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几个主要地震活动区的水平形变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国华 韩月萍 +1 位作者 王敏 马庆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3期42-49,共8页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复测资料 ,对川滇、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疆和华北 4个主要地震活动区水平形变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①川滇地区的整体变形为 :最大主应变率 9.7± 0 .8(应变率单位均为10 -8/a) ,最小主应变率 -...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复测资料 ,对川滇、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疆和华北 4个主要地震活动区水平形变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①川滇地区的整体变形为 :最大主应变率 9.7± 0 .8(应变率单位均为10 -8/a) ,最小主应变率 - 10 .7± 1.8,最大剪切应变率 2 0 .3± 1.7,面应变率 - 1.0± 1.9;最大主应变方向 33°。②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整体变形为 :最大主应变率 8.0± 0 .6 ,最小主应变率 - 15 .1± 1.1,最大剪切应变率 2 3.1±1.2 ,面应变率 - 7.1± 1.2 ;最大主应变方向 14 0°。③新疆地区的整体变形为 :最大主应变率 2 .4± 0 .8,最小主应变率 - 9.1± 0 .8,最大剪切应变率 11.5± 1.1,面应变率 - 6 .7± 1.1;最大主应变方向 10 8°。④华北地区的整体变形为 :最大主应变率 2 .7± 0 .3,最小主应变率 - 1.4± 0 .3,最大剪切应变率 4 .2± 0 .4 ,面应变率 1.3± 0 .4 ;最大主应变方向 173°。⑤每个地区内部既包含上述的整体变形 ,又存在明显的差异运动 ,川滇地区最突出 ;青藏高原东北缘和新疆地区最为有序 ,华北地区相对比较零乱。文中还给出了这 4个地区的应变和水平运动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震活动区 水平形变 川滇地区 青藏高原东北缘 新疆地区 华北地区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GPS复测资料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窗口特征及其预报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小凤 梅秀萍 张小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9-364,共6页
利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弱震活动资料筛选出3个具有中短期预报效能的地震窗口,分析了MS≥5.0地震前各个窗口的异常特征,提取出半定量的中短期预报指标.即:在中强地震前80%的异常出现在地震前1~6个月,以中心异常出现时间向后推1~6个月作... 利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弱震活动资料筛选出3个具有中短期预报效能的地震窗口,分析了MS≥5.0地震前各个窗口的异常特征,提取出半定量的中短期预报指标.即:在中强地震前80%的异常出现在地震前1~6个月,以中心异常出现时间向后推1~6个月作为预测的发震时间;异常幅度与未来震级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对于7级以上大地震,古浪窗的显著异常主要对应边界水平剪切走滑活动断裂上发生的地震;舟曲窗和乌海窗的显著异常主要对应活动块体内部挤压逆冲断裂上发生的地震.而5~6级的中等地震没有明显的对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窗口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 中短期地震预测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及其演进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爱民 刘加林 缪磊磊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8-63,共6页
以人地相互作用为主线 ,本文探讨了历史时期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的时空背景、作用模式和基本特点 ,针对三个阶段人地相互作用的主导因素和动力机制的差异 ,分别建立了“气候波动主导下的人地交互作用模式”、“地缘... 以人地相互作用为主线 ,本文探讨了历史时期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的时空背景、作用模式和基本特点 ,针对三个阶段人地相互作用的主导因素和动力机制的差异 ,分别建立了“气候波动主导下的人地交互作用模式”、“地缘格局主导下的人地地域互动模式”和“土地承载力限制下的人地关系循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 历史时期 人地关系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晋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适播期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马雅丽 栾青 +6 位作者 李效珍 刘文平 李芬 班胜林 李海涛 张娜 张祎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81,共8页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物候期、生长发育及产量都产生很大影响,研究马铃薯生长季热量资源和适播期变化特征,对调整品种布局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1—2016年晋北地区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物候期、生长发育及产量都产生很大影响,研究马铃薯生长季热量资源和适播期变化特征,对调整品种布局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1—2016年晋北地区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通过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晋北马铃薯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基于积温稳定性原理,建立气象产量预测模型,得出最高气象产量对应的适播期,并分析适播期的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晋北马铃薯生长季气温以0.32℃·10a^(-1)速率呈升温趋势,≥5℃积温以47.0℃·d·10a^(-1)速率呈增加趋势。