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昆仑山北坡水汽含量的计算及其特征分析
1
作者 刘晶 杨莲梅 +2 位作者 李俊江 郭玉琳 李阿桥 《暴雨灾害》 2024年第2期224-233,共10页
干旱区水汽变化影响区域水资源系统的结构和演变,基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中昆仑山北坡地区4个地基GPS遥感大气可降水量资料(GPS-PWV)、2个探空站观测资料和10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时水汽压资料,利用一元线性拟合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中昆... 干旱区水汽变化影响区域水资源系统的结构和演变,基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中昆仑山北坡地区4个地基GPS遥感大气可降水量资料(GPS-PWV)、2个探空站观测资料和10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时水汽压资料,利用一元线性拟合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中昆仑山北坡地区的大气水汽含量(W-PWV)和地面水汽压计算模型(W-e)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估,分析了中昆仑山北坡地区东段、中段、西段W-PWV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降水开始时刻与W-PWV峰值的关系。结果表明:(1)W-PWV年平均高值区位于研究区西段,中段次之,东段沙漠南缘W-PWV最低。海拔高度大于1500 m测站W-PWV随高度升高逐渐减少。夏季地面气象观测站平均W-PWV是春、秋季的2倍左右;(2)研究区W-PWV月变化具有单峰型特征,其中海拔高度1300~1500 m测站的W-PWV在7月和8月达到峰值,其余测站的W-PWV在8月达到峰值,海拔低于2000m和高于2000m测站W-PWV分别在夜间和白天维持较高值;(3)水汽含量模型计算的测站W-PWV与降水开始时刻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降水前各站W-PWV均存在不同程度跃变过程,降水过程前1~2h内W-PWV峰值达到测站W-PWV月平均值的1.5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昆仑山北坡 水汽含量 地基GPS 水汽含量计算模型
下载PDF
新疆中天山北坡断裂带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温度分布特征
2
作者 宫恒瑞 郑玉萍 苗运玲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6期84-90,共7页
研究中天山断裂带从高山带到准噶尔盆地边缘整个过渡带的土壤温度分布特征有助于理解干旱区土壤环境特征,从而为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提供依据。本文选取新疆中天山断裂带海拔高度呈梯度分布的6个气象站2005年至2020年各层土壤温度的日观... 研究中天山断裂带从高山带到准噶尔盆地边缘整个过渡带的土壤温度分布特征有助于理解干旱区土壤环境特征,从而为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提供依据。本文选取新疆中天山断裂带海拔高度呈梯度分布的6个气象站2005年至2020年各层土壤温度的日观测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地形、不同深度土壤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中天山北坡土壤温度变幅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升高。不同地形的土壤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年温差浅层大于深层,由浅至深年最高温度和年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逐渐推迟;年内中天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0~20 cm的土壤日平均温度曲线大致呈余弦函数曲线,320 cm深度的土壤温度基本呈正弦函数分布,较0~20 cm地温的最高和最低晚3个月左右。研究区土壤温度随海拔高度降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海拔为3539~600 m高度范围,土壤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600~441 m高度范围,土壤温度随着海拔的下降而下降;0~20 cm为土壤温度变化的活跃层,40 cm深度的土壤温度可称之为过渡层,320 cm深度称为土壤温度的稳定层,80~160 cm称为土壤温度的次稳定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北坡 海拔高度 土壤温度 分布特征
下载PDF
348-YEAR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FROM TREE-RINGS FOR THE NORTH SLOPE OF THE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 被引量:27
3
作者 袁玉江 李江风 张家宝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1年第1期95-104,共10页
Correlation census shows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ee-ring chronologies in the Urumqi River Basin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July in the last year to February in the concurrent year is significant,and the best ... Correlation census shows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ee-ring chronologies in the Urumqi River Basin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July in the last year to February in the concurrent year is significant,and the best