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overy of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 on the South of Helishan in Gaotai,Gansu Province 被引量:1
1
作者 Zheng Wenjun Zhang Peizhen +2 位作者 Yuan Daoyang Ge Weipeng Liu Jianhu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0年第1期97-105,共9页
According to a new investigation in the northern Hexi corridor,the remains of two surface rupture zones were discovered on the southern margin fault of the Helishan. One rupture has a length of approximately 7km and t... According to a new investigation in the northern Hexi corridor,the remains of two surface rupture zones were discovered on the southern margin fault of the Helishan. One rupture has a length of approximately 7km and the other 10km. The two surface rupture zones might have been produced by the latest earthquake event. On the surface rupture is continuous scarp and free face caused by the rupture. The scarp is about 1 ~ 1. 5m high and on some sites,nearly up to 2m. According to the OSL results,the latest T1 terrace and higher flood plain forming in 3000a B. P. are dislocated by the fault. The above reveals the rupture age to be later than the T1 terrace. However,in the historical data and earthquake catalogue,we didn't find rela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fault and surface rupture in this area. The 180 A. D. Biaoshi M8. 0 earthquake and the 756 A. D. Zhangye-Jiuquan M7. 0 earthquake are documented in historical data. It is inferred by textual research that the two earthquakes are related to the northern marginal fault of Yumushan in the south of the basin. Due to a lack of reliable evidence,there are still many arguments on this inferred conclusion. Thus we hold that the two surface rupture zones were produced by one of the two large earthquakes or other unrecorded historical event. The research on the activity and surface rupture of this fault can offer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tectonic study and strong earthquake risk estimates of this reg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破裂带 甘肃省 地震事件 历史数据 相关信息 断层破裂 河西走廊 地震目录
下载PDF
从危局中挽救中国革命:毛泽东领导巩固陕甘根据地的历程及作用
2
作者 魏德平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4-72,79,共10页
长征期间,张国焘公开挑战中共中央权威,导致红军公开分裂,使毛泽东遭遇中国革命“最大的困难”,也导致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局和困难境地。中共中央抵达陕甘根据地之际,根据地外部正遭遇国民党规模空前的“围剿”,内部“陕北肃反”也在恶... 长征期间,张国焘公开挑战中共中央权威,导致红军公开分裂,使毛泽东遭遇中国革命“最大的困难”,也导致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局和困难境地。中共中央抵达陕甘根据地之际,根据地外部正遭遇国民党规模空前的“围剿”,内部“陕北肃反”也在恶性膨胀和蔓延。这导致陕甘根据地出现严重危机。毛泽东抵达陕甘根据地后立即投入根据地反“围剿”工作,化解了根据地面临的军事威胁,给根据地巩固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与此同时,毛泽东及时介入对“陕北肃反”问题的处理,制止了肃反进一步膨胀和恶化,保全了刘志丹等一大批陕甘根据地党政军干部。这为陕甘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土地革命时期,陕甘根据地的存亡事关中国革命成败。陕甘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扭转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期间被迫不断转战的窘境,为中共中央和各路主力红军保留了硕果仅存的“落脚点”,也为中国革命复兴提供了重要根据地。毛泽东在领导巩固陕甘根据地过程中发挥了重大而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是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的重要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根据地 “陕北肃反” 毛泽东 刘志丹
