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Loess Plateau Areas of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CHENG Xu(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14-120,共7页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s well as historic succession processor agriculture and ecological conditions in Northwest China, in particular in the Loess Plateau, by means of a int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s well as historic succession processor agriculture and ecological conditions in Northwest China, in particular in the Loess Plateau, by means of a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of ecology, agro-geohistory, and agronom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fundamental causes responsible for the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signed by the poor agro-productivity and serious soil erosion, had been the extensive cropping system by ever-increasing reclamation on semi-drought slope land, where initiated a natural vegetation of brushy grasses with sparse trees, thus suitable only for animal husbandry. Based on an identification of specific actual status of China,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of correctly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to get breakthrough first in the transection area by means of the rational use of resources and the raising of agro-system productivity, to promoting 'water conservancy-typ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rough the radical shift of traditional production pattern, and the adoption of a policy of proper degree of grain self-reliance, as well as to construct livestock industry base in Northwe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plateau Area of northwest China Agricultural ecology
下载PDF
西北黄土高原葡萄产区积雨节氮面源污染防控技术
2
作者 王小琴 王丽 +1 位作者 曹环环 李兆君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9期36-37,40,共3页
西北黄土高原地表水资源贫乏,制约着葡萄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氮肥过度施用,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突出。为此,文章分析了西北黄土高原葡萄产区降雨和施肥的现状,并依据产区氮沉降情况,研发集成了西北黄土高原葡萄产区积雨节氮面源污... 西北黄土高原地表水资源贫乏,制约着葡萄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氮肥过度施用,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突出。为此,文章分析了西北黄土高原葡萄产区降雨和施肥的现状,并依据产区氮沉降情况,研发集成了西北黄土高原葡萄产区积雨节氮面源污染防控技术。3年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3年累计可节水73430m^(3),累计减少尿素施用量130.5~1434.6kg,可显著减少因氮肥过量施用引起的面源污染风险,减少葡萄园生产成本。该技术在节水节氮、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方面效果明显,可在整个西北黄土高原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黄土高原葡萄产区 积雨节氮 面源污染 防控技术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绪成 马一凡 +4 位作者 王红丽 侯慧芝 于显枫 方彦杰 汤瑛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603-3611,共9页
为明确新型耕作技术——立式深旋耕作对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水分含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6和2017年设置立式深旋耕作40 cm(VRT)、深松40 cm(SS)、旋耕15 cm(TT)和免耕(ZT)4种耕作方式,测定0—30... 为明确新型耕作技术——立式深旋耕作对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水分含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6和2017年设置立式深旋耕作40 cm(VRT)、深松40 cm(SS)、旋耕15 cm(TT)和免耕(ZT)4种耕作方式,测定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LAI)和SPAD、产量等指标,计算阶段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结果表明,VRT在2017年播前0—4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分别较SS、TT、ZT增加了7.7、8.6、6.6 mm,在0—100 cm土层增加了18.2、22.8、20.2 mm,均达到显著差异。VRT显著促进干旱年的花前耗水和平水年的花后耗水,提高玉米地上生物量、LAI和SPAD,其中地上生物量较SS、TT、ZT分别增加了14.7%—18.3%、12.7%—18.8%和22.8%—29.1%。基于较为优势的植株生长,VRT籽粒产量较SS、TT和ZT分别增加了12.0%—13.0%、13.7%—33.6%、24.0%—47.4%。因此,虽然VRT提高了玉米耗水,并与ZT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导致收获后土壤贮水量低于其他三种耕作方式,但2017年播前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耕作处理;尽管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SS、TT和ZT下降了11.4、14.8、20.5 mm,但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VRT能够同时促进玉米耗水和降水入渗,维持土壤水分平衡,是一种有效的抗旱增墒耕作方法,可在半干旱区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立式深旋耕作 玉米 阶段耗水 产量
下载PDF
