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区时期中共乡村基层政权建设方法探析——以赣东北根据地为中心 被引量:3
1
作者 易凤林 《苏区研究》 2019年第3期42-57,共16页
乡村基层政权建设是整个政权体系建设中最基础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政权体系运行的效率。赣东北根据地在方志敏等人的领导下,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结合根据地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成效的乡村基层政权建设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选举... 乡村基层政权建设是整个政权体系建设中最基础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政权体系运行的效率。赣东北根据地在方志敏等人的领导下,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结合根据地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成效的乡村基层政权建设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选举、改选、反官僚腐化、肃反、群众参与等。它们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大的局限性,突出表现了当时的"左"倾化特质,尤其是大清洗、肃反过重地挫伤了基层政权的稳定结构。乡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效果受革命政策、革命形势、方法的有效性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出不断变化的趋势,但总体上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共产党对乡村基层政权问题的深层思考。这一时期中共对乡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其经验教训也为当今的基层政权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东北根据地 苏区 乡村基层政权 政权建设
下载PDF
赣东北苏区土地立法的历史考察
2
作者 谢丹 樊宾 《农业考古》 2020年第6期120-125,共6页
土地革命是中共在农村完成社会动员并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因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苏区力图通过土地立法推动地方土地革命的开展。赣东北苏区土地立法经历了平债均分田地、信江特区土地立法、赣东北特区土地立法和闽浙赣省苏维埃... 土地革命是中共在农村完成社会动员并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因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苏区力图通过土地立法推动地方土地革命的开展。赣东北苏区土地立法经历了平债均分田地、信江特区土地立法、赣东北特区土地立法和闽浙赣省苏维埃土地立法四个阶段。纵观赣东北苏区土地立法的四个阶段,富农问题和地权农有问题是土地立法变动的聚焦点。随着中共中央对富农问题和地权农有问题认识的转变,赣东北苏区土地立法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东北苏区 土地立法 富农问题 地权农有
下载PDF
赣东北苏区吴先民冤案考辩 被引量:1
3
作者 余伯流 《苏区研究》 2019年第1期80-88,共9页
党的历史有辉煌,也有曲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赣东北苏区和红十军内,发生过一幕真实而又可怕的惨剧:赣东北苏区和红十军的创始人之一吴先民,在"左"倾肃反政策的淫威下,被残酷杀害。惨剧的制造者是"左"倾"中... 党的历史有辉煌,也有曲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赣东北苏区和红十军内,发生过一幕真实而又可怕的惨剧:赣东北苏区和红十军的创始人之一吴先民,在"左"倾肃反政策的淫威下,被残酷杀害。惨剧的制造者是"左"倾"中央代表"、后堕落为叛徒的曾洪易。方志敏为之抵制、抗争过,但无力回天,爱莫能助。从历史的深思中,应当吸取深刻的经验教训,获得有益的当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东北苏区 红十军 肃反 吴先民
下载PDF
赣东北苏区赤色警卫师师长祝荫隆生平考论
4
作者 曾辉 付施蓓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61-66,共6页
赤色警卫师是红十军之外赣东北苏区另一主力红军,也是新红十军的主体。关于赤色警卫师第一任师长“祝应龙”的原名(真名)、籍贯等基本情况,学界目前没有明确的结论。文章经过考证分析可以断定:“祝应龙”原名(真名)应为“祝荫隆”,其籍... 赤色警卫师是红十军之外赣东北苏区另一主力红军,也是新红十军的主体。关于赤色警卫师第一任师长“祝应龙”的原名(真名)、籍贯等基本情况,学界目前没有明确的结论。文章经过考证分析可以断定:“祝应龙”原名(真名)应为“祝荫隆”,其籍贯为四川省屏山县,1900年前后出生;祝荫隆早年在川军工作,后赴苏留学,回国后1932年4月被派到赣东北苏区担任赤色警卫师师长;是年6月,在江西东乡下湖战斗中牺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荫隆 赤色警卫师 赣东北苏区 东乡
下载PDF
赣东北苏区群众武装及其武器补给考察(1929-1932)--以游击队、赤卫队、少先队为中心 被引量:3
5
作者 耿殿龙 《苏区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38-48,共11页
赣东北苏区存在很多类型的群众武装,其中真正建立起来且持续发挥作用的当属游击队、赤卫队和少先队无疑。这些群众武装在中共领导下,一方面积极配合红军参加反“围剿”斗争,游击作战、保境安民;另一方面并不完全脱离生产,春耕下田、留... 赣东北苏区存在很多类型的群众武装,其中真正建立起来且持续发挥作用的当属游击队、赤卫队和少先队无疑。这些群众武装在中共领导下,一方面积极配合红军参加反“围剿”斗争,游击作战、保境安民;另一方面并不完全脱离生产,春耕下田、留守后方。在将其真正武装起来的过程中,赣东北苏区采用了各种途径力争实现武器自给,如直接通过红军进行补给或鼓励同红军一起抢夺敌人武器,同时也大力依托兵工厂研制武器或号召群众自备武器。此外,中共还努力对群众武装进行军事训练,从而使这些分散各地的非正规军逐渐具备了战斗实力,在扰乱敌人军心、阻断敌方交通、围攻敌人炮台、协同正规军作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赣东北苏区及红军赢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东北苏区 群众武装 武器补给 游击队 赤卫队 少先队
