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汉历法“五帝说”与远古天文历法体系吻合一致——从岭南北帝庙说起
1
作者 韩湖初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岭南一带许多北帝庙(又名玄武庙)有其历史渊源。古代将赤道附近的星空划分为四宫:东宫青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和北宫玄武。玄武由龟蛇组成,北帝是脚踏龟、蛇的北宫之神。原来华夏先民视北斗星的斗柄与北极星连成一线为“天枢”,一年... 岭南一带许多北帝庙(又名玄武庙)有其历史渊源。古代将赤道附近的星空划分为四宫:东宫青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和北宫玄武。玄武由龟蛇组成,北帝是脚踏龟、蛇的北宫之神。原来华夏先民视北斗星的斗柄与北极星连成一线为“天枢”,一年四季天体都是围绕它旋转运动,由此制定历法安排活动。对此《山海经》、卜辞和《尚书·尧典》等均有记载。殷人经历对四方部落的征战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五方观念,这是五行说的原始。尔后周人倡八卦之说,春秋时代五行说和八卦文化盛行。前者认为天地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相生相克。开始五者并列,后来出现尚土思想;八卦之说则与八方、八风、八节相配渐成系统,认为天帝按八卦方位巡行八方,且有相应的八风、八节。到战国末期和秦汉出现了新的以中央黄帝为首的“五帝说”。再到秦汉时期五帝死后被祭祀,并重新把麒麟转配中宫黄帝,其北宫之位也由玄武代替这样。远古华夏天文历法体系的“五帝说”与秦汉大统一形势和需要吻合一致,最后由西汉司马迁以官方史书记载确定,适应秦汉中央大统一集权的体制格局。这个演变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帝 玄武 四宫 五帝 含山玉版
下载PDF
杜诗《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编年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诺丕 《杜甫研究学刊》 2023年第1期27-42,共16页
杜诗《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旧有开元二十九年(741)说与天宝八载(749)说,前者误将洛阳积善坊、北邙山的两处玄元皇帝庙混为一处;后者所依据的“五圣”一词,本是唐代公文中的习语,并不具备严格的时间效力。根据诗中“世家遗旧史,道... 杜诗《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旧有开元二十九年(741)说与天宝八载(749)说,前者误将洛阳积善坊、北邙山的两处玄元皇帝庙混为一处;后者所依据的“五圣”一词,本是唐代公文中的习语,并不具备严格的时间效力。根据诗中“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的历史本事,并结合杜甫参加洛阳府试的经历,此诗更可能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初冬。另外,《宋本杜工部集》将此诗编次在近体诗的首章,似乎也验证了这一推断。在这一新的时间定位下,我们也可以站在旧有“讽颂”视野之外,看到杜甫早年对政治事业的期盼向往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玄元皇帝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
下载PDF
道教文化中的北辰与北帝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245,共4页
北辰和北帝都是道教的神灵。在很多早期道经中,北辰和北帝的职能十分相似,但并不是同一神灵,北帝的地位很低,并由北辰所掌管。南北朝末至隋唐时期,随着道教北帝信仰的发展,北帝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上升到"北极",最终与北辰融合... 北辰和北帝都是道教的神灵。在很多早期道经中,北辰和北帝的职能十分相似,但并不是同一神灵,北帝的地位很低,并由北辰所掌管。南北朝末至隋唐时期,随着道教北帝信仰的发展,北帝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上升到"北极",最终与北辰融合为同一神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文化 北辰 北帝 北极
下载PDF
道教文化中“北帝”的信仰及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莉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3期79-83,共5页
北帝是道教的神灵,他最初只是酆都地狱的掌管者,是地位低下的鬼官。在南北朝末至唐代和北宋末年以后,北帝的信仰先后两次发展,北帝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围绕着北帝出现了新的庞大的神灵体系,北帝信仰也从一部分道士的信仰发展成为整个... 北帝是道教的神灵,他最初只是酆都地狱的掌管者,是地位低下的鬼官。在南北朝末至唐代和北宋末年以后,北帝的信仰先后两次发展,北帝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围绕着北帝出现了新的庞大的神灵体系,北帝信仰也从一部分道士的信仰发展成为整个道教的主流信仰。而北帝信仰的第一次发展是众多道士推崇的结果;北帝信仰的第二次发展则与北宋朝廷的推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北帝 信仰 发展
下载PDF
《后魏孝文帝与高句丽王云诏》中所见魏、丽形势及双方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姜维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73,80,共7页
