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NITES AND ITS STRUCTURAL GENETIC ENVIRONMENT IN THE NANDAN-HECHI METALLOGENETIC BELT, NORTHWEST GUANGXI 被引量:1
1
作者 CAI Minghai LIANG Ting WU Decheng HUANG Huimin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2004年第2期128-141,共14页
The Nandan-Hechi metallogenetic bel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in-polymetallic producing district in China, and is the location of the Dachang super-large tin deposit. Based on the detailed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sotop... The Nandan-Hechi metallogenetic bel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in-polymetallic producing district in China, and is the location of the Dachang super-large tin deposit. Based on the detailed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sotopic data, the stages of magmatic activity in the Nandan-Hechi metallogenetic belt have been lined ou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tudy about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granites, and by using ω(Al2O3)-ω(SiO2), ω(TFeO)/[ω(TFeO)+ω(MgO)]-ω(SiO2), AFM, ACF and Rb-Yb+Ta, Rb-Y+Nb, Ta-Yb, Nb-Y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in combination with regional geological setting analysis, the authors carried out analyses about the struc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granites, and discussed the structural environment and dynamic setting for the large scale mineralization in this area.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granites in Nandan-Hechi metallogenetic belt belong to the POG type, while the later stage alaskite belongs to the RRG+CEUG type. The granites were formed at the stage of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from postorogenic phase to intraplate setting. But the major structural environ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steady regional extension. The formation age for the granites coincides with the time for this transformation, and this translation environment is favored for large-scale metall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ite geochemistry structural ENVIRONMENT Nandan-Hechi METALLOGENETIC BELT northwest guangxi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eristrophe roxburghiana Collected from Northwest of Guangxi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旭辉 李容 +2 位作者 郭俊 罗志勇 覃勇荣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2期2751-2756,2762,共7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of Peristrophe roxburghiana_ col ected from different places in Hechi City, northwest of Gunagxi, so as 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further ...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of Peristrophe roxburghiana_ col ected from different places in Hechi City, northwest of Gunagxi, so as 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plant resource P. roxburghiana. [Method] Contents of 9 kinds of heavy metals including Cd, Mn, Pb, Zn and Cu in the herb were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wet digestion-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and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respectively. [Results] Heavy metal contents of Cd, Mn, Pb, Fe, Cu, Zn, As, Hg and Se were 1.62-17.25, 8.93-142.53, 4.37-18.43, 103.7-242.81, 2.55-5.35, 85.40-146.30, 0.07-0.54, 0.00-0.08 and 0.00-0.47 mg/kg,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and Green Trade Standards of lmporting &amp; Exporting Medicinal plants &amp; Preparations, the heavy metal contents of the P. roxburghiana_samples col ected from different coun-ties in Hechi City exceeded standards or at the critical values. Among which, Cd, Pb and Zn contents of the samples are seriously higher than the standards. [Con-clusion] Therefore, the impact of soil heavy metal pol ution on the safety of edible plants in the northwest of Guangxi should be highly concer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west of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eristro-pheroxburghiana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Heavy metal content
