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传统大酱中产抗菌物质菌株的筛选及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任晓蕾 鲍捷 +3 位作者 郭宝松 董亮 纪超凡 张素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10,共11页
以东北大酱为原料,分离、鉴定产抗菌物质的微生物菌株,分析其抗菌能力。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44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主要为芽孢杆菌属。通过抑菌谱试验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R2可抑制6种食源性致病菌生长,具有抑菌广谱性,并可从中扩增出... 以东北大酱为原料,分离、鉴定产抗菌物质的微生物菌株,分析其抗菌能力。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44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主要为芽孢杆菌属。通过抑菌谱试验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R2可抑制6种食源性致病菌生长,具有抑菌广谱性,并可从中扩增出其编码非核糖体脂肽类物质杆菌霉素D、丰原素、鞭毛蛋白、伊枯草菌素A、芽孢菌溶素、枯草菌脂肽和蛋白物质类TasA的相关基因片段。通过对贝莱斯芽孢杆菌R2的功能、表型和安全相关特性的研究,发现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R2菌株不溶血,对10种抗生素敏感,并具有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本研究为酱类低盐发酵微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酱 抑菌活性菌株 芽孢杆菌 抗菌物质 安全性
下载PDF
东北地区大豆种质资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
2
作者 李阳阳 董岭超 +5 位作者 王英男 赵洪琨 袁翠平 齐广勋 刘晓冬 王玉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1-438,共8页
为明确东北地区大豆种质资源萌发期耐盐特性,为大豆耐盐性品种选育提供优异亲本,本研究以主要来源于东北地区的348份大豆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在恒温培养箱进行发芽试验,并选用150 mmol·L^(-1)NaCl溶液进行中度盐胁迫处理,测定发芽... 为明确东北地区大豆种质资源萌发期耐盐特性,为大豆耐盐性品种选育提供优异亲本,本研究以主要来源于东北地区的348份大豆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在恒温培养箱进行发芽试验,并选用150 mmol·L^(-1)NaCl溶液进行中度盐胁迫处理,测定发芽势、发芽率、芽长和根长,根据发芽率计算相对盐害率,确定耐盐等级并进行耐盐性评价,将筛选出的89份高耐材料使用210 mmol·L^(-1)NaCl溶液进行重度盐胁迫处理,以筛选出萌发期耐盐性稳定材料。结果发现:盐胁迫下各指标测量值与对照相比均明显下降,且各指标之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根据相对盐害率进行耐盐性评价,低盐胁迫下筛选到89份高耐材料,高盐胁迫下筛选到33份耐盐材料。本研究筛选出的33份大豆材料可为耐盐大豆品种培育及大豆耐盐机制解析提供重要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东北地区 萌发期 NACL胁迫 耐盐性鉴定
下载PDF
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近30年大豆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雅莹 白音章 +2 位作者 有思 王海梅 王彦平 《大豆科技》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文章以内蒙古东北部1991-2020年30年间12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大豆不同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和需水量及其气候倾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年均有效降雨量由南向北呈先减后增趋... 文章以内蒙古东北部1991-2020年30年间12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大豆不同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和需水量及其气候倾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年均有效降雨量由南向北呈先减后增趋势,有效降雨量气候倾向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有效降雨量高值区集中于呼伦贝尔岭东地区;大豆生长前期、中期和后期有效降雨量由南向北空间分布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生长中期有效降雨量占比最大,占平均有效降雨总量的65%。需水量区域特征明显,由南向北呈逐步递减趋势,由西向东呈逐步增加趋势,其高值区集中于兴安盟南部的突泉县和科尔沁右翼中旗一带。各时期大豆需水量高值区主要集中于兴安盟东南部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科尔沁右翼前旗和乌兰浩特市一带。总体上,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降雨量少、需水量大,有效降雨未能满足大豆需求,易发生干旱等气象灾害,生产上应适当增加灌溉,保证大豆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北部 大豆 有效降雨量 需水量
下载PDF
东北寒旱区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模式技术优化
4
作者 田磊 张悦忠 +7 位作者 孙继颖 梁红伟 周一民 于长生 艾俊国 刘玉龙 吴菲 苑志强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3期19-28,共10页