北魏孝文帝给高句丽王高云的诏书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献,诏书于太和十六年九、十月份发出,要求高句丽派遣王弟入朝,高句丽最终顺从了北魏的要求。诏书内容可以弥补多件文献阙载的历史事件,可以藉此了解孝文帝精心策划迁都洛阳过程中对内... 北魏孝文帝给高句丽王高云的诏书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献,诏书于太和十六年九、十月份发出,要求高句丽派遣王弟入朝,高句丽最终顺从了北魏的要求。诏书内容可以弥补多件文献阙载的历史事件,可以藉此了解孝文帝精心策划迁都洛阳过程中对内树立权威、对外极力笼络的手段,对研究高句丽国情、魏丽关系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 北魏 孝文帝 朝贡
下载PDF
试论北魏明元帝的复位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25-27,共3页
北魏建国前后,围绕着皇位继承问题发生了诸多事端。道武帝尽管采取了杀戮宗室、子贵母死、离散部落等野蛮措施,但仍无法确定宗法式的君位继承原则。长子拓跋嗣慑于"母死"的残酷事实,愤然离京出走。清河王拓跋绍却在天赐六年... 北魏建国前后,围绕着皇位继承问题发生了诸多事端。道武帝尽管采取了杀戮宗室、子贵母死、离散部落等野蛮措施,但仍无法确定宗法式的君位继承原则。长子拓跋嗣慑于"母死"的残酷事实,愤然离京出走。清河王拓跋绍却在天赐六年十月弑父自立,于是拓跋嗣为夺回君位,与之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最终复位成功。这场夺位之争是代北拓跋氏内乱的延续,具有十分复杂的部落背景,对于北魏早期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明元帝 复位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皇帝元服礼简论 被引量:2
7
作者 庞骏 《阅江学刊》 2012年第1期59-68,共10页
皇帝举行元服礼的年龄和政治时机是皇帝政治地位变化的重大转折性事件之一,是皇帝亲政的重要时间标志。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加元服共计19人次,举行元服礼的年龄或早或晚,并不一致,从11岁至20岁不等;各朝礼家所定的年龄也不统一。其原因... 皇帝举行元服礼的年龄和政治时机是皇帝政治地位变化的重大转折性事件之一,是皇帝亲政的重要时间标志。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加元服共计19人次,举行元服礼的年龄或早或晚,并不一致,从11岁至20岁不等;各朝礼家所定的年龄也不统一。其原因主要在于皇帝参政时机是一个高度敏感的政治话题:一方面,元服礼后皇帝开始亲政,其法赋权力产生变化;另一方面,当幼主在位、皇太后临朝时,太后何时"归政于王"是关涉皇权最高权力移交的头等大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皇帝 元服礼
下载PDF
北魏孝文帝时期的礼制建设 被引量:3
8
作者 高贤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3-455,共3页
孝文帝时期的礼制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政治上,找到了北魏王朝正统地位的经学与历史依据;二、社会变革上,实现了拓跋部由游牧文化向中原农耕文化在礼制方面的转变;三、学术上,解决了汉魏晋诸儒没有解决的一些经学难题。
关键词 北魏 孝文帝 礼制 经学
下载PDF
论孝悌观念在北魏的确立 被引量:1
9
作者 高贤栋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83,共4页
鲜卑民族原来是没有孝悌观念的,孝悌观念在全社会重新树立起来是从孝文帝时期才开始的。为普及孝悌观念,孝文帝采取了五大方面的措施。孝文帝的举措使鲜卑民族最终接受了儒家重礼重孝的文化传统,也挽救了自汉末魏晋以来汉民族的家族伦... 鲜卑民族原来是没有孝悌观念的,孝悌观念在全社会重新树立起来是从孝文帝时期才开始的。为普及孝悌观念,孝文帝采取了五大方面的措施。孝文帝的举措使鲜卑民族最终接受了儒家重礼重孝的文化传统,也挽救了自汉末魏晋以来汉民族的家族伦理危机,为民族融合、社会整合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悌观念 北魏 孝文帝
下载PDF
论北宋晚期徽宗君臣收复燕雲之国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小敏 张自福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9-104,共6页
政和、宣和年间,辽朝的衰落,激起了宋徽宗君臣收复燕雲失地的渴望。但对本国军力的不自信和侥幸投机心理,使徽宗君臣将收复失地的愿望寄托到新崛起的金朝身上,其国策也从单独出兵转向了联金灭辽。促成联金灭辽这一行动的,正是宋徽宗本人。
关键词 北宋晚期 徽宗君臣 联金灭辽 “海上之盟”
下载PDF
高拱与明隆庆朝的北边防御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雄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7-73,共7页
明隆庆年间,明朝对蒙古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封贡互市,化干戈为玉帛,从根本上改变了明朝北边防御的面貌。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时任内阁首辅的高拱做了出色的工作,改革兵部及边镇吏治,储养边才,把握把汉那吉事件契机,达成"隆庆和议... 明隆庆年间,明朝对蒙古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封贡互市,化干戈为玉帛,从根本上改变了明朝北边防御的面貌。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时任内阁首辅的高拱做了出色的工作,改革兵部及边镇吏治,储养边才,把握把汉那吉事件契机,达成"隆庆和议",使数十年刀兵相见之北边成为明蒙互市、两族和平交往的乐土。其功惠及当时,垂训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拱 隆庆 北边防御
