过程建模时,不同分量信息所起到的作用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多模式融合模型 信息分解 分量整合 华北地震 北京SARS
下载PDF
地震活动因子预测方法在华北地区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啜永清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6,共7页
为探索地震活动性前兆异常图像在 1年尺度上的时空演化特征 ,应用地震活动因子预测方法 ,对华北地区进行了全时空扫描分析 ,筛选出对应效果较好的 4个因子进行了全程统计。结果表明 ,震前 1年左右扫描区域内异常小区由多到少到发震的现... 为探索地震活动性前兆异常图像在 1年尺度上的时空演化特征 ,应用地震活动因子预测方法 ,对华北地区进行了全时空扫描分析 ,筛选出对应效果较好的 4个因子进行了全程统计。结果表明 ,震前 1年左右扫描区域内异常小区由多到少到发震的现象 ,以及发震构造单元的异常小区所占比例较高的现象。归纳出根据异常小区数从多 -少 -发震的时间预测方法和根据构造单元的异常小区高比值的地点预测方法 ,它是利用地震活动因子进行预测的更易于识别的时空异常特征指标 ,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预测因子 时空扫描 华北地区 地震前兆异常 R值评分
下载PDF
中国南北过渡带干旱时空变化 被引量:8
8
作者 果华雯 张元伟 +2 位作者 宋小燕 张静 刘国庆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5,158,共8页
为识别中国南北过渡带的干旱状况,利用研究区内1960-2015年32个气象站逐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等资料,计算每个站点的逐月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并利用累积距平法等分析中国南北过渡带干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就时间变化而言,干旱强度、干... 为识别中国南北过渡带的干旱状况,利用研究区内1960-2015年32个气象站逐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等资料,计算每个站点的逐月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并利用累积距平法等分析中国南北过渡带干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就时间变化而言,干旱强度、干旱历时以及不同等级的干旱发生频率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并且,轻旱在所有等级干旱中占比最重,为55.6%;就季节变化而言,干旱的发生具有季节性规律,春旱的强度最大,且历时较长,夏旱最易发生,秋旱的发生频率总体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值,冬旱的历时值最短;就空间变化而言,研究区内北部相对干旱,南部相对湿润,武都地区和研究区内的河南地区最为干旱,甘肃南部反而是整个研究区最湿润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 时空变化 中国南北过渡带
下载PDF
利用PSInSAR方法反演大时空尺度地表沉降速率 被引量:15
9
作者 罗三明 杜凯夫 +3 位作者 万文妮 付黎明 李永坤 梁福逊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28-1134,共7页
通过时间基准和空间基准的连接,对PSInSAR方法进行了扩展,对覆盖华北平原约20万km2的500余景Envisat ASAR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取了该地区2006~2010年的地表沉降速率。分析表明,华北平原多个沉降中心沉降速率处于较高发展态势,从北京-廊坊... 通过时间基准和空间基准的连接,对PSInSAR方法进行了扩展,对覆盖华北平原约20万km2的500余景Envisat ASAR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取了该地区2006~2010年的地表沉降速率。分析表明,华北平原多个沉降中心沉降速率处于较高发展态势,从北京-廊坊-天津到任丘、沧州、泊头、衡水、德州、南宫,再到邯郸,地面沉降已连成一片;天津市的静海-滨海地面沉降最为突出,两地沉降中心区的平均沉降速率分别达到62mm/a和67 mm/a,北京东部、沧州、泊头-衡水-德州、邯郸等老沉降区的沉降速率分别达到36 mm/a、34mm/a、37mm/a、29mm/a。利用天津地区同期水准测量结果检验了本文的研究结果,差值均小于10mm,表明PSInSAR方法反演结果与水准测量获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时间基准和空间基准 地表缓慢变化 PSINSAR 地表沉降速率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陕北天主教传播过程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大海 吴宏岐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60,共12页
清末民初是天主教在陕北地区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当时陕北23个县中有天主教传入的占19个,广大农村是传教士传教的主要地区,清光绪二十七年至宣统三年即1901至1911年是陕北天主教发展的高潮期。陕北地区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与山西之间的37&... 清末民初是天主教在陕北地区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当时陕北23个县中有天主教传入的占19个,广大农村是传教士传教的主要地区,清光绪二十七年至宣统三年即1901至1911年是陕北天主教发展的高潮期。陕北地区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与山西之间的37·5°N^38·5°N间呈东宽西窄的横楔形区域内,形成了一个天主教堂分布的相对集中区,其中又以西部靖边、怀远(今横山)和定边三县为天主教势力集中的重心所在。县域内天主教堂的空间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本文主要依据相关地方史志,简要说明清末民初天主教在陕北地区的传播过程并初步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陕北地区 天主教 传播过程 时空特征 宗教信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