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省体育赛事发展现状与未来出路
1
作者 焦陈旺 王杰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8-101,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赋予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的使命与历史机遇。研究以长三角一体化为背景,以安徽省体育赛事发展为切入口,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体育赛事发展的现状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赋予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的使命与历史机遇。研究以长三角一体化为背景,以安徽省体育赛事发展为切入口,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体育赛事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未来出路。研究认为,安徽省体育赛事发展经历了平稳期、攀升期、低迷期,缺乏国际大赛与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竞技类赛事。因此,安徽省体育赛事应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坚持人民至上、政府统筹、科技赋能、聚焦宣传、示范引领的方向,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新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安徽省 体育赛事 现状 未来出路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中安徽省数字经济发展差距、重点任务与实现路径
2
作者 谢文宝 曹冲 +1 位作者 袁维海 袁国军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5-101,共7页
从区域发展、数字人才、企业数字化和数字经济政策多维度对比分析长三角一体化中安徽省数字经济的发展差距和主要原因,结合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提出数字经济的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安徽省与沪苏浙在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城... 从区域发展、数字人才、企业数字化和数字经济政策多维度对比分析长三角一体化中安徽省数字经济的发展差距和主要原因,结合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提出数字经济的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安徽省与沪苏浙在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城市数字经济、数字人才规模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但是,近年来安徽省对数字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赶超沪苏浙。基于安徽省数字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优势、制造业优势和资源区位优势,重点任务是加强数字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数字服务产业。最后提出安徽省数字经济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加强长三角数字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长三角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和推动共建区域联席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发展差距 重点任务 实现路径 安徽省 长三角一体化
下载PDF
安徽省江淮流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研究 被引量:114
3
作者 陈兴仁 陈富荣 +1 位作者 贾十军 陈永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2-310,共9页
基于安徽省江淮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统计获得了表层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及相应的地球化学参数,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及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影响显著,... 基于安徽省江淮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统计获得了表层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及相应的地球化学参数,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及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影响显著,表层土壤化学组成表现出既对深层土壤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又在表生作用下发生某些变化:表层土壤中迁移活动性强的元素和人为扰动污染的元素明显不同于深层土壤;随着地理空间位置的变化,同类成土母质形成环境、成因来源的差异导致其化学组成的空间变异,造成不同地区同类成土母质地球化学基准值有所不同。因此,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研究应更多地考虑地质背景、物质来源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 成土母质 空间分异 安徽省江淮流域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长江安徽和县江段刀鲚生境履历重建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孟孟 姜涛 +2 位作者 KHUMBANYIWA Davison Daniel 刘洪波 杨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4-1061,共8页
为了解长江刀鲚(Coilia nasus)的"生境履历",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了2015年5月17日在长江安徽和县江段捕获的刀鲚短颌鲚与长颌鲚类型耳石Sr和Ca微化学特征。短颌鲚的耳石Sr/Ca值变化动态为2类,一类比值稳定在2.00左右... 为了解长江刀鲚(Coilia nasus)的"生境履历",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了2015年5月17日在长江安徽和县江段捕获的刀鲚短颌鲚与长颌鲚类型耳石Sr和Ca微化学特征。短颌鲚的耳石Sr/Ca值变化动态为2类,一类比值稳定在2.00左右(1.65±0.87—2.03±0.96),反映了其纯淡水的生境履历;另一类比值波动显著,不仅具有对应淡水生境的低值(2.39±1.18—2.63±0.85),还具有对应半咸水生境的高值(3.22±1.17—3.29±1.14),显现了其江海生活的生境履历。长颌鲚耳石的Sr/Ca值均波动显著,同时具有对应淡水生境的低值(1.35±1.07—2.37±1.04)和半咸水、海水生境的高值(3.47±1.09—8.35±1.25),表现了其均为溯河洄游的生境履历。Sr面分析结果也与上述Sr/Ca值的结果相印证。长江安徽和县江段刀鲚资源组成复杂,群体可由纯淡水型和江海生活型的个体共同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生境履历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长江 安徽和县江段
下载PDF
安徽沿江地区燕山期火成岩成岩成矿地质背景 被引量:52
5