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微垄沟穴播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侯慧芝 高世铭 +1 位作者 张绪成 王德贵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701-4713,共13页
【目的】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降水稀少,且冬小麦生育期内50%以上为<10 mm的无效降水。如何充分集蓄这部分降水,是该区冬小麦稳产高产和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的关键。【方法】于2011—2015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104°36′E,35... 【目的】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降水稀少,且冬小麦生育期内50%以上为<10 mm的无效降水。如何充分集蓄这部分降水,是该区冬小麦稳产高产和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的关键。【方法】于2011—2015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104°36′E,35°35′N)进行大田定位试验,以冬小麦中粮1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微垄沟穴播(PRF)、全膜覆土穴播(PMS)、覆砂穴播(SM)和露地穴播(CK)4个处理,测定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计算不同生育期土壤贮水量、阶段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以明确PRF处理对土壤水分含量、冬小麦阶段耗水量、产量及WUE的影响。【结果】在播前和返青期,PRF处理在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较PMS、SM处理和CK分别平均增加24.3、38.8、7.4 mm和18.2、26.9、67.8 mm。PRF处理抽穗—灌浆期耗水量平均较PMS处理增加了36.0 mm,返青—抽穗和灌浆—成熟期耗水量平均较SM增加12.1和16.7 mm,较CK增加40.8和37.6 mm。PRF处理的生物量较PMS处理增加了2.2%—15.4%,分别在2011—2012年的灌浆期和成熟期、2014—2015年的苗期和抽穗期达显著差异,在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SM和CK。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4年均表现为PRF处理>PMS处理>SM处理,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CK。PRF处理的产量最高,为4 373.6—4 950.0 kg·hm-2,较PMS处理增加2.4%—12.7%,并在2012—2013和2014—2015年达显著差异;显著高于SM处理(除2012—2013年)和CK(增产35.8%—43.8%)。PRF处理的WUE较PMS处理增加0.4%—12.8%,除2013—2014外均达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SM处理(除2014—2015年)和CK(提高8.1%—42.1%)。【结论】全膜微垄沟穴播能较为充分地利用<10 mm的无效降水,提高冬小麦播前和返青期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促进小麦灌浆期间耗水,增加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冬小麦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覆盖微垄沟穴播 冬小麦 贮水量 耗水特性 产量 西北黄土高原
下载PDF
立式深旋耕作对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水肥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绪成 马一凡 +3 位作者 于显枫 侯慧芝 王红丽 方彦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1-203,共13页
【目的】立式深旋耕作能提高土壤供水能力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有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方法】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于2016—2018年布设马铃薯定位试验,设计立式深旋耕作40 cm(VRT)、深松40 cm(SS)和旋耕15 cm(TT)3个处理。在... 【目的】立式深旋耕作能提高土壤供水能力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有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方法】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于2016—2018年布设马铃薯定位试验,设计立式深旋耕作40 cm(VRT)、深松40 cm(SS)和旋耕15 cm(TT)3个处理。在马铃薯播期、盛花期和收获期测定土壤含水量、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开花期测定了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和叶片SPAD值,成熟期调查马铃薯产量。计算马铃薯阶段水分养分消耗量,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VRT耕作方式提高了马铃薯播前0—120 cm土层的含水量和0—40 cm土层的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与SS和TT耕作方式相比,VRT提高了3年的花前平均耗水量,提高了干旱年(2016)的花后耗水量,但平水年(2017)和丰水年(2018)的花后耗水量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VRT耕作方式干旱年碱解氮消耗量在花前花后较SS和TT耕作方式分别增加了38.7、22.9 kg/hm^(2)和25.9、12.9 kg/hm^(2);平水年碱解氮消耗量在花前花后较SS和TT耕作方式分别增加了17.2、0.4 kg/hm^(2)和21.2、6.3 kg/hm^(2),丰水年相应地增加了13.6、4.1 kg/hm^(2)和26.8、2.8 kg/hm^(2);VRT较SS和TT耕作方式增加了有效磷和速效钾的花前花后消耗量。VRT耕作方式叶面积指数(LAI)显著高于SS和TT处理,产量在2016、2017和2018年分别较SS和TT耕作方式增加了156.8%和47.8%、24.8%和41.0%、19.6%和27.5%,VRT耕作方式土壤水分利用率和速效氮磷钾利用效率高于SS和TT,并在干旱和平水年达显著差异。【结论】与深松和旋耕相比,立式深旋耕作可以提高马铃薯播前0—120 cm土层的贮水量,进而提高0—40 cm土层中的有效态氮和磷含量,特别是在花前阶段;较好的水肥供应促进了马铃薯的生长(较高的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有利于马铃薯开花后的生长,最终获得较高的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立式深旋耕作还优化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水分和养分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养分向土壤深层的移动,其效果在干旱年份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深旋耕作 养分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马铃薯 产量 西北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西北缘末次冰期晚期以来黄土沉积物的岩石磁学性质 被引量:4
6