下载PDF
十六至十七世纪前期蒙藏互动关系与明朝应对
3
作者 高强 杜常顺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220,共9页
十六世纪初期,右翼蒙古势力进入西番地区,打破了明初以来以甘肃镇为军事枢纽,“北拒蒙古,南悍诸番,俾不得相合”的战略格局,也揭开了继蒙元之后蒙藏两族新的历史性互动关系的序幕。右翼蒙古势力深入西番地区建立游牧区,并将大量明朝属... 十六世纪初期,右翼蒙古势力进入西番地区,打破了明初以来以甘肃镇为军事枢纽,“北拒蒙古,南悍诸番,俾不得相合”的战略格局,也揭开了继蒙元之后蒙藏两族新的历史性互动关系的序幕。右翼蒙古势力深入西番地区建立游牧区,并将大量明朝属番收为己用,“番达合势”,严重冲击明朝在西番地区建立的羁縻统治体系,西北边防也承受巨大压力。“洮河事变”爆发,迫使明朝采取强硬的军事和政治措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遏制蒙古势力在西番地区的扩张势头,缓解西北边防压力的目的,但已无力改变蒙古势力在西番地区作为重要政治存在的既成事实。而伴随着蒙古各部皈信藏传佛教,蒙藏间结成更为紧密的具有融合性的互动关系。基于彻底解决来自蒙古方面政治军事威胁的政治期待,明朝对于蒙古皈信藏传佛教则持积极推助的态度,试图以此来化解北部边疆问题,这可视为后来清朝统治者“兴黄教所以安蒙古”国策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虏南番 右翼蒙古 甘肃镇 番族 藏传佛教 明朝
下载PDF
甘肃高台合黎山南缘发现地震地表破裂带 被引量:18
4
作者 郑文俊 张培震 +2 位作者 袁道阳 葛伟鹏 刘建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7-255,共9页
据最新野外考察发现,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北部的合黎山南缘断裂东段有2条较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遗迹,破裂带长度分别为7km和10km,保存较为完整,认为其为较近的一次地震活动所致。根据该地区历史地震资料和目前该地区的研究程度,该地震地表... 据最新野外考察发现,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北部的合黎山南缘断裂东段有2条较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遗迹,破裂带长度分别为7km和10km,保存较为完整,认为其为较近的一次地震活动所致。根据该地区历史地震资料和目前该地区的研究程度,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可能与2次历史地震(公元180年表氏8级地震、公元756年张掖-酒泉7级地震)中的其中之一或与一次漏记的历史强地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破裂带 合黎山南缘断裂 青藏高原北部 甘肃高台
下载PDF
关于河西走廊盆地榆木山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的新认识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柏林 王春宇 +3 位作者 宫红良 刘建民 张永双 刘建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76-983,共8页
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属于河西走廊中段盆地内的次级隆起——榆木山隆起北侧断裂系的组成部分,它位于榆木山北缘断裂北侧山前,是与榆木山隆起有成生联系、活动时间很新的现代活动断裂。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呈向北北东略微凸出的弧形,走向... 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属于河西走廊中段盆地内的次级隆起——榆木山隆起北侧断裂系的组成部分,它位于榆木山北缘断裂北侧山前,是与榆木山隆起有成生联系、活动时间很新的现代活动断裂。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呈向北北东略微凸出的弧形,走向总体为北西向,倾向南西,自南东向北西走向由北西向渐变为北西西向,甚至近东西向,倾角自中等—低角度,东段较陡。榆木山北缘断裂的活动性质在剖面上表现为以南西盘向上逆冲为主,水平位移不明显,特别是中段的石炭口—窑儿沟口一带,在向南缓倾的主逆冲上盘往往发育反向逆冲断层,并导致上更新统砂砾层发生牵引褶皱。该断裂在距今13.1~13.3ka之间和距今3~5ka期间发生过2次明显的新构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新构造活动 逆冲 反向牵引褶皱 榆木山北缘断裂 甘肃
下载PDF
陕北和陇中土壤侵蚀区域差异的地质地貌之剖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吴成基 甘枝茂 +2 位作者 孙虎 惠振德 刘护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9-55,共7页
对比了陕北和陇中土壤侵蚀在方式、强度、粗泥沙上的差异,分析了引起这种差异的岩性,地貌组合类型、地质地貌发育过程等因素的特征,据此就两地水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水保措施的布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陕北 陇中 土壤侵蚀区域 地质地貌
下载PDF
甘肃北部棉花灌溉保证率分析
7
作者 李松敏 韩娜娜 +1 位作者 周青云 王仰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8-150,共3页