气候变暖背景下对晋北马铃薯产量影响显著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出苗~分枝期的平均气温,全生育期的积温、日照时数、需水量,出苗~分枝期、花序形成~可收期及全生育期的最高气温≥30℃的日数。气温和日照基本为负效应,降水在营养生长期为负效应,生殖生长期为正效应。晋北马铃薯适播期随着气候变暖有提前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适播期在5月上旬末至5月中旬,90年代适播期在5月上旬,21世纪最初10 a适播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初,2010年以后马铃薯适播期提前到4月中旬末至4月下旬。建议晋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盆地地区种植中晚熟品种,尽量选择早播,可以选择4月中旬末至4月下旬,高海拔地区建议种植中熟品种或采取地膜覆盖提早播期来种植中晚熟品种,可以在4月下旬末至5月上旬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马铃薯 适播期 产量 晋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下载PDF
中国北部高原地区谷子(粟)品种高产稳产性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古世禄 独俊娥 +3 位作者 古兆明 郭志利 刘子坚 马建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00年第4期29-35,共7页
利用回归系数法、稳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 ,对中国北部高原地区新育成的 18个谷子品种 (系 )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多数产量较高 ,约占 55 6 % ,但其中产量稳定性较差的占大多数 ,高产稳产的品种较少 ,仅有 95... 利用回归系数法、稳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 ,对中国北部高原地区新育成的 18个谷子品种 (系 )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多数产量较高 ,约占 55 6 % ,但其中产量稳定性较差的占大多数 ,高产稳产的品种较少 ,仅有 95汾选 3、铁 93- 115和承谷 8号 3个 ,约占16 7% ,其余的均为低产稳产和低而不稳的类型 ,大约各占 2 2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品种 高产稳产性 北部高原地区 稳定性系数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毗邻地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爱民 刘加林 高翔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1-35,共5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毗邻地区人地系统具有国内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多样性、过渡性与不稳定性特征 ,是极富人地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地区。本文基于调查和实证分析 ,探讨了该地区人地系统地域分异的成因及其人地系统体系构成 ,重点对... 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毗邻地区人地系统具有国内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多样性、过渡性与不稳定性特征 ,是极富人地关系研究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地区。本文基于调查和实证分析 ,探讨了该地区人地系统地域分异的成因及其人地系统体系构成 ,重点对研究区内几个主要人地系统类型分别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详细分析。并以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阐明了优化研究区人地系统和协调研究区人地关系的合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毗邻地区 人地关系 地域系统
下载PDF
陕北丘陵区农田蒸散规律及对土壤水环境的影响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开宝 刘国彬 +1 位作者 李景林 高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96,共6页
 为了探讨陕北黄土高原农田土壤蒸散规律及水分环境现状,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采用TDR法测定了土壤水分,对陕北峁状丘陵区旱梯田裸露地、作物地以及农田覆盖地土壤水分进行系统监测,并结合野外自动气象哨资料,分析了该区农田土壤水分...  为了探讨陕北黄土高原农田土壤蒸散规律及水分环境现状,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采用TDR法测定了土壤水分,对陕北峁状丘陵区旱梯田裸露地、作物地以及农田覆盖地土壤水分进行系统监测,并结合野外自动气象哨资料,分析了该区农田土壤水分蒸散规律。结果表明,裸露地周年存在两个蒸发高峰期,年蒸发量占降水量的74.4%;土地空闲期对恢复土壤水分亏缺贡献很大;地面采取部分覆盖(地膜覆盖,覆盖率60%)有利于土壤水分环境的恢复与保护,而采取全覆盖(组合覆盖和秸秆覆盖,覆盖率100%)有利于土壤水分的高效利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该区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有效技术途径:采取双料沟垄组合覆盖技术最大限度地抑制裸露地表的无效蒸发,草粮轮作、避免耕地荒芜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高原 峁状丘陵区 农田蒸散 水分环境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构造挤出及其对中国东部裂陷盆地晚期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岳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2-169,共8页
