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imary study of nitrous oxide emission in agriculture region of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Su Weihan, Song Wenzhi, Zhang Hua, Cao Meiqiu, Lu Hongrong and Zhou Quan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Academia Sinica,Beijing 100083,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0年第4期85-94,共10页
Significance of nitrous oxide in atmospheric chemistry is reviewed briefly.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of N2O at Wudaoliang in Qinghai Province of Western China has been measured by collecting gas samples and analysing ... Significance of nitrous oxide in atmospheric chemistry is reviewed briefly.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of N2O at Wudaoliang in Qinghai Province of Western China has been measured by collecting gas samples and analysing them with electron capture-gas chromatography. The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fluctuates in the range of 303-315 ppb with the mean value of 308 ppb. The emission rate of N2O in agriculture region of Northern China has been studied primarily. Fertilization, rain and temperature of soil appear conductible to N2O emissi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greenhouse effect and N2O emission have been discussed. The catalytic action of N2O in 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 processes and the effect of high N2O concentration on ozone depletion in stratosphere have been considered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us oxide agriculture region greenhouse effect northern china.
下载PDF
Changes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eco-environment in the farming-pastoral region of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JIANG Weiguo LI Jing +2 位作者 LI Jiahong CHEN Yunhao WU Yongfe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3期329-336,共8页
This paper firstly selects 10 kinds of indexes to reflect eco-environment background condition and builds the multi-subject spatial database by using ground meteorological data,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DEM. It then di... This paper firstly selects 10 kinds of indexes to reflect eco-environment background condition and builds the multi-subject spatial database by using ground meteorological data,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DEM. It then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methods about evaluating eco-environment background condition and analyzing eco-environment change. The eco-environment background conditions of 1989 and 1999 are synthetically appraised. Final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quantitative change, the trend of change, the areas of change and the dynamic spatial pattern of eco-environment.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eco-environment background condition becomes worse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in the fanning-pastoral region of northern China. (2) The eco-environment background condition deteriorates from 1989 to 1999. (3) In the adjacent areas of Shanxi-Shaanxi-Inner Mongolia-Gansu-Ningxia, Horqin Sandy Land and its peripheries, and eastern Qinghai orovince, eco-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is very seri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nning-pastoral region ECO-ENVIRONMENT spatial pattern northern china
下载PDF
Revisit of event-based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at Shapotou area in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2
3