甘肃地区水资源短缺,合理利用农业水资源对地区发展非常重要。根据甘肃瓜州1983-2012年30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出瓜州地区棉花作物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以及作物的实际蒸发蒸腾量,进而计算甘肃瓜州棉花作物多年灌溉需水量。通过调节灌水次... 甘肃地区水资源短缺,合理利用农业水资源对地区发展非常重要。根据甘肃瓜州1983-2012年30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出瓜州地区棉花作物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以及作物的实际蒸发蒸腾量,进而计算甘肃瓜州棉花作物多年灌溉需水量。通过调节灌水次数来调节灌溉供水量,以得出不同供水条件下的灌溉设计保证率,根据不同灌水次数对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得到最大效益时的灌水量和灌溉设计保证率。分析结果表明,灌溉设计保证率在53%时经济效益最高,从而确定甘肃瓜州地区的最优灌水量为440mm,达到既保证效益又能做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部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经济效益 灌溉设计保证率
下载PDF
天水渭北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永军 栾新东 +1 位作者 付国民 李注苍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44,共8页
天水渭北地区地处祁连造山带与北秦岭造山带的结合部位。在渭河断裂以北出露广泛的花岗岩类属铝过饱和岩石,为钙碱性岩类。前石炭纪花岗岩类w(Al2O3)/[w(Na2O+K2O+CaO)]值均小于1.1;石炭纪以来岩体w(Al2O3)/[w(Na2O+K2O+CaO)]值大多大... 天水渭北地区地处祁连造山带与北秦岭造山带的结合部位。在渭河断裂以北出露广泛的花岗岩类属铝过饱和岩石,为钙碱性岩类。前石炭纪花岗岩类w(Al2O3)/[w(Na2O+K2O+CaO)]值均小于1.1;石炭纪以来岩体w(Al2O3)/[w(Na2O+K2O+CaO)]值大多大于1.1;岩体贫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Rb、Sr、Y、Ta、Be、B、Zr、Nb,低亲硫元素Ga、Cu,而高Mo、Sn、Bi、W等高温热液成矿元素和亲铁元素Se、Cr、Ni、Co。稀土元素显示石炭纪以来岩体形成于稳定大陆环境,前石炭纪岩体的形成环境与造山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渭北地区 甘肃天水
下载PDF
川北甘南地区三叠纪岩相古地理与成矿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恒书 《河南地质》 1994年第4期284-289,共6页
川北甘南地区三叠纪时期沉积的岩相古地理明显地划分为早一中三叠世早期(安尼期),扬子大陆西缘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和中三叠世晚期(拉丁期)到晚三叠世中期(诺利期),特提斯边缘裂陷海槽浊流相碎屑岩沉积两个迥然不同发展阶段。... 川北甘南地区三叠纪时期沉积的岩相古地理明显地划分为早一中三叠世早期(安尼期),扬子大陆西缘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和中三叠世晚期(拉丁期)到晚三叠世中期(诺利期),特提斯边缘裂陷海槽浊流相碎屑岩沉积两个迥然不同发展阶段。金和伴生多金属组分来自边缘古陆,而边缘台地相白云岩化阶段和海湾相粉砂-粘土矿物沉积阶段是促成金矿初始富集的最佳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岩相古地理 成矿
下载PDF
甘肃桦树沟铜矿床成矿年龄讨论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东宏 杨合群 +1 位作者 刘玉琳 王方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4-140,共7页
桦树沟铜矿床是近年来在北祁连山西段镜铁山矿田发现的一种新类型铜矿床。作者在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石英闪长岩脉中的锆石U_Pb同位素年龄及蚀变岩型铜矿石的40 Ar_3 9Ar同位素年龄测定 ,... 桦树沟铜矿床是近年来在北祁连山西段镜铁山矿田发现的一种新类型铜矿床。作者在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石英闪长岩脉中的锆石U_Pb同位素年龄及蚀变岩型铜矿石的40 Ar_3 9Ar同位素年龄测定 ,认为桦树沟铜矿床是在元古宙铜预富集的基础上 ,富含铜元素的条带状铁建造经加里东造山期的挤压、破碎 ,隐伏花岗岩基和石英闪长岩脉侵入及与衍生成矿流体的水岩反应等作用 ,使其中的铜元素活化析出并被带到就近的有利构造空间沉淀成矿 ,其成矿年龄限定于 (36 4 .7± 8.4 )Ma~ (4 76± 15 )M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铜矿床 成矿年龄 锆石U-PB同位素年龄 氩同位素 水岩反应 成矿流体
下载PDF
环县北部草场土壤基本肥力性状调查及改良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志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1期224-225,共2页
对环县北部天然草场0~20 cm土层土壤的常量速效养分及有机质状况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阴、阳坡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42.48、33.50 g/kg;阴、阳坡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86.5、172.4 mg/kg;阴、阳坡土壤有效氮含量分别为49.91、44.71... 对环县北部天然草场0~20 cm土层土壤的常量速效养分及有机质状况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阴、阳坡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42.48、33.50 g/kg;阴、阳坡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86.5、172.4 mg/kg;阴、阳坡土壤有效氮含量分别为49.91、44.71 mg/kg;阴、阳坡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9.89、8.97 mg/kg,并且阴坡土壤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高于阳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场土壤 肥力性状 改良利用 甘肃环县 北部地区
下载PDF