下载PDF
桂西北土壤理化性质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廖广寿 李建升 +2 位作者 李就鹏 黄苗 杨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0,79,共8页
以广西西北部地区河池市和百色市内6个分场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分析检验了不同林分不同土层(0~20,20~40 cm)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桉树生长差异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冗余分析法,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对桂西北桉树人工林生... 以广西西北部地区河池市和百色市内6个分场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分析检验了不同林分不同土层(0~20,20~40 cm)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桉树生长差异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冗余分析法,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对桂西北桉树人工林生长影响。结果显示:(1)桂西北地区桉树人工林土壤主要呈酸性,0~20 cm土层的土壤自然含水率和养分含量普遍高于20~40 cm土层;(2)平胸分场和分水岭分场的桉树生长情况相对较好,其土壤自然含水率、有机质、全氮、全钾和铵态氮的养分含量高于其它分场;(3)桂西北地区桉树人工林土壤速效磷含量较低,全氮和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4)相关性和冗余分析表明,土壤自然含水率和土壤养分对桉树生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土壤含水率、有机质、速效磷、全氮和全钾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不同分场的桉树生长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桂西北桉树的生长受土壤自然含水率、有机质、速效磷、全氮和全钾的含量影响最大。因此,为促进桂西北地区桉树的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可以施加有机肥和含磷量较高、氮和钾元素较为充足的无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生长 土壤理化性质 桂西北
下载PDF
广西金牙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4
作者 邹颖贵 李荣志 +3 位作者 韦运良 黄均城 张新光 朱和玲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0期59-63,共5页
金牙金矿床位处滇黔桂被动陆缘,南盘江-右江裂谷盆地桂西北坳陷东北部。本文通过介绍金牙金矿床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分析控矿因素,认为金牙金矿为断裂构造及岩性双向控矿。经过钻探工程控制证实矿区断层往东部持续延伸,且为主... 金牙金矿床位处滇黔桂被动陆缘,南盘江-右江裂谷盆地桂西北坳陷东北部。本文通过介绍金牙金矿床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分析控矿因素,认为金牙金矿为断裂构造及岩性双向控矿。经过钻探工程控制证实矿区断层往东部持续延伸,且为主要控矿构造,工程对深部矿体的追索仍未尖灭,矿体延伸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模,下步往东侧深部找矿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成矿地质特征 构造控矿 桂西北 金牙
下载PDF
桂西北某卡林型金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5
作者 何娜 林达红 +2 位作者 张静 唐茜 董丽娟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2期344-351,共8页
为摸清桂北某卡林型金矿区地下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特征,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矿区的地下水进行取样监测,并采用标准指数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中的地下水受到重金属污染,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为砷、铅、锑,污染程度从... 为摸清桂北某卡林型金矿区地下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特征,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矿区的地下水进行取样监测,并采用标准指数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中的地下水受到重金属污染,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为砷、铅、锑,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砷、铅、锑;地下水的pH值、铜、锌、镉、铬(六价)、汞的含量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的要求;污染范围主要在矿区内,没有对外环境地下水造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卡林金矿 地下水 标准指数法 桂西北
下载PDF
桂西北白裤瑶民族图形元素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6
作者 原华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3期81-85,共5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桂西北白裤瑶民族图形元素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通过融入白裤瑶民族图形元素,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为经济注入新活力,同时传承和保护白裤瑶民族文化。该研究概括了白裤瑶民族图形的特征,包括色彩表达、构图... 该研究旨在探讨桂西北白裤瑶民族图形元素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通过融入白裤瑶民族图形元素,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为经济注入新活力,同时传承和保护白裤瑶民族文化。该研究概括了白裤瑶民族图形的特征,包括色彩表达、构图形式和图形纹样,阐述了其传承意义和价值,提出了通过创新设计理念、开发多元化产品、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培养设计人才、保护知识产权等路径传承白裤瑶民族文化,并从图形、材料、实用性与功能、跨文化融合创新等方面提出创新融合与应用策略。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北 白裤瑶 民族图形 旅游纪念品 传承 应用研究
下载PDF
桂西北岩溶区不同石漠化强度土壤颗粒分形特征研究
7