作者 XinPing Wang YaFeng Zhang +5 位作者 RuiHu YanXia Pan HaoJie Xu Wei Shi YanXia Jin Hiroshi Yasuda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6年第6期477-484,共8页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event sizes and interval lengths between events ar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arid and semi-arid climates. Understanding their importance will contribute to our ability to understand ecosys...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event sizes and interval lengths between events ar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arid and semi-arid climates. Understanding their importance will contribute to our ability to understand ecosystem dynamics in these regions. Rainfall event timing and magnitude are important drivers of ecosystem processes and are instrumental in creating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Rainfall ev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using an automatic tip-ping-bucket rain-gauge record across the entire summer monsoon season from 2008 to 2015 at the arid desert area of Shapotou in the Tengger Desert, China. Changing the minimum inter-event time (MIT) from 30 min to 24 h alters the number of rainfall events from 64 to 25 for the event depth larger than 0.1 mm. The mean rainfall intensity declined from 0.95 mm/h to 0.53 mm/h, and the geometric mean event duration rose from 0.55 h to 4.4 h. The number of rainfall events, mean rainfall intensity, and geometric mean event duration differed under different criteria of individual rainfall depths, except that for an individual rainfall depth of 0.5, 1.0, and 5.0 mm. The aforementioned features differed only at the lowest range of the mean rainfall intensity and depth for MIT=3 and 6 h.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dentification of event-based rainfall in this specific arid region can be better achieved by setting the MIT at six hours. The wide variation in rainfall event properties indicate the need for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per selection and reporting of event criteria in studies that adopt event-based data analysi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quantifying effective rainfall for soil water replenishment in terms of rainfall depth and intensity with infrequent rainfall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desert ecosystems rainfall event Shapotou area in northern china
下载PDF
1980—2016年中国北方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变化
4
作者 刘伟 邹学勇 +2 位作者 刘博 王汝幸 王祖正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3-710,共8页
随着修订风蚀方程(RWEQ)的提出,采用增加了冻结因子的气候因子(WF)表达风蚀气候侵蚀力更具有科学性和必要性。基于中国北方风蚀区157个气象站1980—2016年的观测数据,逐月计算了各站点气候因子,并探讨了气候因子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 随着修订风蚀方程(RWEQ)的提出,采用增加了冻结因子的气候因子(WF)表达风蚀气候侵蚀力更具有科学性和必要性。基于中国北方风蚀区157个气象站1980—2016年的观测数据,逐月计算了各站点气候因子,并探讨了气候因子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0—1997年,年气候因子值表现为快速下降,从940.46 kg/m下降到273.03 kg/m;而1998—2016年,年气候因子值表现相对稳定,在139.81~398.85 kg/m范围内波动。②春季气候因子值约占全年63%,其变化也显著高于其它季节,这也是土壤风蚀发生在春季的主要原因。③气候因子的高值区分布在新疆东部、青海西部、40°N以北的内蒙古中西部,这与气压中心和高大山体地形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子 土壤风蚀 全球变暖 北方风蚀区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泳莲 邢文利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8,F0003,共9页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重大意义,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重大意义,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能从根本上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然而由于地理区位、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南北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越来越严重,致使发展成果无法惠及全体人民。本文基于共同富裕视角,在系统梳理区域协调发展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南北区域协调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探寻南北区域发展不协调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共同富裕视域下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选择。本文的分析对于促进南北区域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统筹区域发展,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区域经济 南北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试论北疆文化的学理与实践定位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尖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准确定位北疆文化是展开相关工作的前提,学理与实践是北疆文化定位的两大方面。从学理角度看,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疆文化的精神标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北疆文化是涵盖内蒙古地区诸文化类型且具有鲜明特色的... 准确定位北疆文化是展开相关工作的前提,学理与实践是北疆文化定位的两大方面。从学理角度看,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疆文化的精神标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北疆文化是涵盖内蒙古地区诸文化类型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从实践角度看,北疆文化及其品牌打造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样板,对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北疆文化建设是助力内蒙古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做模范,更好地推进、落实好“两件大事”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文化 定位 内蒙古 地域文化 中华文化