甘肃白银厂矿区及其外围铜矿床成矿特征与定量预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冀芸 陈守余 +1 位作者 廖时理 孙小艳 《地质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421-427,共7页
北祁连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海相火山成因铜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带,位于该区东段的白银矿田内产出有多个大型-特大型VMS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该地区铜矿床成矿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提取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 北祁连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海相火山成因铜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带,位于该区东段的白银矿田内产出有多个大型-特大型VMS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该地区铜矿床成矿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提取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等多元找矿信息,构建了白银矿区及外围铜矿床的证据权重找矿模型,利用后验概率圈定出找矿远景区,按照各找矿远景区相对成矿可能性的大小和各找矿标志将远景区分为Ⅰ、Ⅱ、Ⅲ3级,各级找矿远景区各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MS矿床 白银厂矿区 MORPAS 成矿预测 证据权重 远景区分级 北祁连地区 甘肃
下载PDF
甘肃肃北蒙古族传统服饰制作工艺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犀 《艺术探索》 2014年第4期30-33,4,共4页
甘肃肃北蒙古族服饰,以材料考究、工艺复杂、款型奇特、色彩鲜艳等,有别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服饰。多元文化元素的自然融合互补,造就了肃北蒙古族服饰最显著的特点。作为从事肃北蒙古族服饰制作多年的民间艺人,色·娜仁其其格依... 甘肃肃北蒙古族服饰,以材料考究、工艺复杂、款型奇特、色彩鲜艳等,有别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服饰。多元文化元素的自然融合互补,造就了肃北蒙古族服饰最显著的特点。作为从事肃北蒙古族服饰制作多年的民间艺人,色·娜仁其其格依然用传统的方式对肃北蒙古族服饰制作工艺进行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北 蒙古族 传统服饰 色·娜仁其其格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陕北早期中共组织建立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14
作者 王新生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118,共9页
马克思主义在陕北的广泛传播,唤起了人民的觉醒,使陕北在陕西乃至全国走在了思想文化的前列。马克思主义在陕北的传播,为在这里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打下了思想基础。陕北早期中共组织建立和发展的特点是:创建者均受到过五四运动锻炼和... 马克思主义在陕北的广泛传播,唤起了人民的觉醒,使陕北在陕西乃至全国走在了思想文化的前列。马克思主义在陕北的传播,为在这里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打下了思想基础。陕北早期中共组织建立和发展的特点是:创建者均受到过五四运动锻炼和考验,陕北早期中共组织是中共北方区委直接领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直接建立在离农村最近的地方,重视军事工作。陕北早期中共组织的建立有着深远的历史作用:在陕北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播下了革命火种;培养了一批党的骨干力量,其中,刘志丹、谢子长后来成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其他也多成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领导干部或骨干。陕北中共早期组织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中共组织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陕甘革命根据地
下载PDF
北祁连中段北缘铀成矿带钠交代与铀成矿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晋庭 陈其平 安国堡 《矿产与地质》 2009年第1期36-41,共6页
北祁连中段北缘冷龙岭铀矿带处于祁连-龙首山NW向海西碱交代热液型铀成矿带,是典型的钠交代型铀矿带。铀成矿与钠交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矿体几乎都产在钠交代岩内。矿床内钠交代岩矿物组成上的最大特点是原岩矿物大多消失,代之以红色... 北祁连中段北缘冷龙岭铀矿带处于祁连-龙首山NW向海西碱交代热液型铀成矿带,是典型的钠交代型铀矿带。铀成矿与钠交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矿体几乎都产在钠交代岩内。矿床内钠交代岩矿物组成上的最大特点是原岩矿物大多消失,代之以红色的钠长石。钠交代使岩石有效孔隙度增大,并且降低了抗压强度,从而成为构造活动的薄弱环节。钠交代促使原岩中铀的赋存状态发生改变,使铀发生活化转移。在钠质交代过程中,许多铀元素的载体矿物被钠长石交代,也是使铀发生活化转移的重要因素。以上事实充分说明,钠交代不仅为铀沉淀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而且为铀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成矿作用 钠交代 孔隙度 北祁连中段北缘 甘肃
下载PDF
论北宋真宗、仁宗时期关于甘青蕃部的民族立法问题
16
作者 陈武强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8-11,39,共5页