作者 邹小阳 周旺 +2 位作者 孙文俊 肖克飚 刘涛 《农业科学研究》 2024年第2期64-70,96,共8页
桂西北岩溶区是我国亚热带岩溶区的代表性区域,石漠化危害严重。为研究桂西北岩溶区不同石漠化强度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选取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乡、大化瑶族自治县百马乡和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3处典型岩溶区的... 桂西北岩溶区是我国亚热带岩溶区的代表性区域,石漠化危害严重。为研究桂西北岩溶区不同石漠化强度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选取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乡、大化瑶族自治县百马乡和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3处典型岩溶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石漠化强度、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石漠化强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粒度分布、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总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指标及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质量比等土壤化学指标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准确反映桂西北岩溶区土壤的石漠化强度,这为定量表征石漠化土壤质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北岩溶区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颗粒分形维数 分形特征
下载PDF
桂西北不同林龄秃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4
8
作者 何斌 韦秀媚 +3 位作者 冯建强 杨家强 黄承标 张日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82,89,共7页
2018年3月份,在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9、17、25、37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人工林中,分别选择邻近分布、立地条件基本一致地段,各设置3块20 m×20 m的样地;在每块标准地内按S形随机设置5个代表性采样点,按照土层深度(h)0<h≤... 2018年3月份,在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9、17、25、37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人工林中,分别选择邻近分布、立地条件基本一致地段,各设置3块20 m×20 m的样地;在每块标准地内按S形随机设置5个代表性采样点,按照土层深度(h)0<h≤20 cm、20 cm<h≤40 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将相同样地同一土层样品混合,晾干并粉碎过筛后,测定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的pH、有机质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全钾质量分数、水解氮质量分数、有效磷质量分数、速效钾质量分数);用100 cm^(3)环刀采集原状土壤,测定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的含水量、密度、孔隙度、持水量);依据试验测定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林龄秃杉人工林各土层土壤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及林龄对秃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林龄,土壤密度为0.852~1.011 g·cm^(-3)、总孔隙度为53.69%~78.48%、最大持水量为53.11%~78.48%,同层土壤总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土壤密度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②同层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水解氮质量分数,均随林龄增加逐渐升高,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速效钾质量分数总体也随林龄增加呈增加趋势,土壤pH则随林龄增加逐渐下降。③相关性分析显示,秃杉人工林土壤密度,与总孔隙度、最大持水量、主要养分指标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质量分数,与土壤氮素、磷素、钾素(除全钾)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④综合试验研究结果,秃杉人工林的生长过程,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状况,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主要养分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人工林 林龄 土壤理化性质 桂西北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区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幼龄橘园降雨侵蚀特征
9
作者 郑金德 潘焰菲 +3 位作者 徐勤学 方荣杰 张帅普 付智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7,共7页
为探究桂西北喀斯特区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幼龄橘园的降雨侵蚀特征,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3种降雨强度(30,60,90 mm/h)下,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幼龄橘园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为30,60 mm/h时,红壤橘园的产流总量分别为... 为探究桂西北喀斯特区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幼龄橘园的降雨侵蚀特征,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3种降雨强度(30,60,90 mm/h)下,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幼龄橘园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为30,60 mm/h时,红壤橘园的产流总量分别为石灰土橘园的2.46,1.83倍,且红壤橘园主要以地表产流为主,石灰土橘园主要以壤中流产流为主;当降雨强度为90 mm/h时,二者产流总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以地表产流为主。(2)石灰土橘园与红壤橘园地表径流强度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大;但随着降雨强度增大,石灰土橘园的壤中流径流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红壤橘园壤中流径流强度却在减小。(3)降雨强度为60 mm/h时,红壤橘园产沙总量为石灰土橘园的3.74倍,当降雨强度为90 mm/h时,石灰土橘园产沙总量为红壤橘园的2.86倍;在降雨过程中,石灰土橘园产沙量随着降雨历时增大上下波动较为剧烈,红壤橘园产沙量随降雨历时增大波动幅度较小。(4)当降雨强度≥60 mm/h时,石灰土橘园与红壤橘园累积产沙量与累积产流量存在显著线性关系,且降雨强度越大线性关系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地区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幼龄橘园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土 红壤 橘园 产流产沙 桂西北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龙滩珍珠李矿质元素含量分析与评价
