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ing groundwater recharge plan in North China Plain to repair shallow groundwater depression zone,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Rui-fang Meng Hui-feng Yang +4 位作者 Xi-lin Bao Bu-yun Xu Hua Bai Jin-cheng Li Ze-xin Liang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3年第2期133-145,共13页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one of the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However, overexploitation has long been unsustainable since the water supply is mainly from groundwater. Since 2014,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 The North China Plain is one of the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in China. However, overexploitation has long been unsustainable since the water supply is mainly from groundwater. Since 2014,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s central route has been charted to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water supply and over-exploitation, which has alleviated the problem to a certain extent. Although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has made many efforts on groundwater recharge since 2018 most of which have been successful, the recharge has not yet been sufficiently focused on the repair of shallow groundwater depression zones. It still needs further optimiz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is particular issue,proposes optimized recharge plan and provides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1) Seven priority target areas are selected for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alluvial and proluvial fans in the piedmont plain, and the storage capacity is estimated to be 181.00×10~8 m~3;(2) A recharge of 31.18×10~8 m~3/a is required by 2035 to achieve the repair target;(3) It is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recharge of Hutuo River, Dasha River and Tanghe River to 19.00×10~8 m~3/a and to rehabilitate Gaoliqing-Ningbailong Depression Zone;increase the recharge of Fuyang River, Zhanghe River and Anyang River to 7.05×10~8 m~3/a and rehabilitate Handan Feixiang-Guangping Depression Zone;increase the recharge of Luanhe River by 0.56×10~8 m~3/a and restore Tanghai Depression Zone and Luanan-Leting Depression Zone;moderately reduce the amount of water recharged to North Canal and Yongding River to prevent excessive rebound of groundwater;(4) Recharge through well is implemented on a pilot basis in areas of severe urban ground subsidence and coastal saltwater intrusion;(5) An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for groundwater quality risks in recharge areas is established to ensure the safety. The numerical groundwater flow model also proves reasonable groundwater level restoration in the depression zones by 2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plain Groundwater recharge Groundwater depression zone Recharge target areas Storage capacity Recharge source Recharge effectiveness
下载PDF
Mapp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Leaf Area Index for Winter Wheat in North China 被引量:13
2
作者 YANG Peng WU Wen-bin +3 位作者 TANG Hua-jun ZHOU Qing-bo ZOU Jin-qiu ZHANG L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437-1443,共7页
Leaf area index (LAI)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a number of models related to ecosystem functioning, carbon budgets, climate, hydrology, and crop growth simulation. Mapping and monitor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Leaf area index (LAI)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a number of models related to ecosystem functioning, carbon budgets, climate, hydrology, and crop growth simulation. Mapping and monitor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LAI are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crop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t regional level. In this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I of winter wheat and Landsat TM spectral vegetation indices (SVI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curve estimation procedure in North China Plain. The series of LAI maps retrieved by the best regression model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winter wheat LAI.