下载PDF
孝文帝与北魏后期的文学发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前文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8-81,共4页
孝文帝当政之后,大力发展文教事业,搜罗文才,开展文学活动,倡导文学特别是纯文学创作,提高了北魏上层特别是拓跋贵族的文学素养,改正了北魏前期文学创作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开创了后期繁盛的文学局面,促进了北方文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孝文帝 北魏后期 文学发展
下载PDF
《周礼》与北魏孝文帝的祭祀制度改革
13
作者 潘慧琼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95-97,共3页
祭祀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的礼乐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所确立的几项重大祭祀礼仪中,儒家礼学经典《周礼》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是取消"西郊祭天"之礼。二是实行"夕不杀牲"之礼。三是冬至和夏至当天可以实行&qu... 祭祀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的礼乐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所确立的几项重大祭祀礼仪中,儒家礼学经典《周礼》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是取消"西郊祭天"之礼。二是实行"夕不杀牲"之礼。三是冬至和夏至当天可以实行"祭日鸣鼓"之礼。孝文帝本人有着非常高的经学修养,他在使用汉族礼学经典时,有"贵古贱今"的思维定势,但总体上非常理智,对待古籍和汉文化尊崇却不盲从,对后世帝王是一个良好的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北魏 孝文帝 祭祀
下载PDF
清帝退位前袁世凯对北方反共和声势的因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健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史上重要一环,但其实现并非易事。总体来看,清帝退位之前,全国大多数省份主张共和,反共和的省份尽管不多,但其力量及地理位置都不容忽视。面对北方反对共和的声势,为了尽快结束南北纷争的局面,袁世凯以大局为重,以... 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史上重要一环,但其实现并非易事。总体来看,清帝退位之前,全国大多数省份主张共和,反共和的省份尽管不多,但其力量及地理位置都不容忽视。面对北方反对共和的声势,为了尽快结束南北纷争的局面,袁世凯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小心试探,利用北洋集团的能量,对北方反共和力量采取了一系列谋划,说服和软化忠清的官僚士绅和军队接受共和,为清帝退位作了外部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帝退位 袁世凯 北方反共和声势
下载PDF
秦统一局面的再认识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子今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4,共8页
秦始皇时代实现统一,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后人称之为"六王毕,四海一"",六王失国四海归"。其实,秦始皇实现的统一,并不仅仅限于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控制,亦包括向北河的军事拓进以及征服岭南之后南海等郡的设... 秦始皇时代实现统一,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后人称之为"六王毕,四海一"",六王失国四海归"。其实,秦始皇实现的统一,并不仅仅限于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控制,亦包括向北河的军事拓进以及征服岭南之后南海等郡的设置。而秦帝国版图的规模,于是也远远超越了秦本土与"六王"故地。《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西北斥逐匈奴"与"略取陸梁地"事,系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然而据《史记》卷八八《蒙恬列传》"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及《秦始皇本纪》在二十六年(前221)记述中已言"南至北向户",二十八年(前219)琅邪刻石有"皇帝之土,……南尽北户"语,可知这两个方向的拓进在兼并六国后随即开始。秦始皇的政治志向和秦人的进取精神,因此可以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后人对于秦统一后未能及时进行政策转变导致灭亡的批评,也可以在这一认识的基点上作新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统一 六国 北河 南海
下载PDF
皖南黄山名称非唐玄宗敕改考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小明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16,共7页