作者 孙玉芳 强小科 +3 位作者 徐新文 李续彬 李鹏 赵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0-1318,共9页
以黄土高原西北缘的靖远和古浪剖面(包含黄土层L1上部和古土壤层S0)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代表性样品进行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热磁曲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和磁滞回线等测定.结果表明,靖远和古浪L1黄土和S0古土壤具有相似的岩石磁学特征.磁... 以黄土高原西北缘的靖远和古浪剖面(包含黄土层L1上部和古土壤层S0)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代表性样品进行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热磁曲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和磁滞回线等测定.结果表明,靖远和古浪L1黄土和S0古土壤具有相似的岩石磁学特征.磁性矿物含量相对较低,载磁矿物均以磁铁矿为主,同时含有磁赤铁矿和赤铁矿,且S0古土壤中的磁赤铁矿含量要高于L1黄土.靖远和古浪剖面L1黄土和S0古土壤的亚铁磁性矿物平均粒度都分布在准单畴(PSD)范围,并且L1黄土平均粒径比S0古土壤更靠近多畴(MD)范围.通过与黄土高原东部黄土剖面L1黄土和S0古土壤的磁化率对比分析,认为导致靖远和古浪S0古土壤磁化率增强的主要因素是气候,但是,研究区受物源影响较大,来自粉尘源区的粗颗粒磁性矿物对磁化率贡献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西北缘 黄土沉积 岩石磁学 磁化率
下载PDF
气候和人类因素在黄土高原西北部植被变化中的贡献率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建国 张卓 +1 位作者 韩惠 颜长珍 《遥感信息》 CSCD 2014年第2期83-88,共6页
定量区分气候和人类因素在黄土高原西北部植被变化中的贡献率,对该区正在开展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回归残差法"是当前该领域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它有混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的内在风险。本文提出一种... 定量区分气候和人类因素在黄土高原西北部植被变化中的贡献率,对该区正在开展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回归残差法"是当前该领域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它有混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的内在风险。本文提出一种旨在克服该缺陷的"去趋势回归残差法",即利用去趋势之后的植被和气候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再将原始气候数据代入模型得到模拟植被并进行残差趋势分析。基于SPOT VEGETATION NDVI时间序列的研究结果显示:(1)在气候变化趋势性明显时,"去趋势回归残差法"优于常规方法;(2)近15年黄土高原西北部植被活动整体上呈增强态势,这种增强主要由人类因素所致,贡献率达92%,气候变化的作用较弱,贡献率仅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去趋势回归残差法 黄土高原西北部
下载PDF
中国西部黄土区地质灾害调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8
作者 孙萍萍 张茂省 +4 位作者 贾俊 程秀娟 朱立峰 薛强 王佳运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107,共12页
西部黄土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背景,加之黄土特殊的工程特性,使得区内滑坡、崩塌、泥流等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举世瞩目的黄土高原更是全国的地质灾害高发区和防治重点区。自20世纪50年代,区内陆续开展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调... 西部黄土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背景,加之黄土特殊的工程特性,使得区内滑坡、崩塌、泥流等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举世瞩目的黄土高原更是全国的地质灾害高发区和防治重点区。自20世纪50年代,区内陆续开展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调查评价工作,特别是通过“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内地质灾害的成灾规律,探索了黄土地质灾害早期识别、调查技术方法、监测预警、风险评价等关键技术,搭建了自然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和野外科学观测站等平台,有效支撑了西北各省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笔者在回顾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受极端气候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分析了西部黄土区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基于强化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优化和完善监测技术、构建隐患点与风险区双管控的风险管控模式,进一步整体提升西北黄土地区地质灾害防控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防灾减灾 监测预警 黄土高原 西北地区
下载PDF
西北旱塬区不同株型玉米增密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刚 王淑英 +5 位作者 樊廷录 党翼 王磊 张建军 李尚中 程万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108,共8页
为了探明增密对西北黄土旱塬区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1-2014年在农业部西北旱作区作物营养与施肥科学观测实验站进行田间试验,选取不同株型(紧凑型、平展型)玉米品种5个,每个品种设4个密度梯度,分析了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干物质、根冠比... 为了探明增密对西北黄土旱塬区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1-2014年在农业部西北旱作区作物营养与施肥科学观测实验站进行田间试验,选取不同株型(紧凑型、平展型)玉米品种5个,每个品种设4个密度梯度,分析了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干物质、根冠比、灌浆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玉米品种,随着密度增加田间耗水量差异不显著;紧凑型玉米品种产量大于平展型,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平展型最佳播种密度为7.07万株·hm^(-2),紧凑型较之增加0.91万株·hm^(-2),产量增加2 085.9 kg·hm^(-2);密度增加单株干物质和根冠比均呈减小趋势,两种株型玉米品种规律一致,在灌浆和成熟期,紧凑型玉米品种7.5、9.0万株·hm^(-2)根冠比基本一致,平展型玉米品种密度为6.0万株·hm^(-2)干物质量最高(32 310 kg·hm^(-2)),紧凑型在7.5万株·hm^(-2)时为29 226 kg·hm^(-2),干物质积累量平展型大于紧凑型;灌浆速率参数平展型较紧凑型玉米品种最大灌浆速率高0.18 g·d-1,平均灌浆速率高0.03 g·d-1,灌浆持续期相差不大;低密度较高密度灌浆速率快0.01 g·d-1,但灌浆持续期延长5~15 d。西北旱塬区选择紧凑型较平展型玉米品种播种密度增加9 000株·hm^(-2),有利于优化群体结构,增加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旱塬 玉米 株型 密度 产量 干物质 灌浆速率
