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 wave inelastic attenuation and site effect in the northern Tianshan area
1
作者 姜慧 高孟潭 +1 位作者 俞言祥 唐丽华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7年第2期188-193,共6页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of observation spectrum with source spectrum, travel-path attenuation factor and site effect, we use the digital seismic data of moderate-small earthquakes to invert the so...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of observation spectrum with source spectrum, travel-path attenuation factor and site effect, we use the digital seismic data of moderate-small earthquakes to invert the soft rock site effect and S wave inelastic attenuation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site effect, and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of path and site. The parameters obtained by this method exclude the topographic effect of seismic stations, and truly reflect the seismic effect of free soft rock sites and the S wave inelastic attenuation in the studied region. The average soft rock site effect is about 1.5 times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of 2-4 Hz and the S wave quality factor is obtained as Qs=278f0.346, which can be directly applied to the stochastic modeling of ground motions in the studied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wave quality factor site effect inelastic attenuation northern tianshan area
下载PD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Stress Field Inversion of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Northern Tianshan Area
2
作者 Long Haiying Gao Guoying Nie Xiaohong Li Yinzhe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8年第4期374-382,共9页
Using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24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northern Tianshan area,we carried out system cluster and stress field inversion analysis.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the focal mechanism sol... Using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24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northern Tianshan area,we carried out system cluster and stress field inversion analysis.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are mainly dip-slip reverse faulting in the northern Tianshan area.The principal rupture planes of earthquakes are NW-oriented.It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strike of earthquake structure in its adjacent area.The direction of the principal compression stress P axis is nearly NS,and its inclination angle is small;while the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principal extensional stress T axis is large.It shows that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near-NS horizontal compressive stress.The direction of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shows a gradation process of NNE-NS-NW from east to 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tianshan area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System cluster Stress field inversion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oasis stability in arid areas:a case study in the northern slope area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被引量:2
3
作者 Luo, GePing Lu, Lei +1 位作者 Yin, ChangYing Feng, YiXi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09年第1期49-56,共8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oasis stability at regional scale with a case study in the northern slope area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NSTM). The results showed certain significant aspects. (1) As long as water resources in ... This paper discusses oasis stability at regional scale with a case study in the northern slope area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NSTM). The results showed certain significant aspects. (1) As long as water resources in the oasis keep stable and