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证据权法在三江北段铜多金属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启明 陈建平 齐先茂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在建立三江北段地质矿产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分析提取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信息中的成矿异常信息,运用多学科信息综合研究地质异常与成矿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证据权重法建立该区的证据权重成矿预测模型,圈定... 在建立三江北段地质矿产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分析提取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信息中的成矿异常信息,运用多学科信息综合研究地质异常与成矿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证据权重法建立该区的证据权重成矿预测模型,圈定出7个找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北段 GIS 证据权重 铜多金属矿 青海
下载PDF
藏北聂荣地区早侏罗世末期的岩浆混合作用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敏 朱弟成 +5 位作者 赵志丹 莫宣学 管琪 张亮亮 于枫 刘美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117-3130,共14页
藏北聂荣岩体的岩浆源区性质和岩石成因还未能得到很好约束,直接限制了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早侏罗世构造岩浆演化历史的认识。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报道了聂荣岩体中的花岗质岩石及其闪长质包体的岩石学、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 藏北聂荣岩体的岩浆源区性质和岩石成因还未能得到很好约束,直接限制了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早侏罗世构造岩浆演化历史的认识。为探讨这一问题,本文报道了聂荣岩体中的花岗质岩石及其闪长质包体的岩石学、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一件闪长质包体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为175.0±1.3Ma,与其寄主花岗岩类样品的年龄(174.5±1.4Ma,175.9±0.4Ma)同期。聂荣岩体中~175Ma的寄主岩石均属于偏铝质到过铝质(A/CNK=1.04~1.16)钾玄岩系列的花岗闪长岩到碱性花岗岩,标准刚玉分子数为0.6%~2.1%,包括I型和S型两种成因类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和Pb,锆石εHf(t)值为-9.8~-3.7,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为1.45~1.84Ga,主要来源于成熟地壳物质的重熔;闪长质包体在成分上主要属偏铝质钾玄岩系列的二长闪长岩,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大(-10.3~-1.2),Hf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介于0.87~1.22Ga,其来源可能与古老岩石圈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聂荣地区在早侏罗世末期很可能发生了来源于成熟地壳物质深熔或重熔的熔体(占大比例)和岩石圈地幔来源的幔源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混合过程中幔源组分的输入使S型熔体向I型熔体转化。在~175Ma侵位的聂荣岩体很可能是这种由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母岩浆再经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结合碎屑锆石研究成果,本文暂时主张聂荣岩体可能是与由班公湖-怒江洋壳北向俯冲所引起的聂荣微陆块和羌塘地体间碰撞相关的产物,这可能指示班公湖-怒江洋壳沿聂荣微陆块南侧的分支,在侏罗纪早期既发生了南向俯冲(俯冲于拉萨地体之下),又发生了北向俯冲(俯冲于羌塘地体之下)等地球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 岩浆混合 聂荣岩体 聂荣微陆块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藏北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南缘革吉地区晚侏罗世流纹斑岩的成因--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勇 王立强 +2 位作者 旦真王修 李壮 李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3-733,共11页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乃不扎康巴流纹斑岩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新发现的一套次火山岩,本文在地质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开展了流纹斑岩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研究。流纹斑岩具有高硅(SiO_2=73.93%~74.71%)、...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乃不扎康巴流纹斑岩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新发现的一套次火山岩,本文在地质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开展了流纹斑岩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研究。流纹斑岩具有高硅(SiO_2=73.93%~74.71%)、高Na_2O+K_2O含量(6.73%~7.30%),低TFe和Mg O含量等特征,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且具有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其LREE/HREE值为9.71~12.38,(La/Yb)N值为10.64~14.42,δEu=0.65~0.73;流纹斑岩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与典型活动陆源火山岩的微量元素特征类似;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乃不扎康巴流纹斑岩的形成时间为(151.6±1.2)Ma(MSWD=0.9),锆石εHf(t)值整体为负值(–9.4~2.6,平均为–3.1)且变化范围较大(可达11个ε单位)呈现出混合源区特征。Hf同位素数据和全岩锆石饱和温度(750~791℃)表明幔源物质在流纹斑岩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该套流纹斑岩主要产于Slainajap洋的南向俯冲的背景之下,由幔源岩浆提供热量诱发古老拉萨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与幔源岩浆发生混合形成初始母岩浆,之后经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斑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HF同位素 革吉地区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拉萨地块北缘
下载PDF
