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deformational ages of the northern Dabashan thrust belt 被引量:4
1
作者 Pengyuan Li Jinjiang Zhang +1 位作者 Lei Guo Xiongying Yang 《Geoscience Frontiers》 CAS 2012年第1期41-49,共9页
A large-scale pop-up structure occurs at the front of the northern Dabashan thrust belt (NDTB), bound by the NNE-dipping Chengkou fault to the south, and the SSW-dipping Gaoqiao fault to the north. The pop-up struct... A large-scale pop-up structure occurs at the front of the northern Dabashan thrust belt (NDTB), bound by the NNE-dipping Chengkou fault to the south, and the SSW-dipping Gaoqiao fault to the north. The pop-up structure shows different features along its strike as a direct reflection of the intensity of tectonic" activity. To the northwest, the 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by a two-directional thrust system forming a positive flower-like structure. In contrast, the southeastern part is composed of the vertical Chengkou fault and a series of N-directed backthrusts, showing a semi-flower-like structure. We present results from Ar-Ar dating of syntectonic microthermal metamorphic sericite which show that the Chengkou fault experienced intense deformation during the mid-Mesozoic Yanshanian epoch (about 143.3 Ma), causing rapid uplift and thrusting of the northern Dabashan thrust belt. During the propagation of this thrust, a series of backthrusts formed because of the obstruction from the frontier of Dabashan thrust belt, lea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p-up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dabashan Thrust belt Backthrust TECTONICS Pop-up structure Ar-Ar geochronology
下载PDF
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前缘构造特征及变形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鹏远 张进江 +1 位作者 郭磊 杨雄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1-199,共9页
在北大巴山推覆构造带前缘,北—北东倾斜的城口断裂和南—南西倾斜的高桥断裂形成一背冲式逆冲推覆体系,以两断层为界,其间为一巨型冲起构造。该冲起构造因边界断裂的产状特征、活动强度沿走向的差异,而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其北西段为... 在北大巴山推覆构造带前缘,北—北东倾斜的城口断裂和南—南西倾斜的高桥断裂形成一背冲式逆冲推覆体系,以两断层为界,其间为一巨型冲起构造。该冲起构造因边界断裂的产状特征、活动强度沿走向的差异,而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其北西段为双向逆冲的"正花状"结构;而南东段为反向逆冲为主的"半花状"结构。同构造低温变质绢云母40Ar-39Ar年龄显示,城口断裂在燕山期(约143.3Ma)存在一次强烈的构造活动,导致北大巴构造带进一步逆冲扩展和强烈隆升。在逆冲-推覆向前扩展过程中,受锋缘外侧阻抗的影响,沿前缘部位形成一系列反向逆冲断层,从而形成巨型冲起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巴山 逆冲推覆构造带 反向逆冲断裂 冲起构造 ^40AR-^39AR年龄
下载PDF
北大巴山地区鲁家坪组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钟红利 吴雨风 闪晨晨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2,共10页
为揭示北大巴山地区下寒武统暗色页岩的生烃潜力,以该区鲁家坪组野外露头区样品的分析数据为基础,分析鲁家坪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其页岩气勘探意义。结果表明:北大巴山地区鲁家坪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样品TOC质量分数为0.182... 为揭示北大巴山地区下寒武统暗色页岩的生烃潜力,以该区鲁家坪组野外露头区样品的分析数据为基础,分析鲁家坪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其页岩气勘探意义。结果表明:北大巴山地区鲁家坪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样品TOC质量分数为0.182%~9.063%,平均值为3.21%;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低盐度浅水中的菌藻类微生物;镜质体反射率(RO)值为1.36%~2.56%,平均值为1.86%,岩石热解峰温(Tmax)为418~530℃,平均值为460℃,烃源岩已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表明处于生湿气或干气阶段,原始生烃潜力较好;北大巴山地区鲁家坪组暗色页岩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烃源岩中的裂隙、溶孔可成为页岩气的吸附储集空间,构造改造较弱区及侧向封堵良好的断层下盘有望形成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球化学特征 下寒武统 鲁家坪组 北大巴山
下载PDF
城口地区页岩含气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志平 曾春林 程礼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222-226,共5页
重庆城口地区地处大巴山弧形构造带,经历过多期构造运动,地质条件复杂,区内早寒武世水井沱期沉积的一套浅海深水陆棚相页岩。本文通过对位于北大巴山的重庆城口地区水井沱组页岩气生烃条件,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分析研究,结合区域钻井岩... 重庆城口地区地处大巴山弧形构造带,经历过多期构造运动,地质条件复杂,区内早寒武世水井沱期沉积的一套浅海深水陆棚相页岩。本文通过对位于北大巴山的重庆城口地区水井沱组页岩气生烃条件,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分析研究,结合区域钻井岩心样品现场解吸及等温吸附含气特征,分析该区域页岩吸附气量与Toc、伊/蒙混层等指标相关性,综合总结复杂地区页岩含气特征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为区域页岩气规模化勘探开发提供地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巴山 水井沱组 页岩气 含气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秦岭南北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及突变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蒋冲 刘晓磊 +4 位作者 程楠楠 梁宁霞 王飞 刘思杰 穆兴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6-424,共9页
根据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月数据,采用样条曲线插值法(Spline)、气候倾向率、Pettitt突变点检测、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区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 根据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月数据,采用样条曲线插值法(Spline)、气候倾向率、Pettitt突变点检测、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区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38.7 h,空间分布呈东北向西南递减格局,按各分区日照长短排序为秦岭以北>秦岭南坡>汉水流域>巴巫谷地。四季日照时数分布特征与年尺度上的结论基本一致,4个季节按其大小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四季均以秦岭以北的日照时数最大。(2)近52 a各区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绝大部分站点呈下降趋势。下降的站点占本区站点总数的比例排序为巴巫谷地>汉水流域>秦岭以北>秦岭南坡,秦岭以南的广大地区相对于秦岭以北日照下降更明显。春季47%的站点呈上升趋势,显著上升的站点集中于中部地区;夏季98%的站点呈显著下降趋势;秋季和冬季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3)年尺度、春季和夏季突变年份集中于1978-1981年间,秋季的突变特征不甚明显,突变年份和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性可言,冬季日照时数突变年份同步性和一致性较差。(4)绝大部分站点日照时数与风速、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最低气温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北 日照时数 时空变化 突变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