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寺而兼两祖庭——论湖北当阳玉泉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马鹏翔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4-16,共3页
被誉为“荆州丛林之冠”的湖北当阳玉泉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既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祖庭①之一,又是禅宗北宗的祖庭。此外玉泉寺还与其它佛教宗派如律宗、净土宗、禅宗南宗等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被誉为“荆州丛林之冠”的湖北当阳玉泉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既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祖庭①之一,又是禅宗北宗的祖庭。此外玉泉寺还与其它佛教宗派如律宗、净土宗、禅宗南宗等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隋唐之时,玉泉寺高僧辈出,国师云集;诸宗竞秀,蔚为大观,是当时全国的佛教中心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泉寺 祖庭 天台宗 智者 禅宗北宗 神秀
下载PDF
禅宗与北宋艺术精神 被引量:6
2
作者 陈俊堂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8-100,共3页
禅宗作为一种特殊的宗教,是社会需要选择的结果。本文以较为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以动态的眼光,分析禅宗与北宋艺术精神之间的联系,进而揭示中国古典艺术的性质。
关键词 禅宗 北宋 艺术精神
下载PDF
北宋苏东坡与韶州南华寺的结缘
3
作者 李明山 《韶关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9,共5页
北宋苏东坡幼读经史,青年进仕,曾经效命北宋皇室。后因不能适应政治变革,而屡遭贬逐,直到晚年才从岭南北归。过往韶州多次流连于曹溪禅宗祖庭,瞻礼慧能真身,并留下诸多墨迹和文字。苏东坡和南华寺结缘,丰富了南华寺的历史底蕴,促进了韶... 北宋苏东坡幼读经史,青年进仕,曾经效命北宋皇室。后因不能适应政治变革,而屡遭贬逐,直到晚年才从岭南北归。过往韶州多次流连于曹溪禅宗祖庭,瞻礼慧能真身,并留下诸多墨迹和文字。苏东坡和南华寺结缘,丰富了南华寺的历史底蕴,促进了韶州禅宗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苏东坡 南华寺 禅宗文化
下载PDF
文人习禅与北宋中后期诗史流变的重释--评左志南《近佛与化雅:北宋中后期文人学佛与诗歌流变研究》
4
作者 沈扬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学界关于宋代禅宗与诗歌创作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创获,但该领域依然存在深化拓展的空间。左志南的研究打通了宋代禅史和诗史的关节,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个个案为线索,重新梳理和阐释了北宋中后期文人学佛与诗史流变的关系,进... 学界关于宋代禅宗与诗歌创作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创获,但该领域依然存在深化拓展的空间。左志南的研究打通了宋代禅史和诗史的关节,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个个案为线索,重新梳理和阐释了北宋中后期文人学佛与诗史流变的关系,进而揭示出江西宗派诗学的佛禅背景、诗法困境和自赎之路。左志南借鉴西方阐释学、现象学的理论视野,极大地提升了诗史研究的理论深度,凭借多维视角和深入阐释,深化我们对宋代的禅与诗之关系、宋调成熟、江西诗派的发展等一系列文学史核心命题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习佛 北宋 诗史流变 左志南
下载PDF
南岳慧思大师“观”法研究——以《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为例
5
作者 韩传强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1-55,共5页
单音节和复音节的“观”字在《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一文中共出现了203次,体现了慧思大师对“观”的重视。慧思大师在《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中所阐释的“观”法以及对诸类“方便”的论释,对北宗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慧思大师在《诸法... 单音节和复音节的“观”字在《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一文中共出现了203次,体现了慧思大师对“观”的重视。慧思大师在《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中所阐释的“观”法以及对诸类“方便”的论释,对北宗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慧思大师在《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中从观法依据、观法种类等多层面诠释了“观”法。慧思大师在《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中所述的“观”法及其“方便”论,对北宗禅的“方便”论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岳慧思 观法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北宗禅
下载PDF
北宋云门宗禅师安庆行化文献辑考
6
作者 黄文翰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43-47,共5页
北宋时期行化安庆的云门宗知名禅师凡23人,主要是云门宗祖文偃的再传至七传弟子。诸师住锡之地,多集中于桐城投子山,太湖龙门山、四面山、海会寺,潜山三祖寺、太平寺、甘露寺等处。诸师于安庆弘法之势,以文偃再传至四传为平,五传为兴,... 北宋时期行化安庆的云门宗知名禅师凡23人,主要是云门宗祖文偃的再传至七传弟子。诸师住锡之地,多集中于桐城投子山,太湖龙门山、四面山、海会寺,潜山三祖寺、太平寺、甘露寺等处。诸师于安庆弘法之势,以文偃再传至四传为平,五传为兴,六传为盛,七传为衰。云门宗在安庆的兴衰,与其在整个北宋的宗势消长(宋室南渡后,云门宗宗势转衰,逐渐难与临济、曹洞同辉),亦若合符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云门宗 安庆 法秀 修颙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的文体学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力坚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98,共8页