基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走滑 -冲断变形系统的运动学和年代学分析以及华北地区新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提出了青藏高原东部晚新生代 3阶段向东构造挤出的运动学模式 ,论述了每一个挤出阶段构造形变图像和块体运动方式 ,讨论了构造挤出对中国... 基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走滑 -冲断变形系统的运动学和年代学分析以及华北地区新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提出了青藏高原东部晚新生代 3阶段向东构造挤出的运动学模式 ,论述了每一个挤出阶段构造形变图像和块体运动方式 ,讨论了构造挤出对中国东部裂陷盆地油气晚期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阶段构造挤出发生在中新世中晚期的 12~5Ma期间 ,最显著的构造形变特征是鲜水河断裂带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红河断裂右旋走滑运动和川滇地块向东挤出。这期构造挤出使整个华南地块发生逆时针旋转 ,在南海北部大陆架产生右旋拉伸剪切应力场 ,引起珠江口盆地近东西向伸展断裂系统的复活。第二阶段构造挤出发生在上新世 -早更新世的青藏运动时期 (约 4~ 0 8Ma) ,最显著的构造变形特征包括昆仑 -秦岭断裂系和海原断裂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华北地区次级地块的逆时针旋转、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地堑系的引张变形、大渤海湾盆地内部北北东向断裂右旋剪切活动和郯庐断裂右旋走滑活动等。这期构造挤出使华南地块发生顺时针旋转。第三阶段挤出作用发生在中晚更新世以来 ,川滇地块围绕喜马拉雅东构造带发生顺时针涡轮状旋转 ;岷山 -龙门山构造带以走滑运动为主 ,地壳缩短作用较弱 ;华南地块向东挤出作用减弱。新生代这 3期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构造 青藏高原 华南地块 华北地区 郯庐断裂 晚新生代 晚期油气成藏
下载PDF
俄罗斯沙棘优良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代琼 吴钦孝 +7 位作者 张军 郭春华 郭玉孝 孙晓春 郝登耀 陈玉民 白岗栓 周自知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9年第1期10-20,共11页
“三北”地区和黄土高原是中国沙棘亚种的分布中心,现已有大面积人工沙棘林,但其果小、刺多,产果量低,采果难。为此,作者于1997-2006年承担水利部“948”沙棘引进项目,以解决该地区沙棘优良品种缺乏问题。通过8年试验研究,引进... “三北”地区和黄土高原是中国沙棘亚种的分布中心,现已有大面积人工沙棘林,但其果小、刺多,产果量低,采果难。为此,作者于1997-2006年承担水利部“948”沙棘引进项目,以解决该地区沙棘优良品种缺乏问题。通过8年试验研究,引进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优良品种、类型40余种,分别在“三北”和黄土高原地区的7个主要试验基地进行引种试验,从中初步筛选出效果较好的9个优良品种、类型。它们生长发育良好,抗性较强,具高产、优质特性,并已开始利用引进的俄罗斯沙棘与当地中国沙棘杂交,培育出第一代杂交种。在引种选育和对俄罗斯沙棘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良种的集约栽培和繁育做了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通过本项目实施,为做好沙棘引种选育工作提供了良种,这对大面积建造高产、优质人工沙棘林和沙棘果园,加速黄土高原和“三北”地区的环境治理、发展地方经济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和黄土高原地区 俄罗斯沙棘 优良品种 引种选育
下载PDF
渭北旱塬县域农业持续发展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玉凤 樊鸿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223-225,共3页
渭北旱塬农业的持续发展 ,对于实现区域内部农民增收、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黄土高原县域 (市 )资源状况的基础上 ,探讨了县域农业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 ,确定了渭北县域农业持续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提出以... 渭北旱塬农业的持续发展 ,对于实现区域内部农民增收、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黄土高原县域 (市 )资源状况的基础上 ,探讨了县域农业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 ,确定了渭北县域农业持续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提出以水肥资源持续利用为中心的农业发展模式和相应配套的技术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农业资源 县域农业 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中强震前磁偏角短临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玉虎 马文静 《高原地震》 2003年第1期21-28,共8页
分析自1987年以来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各地磁台地磁偏角在Ms≥5 0级以上地震前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离各地磁台300km以内的中强地震前地磁D分量会在短期内出现异常现象(可通过斜率值和相对速率值变化提取异常信息),该异常对地震发生时间... 分析自1987年以来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各地磁台地磁偏角在Ms≥5 0级以上地震前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离各地磁台300km以内的中强地震前地磁D分量会在短期内出现异常现象(可通过斜率值和相对速率值变化提取异常信息),该异常对地震发生时间和地点的判断具有实用价值,而对震级的判断较差,异常可显示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判别指标:斜率值或相对速率值超过预定的警戒值视为异常,异常大都在震前2个月至1个月前后的时间内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偏角 异常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 地磁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前兆台网分布及前兆监测能力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文静 都昌庭 +4 位作者 张晓清 陈兵 张元生 李英 马玉虎 《高原地震》 2003年第2期1-9,共9页
