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mplacement age of the post-orogenic A-type granites in Northwestern Lesser Xing'an Range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eastward extension of Suo-lushan-Hegenshan-Zhalaite collisional suture zone 被引量:36
1
作者 Deyou Sun Fuyuan Wu +1 位作者 Huimin Li Qiang L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1年第5期427-432,共6页
A great amount of alkali-feldspar and alkaline granites have been found around Nenjiang, Northwest Lesser Xing’an Ranges, but their forming ages have been a controversial subject due to the lack of reliable geologica... A great amount of alkali-feldspar and alkaline granites have been found around Nenjiang, Northwest Lesser Xing’an Ranges, but their forming ages have been a controversial subject due to the lack of reliable geological and isotopic geochronological evidence. The zircon U-Pb isotopic dating results conducted in this note indicate that these granites emplaced at 260-290 Ma, coeval with the late stage of Late Paleozoic. Studies of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geochemistry show that they are post-orogenic A-type granites, and consist of the northeastern extension of huge belt of Late Paleozoic A-type granite along North Xinjiang-Southeast Mongolia-Central Inner Mongolia. Therefore, we can determine that the Suolunshan-Hegenshan-Zhalaite collisional suture zone extends northeastward to Heihe with the collision age of Carbonifer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west lesser xing’an ranges A-TYPE granite zircon U-Pb ages COLLISIONAL suture zone.
原文传递
小兴安岭“前寒武纪”风水沟河群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意义: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及古生物化石证据
2
作者 李小玉 冯志强 +4 位作者 张虔菡 杜兵盈 张铁安 王瑶 张佳音 《世界地质》 CAS 2023年第2期230-244,共15页
为探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安地块的基底属性及岩石组合,笔者选择以小兴安岭地区前人划定的前寒武纪风水沟河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古生物化石等分析方法,对风水沟河群的岩石组合、形成时代及成因进行了详... 为探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安地块的基底属性及岩石组合,笔者选择以小兴安岭地区前人划定的前寒武纪风水沟河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古生物化石等分析方法,对风水沟河群的岩石组合、形成时代及成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风水沟河群主要由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千枚岩和片岩等一系列变质岩组成,其中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原岩年龄为389~387 Ma,片理化二云母红柱石角岩的原岩年龄为(284±5)Ma,黑云斜长片岩的原岩年龄为(261±2)Ma。上述特征结合本次在黑色含矽线红柱堇青二云变粒岩(具角岩化)中发现早二叠世的腕足化石,证明风水沟河群可能形成于晚古生代,并非形成于前寒武纪,可能为古亚洲洋分支俯冲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之下形成的俯冲-增生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风水沟河群 变质杂岩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小兴安岭西北部石炭纪地层火山岩的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9
3
作者 赵芝 迟效国 +3 位作者 潘世语 刘建峰 孙巍 胡兆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452-2464,共13页
小兴安岭西北部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地层时代的厘定对讨论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该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和粉砂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原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宝力高庙组、早二叠世大石寨组和晚二叠世五道岭... 小兴安岭西北部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地层时代的厘定对讨论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该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和粉砂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原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宝力高庙组、早二叠世大石寨组和晚二叠世五道岭组火山岩均形成于石炭纪,锆石U-Pb年龄集中于353~352Ma和307~306Ma。