【目的】探索适宜东北寒旱区生态条件的大豆-玉米间作模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优化前大豆-玉米行比2∶2模式(BO-S2∶M2)、4∶4模式(BO-S4∶M4)、4∶2模式(BO-S4∶M2)、6∶4模式(BO-S6∶M4),优化后大豆-玉米行比2∶2模... 【目的】探索适宜东北寒旱区生态条件的大豆-玉米间作模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优化前大豆-玉米行比2∶2模式(BO-S2∶M2)、4∶4模式(BO-S4∶M4)、4∶2模式(BO-S4∶M2)、6∶4模式(BO-S6∶M4),优化后大豆-玉米行比2∶2模式(AO-S2∶M2)、4∶4模式(AO-S4∶M4)6种处理,以单作大豆、单作玉米为对照,对各间作模式的生育进程、土地当量比、净效应、补偿效应、选择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间作模式下,大豆生育期与单作大豆相比延迟2~3 d;各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与单作相比作物增产13%~36%;AO-S2∶M2模式净效应达到317.04 kg/hm^(2),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在各间作模式中,AO-S2∶M2模式的补偿效应最大,且显著高于BO-S2∶M2模式(P<0.05);与优化前相比,AO-S2∶M2模式选择效应增加了46.90%。AO-S2∶M2、AO-S4∶M4与单作玉米相比均表现为增收,分别增收38.16、9.33元/hm^(2);各间作模式与单作大豆相比均表现为增收,增幅为53.39~379.74元/hm^(2)。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各间作模式综合评价,AO-S2∶M2模式综合评分最高(2.11),其次是AO-S4∶M4模式(0.62)。【结论】种植技术优化后的大豆-玉米2∶2、4∶4间作模式优势突出,其中优化后大豆-玉米行比2∶2模式间作优势最大,在东北寒旱区更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寒旱区 大豆-玉米间作 种植模式 土地当量比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气候因子对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影响效应分析
5
作者 赵放 林伟楠 +5 位作者 赵春亮 何锋 孟祥龙 初征 李秀芬 赵慧颖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767,共10页
为了定量、动态、精细地评估气候因子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本文选取东北地区1980—2021年182个气象站5月中旬至9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及大豆产量数据,基于正交多项式、积分回归原理,以旬为时间尺度,建立了基于气候因... 为了定量、动态、精细地评估气候因子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本文选取东北地区1980—2021年182个气象站5月中旬至9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及大豆产量数据,基于正交多项式、积分回归原理,以旬为时间尺度,建立了基于气候因子的大豆产量动态评估模型,阐明了气候因子对大豆生产的影响效应及其贡献。结果表明:大豆营养生长期,旬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对东北地区大豆影响的产量变率,旬平均气温对吉林省大豆产量的影响最大,为-4.88~12.02 kg·hm^(-2);旬降水量对辽宁省大豆产量的影响最大,为-7.51~2.38 kg·hm^(-2);旬日照时数对黑龙江省大豆产量的影响最大,为-2.60~2.68 kg·hm^(-2)。大豆营养和生殖生长并进期,气温对黑龙江省大豆产量的影响为显著正效应、对吉林省和辽宁省的影响为负显著效应,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旬降水量影响为显著负效应,旬日照时数影响均为负效应,黑龙江省旬平均气温对产量的影响幅度最大,为3.67~11.19 kg·hm^(-2)。大豆生殖生长期,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对大豆产量影响变率排序为:旬平均气温对其产量影响变率最大的是黑龙江省,为-11.20~7.11 kg·hm^(-2),旬降水量和旬日照时数对其产量影响变率最大的是辽宁省,分别为-6.66~2.84 kg·hm^(-2)、-2.66~1.49 kg·hm^(-2)。可见,基于正交多项式和积分回归方法,可动态、定量评估气候因子对大豆生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可为指导大豆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生产 产量变率 气候影响 东北地区 积分回归 定量评估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小流域大豆产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谭玉萍 王志强 刘若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9-540,共12页
在东北典型黑土区嫩江市鹤山农场选择典型小流域,在耕地中布设了43个样点进行测产,并判定黑土层厚度、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了小流域大豆生长和产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小流域大豆产量变幅大,平均3014.5 kg·hm... 在东北典型黑土区嫩江市鹤山农场选择典型小流域,在耕地中布设了43个样点进行测产,并判定黑土层厚度、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了小流域大豆生长和产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小流域大豆产量变幅大,平均3014.5 kg·hm^(−2),变化范围为950.4~3782.4 kg·hm^(−2);2)大豆高产区分布在地势较低和地形平坦的区域,低产区与砂粒含量分布的高值区相关;3)大豆产量主要与黑土层厚度、机械组成、土壤密度、总孔隙度、水分常数、全量养分、碱解氮等具有显著相关性;4)提取4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主要综合反映碱解氮、全氮、土壤密度的信息,第2主成分主要是由水分常数构成的综合性指标,第3主成分综合反映坡度、全钾、砾石比的信息,第4主成分中黏粒、全磷、砂粒为主要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 小流域 大豆产量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商业组织的作用:近代东北地区商会兴起与豆货贸易发展(1891-1931)
7
作者 李楠 刘晓敏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49-59,共11页
近代东北地区豆货作为中国进出口贸易重要商品,其兴起与发展一直是经济史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尽管现有关于近代东北地区豆货贸易发展的讨论较多,但是对近代商业组织兴起与豆货贸易之间关系考察不足。因此,本文通过耙梳近代东北地... 近代东北地区豆货作为中国进出口贸易重要商品,其兴起与发展一直是经济史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尽管现有关于近代东北地区豆货贸易发展的讨论较多,但是对近代商业组织兴起与豆货贸易之间关系考察不足。因此,本文通过耙梳近代东北地区豆货贸易与商会设立相关史料,并且运用历史计量方法,就近代商会对东北豆货贸易的影响及影响路径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近代商会不仅通过建立交易场所、推广新技术、调查贸易情况与直接参与交易等方法来推动豆货贸易的发展,而且分别从大豆种植、豆货加工与出口销售三个环节影响着豆货贸易。本文研究不仅为理解近代东北地区豆货贸易迅速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也丰富了近代商会史研究的相关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组织 近代商会 豆货贸易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东北半干旱区大豆水肥耦合模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滕云 郭亚芬 +2 位作者 张忠学 魏永霞 王孟雪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39-644,共6页