收集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流体、形变、电磁三大学科90个定点前兆观测台项和69个跨断层流动测量场地的基础资料,提出前兆反映能力的概念和计算其空间分布的方法,对该区前兆观测台网的分布、前兆反映能力和监测能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青藏高原北部 前兆台网 前兆反映能力 前兆监测能力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缺震特征及其短期预报意义
13
作者 陈玉华 张恩育 《高原地震》 2003年第2期10-16,共7页
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1985年以来的缺震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认为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缺震异常具有一定的地震预报效能,尤其是在祁连地块、柴达木地块及共和地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作为该区中期和短期地震预报的... 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1985年以来的缺震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认为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缺震异常具有一定的地震预报效能,尤其是在祁连地块、柴达木地块及共和地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作为该区中期和短期地震预报的判据之一。多个地块同步出现缺震异常意味着某一地块6级以上地震孕育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北部 缺震异常 短期预报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集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集成总体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程满金 郑大玮 张建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9,共6页
在分析准格尔旗示范区生态、经济、社会等条件的基础上,针对以往集雨农业研究缺乏技术综合集成,导致工程布局和各个技术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抓住半干旱地区缺水制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这个最大的障碍因素,以提高雨水集蓄率、水分利... 在分析准格尔旗示范区生态、经济、社会等条件的基础上,针对以往集雨农业研究缺乏技术综合集成,导致工程布局和各个技术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抓住半干旱地区缺水制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这个最大的障碍因素,以提高雨水集蓄率、水分利用率和利用转化效率为主线,综合运用3S技术、系统科学思想与实用农艺、水利工程技术,初步构筑起适合黄土高原北部地区集雨补灌条件下的综合技术集成模式,并结合示范区实际分析了雨水收集潜力,构建了三类农户生产应用子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黄土高原北部 旱作集雨农业 技术集成总体模式
下载PDF
CHINA'S FOUR MAJOR METEOROLOGICAL SCIENTIFIC EXPERIMENTS
15
作者 马鹤年 汤绪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9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China lies in East-Asian monsoon region,which is one of the well-known active monsoon zones around the world.Monsoon anomaly results in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such as drought, torrential rain and flood.In 1998,joi... China lies in East-Asian monsoon region,which is one of the well-known active monsoon zones around the world.Monsoon anomaly results in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such as drought, torrential rain and flood.In 1998,joint intensified observations for 4 major meteorological scientific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ver Chinese major monsoon affected areas.A number of valuable data have been obtained and some observational facts have come out after initial analysis.The present paper is to giv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4 major meteorological scientific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1998 in China.including its origin and scientific goals,implementation and planning,equipment and progress,and initial findings from the important observational facts. It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port on the progress of the above experiments for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qinghai-xizang(Tibetan)plateau Haihe River Basin South China area meteorological experi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