青海三江北段莫海拉亨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善平 李五福 +3 位作者 白宗海 舒树兰 陈静 任华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莫海拉亨铅锌矿地处三江北段成矿带北缘的结多弧后前陆盆地,含矿层位主要为下石炭统杂多群碳酸盐岩组,赋矿地层及北西西向断裂为重要的控矿因素,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褐铁矿等;研究区主量元素Mg/Ca值均小于0.6,稀土元素LREE/H... 莫海拉亨铅锌矿地处三江北段成矿带北缘的结多弧后前陆盆地,含矿层位主要为下石炭统杂多群碳酸盐岩组,赋矿地层及北西西向断裂为重要的控矿因素,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褐铁矿等;研究区主量元素Mg/Ca值均小于0.6,稀土元素LREE/HREE值平均为5.59,(La/Yb)N平均值为0.73,显示轻重稀土有分馏,且呈HREE弱富集型特征;微量元素Sr、Ba略呈富集型,Rb、Th、Ta、Nb等元素呈轻微亏损型特征,显示矿体与围岩具有相同或相似物质来源。由上所述,研究区铅锌矿产于滨浅海-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环境,矿床成因具有类MVT型矿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北段 莫海拉亨 铅锌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类MVT型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怒江流域的民族 被引量:1
5
作者 龙晓燕 彭瑶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3-57,共5页
本文结合汉代及唐宋时期的有关史料 。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怒江流域 民族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深部电性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薛帅 卢占武 +2 位作者 梁宏达 李文辉 王海燕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5-935,共11页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作为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的重要缝合带,具有比较复杂的构造演化史,然而其深部结构和俯冲极性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利用横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的近南北向大地电磁测线,处理和分析大地电磁测深曲线和相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作为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的重要缝合带,具有比较复杂的构造演化史,然而其深部结构和俯冲极性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利用横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的近南北向大地电磁测线,处理和分析大地电磁测深曲线和相位张量特征,并通过三维大地电磁反演获得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两侧的深部电性结构。三维大地电磁反演结果显示,沿测线分布显著的中下地壳高导异常。大致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为界,可将中下地壳高导异常分为两部分,北拉萨地块近水平展布的高导异常层和南羌塘地块下方明显北倾的高导异常。结合早期的研究资料,分析认为中下地壳高导异常应该为地壳部分熔融所致,且深部电性结构符合沿测线观测的大地热流值变化。同时,中下地壳高导异常可能指示了中生代班公湖—怒江洋的俯冲闭合痕迹,北倾的中下高导异常支持大洋向北俯冲至羌塘地块之下,而北拉萨地块下方的高导异常层可能为低角度俯冲的小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大地电磁 北拉萨地块 南羌塘地块 部分熔融
下载PDF
西藏青龙乡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班公湖-怒江洋盆闭合时限的制约 被引量:2
7
作者 史少飞 袁浩为 +3 位作者 肖渊甫 魏永峰 邱婵媛 江小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8-1011,共14页
以西藏冈底斯带北缘青龙乡出露的侵入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据此对其岩石成因和大地构造意义进行探讨。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石英二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二云母... 以西藏冈底斯带北缘青龙乡出露的侵入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据此对其岩石成因和大地构造意义进行探讨。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石英二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二云母花岗岩年龄为123.4±2.2 Ma,属早白垩世中期;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年龄为112.2±1.5 Ma,属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云母花岗岩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为岛弧花岗岩;黑云母石英二长岩为准铝质钾玄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及高场强元素Rb、K、Th、Ce、Zr、Hf,而Ba、Nb、Sr、P、Ti亏损较明显,为同碰撞花岗岩。两者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反映了源区地壳成熟度较高,二云母花岗岩总体具极不明显的负Eu异常,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则具明显的负Eu异常。综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得出该地区出露的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洋壳俯冲于拉萨地体之下的消减环境,是下地壳基性物质部分熔融产物,同时有上地壳沉积物的参与;黑云母石英二长岩是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在碰撞期间,受到挤压增厚的上部地壳(变)沉积岩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年代学研究,将班公湖-怒江洋盆闭合时限约束在123~112 Ma之间,为早白垩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闭合时限 班公湖-怒江洋盆 冈底斯带北缘
下载PDF
2012年4月云南怒江持续性降水过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袁利平 武军 +1 位作者 秦炳文 罗荣刚 《贵州气象》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该文对2012年4月18—29日怒江州北部地区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冷空气渗透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还从特殊地形对降水的增强机制作了探讨后认为: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发生在低层有辐合切变的环流形势下,配合有冷空气的南下渗透... 该文对2012年4月18—29日怒江州北部地区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冷空气渗透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还从特殊地形对降水的增强机制作了探讨后认为: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发生在低层有辐合切变的环流形势下,配合有冷空气的南下渗透;同时怒江州中、低层水汽条件好且上升运动强烈。怒江州处于地形抬升的中间位置上,经缅甸向东移的天气系统和暖湿气流受青藏高原和滇西北高大地形的引导和阻挡被迫抬升形成地形雨,怒江州北部的贡山、福贡县正好位于地形雨的中心地带,这些因素诱发和维持了此次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北部 暴雨 环流特征 物理量场 地形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