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YT双标图对北部冬麦区国审小麦品种的回溯分析
1
作者 张笑晴 许乃银 +5 位作者 孙晶 刘素娟 梁晨 刘林斌 徐剑文 许栩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6,共9页
北部冬麦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对该麦区历年国审小麦品种进行回溯分析有助于小麦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基于产量与熟期、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品质指数、抗病指数和抗寒指数等性状的组合,采用品种-产量×性... 北部冬麦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对该麦区历年国审小麦品种进行回溯分析有助于小麦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基于产量与熟期、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品质指数、抗病指数和抗寒指数等性状的组合,采用品种-产量×性状组合(GYT,genotype by yield×trait)双标图方法对2003-2023年期间北部冬麦区47个国审小麦品种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47个国审小麦品种可划分为4个特征显著的品种类型。其中,Ⅰ型品种综合表现优秀,在产量与早熟性、抗病性、抗寒性、千粒重和容重等性状组合上表现突出,在产量与穗数、穗粒数和品质指数组合上表现优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价值最高,主要包括京麦179、京农16和津麦3118等8个品种。Ⅱ型品种综合表现优良,在产量与品质指数、穗数组合上表现突出,在产量与抗病指数、抗寒指数组合上表现稍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但应注意生产安全,主要包括京麦202、京农19和轮选158等13个品种。Ⅲ型品种的产量与抗病和抗寒指数组合最好,但在其余性状组合上表现差,综合生产应用价值有限,可作为抗性亲本。Ⅳ型品种综合表现较差,可选择单性状表现优良的品种作为育种亲本应用。根据各品种在GYT双标图ATA轴上的投影位置,筛选出综合表现优良的京麦179、京农16、津麦3118、京麦189、京麦202、京花12号、京农19、轮选158和中麦623等品种。本研究采用GYT双标图分析方法基于“产量-性状”组合水平对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研究,为其他作物和地区的类似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品种审定 品种分类 多性状 GT双标图 GYT双标图 北部冬麦区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中、北部冬小麦播期和越冬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郭瑞 季书勤 +3 位作者 王汉芳 李向东 张德奇 程芳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0,共4页
利用近30 a气象资料,分析了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变化趋势,结合多年多点多品种播期试验,确定了河南省中、北部地区适宜的播种期。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呈升高趋势,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每年增加0.088 8℃;冬前气温也呈升高的趋势,冬前平... 利用近30 a气象资料,分析了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变化趋势,结合多年多点多品种播期试验,确定了河南省中、北部地区适宜的播种期。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呈升高趋势,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每年增加0.088 8℃;冬前气温也呈升高的趋势,冬前平均气温每年约增加0.054 5℃;越冬气温亦呈上升趋势,每年约增加0.078 8℃。综合理论与田间试验结果,河南省中北部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应控制在10月7-10日,最晚不宜超过10月15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气候变化 中、北部地区 小麦 播种期
下载PDF
北移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高志强 苗果园 +1 位作者 张国红 梁肖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6,共6页
对冬小麦品种北移 1号在原种植地 (太谷 )与北移区种植地 (应县 )两地生育差异的比较分析表明 ,冬麦北移后生育期的表现为冬前生长期短、返青拔节期短、拔节至抽穗期短、越冬期长、抽穗至成熟期长的‘三短两长’特点 ,致使营养生长有效... 对冬小麦品种北移 1号在原种植地 (太谷 )与北移区种植地 (应县 )两地生育差异的比较分析表明 ,冬麦北移后生育期的表现为冬前生长期短、返青拔节期短、拔节至抽穗期短、越冬期长、抽穗至成熟期长的‘三短两长’特点 ,致使营养生长有效期极大地缩短 ,营养生长至生殖生长的过渡期也相应缩短 ,而生殖生长期明显延长 ,导致株高降低、节间变短变细变实、强度明显提高 ,虽然单株分蘖几乎很少成穗 ,单株绿色营养面积也很小 ,但在较高的水肥与合理密植条件下 ,由于单茎穗粒重高、经济系数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冬麦北移 生长发育 产量构成因素 抗寒性 产量
下载PDF
冬小麦北移种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4
作者 邹立坤 张建平 +3 位作者 姜青珍 王贵彦 赵红梅 ZHAO Hong-mei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1年第2期53-56,F003,共5页
就“冬麦北移”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进展 ,以及“冬麦北移”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综述 ,旨为“冬麦北移”
关键词 冬小麦 气候变暖 北移种植 北方地区 种植区划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与冬麦北移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高志强 苗果园 邓志锋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13,共5页