下载PDF
10个糜子品种在北方5个生态区的产量表现
7
作者 程瑶 张立媛 +2 位作者 琦明玉 李志光 赵敏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5,10,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糜子品种在我国北方不同生态区的产量表现,以10个糜子品种(除固糜21号为粳性品种外,其他均为糯性品种)为研究对象,2021—2022年连续2 a在赤峰、鄂尔多斯、大同、会宁和石家庄5个试点进行种植,糜子成熟后测定子粒产量,并对... 为了探究不同糜子品种在我国北方不同生态区的产量表现,以10个糜子品种(除固糜21号为粳性品种外,其他均为糯性品种)为研究对象,2021—2022年连续2 a在赤峰、鄂尔多斯、大同、会宁和石家庄5个试点进行种植,糜子成熟后测定子粒产量,并对产量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份、地点、品种、年份×地点、地点×品种、年份×地点×品种均对糜子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5个试点中,在赤峰和鄂尔多斯试点种植的糜子产量较高;10个品种中,粳性糜子品种固糜21号的产量最高且稳定,糯性糜子品种中晋黍8号、九黍1号和伊选黄糜的产量较高。不同年份、地点、品种及因素互作对糜子产量有显著影响,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市场需求与当地生态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糜子品种更有利于获得高产。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中糜子品种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北方生态区 产量 多因素方差分析
下载PDF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and a warming hiatus from 1951 to 2014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被引量:3
8
作者 MA Long LI Hongyu +1 位作者 LIU Tingxi LIANG Longte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192-207,共16页
An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and a warming hiatus have strongly influenced the global climate.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se changes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This study used the central clustering method, Mann-Kendall m... An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and a warming hiatus have strongly influenced the global climate.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se changes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This study used the central clustering method, Mann-Kendall mutation test and other methods to explore the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and warming hiatus in three different temperature zones of the study region based on average annual data series.Among the temperature metrics investigated, average minimum temperature(Tnav) shifted the earliest,followed by average temperature(Tnv) and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Txav). The latest change was observed in summer(1990 s), whereas the earliest was observed in winter(1970 s). Before and after the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Tnav fluctuated considerably, whereas there was only a slight change in Txav.Before and after the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the winter temperature changed more dramatically than the summer temperature. Before the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Tnav in the central region(0.322°C/10 a)and west region(0.48°C/10 a)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the increasing temperatures. After the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Tnav in winter in the central region(0.519°C/10 a) and in autumn in the west region(0.729°C/10 a)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Overall, in the years in which temperature shifts occurred early, a warming hiatus also appeared early. The three temperature metrics in spring(1991)in the east region were the first to exhibit a warming hiatus. In the east region, Txav displayed the lowest rate of increase(0.412°C/a) in the period after the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and before the warming hiatus,and the highest rate of increase after the warming hi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ABRUPT TEMPERATURE change WARMING HIATUS cold and ARID region northern china
下载PDF
基于GGE双标图的北方旱寒区冬油菜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孙瑞 杨刚 +1 位作者 张华 孙万仓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1,共10页