采用饱和D(206)最优试验设计方案,通过田间试验,对影响大豆产量的N、P、K3种肥料在其中两种用量不变的前提下,其中一种肥料和水的耦合效应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通过对所建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不同决... 采用饱和D(206)最优试验设计方案,通过田间试验,对影响大豆产量的N、P、K3种肥料在其中两种用量不变的前提下,其中一种肥料和水的耦合效应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通过对所建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不同决策目标下的水肥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半干旱区 大豆 水肥耦合 阈值
下载PDF
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对大豆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超 魏永霞 +1 位作者 王立敏 王斌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725-728,共4页
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是一种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能够有效地拦蓄降雨径流,提高土壤含水量,从而改善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本研究针对东北半干旱区坡耕地的自然灾害特点,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对大豆叶面积... 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是一种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能够有效地拦蓄降雨径流,提高土壤含水量,从而改善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本研究针对东北半干旱区坡耕地的自然灾害特点,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对大豆叶面积指数、作物生长速率和净同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垄向区田蓄水保土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豆的生物性状指标,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半干旱区 大豆 垄向区田 生长状况 产量
下载PDF
东北春大豆种质资源表型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34
10
作者 王燕平 宗春美 +9 位作者 孙晓环 齐玉鑫 白艳风 李文 任海祥 王晓梅 侯国强 徐德海 张帅 师红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7-845,859,共10页
种质资源是大豆遗传育种和解析复杂数量性状的基础,通过对种质资源的评价,可指导育种实践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提高优异基因交流累加和新品种培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来自东北三省一区1923-2010年间选育的340份春大豆种质资源,通过在牡... 种质资源是大豆遗传育种和解析复杂数量性状的基础,通过对种质资源的评价,可指导育种实践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提高优异基因交流累加和新品种培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来自东北三省一区1923-2010年间选育的340份春大豆种质资源,通过在牡丹江地区对12个表型性状的2年综合鉴定,评价品种群体遗传变异特点和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春大豆种质资源表型变异丰富。除生育期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品种间和年份间均呈显著的差异,且2年变化趋势相同。有效分枝数变异幅度最大,其次是主茎荚数、单株粒重和株高,这些性状选择潜力较大,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小,选择潜力有限;(2)表型性状特征频率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受育成单位纬度和育种目标的影响,生育期呈现北早南晚,北部育成品种营养体较小、植株矮小、节数相对较少、脂肪含量较高,南部育成品种营养体较大、植株高大、单株有效节数多且主茎单节最多荚数多,部分品种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3)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表明,吉育71的ZF值最高,综合性状表现最好,表型性状与ZF值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地上部生物产量、收获指数、主茎荚数和主茎单节最多荚数等7个表型性状可作为春大豆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在大豆育种中应重视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基因资源,在亲本选配时适当选择综合性状优良、育种性状优势互补的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种质资源 表型变异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干旱时空特征 被引量:25
11
作者 解文娟 杨晓光 +5 位作者 杨婕 刘利民 叶清 董朝阳 刘志娟 赵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232-6243,共12页