全球气候变暖为冬小麦的北移创造了条件,本文分析了冬麦北移的可行性和战略意义,综述了冬麦北移对品种的要求以及北移后冬小麦生长发育规律、产量构成特点,同时提出冬麦北移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冬小麦 北移生产 可行性 生长发育 产量构成 战略意义 引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增温对北疆灌区冬小麦生长、光合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卫君 吴高明 +3 位作者 高文翠 张金汕 石书兵 贾永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12-1518,共7页
为了解北疆灌区冬小麦生理和产量对气温升高的响应,以自然生长为对照(CK),采用远红外辐射器模拟增温(FATI)的方法,从起身期后对冬小麦进行夜间增温(T12)、全天增温(T24)处理,分析了不同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光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解北疆灌区冬小麦生理和产量对气温升高的响应,以自然生长为对照(CK),采用远红外辐射器模拟增温(FATI)的方法,从起身期后对冬小麦进行夜间增温(T12)、全天增温(T24)处理,分析了不同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光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增温后小麦株高和干物质总积累量变化不明显,绿叶面积在开花期前后分别增大和下降,穗部干物质的分配比例降低。增温虽然对小麦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有一定的影响,但缺乏规律性。增温后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均略有下降,T24和T12处理分别增加和减少了穗数,分别导致小麦产量下降1.7%和18.9%,其中T12处理减产效应明显。这说明增温会引起冬小麦功能叶片过早衰老,减少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输送,不利于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温 北疆灌区 冬小麦 产量
下载PDF
冬麦北移后干物质积累状况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鲁清林 李怀德 张礼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期252-257,共6页
为了了解冬小麦北移后干物质积累状况的变化,在原种植区和北移区设两个试验点,对干物质积累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干物质积累过程用logistic方程进行了拟合,并用卡方(X2)测验对logistic方程进行了拟合优度测验,对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与不同... 为了了解冬小麦北移后干物质积累状况的变化,在原种植区和北移区设两个试验点,对干物质积累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干物质积累过程用logistic方程进行了拟合,并用卡方(X2)测验对logistic方程进行了拟合优度测验,对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与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干物质积累过程的平均速率,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速率及最大速率均较原种植区提高。冬麦北移后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均明显提高。在北移区种植冬小麦可以获得比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北移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辽宁省冬麦北移种植中品种筛选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贺芹 侯立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75-179,共5页
自1991年在辽宁省引种试种冬小麦。经过6年的试验研究,认为品种筛选是冬麦北移种植初期的一项核心内容。对品种的要求应该是抗寒、耐旱、早熟及高产。品种来源应该是南种北引与北种南引相结合以及对引进品种的改良。筛选方法是通... 自1991年在辽宁省引种试种冬小麦。经过6年的试验研究,认为品种筛选是冬麦北移种植初期的一项核心内容。对品种的要求应该是抗寒、耐旱、早熟及高产。品种来源应该是南种北引与北种南引相结合以及对引进品种的改良。筛选方法是通过多年多点试种鉴定,在高胁迫环境下,对引进品种的抗寒性进行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筛选 引种 北移种植
下载PDF
冬麦北移河西后生长发育及农艺性状比较研究
9
作者 鲁清林 周祥椿 +1 位作者 柴守玺 叶石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123,共3页
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北移区(武威)和原种植区(清水)两地生长发育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冬麦北移河西后生育期表现为冬前生长期延长,越冬期延长,拔节至抽穗期缩短,抽穗至成熟期也缩短。农艺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冬麦北移河西后,株高降低,单株... 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北移区(武威)和原种植区(清水)两地生长发育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冬麦北移河西后生育期表现为冬前生长期延长,越冬期延长,拔节至抽穗期缩短,抽穗至成熟期也缩短。农艺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冬麦北移河西后,株高降低,单株成穗数增多,并且主穗与分蘖穗的差异缩小,千粒重提高,主穗穗粒数减少,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等均明显提高。若加强北移区小麦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粒重,产量可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北移 生长发育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河北省冬麦北界北移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10
作者 邹立坤 蓝岚 +1 位作者 李小娟 冯丽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6305-6308,共4页