10
作者 韦树燕 韦丽丽 +4 位作者 陈桂鸾 黄一帆 莫东江 陆云 刘洋 《现代科学仪器》 2023年第5期26-30,共5页
用ICP-AES法和ICP-MS法测定桂西北喀斯特地区龙滩珍珠李试样中Ca、Cu、Fe、K、Mg、Mn、Na、Zn、P、Se 10种矿质元素。带国家有证标准物质黄豆GBW10013、菠菜GBW10015、苹果GBW10019同样品一起消解测定,同时做加标回收试验,并以膳食矿物... 用ICP-AES法和ICP-MS法测定桂西北喀斯特地区龙滩珍珠李试样中Ca、Cu、Fe、K、Mg、Mn、Na、Zn、P、Se 10种矿质元素。带国家有证标准物质黄豆GBW10013、菠菜GBW10015、苹果GBW10019同样品一起消解测定,同时做加标回收试验,并以膳食矿物质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评价标准,初步评估珍珠李果的膳食风险。实验表明,元素检出限在0.004~4.0mg·kg^(-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0.2%~107%之间,各年龄段人群摄入元素的风险指数范围为0.93%~7.92%,风险远远低于100%。用SPSS21.0软件对各矿质元素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元素之间普遍呈现正显著相关,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北 喀斯特地区 龙滩珍珠李 矿质元素 风险指数
下载PDF
桂西北传统民居的生态设计特征及其价值研究
11
作者 瞿菊 宫艺兵 《设计艺术研究》 2023年第1期47-51,共5页
生态建筑是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桂西北民居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通过对桂西北传统民居的实地走访调研和文献收集,总结当地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结合生态建筑的“4R”原则和建筑完整生命周期低能耗的原则,分析发现桂西北传统... 生态建筑是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桂西北民居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通过对桂西北传统民居的实地走访调研和文献收集,总结当地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结合生态建筑的“4R”原则和建筑完整生命周期低能耗的原则,分析发现桂西北传统民居在建筑朝向选择、材料选取、建筑空间的隔热通风处理方式以及人文思想的体现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生态友好性特征。为桂西北地区传统民居的生态性发展提供研究方向,为新乡村建设提供更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北 传统民居 生态建筑 人文思想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区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关系研究——以环江县蒙峒洼地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立学 郝秀东 +4 位作者 欧阳绪红 薛美玲 劳月英 秦琳娟 韦嘉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60-2068,共9页
本文以广西环江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研究区,选取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37份表土样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共鉴定孢粉类型68科/属,孢粉组合中针叶类占优势,占比为27.40%~59.12%,其中以松属为主;蕨类次之,占比为15.67%~55.29%,以芒萁属... 本文以广西环江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研究区,选取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37份表土样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共鉴定孢粉类型68科/属,孢粉组合中针叶类占优势,占比为27.40%~59.12%,其中以松属为主;蕨类次之,占比为15.67%~55.29%,以芒萁属、凤尾蕨属及水龙骨科为主;然后为草本(占比为9.31%~41.17%),以禾本科、苋科/藜科、菊科为主;阔叶乔木类含量最低,为0.28%~16.01%,以栗属、栎属、豆科和大戟科为主;表土孢粉组合基本能反映洼地周围植被的总体特征。②草本花粉在水稻田含量最高,达41.17%,主要以水稻型禾本科(≥40μm)为主;次生林、撂荒地及玉米地的蕨类孢子含量较高,分别达55.29%、44.50%和40.50%。③主成分分析可以较好的区分水稻田、玉米地、次生林、桔林、撂荒地,但桑林不能被区分出来,可能与桑属为风媒花粉,以及采样时间、花粉保存条件等有关。④非农用地孢粉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农用地,可能与其植被类型、表层土壤扰动差异等有关。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广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第四纪古环境与古植被重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组合 桂西北 喀斯特 峰丛洼地 现代植被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红江 陈光鑫 +2 位作者 郭旭斌 谭文星 王有基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6期99-102,共4页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以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合理开发桂西北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资源,构建多元化学校体育教学体系;...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以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合理开发桂西北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资源,构建多元化学校体育教学体系;构建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挖掘;保护传统体育文化与乡村振兴同步,全面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共赢的发展策略,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桂西北地区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的当代设计