早石炭世洪湖吐河组上部粉砂岩的碎屑锆石具有两组206Pb/238U谐和年龄,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85.2±6Ma和353.0±3.6Ma,前者与区域中晚泥盆世钙碱性火山岩的时代相近,后者与早石炭世火山岩的年龄一致,表明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中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火山岩,沉积上限为杜内期。新的年代学资料及地层学资料表明,区域早石炭世火山活动(353~352Ma)伴有洪湖吐河组海相沉积,晚石炭世火山活动(307~306Ma)则伴有宝力高庙组陆相沉积。综合区域上普遍缺失巴什基尔阶,认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西北部地区早石炭世晚期发生的海-陆转变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的碰撞拼合密切相关,早石炭世火山岩可能形成于碰撞前的俯冲环境,晚石炭世火山岩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地层 锆石U-Pb年龄 石炭纪 小兴安岭西北部
下载PDF
小兴安岭西北部花岗质糜棱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院冬 莫宣学 +6 位作者 李士超 车继英 许逢明 吴大天 张乾峰 赵君 王奎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3-456,共14页
通过对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黑河—呼玛地区与元古宙变质岩系伴生出露的三处强变形的花岗质岩石的锆石U-Pb LA-ICP-MS测年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认样品岩性分别为花岗闪长质糜棱岩(样品Ⅰ-3-4和Ⅰ-5-1)、角砾状花岗闪长岩(样品... 通过对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黑河—呼玛地区与元古宙变质岩系伴生出露的三处强变形的花岗质岩石的锆石U-Pb LA-ICP-MS测年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认样品岩性分别为花岗闪长质糜棱岩(样品Ⅰ-3-4和Ⅰ-5-1)、角砾状花岗闪长岩(样品1121和1211)和花岗质糜棱岩(样品1218),锆石U-Pb年龄为299.6±1.0Ma、300.8±1.1na和294.3±1.0 Ma,形成于晚石炭世末至早二叠世初,而非前人确定的元古宙或早石炭世,并初步认为岩石韧性变形作用发生时间介于184~170 Ma之间.三种花岗岩分别属于富硅、高铝、贫钾的过铝质钙碱性系列(Ⅰ-3-4和Ⅰ-5-1)、贫硅偏铝、高钙铁镁的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1 121和1211)和富硅钾、低钙镁铝的弱过铝质钾玄质系列(1218),稀土元素特征相似,富集轻稀土,相对亏损重稀土,具有明显或弱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L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Sr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具有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和A型花岗岩的特征,在构造环境判别图R1-R2图上分别落在同碰撞造山、晚造山和造山后环境,在Nb-Y图落入火山弧—同碰撞环境和板内环境.结合区域资料,认为上述花岗岩是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晚古生代碰撞造山的产物,记录了两块体间碰撞造山到造山后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西北部黑河—呼玛地区 花岗质糜棱岩 兴安地块 晚古生代 碰撞造山作用
下载PDF
黑龙江省翠宏山钨钼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5
作者 郝宇杰 任云生 +4 位作者 赵华雷 邹欣桐 陈聪 侯召硕 屈文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40-1850,共11页
翠宏山钨钼多金属矿床是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内一个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钨、钼、锌均达大型规模。为确定该矿床的形成时代,对取自岩体内接触带钨钼矿体的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表明:辉钼矿中Re质量分数为(0.... 翠宏山钨钼多金属矿床是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内一个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钨、钼、锌均达大型规模。为确定该矿床的形成时代,对取自岩体内接触带钨钼矿体的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表明:辉钼矿中Re质量分数为(0.376 9~0.973 7)×10-6,Os质量分数为(1.272~3.234)×10-9;获得的模式年龄为(199.0±3.1)^(203.9±3.8)Ma,加权平均年龄为(201.6±1.4)Ma(MSWD=0.80),等时线年龄为(198.9±3.7)Ma(MSWD=0.83)。结合区域成矿作用分析认为:翠宏山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与成矿带内的霍吉河和鹿鸣等斑岩型(细网脉型)钼矿床同属燕山早期大规模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根据本次辉钼矿Re-Os定年结果,结合前人在矿区内所测多个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认为:与翠宏山多金属矿床具成因联系的岩体应为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辉钼矿中Re质量分数、成矿岩体的物质源区综合研究表明,翠宏山多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定年 辉钼矿 金属矿床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 矽卡岩型矿床
下载PDF
岩基后成矿作用:来自小兴安岭鹿鸣超大型钼矿的证据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翠 邓晋福 +5 位作者 罗照华 田世攀 张昱 钟长汀 SELBY David 赵寒冬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400-3418,共19页