利用1961—2010年东北三省大豆种植区71个气象站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农业干旱指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及干旱等级,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干旱发生频率演变趋势及干旱程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 利用1961—2010年东北三省大豆种植区71个气象站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农业干旱指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及干旱等级,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干旱发生频率演变趋势及干旱程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大豆干旱频率空间差异较大,呈明显的西高东低的经向带状分布特征;大豆全生育期干旱频率以轻旱最高,中旱次之,重旱和特严重干旱频率最低;轻旱及以上干旱频率以播种到分枝阶段最高,分枝到开花阶段次之,开花到成熟阶段最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年际变化趋势各地不同,总体而言以播种到分枝期干旱为主向开花到成熟期干旱转变的特点;大豆全生育干旱等级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80年代干旱范围最小、程度最轻,2000年以后重旱及中旱范围增加明显,干旱趋于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大豆 干旱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时空特征
下载PDF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生态性状在北安地区的表现及其潜在的育种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豫红 白艳凤 +9 位作者 包荣军 王燕平 单利民 任海祥 谭淑玲 傅蒙蒙 王晓梅 赵团结 杜维广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9-838,共10页
大豆种质资源的鉴定、挖掘及利用对新品种选育及品种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明确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群体生态性状在北安地区生态条件下的表现及其育种潜势,本研究以东北三省一区361份大豆种质资源群体为材料,2012-2014年在北安地区采... 大豆种质资源的鉴定、挖掘及利用对新品种选育及品种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明确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群体生态性状在北安地区生态条件下的表现及其育种潜势,本研究以东北三省一区361份大豆种质资源群体为材料,2012-2014年在北安地区采用重复内分组试验设计,针对主要生态性状进行了3年精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群体在北安地区全生育期为127. 3 d(96. 8~143. 0 d),当地最适宜熟期组为MG00组,全生育期平均为117. 4 d。地上部生物量随熟期组变晚而增大,产量则为当地最适宜熟期组(MG00)最高。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遗传率超过75%,遗传进度相对较大;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蛋脂总量遗传率超过60%,遗传进度相对较低。同时探讨了北安地区大豆育种目标及第一亚区种质群体遗传构成,并选出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旨在为该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利用及品种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豆 生态性状 熟期组 育种潜势 北安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大豆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模拟 被引量:11
13
作者 曲辉辉 朱海霞 +2 位作者 王秋京 姜丽霞 王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69,共9页
【目的】研究未来气候情景下大豆生育期和产量的变化,为保障大豆生产安全、充分合理利用热量资源,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大豆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区域气候模式和WOFOST作物生长模型,模拟了A2(强调经济发展)和B2(... 【目的】研究未来气候情景下大豆生育期和产量的变化,为保障大豆生产安全、充分合理利用热量资源,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大豆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区域气候模式和WOFOST作物生长模型,模拟了A2(强调经济发展)和B2(强调可持续发展)情景下2021-2050年大豆熟型的可能分布及生育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①以B2情景为例,不同熟型大豆品种种植北界不同程度北移东扩,极早熟、早熟、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和晚熟品种适宜种植区北移,极早熟、早熟、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及晚熟品种适宜种植范围缩小,极晚熟品种适宜种植范围扩大。②在A2情景下,东北三省大豆出苗期平均提前2.2d,开花期平均提前3.0d;在B2情景下,大豆出苗期平均提前3.0d,开花期平均提前4.2d。③在A2情景下,2021-2030年辽宁省大部及吉林省大部地区大豆减产,辽宁东部及吉林省东南部小部分地区减产10%以上,2031-2050年东北三省大部地区大豆减产10%以上。④在B2情景下,2021-2050年东北三省大部地区大豆减产,2031-2050年东北三省大部地区大豆减产10%以上。【结论】在A2和B2情景下,未来30年间大豆出苗-开花阶段缩短,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期缩短有可能发生;大豆减产面积不断增加,减产幅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东北三省 大豆 生育期 产量
下载PDF
农作物分布格局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以东北三省为例 被引量:31
14
作者 黄青 唐华俊 +2 位作者 吴文斌 李丹丹 刘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668-2676,共9页