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ene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I and SVIs were curvilinear, and that the exponential model gave a better fit than the linear model or other nonlinear models for most SVIs. The best regress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using an exponential model between surface-reflectance-deriv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DVI) and LAI, with the adjusted R2 (0.82) and the RMSE (0.77). The TM LAI maps retrieved from DVILAI model showed the significant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The mean TM LAI value (30 m) for winter wheat of the study area increased from 1.29 (March 7, 2004) to 3.43 (April 8, 2004), with standard deviations of 0.22 and 1.17,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spectral vegetation indices from multi-temporal Landsat TM images can be used to produce fine-resolution LAI maps for winter wheat in North China Pl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f area index (LAI) winter wheat spectral vegetation index (SVI) Landsat TM north China plain
下载PDF
广域InSAR时序分析技术对华北平原地表形变的监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明佳 孙建宝 +1 位作者 薛莲 沈正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4-944,共11页
基于2015—2019共4年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影像,提出一种广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时序分析技术,对华北平原的地表形变进行高精度连续监测。首先对SAR影像进行干涉处理,得到干涉图。在此基础上,使用经过并行化改进的永久散... 基于2015—2019共4年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影像,提出一种广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时序分析技术,对华北平原的地表形变进行高精度连续监测。首先对SAR影像进行干涉处理,得到干涉图。在此基础上,使用经过并行化改进的永久散射体技术斯坦福改进(StaMPS)方法,提取干涉图中所有永久散射体(PS)像元,获取研究区域全分辨率的时序形变信息。之后,使用大气模型校正法与共景叠加法相结合的联合大气校正方法,估计并去除形变信息中的大气噪声。经过上述处理流程后,成功地获取华北平原地表大空间尺度、长时间跨度、全空间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形变信息,进而监测到平原内部由长期地下水开采导致的高达100mm/a的大范围强烈沉降信号。相较于既有算法,并行化StaMPS方法通过在多个计算节点之间的实时分配,节约至少60%的计算时间,联合大气校正方法则可以去除约74.3%的大气噪声项,有效性显著高于两种校正方法的单独使用效果。广域InSAR时序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大范围地表形变的高精度连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InSAR时序分析技术 并行化StaMPS方法 联合大气校正方法 地表形变 华北平原
下载PDF
特大城市平原区高速公路选线要点分析
4
作者 尹传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31期160-163,共4页
为进一步明确特大城市平原区高速公路选线要点和原则,以北京市大兴国际机场北线高速西延段选线实践为例,重点从路网布局合理性、社会和环境影响(敏感点)、工程可实施性、地质条件及构造、社会环境影响和征地拆迁及造价等方面阐述路线比... 为进一步明确特大城市平原区高速公路选线要点和原则,以北京市大兴国际机场北线高速西延段选线实践为例,重点从路网布局合理性、社会和环境影响(敏感点)、工程可实施性、地质条件及构造、社会环境影响和征地拆迁及造价等方面阐述路线比选过程,总结特大城市平原区高速公路选线要点和重点原则,可以为其他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平原区 道路工程 高速公路 选线 大兴国际机场北线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叶面积指数傅里叶变换的作物种植区域提取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鹏新 荀兰 +2 位作者 李俐 解毅 王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07-215,共9页
为了获取不同农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以华北平原黄河以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对2014—2016年的时间序列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进行重构,进而应用一阶差分法和重构LAI的傅里叶变换的谐波特征对研究区域主要... 为了获取不同农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以华北平原黄河以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对2014—2016年的时间序列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进行重构,进而应用一阶差分法和重构LAI的傅里叶变换的谐波特征对研究区域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玉米和棉花种植区域进行识别和提取,并对不同作物的识别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Savitzky-Golay滤波重构的LAI能够去除由云、大气等因素造成的LAI骤降的影响,重构LAI曲线平滑且符合作物的生长规律特征。研究区域2014—2016年作物识别的总体精度均大于80.00%,2015年达到87.08%,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棉花和单季夏玉米的识别精度分别为92.50%、80.00%、85.00%和82.50%,表明利用一阶差分法能够准确提取研究区域一年一季和一年两季作物种植区域。结合傅里叶变换方法和作物物候信息能够有效地识别不同作物的种植区域,进而获取研究区域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信息。该研究可为研究区域主要作物的长势监测及产量估测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遥感 提取 面积 叶面积指数 傅里叶变换 Savitzky-Golay滤波 华北平原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华北平原农作物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红营 潘学鹏 +3 位作者 罗建美 罗仲朋 常春平 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99-1209,共11页