小兴安岭鹿鸣钼矿是新近发现的斑岩型超大型钼矿。尽管近年有一些新年龄和新资料发表,但是关于矿区的成岩、成矿事件的时代和成因仍有很大争议。本文采用LA ICP-MS锆石U-Pb、辉钼矿Re-Os以及黑云母40Ar-39Ar等测年方法分别对矿区的花岗... 小兴安岭鹿鸣钼矿是新近发现的斑岩型超大型钼矿。尽管近年有一些新年龄和新资料发表,但是关于矿区的成岩、成矿事件的时代和成因仍有很大争议。本文采用LA ICP-MS锆石U-Pb、辉钼矿Re-Os以及黑云母40Ar-39Ar等测年方法分别对矿区的花岗斑岩、辉钼矿、以及二长花岗岩(下文称鹿鸣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开展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矿区花岗斑岩形成于174.0±2Ma(MSWD=3.2);辉钼矿等时线年龄为177.8±2.3Ma(MSWD=0.078),辉钼矿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77.5±1.2Ma(MSWD=0.058)。黑云母40Ar-39Ar 900~1400℃坪年龄为175.9±1.1Ma,表明鹿鸣花岗岩形成于约176Ma(之前)。因此结合野外、岩相学、前人结果等,认为鹿鸣花岗岩岩基成岩在前(〉176Ma),花岗斑岩成岩在后(约174Ma左右),成矿应当在花岗斑岩成岩近同时或稍后,为早侏罗世末期。花岗斑岩含有浸染状硫化物,表明花岗斑岩体是致矿侵入体,鹿鸣(二长)花岗岩岩基仅仅是钼矿的围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尤其是Mg O含量较高,高Sr低Y等特征,以及构造环境判别显示鹿鸣花岗岩岩基和花岗斑岩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火山弧环境。在早侏罗世早-中期,该区在北部蒙古-鄂霍茨克海和东部的饶河、伊佐那崎洋联合汇聚下形成俯冲带之上的加厚地壳,此时与地幔楔发生过反应的幔源岩浆底侵产生广泛的壳幔相互作用,形成鹿鸣花岗岩的岩基。随后加厚下地壳拆沉导致鹿鸣花岗岩岩基快速隆升,在地壳浅部,与来自于深部的花岗斑岩岩浆(+钼矿和深部流体)相遇,后者侵入到鹿鸣花岗岩岩基中,形成了斑岩及辉钼矿矿床。据此,提出鹿鸣钼矿属于岩基后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鸣超大型钼矿 年代学 早侏罗世末期 岩基后成矿作用 小兴安岭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东段晚古生代花岗岩体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支涛 梁一鸿 +3 位作者 冯坚 邹存铭 秦亚 赵东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7-883,共7页
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小白金河岩体的形成年代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小白金河岩体形成于261.7±3.8Ma,为中二叠世末期的侵入体。岩体具有高Si O2、K2O和ALK,低Ca O、Al2O3和Ti O2的特征;具有强... 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小白金河岩体的形成年代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小白金河岩体形成于261.7±3.8Ma,为中二叠世末期的侵入体。岩体具有高Si O2、K2O和ALK,低Ca O、Al2O3和Ti O2的特征;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强烈亏损Sr、Ti、V、P等高场强元素,富集K、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研究表明,小白金河岩体属于A型花岗岩,形成于晚古生代弧后裂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东段 晚古生代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下载PDF
小兴安岭“古元古代”东风山群早古生代片麻状花岗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秀玮 于介江 +1 位作者 李宏浩 栾金鹏 《世界地质》 CAS 2019年第4期910-920,共11页
对小兴安岭东风山群红林组中黑云母混合片麻岩进行了岩相学、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确定这套岩石的原岩性质、形成时代以及岩石成因。岩相学特征表明这套混合片麻岩主要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正长花岗岩两种岩性组成,局部保留的... 对小兴安岭东风山群红林组中黑云母混合片麻岩进行了岩相学、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确定这套岩石的原岩性质、形成时代以及岩石成因。岩相学特征表明这套混合片麻岩主要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正长花岗岩两种岩性组成,局部保留的变余半自形粒状结构或变余似斑状结构指示其原岩为花岗岩。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正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多呈自形-半自形柱状,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结构,Th/U比值较高(0.11~1.16)指示其岩浆成因。对岩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正长花岗岩分别形成于479 Ma和499 Ma,即早奥陶世和晚寒武世。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正长花岗岩的Hf同位素组成相似且变化范围小,锆石εHf(t)值分别为-6.6^-10.6和-6.4^-8.6,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1 698~1 958 Ma和1 692~1 831Ma,表明片麻状花岗岩的岩浆源区为古老地壳物质,其原始岩浆可能源自于古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讨论了东风山群的物质组成及原岩性质,认为东风山群具有构造混杂岩属性,其组成不仅包括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等具有地层性质的变质碎屑岩(副变质岩),而且存在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由岩浆侵位形成的花岗质岩石(正变质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东风山群 早古生代 片麻状花岗岩 U-PB定年 HF同位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