今皖南之黄山,史上有黟山、北黟山、黄山等名称,且这些名称的变更轨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唐玄宗敕改说"传播最广,影响最大。该说滥觞于北宋《黄山图经》提出的"敕改黟山为黄山",然而于唐代文献无征,后又歧分... 今皖南之黄山,史上有黟山、北黟山、黄山等名称,且这些名称的变更轨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唐玄宗敕改说"传播最广,影响最大。该说滥觞于北宋《黄山图经》提出的"敕改黟山为黄山",然而于唐代文献无征,后又歧分出北黟山改黄山、黄山改北黟山等矛盾之说,故可信度不高。黄山名称虽非唐玄宗敕改,但"唐玄宗敕改说"以及其崇尚道教的态度客观上提升了黄山的知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玄宗 黄山 黟山 北黟山 黄帝
下载PDF
论隋炀帝对关陇本位政策的破坏
17
作者 左华明 《贵州文史丛刊》 2022年第3期29-37,共9页
隋炀帝滞留江都、从驾关中骁果思乡心切引发哗变,兵变组织者为关陇集团将领,死难者多为江淮籍近臣,反映了隋炀帝统治时期内部矛盾的加深。隋炀帝在用人政策上重用江淮籍近臣,猜忌和疏远关陇集团贵族。大业八年(612)九月己丑诏进一步加... 隋炀帝滞留江都、从驾关中骁果思乡心切引发哗变,兵变组织者为关陇集团将领,死难者多为江淮籍近臣,反映了隋炀帝统治时期内部矛盾的加深。隋炀帝在用人政策上重用江淮籍近臣,猜忌和疏远关陇集团贵族。大业八年(612)九月己丑诏进一步加深了隋炀帝与关陇集团的矛盾。隋炀帝对关陇集团贵族的猜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与他近二十年的外镇经历等有关。隋炀帝破坏了隋朝的关陇本位政策,加剧了内部矛盾,最终引起关陇集团贵族的反击。这是江都兵变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都兵变 南北矛盾 隋炀帝 关陇本位政策
下载PDF
隋代文炀二帝、南北二方的文学审美特征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功正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16,共8页
隋代的文、炀两位帝王对待文学有着不同的态度,因此对隋代的文学审美状貌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隋文帝阻遏了隋代文学美学的发展,而隋炀帝受南方文化、美学环境的孕育,融汇气势于华丽之中,促进了隋代文学美学的发展。南北朝的长期割据... 隋代的文、炀两位帝王对待文学有着不同的态度,因此对隋代的文学审美状貌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隋文帝阻遏了隋代文学美学的发展,而隋炀帝受南方文化、美学环境的孕育,融汇气势于华丽之中,促进了隋代文学美学的发展。南北朝的长期割据,使南北两方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美学风范,南方清绮,北方质实。南北文学美学之差异反映了地理文化之差异。随着隋代在地域上的统一,为南北文学美学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文炀二帝 文化态度 南北文化 差异与融合
下载PDF
梁士诒与清帝逊位
19
作者 刘岭峰 罗长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84-91,共8页
自秦至清,封建王朝的更迭,无不充满杀戮、破坏和剧烈的社会动荡。唯有大清朝退出历史舞台,是一种和平的方式。王室颁布皇帝逊位诏书,将一个版图完整的国家、军队和架构尚稳定的地方政权体系交给了革命党人。辛亥革命时期,三水梁士诒参... 自秦至清,封建王朝的更迭,无不充满杀戮、破坏和剧烈的社会动荡。唯有大清朝退出历史舞台,是一种和平的方式。王室颁布皇帝逊位诏书,将一个版图完整的国家、军队和架构尚稳定的地方政权体系交给了革命党人。辛亥革命时期,三水梁士诒参与清帝逊位、南北和谈、筹组"中华民国"政府等开天辟地活动。大智大勇,殚精竭虑,担当起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梁士诒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卓越表现,值得发掘和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士诒 辛亥革命 清帝逊位 南北和谈
下载PDF
论明仁宗对北边防卫的调整与整顿
20
作者 胡凡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49-156,共8页
明仁宗在位时间不足九个月,他对北边防卫进行的调整和整顿对明朝的历史发展和北边防卫有重要意义。首先是安排五军都督府和边防都司及镇守总兵官的人选,其中北边军镇任命了七个镇守总兵官,每给一个总兵官发出指令,都同时给其他总兵官也... 明仁宗在位时间不足九个月,他对北边防卫进行的调整和整顿对明朝的历史发展和北边防卫有重要意义。首先是安排五军都督府和边防都司及镇守总兵官的人选,其中北边军镇任命了七个镇守总兵官,每给一个总兵官发出指令,都同时给其他总兵官也发一份,显示出对北边军镇一体重视的特点。其次是镇守总兵官将印的颁发,计有大同总兵官、辽东总兵官、宣府总兵官、甘肃总兵官、宁夏总兵官的将印,新铸征虏大将军印和镇朔大将军印。再次是对北边军镇的督察与调整,为解决大同镇高层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将都督佥事沈清调走;用广宁前屯卫剌梨山百户鲍麟的事对沿边镇守总兵官进行普遍的督察和教育;向九边军镇派去专理军机文书的机要人员,这对保障信息的通畅有重要意义。明仁宗的人生经历是他能够重视北边防卫,加强对北边军镇的调整和整顿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仁宗 北边防卫 调整整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