作物种植面积的多年时空变化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也是开展农业减灾、地下水保护的重要依据。为了解华北平原主要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过程,本文基于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数据提取当地主要作物... 作物种植面积的多年时空变化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也是开展农业减灾、地下水保护的重要依据。为了解华北平原主要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过程,本文基于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数据提取当地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并分析了华北平原主要作物近年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数据提取当地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提取精度较高,结果可靠;2冬小麦?夏玉米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前平原、山东省和河南省的引黄河灌区,单季玉米在河北平原北部分布最广,水稻集中分布于天津、河北唐山地区和黄河沿岸,蔬菜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林果分散分布于几个产果区和京津周边地区,棉花主要集中于华北平原中部地区。3华北平原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明显下降,经济作物(林果和蔬菜)则显著增加,其中林果、蔬菜和水稻的面积变化率较大,分别为56.45%、35.76%和23.16%,蔬菜和水稻的位置转移明显。4景观格局AWMPFD和SHEI指数值表明,河北平原以南的冬小麦?夏玉米种植规模化程度提高,豫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豫北以北地区由于各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区域作物种植多样化指数增加。该结果可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遥感提取 农作物 种植面积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太行山区水循环及其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 被引量:19
7
作者 宋献方 李发东 +3 位作者 刘昌明 唐常源 张秋英 张万军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8-408,498,共12页
山区水循环研究不仅对山区本身,对与其相连的山前平原地下水的补给也具有重要意义。太行山区作为华北平原的重要水源补给区,其水循环现状以及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研究尚少,许多机理还不明确。研究通过阐述山区水循环过程与机理,结合... 山区水循环研究不仅对山区本身,对与其相连的山前平原地下水的补给也具有重要意义。太行山区作为华北平原的重要水源补给区,其水循环现状以及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研究尚少,许多机理还不明确。研究通过阐述山区水循环过程与机理,结合地处太行山中段的牛家庄实验流域的实例研究,对太行山区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过程进行了分析。2004年4—11月的研究结果表明,牛家庄流域对山前的侧向补给量为1.53×106m3,补给系数(补给总量/降水总量)为0.242。流域的下游补给系数最大,中游次之,上游最小。最后,用概念模型对太行山区流域水循环机制和山前侧向补给的机理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文 山区水循环 地下水补给 太行山 华北平原
下载PDF
华北平原典型剖面地下水碘分布及对配碘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媛静 张玉玺 +2 位作者 向小平 孙继朝 李亚松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5期7-9,共3页
在华北平原选择典型剖面开展了野外地质及配碘情况调查,并采集了224组地下水样品进行碘化物测试分析,掌握了该剖面地下水碘化物浓度空间分布状况,发现了4个高值碘区以及多个地下水碘化物异常点,结合配碘调查结果进行了合理配碘建议,对... 在华北平原选择典型剖面开展了野外地质及配碘情况调查,并采集了224组地下水样品进行碘化物测试分析,掌握了该剖面地下水碘化物浓度空间分布状况,发现了4个高值碘区以及多个地下水碘化物异常点,结合配碘调查结果进行了合理配碘建议,对于保护居民身体健康,防止甲状腺类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高碘区 地质调查 华北平原
下载PDF
华北平原城郊区种植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陈阜 武兰芳 秦向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以河北藁城市为例 ,对华北平原城郊地区近 5 0年种植结构特征及驱动因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该区域种植结构变化与粮食生产能力提高是同步的 ,即逐步由发展高产作物转向发展高效作物、由传统多样化种植向单一化和专业化发展 ;生产条... 以河北藁城市为例 ,对华北平原城郊地区近 5 0年种植结构特征及驱动因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该区域种植结构变化与粮食生产能力提高是同步的 ,即逐步由发展高产作物转向发展高效作物、由传统多样化种植向单一化和专业化发展 ;生产条件改善、体制和需求变化是种植结构调整的基础 ,而比较优势是结构变化的内在动力。在内在动力和趋势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域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及支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城郊区 种植结构调整 比较优势 经营体制 社会需求
下载PDF
1951-2010年华北平原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分析及粮食减产风险评估 被引量:38
10
作者 胡亚南 李阔 许吟隆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3,共7页
利用华北平原1951-2010年长时间序列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等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K突变检测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研究华北平原近60a来农业生产受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和风雹等4种气象灾害影响的范围和... 利用华北平原1951-2010年长时间序列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等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K突变检测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研究华北平原近60a来农业生产受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和风雹等4种气象灾害影响的范围和强度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时段4种灾害对华北平原各省份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粮食减产风险。结果表明,除干旱外,洪涝、低温冷害和风雹3种农业气象灾害受灾比变化均存在突变年,分别为1970、1988和1974年;干旱受灾比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其灾害强度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洪涝受灾比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其灾害强度显著下降(P<0.05);风雹受灾比和灾害强度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总体上过去60a干旱是华北平原各省(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冷害的影响程度最小,但不同时段内4种气象灾害对各省(市)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60a间华北平原粮食因灾损失量不断增加,因旱灾减产风险度最高;随时间推移旱灾减产高风险区不断向华北平原北部转移,风雹灾减产风险逐渐加大且北部风险增加速度大于南部,但洪涝和低温冷害减产的风险度一直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农业气象灾害 受灾比 灾害强度 模糊综合评判 粮食灾损风险
下载PDF