thei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can be maintained or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primary productivity could be continuously increased and the natural primary productivity keeped relatively stable. In this cas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oasis is stable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be achieved at regional scale. (2) Considering the availabil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oases, the oases on the alluvial-diluvial fans are highly stable. In the alluvial plain downstream of the groundwater overflowing zones the oases are moderately stable and in the lacustrine deltas or dry lacustrine deltas the oases are lowly stable. (3) Enlargement of oases and the increas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in the oasis will certainly enhance the 'cold-island effect' of the oasis and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o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sis stability regional scale geographical location 'cold-island effect' the northern slope area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下载PDF
北天山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龙海英 高国英 +1 位作者 聂晓红 李莹甄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30,共8页
利用北天山地区历史上24次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系统聚类及应力场反演分析。结果表明,北天山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断错性质主要以倾滑逆断层为主。多数地震的主破裂面为NW向,与其附近地震构造走向基本一致。主压应力P轴方位近NS向,倾角较... 利用北天山地区历史上24次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系统聚类及应力场反演分析。结果表明,北天山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断错性质主要以倾滑逆断层为主。多数地震的主破裂面为NW向,与其附近地震构造走向基本一致。主压应力P轴方位近NS向,倾角较小;主张应力T轴倾角较大,显示出区域应力场主要受近NS向水平挤压作用。最大主应力方向从东到西呈现出NNE-NS-NW的渐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天山地区 中强地震 震源机制解 系统聚类 应力场反演
下载PDF
利用大容量气枪震源资料研究北天山地区介质衰减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苏金波 王宝善 +2 位作者 王海涛 王琼 冀战波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8-605,698,共8页
利用人工震源(大容量气枪)数据资料对北天山地区的气枪信号振幅随距离衰减关系和介质的衰减特征进行了研究。选取北天山地区新疆数字地震台网的8个固定台站记录到的气枪震源信号,计算气枪主频2—6Hz之间的叠加后信号的振幅谱值的均... 利用人工震源(大容量气枪)数据资料对北天山地区的气枪信号振幅随距离衰减关系和介质的衰减特征进行了研究。选取北天山地区新疆数字地震台网的8个固定台站记录到的气枪震源信号,计算气枪主频2—6Hz之间的叠加后信号的振幅谱值的均方根,用均方根值代表气枪信号传播到该台站处的振幅值,并对得到的均方根值进行拟合,得出当频率为3.8Hz时研究区域P波和s波品质因子分别为Qp=(464±70),Qs=(653±46)。用同样方法计算气枪震源附近发生的一个天然地震的信号,得出当频率为4.2Hz时Qp=(226±40),Qs=(484±34)。以上测量结果与前人利用不同范围天然地震得到的结果类似,表明人工震源资料可以用于介质衰减特征研究,相关研究为长时间监测地球介质衰减特征随时间变化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震源 北天山地区 振幅衰减 Q值
下载PDF
北天山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和场地效应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姜慧 高孟潭 +1 位作者 俞言祥 唐丽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1-186,共6页
采用中小地震的数字观测资料,依据地震观测谱和震源谱、传播路径衰减因子及场地效应的关系式,在对场地效应约束的条件下,反演S波非弹性衰减和软基岩场地效应,确定研究区路径、场地参数.该方法确定的参数,避免了台站地形效应的影响,真实... 采用中小地震的数字观测资料,依据地震观测谱和震源谱、传播路径衰减因子及场地效应的关系式,在对场地效应约束的条件下,反演S波非弹性衰减和软基岩场地效应,确定研究区路径、场地参数.该方法确定的参数,避免了台站地形效应的影响,真实地反映了研究区自由软基岩场地的地震效应和传播路径非弹性衰减的影响.研究区的平均软基岩场地效应,在2~4 Hz频率范围为1.5倍左右;S波品质因子为Qs=278 f^0.346.这些参数可以直接用于研究区的地面运动随机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天山地区 S波品质因子 场地效应 非弹性衰减
下载PDF
干旱区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分析——以天山北坡为例 被引量:34
7
作者 罗格平 张百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60-1170,共11页
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是土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目前对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的科学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的科学基础是土地类型及其空间组合结构,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基于社会发展需求的小尺度、... 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是土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目前对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的科学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的科学基础是土地类型及其空间组合结构,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基于社会发展需求的小尺度、大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及其空间结构研究将是今后土地分类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多数源自于违背土地类型自然属性的客观要求。退耕还草还林政策的实施,体现了土地利用需要遵循土地类型自然属性的客观要求。以天山北坡为例,在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的科学基础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土地类型及其空间组合结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近年提出的干旱区绿洲-中山带立体双带模式和干旱区山地利用模式;并基于典型的干旱区绿洲格局提出了冲洪积扇绿洲集约利用模式、冲积平原绿洲农业规模经营模式以及河流尾闾三角洲绿洲生态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绿洲 景观格局 绿洲变化