singl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74,with significance level of 0.0001. Using two residual chronologies collected from west Baiyanggou and Boerqingou,precipitation for 348 years can be reconstructed in the North Slope of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its explained variance is 62%.According to much verification from independent precipitation data,historical climate records,glacier and other data.it shows that the reconstructed precipitation series of 348 years is reliable.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features indicates that there were three wet periods occurring during 1671(?)—1692,1716—1794 and 1825—1866 and three dry periods during 1693 —1715,1795—1824 and 1867—1969.Two wet periods,during 1716—1794 and 1825—1866, correspond to the times of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glacial terminal moraine formation,which is in front of No.1 glacier in Urumqi River source.According to computation,corresponding annual precipitation amounts are 59mm and 30mm more than now.The reconstructed precipitation series has a significant drying trend from 1716 to 1969.and has better representativeness to the precipitation of Urumqi and Changji Prefecture on the North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ring chronology the north slope of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statistical test
原文传递
中昆仑山北坡极端暴雨对流—对称不稳定性及其触发机制分析
4
作者 周雅蔓 刘兆旭 +3 位作者 刘晶 杨霞 张萌 周玉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7-1011,共25页
本文利用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2020年5月6~7日中昆仑山北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中湿位涡和锋生函数,给出暴雨过程大气不稳定性演变特征,明确锋面系统在对流触发中的作用,并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中昆仑山北... 本文利用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2020年5月6~7日中昆仑山北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中湿位涡和锋生函数,给出暴雨过程大气不稳定性演变特征,明确锋面系统在对流触发中的作用,并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中昆仑山北坡暴雨期间,200 hPa高空两支急流造成辐散叠加区,500 hPa中亚低涡、高原北部切变线缓慢移动过程中,配合低层700 hPa地形辐合抬升、地面高压前冷气团与塔里木盆地暖气团交汇,为中昆仑山北坡浅山区云团发展提供有利的动力、热力条件。(2)暴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EP1)于田至且末一线降水期间,对流层低层暴雨区为对流不稳定大气层结;第二阶段(EP2-1)策勒地区短时强降水期间,策勒对流层低层逐渐由对流不稳定大气转为条件对称不稳定大气层结,对流层低层Mpv2变化由大气的湿斜压性和低层水平风的垂直切变所造成;受前期降水和凝结潜热释放影响,第二阶段(EP2-2)策勒至洛浦一线低层增暖增湿,对流层低层转为对流不稳定大气层结。(3)地形辐合抬升是第一阶段降水中尺度云团生成的主要原因,低层冷锋锋生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且末附近云团迅速发展,同时塔里木盆地气流沿地形爬坡至高原北部,在500 hPa附近冷锋锋生,与高原北侧暖锋短时间对峙形成冷式锢囚锋,锋面附近垂直运动增强使得对流云团快速发展,与且末附近对流云团合并加强,造成第一阶段(EP1)于田至且末一线降水天气;第二阶段(EP2-1)策勒短时强降水期间,对流层低层700 hPa冷锋锋生,云团移动方向暖湿入流气流与云下蒸发和云后入流冷气团相遇,暖气团沿底层冷池进一步爬升,使得云团迅速发展至成熟阶段,造成策勒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随着中亚低涡逐渐进入研究区,对流层低层—中层冷锋锋生,进一步加强了上升运动的发展,是第二阶段(EP2-2)策勒至洛浦一线持续性降水天气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昆仑山北坡 暴雨 对流—对称不稳定 触发机制
下载PDF
2019年6月下旬中昆仑山北坡两场强降水对比分析
5