中国“采水型”地裂缝特征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艺伟 叶淑君 +1 位作者 于军 龚绪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1-752,共12页
过量开采地下水诱发的地裂缝("采水型"地裂缝)灾害对社会造成严重损失,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系统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归纳出"采水型"地裂缝... 过量开采地下水诱发的地裂缝("采水型"地裂缝)灾害对社会造成严重损失,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系统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归纳出"采水型"地裂缝的差异沉降成因、拉张性水平应变成因和四种成因模式;然后针对中国三个典型的"采水型"地裂缝发育区,即汾渭盆地、华北平原、苏锡常地区,阐述了各地地裂缝分布、发育特征和成因机理,并选择典型地段地裂缝进行成因分析,认为汾渭盆地和华北平原地区部分地裂缝属于"先期断层模式",而苏锡常地区地裂缝总体属于"基岩起伏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下导致地裂缝发育的差异性变形、水平应变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地下水开采 成因机制 汾渭盆地 华北平原 苏锡常
下载PDF
苏北平原河网区典型农村中小河流水体氮磷赋存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陆海明 陈晓燕 +2 位作者 赵海涛 邹鹰 钱晓晴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以苏北平原河网区的盐城市射阳县某个典型圩区(面积12.73km2)为例,通过连续15个月对圩区内沟渠河流水体采样分析,研究苏北平原河网区中小河流地表水氮磷赋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中小河流水体氮磷超标严重,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所... 以苏北平原河网区的盐城市射阳县某个典型圩区(面积12.73km2)为例,通过连续15个月对圩区内沟渠河流水体采样分析,研究苏北平原河网区中小河流地表水氮磷赋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中小河流水体氮磷超标严重,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所有水样品总氮质量浓度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ρ=1.0 mg/L),79%的总氮质量浓度超过Ⅴ类水质标准(ρ=2.0 mg/L);73%的总磷质量浓度超过Ⅲ类水体标准(ρ=0.2 mg/L),39%的样品超过Ⅴ类水质标准。地表水氮素和磷素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硝态氮是溶解态总氮主要赋存形态,相应的比例约为60%,铵态氮比例最少,约为10%;溶解态活性磷是溶解态磷素主要赋存形态,约为80%。畜禽养殖相对集中区域地表水氮素和磷素浓度高于其他区域;中沟、干渠等小型河流水体在夏季存在水质分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中小河流 地表水 苏北平原 苏北农村
下载PDF
华北山前平原典型井灌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婧 马贵宏 +4 位作者 高雅 沈彦俊 刘晓英 邹妍 戴茂华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8,84,共9页
为定量评估华北山前平原多因子对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选取华北山前平原典型井灌区石家庄市栾城区为研究区,从水量平衡角度分析了影响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排除主要影响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为定量评估华北山前平原多因子对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选取华北山前平原典型井灌区石家庄市栾城区为研究区,从水量平衡角度分析了影响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排除主要影响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定量分析了各综合因子对地下水水位回升的贡献率;构建了栾城地下水水位主成分-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多因子影响下的华北山前平原地下水水位变化。结果表明:1994—2015年栾城地下水水位主要受本地气候因子、本地人类活动和上游人类活动三方面影响因子的共同作用,各因子对当地地下水水位回升的贡献率分别为11.7%、-50.9%和-37.4%,对这三方面影响因子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栾城降水量、栾城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以及上游石家庄市区人口;1994—2015年栾城自然气候变化有利于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恢复,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仍占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位 华北山前平原 井灌区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主成分-时间序列模型 栾城
下载PDF
华北低平原区高产油葵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积铭 李锴雯 +2 位作者 李和平 张玉兰 李爱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7期46-47,69,共3页
[目的]筛选适宜华北低平原区独特气候特点和种植模式的油葵品种。[方法]通过对引进的新葵10号、S698、S567、新葵22号、新葵20号、S998、S667、S672 8个油葵新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抗性和经济性状的比较,分析鉴定各品种的适应性... [目的]筛选适宜华北低平原区独特气候特点和种植模式的油葵品种。[方法]通过对引进的新葵10号、S698、S567、新葵22号、新葵20号、S998、S667、S672 8个油葵新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抗性和经济性状的比较,分析鉴定各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经济性状。[结果]在参试的8个油葵新品种中,S567和新葵22号综合性状好,增产潜力大,稳产性较好,全生育期较短,经济效益显著,适于在华北低平原区推广种植。[结论]该研究为华北低平原区油葵生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低平原区 油葵 品种比较
下载PDF
“三北”平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洪雪 杨清福 +1 位作者 张光华 郝延喜 《森林工程》 2006年第4期4-6,共3页
本文论述了人类对林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对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提出切... 本文论述了人类对林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对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地区 林业工程 林业生态
下载PDF