下载PDF
2006年乌苏MS5.1地震前后北天山地倾斜资料异常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孙甲宁 温和平 杨晓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70,共5页
分析了2006年11月23日新疆乌苏MS5.1地震前后距震中250 km范围内的北天山地倾斜观测资料。认为2005年初以来绝大多数测项存在明显的准同步性趋势异常,以趋势性加速E倾、N倾为主,地震发生在大多数异常结束并出现返向加速变化之后,少数在... 分析了2006年11月23日新疆乌苏MS5.1地震前后距震中250 km范围内的北天山地倾斜观测资料。认为2005年初以来绝大多数测项存在明显的准同步性趋势异常,以趋势性加速E倾、N倾为主,地震发生在大多数异常结束并出现返向加速变化之后,少数在趋势性E倾、N倾过程中;空间上愈接近震中,异常开始时间愈早,异常测项也较为集中。与以往震例比较该次地震前中短期和短临异常不明显,震后绝大多数趋势异常仍在持续,可能表明北天山地区依然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M5.1地震 北天山 地倾斜 异常
下载PDF
北天山流动水准重复测量资料的前兆异常特征初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治民 张永岗 +1 位作者 朱治国 冯向东 《内陆地震》 2009年第3期386-393,共8页
通过对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值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各断裂带、地震前后的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由于各断裂带、各测线与震中的距离不同,它们所反映出的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 通过对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值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各断裂带、地震前后的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由于各断裂带、各测线与震中的距离不同,它们所反映出的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和变化量也不相同。流动水准观测资料对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震前反映,前兆信息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天山地区 跨断层垂直形变 前兆异常
下载PDF
新疆北天山地区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颜龙 梁卉 +3 位作者 向阳 汪成国 汪滢 关冬晓 《内陆地震》 2019年第1期59-67,共9页
通过整理新疆北天山地区的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后发生在北天山地区的4次近场6级地震所引起的水位同震响应特征。结果显示,井孔对于近场地震的同震响应主要表现为振荡—阶变复合型、阶变型,同一地震对于不同的井孔可能呈现出不同... 通过整理新疆北天山地区的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后发生在北天山地区的4次近场6级地震所引起的水位同震响应特征。结果显示,井孔对于近场地震的同震响应主要表现为振荡—阶变复合型、阶变型,同一地震对于不同的井孔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同一井孔对于不同的近场地震也可能具有不同映震效果,水位对近场地震的同震响应并无固定的响应特征,而是受到多重因素的控制作用,而震后效应的各不一致,则显示出不同地震对于各个井孔附近区域应力场调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同震响应 地震 北天山地区
下载PDF
北天山矿区地应力分布与区域构造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善坤 蔡昌宣 +2 位作者 刘震 王永仁 罗会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599-1603,1644,共6页
针对北天山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和地应力分布离散性大的问题,采用区域地质构造分析和现场地应力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北天山矿区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四棵树煤矿地应力场类型为σH>σh>σv,水平主应力方向位于北北东向且与区域... 针对北天山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和地应力分布离散性大的问题,采用区域地质构造分析和现场地应力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北天山矿区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四棵树煤矿地应力场类型为σH>σh>σv,水平主应力方向位于北北东向且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较高的区域挤压应力和巷道走向与区域主应力方向的不合理是造成矿井采准巷道矿压显现强烈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地应力分布特征和矿井开拓情况,建议后续工作面巷道轴线的最佳方位角为北北东16.3°,提高了复杂构造条件下的矿压控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天山矿区 地应力 区域地质构造 矿压显现
下载PDF
天山北麓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的时空特征探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丽萍 郭鹏 +1 位作者 刘琳 王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6-321,共6页
