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mmeridgian Foraminiferal Faunas of Northern Eurasia: Significance for Interregional Correlations and Palaeobiogeography
1
作者 Clémentine Peggy Anne-Marie Colpaert Boris Leonidovich Nikitenko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9年第10期573-576,共4页
Foraminifer is a very useful microorganism to perform biostratigraphical zonation of the Upper Jurassic. Foraminiferal biozones are calibrated by the ammonite standard zones and can be used for intra- and interregiona... Foraminifer is a very useful microorganism to perform biostratigraphical zonation of the Upper Jurassic. Foraminiferal biozones are calibrated by the ammonite standard zones and can be used for intra- and interregional correlations. Furthermore, the fossil record of foraminiferal faunas is well known among basins of the Northern Eurasia and is also used for accurate palaeoenvironmental, palaeobiogeographical, or biofacial reconstructions. It allows identifying a complex set of biotic and abiotic events which may be used to propose a more general palaeoecoloecological and palaeoceanograph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Subboreal, Boreal, and Arctic seas. Then, the late Kimmeridgian Northern Eurasian seas formed a network of well-connected palaeobasins during the sea-level rise and resulted in rather similar palaeo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Jurassic FORAMINIFERS PALAEOCEANOGRAPHY northern eurasia
下载PDF
欧亚北部2004年以来频繁冷冬的特征分析及机理初探 被引量:7
2
作者 乔少博 沈柏竹 +1 位作者 王晓娟 封国林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3-1154,共12页
利用1961—2013年NCEP/NCAR发布的月平均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欧亚北部(40°65°N,50°-120°E)2004年以来频繁冷冬的异常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欧亚北部2004年以来冷冬频繁发生,但温度异常的空间分布,尤其中心冷... 利用1961—2013年NCEP/NCAR发布的月平均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欧亚北部(40°65°N,50°-120°E)2004年以来频繁冷冬的异常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欧亚北部2004年以来冷冬频繁发生,但温度异常的空间分布,尤其中心冷区的位置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全区偏冷型(2005、2009、2010、2012年)和南部偏冷型(2004、2007、2011年)。全区偏冷年主要由北极涛动(AO)显著负位相所致,对应海表温度特征为北大西洋高、中、低纬度成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分布,该分布有利于北极涛动/北大西洋涛动(AO/NAO)负位相维持和增强;南部偏冷年大气内部活动异常为乌拉尔-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偏强,北极涛动/北大西洋涛动以弱正位相为主,对应主要海表温度特征为北大西洋中部偏高,其次则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负位相下"类拉尼娜事件",上述海表温度异常均可促进类似欧亚遥相关的罗斯贝波列形成,有利于乌拉尔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偏强、亚洲中部多低槽活动。2004年以来欧亚北部两种类型冷冬的大气环流与海表温度均表现出与历史典型年相类似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北部 频繁冷冬 北极涛动 北大西洋
下载PDF
欧亚北部冬季增雪“影响”我国夏季气候异常的机理研究——陆面季节演变异常的“纽带”作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穆松宁 周广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7-315,共19页
本文主要利用美国冰雪资料中心(The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提供的卫星反演积雪资料和ERA40土壤温度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对欧亚北部冬季新增雪盖面积(冬季TFSE)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关系的可能物理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文主要利用美国冰雪资料中心(The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提供的卫星反演积雪资料和ERA40土壤温度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对欧亚北部冬季新增雪盖面积(冬季TFSE)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关系的可能物理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春夏季陆面季节演变异常是上述"隔季相关"的重要纽带:当冬季TFSE偏大时,欧亚北部大范围积雪—冻土自西向东、由南向北的融化进程明显减慢,受其影响,至夏季,东亚中高纬区积雪和地表冻土的融化异常强烈,土壤温度明显偏低,这种夏季陆面异常可能通过自身的冷却作用,通过加强东亚中高纬异常北风对东亚中纬区夏季变冷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乃至与我国江南夏季降水异常产生关联;冬季TFSE偏小时相反。分析表明,冬季TFSE信号在东亚中高纬局地的春季积雪—冻土融化过程中被加强,并在夏季达到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增雪 欧亚北部 季节演变 陆气相互作用 东亚中高纬
下载PDF
东亚太平洋与欧亚遥相关型的相互配置及其气候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邹珊珊 郭品文 杨慧娟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8,共9页
利用近60 a中国160站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位势高度场、风场等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和欧亚遥相关型(EU)的不同配置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AP与E... 利用近60 a中国160站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位势高度场、风场等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和欧亚遥相关型(EU)的不同配置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AP与EU两种遥相关型是相互独立的,相关系数为-0.03。两者存在以下四种配置:EAP和EU均活跃且位相相同(第I类配置)、EAP和EU均活跃且位相相反(第II类配置)、仅EU活跃(第III类配置)和仅EAP活跃(第IV类配置)。EAP与EU呈现不同配置类型时,中国夏季的降水分布相应的存在差异。当二者之间是第I类配置时,降水异常分布呈北方型;当二者配置为第II类时,降水异常分布呈现出中间型,雨带集中在长江流域;第Ⅲ类配置时,降水大值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上游黄河以南地区;而第Ⅳ类配置时,降水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带呈东北—西南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环流场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 欧亚遥相关型 降水异常
下载PDF
全球史视阈中的一本英文书--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缩影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善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40,共7页