【目的】当前对涉及到耕地内部不同作物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大尺度作物种植面积和分布格局遥感提取方法及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指数在作物格局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基于2005年和2010年作物生育期内遥感... 【目的】当前对涉及到耕地内部不同作物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大尺度作物种植面积和分布格局遥感提取方法及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指数在作物格局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基于2005年和2010年作物生育期内遥感影像全覆盖的MODIS-NDVI数据,利用RS、GIS技术,通过分析东北地区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的种植结构、物候历及NDVI曲线特征,建立不同作物面积遥感提取模型,提取大尺度农作物空间分布格局信息。同时,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农作物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与多年平均统计数据比较,基于MODIS遥感数据提取的作物面积信息,2005年和2010年平均精度达到了90%以上;5年间,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大豆平均斑块面积减少,面积年动态度为-4.47%,水稻和玉米平均斑块面积均增加,且5年的变化幅度均超过20%。【结论】成本和收益是作物面积增加或减少的主要原因;用中等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进行大尺度作物面积提取的方法是可行的;景观生态学中格局指数可以用来分析耕地内部作物格局的动态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NDVI 格局变化 水稻 春玉米 大豆 东北
下载PDF
东北春大豆样本的代表性及其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栾维江 刘章雄 +3 位作者 关荣霞 常汝镇 何蓓如 邱丽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69-1476,共8页
从3226份东北春大豆总体中选择283份春大豆种质,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检测,对总体的代表性为80%.利用筛选出61对SSR核心引物对具代表性的东北春大豆样本进行分析,共检测到53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为8.75个,变幅为2~16... 从3226份东北春大豆总体中选择283份春大豆种质,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检测,对总体的代表性为80%.利用筛选出61对SSR核心引物对具代表性的东北春大豆样本进行分析,共检测到53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为8.75个,变幅为2~16个;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0.406~0.886,平均为0.704;东北春大豆样本在大多数位点上有优势等位变异,从而降低了其遗传多样性.其中35份种质具有特异等位变异,分布在29个位点上;各个位点上分化系数均较小,遗传多样性分化程度较低.东北春大豆中3个省种质的共有等位变异较多,以吉林省和辽宁省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表现较为一致,均高于黑龙江省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育成品种.东北春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有目的选择杂交亲本拓宽遗传基础以培育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等位变异 核心种质
下载PDF
东北半干旱区大豆水肥耦合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郭亚芬 滕云 +2 位作者 张忠学 魏永霞 王孟雪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05-411,共7页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案,在盆栽控制条件下,对大豆水肥耦合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建立了水肥耦合数学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各因子的主因素和单因素效应,两因素间交互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大豆产量均有影响,其作用大...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案,在盆栽控制条件下,对大豆水肥耦合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建立了水肥耦合数学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各因子的主因素和单因素效应,两因素间交互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大豆产量均有影响,其作用大小顺序是:水分>钾肥>氮肥>磷肥,且钾肥是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半干旱区 大豆 水肥耦合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群落组成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志刚 徐伟慧 +3 位作者 莫继先 肖静 孙剑秋 王建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2-596,共5页
为明确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的群落组成,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海伦市、黑龙江省克山县和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农场4个采样点,分析了大豆根际自生固氮菌、解磷菌、溶磷菌和硅酸盐细菌的群落组成,解析了促生菌种与... 为明确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的群落组成,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海伦市、黑龙江省克山县和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农场4个采样点,分析了大豆根际自生固氮菌、解磷菌、溶磷菌和硅酸盐细菌的群落组成,解析了促生菌种与地域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的大豆根际土壤中存在大量促生菌,自生固氮菌达到104cfu.g 1,溶磷菌和解磷菌达到105cfu.g 1,硅酸盐细菌达到103cfu.g 1;分离得到具有自生固氮能力的菌株5株,溶磷菌6株,解磷菌7株,硅酸盐细菌4株;自生固氮菌多样性指数在0.94~1.60之间,溶磷菌多样性指数在0.83~1.52之间,解磷菌的多样性指数在1.07~1.67之间,硅酸盐细菌多样性指数在0.52~0.96之间,4个取样点大豆根际促生菌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采用对应分析确定了不同地区的典型促生菌,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特征种为自生固氮菌LLN8(Azotobacter beijerinckia indica),黑龙江省海伦市的特征种为溶磷菌DHS13(Micrococcus),黑龙江省克山县的特征种为溶磷菌DHS19(Pseudomo-nas),黑龙江省红兴隆农场的特征种为自生固氮菌LLN1(A.chrooco-ccum)和溶磷菌DHS5(Azotobacter)。