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在"游观-赋作"的模式、悟道与审美交集的"禅行教化"功能、多样景观的描写以展现借景艺术的魅力等方面,有不容忽视的成就表现。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的文体外在要素当为寺庙园林及佛理玄思... 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在"游观-赋作"的模式、悟道与审美交集的"禅行教化"功能、多样景观的描写以展现借景艺术的魅力等方面,有不容忽视的成就表现。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的文体外在要素当为寺庙园林及佛理玄思,两者是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可视为后者的对象化显像,后者则借助前者得以更充分且形象地彰显;其文体内在要素的空灵禅意及清丽风貌,则对应寺庙园林及佛理玄思而产生,亦使寺庙园林及佛理玄思得以从哲学∕园艺学(植物学、地理学)范畴转入文学∕美学范畴,从而构成独特的审美规范。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体形态,魏晋南北朝寺庙园林文学更加彰显了其在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寺庙园林文学 游观-赋作 禅行教化 借景 文体学
下载PDF
宋元时期中国与日本的书法文化交流略论——以“和样”与“禅宗书法”为中心
8
作者 高聿加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8期17-23,共7页
中日书法艺术交流是东亚“丝绸之路”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两宋和蒙元时代(960-1368年)为中心的历史时期,中日两国正式的官方联系中断甚至发生过元朝的两次渡海入侵。在日本,正是“唐样”“和样”两大书式并行发展、“和样... 中日书法艺术交流是东亚“丝绸之路”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两宋和蒙元时代(960-1368年)为中心的历史时期,中日两国正式的官方联系中断甚至发生过元朝的两次渡海入侵。在日本,正是“唐样”“和样”两大书式并行发展、“和样”书法占据主流地位的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尚意”书风和“尚意”的审美观念的影响下,日本的“禅宗书法”得到充分的发展,其中的“峻烈”书风可能一直影响到近现代的日本书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蒙元 “和样” “禅宗书法” 峻烈
下载PDF
北宋诗僧题植物画诗的创作渊源及其与“文字禅”之关系
9
作者 刘泽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17-121,共5页
北宋诗僧通过具体可见的绘画之作以及画中之自然植物,衬以禅语、禅心、禅理,再借助古代诗歌意象的二重想象与建构,让诗、画、禅、植物四者完美地融于一体。两宋文士是通过“能诗知画”或“擅画知诗”方式实现诗画之间的贯通,而诗僧群体... 北宋诗僧通过具体可见的绘画之作以及画中之自然植物,衬以禅语、禅心、禅理,再借助古代诗歌意象的二重想象与建构,让诗、画、禅、植物四者完美地融于一体。两宋文士是通过“能诗知画”或“擅画知诗”方式实现诗画之间的贯通,而诗僧群体的题植物画诗创作相较于普通文士,他们联结诗画之间的媒介是不一样的,所以文章以北宋诗僧群体的题植物画诗创作为例,认为诗僧创作的题植物画诗是以“文字禅”作为沟通诗画之间的一种重要媒介,并且形成了“诗与禅合”、“禅与画会”三者密切绾合的稳定结构,最终要达到一种“诗情画意融禅味”的艺术表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诗僧 题画诗 佛化植物 文字禅 士僧交互
下载PDF
晋东南北朝石窟的建筑形制特点及其成因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贺从容 林浓华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20年第1期-,共22页
对于山西境内众多的古代石窟,人们的认知主要集中在中、北部的大型石窟如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和龙山石窟,分布在晋东南的许多小型石窟尚未受到关注。晋东南现有不少古代石窟遗存,北朝是其石窟最重要的起源和兴盛阶段。本文通过对晋东... 对于山西境内众多的古代石窟,人们的认知主要集中在中、北部的大型石窟如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和龙山石窟,分布在晋东南的许多小型石窟尚未受到关注。晋东南现有不少古代石窟遗存,北朝是其石窟最重要的起源和兴盛阶段。本文通过对晋东南地区北朝时期石窟遗存和文献记录的石窟信息进行整理,仅从建筑学的角度,在选址、规模尺度、建筑形制等方面探讨晋东南北朝石窟的特点,并从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探讨晋东南地区石窟形成和兴盛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东南 北朝石窟 禅窟 建筑形制 石窟文化
原文传递
北朝维摩诘造像形态的演变
11
作者 叶原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6-121,共6页
维摩诘造像是魏晋南北朝佛教美术的重要类型。北朝最早在十六国时期零星出现菩萨或佛陀形态的维摩诘造像,但未形成定式,且很快被南朝传入的,以玄学名士为原型的同类造像取代。本文结合北朝佛教崇尚禅修、南朝佛教崇尚义理的信仰分野,梳... 维摩诘造像是魏晋南北朝佛教美术的重要类型。北朝最早在十六国时期零星出现菩萨或佛陀形态的维摩诘造像,但未形成定式,且很快被南朝传入的,以玄学名士为原型的同类造像取代。本文结合北朝佛教崇尚禅修、南朝佛教崇尚义理的信仰分野,梳理在南朝传入的同类造像影响下北朝维摩诘造像形态演变的大致轨迹,揭示南北佛教间的互动。在此基础上,本文探究在接受、汲取南朝维摩诘造像过程中,北朝佛教造像如何消弭自身禅修传统与南朝义理风尚之间的差异,并与后者渐趋融合,最终促成禅(禅修)智(义理)兼弘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诘造像 义理 禅修 南北佛教 互动
原文传递
以《坛经》“顿渐品”为中心看南北禅宗的异同
12
作者 刘志毅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6年第2期72-75,共4页
禅宗从五祖弘忍大师传到六祖惠能时,分为了南宗和北宗。对于南北禅宗的比较研究,众多先行研究较多是从南宗的"顿悟"与北宗的"渐悟"之间的区别来论述南北两宗的不同之处。文章通过以宗宝本《坛经》的"顿渐"... 禅宗从五祖弘忍大师传到六祖惠能时,分为了南宗和北宗。对于南北禅宗的比较研究,众多先行研究较多是从南宗的"顿悟"与北宗的"渐悟"之间的区别来论述南北两宗的不同之处。文章通过以宗宝本《坛经》的"顿渐"品为中心,从"坐禅"、"戒定慧"两个方面分析南北两宗的"异",以及从"顿渐"的本质分析南北两宗的"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经 南宗 北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