14
作者 段平艳 《工业设计》 2023年第5期139-141,共3页
乡村传统民居的当代设计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经之路。针对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建筑的消失,以及壮族优秀传统民居文化遗失的问题。文章以乡村振兴发展为背景,对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提出了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的当代设... 乡村传统民居的当代设计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经之路。针对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建筑的消失,以及壮族优秀传统民居文化遗失的问题。文章以乡村振兴发展为背景,对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提出了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的当代设计目标及设计策略,并进行了设计实践。以期构建具有当代性与地域特色的人居环境,推动桂西北乡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改善桂西北的乡村人居环境品质,进而推进乡村的振兴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桂西北 壮族传统民居 当代设计
下载PDF
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遥感定量评估与分析 被引量:54
15
作者 张明阳 王克林 +4 位作者 陈洪松 章春华 刘会玉 岳跃民 凡非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891-5901,共11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是人类对自然与生态系统认识成果应用于经济决策的桥梁。西南喀斯特区面临环境恶化和经济社会贫困的双重压力,揭示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特征是实现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多...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是人类对自然与生态系统认识成果应用于经济决策的桥梁。西南喀斯特区面临环境恶化和经济社会贫困的双重压力,揭示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特征是实现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多年遥感影像及气象和统计资料等,对喀斯特典型区域桂西北1985~1990~2000~200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定量评估与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服务功能呈先降后升、总体减少趋势,4个年份分别是1096.52亿元、887.89亿元、1033.84亿元和1062.57亿元。大致呈由西向东、由山区向峰丛洼地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西部)是减弱区,低值区(东部)是增强区;(2)营养物循环、调节气体和有机质生产等单项生态服务功能较高,总和分别占各自年份72.69%、64.57%、70.18%和72.10%;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和娱乐文化相对较低,都远低于100亿元。(3)林地和灌木是优势景观类型,也是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贡献景观类型,二者总贡献率在各自年份分别为71.22%、70.10%、73.66%、67.03%;居民用地和石漠化地生态服务功能少,总贡献率分别仅为0.90%、0.63%、0.77%、1.14%;(4)各行政区单位面积的生态服务功能变化幅度比较大,分别由23549.70元/hm2、173.5.10元/hm2、22705.1元/hm2、19062.3元/hm2低至9764.71元/hm2、7689.61元/hm2、9537.01元/hm2、7540.79元/hm2。典型喀斯特区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显著增加,非喀斯特区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减少。研究表明,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移民和退耕还林等石漠化控制措施效果显著,有利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桂西北 生态服务功能 遥感评估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产流产沙特征 被引量:100
16
作者 陈洪松 杨静 +2 位作者 傅伟 何菲 王克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21-126,共6页
由于缺乏长期定位观测资料,西南喀斯特山区坡地水土流失规律一直不明确,严重影响了该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成效和进程。该文基于13个大型径流小区(宽20m、投影面积>1000m2)5a(2006-2010年)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桂... 由于缺乏长期定位观测资料,西南喀斯特山区坡地水土流失规律一直不明确,严重影响了该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成效和进程。该文基于13个大型径流小区(宽20m、投影面积>1000m2)5a(2006-2010年)的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利用方式坡面降雨产流规律和地表侵蚀产沙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年降雨量为1300~2000mm,无论平水年还是丰水年,不同利用方式坡面次降雨径流系数<5%,地表产流很少,降雨几乎全部入渗。不同利用方式地表侵蚀产沙模数虽有较大差异,但土壤侵蚀以微度(<30t/(km2a))为主,部分甚至只有0~5t/(km2a)。植被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坡面降雨产流的影响较小,但人为干扰会增加地表侵蚀产沙量。该文为喀斯特坡地植被恢复重建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坡地保护 降雨产流 土壤侵蚀 桂西北 喀斯特峰丛洼地
下载PDF
桂西北丹池成矿带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44
17
作者 蔡明海 梁婷 +1 位作者 吴德成 黄惠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6-313,共8页