华北平原典型井灌区地下水保障能力空间差异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电龙 张光辉 +2 位作者 冯慧敏 田言亮 王金哲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2-625,649,共5页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华北平原的最主要灌溉水源是地下水。但是,从山前平原到滨海平原,该区地下水资源量差异巨大。为了揭示华北平原典型井灌区粮食生产地下水保障能力的差异,以山前平原保定、中部平原德州和滨海平原沧州地区井...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华北平原的最主要灌溉水源是地下水。但是,从山前平原到滨海平原,该区地下水资源量差异巨大。为了揭示华北平原典型井灌区粮食生产地下水保障能力的差异,以山前平原保定、中部平原德州和滨海平原沧州地区井灌区为典型研究区,建立了地下水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彭曼公式计算了粮食作物灌溉需水量,利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三个典型地区的地下水保障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保定地区的粮食生产多年平均地下水保障能力为中等水平,德州和沧州地区均处于极弱水平;地下水保障程度随降水量增大呈直线增大,降水量每增加100mm,保定地区保障程度增加4.9%,德州地区增加1.6%,沧州地区增加0.6%;未来50年(2011年-2060年),保定、德州和沧州地区的地下水保障程度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其中保定地区主概率对应中等水平,概率水平为0.726,德州和沧州地区主概率均对应极弱水平,发生概率分别为0.577和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井灌农业区 粮食生产 彭曼公式 需水量 地下水 保障程度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灌溉需水及农业干旱易发区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喆 杨志勇 +2 位作者 吴深 尹军 袁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10,共7页
以华北平原为研究区,选取冬小麦和夏玉米作为典型作物,采用作物系数法并依据预估的气候情景计算典型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分析不同气温和降水变化幅度下冬小麦和夏玉米需水过程和需水总量。同时,结合气象干旱和需水异常程度划分了干旱易... 以华北平原为研究区,选取冬小麦和夏玉米作为典型作物,采用作物系数法并依据预估的气候情景计算典型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分析不同气温和降水变化幅度下冬小麦和夏玉米需水过程和需水总量。同时,结合气象干旱和需水异常程度划分了干旱易发区。所得成果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气候变化 灌溉需水 干旱易发区
下载PDF
安徽淮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的优化灌溉制度与经济灌溉定额 被引量:17
18
作者 汤广民 王友贞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9,共6页
依据安徽水科院新马桥农水综合试验站1996~2001年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专项试验资料建立的小麦等4种主要农作物的“作物-水模型”,结合分布于安徽淮北地区北、中、南部8个试验站(点)历年的试验统计资料,建立了作物优化灌溉制度的数学模型... 依据安徽水科院新马桥农水综合试验站1996~2001年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专项试验资料建立的小麦等4种主要农作物的“作物-水模型”,结合分布于安徽淮北地区北、中、南部8个试验站(点)历年的试验统计资料,建立了作物优化灌溉制度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分别求出了该地区不同分区、不同水文年型小麦等4种作物的优化灌溉制度;分析确定了其经济灌溉定额以及优化灌溉的节水增产效果.为安徽淮北平原和类似地区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灌溉水资源,实现向节水型农业的转变等提供了理论、技术指标依据和决策依据;同时对于正确指导该区农田水利规划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参考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灌溉制度 经济灌溉定额 水分生产函数 淮北平原
下载PDF
华北平原玉米主产区不同养分调控方式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以河南省获嘉县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斌 陈源泉 +4 位作者 隋鹏 石彦琴 李春喜 邵云 高旺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13-118,共6页
以河南省获嘉县的粮食主产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养分调控措施农田生态系统健康影响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指标体系涉及了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以及作物指标,共17个指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和小麦秸秆还田都可以明显改善... 以河南省获嘉县的粮食主产区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养分调控措施农田生态系统健康影响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指标体系涉及了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以及作物指标,共17个指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和小麦秸秆还田都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而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较为复杂,但总体上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速效养分的提供与保持;有机肥的施用,使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状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粮食主产区 施肥方式 农田生态系统健康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华北典型农区夏季大气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阳春 胡波 +2 位作者 刘子锐 吉东生 王跃思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9-135,共7页
为研究华北典型农区大气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于2008年和2012-2014年的夏季在山东禹城生态站,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NO_x、O_3、SO_2和PM_(2.5))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NO_x、O_3、SO_2和PM_(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1.8±16... 为研究华北典型农区大气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于2008年和2012-2014年的夏季在山东禹城生态站,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NO_x、O_3、SO_2和PM_(2.5))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NO_x、O_3、SO_2和PM_(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1.8±16.8)、(77.6±27.5)、(13.1±14.3)和(84.2±41.7)μg/m^3,O3日8 h滑动平均最大值和PM_(2.5)日均值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超标率分别为35%和54%;NO_x、O_3及O_x的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SO_2浓度呈下降趋势;PM_(2.5)浓度呈现波动变化;NO、O_3和SO_2呈现白天单峰型日变化形式,NO_2和PM_(2.5)日变化呈现双峰型。禹城农业区夏季大气污染主要受其偏南城市济南、泰安和聊城方向气流影响,高浓度的O_3污染的同时伴随着高浓度PM_(2.5)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农区 夏季 大气污染 O_3 PM_(2.5)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