下载PDF
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小城市有机生长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高瑞 鱼晓惠 赵红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0-715,共6页
针对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小城市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出现的缺乏内在自组织进化的问题,以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县城总体规划为例,应用系统的"有机生长"理论,研究了具体案例的环境特征,分析了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的发... 针对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小城市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出现的缺乏内在自组织进化的问题,以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县城总体规划为例,应用系统的"有机生长"理论,研究了具体案例的环境特征,分析了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的发展需要自规划角度引入有机生长的"人为干预"对策,进而从宏观(城市外部地域功能与空间)和微观(城市内部地域功能与空间)两个层次研究了有机生长规划方法,提出了在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城市功能用地布局、城市人居环境的调整完善等方面的规划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黄土高原 小城市 有机生长.外部地域 内部地域
下载PDF
Response of Watermelon to Gravel-Mulch and Supplementary Irrigation: Yield,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Root Distribution 被引量:3
11
作者 ZHANGZhi-shan LIXin-rong +3 位作者 ZHANGPei-dong ZHANGJing-guang WANGXin-ping LIULi-chao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914-922,共9页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upplementary irrigation on watermelon (Citullus lanatus) yield, water-use efficiency (WUE) and root distribution in gravel-mulched field in northwest Lo...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upplementary irrigation on watermelon (Citullus lanatus) yield, water-use efficiency (WUE) and root distribution in gravel-mulched field in northwest Loess Plateau, China, during 2001 and 2002 growing seas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avel mulc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eedling emergence, increased yield and WUE, and alleviated the influence of drought on plant growth. Regardless of gravel mulch application, supplementary irrigation increased watermelon yields, average fruit weight and number of fruit, especially yield increased as the amount of irrigation increased (P<0.05). Generally, WUE of irrigated treatme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non-irrigation treatment in gravel-mulched field. The effect of water supply on root distribution was different in two years. In 2001, average root length density (RLD) and root weight density (RWD) whole the soil profile increased. In 2002, however, RLD and RWD decreased as water supply increased. The average RLD and RWD in 200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2002. Maybe we can interpret the phenomenon with the theory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optimize root distribution (in terms of water relations) and aboveground biomass for a given water supply.The yield may not depend as much on root growth as on the amount of water required at critical stages.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soil depth on RLD and RWD were observed in both years, but did not rapidly decrease with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west loess plateau C. lanatus Gravel-mulch Supplementary irrigation
下载PDF
西北黄土高原区生态恢复重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宗明 张柏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分析了西北黄土高原区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 ,以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恢复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恢复重建的关系及其途径 ,关键在于努力提高系统生产力 ,促进系统功能的恢复与合理结构的重建。在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农业... 分析了西北黄土高原区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 ,以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恢复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恢复重建的关系及其途径 ,关键在于努力提高系统生产力 ,促进系统功能的恢复与合理结构的重建。在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系统生产力的过程中重建生态 ;彻底改变农业生产的传统格局 ,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着力发展集水农业和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积极发展畜牧业。图 1,参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黄土高原区 生态恢复 生态重建 可持续发展 系统生产力 资源利用 集水农业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下载PDF