下载PDF
方志敏论苏维埃精神
6
作者 刘飞云 刘国云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34-38,48,共6页
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提出了赣东北苏维埃的五种精神:即民主精神、创造精神、进步精神、刻苦精神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方志敏论述的苏维埃精神,是苏区精神的早期表述,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 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提出了赣东北苏维埃的五种精神:即民主精神、创造精神、进步精神、刻苦精神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方志敏论述的苏维埃精神,是苏区精神的早期表述,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赣东北苏维埃发扬了苏维埃精神,使得赣东北苏维埃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生机勃勃,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方志敏红旗勋章一枚,以嘉奖其领导建设赣东北苏维埃政权的功勋;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称赞赣东北苏区的同志们“有很好的创造”“是模范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敏 赣东北苏维埃 革命精神
下载PDF
赣东北苏区史实考辨三题 被引量:1
7
作者 曾辉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已有观点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成立过江西省东乡县委员会,舒同曾担任过中共东乡县委书记;1932年在邵式平、方志纯指导下曾建立过东乡县临时苏维埃政府;1933年红10军曾进驻过东乡。但对当时档案等文献进行详细考辨后发现,... 已有观点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成立过江西省东乡县委员会,舒同曾担任过中共东乡县委书记;1932年在邵式平、方志纯指导下曾建立过东乡县临时苏维埃政府;1933年红10军曾进驻过东乡。但对当时档案等文献进行详细考辨后发现,这三种广为流传的说法都不能成立。在大革命时期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省东乡县只成立了区委,没有成立过县委,舒同也不可能担任过中共东乡县委书记;1932年邵式平、方志纯指导下建立的是东乡区苏维埃政府及河南县苏维埃政府,而不是东乡县临时苏维埃政府;1933年红3军团和红11军都曾转战进驻东乡,但是红10军未曾进驻过东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东北苏区 东乡 舒同 邵式平 方志纯 红10军
原文传递
闽浙赣苏区落实打通中央苏区战略述论 被引量:2
8
作者 庞振宇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12,共12页
1930年中共中央指示赣东北特委实施打通中央苏区战略。方志敏等共产党人着力从闽北和信河南两个方向推进,到1933年,在闽浙赣苏区红军和中央苏区红军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实现了这一战略。中共苏区中央局划出闽浙赣苏区的信抚分区、闽北分区... 1930年中共中央指示赣东北特委实施打通中央苏区战略。方志敏等共产党人着力从闽北和信河南两个方向推进,到1933年,在闽浙赣苏区红军和中央苏区红军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实现了这一战略。中共苏区中央局划出闽浙赣苏区的信抚分区、闽北分区与中央苏区的建黎泰苏区组建闽赣省,国民党在1933年5月至9月间积极实施了对闽赣苏区和闽浙赣苏区的切割和“围剿”。赣东北打通中央苏区战略的最终失败,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共在闽赣省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存在失误,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在闽赣苏区实施了“围剿”新战术的预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东北 闽浙赣苏区 闽赣省 红军 反“围剿” 堡垒战术
原文传递
关于赣东北苏区反“围剿”中“持久围困堡垒”方针几个问题的辨析与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耿殿龙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37-45,共9页
从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开始到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结束,赣东北苏区逐步深化了对碉堡及如何反碉堡的认识。赣东北省委领导制定了应对国民党军碉堡战术的“持久围困堡垒”方针。这一方针的主旨是通过发动群众和地方武装配合红军打... 从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开始到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结束,赣东北苏区逐步深化了对碉堡及如何反碉堡的认识。赣东北省委领导制定了应对国民党军碉堡战术的“持久围困堡垒”方针。这一方针的主旨是通过发动群众和地方武装配合红军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碉堡封锁。赣东北苏区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方志敏也十分看重这一方针。此方针运用于两次反“围剿”战争中,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此方针也存在与敌我力量对比实际不相匹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东北苏区 反“围剿” 碉堡 持久围困堡垒 方志敏 曾洪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