研究天山北麓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中的土地退化现象,有利于监测新垦绿洲的环境演变过程。采用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选取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和LUCC动态变化趋势指数4个指标,并结合转移... 研究天山北麓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中的土地退化现象,有利于监测新垦绿洲的环境演变过程。采用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选取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和LUCC动态变化趋势指数4个指标,并结合转移矩阵,对该地区20a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特征及土地退化现象进行综合分析。1990—2010年,研究区耕地和城乡居民工矿用地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分别增加了91.05%和60.19%。草地和冰川/永久积雪面积则大幅减少,分别下降了15.45%和28.97%。通过转移矩阵发现,草地和永久冰川退化成荒漠的趋势明显。各土地利用类型中以草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指数最高,达-0.5056%,耕地次之,为0.409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间主要转移方向为:草地和冰川/永久积雪转化为荒漠,荒漠和草地转化为耕地,荒漠与草地间相互转化,盐碱地面积得到控制,但向荒漠转化的趋势凸显,永久冰川的消融明显加剧,草地持续退化,研究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地退化 天山北麓
下载PDF
天山山区近40年秋季气候变化特征与南、北疆比较 被引量:45
13
作者 袁玉江 魏文寿 穆桂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4-679,共6页
利用新疆1959~1998年的秋季温度降水资料,分析天山山区近40年来秋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所得结果如下:(1)天山山区秋季温度在冷暖变化阶段上与北疆的相似性强于南疆,但其秋季降水在干湿变化阶段上与南、北疆不同。(2)秋季温度空间分布... 利用新疆1959~1998年的秋季温度降水资料,分析天山山区近40年来秋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所得结果如下:(1)天山山区秋季温度在冷暖变化阶段上与北疆的相似性强于南疆,但其秋季降水在干湿变化阶段上与南、北疆不同。(2)秋季温度空间分布的同步变化性以北疆为最好,南疆最差,天山山区居中。秋季降水空间分布的同步变化性以南疆最好,天山山区最差,北疆居中。(3)20世纪60~90年代,天山山区表现为波动升温,而南疆和北疆表现为持续增温,均以90年代温度最高,80年代是三大区域秋季降水最多的年代。60,70及90年代,三大区域的秋季降水均低于30年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山区 40年 秋季气候变化特征 与南北疆比较
下载PDF
天山北坡自然地理特征对河流产汇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金发 杨政 张洁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3期92-98,103,共8页
本文扼要对比介绍了天山南、北坡的自然地理概况,着重分析了天山北坡山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产汇流的关系.通过对天山北坡山区分段、分流域的研究论证,总结出天山北坡是新疆重要的径流形成区,北坡降水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河流长... 本文扼要对比介绍了天山南、北坡的自然地理概况,着重分析了天山北坡山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产汇流的关系.通过对天山北坡山区分段、分流域的研究论证,总结出天山北坡是新疆重要的径流形成区,北坡降水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河流长度与水量亦由西向东明显递减以及中山带是重要的径流形成区等几点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自然地理特征 河流 产汇流
下载PDF
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江涛 周金龙 +1 位作者 高业新 李巧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1-1028,共8页
地下水是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依据2011年77个地下水样的pH值、总溶解固体(TDS)、总硬度、氨氮、NO2-、NO3-、高锰酸盐指数、F-、Cl-、SO42-检测结果,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统... 地下水是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依据2011年77个地下水样的pH值、总溶解固体(TDS)、总硬度、氨氮、NO2-、NO3-、高锰酸盐指数、F-、Cl-、SO42-检测结果,采用单项指标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统计了各地各评价指标在不同水质级别所占的比例;采用化学组分浓度对比法对同一监测井2003年和2011年的18组水样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分析了水质变化趋势和地下水污染原因。结果表明:2011年潜水和承压水中Ⅳ类和Ⅴ类水质所占比例之和分别为40.0%和47.6%;潜水水质类别基本呈现变好的趋势,而承压水水质类别呈现变差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天山北坡平原区 地下水质量评价 地下水污染评价
下载PDF
新疆北天山地区破年变异常识别及其效能检验
16
作者 颜龙 史勇军 +2 位作者 闫玮 雷晴 朱治国 《内陆地震》 2022年第2期139-147,共9页
利用新疆北天山地区具有年动态的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分别采用矩平法、傅里叶滑动法、最小二乘法、分段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年变周期的残差序列,通过不同震级档的R值检验,研究各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矩平法适合资料积累时间较短且年... 利用新疆北天山地区具有年动态的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分别采用矩平法、傅里叶滑动法、最小二乘法、分段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年变周期的残差序列,通过不同震级档的R值检验,研究各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矩平法适合资料积累时间较短且年变形态变化相对较少的观测资料;最小二乘法对年变周期比较规律的资料拟合度较高;若振幅变化存在明显前后分段现象,则可使用分段最小二乘法寻找出显著分段点,拟合结果更接近于原始观测数据。傅里叶滑动法则可应用于观测数据较长且年变形态比较复杂,存在非规律振幅改变的资料。从异常对应地震的时空分布来看,破年变异常对北天山区域的中强地震预报效能较好,优势对应时段为中短期,为破年变异常的识别提供更加客观的评价方式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北天山 破年变异常 效能检验
下载PDF
天山北麓经济带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分析与探讨
17