为评判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以及在北方地区越冬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北方11个省(区、市)两年25个试点43点次试验的12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越冬率进行了GGE双标图法分析。结果表明,品种效应为55.12%,远远大于环境效应和品种与环... 为评判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以及在北方地区越冬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北方11个省(区、市)两年25个试点43点次试验的12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的越冬率进行了GGE双标图法分析。结果表明,品种效应为55.12%,远远大于环境效应和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为环境效应、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的2.5倍,因此,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生产关键是选择超强抗寒品种。陇油6号、7号和12号品种抗寒性优良、越冬率稳定、广适性好,以‘陇油6号’和‘陇油7号’为最佳。GGE双标图分析还表明,本试验25个试点除祁县和天水两个试点外,其余试点对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抗寒性的鉴别力均较好,可作为北方冬油菜抗寒性鉴定的试点,以泾源、临河和靖边为最佳试点。同时将所有试点划分成不同的生态区,并筛选出了适宜不同生态区的特异适应性品种。‘陇油6号’和‘陇油7号’适于在参试的所有试点栽培;‘07皋兰DQW-1-3’和‘07兰州MXW-1-3’适于在拉萨、酒泉、定州、顺义、延边等地栽培;‘06468’适于在天水栽培。本研究表明,品种效应对冬油菜越冬率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但环境效应和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对冬油菜越冬率的影响也占较大比重,故在北方旱寒区冬油菜生产中,要综合考虑品种、环境及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地区以及不同地区的种植品种,才能保证其安全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越冬率 品种适应性 生态适宜地 GGE双标图法 北方旱寒区
下载PDF
Land pressure and adaptation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 of northern China: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21 small watersheds 被引量:1
10
作者 ZHU Huiyi HE Shuji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0年第6期913-922,共10页
Land pressure and adapt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determining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most of China's mountainous regions. Little attention so far has been paid to the adapta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evaluation o... Land pressure and adapt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determining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most of China's mountainous regions. Little attention so far has been paid to the adapta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evaluation of land pressure in these regions. We evaluated the grain production press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essure for 21 small watersheds undergoing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in the northern mountainous region of China, compare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ith actual production for each of the watersheds, and analyzed the adaptation strategies. The results imply that land pressure was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among the sample watersheds, but there was a balancing trend between land pressure and productive capacity for each watershed. Under rising pressure, these watersheds developed a variety of adapt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labor migration, increasing fruit and nut production, and expanding rural tourism if possible. These strategies result from evolu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and persistent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determines the variation of environment in these mountainous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pressure ADAPTATION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mountainous region northern china
原文传递
近代东北北部地区木材资源的开发及商品化发展
11
作者 牛淑贞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6-39,共24页
在由日俄等列强主导的被动近代化过程中,东北北部丰富的木材资源不仅成为因铁路而新兴的诸多城镇的建筑材料和生活燃料,而且被赋予了工业用途,被开发成世界性商品。整个商品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22年之前,其商品化主要是基于... 在由日俄等列强主导的被动近代化过程中,东北北部丰富的木材资源不仅成为因铁路而新兴的诸多城镇的建筑材料和生活燃料,而且被赋予了工业用途,被开发成世界性商品。整个商品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22年之前,其商品化主要是基于国内与俄国市场的需求,尤其是东北北部以铁路建设为先导与核心的工业化、城镇化对木材的需求而获得发展;1922年之后,由于中东铁路机车所用燃料多改为煤炭,林商受金融危机影响注意开拓国外市场,日本免除木材进口关税以及1923年大地震后木材需求激增等原因,东北北部林木对日出口量大增。近代东北北部木材的采伐、加工、运输以及商品化发展,是俄日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和资源掠夺的体现,其结果是在该区域出现了具有较完整产业链的独立的林业产业。但是,它并不像既有研究所述,与种植业一样形成依靠出口拉动的外向型经济。而近代东北北部木材资源商品化的发展历程,也表明在研究东北地区林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破坏之间关系的时候,不能仅以政治史的视角关注列强对东北林木资源的掠夺,还应注意到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在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东北北部地区 木材资源 开发 商品化
下载PDF
基于GRACE及GRACE-FO重力卫星的北方寒区干旱分析与评估
12
作者 王子龙 田子卿 孙昌鸿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79,90,共8页