作者 唐鹏 张丽 +2 位作者 陈天宇 李静 黄艳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2期27-34,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NECP 2.5°×2.5°和EC 0.25°×0.25°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2019年6月25日(简称“过程1”)和28日(简称“过程2”)中昆仑山北坡两场强降水过程。结果表明:两场过程影响系统均有高空西南急流、... 利用常规观测、NECP 2.5°×2.5°和EC 0.25°×0.25°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2019年6月25日(简称“过程1”)和28日(简称“过程2”)中昆仑山北坡两场强降水过程。结果表明:两场过程影响系统均有高空西南急流、中层低值系统、低层辐合线;“过程1”强降水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影响系统移动缓慢,冷空气从东西两侧进入昆仑山北坡,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西南风将大量水汽输送至昆仑山北坡,低层有偏东和偏北、偏西风辐合;“过程2”为分散、对流性强降水,低值系统移动迅速、对流层有逆温和不稳定层结,午后升温和低层弱辐合、山前偏北风是对流触发条件。中高层偏西偏南风水汽输送至昆仑山北坡,在低层合适的风场将水汽输送汇集到昆仑山北坡是强降水的关键“,过程1”水汽输送强度和厚度明显强于“过程2”。另外,地形对于降水的增幅表现在热力和动力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昆仑山北坡 强降水 水汽
下载PDF
中天山北坡冬季降雪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苗运玲 于永波 +2 位作者 霍达 潘存良 李如琦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8,共10页
利用中天山北坡17个国家级气象站1978—2020年冬季逐日降水、气温要素等观测资料,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冬季降雪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降雪日数和降雪量区域分布相似,均呈“城区多,山区少”分布特征;小雪日减少... 利用中天山北坡17个国家级气象站1978—2020年冬季逐日降水、气温要素等观测资料,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冬季降雪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降雪日数和降雪量区域分布相似,均呈“城区多,山区少”分布特征;小雪日减少是导致总雪日减小的直接原因,中雪和暴雪显著增多是造成总降雪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持续1 d降水过程是冬季主要降雪过程,随着持续时间的增长,降水过程显著减少,≥5 d降水过程仅占2.8%;近43 a中天山北坡气候呈现较明显的暖湿化趋势,1987年、1994年分别发生降雪量由少变多和平均气温由低变高的突变;降雪量与年降水量、冬季平均最低气温、降雪日数呈显著正相关,年降水量越大、冬季最低气温越低、出现降雪日数越多,冬季降雪量就越大,反之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量级降雪 时空分布 持续性 中天山北坡
下载PDF
新疆中天山北坡40a夏季降水量变化 被引量:27
7
作者 高子毅 张建新 +1 位作者 廖飞佳 林柯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1-585,共5页
对新疆中天山北坡1961—2000年夏季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区夏季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小,是进行人工增水试验和作业的理想场所。
关键词 新疆 中天山北坡 降水量 统计分析
下载PDF
1999年夏季中昆仑山北坡诸河冰雪大洪水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毛炜峄 玉素甫.阿布都拉 +1 位作者 程鹏 董克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3-558,共6页
1999年盛夏中昆仑山北坡大多数河流出现了有正式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峰,各河流最大洪峰出现时间存在不一致性,洪峰变化复杂.应用主要河流出山口水文站的逐日流量和降水量,和田气象站的逐日0℃层高度,500 hPa气温以及NCEP/NCAR 500 hPa... 1999年盛夏中昆仑山北坡大多数河流出现了有正式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峰,各河流最大洪峰出现时间存在不一致性,洪峰变化复杂.应用主要河流出山口水文站的逐日流量和降水量,和田气象站的逐日0℃层高度,500 hPa气温以及NCEP/NCAR 500 hPa高度场资料,分析了1999年夏季中昆仑山北坡诸河出现的历史特大洪水特性及其气象成因.这次特大洪水是高空持续高温引起的冰雪融水与产流区出现的暴雨共同作用下的混合型洪水.洪水前期春季到初夏该区域山区降水偏多,高空气温和0℃层高度持续偏低,对高山区的积雪积累极为有利;7月底至8月初和田高空气温和0℃层高度迅速上升并维持数日,使冰雪快速消融,同时山区出现大降水是引发洪水的直接气象成因.在青藏高原东部柴达木盆地上空存在有500 hPa稳定高压,使中亚副热带大槽东移中昆仑山北坡是这次特大洪水发生的环流系统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9年特大洪水 冰雪融水与暴雨 0℃层高度与500hPa环流系统 中昆仑山北坡诸河
下载PDF
昆仑山北坡河流水文水资源特征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许有鹏 高蕴珏 杨戍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8-346,共9页
通过分析昆仑山北坡河流的水资源特征,以及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其径流的内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本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
关键词 河流 水资源特征 时间序列分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天山北坡中部一次罕见特大暴雪天气成因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俊荣 郭金强 《干旱气象》 2010年第4期438-442,共5页