作者 杜建国 戴圣潜 +2 位作者 莫宣学 邓晋福 许卫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51-560,共10页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的中段。通过区内变质基底类型、时代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等综合研究,证明该区存在一元古宙基底缝合带,即“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燕山期的强烈构造-岩浆-成矿活动是“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的中段。通过区内变质基底类型、时代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等综合研究,证明该区存在一元古宙基底缝合带,即“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燕山期的强烈构造-岩浆-成矿活动是“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的“再活化”的表现。燕山期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以及岩浆作用有关的矿种组合表征它也是深达地幔的岩石圈尺度不连续,实质上岩石圈尺度不连续为区内的重要控岩、控矿构造,而燕山期挤压加厚环境中形成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火成岩及对应的Cu,Au组合、橄榄安粗岩系列火成岩及对应的Fe,S组合是岩浆成矿受壳幔相互作用和幔源物质贡献等因素控制的直接反映。同时,文中还利用了Nd-Sr同位素示踪体系对区内中、新生代地幔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论证了中-新生代岩石圈/软流圈发生了灾变事件,区内晚中生代属富集型地幔(EMⅡ),火成岩为富集型地幔(EMⅡ)与亏损地幔(DM)或下地壳(IC)相互作用的结果,新生代则成为亏损型地幔(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不连续 燕山期再活化 火成岩岩石组合 成岩成矿背景 安徽沿江地区
下载PDF
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碰撞后到造山后岩浆活动和壳幔相互作用——来自火山-侵入杂岩和岩石包体的证据 被引量:51
6
作者 杜杨松 曹毅 +3 位作者 袁万明 楼亚儿 李顺庭 鲁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94-1302,共9页
安徽沿江地区地处长江深大断裂带的中部,构造上隶属由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在 T_2—J_2发生陆-陆碰撞形成的大别造山带的前陆带。在 J_3—K_1时期,区内发生了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的碰撞后到岩石圈拆沉背景下的造山后岩浆活动和相应的壳... 安徽沿江地区地处长江深大断裂带的中部,构造上隶属由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在 T_2—J_2发生陆-陆碰撞形成的大别造山带的前陆带。在 J_3—K_1时期,区内发生了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的碰撞后到岩石圈拆沉背景下的造山后岩浆活动和相应的壳幔相互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的碰撞后到造山后火山-侵入杂岩组合。碰撞后岩浆活动大致发生在125~145Ma,铜陵地区辉长岩包体和大量堆积岩的形成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而富碱岩浆岩的形成标志着这一时期的结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岩石中,繁昌盆地中的中分村组和赤砂组火山岩以及南部侵入岩属于碰撞后岩浆岩组合中的过铝质的长英质岩套;由中部铜陵地区的中酸性侵入岩和北外带侵入岩等构成的中钾-高钾钙碱性岩系和由铜陵地区的中基性侵入岩、庐枞盆地龙门院组和砖桥组火山岩、宁芜盆地龙王山组和大王山组火山岩以及沿长江两岸呈 NE 方向分布的富碱岩浆岩构成的橄榄安粗岩系属于碰撞后岩浆岩组合中的准铝质的镁铁质-长英质火成岩岩套。造山后岩浆作用大致发生在105~125Ma。宁芜地区辉长岩的侵入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而宁芜和庐枞地区过碱性岩的形成标志着这一时期的结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岩石中,由繁昌盆地蝌蚪山组火山岩和庐枞盆地双庙组火山岩以及宁芜盆地辉长岩侵入体组成的碱性岩系和由庐枞盆地浮山组火山岩和宁芜盆地娘娘山组火山岩组成的过碱性岩系属于造山后碱性-过碱性火成岩岩套。与碰撞后到造山后岩浆活动相对应,在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发生了两期壳幔相互作用。其中早期壳幔相互作用表现为起源于岩石圈地幔上部圈层的底侵玄武岩浆与中下地壳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而晚期壳幔相互作用表现为起源于岩石圈地幔下部圈层的玄武岩浆与中下地壳间微弱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后到造山后岩浆作用 壳幔相互作用 火山-侵入杂岩 中生代 安徽沿江地区
下载PDF
不同纬度地区钉螺生殖腺组织学 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梁幼生 肖荣炜 +5 位作者 宋鸿焘 戴建荣 张艳 叶嘉馥 熊希凯 满贺臣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6期351-354,390-392,共7页
现场观察证明,钉螺在北纬33°15′以北地区生殖腺发育受到抑制,生殖力下降。为探索其机制,本文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与透射电镜技术,对放养在山东济宁、江苏徐州及镇江钉螺的生殖腺作了观察。结果显示:北移钉螺雌、雄... 现场观察证明,钉螺在北纬33°15′以北地区生殖腺发育受到抑制,生殖力下降。为探索其机制,本文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与透射电镜技术,对放养在山东济宁、江苏徐州及镇江钉螺的生殖腺作了观察。结果显示:北移钉螺雌、雄生殖腺均萎缩,被空泡样结构取代;糖原、DNA和组蛋白含量减少;CEO、5′-NT、LDH和G-6-Pase活性降低;睾丸内SDH活性增高;精子数量减少,并呈不同程度的变性等。观察提示,北移钉螺生殖腺代谢障碍是导致腺体萎缩。生殖机能减退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生殖腺 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南水北调工程
下载PDF
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禹有松 冯学钢 杨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69,共5页
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旅游业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安徽省正积极推进东向发展战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最活跃和关联性最强的产业之一,在安徽融入长江三角洲①的过程中,应该起到突出的示范带动作用。安徽旅游资源禀赋好,地理上紧靠长三角广... 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旅游业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安徽省正积极推进东向发展战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最活跃和关联性最强的产业之一,在安徽融入长江三角洲①的过程中,应该起到突出的示范带动作用。安徽旅游资源禀赋好,地理上紧靠长三角广阔市场,旅游经济与长三角地区联系密切。在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上,应重点构建直通长三角的三大旅游通道,并以上海为中心建设第三辐射环,同时在交通、信息、人才、服务、管理、政策法规、旅游规划等方面与长三角实现全面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模式 旅游通道 安徽省 长三角区域
下载PDF