中国北方寒区水资源紧缺、干旱事件频发,研究一种准确高效干旱监测方法尤为重要。研究利用GRACE及GRACE-FO重力卫星数据计算得到一种标准化水储量赤字指数(GRACE-DSI),据此对北方寒区2002~2022年干旱事件进行量化,探究其干旱变化特征。... 中国北方寒区水资源紧缺、干旱事件频发,研究一种准确高效干旱监测方法尤为重要。研究利用GRACE及GRACE-FO重力卫星数据计算得到一种标准化水储量赤字指数(GRACE-DSI),据此对北方寒区2002~2022年干旱事件进行量化,探究其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2~2022年研究区内共发生8次干旱事件,其中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干旱事件历时最长、旱情最为严重且波及面积最广。GRACE-DSI监测结果与现有记载吻合程度高,可准确监测干旱事件发生节点、持续时间与严重程度,与PDSI、SPI、SPEI等传统干旱指数相比具有良好一致性。因此,GRACE-DSI对于推动北方寒区干旱监测研究进展意义重大,在跨流域尺度干旱监测方面优势显著,同时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农业生产水量调配、生态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GRACE-FO 干旱 干旱指数 北方寒区
下载PDF
中国北方造山区显生宙地质历史重建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3
作者 李锦轶 曲军峰 +20 位作者 张进 刘建峰 许文良 张拴宏 郭瑞清 朱志新 李亚萍 李永飞 王涛 徐学义 李智佩 柳永清 孙立新 简平 张昱 王励嘉 彭树华 冯乾文 王煜 王洪波 赵西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简要概述了近3年对中国北方造山区地壳基本构造格局开展综合调查与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重新厘定该区前南华纪古陆碎块的时空分布,获得与该区重大地质构造问题相关的新资料,提出对该区地壳构造格局、造山过程和成矿地质背景的最新认... 简要概述了近3年对中国北方造山区地壳基本构造格局开展综合调查与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重新厘定该区前南华纪古陆碎块的时空分布,获得与该区重大地质构造问题相关的新资料,提出对该区地壳构造格局、造山过程和成矿地质背景的最新认识,介绍了与该区地壳构造格局和成矿地质背景有关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地质构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造山区 显生宙 地壳构造格局 造山过程 成矿地质背景
下载PDF
中国北部海域主要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26
14
作者 吴强 王俊 +2 位作者 金显仕 李忠义 陈瑞胜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52-1160,共9页
根据2010年5月、8月在渤海及黄海北部进行的底拖网定点调查资料,分析了中国北部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中国北部海域共捕获无脊椎动物32种,其中虾类15种,蟹类10种,头足类7种;在渤海,虾类占主导地位,春季其生物量及密度... 根据2010年5月、8月在渤海及黄海北部进行的底拖网定点调查资料,分析了中国北部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中国北部海域共捕获无脊椎动物32种,其中虾类15种,蟹类10种,头足类7种;在渤海,虾类占主导地位,春季其生物量及密度比例分别为86.57%和96.55%,夏季为46.16%和80.85%;在黄海北部,春季蟹类在生物量组成中占绝对优势地位(91.07%),夏季则为头足类占优势地位(80.41%)。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研究了渤海及黄海北部的优势种类组成,优势种类随季节及海区的变化差异较大。使用多样性指数D、H’、J’分析了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渤海生物多样性高于黄海北部。分析了渤海及黄海北部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两个海区物种组成相似性分别为春季0.315和夏季0.297。使用季节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研究了两个海区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稳定性,表明从春季至夏季,黄海北部部分种类向渤海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部海域 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东海区北部小黄鱼生殖群体分布及与水团关系 被引量:23
15
作者 丁峰元 林龙山 +1 位作者 李建生 程家骅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3-1019,共7页
根据2003~2005年每年4月东海区北部小黄鱼CPUE、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分析了春季小黄鱼分布与水团间关系。结果表明,2003~2005年每年4月小黄鱼的平均CPUE分别为4.72、3.47和1.96 kg/h;小黄鱼的主要分布区可分为4个海域:A,黄海南部近海... 根据2003~2005年每年4月东海区北部小黄鱼CPUE、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分析了春季小黄鱼分布与水团间关系。结果表明,2003~2005年每年4月小黄鱼的平均CPUE分别为4.72、3.47和1.96 kg/h;小黄鱼的主要分布区可分为4个海域:A,黄海南部近海;B,黄、东海交界海域;C,长江口外海域;D,东海中北部海域;小黄鱼最适生存的底层温度为10~14℃,底层盐度为32~34.3;研究海域内底层水团包括:东海北部底层冷水团、黄海水团、黄-东海混合水团以及东海混合水团;分布区C内的小黄鱼主要位于东海混合水团和黄-东海混合水团的交汇处,其它3个分布区内的小黄鱼都是在东海北部底层冷水团与其它水团的交汇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生殖群体 水团 东海区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北方干湿区降水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7
16
作者 高继卿 杨晓光 +1 位作者 董朝阳 李克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9-110,共12页
中国北方地区降水资源空间差异较大且种植结构迥异,细致分析北方不同干湿区降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可为北方地区合理利用降水资源,调节种植结构,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参考。该文利用中国北方15个省市30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 中国北方地区降水资源空间差异较大且种植结构迥异,细致分析北方不同干湿区降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可为北方地区合理利用降水资源,调节种植结构,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参考。该文利用中国北方15个省市30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过去50 a分为1961-1980年和1981-2010年两个时段,基于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划分标准,明确了与1961-1980年相比,1981年以来北方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空间变化特征;依据中国气象局降水量等级标准及春夏秋冬四季划分标准,系统分析了北方三大区域内小雨、中雨、大雨及暴雨各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在全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中的比例,以及降水在一年四季中的分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1981年以来西北地区的干旱区面积减少,东北地区的半湿润区面积减少,而半干旱区面积扩大明显。