同时明确了LLN2(A.azomonas)、LLN6(Bacillus mucilaginosus)、DHS9(Arthrobacter)、DHSO2(Pseudomonas)、DHSO14(Erwinia)、DHSO17(Corynebacterium)和LSJ21(Bacillus)在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分布较为广泛,这些菌株为研发中国东北黑土区大豆专用型复合生物肥料提供了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大豆 根际促生菌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东北三省大豆熟期组归属及地理分布概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汪越胜 阚显照 邱家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6期725-727,共3页
选择 2 5 6份我国各大豆栽培区代表性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 ,以国际通用的美国 0 0 0~X熟期组的 48份标准品种为对照 ,在南京进行分期播种及光照处理试验 ,制订出与国际相衔接的我国大豆生育期生态类型划分标准 ,将我国大豆划分为 0 0 0... 选择 2 5 6份我国各大豆栽培区代表性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 ,以国际通用的美国 0 0 0~X熟期组的 48份标准品种为对照 ,在南京进行分期播种及光照处理试验 ,制订出与国际相衔接的我国大豆生育期生态类型划分标准 ,将我国大豆划分为 0 0 0~IX熟期组 ;明确我国东北三省春豆归属 0 0 0~Ⅳ熟期组 ,并分析东北三省春豆熟期组地理分布概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熟期组 地理分布 品种分类 东北三省
下载PDF
东北春大豆区不同年代审定品种主要性状演变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星邈 谢建国 +4 位作者 郑海洋 郭梦瑶 赵雨轩 王曙明 张井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东北地区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随着种植年代的推移,东北大豆品种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也呈现出一定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于大豆育种选择的倾向以及大豆性状与环境协同的内在联系。因此针对主要性状进行演变分... 东北地区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随着种植年代的推移,东北大豆品种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也呈现出一定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于大豆育种选择的倾向以及大豆性状与环境协同的内在联系。因此针对主要性状进行演变分析,对于指导大豆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了1941—2019年东北春大豆区育成的335个大豆品种的主要性状信息,并对其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春大豆区大豆品种随着年代增加,平均分枝数降低,1940s最高,3.50个,2010s最低,降至0.86个。平均株高在1980s之前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之后平稳上升,2010s最高,为88.20 cm,1950s最低,为73.50 cm。平均生育期在20世纪70年代最长,为123.86 d,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在2010s降至116.67 d。品质性状中,蛋白质含量只在20世纪60~70年代间有所升高,其他相邻年代间均呈下降趋势,在1940s最高,为41.40%,在2010s降至39.48%,平均脂肪含量波动较大,在1940s最高,为21.90%,1990s最低,为20.05%。平均百粒重在1990s最高,达到21.03 g,之后呈下降趋势,在2010s最低,为19.17 g。平均单产随年代变化持续增加,由1940s的1770.00 kg·hm^(-2)增长到2857.06 kg·hm^(-2)。育成品种的产量与生育期、株高、百粒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将为东北大豆育种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区 不同年代 主要性状 演变分析
下载PDF
中国东北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4
20
作者 张军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29-1536,共8页
1923—2005年中国育成1300个大豆品种,其中东北育成682个品种。选用大豆基因组64个SSR标记分析东北169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变异,探讨东北大豆育成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分时期亚群间、分省亚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互补性,及该地区育成品种... 1923—2005年中国育成1300个大豆品种,其中东北育成682个品种。选用大豆基因组64个SSR标记分析东北169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变异,探讨东北大豆育成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分时期亚群间、分省亚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互补性,及该地区育成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东北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分时期亚群随着时间推移旧的等位变异在消失而新的等位变异不断增加,新增加的多于消失的旧等位变异。分省亚群(黑龙江、吉林、辽宁)间都存在较多互补等位变异数,最多的在黑龙江与辽宁亚群间。分时期亚群间、分省亚群间分别拥有各自特有或特缺的等位变异。东北大豆育成品种分省亚群、分时期亚群分类与SSR标记遗传距离聚类间有显著相关,省份分群、时期分群都有其相应的遗传基础。东北大豆育成品种可能源自两个血缘群体,分别占Ⅰ、Ⅱ类群的绝大部分,和Ⅲ、Ⅳ类群中较大比例;黑龙江品种兼有两方面血缘,吉林、辽宁品种则侧重在同一种血缘,前者遗传基础较后两者广;东北各分时期亚群均有2种血缘。研究结果启示在新品种选育中应加强东北3省间大豆育成品种种质的交流、增加优异基因相互渗透,从而拓宽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大豆育成品种 遗传多样性 互补等位变异 群体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