[目的]研究河北省冬麦北移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Northing of Winter Wheat"in Hebei,DSSNWWH),为提高农业系统决策的科学性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方法。[方法]介绍了河北省冬麦北移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开发... [目的]研究河北省冬麦北移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Northing of Winter Wheat"in Hebei,DSSNWWH),为提高农业系统决策的科学性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方法。[方法]介绍了河北省冬麦北移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开发流程、运行向导以及输入输出方式,并对该系统的相关预测结果进行了实际验证。[结果]该研究建立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在以往气象数据或当地气象预报的基础上,对某一冬小麦品种在河北省北部某一地区能否安全越冬及其生长发育状况进行预测,并给出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用户可根据预测结果来判断该品种在这一地区能否种植。[结论]该研究建立的DSSNWWH可有效地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为冬小麦的北移提供科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北移种植 决策支持系统
下载PDF
浙北稻麦连作区水直播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差异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伟东 黎菊 +1 位作者 陆强 王晔青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4,共8页
为了明确浙北稻麦连作区水直播稻田杂草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差异,分别于2018和2019年9—10月,采用倒置W型9点取样法,调查了浙北11个县、区水直播稻田杂草发生情况,并对杂草优势度、杂草种类多样性、不同杂草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 为了明确浙北稻麦连作区水直播稻田杂草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差异,分别于2018和2019年9—10月,采用倒置W型9点取样法,调查了浙北11个县、区水直播稻田杂草发生情况,并对杂草优势度、杂草种类多样性、不同杂草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北水直播稻田杂草共有49种(含变种),隶属于34属17科,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种类最多。从杂草优势度来看,优势杂草有无芒稗和千金子2种;区域性杂草种类有多花水苋、丁香蓼、杂草稻和李氏禾等8种;其他39种为常见或一般杂草。从杂草分布区域来看,桐庐县杂草丰富度指数、辛普森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均高于其他地区,萧山区杂草均匀度指数最高。系统聚类分析表明浙北水直播稻田杂草群落可以分为4类,杭州和湖州各为1类,嘉兴的平湖、海宁和海盐为1类以及秀洲和嘉善为1类。生态位宽度分析表明,主要杂草种类如多花水苋和无芒稗具有较高生态位宽度。不同杂草生态位重叠值分析表明,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7的种间对占比为91%,说明不同杂草与利用资源相关的生态学特性之间整体上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群落 多样性 稻麦连作区 水直播稻田 浙北地区
下载PDF
北部冬麦区冬小麦越冬冻害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5
12
作者 孟繁圆 冯利平 +7 位作者 张丰瑶 张祎 伍露 王春雷 闫锦涛 彭明喜 莫志鸿 余卫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76-1585,共10页
利用我国北部冬麦区43个气象站点1951—2014年气象资料,综合考虑越冬期最大降温幅度、极端最低气温、负积温、平均气温、降水和风速等冬小麦越冬冻害致灾因子,采用主成分法构建冬小麦冻害指数(FII),FII值越大,冬小麦遭受冻害越严重。结... 利用我国北部冬麦区43个气象站点1951—2014年气象资料,综合考虑越冬期最大降温幅度、极端最低气温、负积温、平均气温、降水和风速等冬小麦越冬冻害致灾因子,采用主成分法构建冬小麦冻害指数(FII),FII值越大,冬小麦遭受冻害越严重。结合历史冻害灾情资料,验证冻害指数在研究区域的适应性。采用M-K方法分析冬小麦冻害的突变特征,探究北部冬麦区越冬冻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FII能较好地反映北部冬麦区冬小麦冻害情况。近60年北部冬麦区冬小麦冻害指数的年际变化均呈显著下降趋势。1980年前后冻害指数发生突变,气候变暖后我国北部冬麦区冬小麦冻害发生的频率、程度和范围明显减少;而由于气候变化的不稳定性增加,自2000年以来,冬小麦中度到重度冻害有所增加。冻害指数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随着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加重的趋势。燕太山麓平原副区遭受冻害最为严重,黄土高原沟壑副区和晋冀山地盆地副区遭受冻害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越冬期 冻害指数 北部冬麦区 时空分布特征 气候变暖
下载PDF
北部冬麦区杂交小麦亲本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汉霞 马巧云 +2 位作者 单福华 田立平 张风廷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55-1062,共8页
为了解北部冬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及其与配合力关系,选用14个普通小麦品种为亲本材料,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49(7×7)份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分析,并根据亲本的性状表... 为了解北部冬麦区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及其与配合力关系,选用14个普通小麦品种为亲本材料,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49(7×7)份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分析,并根据亲本的性状表现和一般配合力(GCA)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杂交小麦具有普遍的中亲优势,对照优势较强,多数性状的超亲优势不强,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制约杂交小麦产量优势的主要因素。长6452、周麦30号、京生麦1号、中麦175的单株产量GCA较高,强优势组合有中麦175/周麦30号、中麦175/泰科麦33、京花12/周麦30号、农大5181/长6452、京生麦1号/长6452、京冬17/长6452、中麦175/石优20、京生麦1号/周麦30、中麦175/长6452、农大5181/中优206。依据双亲之一的GCA效应值或者双亲GCA效应之和较大的要求进行亲本选配,强优势组合出现的几率较大。经聚类分析,依据8个性状的GCA和表现值将14个亲本分别划分为5个和4个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北部冬麦区