丘陵沟壑区苹果树滴灌试验及节灌制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振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720-2724,共5页
[目的]研究丘陵沟壑区苹果园的节灌制度。[方法]采用测坑试验和大田试验,对苹果树进行覆膜、覆草和清耕处理,确定西北黄土高原区苹果树的耗水规律、灌水定额、灌水次数、最佳灌水关键期及灌水部位、毛管布设方式。[结果]覆草处理的耗水... [目的]研究丘陵沟壑区苹果园的节灌制度。[方法]采用测坑试验和大田试验,对苹果树进行覆膜、覆草和清耕处理,确定西北黄土高原区苹果树的耗水规律、灌水定额、灌水次数、最佳灌水关键期及灌水部位、毛管布设方式。[结果]覆草处理的耗水量和耗水强度最小,苹果产量最高,水分生产率最高。3种处理的年耗水量433.5-478.5 mm,在降水保证率50%的平水年,盛果期清耕处理滴灌4次为宜,最佳灌水期为萌芽前、新梢旺长前、果实迅速膨大期和封冻前,全年灌溉定额1 030 m3/hm^2,覆草和覆膜处理的灌溉定额比清耕处理少5%-10%。每个滴头滴水量30 L为次最佳灌水量。毛管布设以果树主干为中心,成“S”形。[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丘陵沟壑区苹果园滴灌条件下的节灌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 滴灌试验 分析研究 西北黄土高原区
下载PDF
中国三大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和推荐施钾量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洪仁 王显国 +5 位作者 穆尼热·买买提 沙吾列·沙比汗 杨彩林 闫朝 倪兴成 郝小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8,共10页
为给内蒙古高原区、黄土高原区和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科学基础,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以及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开展了三大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和推荐施钾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区紫花苜蓿土壤速... 为给内蒙古高原区、黄土高原区和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科学基础,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以及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开展了三大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和推荐施钾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区紫花苜蓿土壤速效钾第1~4级指标依次为≥342mg/kg、89~342mg/kg、24~89mg/kg和<24mg/kg,黄土高原区第1~6级指标依次为≥171mg/kg、96~171mg/kg、54~96mg/kg、30~54mg/kg、17~30mg/kg和<17mg/kg,西北荒漠绿洲区第1~4级指标依次为≥303mg/kg、140~303mg/kg、65~140mg/kg和<65mg/kg;当目标产量9~27t/hm^(2)、钾肥利用率50%时,第1~6级土壤的推荐施钾量分别为0、54~162kg/hm^(2)、108~324kg/hm^(2)、162~486kg/hm^(2)、216~648kg/hm^(2)和270~81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土壤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西北荒漠绿洲 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 施钾量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和黄土高原大气边界层特征对比及其对气候干湿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4
15
作者 李岩瑛 张强 +1 位作者 胡兴才 王荣基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7-1058,共12页
利用西北干旱区民勤、黄土高原平凉和榆中3站2006—2009年1、4、7月和10月逐日08:00时和20:00时探空资料、降水和日最高气温,计算和对比分析了最大混合层厚度(ML)、逆温层特征和垂直温湿场及其对干湿气候变化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 利用西北干旱区民勤、黄土高原平凉和榆中3站2006—2009年1、4、7月和10月逐日08:00时和20:00时探空资料、降水和日最高气温,计算和对比分析了最大混合层厚度(ML)、逆温层特征和垂直温湿场及其对干湿气候变化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混合层厚度与最高地气温差关系较为密切,呈显著正相关,干旱区民勤较密切其相关系数达0.92.最大混合层厚度4月最深厚,干旱区民勤高达2 871m,明显高于黄土区两站200~400m左右,平凉最为浅薄,1月不足1 000m;但日降水量≥5mm的降水发生时榆中较深厚,高于其他两站300~400m.强降水发生前后干旱区湿度变化大,发生时高低空湿度迅速增大,而黄土高原变化湿度小,榆中中低层增湿较明显.干旱区近地层较干,但有降水时中高层增湿较黄土高原显著.干湿气候变化与最大混合层厚度、逆温层的频数和强度、近地面层的干湿程度关系密切,混合层越深厚,逆温层多而强,近地层越干,干旱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和黄土高原 最大混合层厚度 逆温层特征 垂直温湿场 干湿变化
下载PDF
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河谷型城镇山地利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段德罡 李婷 《华中建筑》 2013年第11期136-139,169,共5页
针对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河谷型城镇"上山建城"是否可行的争论,该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分析,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得出了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亟待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全面论证和理论支撑的结论,以资对西北黄土高原... 针对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河谷型城镇"上山建城"是否可行的争论,该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分析,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得出了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亟待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全面论证和理论支撑的结论,以资对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河谷型城镇山地利用课题研究起到基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黄土高原 河谷型城镇 山地利用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雨水集流效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振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3,共3页