江南水乡古镇城市化倾向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以乌镇、西塘、南浔三镇为例 被引量:36
9
作者 王云才 李飞 陈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0-703,共4页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江南古镇不仅在传统景观、人工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古镇的功能上持续发生演变,而且体现出水体景观艺术化和水网功能的时尚化、开放空间利用方式的城市广场化和公园化、古镇居民行为方式的现代化和多样化、现代城市...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江南古镇不仅在传统景观、人工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古镇的功能上持续发生演变,而且体现出水体景观艺术化和水网功能的时尚化、开放空间利用方式的城市广场化和公园化、古镇居民行为方式的现代化和多样化、现代城市商业街模式和行为商业化,以及现代生活与传统物质空间之间的冲突等严重的城市化倾向和特点。立足于古镇的原真性保护,在城市化过程中古镇应保护和延续农业社会聚落特征,强化古镇时空异化过程;规划景观遗产隔离廊道,保护江南水乡区域景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保护古镇水乡文化的原真性,营造和谐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体验;合理调控容量,降低聚集密度和强度,控制服务设施和规模,再现诗意生活场景,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水乡古镇 城市化倾向 可持续发展 浙北三镇
下载PDF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以安徽沿江地区为例 被引量:55
10
作者 李宗尧 杨桂山 董雅文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6-113,共8页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的基础保障。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目标首先是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水平方向的有机链接,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生态保障与环境支撑。...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的基础保障。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目标首先是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水平方向的有机链接,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生态保障与环境支撑。以安徽省沿江地区为例,论文通过生态系统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分析,确定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西部山区一带、长江干流和巢湖等地区;通过经济发展潜力分析,确定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和安庆市的市区及滨江地带是主要的经济优先开发地区。以景观格局优化理论为指导,根据沿江地区的自然生态特征,构建了由3个生态源、7个生态廊道和众多的生态斑块、生态楔组成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 经济发展潜力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安徽沿江地区
下载PDF
皖江地区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5
11
作者 曹志红 许信旺 汪艳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8期413-419,共7页
皖江地区湿地是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重要湿地,也是安徽省水网集中分布区,河流水系众多、湖泊库塘星罗棋布。【研究目的】通过对皖江地区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的估算,期望为有关部门进行区域规划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调查... 皖江地区湿地是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重要湿地,也是安徽省水网集中分布区,河流水系众多、湖泊库塘星罗棋布。【研究目的】通过对皖江地区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的估算,期望为有关部门进行区域规划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参考Costanza等提出的17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市场价值法、资产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等评估方法,对皖江地区湿地9项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皖江地区湿地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061.21亿元/a,其中固碳价值最高,达434.22亿元/a,其次是水文调节价值、物质生产价值和净化环境价值,分别达到220.75亿元/a、163.50亿元/a和108.13亿元/a,再次是释放O2价值、供水蓄水价值和休闲旅游价值,最小的是文化科研和栖息地价值;皖江地区湿地直接价值214.84亿元/a,间接价值846.37亿元/a,间接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价值。【结论】并提出了湿地的固碳功能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影响,应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地区 湿地 生态服务价值 评估
下载PDF
安徽沿江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的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先富 王诗晨 +2 位作者 路明浩 吴庆双 徐光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准确了解区域洪涝灾害风险演变规律。利用安徽沿江地区1990年和2007年的气象、社会经济等数据,评价了其洪涝灾害风险,绘制了洪涝灾害风险指数图和风险等级图,分析了洪涝灾害风险演变规律。研究表明:1990-2007年...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准确了解区域洪涝灾害风险演变规律。利用安徽沿江地区1990年和2007年的气象、社会经济等数据,评价了其洪涝灾害风险,绘制了洪涝灾害风险指数图和风险等级图,分析了洪涝灾害风险演变规律。研究表明:1990-2007年间研究区的洪涝灾害风险在时空分布格局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低风险区和高风险区的面积减小,而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的面积在增大;风险整体在增大,区域内部差异减小,但不同地区风险增减不一;风险景观形状指数减小,斑块形状趋于复杂,聚集度和分离度均增大,人为活动影响在逐步增强。该研究可为沿江地区制定规划及灾害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风险演变 空间格局 安徽沿江地区
下载PDF
安徽沿江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李宗尧 杨桂山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96,共6页