下载PDF
北部冬麦区小麦新品种(系)的节水生理特性与综合评判 被引量:10
14
作者 曾占奎 王征宏 +4 位作者 王黎明 庞玉辉 韩志鹏 郭程 王春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7-143,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北部冬麦区小麦新品种的节水生理特性和选择节水品种,以北部冬麦区有代表性的30个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在节水处理和正常灌溉处理下,对主要生理和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间的植被... 为了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北部冬麦区小麦新品种的节水生理特性和选择节水品种,以北部冬麦区有代表性的30个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在节水处理和正常灌溉处理下,对主要生理和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间的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在拔节期以后的不同生育时期存在着显著差异,抽穗期的NDVI出现拐点,此时期保证水分供给,有利于延长叶片功能期。在不同灌溉处理条件下,NDVI、叶面积指数和光截获的变异系数存在差异,和其他性状相比广义遗传力较低,分别为48.61%、58.51%和72.84%,受环境影响较大。由灰色关联度分析可知:NDVI、冠层温度和光截获与产量的关联性较高,位于前列;在正常灌溉条件下,最好的品种(系)为:CA0391-1、中麦998、农大211、中麦175、CA0958、中优206、农大5181、航麦247、CA1146、中麦818和京冬17;在节水处理下,最好的品种(系)为:中麦175、中麦818、CA0391-1、CA1091、中优206、轮选1690。因此,可根据NDVI值判断小麦受干旱胁迫的影响,将NDVI、冠层温度和光截获作为评价品种(系)抗旱性主要性状指标,在进行抗旱小麦选育时,可将CA0391-1、中麦175、中优206和中麦818作为抗旱选育亲本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系) 植被归一化指数 抗旱性评价 北部冬麦区
下载PDF
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产量相关性状和幼穗分化特点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买春艳 李洪杰 +4 位作者 刘宏伟 杨丽 于立强 周阳 张宏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3-781,共9页
为了解北方冬麦区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和幼穗分化特点,对该麦区10个代表性小麦品种的产量相关性状和幼穗分化进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个产量相关性状在10个品种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产量与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28、0... 为了解北方冬麦区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和幼穗分化特点,对该麦区10个代表性小麦品种的产量相关性状和幼穗分化进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个产量相关性状在10个品种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产量与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28、0.45和0.08。不同生态区小麦品种间产量潜力差异较小,高产品种(>9 000kg·hm-2)的成穗数均为中等偏多型。品种间幼穗分化进程有明显差异,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北片品种一般表现为前期发育慢,后期发育快,个别品种的各个时期发育均慢;黄淮冬麦区南片多数品种则表现为各个时期发育都较快,个别品种前期快,中期慢,后期快。对春化和光周期基因不同等位变异检测发现,除了Vrn-D1,10个供试品种在其他已知春化基因和光周期基因座Vrn-A1、Vrn-B1、Vrn-B3和Ppd-D1上含有相同的等位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北方冬麦区 产量性状 穗分化
下载PDF
北部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等位变异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新慧 李洪杰 +6 位作者 周阳 刘宏伟 杨丽 买春艳 于立强 任永康 张宏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47-1456,共10页
了解2017-2021年中国北部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在适应性、品质、产量和抗性相关基因上的育种选择以及与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中在这些基因上的遗传差异,利用61个功能标记对来自这两个麦区的160份小麦育成品种进行分析,发现北部麦区新育成... 了解2017-2021年中国北部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在适应性、品质、产量和抗性相关基因上的育种选择以及与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中在这些基因上的遗传差异,利用61个功能标记对来自这两个麦区的160份小麦育成品种进行分析,发现北部麦区新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黄淮麦区品种。聚类分析发现,北部麦区新育成的部分品种与黄淮麦区品种聚为一类,表明两个麦区的部分品种具有相同的血缘。两个麦区品种中与产量相关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频率相近,但北部麦区品种中与品质和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频率高于黄淮麦区品种。在北部麦区5个省份中,宁夏品种中与品质和产量相关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麦区 功能标记 黄淮麦区 优异等位变异
下载PDF
北方冬小麦冬季冻害及播期延迟应对 被引量:13
17