利用我国数值预报产品T6390场预报资料和新疆天山北坡中部地区的地面降雪量资料,分析新疆天山北坡中部地区2010年2月23日发生的罕见特大暴雪天气的特征及这次过程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这场罕见特大暴雪天气具有降雪强度强、范围广、积... 利用我国数值预报产品T6390场预报资料和新疆天山北坡中部地区的地面降雪量资料,分析新疆天山北坡中部地区2010年2月23日发生的罕见特大暴雪天气的特征及这次过程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这场罕见特大暴雪天气具有降雪强度强、范围广、积雪深度异常偏厚、灾情严重等特点,属60a不遇。乌拉尔山长脊、西伯利亚冷涡东移为罕见特大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冷涡外围强锋区中分裂出的中尺度短波、西南急流、700hPa中尺度辐合带、850hPa"人"型切变场、中高压、中低压以及地面冷锋是特大暴雪的直接影响系统;高低空形势场、急流和锋区以及中尺度的动力、水汽因素的有利配合为特大暴雪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特大暴雪发生在高空锋区短波槽前的冷暖平流交汇区、700hPa中尺度辐合带、850hPa"人"型切变场、西南急流、地面冷锋、中低压后部和中高压前部、强的能量锋区、高湿区以及水汽通量辐合区的重合区域内。特大暴雪发生过程中,天山北坡中部上空维持一个由低层到高层强盛的动力性纬向垂直环流圈,为冷暖气流共同作用提供了动力条件;正、负涡度中心的配置,有助于天山北坡中部上空的低值系统和锋区的加强。高空急流加强了特大暴雪天气的上升运动;强盛的低空西南暖湿急流将里咸海地区的高温高湿不稳定气流输送到天山北坡中部上空,为特大暴雪天气提供了热力、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中部 罕见特大暴雪 T639产品 成因分析
下载PDF
天山中部北坡头屯河流域树轮宽度年表特征分析及其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16
11
作者 秦莉 史玉光 +1 位作者 袁玉江 张录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0年第1期16-23,共8页
利用天山中部北坡头屯河流域8个天山云杉树轮采点的树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并分析树轮标准化年表与气候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树轮年表统计特征指示庙尔沟煤矿与三屯河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可能包含有较多的气候信息;(2)森林上... 利用天山中部北坡头屯河流域8个天山云杉树轮采点的树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并分析树轮标准化年表与气候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树轮年表统计特征指示庙尔沟煤矿与三屯河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可能包含有较多的气候信息;(2)森林上限年表互相关平均系数为最大,森林下部林缘年表互相关平均系数居中,森林上树线附近的小渠子年表与处于下树线附近的庙尔沟煤矿年表间的相关系数最小;(3)位于森林下部林缘年表的连续显著的正自相关系数的阶数少于森林上限的年表,反映该区域森林下部林缘树轮中的气候信息较为清晰,上限年表中的气候信息较为模糊;(4)温度是影响森林上限树轮宽度年表树轮生长的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而降水则是影响森林下部林缘树轮宽度年表树轮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区域森林下部林缘年表当年轮宽指数与小渠子气象站上年7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区域森林上限年表与大西沟气象站当年2—3月的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这些相关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5)区域森林上限年表经历了9个轮宽指数偏高时段和9个偏低时段,偏高时段反映当年2—3月的气温偏高,反之指示当年2—3月的气温偏低;区域森林下部林缘年表大致有5个轮宽指数偏高时段和5个偏低时段,偏高时段指示上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偏多,反之表征上年7月至当年的降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中部北坡头屯河流域 云杉 树轮宽度年表特征 气候与树轮宽度的相关性
下载PDF
影响天山北坡中山带天然牧草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梁云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共3页
对影响天山北坡中山带天然牧草产量的气候因子进行了研究,得出降水是影响天山北坡中山带天然草场牧草产量的关键气候因子这一结论,并且建立了降水量和牧草产量之间的数学表达式。
关键词 天然牧草 产量 气候因子
下载PDF
新疆昆仑山中段北坡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海鹰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12,共6页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地调查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昆仑山中段北坡分布的野生高等维管束植物进行了统计,在该地区有高等维管束植物62科313属925种。分析表明,植物种数相对贫乏,但多样性相对丰富;在高等维管束植物中被子植物种数占绝对优势;...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地调查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昆仑山中段北坡分布的野生高等维管束植物进行了统计,在该地区有高等维管束植物62科313属925种。分析表明,植物种数相对贫乏,但多样性相对丰富;在高等维管束植物中被子植物种数占绝对优势;高寒垫状植物比较丰富;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温带属性;特有属、种少;植物区系与各大陆都有一定的联系,但与地中海、中亚、西亚交流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昆仑山中段北坡 新疆
下载PDF
新疆南疆全新世湿润期与罗布泊地区小河文明的关系探讨
14
作者 殷志强 秦小光 +2 位作者 张磊 李康康 彭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23-1529,共7页