丹池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锡多金属矿业基地和著名的大厂超大型锡矿产出地。本文根据野外地质观察 ,结合同位素测年资料厘定了丹池成矿带内岩浆侵入期次。在研究不同岩石类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 ,运用Al2 O3 —SiO2 、TFeO/(TFeO ... 丹池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锡多金属矿业基地和著名的大厂超大型锡矿产出地。本文根据野外地质观察 ,结合同位素测年资料厘定了丹池成矿带内岩浆侵入期次。在研究不同岩石类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 ,运用Al2 O3 —SiO2 、TFeO/(TFeO +MgO)—SiO2 、AFM、ACF图解以及Rb—Yb +Ta、Rb—Y +Nb、Ta—Yb和Nb—Y判别图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 ,对成矿带内花岗岩成岩构造环境进行了综合判别 ,进而对区内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构造环境和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 ,区内燕山晚期花岗岩主体属后造山花岗岩类 (POG型 ) ,最晚期的白岗岩为RRG +CEUG型 ,带内岩浆岩形成于后造山向板内环境的转化阶段 ,主体构造环境则为较稳定的区域拉张 ,岩体侵位时代代表了区内构造环境的转折时期 ,这种区域构造体制的转换是大规模成矿的有利动力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丹池成矿带 桂西北
下载PDF
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区生态服务价值的环境响应及其空间尺度特征 被引量:26
18
作者 张明阳 王克林 +3 位作者 刘会玉 陈洪松 章春华 岳跃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3947-3955,共9页
对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区生态服务价值的环境响应及其空间尺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服务价值随高程、岩石类型、土壤类型分异明显,并具有相应的空间尺度特征。中山和低山等山区的生态服务价值较高,但森林砍伐等人为活动干... 对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区生态服务价值的环境响应及其空间尺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服务价值随高程、岩石类型、土壤类型分异明显,并具有相应的空间尺度特征。中山和低山等山区的生态服务价值较高,但森林砍伐等人为活动干扰而使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生态服务功能减弱;峰丛洼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较低,但在退耕还林等政策人工措施的调控下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生态服务价值受岩石类型地质条件影响,典型喀斯特区生态服务价值较低但有增长趋势,非喀斯特区生态服务价值相对较高但有降低趋势。石灰(岩)土和红壤是生态服务价值的主要土壤类型(总贡献率超过60%)。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各分量的方差贡献及趋势量表明,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主要以准2.7、5.5、11.6 km的空间尺度为主,且存在自西向东降低分布的严峻现实,这主要受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桂西北 生态服务价值 环境响应 空间尺度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植被的演替规律与更新策略 被引量:51
19
作者 宋同清 彭晚霞 +2 位作者 曾馥平 王克林 欧阳资文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7-604,共8页
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方法,以木论自然保护区顶级群落为对照,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进入环境保护阶段22a后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的演替规律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干扰区的物种多样性丧失... 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方法,以木论自然保护区顶级群落为对照,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进入环境保护阶段22a后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的演替规律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干扰区的物种多样性丧失严重,有维管束植物91科206属241种,仅为自然保护区的26.6%,6种植被类型的顺向演替系列为石漠化稀疏草丛→草丛→草灌丛→灌丛→藤刺灌丛→乔灌丛。除石漠化稀疏草丛植被极少外,随着干扰区群落的自然恢复,群落的高度(0.49~15.56m)上升而密度(468.50~0.31株/m^2)下降,总盖度呈高(0.85)→低(0.50)→最高(0.90)→次高(0.80)的变化;群落生物量(7.74—131.42t/hm^2)逐渐积累增大,随高度的升高和草本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百分比的减少而增加;物种数(14—46)、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89—4.13)升高,生态优势度在演替的前期(0.28)和后期(0.23)较高,中间较低且保持相对稳定(0.10~0.16),均匀度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和顶级群落相比,干扰区最大的群落高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下降了10.82m、42.02t/hm^2和0.29。针对干扰区植被恢复缓慢的现状,分析了喀斯特干扰区形成机理及其对植被的影响,提出了干扰区不同立地类型上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3条植被恢复途径,对大面积处于极度退化下的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植被的恢复建设和生态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区 自然恢复 群落演替 多样性 更新策略 桂西北喀斯特
下载PDF
盘式入渗仪法测定喀斯特洼地土壤透水性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建伟 陈洪松 +1 位作者 张伟 史东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2-206,共5页
研究土壤水入渗有助于了解喀斯特地区表层岩溶带对降水资源的调蓄作用。该文利用盘式负压入渗仪(盘径d=20 cm,负压h0=-20 mm)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洼地典型剖面各层次土壤透水性。结果表明:各层土壤透水性能差异较大,具有随土层深度增加... 研究土壤水入渗有助于了解喀斯特地区表层岩溶带对降水资源的调蓄作用。该文利用盘式负压入渗仪(盘径d=20 cm,负压h0=-20 mm)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洼地典型剖面各层次土壤透水性。结果表明:各层土壤透水性能差异较大,具有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但菜地50-80 cm层大于20-50 cm层;菜地剖面0-10 cm层土壤近似饱和导水率(1.85×10-3cm/s)是20-50 cm层的5.2倍,玉米地剖面0-16 cm层土壤近似饱和导水率(2.21×10-3cm/s)是55-70 cm层的3.1倍;土壤比重、初始含水率同土壤入渗性能关系密切,与近似饱和导水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6*和-0.8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式入渗仪 喀斯特 洼地 土壤剖面 渗透 桂西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