研究时段内干旱区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最近30a各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高于1980年之前的20a,其中小雨、中雨等级增加幅度最大;季节变化中,尤以冬季最明显。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年降水日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最近30 a小雨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有明显下降;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减少,半干旱区夏季降水减少更明显,半湿润区则以秋季减少最为显著。北方地区年内发生的降水事件95%以上是小雨和中雨,小雨和中雨量总计占全年降水量的75%;研究时段内北方地区的小雨频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中雨频率呈升高趋势,干旱区表现尤其明显,其对作物生长季内降水有效利用影响较小。各季节降水分配的变化中,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春季降水贡献率升高,半湿润区秋季降水贡献率降低;干旱区仅夏季降水频率有下降;半干旱区各季节降水频率指标变动最突出,春冬季节降水频率有增加而夏秋季节降水频率在下降;半湿润区春季和冬季降水频率有所增加,而秋季降水频率下降;研究区域内各降水指标极大值主要集中南北两端;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内北疆地区及内蒙古东北部的强降水量、强降水日数大于区域内青海、甘肃、宁夏的中部和南部。所得结论可为明确中国北方地区不同干湿区降水资源变化及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降水 干旱区 北方地区 降水资源 降水贡献率
下载PDF
一次北方台风暴雨(9406)能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17
作者 张苏平 李春 +1 位作者 白燕 雷小途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5-659,共15页
从能量角度分析了9406号台风在我国北方造成大范围暴雨过程,定量讨论了台风变性过程中显热能、潜热能和动能的时空分布特征、北方暴雨区远距离降水突然增幅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以及动能的补充来源。发现:(1)虽然潜热能比显热能小1个量级... 从能量角度分析了9406号台风在我国北方造成大范围暴雨过程,定量讨论了台风变性过程中显热能、潜热能和动能的时空分布特征、北方暴雨区远距离降水突然增幅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以及动能的补充来源。发现:(1)虽然潜热能比显热能小1个量级,但潜热能平流大于显热能平流。热带气旋在获得西风带斜压能量之前,其总能量的维持主要来自潜热能的贡献,潜热能的贡献约是显热能的两倍。(2)台风远距离降水的突然增幅是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来自热带气旋的显热能平流与西风带显热能平流非线性叠加,导致槽前显热能明显增加,西风带槽迅速加深,降水突然增幅。同时,暴雨区高空动能下传的突然增强对暴雨突然增幅有贡献,而该高空动能下传的增加与6小时之前台风环流区大量潜热能量释放相对应。(3)台风进入影响区之前,在整个对流层有潜热能、显热能和动能直接从台风区输入暴雨区;在台风进入影响区之后,只有低空显热能平流保持继续向暴雨区输送能量。(4)台风进入影响区之后,北方暴雨区动能的补充主要来自对流层上层动能的下传、斜压不稳定能量向动能的转化和北方暴雨区西边界动能的输入。5个类似台风的合成分析支持了以上主要结论。得出的暴雨增幅模型可对预报台风远距离降水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北方暴雨 能量分析
下载PDF
气流的垂直分布对地形雨落区的影响 被引量:138
18
作者 孙继松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9,共8页
从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出发, 讨论了华北地区太行山东侧低空东风气流背景下不同垂直分布气流对降水落区的影响。认为: 当垂直于山体的气流随高度减小时, 地形的作用表现为迎风坡上水平辐合, 造成气旋式涡度增加, 产生风场切变, 因此对迎... 从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出发, 讨论了华北地区太行山东侧低空东风气流背景下不同垂直分布气流对降水落区的影响。认为: 当垂直于山体的气流随高度减小时, 地形的作用表现为迎风坡上水平辐合, 造成气旋式涡度增加, 产生风场切变, 因此对迎风坡降水产生明显的增幅作用。当气流的垂直分布随高度增加时, 迎风坡方向表现为反气旋涡度增强, 而在背风坡方向产生辐合作用, 造成气旋式涡度增加, 发生风场切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太行山地形 东风气流 垂直分布 降水落区
下载PDF
北方寒区节能日光温室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白义奎 周东升 +1 位作者 曹刚 李天来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0-998,共9页
【目的】建立基于作物生长所需最低太阳能截获、热量平衡、蓄放热能量守恒为核心的节能日光温室建筑设计的理论、方法,为温室作物越冬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方法】针对北方寒区节能日光温室建筑发展现状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依... 【目的】建立基于作物生长所需最低太阳能截获、热量平衡、蓄放热能量守恒为核心的节能日光温室建筑设计的理论、方法,为温室作物越冬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方法】针对北方寒区节能日光温室建筑发展现状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依据太阳能原理,运用建筑热工设计理论和方法,即建筑学等多学科综合理论研究、温室建筑空间和构造形式的设计、温室试设计与建设、测试等过程和方法。【结果】建立了节能日光温室建筑参数设计方法;建立了日光节能保温墙体结构各种材料厚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日光温室节能蓄热体厚度的计算方法。【结论】提出了以冬至日太阳能合理截获、温室内热量得失平衡、墙体蓄放热能量守恒为核心的日光温室合理采光、保温和蓄热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日光温室 建筑设计 北方寒区
下载PDF
北方半干旱集雨补灌旱作区节水农业发展模式 被引量:18
20
作者 孙惠民 程满金 +1 位作者 郑大玮 张建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72-1076,共5页
内蒙古准格尔旗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地处黄土高原北部砒砂岩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集雨补灌是缓解当地干旱缺水的唯一途径.目前该区很多地方雨水收集利用缺乏整体研究,工程规划和生产布局有一定盲目性.在分析准格尔... 内蒙古准格尔旗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地处黄土高原北部砒砂岩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集雨补灌是缓解当地干旱缺水的唯一途径.目前该区很多地方雨水收集利用缺乏整体研究,工程规划和生产布局有一定盲目性.在分析准格尔旗示范区生态、经济、社会等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出以集雨补灌为中心的旱作增产技术体系,确定了集雨高效种植型、集雨生态畜牧型和庭院集雨经济型3种模式,提出了示范区雨水综合利用需水量标准,并对3种模式在示范区运行3年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果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半干旱区 集雨补灌 集雨农业 节水农业 发展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