粮食主产区的耕地面积变化不仅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利用50年的耕地统计数据和近年的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揭示了安徽省沿江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特征,并对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 粮食主产区的耕地面积变化不仅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本文利用50年的耕地统计数据和近年的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揭示了安徽省沿江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特征,并对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在定量分析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对未来耕地数量和粮食生产安全保障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沿江地区土地利用基本特征表现为以农用地为主,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比例大;土地的投入强度大。综合产出率高;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总量经历了缓慢增长、快速下降、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的变化过程,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②耕地总面积减少与GDP总量和人均GDP之间存在对数关系,二者间的弹性系数不断下降,现状已接近上海市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模式已开始向集约型转变;③利用拟合的关系式,估算2010年和2020年的耕地将在现状基础上分别减少3.09×10^4~3.91×10^4hm^2和5.07×10^4~6,78×10^4hm^2届时耕地总面积将会保持在149×10^4hm^2和146×10^4hm^2以上。2010年耕地数量可以满足粮食安全的需要(保持粮食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3.08%),至2020年.耕地数量将会略低于粮食安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耕地数量变化 驱动机制 粮食安全 安徽沿江地区
下载PDF
安徽省长江以北刺槐的立地类型划分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桂华 李宏开 薛明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7-50,共4页
以安徽长江以北刺槐标准地和解析木的资料为基础,采用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多级序与逐级控制相联系、科学性与实用性兼备的原则与方法,对该地区刺槐产地进行了立地类型的划分。提出了以地貌、气候、局部地形、土类及土壤因子... 以安徽长江以北刺槐标准地和解析木的资料为基础,采用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多级序与逐级控制相联系、科学性与实用性兼备的原则与方法,对该地区刺槐产地进行了立地类型的划分。提出了以地貌、气候、局部地形、土类及土壤因子为主要依据的三级分类系统。共划分出2个刺槐立地类型区(6个立地类型亚区)、9个立地类型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长江以北 刺槐 立地类型
下载PDF
安徽沿江地区燕山期含铜岩体稀土、微量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谢建成 杨晓勇 Insung Lee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8,共7页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岩浆成矿带中段,其中众多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密切相关。对安徽沿江地区(铜陵、安庆和庐纵)燕山期中酸性含铜岩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含铜岩体稀土特征总体表现为右倾型,LREE富集,HREE亏损但表现为平...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岩浆成矿带中段,其中众多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密切相关。对安徽沿江地区(铜陵、安庆和庐纵)燕山期中酸性含铜岩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含铜岩体稀土特征总体表现为右倾型,LREE富集,HREE亏损但表现为平缓的曲线,无明显的Eu异常,∑REE含量变化范围在85.84×10^-6~446.26×10^-6,(La/Yb)N值为7.87至63.8,具有高Th,Sr;低Cr,Ni;La/Nb(平均值为3.4),Nb/U(平均值为5.24)和Nb/Pb(平均值为1.47)等特征,结合同位素特征,为壳幔混熔的物源区。研究还表明,本区燕山期含铜岩体可能来自于底侵的慢源碱性玄武岩浆同化混染古老地壳物质同时结晶分异的产物。其中岩体中的铜能否参与成矿关键取决于是否发生热液蚀变交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岩体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燕山期 安徽沿江地区
下载PDF
基于帕累托最优的人口、经济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黄金碧 冯长春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5-69,共5页
本文从城镇化协调发展要求城镇系统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角度出发,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人口、经济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评价模型,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将城镇化各维度同比例变化视为城镇化协调发展是不合理的;... 本文从城镇化协调发展要求城镇系统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角度出发,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人口、经济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评价模型,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将城镇化各维度同比例变化视为城镇化协调发展是不合理的;(2)皖江城市带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粗放,非农经济就业吸纳能力不足,非农劳动力未得到有效发挥,致使经济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超前于土地城镇化,城镇化协调性总体呈东强西弱、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城镇化建设应以经济城镇化为动力,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支撑,提升城镇空间的经济承载力和人口承载力,形成建设用地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非农劳动力增长与非农经济就业吸纳能力提升与相匹配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协调发展 帕累托最优 数据包络分析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潜力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龙平 魏永霞 +2 位作者 程宏超 康佳 廖安然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65-1777,共13页