全新世气候变化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罗布泊地区多次大规模的环境变化导致小河文明和楼兰文明等古文明的消失。笔者等通过对叶尔羌河流域的阿克奇河左岸黄土剖面系统采样和粒度、磁化率及年代学测试,重建了该地区5 ka BP... 全新世气候变化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罗布泊地区多次大规模的环境变化导致小河文明和楼兰文明等古文明的消失。笔者等通过对叶尔羌河流域的阿克奇河左岸黄土剖面系统采样和粒度、磁化率及年代学测试,重建了该地区5 ka BP以来的古气候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昆仑山北区黄土沉积记录的古气候环境与塔里木河下游罗布泊地区小河文明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4.5~3.58 ka BP,昆仑山区次生黄土快速堆积,气候较湿润,降水量较多,塔里木河上游水源充足,为下游罗布泊地区提供了大量水资源,也为小河文明的孕育和初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58 ka BP以后,昆仑山区的剖面沉积物由次生黄土转为风成黄土,显示气候开始转向干冷,因降水量减少导致流入到罗布泊地区的有效水资源逐步减少,罗布泊生态环境开始恶化,小河文明开始衰退,直至消失。因此小河文明的孕育与昆仑山区全新世湿润期气候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湿润期 黄土沉积 水资源 小河文明 昆仑山区
下载PDF
中昆仑山北坡一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鹏 黄艳 +2 位作者 张丽 陈天宇 杨小芳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2年第6期34-41,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FY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再分析等资料,对2021年6月15—16日出现在中昆仑山北坡极端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到中亚有低槽稳定维持,昆仑山北坡环境大气逐渐变得潮湿不稳定。500 hPa低槽东移分成两段,...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FY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再分析等资料,对2021年6月15—16日出现在中昆仑山北坡极端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到中亚有低槽稳定维持,昆仑山北坡环境大气逐渐变得潮湿不稳定。500 hPa低槽东移分成两段,位于中亚低槽与印度半岛西北部低槽南北叠加,地面东、西两股冷空气进入盆地,使得不同性质空气充分混合。东风急流中心在且末至若羌,和田中部有偏东与偏西风辐合、水汽辐合、强的水汽输送、强上升运动。水汽输送主要距地4 000 m以下,水汽源地位于天山南坡、高原南坡。地面的热力不均匀、高空急流、地面辐合线、地形等作用使得降水强度增强。强降水以γ小尺度系统为主,在地面辐合线附近表现为快速生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北坡 极端暴雨 水汽
下载PDF
西昆仑山北坡的震旦系 被引量:35
16
作者 马世鹏 汪玉珍 方锡廉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4期68-79,94,共13页
笔者依据1978年在西昆仑山北坡震旦系内首次发现的冰成岩和磷决岩,通过分析和对比重新将震旦系划分为两统六个组: 即下震旦统拾克马克力克群雨塘组、克里西组、波龙组和牙拉古孜组;上震旦统克孜苏胡木组和库尔卡克组.并认为其中的冰成... 笔者依据1978年在西昆仑山北坡震旦系内首次发现的冰成岩和磷决岩,通过分析和对比重新将震旦系划分为两统六个组: 即下震旦统拾克马克力克群雨塘组、克里西组、波龙组和牙拉古孜组;上震旦统克孜苏胡木组和库尔卡克组.并认为其中的冰成岩与邻区阿克苏西部的属同原同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山北坡 震旦系 冰或岩
下载PDF
昆仑山北麓两次极端暴雨水汽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海花 闵月 +1 位作者 李桉孛 李如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5-724,共10页
使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雨量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水汽通量诊断分析、后向轨迹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昆仑山北麓和田地区2020年5月5—7日(简称“05·06”过程)和2021年6月14—17日(简称“06... 使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雨量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水汽通量诊断分析、后向轨迹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昆仑山北麓和田地区2020年5月5—7日(简称“05·06”过程)和2021年6月14—17日(简称“06·15”过程)两次极端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结果表明:(1)两次暴雨过程有共同的特点:影响系统都为中亚低涡,均有来自里海、咸海一带的水汽输送;对流层低层偏东急流作用显著,最强水汽辐合集中在700~850 h Pa。(2)两次暴雨过程也有明显差异:“05·06”过程的南亚高压为带状分布,水汽输送路径为西方和偏东路径,其中西方路径水汽输送最明显,西边界水汽输入贡献占88%;“06·15”过程的南亚高压为双体型,水汽输送路径为北方和偏南路径,水汽来自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偏南气流向北输送,南方路径输送量远远大于其他路径,南边界水汽输入贡献占78%。(3)和田大气可降水量(PW)增大尤其是超过平均状态时,对强降水出现有指示意义,当PW≥20 mm以上时,可能会出现暴雨或极端暴雨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昆仑山北麓 水汽源地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下载PDF