书籍不仅是人类思想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载体,而且书籍本身也留下了不同文明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浓厚印痕,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一本现代的英文书。本文考察了一本英文书的主要四大组成要素的起源及其传播路径,探讨了其所反映的古代世界欧... 书籍不仅是人类思想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载体,而且书籍本身也留下了不同文明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浓厚印痕,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一本现代的英文书。本文考察了一本英文书的主要四大组成要素的起源及其传播路径,探讨了其所反映的古代世界欧亚大陆和北非地区不同文明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及其影响。一本英文书是古代欧亚大陆和北非地区不同文明和民族之间三千五百多年文化交流的结晶,是古代世界史上不同文明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文书籍 文化交流 古代世界 欧亚大陆和北非地区
下载PDF
PJ和MnE遥相关型对东亚夏季气温的协同影响(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MING Jing SUN Jianqi YU Shu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9年第3期208-217,共10页
本文研究发现太平洋–日本遥相关型(PJ)和地中海–欧亚北部遥相关型(MnE)对东亚夏季气温存在显著的协同影响。当PJ和MnE处于同位相时,两者相关的大气环流在东亚中部地区相互叠加抵消,从而对该地区气温的影响较弱,而此时显著的气温异常... 本文研究发现太平洋–日本遥相关型(PJ)和地中海–欧亚北部遥相关型(MnE)对东亚夏季气温存在显著的协同影响。当PJ和MnE处于同位相时,两者相关的大气环流在东亚中部地区相互叠加抵消,从而对该地区气温的影响较弱,而此时显著的气温异常主要位于东亚北部。相反,当PJ和MnE处于反位相时,两者相关的大气环流在东亚地区相互叠加增强,从而对东亚中部和亚洲北部地区的气温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东亚夏季气温变化的理解与预测中需要考虑这两个遥相关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气温 太平洋-日本遥相关 地中海-欧亚北部遥相关
下载PDF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ummer Rainfall over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and the Related Circulation Features 被引量:4
7
作者 布和朝鲁 李妍 +1 位作者 林大伟 廉毅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615-630,共16页
In this study,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ummer rainfall over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NPC) and associated circulation pattern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long-term (1961-2013) observational and reanalysis dat... In this study,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ummer rainfall over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NPC) and associated circulation pattern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long-term (1961-2013) observational and reanalysis data. Two important NPC rainfall modes were identified by empirical orthogoual function analysis: the first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lmost uniformly distributed rainfall anomaly over most parts of the NPC, while the second shows rainfall variability in Northeast China (NEC) and its out-of-phase relationship with that in North China (NC) and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NPC summer rainfall anomalies are also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ose in some other parts of China.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circumglobal teleconnection pattern associated with the anomalous Indian summer monsoon (ISM) and the Polar/Eurasia (PEA) pattern work in concert to constitute the typical circulation pattern of the first rainfall mode. The cooperative engagement of the anomalous ISM circulation and the PEA pattern is fundamental in transporting water vapor to the NPC. The study emphasizes that the PEA pattern is essential for the water vapor transport to the NPC through the anomalous midlatitude westerly. In the second NPC rainfall mode, the typical circulation patter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nomalous surface Okhotsk high and the attendant lower trop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y over NEC. The circulation anomaly over NEC leads to a redistribution of water vapor fluxes over the NPC and constitutes an out-of-pha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infall anomalies over NEC and 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mer rainfall northern part of China circumglobal teleconnection pattern Polar/eurasia pattern water vapor transport
原文传递
欧亚大陆中北部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湖泊水位变化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
8
作者 张风菊 薛滨 于革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73-2684,共12页
湖泊水位高低通常能有效地指示湖盆内湿润条件的变化,进而反映区域有效降水(降水—蒸发)变化,成为重建第四纪古气候演变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苏联和蒙古国古湖泊数据库以及中国晚第四纪古湖泊数据库中149个湖泊水位变化资料的梳理总结... 湖泊水位高低通常能有效地指示湖盆内湿润条件的变化,进而反映区域有效降水(降水—蒸发)变化,成为重建第四纪古气候演变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苏联和蒙古国古湖泊数据库以及中国晚第四纪古湖泊数据库中149个湖泊水位变化资料的梳理总结,探讨了末次盛冰期(18 cal.ka BP)以来该地区干湿变化规律及区域分异。根据研究区气候特征、地理位置及已有研究成果将其分为东欧湖泊区、中东亚干旱区和中国北方季风区三大湖区。根据不同水位记录在整个湖泊历史中出现的频率,采用3级重新分类区分出高、中、低3级水量,并把每个湖泊数字化的3级古水量表示成与现代的差值,得到每个湖泊样点每千年时间间隔内相对现代的5级水量变化(很湿润、湿润、无变化、干旱和很干旱)。结果表明,三大湖区末次盛冰期以来可能经历了不同的干湿变化过程:东欧地区湖泊水量记录在晚冰期之前较少,至全新世逐渐增多,且基本表现为早全新世干旱、中晚全新世相对湿润的状况。中东亚干旱区整体呈现出末次盛冰期至中全新世均较湿润而晚全新世干旱的气候状况,但区域内部不同湖泊在起讫时间和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北方季风区的湿润期主要发生在早中全新世,但是不同湖泊有所不同。对比分析显示,早全新世时东欧地区东部气候随着斯堪的那维亚冰流的逐渐消退而逐渐变湿润,中全新世由于夏季北欧反气旋东翼的气旋气流增强而达到最湿润状态,西部地区早全新世由于强劲的西伯利亚热高压存在而整体偏干旱,中全新世由于夏季亚洲季风的渗透而转为湿润。中东亚干旱区冰期内的湿润条件可能主要与西风带降水及低温低蒸发有关,而全新世则可能主要与夏季风深入内陆导致降水增加有关。中国北方季风区全新世湿度变化可能主要受东亚季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湖泊水位变化 古气候变化 欧亚大陆中北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