【研究目的】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储量丰富,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好,对该区域进行地热资源评价可为安徽省能源结构优化及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在分析研究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等地质与... 【研究目的】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储量丰富,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好,对该区域进行地热资源评价可为安徽省能源结构优化及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在分析研究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等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揭示了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概况及分布特征,探讨了隆起山地对流型和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并对其储量及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安徽长江经济带地热资源热储主要赋存在巢湖—和县基岩隆起区、大别山隆起区、沿江基岩隆起区、江南隆起等隆起山地及定远断陷盆地、肥东断陷盆地、霍山—九井盆地、庐枞断陷盆地、安庆断陷盆地、宣城断陷盆地等沉积盆地。前者隆起区热储类型为带状,岩性以断裂破碎带中花岗岩为主,后者断陷盆地热储类型为层状及层状兼带状,岩性以砂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带内热储主要为偏硅酸·氟热矿水,隆起山地型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_(4)、HCO_(3)型水,沉积盆地型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型水。通过潜力评价可知,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潜力较小,且处于开发利用状态的地热田基本处于超采状态;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相对较大,其中潜力大、中和小的盆地分别有4处、6处和10处。【结论】安徽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地热资源潜力分布不均,地热资源需要分区规划利用,并且需要考虑高氟、高矿化度热矿水利用造成的地表水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赋存特征 潜力评价 安徽 长江经济带 地热资源调查工程
下载PDF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态环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以安徽沿江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宗尧 杨桂山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传统的区域竞争力评价主要是侧重于经济指标,对生态环境要素涉及较少,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态环境已成为保证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以安徽沿江地区为例,提出了生态环境竞争力的概念。以县(市、区)为评价基本单元,从生态环境压力、... 传统的区域竞争力评价主要是侧重于经济指标,对生态环境要素涉及较少,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态环境已成为保证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以安徽沿江地区为例,提出了生态环境竞争力的概念。以县(市、区)为评价基本单元,从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需求和主动协调能力4个方面,设计了区域生态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各单元的生态环境竞争力水平分为5个等级: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南部、西部山地和合肥市区,竞争力水平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和县-无为平原传统农业区和马鞍山、铜陵重工业区。生态环境竞争力不仅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本底质量有关,也与区域经济技术水平、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水平、管理水平有关。最后对各区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和提升优化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竞争力 评价体系 主成分分析 安徽沿江地区
下载PDF
安徽省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昌才 朱青 +1 位作者 洪倩 王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4-37,共4页
安徽省长江流域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禀赋条件较好,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将面临新的挑战。在对流域水资源特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供需态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水资源配置原则和... 安徽省长江流域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禀赋条件较好,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将面临新的挑战。在对流域水资源特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供需态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水资源配置原则和优化配置方案。至2030年,安徽省长江流域配置城镇生活及生产用水量104.8亿m3,城乡用水结构由基准年的42.5%,57.5%调整为54.7%和4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供需矛盾 开发利用 水量配置 长江流域 安徽省
下载PDF
基于开发需求的安徽沿江地区生态经济分区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宗尧 杨桂山 董雅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7,共6页
从压力、状态和人类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经济分区指标体系,结合经济开发需求的评价结果,以县(市、城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的方法,根据自上而下的专家定性评估,遵循空间邻近性原则,将安徽沿江地区划分为7个生... 从压力、状态和人类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经济分区指标体系,结合经济开发需求的评价结果,以县(市、城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的方法,根据自上而下的专家定性评估,遵循空间邻近性原则,将安徽沿江地区划分为7个生态经济类型,即:合肥污染防治与城镇生态优化区、巢滁湖泊湿地保护与平原生态农业区、马芜铜宣工业污染防治与城镇生态优化区、宣南生态农业与水土保持区、安庆平原农业与湿地生态保护区、池州森林保育与生态农业区以及皖西水源保护与森林保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分区 经济开发需求 层次聚类法 主成分分析 安徽沿江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