作者 陈旭光 刘斌 +3 位作者 蔡青勤 陈德斌 张磊 陈聪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F12期31-35,共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与建设的中心,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通过分析指出以往水文地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在垂向上控制不足、平面上分布不均、目前地下水资源评价精度有待进... 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与建设的中心,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通过分析指出以往水文地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在垂向上控制不足、平面上分布不均、目前地下水资源评价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该区地下水库的调蓄能力研究不够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包括加强部分区段及区内深部水文地质参数研究工作,充分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及同位素技术,不断提高地下水资源评价精度,并加强地下水调蓄能力研究,为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麓 水文地质研究 地下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开发利用
下载PDF
天山北坡生态资产的动态评估及人类活动响应
18
作者 周可法 陈曦 +5 位作者 张清 孙莉 杨又陵 张海波 程宛文 刘朝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1-978,共8页
在国内外有关生态资产评估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天山北坡的生态资产进行了评估,通过模型计算出1990、1995、2003、2008年研究区的生态资产量,分析了天山北坡生态资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 在国内外有关生态资产评估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天山北坡的生态资产进行了评估,通过模型计算出1990、1995、2003、2008年研究区的生态资产量,分析了天山北坡生态资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990-2003年期间生态资产总量上升了20.7%;2008年生态资产总量比1990年上升了24%,生态资产分布的区域性差异较大,西部的发展速度大于东部,由南向北递减,与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梯度基本一致;影响天山北坡生态资产发展的因素是气候因子和人类的干预,气候的变暖更促进了植被的生长,提高了生态资产单位面积的价值,国家推行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虽保护和发展了生态资产,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大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利益索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资产 干旱区 动态评估 人类活动 天山北坡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城市群地表温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梁洪武 阿里木江·卡斯木 +2 位作者 张雪玲 赵永玉 如克亚·热合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50-3664,共15页
基于2005—2019年的MYD11A2时间序列LST遥感数据,首先采用均值标准差法对LST进行分级,分析了天山北坡城市群的LST空间分布格局;其次利用Sen′s斜率分析法、Mann-Kendal趋势检验法和Hurst指数揭示了天山北坡城市群LST在2005—2019年和未... 基于2005—2019年的MYD11A2时间序列LST遥感数据,首先采用均值标准差法对LST进行分级,分析了天山北坡城市群的LST空间分布格局;其次利用Sen′s斜率分析法、Mann-Kendal趋势检验法和Hurst指数揭示了天山北坡城市群LST在2005—2019年和未来的变化趋势;最后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并综合考虑地表覆盖、气候、社会经济和地形因素分析了多空间尺度下LST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城市群的吐鲁番市是高温(HT)和极高温(EHT)的主要集聚地;白天和夜间的LST格局差异大,在绿洲区域表现为典型的“昼冷岛,夜热岛”特征。(2)LST在白天和夜间的变化率分别为0.04℃/a和0.03℃/a,白天的升温幅度强于夜间;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石河子市和五家渠市LST表现出显著的升高趋势,且在未来也具有相同的趋势。(3)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LST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从整个天山北坡城市群来看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是LST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在在石河子市、五家渠市和奎屯市LST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干旱区 天山北坡 城市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01—2015年天山北坡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48
20
作者 齐亚霄 张飞 +1 位作者 陈瑞 王一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77-3687,共11页
利用天山北坡2001-2015年植被生长比较旺盛月份(6-9月)的MODIS NDVI产品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法进行植被覆盖度提取,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随时间及地形的动态变化和面积加权重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天山北坡6-9月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介于... 利用天山北坡2001-2015年植被生长比较旺盛月份(6-9月)的MODIS NDVI产品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法进行植被覆盖度提取,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随时间及地形的动态变化和面积加权重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天山北坡6-9月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介于0.4-0.5,以低、中低植被覆盖度为主,各等级植被覆盖度大致呈西北-东南向相间分布;(2)2001-2015年间,植被覆盖度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植被覆盖改善区域(54.42%)大于退化区域(45.58%),西部较东部改善更为明显;植被覆盖度变异类型以弱变异和中等变异为主,植被覆盖度变化类型以稳定型为主;(3)天山北坡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受海拔高度影响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较低植被覆盖度比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次上升趋势,较高植被覆盖度则与之相反;海拔3880 m以上低植被覆盖度占绝对优势,较高的植被覆盖度占比逐渐下降直至几乎绝迹;(4)各等级植被覆盖度面积加权重心集中在沙湾县、石河子市、玛纳斯县及呼图壁县;并呈现由集中到相对分散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植被覆盖度 NDVI 像元二分法 面积加权重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