作者 宋艳玲 周广胜 +6 位作者 郭建平 李勇 潘亚茹 付严 杨荣光 白晓英 徐金霞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4-465,共12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北方冬麦区冬季冻害是否仍是主要气象灾害,冬小麦播期延迟是否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表明:1981—2000年北方冬麦区偏北地区冬季冻害指数与冬小麦减产率相关系数为0.62(达到0.00... 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北方冬麦区冬季冻害是否仍是主要气象灾害,冬小麦播期延迟是否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表明:1981—2000年北方冬麦区偏北地区冬季冻害指数与冬小麦减产率相关系数为0.62(达到0.001显著性水平),即2000年前冬季冻害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2000年后冻害与冬小麦减产率相关不显著,即冬季冻害已不再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影响因子。2018—2021年的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分析表明:山东泰安和陕西咸阳主栽的冬小麦品种播期推迟,冬前积温和生长季积温明显减少,导致冬小麦植株高度、地上总干重和叶面积指数减小;播期推迟对产量结构造成不利影响,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分别减少,导致减产,播期推迟10 d平均减产22%,推迟20 d平均减产40%。因此,冬小麦推迟播期并未产生积极效应,可能原因是当前冬小麦播期和主栽的冬小麦品种已适应当地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冬麦区 冻害 应对气候变化措施 产量
下载PDF
冀西北冬麦北移适宜播期和品种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霍阿红 张志鹏 +3 位作者 杨德智 付永斌 李强 张文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7期21-25,共5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冀西北冬麦北移的适宜播期和品种,选用3个冬小麦品种(‘京冬1号’、‘苏引6号’和‘02铁品5’),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播期对小麦越冬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08年9月23日为播种期的小麦越冬性和产量最高,播期主要通... 为了进一步明确冀西北冬麦北移的适宜播期和品种,选用3个冬小麦品种(‘京冬1号’、‘苏引6号’和‘02铁品5’),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播期对小麦越冬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08年9月23日为播种期的小麦越冬性和产量最高,播期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数多少决定产量高低,播种越晚影响越明显‘;02铁品5’与‘苏引6号’产量极显著高于‘京冬1号’。通过对2005—2010年的冬前积温进行分析,认为冀西北冬小麦适宜播期为9月20日至9月25日左右,同时,应根据气候及品种特性进行适当调整,即较暖地区可适当延后,冷凉地区要适当提前;生育期短、冬性弱的品种要适当晚播,生育期长和冬性强的品种可适当早播;播期推迟时,要适当加大播种密度,以弥补越冬性差造成的群体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西北 冬麦北移 播期 产量 品种
下载PDF
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军伟 杨子光 +2 位作者 孟丽梅 张珂 冀天会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1078-1080,1084,共4页
利用2001—2015年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数据,分析了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随旱地小麦区试年份的推进,株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高茎变少,生育期缩短,产量、穗... 利用2001—2015年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数据,分析了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随旱地小麦区试年份的推进,株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高茎变少,生育期缩短,产量、穗粒数、穗数逐渐提高,千粒质量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穗粒数、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千粒质量与产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冬麦区 旱地小麦品种 农艺性状 演变规律
下载PDF
豫北主要农作物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晓迎 陈罗成 +1 位作者 赵巧梅 杨娜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3,共5页
利用豫北地区沁阳市农业气象观测站长时间序列冬小麦和夏玉米观测资料及其对应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主要物候期、全生育期光热资源及其利用效率的状况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3-200... 利用豫北地区沁阳市农业气象观测站长时间序列冬小麦和夏玉米观测资料及其对应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主要物候期、全生育期光热资源及其利用效率的状况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3-2007年,豫北地区冬小麦成熟期显著提前,全生育期天数明显缩短,其缩短趋势为每10a4.9d;夏玉米播种期显著提前,全生育期明显延长,其延长趋势为每10a4.0d;豫北地区气温升高的趋势显著,冬小麦和夏玉米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均明显增加,其速率分别为7.8(℃.d)/a和10.0(℃.d)/a;太阳总辐射在冬小麦全生育期显著减少,其减少速率为9.5MJ/(m2.a),而在夏玉米全生育期变化趋势不明显。经统计分析发现(n=25),豫北地区冬小麦光、热利用效率分别为0.40%和3.5kg/(℃.d.hm2),夏玉米分别为0.70%和4.0kg/(℃.d.hm2);从时间变化趋势看,冬小麦和夏玉米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均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其热量利用效率的增加速率分别为每10a0.7kg/(℃.d.hm2)和每10a0.6kg/(℃.d.hm2);而光能利用效率的增加速率均为每10a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光热利用效率 豫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