宋真宗和仁宗时期,为对抗西夏,北宋政府竭力经营甘青吐蕃诸部。与恩信稳边、"联蕃制夏"的边地民族基本政策相适应,在法律上,北宋制定了许多针对甘青蕃部诸族的民族法律法规,内容涉及行政、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试就此... 宋真宗和仁宗时期,为对抗西夏,北宋政府竭力经营甘青吐蕃诸部。与恩信稳边、"联蕃制夏"的边地民族基本政策相适应,在法律上,北宋制定了许多针对甘青蕃部诸族的民族法律法规,内容涉及行政、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试就此问题及其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中所起的历史作用略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真宗 仁宗时期 甘青藏区 民族立法
下载PDF
甘肃小柳沟白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17
作者 窦元杰 《矿产勘查》 1999年第6期417-422,共6页
北祁连造山带西段中元古代裂谷中的小柳沟白钨矿床, 赋存于长城系朱龙关群。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整合产出,含矿主岩为夕卡岩化灰岩、夕卡岩。地表侵入岩不发育,深部已发现含矿的二长花岗岩。不同方向展布的石英脉成群成... 北祁连造山带西段中元古代裂谷中的小柳沟白钨矿床, 赋存于长城系朱龙关群。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整合产出,含矿主岩为夕卡岩化灰岩、夕卡岩。地表侵入岩不发育,深部已发现含矿的二长花岗岩。不同方向展布的石英脉成群成带出现, 相交部位形成密集区,已发现W、Mo、Bi 等矿化。据矿床地质特征及物理化学、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其为火山喷流- 岩浆热液改( 再) 造矿床,简称层控叠加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 白钨矿床 甘肃 小柳沟
下载PDF
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统一后名称变化梳理
18
作者 臧爱绒 任学岭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0-53,共4页
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开辟了陕甘边、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两块革命根据地分别创建了自己的武装部队、党的特别委员会(特委)和根据地的政权组织。但在陕甘边、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党政军实现... 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开辟了陕甘边、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两块革命根据地分别创建了自己的武装部队、党的特别委员会(特委)和根据地的政权组织。但在陕甘边、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党政军实现统一领导后,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共中央重要文献对此块根据地有过三种不同的提法,即陕北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这三种名称的不同提法也导致在出版的相关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著作、文章中互相混用,甚至在同一时期也有不同的提法。为进一步消除长期以来这种混用局面的影响,现就两块革命根据地统一后名称变更情况作一系统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边根据地 陕北根据地 统一领导 名称变化
下载PDF
甘宁地区北朝石窟寺的考古调查与研究
19
作者 陈悦新 《石窟寺研究》 2023年第1期204-228,共25页
甘宁地区北朝石窟寺的考古调查与研究可分作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萌生期,以敦煌莫高窟的发现与研究为主,其他石窟寺有零星发现与调查;第二阶段为20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发展期,大量... 甘宁地区北朝石窟寺的考古调查与研究可分作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萌生期,以敦煌莫高窟的发现与研究为主,其他石窟寺有零星发现与调查;第二阶段为20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发展期,大量石窟寺发现、窟前遗址发掘、调查资料刊布、专题研究丰富、考古学方法被广泛运用到石窟寺研究中;第三阶段为21世纪以来的提升期,现代科技手段普遍运用到石窟寺考古中,全面记录遗迹信息,编写考古报告,在研究资料细化的基础上,综合探讨甘宁地区与东部北朝石窟寺发展不平衡的关系、甘宁北朝石窟寺受到南朝和东部中心文化的影响等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宁地区 北朝石窟寺 考古调查与研究
原文传递
西秦岭北带大草滩群的解体及其地质意义——兼论北秦岭加里东运动的性质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传林 朱立华 杨志华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0-223,共4页
分布于西秦岭北带的上泥盆统大草滩群 (D3dc) ,被众多研究秦岭的地质学家认为是典型的造山后的磨拉石建造 ,并将这套地层作为北秦岭加里东运动最直接、重要的证据之一。我们的工作发现 ,大草滩群是由两套不同时代、不同沉积建造的地层... 分布于西秦岭北带的上泥盆统大草滩群 (D3dc) ,被众多研究秦岭的地质学家认为是典型的造山后的磨拉石建造 ,并将这套地层作为北秦岭加里东运动最直接、重要的证据之一。我们的工作发现 ,大草滩群是由两套不同时代、不同沉积建造的地层体经逆冲—推覆构造作用形成的地层叠置系统。因此 ,原大草滩群予以解体 ,建议取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甘肃 上古生代 大草滩群 加里东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