在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内选择典型试验区,以典型年份降水量观测资料为基础,开展了6个径流小区集水场的观测实验和成果分析研究,其中包括雨水集流技术、雨水集流量及其效率、集流雨水水质监测、集水面处理材料、投资及其施工工艺等。... 在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内选择典型试验区,以典型年份降水量观测资料为基础,开展了6个径流小区集水场的观测实验和成果分析研究,其中包括雨水集流技术、雨水集流量及其效率、集流雨水水质监测、集水面处理材料、投资及其施工工艺等。在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对集流雨水效率和水质的多项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了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对于我国西北地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及解决人畜用水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资源 集流技术 观测实验 成果分析 西北黄土高原
下载PDF
俄罗斯沙棘优良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代琼 吴钦孝 +7 位作者 张军 郭春华 郭玉孝 孙晓春 郝登耀 陈玉民 白岗栓 周自知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9年第1期10-20,共11页
“三北”地区和黄土高原是中国沙棘亚种的分布中心,现已有大面积人工沙棘林,但其果小、刺多,产果量低,采果难。为此,作者于1997-2006年承担水利部“948”沙棘引进项目,以解决该地区沙棘优良品种缺乏问题。通过8年试验研究,引进... “三北”地区和黄土高原是中国沙棘亚种的分布中心,现已有大面积人工沙棘林,但其果小、刺多,产果量低,采果难。为此,作者于1997-2006年承担水利部“948”沙棘引进项目,以解决该地区沙棘优良品种缺乏问题。通过8年试验研究,引进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优良品种、类型40余种,分别在“三北”和黄土高原地区的7个主要试验基地进行引种试验,从中初步筛选出效果较好的9个优良品种、类型。它们生长发育良好,抗性较强,具高产、优质特性,并已开始利用引进的俄罗斯沙棘与当地中国沙棘杂交,培育出第一代杂交种。在引种选育和对俄罗斯沙棘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良种的集约栽培和繁育做了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通过本项目实施,为做好沙棘引种选育工作提供了良种,这对大面积建造高产、优质人工沙棘林和沙棘果园,加速黄土高原和“三北”地区的环境治理、发展地方经济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和黄土高原地区 俄罗斯沙棘 优良品种 引种选育
下载PDF
晋西北黄土丘陵区4种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古文婷 史建伟 +2 位作者 牛俊杰 梁海斌 郭彪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74,共6页
不同植被类型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以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偏关县境内的小叶杨林地、柠条林地、草地和撂荒地4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分别测定0~600cm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分析了晋西北不同植被... 不同植被类型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以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偏关县境内的小叶杨林地、柠条林地、草地和撂荒地4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分别测定0~600cm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分析了晋西北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4种植被含水量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1)在0—600cm土层中,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因植被类型不同表现显著差异(P〈0.05),依次表现为小叶杨〉草地〉撂荒地〉柠条;(2)在0—600cm土层中,土壤水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逐渐降低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且同一植被类型不同土层深度间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同一土层不同植被类型间的土壤水分含量也有显著差异(P〈0.05);(3)研究区土壤剖面可分为易变层(0~100cm)、活跃层(100~200cm)、次活跃层(200—300em)和相对稳定层(300—600em)。在晋西北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中,应根据本区域土壤水分变化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采取乔一草或乔一灌一草相结合的植被配置模式,以减少该区域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这对于改善当地植被的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黄土丘陵区 植被类型 土壤水分 空间变化
下载PDF
水飞蓟油的营养成分及降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何维明 许牡丹 +3 位作者 杨菁 张双隽 文秀莲 毛根年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应用水飞蓟(SilybummarianumGaertn)的果实提取水飞蓟油,研究其营养成分和降脂作用。实验结果证明,水飞蓟油中含99.78±4.28%粗脂肪和8种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46.46±0.26%)... 应用水飞蓟(SilybummarianumGaertn)的果实提取水飞蓟油,研究其营养成分和降脂作用。实验结果证明,水飞蓟油中含99.78±4.28%粗脂肪和8种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46.46±0.26%);含有310.0±4.15mg/L的蛋白质和12种氨基酸,在测定的4种维生素的含量中,以VE含量最高(26.76±0.86mg/L);10种微量元素中,除铅(Pb)、砷(AS)未测出外,以铁(Fe)(40.70±0.82mg/L)的含量较高;水飞蓟油并能显著降低外源性高脂血症的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P<0.01),降低率分别为83.91%和6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油 营养成分 胆固醇 降脂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