2018年春季中天山北坡两场强降雪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海花 张云惠 +1 位作者 张萌 洪月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第3期28-35,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及ECMWF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2018年3月17—18日(简称"03·17"过程)和2018年4月11—12日(简称"04·11"过程)中天山北坡两场强降雪天气成因。结果表...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及ECMWF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2018年3月17—18日(简称"03·17"过程)和2018年4月11—12日(简称"04·11"过程)中天山北坡两场强降雪天气成因。结果表明,两者有共性也有差异,其相同点:500 hPa均为两脊一槽的经向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为西西伯利亚至中亚的低槽向南加深,低空西北气流与中高层西南气流叠加使迎风坡维持强垂直上升运动和对应的垂直螺旋度呈高层负、低层正的分布是强降雪产生的动力机制;均由低层西北、中层偏西和西南路径的水汽输送;风廓线雷达反映强降雪时低层西北风与中高层西南风明显增强及突增并维持。不同点":04·11"过程500 hPa低槽前西南气流、低空西北气流、锋区、地面冷高压、垂直速度及螺旋度等均强于"03·17"过程;水汽追踪表明,"04·11"过程有一支明显西北路径远距离水汽接力输送,而"03·17"过程有一支低层弱偏东路径水汽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制 水汽输送 中天山北坡 对比分析
下载PDF
2010-2020年天山北坡中段生态系统质量动态变化研究
19
作者 李潇然 任璇 +2 位作者 唐梦迎 陈丽 常梦迪 《新疆环境保护》 2022年第4期14-20,共7页
以天山北坡中段为研究区域,基于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总初级生产力等参数构建生态系统质量EQI指数,分析研究区2010-2020年生态系统质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EQI指数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生态系统质量以差等... 以天山北坡中段为研究区域,基于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总初级生产力等参数构建生态系统质量EQI指数,分析研究区2010-2020年生态系统质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EQI指数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生态系统质量以差等级为主,研究区生态系统质量整体偏低;十年间生态系统质量变化以退化为主,且退化程度以中度退化为主;通过分析不同生态系统的质量变化特征发现,变化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灌丛>荒漠>草地>森林,且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质量变化以基本稳定为主,灌丛和荒漠生态系统质量以退化为主,生态系统类型及植被覆盖度,对生态系统质量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叶面积指数 总初级生产力 生态系统质量 天山北坡中段
下载PDF
昆仑山北坡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20
作者 夏婷婷 薛璇 +3 位作者 王灏伟 徐文哲 盛紫怡 汪洋 《干旱区地理》 2024年第8期1292-1303,共12页
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可为区域水资源禀赋和潜力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为水资源调控与管理保护相关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基于GRACE数据、气象数据、实际蒸散发与人类活动等多源数据对1990—2020年昆仑山北坡陆地水储量动态变化... 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可为区域水资源禀赋和潜力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为水资源调控与管理保护相关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基于GRACE数据、气象数据、实际蒸散发与人类活动等多源数据对1990—2020年昆仑山北坡陆地水储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定量评估了不同影响因子对昆仑山北坡陆地水储量长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昆仑山北坡陆地水储量变化与分异显著,整体以0.123 cm·a^(-1)的速率呈现增长变化,其中,库木库里盆地、克里雅河流域、车尔臣河流域、和田河流域均呈现增加趋势,叶尔羌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亏损状态。陆地水储量变化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79.63%,其中,库木库里盆地陆地水储量变化增加趋势最为显著。昆仑山北坡陆地水储量整体在2005-2006年增加速度最快,变化量为2.253 cm。(2)1990-2020年气温、降水量与蒸散发均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年均降水量变化显著,空间分布具有异质性。30 a间陆地水储量与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实际蒸散发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呈现正相关区域分别占比为40.78%、54.19%、44.74%。(3)气象因素中气温和降水量是主导陆地水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双因子交互中气温∩人口密度(0.823)的解释力最强,气象因素中气温∩降水量(0.713)解释力最强,且双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明显强于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水储量 GRACE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昆仑山北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